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做元宵教案7篇

編寫教案要在瞭解學生的前提下,在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後,我們就可以開始制定教案了,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做元宵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做元宵教案7篇

做元宵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能隨音樂自由大膽的表現小碎片自由飛舞的動作。

2、學習與同伴邊唱歌邊卷炮仗,並用象聲詞表現炮仗爆炸的過程,體驗與同伴協作遊戲的樂趣。

玩法

選一名幼兒當點炮仗的人,其餘幼兒手拉手站成一排(或頭尾不相連的一個圓圈),帶頭人帶領大家隨音樂邊唱邊走成螺旋形。當歌曲結束時所有的幼兒蹲下靜止不動。點炮仗的幼兒用手指“點燃”某個幼兒,同時發出“嘶”的聲音。“嘶”聲一停,被點的幼兒就跳起來發出第一聲爆炸聲“嘭”,緊接著其餘幼兒一起跳起來發出第二聲“啪”,並隨音樂表現出“炮仗”爆炸後漫天飛舞的各種姿態。

規則

1、當歌曲結束時,所有的幼兒要蹲下靜止不動。

2、被點者在“嘶”聲一停時立即說“嘭”,其他幼兒緊接著說“啪”,並跳起來表現炮仗爆炸後漫天飛舞的樣子。

建議

1、初學時,可由教師當帶頭人,帶領幼兒玩遊戲,熟練後可分成 2—3 組同時遊戲。

2、鼓勵幼兒大膽用身體動作表現小碎步自由自在放鬆飛舞的樣子。創新玩法更換不同的舞步進行遊戲。用不同的身體動作表現炮仗爆炸後漫天飛舞的樣子。

活動背景

一:元宵節的文化:

元宵節是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又稱“燈節”、“上元節”。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每逢上元,民間有張燈觀賞的風俗。元宵之夜,小孩子們紛紛提著燈籠,四處遊走玩耍。元宵佳節,不少地方都要舉行彩燈展、花燈會。元宵節有許多傳統風俗和節目,如:鬧社火、耍龍燈、舞獅子、劃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猜燈謎、吃元宵等。元宵大多是用糯米麵包糖餡做成的,它象徵著全家團圓和睦、生活幸福甜美。

二:活動意圖:

新學期開學正逢元宵節,新年的氣氛還在孩子的心中,讓寶寶們在歡樂的氣氛中穩定情緒是個不錯的方法。

我們小班的孩子對元宵節的認識並不深,為了讓孩子們能更加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知道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我們安排了這樣一個元宵節的半日活動,希望通過活動來緩解部分幼兒的上學情緒,通過活動來增加親子間的親情交流。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是團圓的節日,初步瞭解元宵節人們的活動和特別的食品元宵。

2、引導幼兒高高興興地回到幼兒園,儘快適應新學期生活。。

3、欣賞各種各樣的花燈,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造型、色彩和圖案。

4、感受和同伴玩花燈的快樂情緒。

活動時間

20xx.3.5

參加物件

新區實驗幼兒園小班組全體師生

具體活動安排

活動一:瞭解元宵的習俗

1、通過圖片錄影等媒介物質向孩子們介紹元宵節的文化。

2、鼓勵家長幫孩子們準備花燈,並告訴幼兒自己花燈的名稱。

活動二:親子同樂搓元宵

1、佈置回型大廳環境:親子搓元宵。(準備:電子爐,鍋,勺子、盤子等。)

活動三:玩花燈

帶著孩子們在操場上玩花燈。

活動效果

反思與建議

準備:

家長:糯米粉、青菜汁、胡蘿蔔汁、紫甘藍、蕃茄汁等。

圍裙大小各一套;揉粉的。盆一個,

幼兒園:檯布(一次性的),白糖,用大鍋煮湯圓,煮熟撈大鍋內端出至備餐桌裝湯圓教師:迴廊,桌子圍成一圈,每班若干家庭。餐盤每班6個,湯匙每人一把(洗淨後收在班上備用)

做元宵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賞花燈、猜燈謎是元宵節的習俗,掌握猜謎語的簡單方法。

2.能用清楚的語言描述自己的花燈,並根據謎面提示猜出答案。

3.體驗經過思考後猜出謎底的快樂。

活動準備

每人準備一盞花燈,上面貼有一則謎語,小獎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問題匯入,引出課題

1.談話交流:小朋友,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最主要的活動是什麼?(賞燈猜謎)

2.教師小結:賞燈猜謎就是我們元宵節的習俗之一。

二、互動賞燈,相互介紹

1.幼兒展示並相互欣賞各自的花燈進行對比觀察。

2.引導幼兒從花燈的形狀、顏色、效能等方面向同伴做簡單的介紹。

3.同伴間相互介紹各自的花燈。

三、創設情境,嘗試猜謎

1.教師講解猜燈謎的方法,聽懂謎面所表達的意思。

2.將幼兒的花燈懸掛起來,裝扮成花燈的展臺,營造一種賞燈猜謎的氣氛。

3.介紹賞燈猜謎的遊戲玩法,教師當主持人,幼兒競猜,猜對的給予頒發獎品。

4.展開競猜燈謎的活動,比比看,誰猜對得多,得到的獎品就多。

5.教師給與簡單的提示,啟發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猜謎。

做元宵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兒歌表現的節日氣氛。

2、學習清晰、準確的發音。

3、學做簡易的元宵燈。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5、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帶孩子於元宵節前兩天參觀燈展,收集各種花燈,在教室佈置花燈展。

活動過程:

1、組織孩子仔細觀察和比較教室裡的各種花燈。

2、組織孩子討論:花燈美在哪?我最喜歡的一盞花燈是什麼樣的?

3、教師在黑板上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兒歌的內容,幫助幼兒記憶。

4、學習以明朗的節奏朗讀兒歌,學習清晰、準確的發音。

5、指導孩子學做簡易的花燈,感受做花燈的樂趣。

6、讓能力較強的孩子編與花燈有關的兒歌或者順口溜。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也存在著不足:孩子的語言表達不夠成熟,缺乏連貫性;孩子們安靜傾聽同伴發言的習慣仍需加強等等。總之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們會注意這些方面的引導與教育,爭取做得更好。

做元宵教案篇4

一、【導語】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中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鍊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二、主題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於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於參與一些節日準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3、鍛鍊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4、樂於參與體育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三、環境創設:

1、科學區: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區:放置製作長命縷和紙粽子的材料。

3、閱讀區: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4、表演區:提供扎頭的布條和紙棒,供幼兒表演賽龍舟。

四、家長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鹹鴨蛋等過節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4、參加班級的包粽子活動。

五、活動安排:

活動一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幼兒表現:

當我在給孩子講《屈原》的故事時,他們都聽得非常的認真,睜著大眼睛滿臉一副敬佩的樣子。當聽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時,都不約而同地發出“啊”的驚歎聲和遺憾聲。有的孩子還爭著要把自己從家長處聽到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說出來。

活動二艾草和菖蒲

目標:

觀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瞭解它們在端午節期間的特殊用途。

幼兒表現:

班上有四個幼兒特地讓家長去市場購買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掛在教室內外。孩子們感到很新鮮,他們以前看到過,但是卻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實際含義是什麼,所以都紛紛問我。我向他們解釋和介紹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稱和端午節用來辟邪的用意。對於辟邪孩子們都不太懂,但他們知道這肯定是一種挺厲害的東西,就象一把劍一樣。關於名稱,有一個幼兒問我:哪一樣是艾草?哪一樣是菖蒲?我當時一下子矇住了,的確課前我沒仔細去查過資料,於是我就請小朋友幫忙去問問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小朋友們樂意地接受了任務,下午當大人來接孩子時,他們都急著詢問,但當時家長們也都被問住了。

活動三粽子香袋

目標:

1、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在探索中學習疊制錐體技能。

3、養成做事細心的習慣。

幼兒表現: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結實了。”

幼:“我們的粽子五顏六色的真漂亮,啊嗚!咬一口。”

幼:“哇!老師把我們紙做的粽子串起來了,好漂亮啊!”

幼:“這個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幾個呢!”

幼:“我們的教室真漂亮啊!別的班級肯定沒這麼漂亮。”

家長反映:

當家長來接孩子時,他們走進教室就發現了懸掛在樑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說很漂亮,的家長饒有興趣地湊近摸摸。孩子們也非常積極地拉著大人蔘觀自己的作品,一臉的自豪感。家長們都說班級的環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活動四長命縷

目標:

1、知道我國有在端午節給兒童戴長命縷的習俗,加深對端午節的瞭解。

2、學習搓線的技巧。

幼兒反映:

顯然,孩子們非常的喜歡搓長命縷,每天我都要給孩子準備一批製作的毛線。區域活動或課間休息時,都愛到美工區去搓長命縷玩,有些孩子一連搓了好幾條戴在手上、腳上,有的甚至連脖子上也戴了一條。女孩子還戴著跳起了舞。

活動五做龍舟

目標:

1、通過觀察、集體討論,分工合作,運用捏泥、建構、繪畫等手段創作龍舟。

2、增強合作性、創造性、動手能力。

活動六包粽子

目標:

1、學習包粽子,進一步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產生興趣。

2、體驗勞動和分享的樂趣。

幼兒反映:

包粽子的活動提早已經通知孩子和家長了,孩子們可開心了,總是來問我什麼時候開始。他們急切地等待和盼望著。活動那天,孩子們似乎來的很早,還一個勁地囑咐來參加活動的家長等一會不要遲到。活動之前的準備,孩子們已經急不可待了,看者調好料的糯米、粽子殼、線一樣樣地擺上桌子,他們紛紛要開始動手了。活動中,孩子們學得可認真,可積極了,一個勁地要求大人幫忙指導。雖然他們包的並不好,有的甚至屢屢失敗,但那份積極性和興趣依然很濃。下午,孩子們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又說又笑,離園時還帶一個回家讓大人品嚐,成功的喜悅溢與言表。

家長反映:

家長很支援我們的活動,所以當日來了不少的熱心家長。在活動中,他們教得很認真很耐心,手把手地指導孩子如何卷棕葉、如何壓實糯米、如何包裹和捆紮。活動結束,家長們還主動幫助我們整理場地,掃地、擦桌、拖地、擺桌椅,一會兒工夫教室就乾淨整潔了。

六、活動效果與反思:

本次主題活動內容豐富有趣,活動效果好。

首先,幼兒的參與很積極認真,通過談話“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摺紙“粽子香袋”、毛線編制“長命縷”、積塑搭建“龍舟”以及家長們共同參加的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動手能力,感受了節日的快樂氣氛。

其次,家長們在活動中也非常的配合,紛紛拿來了香袋、菖蒲等端午節特有的物品,還特地請假來參加包粽子的活動,使活動的開展很順利。

做元宵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及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2、能大膽地在集體中介紹自己的花燈。

3、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帶花燈到幼兒園。

2、幼兒畫冊和元宵節人們進行慶祝活動的圖片。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元宵節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難點:幼兒願意到集體面前並大膽的介紹自己的花燈

活動過程

一、介紹元宵節。

1、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元宵節是哪一天?元宵節這天人們會做些什麼呢?

2、教師引導幼兒看幼兒用書()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圖片上的人們在幹什麼?(引導幼兒上說出人們在看花燈、玩花燈等)

教師小結:每年正月十五這一天是元宵節,元宵節是中國特有的節日。在元宵節這一天,大家要吃元宵、玩花燈、猜燈謎。

二、教師和幼兒一起欣賞花燈

1、教師引導幼兒欣賞自己帶來的兔子燈。

教師:剛才小朋友都說了,元宵節這一天,人們都要玩花燈。你們看,老師帶來了什麼燈?它是什麼樣子的?

2、教師:那你們帶來了什麼燈?誰來說一說?

3、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各種美麗的花燈。(教師可以從顏色、形狀或玩法方面加以提示,鼓勵幼兒大膽地在集體中進行介紹)

三、教師和幼兒一起玩花燈。

師:我們小朋友要和小夥伴一起分享自己的東西,我們小朋友和好朋友一起玩花燈。(幼兒互相交換自己的花燈玩。)

做元宵教案篇6

設計思路:

閩南童謠源於生活,它描繪了泉州的風俗民情。在教學中我們以音樂遊戲為載體,創編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的童謠遊戲,讓幼兒在“玩”中感受生活,輕鬆愉快地參與遊戲、體驗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的親切和和諧。

元宵圓是閩南地區——泉州的一種特色小吃,每逢元宵節,家家戶戶都會做元宵圓,因此幼兒對元宵圓非常熟悉、喜愛,特別對元宵圓的製作過程很感興趣,於是我們設計了童謠遊戲《元宵圓》,讓幼兒在遊戲中再現生活情景,體驗做元宵圓,煮元宵圓的過程和樂趣。

活動目標:

1、能用動作隨童謠節奏表現做元宵圓、煮元宵圓的過程。

2、 嘗試用身體的不同部位與同伴進行遊戲。

3、 體驗與同伴互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知識準備:幼兒瞭解做元宵圓的過程,已熟悉童謠《元宵圓》,玩過“照鏡子”遊戲。

2、 材料準備:錄影、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幼兒邊朗誦童謠《元宵圓》邊自由律動入室。

教師:“孩子們你們吃過元宵圓嗎?元宵圓用閩南話怎麼說。”

2、幼兒觀看錄影,回憶做元宵圓的過程。

(1)教師:“你們知道泉州的元宵圓是怎麼做的呢?”

(2)教師:“把元宵餡沾點水,放在糯米粉裡滾一滾,沾點水,滾一滾,變大了點,沾點水,滾一滾,哇,變成了又大又圓的元宵圓了。煮熟的元宵圓會怎麼樣?”

3、幼兒隨音樂表現做元宵圓的過程,熟悉音樂的節奏。

(1)配語言節奏“沾點水,滾一滾”,用動作表現做元宵圓的過程。

教師:“如果你是一粒元宵餡,你怎麼讓自己變成一粒大大的元宵圓?可以用什麼動作表示?”

(2)隨音樂節奏用動作表現做元宵圓的過程。

教師:“我們跟著音樂來做元宵圓吧,看誰的動作和別人不一樣,大家要注意聽音樂的節奏。”

做元宵教案篇7

一、主題的來源

元宵節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民俗節日,每逢元宵節,全國各地的人們會以不同的方式來歡慶這一共同的節日,從而體現了我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本主題設計旨在以橫向、縱向;多學科多種形式,多種內容。通過唱歌、舞蹈、兒歌、燈謎、傳說故事、摺紙、繪畫、體育遊戲等一系列的民間藝術教育活動,讓幼兒加深對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的認識,感知元宵節的歡樂、喜慶、祥和的氣氛,瞭解元宵節的一些風俗習慣,培養幼兒愉快的情趣,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從而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幾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主題教育目標的預設

1、情感目標:通過生動有趣的活動,讓幼兒體驗元宵節的快樂,感受集體活動的快樂。

2、態度目標:鼓勵幼兒積極主動參加集體活動,培養為集體做好事,關心集體的品質。

3、能力目標:通過摺疊“移動的花燈”、學習花燈兒歌、組織觀燈猜謎等活動,使幼兒豐富知識經驗,體驗民間習俗和節日歡樂,感知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4、知識目標:知道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元宵節,以及這個傳統節日的來歷、有關的趣事。

5、技能目標:幼兒在學、說、跳、唱中充分感受到過年的喜悅心情,使幼兒萌發科技發展意識,培養幼兒對民族文化和傳統藝術的情感,進一步促進幼兒對各種事物的`興趣和求知慾望。

三、主題思考網路的預設

吃麵葉

踩高蹺

四、主題活動網路的預設

五、主題探究計劃的預設

1、整體計劃:主題探究程序的預設

談話活動:元宵節的來歷

收集有關元宵節的的資料。

參觀燈展

2、活動計劃

本週要點以元宵節為主題組織活動,使幼兒使幼兒豐富知識經驗,體驗民間習俗和節日歡樂,感知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請家長給孩子講講有關元宵節的故事,帶孩子逛逛燈具店;領孩子參觀元宵燈會,並給予指導。

學校佈置:

室內:主牆——為了給幼兒營造一個身臨其境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我們為幼兒選取了各式燈籠、煙花、鞭炮等道具。

活動區——語言區:收集有關元宵節的照片、畫報、簡報、謎語等。表演區:投放一些鼓、鑼、燈籠等供幼兒表演。美工區:投放一些橡皮泥供幼兒操作。

家長參與:

鼓勵家長參加這一活動中來,向老師、幼兒介紹元宵節的不同風俗習慣。

社群與社群資源的利用:

組織幼兒到鐵山公園參觀元宵節燈展。

六、主題探究活動展開與生成

活動一:民間文學——兒歌《鬧元宵》

活動二:認知活動觀燈會

活動三:民間故事——《十五鬧正月元宵》

活動四:民間故事——《燈謎的故事》

活動五:民間文學——兒歌《元宵數花燈》

標籤:教案 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