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九上政治教案精選6篇

教案的編寫需要不斷更新和改進,以反映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教育領域的最新趨勢,教案的共享和交流可以促進教育界的合作和經驗分享,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九上政治教案精選6篇,感謝您的參閱。

九上政治教案精選6篇

九上政治教案篇1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本課在全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是人教版教材高中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上學期第一單元第三課第二框題內容。

第一單元的主題是解決“為什麼生產?”----即為了消費!在講完神奇的貨幣和多變的價格之後,第三課開始涉及消費的內容。第三課第一框講了消費及其型別,瞭解了影響消費的客觀因素和型別以及消費結構等知識。本框題則是從影響人們消費的主觀因素方面分析形形色色的消費心理,知道踐行正確的消費原則。

第一,說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經濟生活”模組中“生活與消費”部分“描述幾種消費心理,比較消費行為的差異,辨析消費觀念的變化,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目標要求和內容標準中的有關規定,結合高一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從眾、求異、攀比和求實消費心理的基本特徵,知道如何評價這幾種消費心理,理解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等基本消費原則。

2.能力目標:正確評價和對待各種消費觀及消費行為的能力,提高科學理財的意識與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以科學求實的態度對待消費。能堅持正確的消費原則,發揚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精神,樹立和增強環保意識,自覺落實環境保護行動。

第二,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為了完成以上教學目標,進一步培養學生能力,根據教材與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並能正確評價從眾、求異、攀比和求實消費心理。

重點的依據:這是學生日常消費行為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多數學生消費心理存在誤區,需要重點講解。

2.教學難點:如何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懂得應該堅持怎樣的消費觀念。

難點的依據:旨在結合前面內容,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過渡):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講清疑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框題既定的教學目標,下面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第三,說教法

教學是一門藝術。既需要規範性,又需要創造性和實踐性。高中新課程標準倡導這樣一些基本理念:如“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組”以及“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與開放性”等等,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必須立足於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於學生髮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於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在引領學生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實踐活動中,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表現。

因此,考慮到本校高一學生及自身實際,主要採取了以下教學方法:

1.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境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活動組織能力及團結合作精神;

2.多媒體教學法:利用多媒體幻燈片等影音資料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過渡):通過以上的教學方法,既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發揮“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作用,又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分析綜合的能力。

第四,說學法

讓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這是我們從事教學的基本原則。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這節課我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

自主探究法、分析歸納法、總結反思法。

(過渡)最後,我再具體來談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

第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我這樣設計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3分鐘)複習匯入—提問上節課知識(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消費的型別和消費結構)

2.講授新課:(30分鐘)結合教材內容重難點和學生實際,設計生活中的兩段生活場景,通過設問的變化分別講解形形色色的消費心理,知道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踐行科學的消費原則。利用多媒體,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得知識興趣化。

3.課堂小結:(2分鐘)強化認識

4.板書設計:注重系統直觀清晰,把內容主幹知識書寫

5.課堂練習與布布置作業:(5分鐘)《學案與測評》,鞏固所學。

課後再佈置以“我們中學生如何做名合格的消費者?”為主題的探究小論文

九上政治教案篇2

一、說教材

?換位思考,與人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九課的第二框題,在教材第105頁至108頁,計劃一課時。本框內容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理解之上,善待他人”兩目組成,主要內容是自己不喜歡的事就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採取什麼方式對待他人,要設身處地地替對方想一想,要善於站在別人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體驗他人的情感世界,與人融洽相處,對他人多一分欣賞,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愛心。所依據的課程標準是“我與他人關係”中的“交往的品德”:“關心和尊重他人,體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學會換位思考,能夠與人為善。”這框題內容的學習,對學生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有重要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領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瞭解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實質。

2、能力目標:在生活中、學習中能夠換位思考,與人為善;對他人多一分欣賞,多一分理解。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人生態度,學會換位思考。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換位思考的實質。

2、教學難點:領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

四、說教法

為了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情感體驗式教學法”、“活動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等方法進行教學。這樣做符合八年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和年齡特點。八年級學生好奇、好動、好表現,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聯絡實際安排教學,有利於形成積極融洽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說學法

為了順利達到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我設計的學法指導是:

1、讓學生結合課本105頁虛框內容和生活中給別人取綽號的現象匯入新課,讓學生體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和這樣做的危害,讓學生直接進入情感體驗。

2、讓學生分組準備一個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小故事,在班上交流,並談感受,在活動中去掌握知識,領會做人道理,提高語言表達、分析、理解等能力。

3、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課本108頁的虛框內容,懂得如何去理解他人、欣賞他人,與人為善。

六、說教學過程

1、開門見山,匯入新課。

直接利用課本105頁的虛框內容和學生中給別人取外號的現象匯入新課,讓學生直接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集中注意力,形成一堂課的良好開端。

2、講故事,談感受,學習新課。

老師或學生講別人把自己不喜歡的事強加給自己的小故事及當時的感受,體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及這句話的實質,引起思想上的共鳴。交流幾個準備好的關於“換位思考,與人為善”的小故事,並討論主人公的感受,從中掌握課本知識“換位思考的含義、實質”領會做人道理。

3、自己動手,完成課本所設活動。

先讓學生朗讀課本108頁的《相關連線》並討論長者的話給大傢什麼啟示?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感受,完成課本活動內容,懂得如何去理解、欣賞他人,與人為善。

九上政治教案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公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義務的內容;道德義務含義,法律義務和道德義務的關係。

2、能力目標:增強對公民在行使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對履行道德義務重要意義的認識能力,提高踐行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明確履行法定義務和道德義務的重要意義,明確忠實履行應盡的義務的要求;增強對國家、對社會、對集體、對他人的責任意識,做負責任的公民。

二、重點和難點重點

公民為什麼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

三、課前準備

製作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填好教師事先發下來的調查表,目的是瞭解學生對有關義務知識的認識狀況;請學生總結自己升入中學以來履行過哪些道德義務,並寫成書面材料,共班級展評;將自己瞭解的三類行為,即法律鼓勵做的行為、法律要求做的行為、法律禁止做的行為,寫成書面材料,為參加教學活動做好準備。

四、教學方法

課前調查法;情感激勵法;小品表演法;設疑討論法。

五、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從活動“小明履行了哪些義務?”匯入(幫助學生認識義務來自親情、道德、法律等各個方面,法定義務是必須履行的義務。)

1、請學生仔細閱讀圖文資料。

2、經過思考,分x組分別討論其中的一個方面,將相關內容分別填在表格中。

3、幾個學生介紹自己填寫的內容後,教師對此發表自己的見解。

4、小明的上述活動,分別履行哪方面的義務?哪項是法定義務?哪一項義務是我們必須履行的?

小結:我們在社會中生活,不僅享有憲法規定的各項基本權利,還要對他人、對社會履行相應的義務。這些義務來自親情、道德、紀律、法律等各個方面。其中,法定義務是憲法和法律規定公民必須履行的。我們不能只獲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權利而不履行義務。對於法定義務,我們必須履行。

九上政治教案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理解不同區域的文化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明確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

理解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這裡主要是提高學生整合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之間知識的綜合能力,加深對文化相關問題的理解。

培養同學們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愛國情感,為將來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教學重難點

重點: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難點: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教學過程

(一)第一環節:情境匯入新課

如果說第六課第一框題《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從動態角度跨越千年,展現中華文化的頑強生命力,激勵青年學生再創新輝煌,那麼本框則主要從靜態視角呈現中華文化的厚重。

視訊展示:滿江《中華頌》,請學生認真欣賞歌曲,搶答裡面涉及了多少中華文化?

(二)第二環節:活動探究 (三個活動,探究三目內容)推進新課

設定現場招聘會:招收國際高階旅遊顧問若干名

條件——大學本科及以上文憑,身心健康,無不良嗜好,責任心上進心強。

待遇——月底薪5000,福利加提成至少3000,且無上限。

過三關斬六將:第一關:眼力———鑑寶

第二關:腦力———才思敏捷

第三關:實戰演練(共50分)

第一關:眼力———鑑寶

活動要求:應聘小組合作探究對應號碼的“珍寶”,然後每一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分享小組對此寶物名稱、特點和價值的瞭解情況。要求簡明扼要,發言時間不超過一分鐘。(總分40分)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為明朝萬曆年間的吳承恩,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主要描寫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中國乃至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書中孫悟空這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徵,在中國文學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西遊記》不僅內容極其豐富,故事情節完整嚴謹,而且人物塑造鮮活、豐滿,想象多姿多彩,語言也樸實通達。更為重要的是,《西遊記》在思想境界、藝術境界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謂集大成者。

京劇又稱京戲,在臺灣又稱平劇、國劇,與豫劇、越劇同為中國戲曲三鼎甲;京劇起源於徽劇、漢劇、崑曲、秦腔(梆子)四個地方的劇種,並於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進北京後,互相影響,逐漸融合發展而成;早期流行(龍套)七行,以後歸為生、旦、淨、醜四大行,每一種行當內又有細緻的進一步分工;京劇臉譜有講究,紅臉代表忠勇;黑臉代表猛智;藍臉和綠臉也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代表凶惡;金銀臉是神祕,代表神妖。臉譜起源於上古時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留用至今。京劇內容較擅長於表現歷史題材的政治、軍事鬥爭。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巨集美,被公認為是我國的國粹。

中國早在11世紀北宋慶曆間(1041-1048)由平民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它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為世界科學技術史寫上了光輝的一頁。曾對世界文明程序和人類文化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

?本草綱目》是明代李時珍著作的,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是我國醫藥寶庫,以論藥材為主,《本草綱目》也糾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之處. 本書不僅是一部藥物學著作,還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實用性極強。該書還注重整體性,書中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在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採礦乃至於歷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貢獻。不愧是中國古代中醫科學方面的集大成者。

學生通過歷史課的學習,已掌握了較多這方面的例項,所以可放手交給他們,教師只需注意引導以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為重點,暢談中華文化的獨特一面及其對世界的巨大貢獻,從而總結出我國古代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的特點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最後多媒體顯示國外著名學者的一些評價,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關:腦力———才思敏捷

在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學習中,學生分別蒐集吳越文化、滇黔文化圖片、視訊、文字資料等,因為學生的活動空間和視野不是很廣,如果缺乏前期準備,會導致該部分的教學出現空洞、抽象的問題。課堂上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觀看兩組文化,展示視訊。回答以下兩個問題(每問5分,共10分)

1、各小組分別推舉成員比較兩組文化的特點

2、分析導致文化呈現區域性特點的原因

得出結論: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鑑、相互吸收,漸趨融合;同時,受歷史、地理、經濟等因素的影響,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第三關:實戰演練(共50分)

假設現在有一批外國貴賓想重點了解博大精深中華文化中關於飲食文化、建築文化、民族音樂舞蹈藝術以及特色民族節日習俗這四個方面的資訊,請你為他們現場介紹。

要求:請各應聘小組合作探究相應主題,小組代表現場介紹,介紹時間不超過兩分鐘。

多媒體繼續展示石窟藝術、民族文學等,學生在感受少數民族文化成就的過程中不難得出結論:各民族文化都為中華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由此進入第三目“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這是該目的落腳點。

接下來,集體智慧,學生思考:區域文化之間儘管有這樣那樣的差別,卻能和諧共處於中華文化之中,這說明了什麼?當然,該問題在此處未必可以得到完美解釋,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即可。這樣,繼上一框題講述“薪火相傳,一脈相承”後,為最終徹底解決難點“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再次做了鋪墊。

經過前面的鋪墊,對“中華文化的包容性”的理解難度已有所降低,學生可以嘗試展開深入探究,但為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仍需教師適當加以點撥。過程如下:

1、學生調動已有歷史知識儲備和課前蒐集的材料分組交流:歷史上在思想文化方面,對諸家學說所採取的兼收幷蓄的學術主張;中國文化長期吸收周邊少數民族的哪些優秀文明;在對待外域文化上,中華民族是否敞開博大胸懷揚棄吸收。

2、從現代找出能充分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開放心態和中華文化非凡融合力的例子。這樣可增添幾分時代氣息,更好地服務於當下實踐。

3、在雙向互動中,引導學生在知的基礎上有所思、有所悟,將以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明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其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兼收幷蓄),以及包容性對中華文化形成、發展乃至續寫輝煌的作用與意義。

課後小結

本課教學內容,理論性不是太強,難度不大,主要要說明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徵之一。教學環節在設計上鼓勵學生列舉事例分析說明了中華文化的這一特徵,並且設計了探究環節,讓學生在討論分析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但教師一定要及時給予引導和總結。避免過分注重形式而忽視內涵。本節課能否達到預期目標關鍵在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的發揮程度,所以課前要組織學生去搜集有用資訊,培養學生自己動手獲取、解讀、及分析和整合資訊的能力。這不僅是一種學習觀念的轉變,更是一種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是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九上政治教案篇5

社會課是一門新型綜合課程。社會課教學本身應體現豐富性、現實性的特點,這一特點要求必須改變封閉的教學環境、教學活動、組織形式以及評價方式,走出一條創新之路。那麼,如何放手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裡主動發展,有所創新呢?我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做了一些膚淺的探究。

一、 尊重學生對知識選擇的權利

"親其師,信其道",這句名言明確告訴我們:人的感情有遷移功能,特別是國小生更為強烈。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國小教學過程也是情感交流過程。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與學生平等對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要尊重學生的觀點、思路和方法,不搞"一言堂",保證讓學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悅的心情。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尊重學生,不僅僅指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髮表的見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課堂教學氛圍融洽。我認為更深層的尊重學生是教師尊重學生對知識研究選擇的權利、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如教學《我國的環境》一課,我在課前佈置學生詳細調查環境遭到汙染破壞的事例,沒有具體分工,只是出示了水資料、大氣資料、森林資料、動物資料、土地資料等其他方面幾個標題,讓學生根據不同的興趣選擇課題進行研究。事實證明,學生的研究幾乎涉及所有的課題。即使沒有涉及的,我手中又有大量的資料補充,課堂上的交流呈一種多向交流、環式交流。分組分專題探討我國的環境問題時,我也沒指定哪個同學該上哪個小組,而是讓他們自主選擇課題,自由組合專題小組,運用自己蒐集到的資料解決問題。這個教學過程是通過教師、學生共同蒐集資料,分析整理完成的。學生不再是教師提供資料的被動接受者,而主動參與了選擇課題、資料蒐集分析整個過程,這是真正的"放手",是符合教育規律的放手。正因為如此,學生身心愉悅,思維敏捷,真知灼見、創新火花不斷迸發。

二、 讓創新成為課堂的靈魂

學生在校時間的80%以上在課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和主渠道。

1、 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引發創造性思維。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不要認為簡單地提高几個"為什麼"就能達到目的,而是要精心、科學地設計問題情境,適時適度地處理好教材,使學生進入適宜的學習狀態,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設計出讓學生"有所發現"的教學過程,提出的問題應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索欲,能引導學生按正確的方向去探索,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成為知識的"探索者"、"發現者",這樣學生在主動積極地進行探索時,就會身臨其境,真正使課堂成為發展思維、激發情感的自由王國。如《我國的環境》一課的教學,我首先創設情境,課前同學們隨錄音同唱《大中國》,歌聲結束,同學們已入情入境,我緊接著問:"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錯,可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家園的景色還真得不錯嗎?"啟迪學生思維,他們通過課前蒐集到的資料,分析歸納得出結論。然後我又提出探索性問題:我國的環境出現了哪些問題,造成環境汙染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危害┅┅由此創設問題情境,指導學生閱讀和討論,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從而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大膽想象,誘發創造性思維

想象是在人腦中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想象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俗話說:"心想事成","心想"即是創造意識,創造慾望,這是創造的前提。人只有敢於想象,才會有所創新,社會才能不斷進步。在教學過程當中,我及時捕捉學生的智慧火花而不失時機地加以扶持,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展。如學習《我國的人口》一課,結合2000年10月12日是世界60億人口日,第60億人口的誕生帶給世界人民的不是驚喜,更多的是憂鬱,學生們用自己的筆向社會發起了倡議,多數學生從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愛護環境減少汙染、資源的可持續性利用等不同的側面來呼籲:拯救地球,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也有的學生想象到:將來有一天我們會到其它星球上去生活,我及時地表揚了他們,並告訴他們:這可能不再是夢想,科學家預測,在今後的15年內人類將登上與地球最近的火星。今天的"別出心裁"就有可能成為明天的發明創造,這還需要我們刻苦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將來進行研究探索。這樣就充分激起了學生的創造興趣。

3、 敢於質疑,激發創造性思維

巴甫洛夫說:"懷疑,是發現的設想,是探索的動力,是創新的前提。"學貴有疑,學生在學習中產生了疑問,就能主動地向未知領域做新的探索。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是培養思維獨立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難,並對這種可貴的探索精神加以保護和引導,因為這些疑問多是經過學生的鑽研、思考後而閃爍出的創造性火花。如教學《工業革命》一課,學生通過自學課文,不明白的問題大都集中在蒸汽機的工作原理上,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有的學生問:"蒸汽機在工作的過程中,是活塞桿帶動飛輪轉動還是飛輪帶動活塞桿轉動?"這個問題很有深度,充分體現了學生善於觀察和善於發現問題。首先,我表揚了他這種刨根問底的精神,然後演示課前製作的微機課件,通過多媒體動態形象的演示,學生茅塞頓開,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性思維,也增強了他們進軍科技領域的信心。另外,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還應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得到創造思維方法的訓練。

4、 引進合作式學習,培養創造性思維

創新,需要與眾不同,需要敢為人先的勇氣和競爭精神,競爭是啟用創新思維的源泉。但競爭不等於排斥合作。在競爭中要善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要善於運用集體的智慧去解決問題,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互相學習,相互影響,創新的成果會更為出色。教學中,我引進合作式學習,並加大力度,實現了課堂的開放性。執教《買東西的學問》一課時,我要求教師與學生合作,同學之間合作,通過師生談話、分組討論、實踐活動、獨立探究等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為此,我設計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四個階段,即投入、展開、深入、拓展。投入就是激發興趣,喚起參與慾望(課始激趣);展開是提供足夠材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參與機會(錄影帶及學生課前準備的各種包裝食品),深入是提供必要時間,讓學生討論,師生進行深層交流,思維充分展開,如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錄影中王剛、劉燕誰的做法好,然後小組彙報探討結果;拓展就是在教師指導下,通過練習、評價、總結等綜合參與,把學生新知內化到更完整的知識體系之中,如模擬巧花一元錢活動及課堂總結。總之,抓住一切機會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師生合作、生生合作貫穿於教學始終,師生在小組內相互討論、交流、評價、反饋、傾聽、激勵,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保證了人人積極參與、發揮創造性的可能。合作式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與他人協調合作的能力,是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要求的一個方面。

三、讓學生成為探索活動的主人

培養創造能力,必須有活動。一個人的成才,不僅需要系統的學科知識,而且需要活動的訓練過程。社會實踐恰好體現了學生動腦、動手、動眼等多種感官並用的活動過程,這無疑對訓練創造性思維是非常有益的。

社會課是一門社會常識課,具有很強的社會實踐性。教師要針對教材特點,聯絡學生的實際,組織學生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驗證和運用所學的社會知識,增強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如《活動課

周圍社會生活小調查》的教學,我把學校的"小課堂"與社會的"大課堂"緊密結合起來,組織學生走出"小課堂",走向社會進行考察參觀,開展調查活動,讓學生了解改革開放後家庭附近生活環境有哪些變化。學生以極大的熱情,充分利用課餘或節假日的時間,全身心投入到了實踐活動中。他們從學校開了介紹信,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採用多種手段,對周圍的社會生活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取證、採訪等社會實踐工作,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內在潛能。

參觀調查時,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引導學生共同制定參觀計劃,使學生以主動積極的態度參與進來,共同明確參觀的具體目的、物件、時間、步驟及要求,將方法教給學生,即提出問題--深入實際--蒐集資料--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四、 讓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創造是一種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出現片面性或錯誤在所難免。所以對學生的創造行為必須給予鼓勵,保護學生創造的積極性,激勵學生不斷創新。正如一位美國學者講的那樣:"積極評價會促進創造力的發展,積極評價是承認兒童在原有基礎上的努力。"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腦、動手、動口,拿出實實在在的創造性"產品",儘管這些"產品"不一定完美,而且絕大多數是"醜小鴨",但是教師應給予肯定。一句表揚的話,一個讚賞的目光,就會使學生充滿信心,推動他走向成功。

反覆的解決問題的成功,能使他們形成積極進取的心態,堅定他們努力探究的意志。因此,我在設計問題時從小處入手,從容易辦到的地方入手,幫助學生不斷成功,從而使他們認清自己的創造潛能,激發他們主動研究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熱情。平日裡,對學生的每點進步和成功,都要細心發現,高度珍惜並及時給予鼓勵、支援,激勵學生不斷超越自我。

教師給學生以科學知識,教學生做人,又不以此約束學生,時時處處鼓勵學生主動發展,以期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如此,才不負我們為師者實施創新教育的歷史使命。

看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政治教案的人還看了:

1.人教版八年級政治上冊教案

2.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政治教案

3.八年級政治上教案

4.八年級政治上學期教案2017

5.八年級政治我愛我家教案

九上政治教案篇6

教學內容:

本課包括兩框內容:第一框——把握青春珍惜友誼;第二框——蕩起友誼的雙槳。

教學重點:

如何與異性同學交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男女同學之間應正常交往,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課時安排

計劃用兩課時授完,一框一課時。

第一課時(總第3課時)

第一框把握青春珍惜友誼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匯入語:(詳見教材p14頁引言)

2、板書框題:

板書:第一框把握青春珍惜友誼

二、講授新課

1、正確認識異性同學間的交往和友誼

情境活動一:(見教材p14頁材料)

議一議:

七年級(3)班男女同學在“一覽眾山小”之餘,還會有什麼收穫?

談一談:

自己對男女同學交往的看法。

教師講述:

男女同學交往是人類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個體成長過程中的各個階段都是不可缺少的。

2、正常交往個同進步

情境活動二:(見教材p15頁材料)

談一談:(指導學生討論回答)

七年級(1)班的男生和女生交往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說一說:

與異性同學的正常交往,對自己的學習有怎樣的幫助?

教師講述:

(按教材簡要講述後板書結論)

(1)男女同學在一起學習、交流,可以取長補短,提高學習效率

議一議:(教材p16頁材料)

①男同學的個性特點:

②女同學的個性特點:

③男女同學交往對自己的個性發展有何作用?請舉例說明。

教師講述:

男女同學在性格、興趣、意志等方面各有特點,互有優勢。彼此之間的正常交往可以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從各方面完善自己,促進個性的全面發展。(板書結論)

(2)男女同學的正常交往可以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從各方面完善自己,促進個性的全面發展

做一做:(見教材p17頁材料)(指導學生討論交流)

(3)學會以正確的態度、恰當的方式與異性同學交??

教師講述:

在現實生活中,男女同學之間一般都能夠正常交往,並建立起積極向上、純潔健康的友誼。但是,也有一些同學,由於不能以正確的態度、恰當的方式與異性同學交往。比如:有的同學不願與異性同學接觸,或與某個異性同學交往過密等。這都會產生一些情緒和行為上的困擾,以至於妨礙學習進步和身心健康。因此,我們不僅要提高對男女同學交往重要性的認識,還要學會以正確的態度、恰當的方式與異性同學交往。

三、課堂小結

男女同學的交往與友誼,是我們多彩生活的重要內容,對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們要學會以正確的態度、恰當的方式與異性同學交往。

四、作業

1、怎樣認識異性同學間的正常交往?(教材p15頁)

2、與異性同學正常交往對自己的成長有何意義?(教材p16——17頁)

第二課時(總第4課時)

第二框蕩起友誼的雙槳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匯入語:

男女同學的交往與友誼,是我們多彩生活的重要內容,對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那就讓我們蕩起友誼雙槳,去尋求真誠的友誼吧

2、板書框題:第二框蕩起友誼的雙槳

二、講授新課

在現實生活中,男女同學之間一般都能夠正常交往,並建立起積極向上、純潔健康的友誼。但是,也有一些同學,由於不能以正確的態度、恰當的方式與異性同學交往。比如:有的同學不願與異性同學接觸,或與某個異性同學交往過密等。這都會產生一些情緒和行為上的困擾,以至於妨礙學習進步和身心健康。因此,我們不僅要提高對男女同學交往重要性的認識,還要學會以正確的態度、恰當的方式與異性同學交往。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些與異性同學交中應注意的問題。

情境活動一:(教材p17頁材料)

說一說:上述哪些詞語可以用以描述異性同學之間正確的交往態度和恰當的交往方式?

想一想:能夠正確體現與異性同學正常交往的詞語還有:

教師講述:

可見與異性同學間的正常交往要自然、適度。

1、與異性同學交往要自然、適度

板書:“自然”和“適度”是男女同學交往的兩個重要的原則。

自然:(見教材p18頁)

適度:(見教材p18頁)(教師可按教材簡要講述。)

情境活動二:受歡迎的男女同學應該是什麼樣的?(教材p18頁材料)

(指導學生討論交流。)

相關連結:(見教材p18頁材料。指導學生閱讀。)

2、與異性同學交往要尊重、真誠

情境活動三:(教材p19頁材料)

說一說:分別說一說,他們與異性同學交往的方式恰當嗎?

教師講述:

前者不恰當,話語中流露出瞧不起女生的、不尊重女生的意味;後者是恰當的,熱情、真誠的邀請,流露出男女同學間的真摯友情。

真誠、尊重是交往的前提。只有真誠相待,彼此尊重,交往、相處才會自然順暢,男女同學才能建立和發展真摯的友情。

名言:(見教材p19頁——馬克思語)

相關連結:(學生閱讀相關連結材料,細心體會。)

3、與異性同學應廣泛交??

情境活動四:(見教材p20頁材料)

議一議:牟莉與同學的交往有何特點?這樣交往有什麼好處?

(指導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講述:(按教材簡要講述)

情境活動五:(見教材p20頁材料)

說一說:

①小強為什麼不再與女同學交往?他的處理方式對嗎?

②小強今後應該怎麼辦?請為他出謀劃策。

議一議:

同性同學之間交往的方式與異性同學之間的交往方式是否應有所不同?舉例說明。

(同性同學之間交往的方式與異性同學之間的交往方式從大的原則來說,應該是相同的,只是異性同學在交往中,應該注意性別差異。)

三、課堂小結

讓我們學會以正確的態度、恰當的方式與異性同學交往,建立起積極向上、純潔健康的友誼,在和諧、融洽的氛圍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四、作業

1、與異性同學交往時,我們應遵循哪些原則?(見教材p18——20頁教材)

2、為什麼說“真誠、尊重”是交往的前提?(見教材p19頁正文)

第三課時(總第5課時)

探究與實踐

一、教學過程:

(一)“走進生活”

情境活動一:(教材p21頁材料)你是怎麼想的?說出來與同學們分享

(活動設定意圖:讓學生正確對待他人在青春期中產生的生理變化,學會學會尊重)

想一想:

①怎樣評價小偉的觀點和行為?

②若自己是小偉的同學,應對他說些什麼?

(學生討論、交流後教師小結)

小結:

拿別人的生理髮育特點開玩笑、說三道四,在中學生中較為常見,如有的同學喊這個“傻大個”,叫那個“小鬍子”,說那個“慢臉星”等等。

這種行為惠對對方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甚至傷害,是應該杜絕的行為。

作為小偉的同學應該告訴他,同學間交往“尊重,真誠”是前提。尊重別人也是在尊重自己。

情境活動二:(教材p21頁材料)出謀劃策

李冰是個十分內向的男生。他認為自己相貌平平,個子矮,女同學會看不起自己,所以平時很少與女同學交往。當看到其他男同學與女同學自然大方地交往時,他總有一種自卑感,心裡非常苦惱。

議一議:請告訴李冰同學應怎樣擺脫煩惱?

分析:

苦惱產生原因:認為自己相貌平平,個子矮……看不起

導致結果:很少與女同學交??

苦惱產生的內在因素:缺乏自信

解決辦法:

(1)正確認識什麼是美(p8頁);(2)積極消除煩惱:①多於人溝通

(二)“活動線上”(略,沒有條件進行此項活動)

(三)“我在成長”

一、我的進步

1、學習本單元前後市怎樣對待自己的生理變化的?

(前:不理解、困惑、羞怯、苦惱;後:青春期出現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變化是必然的、正常的,我們要悅納自己的生理變化。)

2、過去是怎樣認識和對待青春期煩惱的?今後打算用哪些方法消除青春期大煩惱?

(過去:有的同學不習慣自己的身體急劇增高和性徵的突然變化,……害羞、靦腆;有的同學認為自己的發育較晚,和別人的不一樣,產生憂慮、苦悶、自卑、孤獨、驚慌、不知所措等等。今後:(1)悅納自己的生理變化(教材p5—8頁):①青春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髮生急劇變化的時期,出現一系列明顯的生理變化是必然的、正常的;②接受現實,學會欣賞自己;③努力追求美。(2)積極消除煩惱(教材p11頁):①多與人溝通;②增強自我調控能力;③不斷豐富自己。)

3、以前是如何看待青春期心理矛盾的?現在如何看待?列出自己解決心理矛盾的方法?

(見教材p10—11頁正文)

4、過去是如何看待男女同學交往的?今後打算怎樣去做?

(過去:;今後:正常交往共同進步——(1)與異性交往要自然、適度;(2)與異性交往要尊重、真誠;(3)廣泛與異性同學交往。)

二、還有什麼困惑或問題?

三、我還希望

四、傾聽他人的心聲

(四)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