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四年級上冊園地一教案5篇

制定教案是為了讓我們在教學道路上有更大的進步,教師在寫教案的過程中會對課程內容進行一個全面梳理,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四年級上冊園地一教案5篇,感謝您的參閱。

四年級上冊園地一教案5篇

四年級上冊園地一教案篇1

學習目標

1、通過多渠道搜尋,瞭解並介紹美麗的自然景觀這一過程,讓學生從中感受美,熱愛美,從而學會捕捉美!

2、舉辦自然景觀展示會,讓學生走進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

3、尋找身邊的美麗的自然景觀,用自己的語言把它表達出來,讓大家一起分享。

4、背誦4組句子,並課外蒐集積累,瞭解漢語遣詞造句的微妙。

課時安排:

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讀寫寫

1、檢查讀音,交流識記方法。

⑴自由讀記,讀中正音。

⑵交流難記字形識記方法。

2、取長補短,再次識記。

3、同桌互相報詞語聽寫詞語,注意書寫規範。

二、讀讀記記

1、讀中正音。

⑴指名讀詞,隨時正音。

⑵按順序齊讀。

⑶同桌互讀,一人隨機、快速地指點,另一人讀。

2、解釋說話。

⑴提出不懂詞語,共同交流解疑。

⑵自由選擇幾個詞說一段話。

第二課時

口語交際

1、我們的.祖國山水秀麗,美麗的自然風光無處不在。遠在天邊的天山草原,聖潔的雪山、湛藍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綠無垠的草原是那樣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邊的皇城沙灘,海浪、陽光、礁石也同樣讓人留戀往返……美就在我們的身邊,需要我們有一雙尋找美,善於觀察的眼睛。這幾天大家一直在搜尋美麗的自然景觀,這節課就把你發現的尋找到的美展示給大家。

2、指名一生上臺交流。

聽眾反饋:聽了xx的介紹,你有什麼不懂的?你感受到美麗了嗎?從哪兒感受到的?

教師總結:介紹一處美麗的自然景觀,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驟把一個個畫面呈現出來,讓大家隨著你的視線去觀察,還要用優美生動的語言去描述,讓大家在你的語言中感受景觀之美。

3、自由準備,稍作調整

4、再次指名交流。

a、聽眾要做到認真傾聽,做個小記者,可以向同學介紹提問、建議也可以補充。

b、介紹者做到準備充分,隨時答記者問。

5、小組互動交流,每組評出一名“美的使者”。

6、你經過了搜尋,聽取了同學的介紹,你有什麼感受?

7、聯絡“寬頻網”。用你搜集的圖片、文字資料(或自己撰寫的資料),整理成圖文並茂的“美景介紹書”。課後分組舉辦“祖國一日遊”風景名勝展示會。

四年級上冊園地一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我的發現教學,培養學生邊讀邊想象的習慣。

2、積累對聯。

3、通過趣味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我的發現教學,培養學生邊讀邊想象的習慣。

2、積累對聯。

3、通過趣味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我的發現

1、生讀對話,反覆讀,思考:

這段對話告訴我們什麼?

2、生反饋。

(讀文章,邊讀邊想象,能在頭腦中形成畫面。)

3、師生共同再讀《觀潮》,邊讀邊想象,爭取在頭腦中出現畫面。

4、總結。

二、日積月累

1、生自由讀,思考:

這些句子有什麼特點嗎?

2、生反覆讀,背自己最喜歡的。

3、生上臺表演。

4、師生齊讀,再背。

三、趣味語文

1、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

⑴ 生試著讀,看應該怎麼讀。

⑵ 生讀後,思考:

這樣讀有什麼意思?哪種讀法更有道理。

⑶ 師生小結。

⑷ 再讀。

2、練習:

⑴ 生自由讀:

分析每種讀法的意思。

⑵ 師生再讀。

⑶ 生收集其它這樣的例子。

?學法指導】架設課外知識與教材聯絡的橋樑,創設情境,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重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四年級上冊園地一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歌詞。理解歌詞內容,體會當年日本侵略者給中國人民造成的苦難和抗日軍民高昂的鬥志。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看錄影瞭解時代背景,以讀為本,讀出理解,讀出情感,讀出個性,讀中體驗,讀中悟情。邊讀邊畫邊想,再把自己的感受,對文章的感情讀出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當時東北人民無家可歸、流亡關內的痛苦,教育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讓學生從小具有愛好和平,遠離戰爭的美好願望。

德育目標:教育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教學重難點

瞭解歌詞中事件的時代背景。以誦讀歌詞為重點,在誦讀中體會日本侵略者給中國人民造成的苦難和抗日軍民高昂的鬥志,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同學們,1931年,在我中華大地上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大事。你知道是什麼事嗎?(九一八事變)

2、師生共同觀看記錄片瞭解九一八事件始末

日本侵略的鐵蹄隨意踐踏我國領土,國民黨政府提出不抵抗政策。在日本鐵蹄的踐踏下,東三省很快淪陷。中國東北三省的勞苦大眾攜老帶子,被迫離開自己的家鄉流亡關內。東北是他們的家鄉,可此刻,他們有家不能歸,有仇不能報,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愛國志士勇敢的站出來,號召、組織大家要拿起武器和敵人進行堅強的戰鬥,把日本侵略者打回老家去。張寒暉也拿起了特殊的武器——筆,譜寫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獨唱曲。悲怨壯烈的歌聲深深打動了每一位中華兒女,這首歌並迅速傳遍全國,引起強烈的轟動。

3、放歌曲《松花江上》

4、聽完這首歌曲,你心情怎樣?

這節課,我們就共同來學習這首歌的歌詞。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現在我們來讀讀這首歌詞,看看讀後你又有什麼感受?

1、讀了這首詩,你憤怒不憤怒?痛心不痛心?同情不同情?牽掛不牽掛?憤怒的是什麼?痛心的是什麼?同情的又是什麼?牽掛的是什麼?

2、好,同學們,就請你們帶著你所感受到的情感,再來讀一讀這首歌詞

三、深入體會:

1、出示: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那裡有森林、煤礦,

還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那裡有我的同胞,

還有那衰老的爹孃。

這裡的“我”指誰?讀了這一部分歌詞你有什麼感受?誰來讀一讀?

在這一部分裡,有兩處重複的內容(課件畫線),它的作用就是強調了作者懷戀家鄉的情感。

那麼,作者歌詞中所寫的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呢?其實準確的說,應該是在九一八事變之後。

2、出示:

“九一八”“九一八”,

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脫離了我的家鄉,

拋棄那無盡的寶藏。

流浪!

流浪!

整日價在關內,

流浪!

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九一八事變”?為何要脫離家鄉?為何要拋棄寶藏?上一部分中用到了反覆,這一部分有嗎?在哪裡?“九一八”為什麼反覆出現兩次呢?還有嗎?(“流浪”反覆三次)表現出了流浪的時間長、無休止,又說出了人民的無奈和內心的痛苦。

好,下面請同桌間接讀,要把你心中的體會讀出來。

3、出示:

哪年哪月,

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

哪年哪月,

才能夠收回我那無盡的寶藏。

爹孃啊,

爹孃啊,

什麼時候,才能夠歡聚一堂。

這部分中,“哪年哪月”的反覆有什麼作用?兩次反覆“爹孃啊”充分的表達了什麼感情?

流離在外的人們最渴望的是什麼呢?他們的願望怎樣才能實現呢?如果你是當時的一個青年,你會怎樣做?是啊,好多英雄志士都投入到了抗日的行列。通過八年的抗戰,咱們中國最後終於勝利啦!

好,同學們,我想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對這首歌詞,你一定有了更深的體會,下面就請你把這種體會讀出來吧。(有時間的話,先自由讀,再齊讀)

4、在引導學生放著配音讀全詩。

5、在咱們這個和平年代裡,你認為怎樣做才算是愛國呢?(機動)

四、結束,掀起。

我們現在處於和平年代,我們要勿忘國恥,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學好本領,將來才能是我們的國家更加富強昌盛。

現在讓我們再一次回味這首曾被譽為“流亡三部曲”之一,風靡中華大地的抗戰歌曲《松花江上》。在歌聲中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四年級上冊園地一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會寫“軸、曝”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結合註釋理解重點詞句,讀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簡約凝練的語言特點。

4.學習藉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能用自己的話創造性地講講《書戴嵩畫牛》的故事。

5.領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寫作方法,明白藝術來源於生活、做事需向內行人請教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瞭解古文的學習方法,通過註釋和已掌握的文言基礎,讀懂文章的意思。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其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匯入新課

1.複習舊知,背誦《伯牙鼓琴》。

導語: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個感人的故事——《伯牙鼓琴》,同學們都會背了嗎?(指名背誦。)

2.匯入新課。

過渡:《伯牙鼓琴》帶我們重溫了一段動人的知音故事,也讓我們欣賞到了音樂藝術的魅力——音樂能將高山之巍峨、流水之澎湃化為音符,震盪人的心靈。這節課,我們將一起去看一幅畫,圍繞著這幅畫,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3.板書課題,結合相關知識指導朗讀課題。

明確:“書”在這裡表示“書寫、記錄”。戴嵩是唐代著名畫家,擅畫田家、川原之景,畫水牛尤為著名。“畫牛”指戴嵩畫的《鬥牛圖》。有一種說法是,《書戴嵩畫牛》原為蘇軾所做的一則跋(bá)。題跋是寫在書籍、碑帖、字畫等上面的文字。寫在前面的文字叫作題,寫在後面的叫作跋,總稱題跋。“書戴嵩畫牛”則可理解為寫在畫家戴嵩的畫作《鬥牛圖》上的一則文字。總之,這篇文章與戴嵩所做的畫《鬥牛圖》有關。

預設:本課的課題要著重講解,否則很容易讀錯、理解錯。“畫牛”不是一個動詞加名詞的結構,而是指畫作《鬥牛圖》。

二、多樣讀文,初步感知

1.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文章,要求讀準字音。

2.指名讀課文,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

(1)指名讀課文。

(2)正音。

過渡:(出示容易讀錯的字詞)下面這幾個字詞大家能讀對嗎?

蜀 錦 囊 軸 拊 搐 謬 奴 婢

需注意的多音字:杜處(chǔ)士 好(hào)書畫 所寶以百數(shǔ) 曝(pù)書畫 鬥(dòu)牛

3.教師範讀全文。

4.師生合作讀課文。

過渡:現在我們再來合作讀課文,我來讀課文中的敘述部分,同學們讀牧童所說的話,一遍讀完後,我們再交換朗讀內容。

預設:讀文是理解文意的基礎。教師通過自由讀、指名讀、示範讀、師生合作讀等形式,層層推進,紮實訓練,不僅讓學生能流暢地讀文言文,還能讓學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話的意思,也為下面理解文言文的內容做好了準備。

三、合作交流,理解文意

1.出示小組學習要求。

(1)小組內合作,結合註釋理解文言文中每一個字、每一句話的意思。

(2)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自由朗讀邊在難懂的字詞旁邊做註釋。

(3)小組討論後將仍不能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

2.呈現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指導,全班交流。

預設一:好書畫,所寶以百數。(“好”“數”的意思。)

交流:“好”在這裡讀四聲,是“喜愛”的意思;“數”在這裡是“計數”的意思,“以百數”是說“要用百來計算”,即上百件寶貝。

預設二: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交流:“尤所愛”表示“尤其珍愛”;“錦囊玉軸”要結合註釋來理解,文言文用語與當今現代漢語的用法有許多不同之處,這裡指“以錦為囊,以玉為軸”;“常以自隨”,“自隨”指隨身攜帶。

預設三:曝書畫

交流:“曝”是“在太陽下晒”的意思。

預設四:耕當問奴,織當問婢。

交流:“奴”特指男奴,“婢”是女奴的通稱。在古代,男奴多做苦力,田間勞作是他們的工作;女奴多做家務,紡織是她們的工作,所以這裡是說“耕田應當問男奴,紡織應當問女奴”,也就是說術業有專攻。

3.師生互動做小遊戲:遊戲對答。

遊戲規則:將全班分成四個小組,教師說出現代文翻譯,由學生說出對應著文中哪句文言文,回答最快且準確、回答最多的小組獲勝。

示例:(師)拍手大笑。——(生)拊掌大笑。

(師)這是不能更改的。——(生)不可改也。

(師)處士笑了,認為他說得對。——(生)處士笑而然之。

預設:通過這個簡單的遊戲,既讓學生了解了這篇文言文中句子的含義,也再次檢查了學生們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4.小組合作,學生藉助課文註釋翻譯全文。

5.小組內成員彙報,教師適時出示文字。

四川有個杜處士,喜歡書畫,他所珍藏的寶貝有上百件。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畫的《鬥牛圖》,杜處士尤其珍愛。他用玉做畫軸,用錦緞做畫囊裝起來,經常隨身帶著。

有一天,他攤開了書畫晾晒,有個牧童看見了戴嵩的《鬥牛圖》這幅畫,拍手大笑著說:“這幅畫畫的是鬥牛啊!牛角鬥時,力氣用在角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之間,而現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擺動著尾巴在角鬥,錯了。”杜處士笑了,認為他說得對。古人有句話說:“耕種的事應該去問男奴,織布的事應該去問女奴。”這個道理是不會改變的呀!

預設:高年級的學生有較強的自學能力,有一定的知識及方法的積累,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便於學生在組內解決疑難問題,獲得更多的新知。呈現組內不能理解的問題,通過學生交流,教師點撥,詞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藉助註釋來說說全文的意思就變得容易多了。

四、精讀課文,領悟主題

1.默讀第2自然段,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來感受人物形象。

(1)提出問題,可自己思考,也可與同桌交流。

思考問題:①牧童是怎樣評價戴嵩的《鬥牛圖》的?他的理由是什麼?由此可見牧童的什麼精神?

②杜處士聽了牧童的話有什麼反應?由此可見杜處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2)交流後指名學生髮言。

①牧童的觀點:謬矣。

理由:此畫鬥牛也。牛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

精神:牧童善於觀察、敢於向權威挑戰。

②杜處士的反應:處士笑而然之。

點評:可見杜處士是一個樂於接受別人意見的人。

(3)學生齊讀牧童的話,抓住牧童的神態、動作、語言來想象畫面,讀出牧童的天真可愛。

2.再讀課文,思索故事所呈現的道理。

(1)自由讀文,邊讀邊思考:哪句話揭示了這篇短文所蘊含的道理?

(2)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呈現: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3)結合這句話的意思,思考課文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交流預設:

生1:我覺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迷信權威。雖然戴嵩是唐代有名的畫家,但不代表他畫的畫就沒有問題。

生2:我的收穫是,當我們遇到難題和困惑時,不應閉門造車,而應該去問有相關知識的人。“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可以請教有相關特長的人。

生3:我感受到藝術總是來源於生活的,要想畫好畫,就得仔細觀察,要尊重事實。就像我們寫作,有時候為了情節的需要會編一些故事,想象是可以的,但有時候寫的東西違背了常識就不行了。

生4:我覺得杜處士虛心接受牧童指出的畫作中的錯誤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牧童只是個小孩子,但他卻不因他說的話而惱怒,而是“笑而然之”,可見他的修養。

3.提出問題,激發質疑精神。

(1)請學生讀一讀課下注釋。

思考:這個註釋告訴了我們什麼?對課文你是否有了新的認識?

(2)教師結合註釋,解釋牛角鬥時的真實情況。

教師:剛才同學們讀了註釋,會發現真實情況是,牛在角鬥時,尾巴不一定都是夾入兩腿之間的。牧童的觀察也沒有錯,只是畫家畫的只是牛相鬥的一瞬間,而無法顧及所有情況。所以戴嵩畫的鬥牛其實並沒有錯。那麼是蘇軾錯了嗎?蘇軾記載這個故事,其實是為了告誡人們凡事要仔細觀察,要向親歷者瞭解情況,要請教有經驗的人。畢竟古代資訊的傳播不像現在這樣發達,我們可以通過鬥牛的圖片、視訊去仔細觀察,得出確切的答案。所以,大家要時刻記住這一點:盡信書不如無書。如果大家只憑借我們今天學的這篇文章就得出牛相鬥時絕對會把尾巴夾在兩腿之間的結論的話,這也是不仔細思考、不細心觀察呀!

(3)教師可播放牛相鬥時的圖片或視訊,引導學生談感受。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1.試著用自己的話講講《書戴嵩畫牛》的故事,也可以試著從不同的角度來講這個故事。

(1)“我”是杜處士:我姓杜,人稱杜處士。我最大的愛好就是收藏書畫……

(2)“我”是牧童:我是牧童,今天放牛回來,發現村裡的杜處士正在晒他的書畫寶貝……

(3)“我”是蘇軾:我是蘇軾,我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四川有個杜處士,特別喜愛書畫……

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板書設計:

四年級上冊園地一教案篇5

教學目標

學會正確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學重難點

通過習作訓練,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學過程

修改習作

一、自讀習作,初步修改

1、請學生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發現問題,進行修改。

2、讀別人習作,幫助同學修改。

二、指名讀習作,大家共同修改

1、選擇不同內容習作,指名讀,師生評議,評議要點:

⑴語言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準確。

⑵是否把意思表達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作文講評

1、挑選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實物投影儀展示,請小作者朗讀自己的`文章。

2、同學們認真傾聽後交流,可以提意見、建議、欣賞、補充,著重留意:

⑴語句是否通順恰當。

⑵語言是否準確精妙。

3、聽取後,再次修改完善作文。

(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組交流修改。)

4、欣賞佳作。

(實物投影儀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⑴可以教師朗讀,學生邊聽邊隨機點評。

⑵也可以學生自由朗讀,你從中學到了什麼?

?學法指導】教師引導學生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