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小班雪的科學教案精選6篇

優秀的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的文書,教案制定出色,才能充分展現個人的能力,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小班雪的科學教案精選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小班雪的科學教案精選6篇

小班雪的科學教案篇1

有益的學習經驗:

1、感知平衡的意義。

2、學習用增減數量達到平衡的目的。

準備:

1、塑料(或木製)小船一隻。

2、大盆一個,盆裡裝滿水。

3、石子若干

4、作業卡。

活動與指導:

1、全體幼兒圍在水盆邊。教師指水盆:“這是公園的湖,湖上有小船,今天天氣好,沒有風和大太陽,小石子要乘船去玩。我們看一看,它們應該怎麼坐船才安全,才不會掉到湖裡。”接著示範:把石子擺到船的兩邊,使之傾斜,逐個移動石子,直至達到平衡。教師要邊講邊示範,使幼兒明白道理和方法。

2、指導幼兒做練習:

(1)在每3組物體中,找出和圓點數一樣多的物體,並畫線圈起來。

(2)啟發幼兒數一數,說出每排物體的數量,然後比較它們的多少,知道將多的組去掉1或將少的組添上1都能使兩組物體一樣多。

(3)將猴子和氣球一一對應的比較,差多少氣球就添畫多少氣球。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抱抱小兔子

小班雪的科學教案篇2

【設計意圖】

"變了變了"是省編教材小班主題活動"大大小小"中的一個科學活動內容。設計活動時,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從幼兒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究和發現獲得有關的經驗。同時考慮到趣味性對小班幼兒來說尤其重要,就以遊戲的形式來貫穿始終,持續引發幼兒內在的探究動機和興趣。

【活動目標】

1.感知常見的可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有趣現象,願意動手嘗試泡發食品。

2.在探索中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養幼兒喜歡探究科學的興趣。

4.初步瞭解其特性。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透明玻璃杯兩個,小碗幼兒人手一個;盛有溫水的大盆四個,小碟四個,盤子四個;木耳、菊花茶葉若干;音樂磁帶一盤。

【活動過程】

1.以"變魔術"引發幼兒的好奇心。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

幼:手。

師:對,老師的手會變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2.用手指遊戲"變變變",匯入活動。

一根手指頭,一根手指頭;變變變變,變成毛毛蟲。……過渡:老師還有一個本領,我會把兩個一樣的東西變得不一樣,你們信不信?

(由於小班幼兒年齡小,開始時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匯入部分,我設計了一個圍繞"變"的小環節,旨在引起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3.出示兩塊大小基本一樣的木耳,動手實驗師:你們知道老師手裡拿的是什麼嗎?

幼:木耳。

師:這兩塊木耳一樣大嗎?

幼:一樣。

師:待會兒老師要把兩塊木耳分別放在兩個杯子裡,一個杯子裡倒上水,另一個杯子裡不放水,一會兒它們就會變得不一樣了。小朋友猜一猜木耳會變成什麼樣?

4.幼兒進行猜想,並說說為什麼①木耳變大了;②木耳變小了;③木耳大小沒變化。

(大部分幼兒說木耳會變大,理由五花八門。儘管孩子們的想法很誇張很幼稚,但我沒有打斷和干預,而是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和表述,因為那是孩子們智慧的火花在閃爍。)

5.幼兒驗證猜想結果,並觀察和比較幹、溼木耳的區別

6.組織幼兒自主選擇泡發木耳

師:小朋友,老師有件事情想請你們幫忙,食堂的阿姨中午要做"木耳炒肉",你們能幫阿姨泡一些木耳做菜用嗎?

(以尋求幫助的口吻,更容易使孩子產生積極的行為動機。)

7.幼兒動手泡發木耳,進一步感知和驗證(幼兒在等待驗證結果時,啟發幼兒進行生活經驗聯想:你還知道那些食物泡發後會發生變化,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

8.師幼共同遊戲:變呀變請幼兒變成會泡發的食物原地不動做準備,教師隨音樂講述泡發食品由小變大的過程,幼兒隨音樂變化做動作,讓自己越變越大,變到最大。教師用道具隨音樂"攪拌翻炒食品",幼兒則翩翩起舞。

(科學與音樂活動相融合,引導孩子發揮想象,用肢體語言表現食品由小變大的過程,動靜結合,並能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9.幼兒動手沖泡菊花茶,品嚐茶水教師以優美形象的語言引導幼兒觀察、欣賞菊花在杯子裡慢慢"開放"的過程,體驗美的感受。

(泡茶一方面是對孩子探索的獎勵,另一方面是加深他們對泡發食物由小變大的感知和理解。)活動延伸教師和孩子一起將泡發後的木耳送到食堂,請阿姨炒菜用。

【活動反思】

自從參與了省級實驗課題《操作材料對幼兒探究式科學學習的支援》的研究以來,面對進行的科學活動,我更加註重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多元化、多角度地實施教學活動。"變了變了"主題活動,如果按教材上進行也會上得很順利,對幼兒來說掌握起來也比較容易,能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但我認為,教材只是提供給教師可參考的活動內容和素材,不一定是最適用的。什麼樣的形式更能吸引幼兒呢?除了考慮到讓幼兒親歷探究的全過程外,還要通過遊戲、圖片、音樂、肢體語言等多元化形式,引導幼兒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感受科學的奧祕。這次活動總的來說效果比較好,幼兒對活動內容非常感興趣,發言積極踴躍,當看到水中的木耳慢慢變大了後,他們都興奮地拍起手來,活動結束時好多幼兒還意猶未盡。我覺得活動效果比較好的原因與以下因素有關:

一是活動內容貼近幼兒生活,從幼兒熟悉的一些生活用品(木耳、茶)入手;

二是幼兒親手驗證,感受變化,滿足了參與活動的願望;

三是活動是在比較輕鬆的氛圍中進行的。

小百科:變基本意思是形容性質狀態或情形和以前不同,更改,變調,變動。

小班雪的科學教案篇3

一、活動名稱:科學活動——誰會生蛋

二、設計意圖:

春天來了,萬物皆醒。當春雷打響後,我們在自然角中投放了一隻只小小的黑黑的蠶寶寶。孩子們很喜歡這些"小不點們",看著它們慢慢地蠕動著,他們互相討論著:這蠶寶寶是哪裡來的?有的說:"是蠶媽媽生的。"有的說:"是蠶媽媽先生下蛋,然後才變出蠶寶寶的。就象雞媽媽先生蛋,才有小雞。"後來,我們看了有關的書籍,在檢視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孩子們對小動物是怎麼生出來的很感興趣,於是,我結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及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徵,設計了本活動,旨在讓幼兒對常見的會生蛋的動物有個初步的認識,激發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三、活動目標:

1、瞭解幾種常見的會生蛋的動物,激發幼兒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2、初步學會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從中感受探索發現的樂趣。

四、活動準備:

1、《誰會生蛋》教學課件;各種動物若干。

2、場景佈置:小池塘、草地、森林等。

3、幼兒已瞭解幾種胎生動物傳後代的特徵,並瞭解幾種常見的動物下蛋的窩(巢)。

五、活動過程:

(一)結合場景,引導幼兒瞭解幾種常見的卵生動物。

1、帶幼兒到"動物園",讓幼兒自由地尋找會生蛋的動物,要求幼兒邊找邊和同伴說說:"我找到了會生蛋的ⅹⅹ。"2、幼兒分散在場景中尋找會生蛋的動物,教師引導幼兒邊找邊說:"我找到了會生蛋的ⅹⅹ。"(二)通過課件,引導幼兒驗證自己的尋找結果。

1、讓幼兒互相交流:我找到的ⅹⅹ會生蛋。

2、讓幼兒說出自己的尋找結果,教師點選課件幫助幼兒驗證。

(三)藉助課件,引導幼兒瞭解卵生動物傳後代的方式,激發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

1、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說說:兩邊房子裡的動物生寶寶的方法有什麼不一樣?

2、引導幼兒說說:"你知道動物媽媽在哪兒生蛋的?為什麼要在這些地方生蛋?激發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

(四)利用廢物,讓幼兒給蛋寶寶建個家。

1、以保護蛋寶寶,給蛋寶寶建個安全的家,鼓勵幼兒想出多種辦法保護蛋寶寶。

2、幼兒利用廢舊物品為蛋寶寶建家,教師引導幼兒自制放到"動物園"中。

(五)活動自然結束。

小班雪的科學教案篇4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逛果園

設計意圖: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培養幼兒的活動興趣出發,我設計了《逛果園》這一活動,旨在通過生動有趣的遊戲形式,讓幼兒在動動、說說、玩玩的過程中,認識、區分兩個物體的“大”和“小”,並大膽地嘗試讓幼兒用語言和動作來表達“大”和“小”,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及活潑開朗的性格。

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標:

1、觀察、認識並區分兩個物體的大與小,並能用相應的動作及語言加以表達。

2、體驗集體活動的快樂情感。

3、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活動準備:

1、佈置果園的環境(大樹、小樹等)

2、大、小蘋果;大、小樹葉卡片若干。

3、大小籮筐若干。大小汽車各一輛。

(三)活動過程:

1、出示大、小汽車,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去個美麗的果園,那裡可好玩了,大大小小的果子都成熟了,我們要乘汽車去摘果子。”

(2)出示大、小汽車:“嘀嘀,開來了兩輛汽車。”(幼兒觀察)“是什麼樣的汽車?你想乘哪輛車去?為什麼?”(公共汽車很大,可以坐很多人;小汽車小小的,只能坐幾個人)“好,我們坐著大汽車去果園吧!”

(3)師生一起開汽車去果園。

2、通過摘蘋果,觀察蘋果的大與小,並進行分類。

(1)認識大樹和小樹:“這是誰呀?”(大樹媽媽)“大樹媽媽旁邊是誰呀?(小樹寶寶)

(2)觀察大樹媽媽和小樹寶寶及它們身上的蘋果的大與小,鼓勵幼兒用語言表達出來,用動作表示出來。(教師給予肯定和支援)

(3)摘蘋果。

①師:“大樹媽媽請我們吃蘋果,每個小朋友摘一個大蘋果。”(幼兒摘蘋果)“把你摘的大蘋果舉起來給老師看,你的大蘋果是什麼顏色的?請你做一個‘大’的動作!”(表揚與別人做的不一樣的幼兒)

②“每個小朋友摘一個小蘋果,舉起來,聞聞看蘋果香不香!請你做一個‘小’的動作。”

③蘋果分類:“開心嗎?摘了這麼多的蘋果,我們把它帶回去給哥哥姐姐們嘗一嘗,好嗎?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籮筐,有大的,有小的,請你們把大蘋果放在大籮筐,小蘋果放在小籮筐裡。”

3、遊戲“撿樹葉”,進一步觀察和區分樹葉的大與小。

(1)撿樹葉:請小朋友一個手撿一片大樹葉,一個手撿一片小樹葉。

(2)玩樹葉:

師:“大樹葉在哪裡?”(幼:大樹葉在這裡)舉起來給我看看,我們把大樹葉舉起來,把小樹葉藏起來;“小樹葉在哪裡?”……

(3)和樹葉一起跳個舞。(聽音樂跳“歡樂舞”,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小班雪的科學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瞭解並學習照顧動物的方法

2、瞭解正確飼養動物的方法。

3、培養珍惜動物生命的觀念。

活動準備:

呈現各種與小動物相處的情景。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回憶前兩個活動中出現的小動物:

1、教師讓幼兒回兩個活動的內容,並提問:

(1)角是怎樣游泳的?

(2)魚住在哪裡?

(3)烏龜住在哪裡?

(4)蝸牛吃什麼?

(5)兔子怎樣運動啊?

2、教師可以請幼兒模仿動物的動作。

3、讓幼兒回想要如何照顧這些小動物,引出下一個活動。

(二)課堂活動一:

1、教師播放事物投影儀。

2、首先是第一對圖卡--看看小螞蟻和抓小螞蟻的兩張圖,然後問幼兒: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三)課堂活動二:

播放第二對圖聽一聽小鳥唱歌和拍打魚缸兩張圖,然後問幼兒: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四)課堂活動三:

1、播放第三對圖卡--幫忙打掃動物的家和丟垃圾到動物的家兩張圖,然後問幼兒: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2、如果幼兒不知道,或回答錯誤,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思考:我們喜歡整潔的環境,那小動物們呢?

(五)課堂活動四:

1、教師拿出科學圖書,重複上面的活動步驟,讓幼兒講述。

2、如果幼兒不知道答案,或回答錯誤,教師可以藉助一些爸爸媽媽對幼兒的關懷、照顧的例子,讓幼兒感受到照顧小動物就像爸爸媽媽照顧幼兒一樣。

(六)總結語:

1、幼兒能完全瞭解愛護動物的方法後,讓幼兒給自己拍拍手當做是一種鼓勵。

2、最後,頒發給幼兒愛心貼紙。

小班雪的科學教案篇6

幼兒園餵養了許多小動物,幼兒紛紛從家裡帶來食物,有巧克力、有旺旺雪餅、有娃哈哈果奶,有小魚、肉骨頭等等。看著小朋友帶來的這些食物,教師又高興又著急。高興的是孩子們願意把自己愛吃的食物帶給小動物吃,體現了孩子們對小動物的關愛之心;但這些食物是動物們愛吃的食物嗎?實踐出真知,本次活動讓幼兒試試將自己帶的食物分給小動物吃,通過小動物吃與不吃的選擇,讓幼兒明白不同動物有不同的食性。人與動物也有著很大區別。

活動目標

1.知道不同動物有不同食性。

2.有探索小動物食性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實物:小雞、小鴨、小兔,小米、小魚、小蝦、玉米麵、菜葉。

教具:小動物圖片,食物圖片。

過程建議

1.帶幼兒分別參觀小雞、小鴨、小兔的家,引導幼兒觀察動物的外形、動作,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小動物的外形和動作,模仿幾種動物的叫聲。

2.小動物吃什麼。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3.試一試:提供各種食物,幼兒依自已意願選擇食物喂小動物。

4.交流:我喂小動物吃了什麼食物。

5.彙報:將動物愛吃的食物圖片,貼上在小動物圖片下:小雞愛吃玉米麵和菜葉,小鴨愛吃小魚、小蝦和菜葉,小兔愛吃菜葉。

延伸提示

日常生活中,根據幼兒興趣繼續讓他們探究其他小動物的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