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三篇

課件製作本身就是作者綜合素養的一種體現,它顯現出製作者對教育、教學、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對課堂教學的理解,對現代教育技術的領悟。因此教師在設計課件時一定要吃透教學內容,設計出符合教學的方案用於課件。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分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三篇,歡迎閱讀與借鑑,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三篇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篇一】

九月九日:指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民間有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等習俗。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

2、背誦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3、體會作者思念親人、思念家鄉的感情,養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準備:

教師:一則故事、音樂磁帶、蒐集重陽節的常識、教學掛圖或課件。

學生:蒐集思念親人的古詩。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揭示課文題目

1、我們以前學過王維的古詩嗎?誰會背?(《鳥鳴澗》《畫》《相思》)

2、王維簡介:唐代詩人,少年聰慧,9歲時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藝,不僅能做詩,而且懂音樂、繪畫,與另一位唐代詩人孟浩然齊名。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就是他17歲時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揭題、質疑、解題。

二、學生自讀詩歌,初步感知詩意

1、學生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詩歌。要求讀通句子。

3、點名讀,讓其他學生注意聆聽,看朗讀者是否達到了以上要求。

4、藉助註釋、插圖,結合自己的閱讀感受,初步感知詩的大意。

三、交流感悟,體會意境

1、全班齊讀詩歌,然後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2、全班交流。

(1)藉助註釋,合作學習,弄清詩句字面意思。學生對哪句有所得就說哪句,順序不限;教師還要重視多方互動與交流的作用,激勵學生融入自己的閱讀感受,綜合理解古詩。

獨在異鄉為異客:“獨”,獨自一人;“異鄉”,他鄉;“異客”,陌生的客人。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在外地孤獨一人,人生地疏、舉目無親,倍感孤寂。

每逢佳節倍思親:“逢”,遇到;“倍”,更加;“佳節”,美好的節日,本詩指重陽節。這句話的意思是,每當遇到節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遙知兄弟登高處:“遙”,遠;“兄弟”,哥哥和弟弟;“登高”,民間風俗,重陽登高。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遍”,全都;“茱萸”,一種含有濃香的植物,古人重陽登高插茱萸,據說可以防災。這句話的意思是,兄弟們頭上都插著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只缺少我一個人。

(2)質疑,交流。疑問主要由學生提出,答案則由交流得出結論。點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穫,弄懂了些什麼。(濃濃的思鄉之情,有趣的`民間風俗,對比的寫作手法,簡練的語言風格等)

(3)有感情地朗讀。

先讓學生自己悟讀,再點名讀並評議,接著集體讀,最後男、女生比賽讀。

(4)背誦詩歌。

自己試背,同桌互背,集體背誦。

四、拓展延伸,遷移練筆

1、人間最美是真情,同學們,我們都有親人,都在親人的關心和愛護下成長。如果現在你一個人漂泊他鄉、孤苦無依,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能否寫一寫你的真情實感?

2、學生練筆,展示交流。(把優秀作品張貼在黑板上)

3、背誦詩歌,深化感情。

五、拓展思路

1、除了本詩外,你還蒐集到了哪些思念親人的詩?(教師引導學生閱讀、交流蒐集到的詩歌,留意詩歌間的內在聯絡,使學生能更深地理解古詩)

2、課後練習。

(1)把自己蒐集的古詩背熟。

(2)自主把自己蒐集到的任意一首古詩改寫成記敘文。

(3)辦一期思鄉、思親為主題的古詩手抄報。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篇二】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是唐代詩人王維。王維很有才華,他的詩被人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是詩人十七歲時離開家鄉,遠在京城長安寫的。

二、初讀

我們先把詩讀正確、連貫。

教師範讀自由讀指名讀。

三、精讀理解

1.請再讀題目,想一想,哪個字寫出了詩人離開親人的心境?(憶)

圍繞“憶”字,你能提問,啟發大家思考嗎?(根據學生質疑,板書)

(簡單的疑問根據詩題釋疑,重點為:“九月九日”:重陽節,古人有在重陽節這天插著茱萸,登高飲酒風俗;“山東”:指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蒲州,與今天常說的山東不同。)

(評學生:你好學、善問、愛動腦子,相信你會越學越聰明的。)

對未能解決的疑問讓我們在詩中尋找答案。

2.出示自學要求:(小黑板)

①默讀古詩,劃出自己不懂的字詞,藉助工具書理解,並說說句意。

②四人一組思考、討論黑板上的問題。

3.檢查一、二行的學習情況:

①“憶”是什麼意思?請同學們看看一二兩行,找找哪個字就是憶的意思?題目的意思就是――(板書:思)

②(點黑板)怎樣思念親人呢?(“倍思親”。“倍”:加倍)什麼時候“倍思親”?(“每逢佳節”,“逢”:遇到。)可見詩人平時怎樣?(出示:詩人平時,每逢佳節就。)

③詩人為什麼會平時思親,“每逢佳節倍思親”呢?

生答:因為“獨在異鄉為異客”。(板書:獨、異。)釋:獨,異客。這句話是說。(句意讓學生說。)

④導:“是啊,詩人所處的環境是陌生的,看見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獨、寂寞呢?讓我們讀出詩人寂寞的,極度思念親人的感受。(指名讀→評:突出獨、異、倍→範讀→指名讀、評議)

⑤這是一種多麼真切的感情啊。“每逢佳節倍思親”,它已成為千百年來廣為傳誦的名句――讓我們再次朗讀一二行。

⑥過渡:(填空:因為詩人,所以詩人平時每逢佳節就:看到長安菊花開,他會想到的菊花盛開的'樣子;看到長安的親人團聚,他會想到(誰幹什麼);看到長安的人們重陽登高,他會想到(誰幹什麼)。)

4.指導學習第三、四行

①詩人極度思念親人,想到兄弟們幹什麼?(生齊讀三四行)有什麼不理解的字詞?(標出字:遙、遍,說字義)再說句意。(板書:登高)

②詩人在家時,總和兄弟們一起登高,可見獨自在外,多麼遺憾啊。他知道家鄉的兄弟們此時此刻也一定在思念著詩人呢。現在,就請你們做詩人的弟弟妹妹,說說家鄉的兄弟們會怎麼想,怎麼說?

5.自由讀這首詩,說說這首詩詩句的意思(指名說)。

那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6.朗讀指導,並背誦。

①點撥:這首詩感情真摯,語言樸實無華,這是我們在寫作文時應該好好學習的。讓我們再有感情地讀這首詩,想象詩中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②配樂範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③練習背誦。(師生接龍背→指名背)

四、比較,明中心

1.學了這首詩,我們再來看王維的另一首詩――《雜詩》。要求:自學,說說詩意,再比較它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有什麼相同之處,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出示: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來日,出發前來時。綺窗,雕著花紋的窗戶。著花,開花。

2.交流。

相同之處: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的深情,語言樸實無華。

不同之處:在於《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通過思念兄弟登高來寫思念親人之情;《雜詩》寫問朋友寒梅開花沒有表達對故鄉一草一木的深厚情感。

五、作業

1.國慶佳節即將來臨,你如果有親人在外地打工,你能用一段話寫寫你對他的思念嗎?

2.如果沒有親人在外工作,就把自己當作王維的弟弟妹妹,想想你重陽登高了,怎樣用一段話表達對他的思念之情呢?試寫一段話,也可以試著寫詩,不要怕,試試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設計【篇三】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體會古詩意境,體會詩人情感。

3、理解“獨在異鄉為異課,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含義,體會遊子的思鄉思親之情。

4、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教學內容:

1、標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王維:<唐>體裁:詩格律:七言律詩

2、寫作背景: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濟),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中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但對一個少年遊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遊子就越顯得孤孑無親。

3、作者簡介:王維(701—761),唐代詩人,畫家,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濟縣),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正在長安謀取功名。他多才多藝,擅長繪畫、書法,精通音樂,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4、思想感情:身居外地的詩人,適逢重陽佳節,更加思念家鄉,懷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講授法

(1)首先通過講述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文章中的事物以及事件進行系統地描述,描繪概述的講授、

(2)其次運用闡釋,說明,分析,論證,概括等手段講授知識內容,以揭示整篇文章的思想、

(3)解釋式講解:①解釋全文②結構式說明③翻譯性解釋④附加說明,介紹文章的寫作背景、

2、講讀

(1)講述有關、理解課文必須具有的知識,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進行談話、

(2)全文閱讀與講解、先讓學生默讀全文,及詮釋、瞭解全文所表達的思想、

(3)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次反覆閱讀課文、

教學難點難點:

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感受詩句中表達的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唐代詩人王維寫的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生齊讀課題兩遍。師範讀。(老師讀得時候請同學們思考這首詩說了些什麼?)生齊讀全詩。

小組討論這首古詩說了些什麼?並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二、解題。

解題: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古詩,首先請同學們想一想“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課題的意思?(學生思考討論)

1、九月九日:指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

師:重陽節又是什麼節?(生:老人節)

2、憶:想念,思念。

3、山東是指的什麼地方?(古時候指華山以東的地區,並非專指今天的山東省。在這裡專指華山以東,作者家鄉蒲州。)三、初讀課文,瞭解詩的大意。(自由讀)

三、讀懂全詩。(下面我們來學習這首古詩)

1、獨在異鄉為客

獨:孤身一人;獨自一人。

異鄉:他鄉、外鄉。就是家鄉以外的地方。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詩意:我獨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舉目無親,做外鄉的客人。

2、每逢佳節倍思親

每:每當。

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佳節"指的是什麼節日?(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這天)為什麼這一天王維"倍思親"?(因為他獨自一個人在外地,人地生疏,舉目無親,感到寂寞。)

詩意:每當遇到節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3、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遙知:在遙遠的地方猜想。

為什麼要登高?(古時候有這樣一種習俗,就是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這天,人們都要登高避災。)

茱萸(zhū yú):一種有濃烈香氣的植物(一種香草)古時候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這天,人們都喜歡插戴茱萸,據說這樣可以避邪、消災。

詩意: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陽節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他們都插戴著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遺憾的是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4、齊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加深理解全詩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可分為幾層?每層寫了什麼?

第一層(前兩句):寫身處他鄉異地的詩人,每逢佳節就更加思念親人。五、朗讀、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齊讀、個人背、男女生背、師生背、全班背。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思考:1、誰能來說說詩的哪兩句最能表達出詩人的思念之情?

(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2、"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為什麼他每逢佳節倍思親?

(生:1、每當遇到節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2、因為他獨自一個人在外地,人地生疏,舉目無親,感到寂寞、孤單。)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以敘述的口氣,把這首詩編成故事,講給同學聽。

(詩人王維因為要在長安謀取功名,不得不與自己的故土和親人告別,作客他鄉。遠在外地的他,時常想起家鄉的.朋友和親人。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王維想:家鄉的親人、兄弟們一定在插滿茱萸的高山上祝願我在外鄉一帆風順吧!遺憾的是,我無法與親人、兄弟們一起度過這美好的時光。)

師: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表達了身居外地的詩人,適逢重陽佳節,更加思念家鄉、懷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師:在我們學過的古詩中,你們還學過哪些思念家鄉、懷念親人的古詩?請你來背一背(生:李白的“靜夜思”)

作業:

1、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詩,詩中表達了作者怎麼的情感。

2、這首詩中你最喜歡哪一句詩?能談談看法嗎?能有感情地吟出這句詩嗎?

3、感情朗誦(我們今天學習古人的詩句,不僅是讓學生欣賞漢語的藝術美,語言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積累優美的詞句,在適當時還應鼓勵學生去應用。這樣,才能真正起到閱讀古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