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工作經歷

衛生院工作事蹟8篇

我們在撰寫事蹟材料的時候需要強呼叫詞恰當,通過優秀的事蹟寫作,可以將我們的點滴記錄其中,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衛生院工作事蹟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衛生院工作事蹟8篇

衛生院工作事蹟篇1

宋培文1982年畢業於蘇州衛校護理專業班,經過助產培訓進入原婦幼保健院做了3年助產士,後調入嬰兒室工作,從此與新生兒結下不解之緣。

宋培文已記不清楚自己到底護理了多少嬰兒,有多少病理兒經她護理轉危為安。在她腦海裡有一個堅定的信念:生命是神聖的,應該得到無微不至的關愛。一次,一個外來嬰兒住院,由於入院未明確診斷,該嬰兒的感染傳給了旁邊床位的嬰兒,發生了新生兒院內感染。面對險情,她一邊迅速向護理部與控感科彙報,一邊配合科主任立即採取緊急隔離措施,對感染兒實施封閉式管理,固定專職護理人員加強治療監護。「新生兒科護士先進事蹟材料」新生兒科護士先進事蹟材料。她沒日沒夜地守在病房裡,消毒隔離,密切觀察有無新發病兒。直到一個星期後,確信沒有新發病兒,感染兒也已轉危為安,她才鬆了一口氣。這時,她才想起年邁的老父親患病還在住院,匆匆趕去陪伴。

新生兒不會講話,但宋培文卻能讀懂寶寶的需求。她說:“別看寶寶不會講話,但他們會有面板飢渴現象,有的寶寶哭鬧,不一定是餓了或者是病痛難受,而是希望有人去關心或愛撫,給他一些面板的撫摸就會好。”每次外出學習或參觀回來,宋培文都會把一些先進的護理理念帶回來,並帶領全科護士一起實踐。她帶領大家一起動手為早產兒暖箱中製作五顏六色“鳥巢”,使孩子們產生安全、舒適感,讓他們的小手小腿觸碰到“鳥巢”就像感受到媽媽的子宮壁,安安靜靜地不哭不鬧。

由於本院沒有新生兒外科,碰到一些外科小病人,醫院得用轉運救護車把嬰兒送到相應的大醫院,宋培文總是坐在車上,親自抱著孩子送到目的地,與對方交接好後才離開。一個冬天的夜晚,新生兒科接到遠在蘇北東臺的轉運急救電話:一個病情危重的新生兒呼吸衰竭,需要緊急轉送至上一級醫院搶救。宋培文得知後,二話沒說,穿起棉襖,推上電瓶車就往醫院趕。到醫院後換上工作服,沒顧上喝一口熱水就匆匆上了救護車,一路護送寶寶到醫院。在她的帶領下,幾年來已有近名危重新生兒得到及時救護。

她榮立蘇州市衛生系統三等功,榮獲蘇州市衛生系統“服務之星”光榮稱號,被評為蘇州市“優秀護士”。

衛生院工作事蹟篇2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散了節日的氣氛,打破了應有的過春節的方式。隨著全國確診病例日漸增長,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開始了,全國的醫護人員都投入到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鄉鎮衛生院作為三級衛生服務網路的“網底”,全線動員,加入到這場史無前例的抗疫鬥爭中。

她叫王麗華,是李爐鄉衛生院的一名醫生,也是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職管理人員。她是一個身高只有155公分的嬌小女子,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年幼的才三歲半,她的丈夫也是一名醫務工作者,一忙起來,經常讓11歲的姐姐看著3歲的弟弟。即使這種情況,絲毫沒耽誤自己的本職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不但要堅守在衛生院的醫療崗位,還要對武漢返鄉人員居家醫學隔離隨訪,上報每日留觀情況,兩次體溫測量;發放告知單;宣傳居家隔離的自我防護及相關政策;指導隔離人員生活廢棄物運送;配合鄉政府、村部的臨時性衛生工作。隨時與村醫溝通,指導工作,發現異常及時上報院領導,請示下一步工作。同時也要兼顧居家隔離者的情緒,和他們通過微信聯絡,在信任的基礎上,安撫她們不良的情緒,積極配合工作。

有一次在護送發熱患者去中心醫院發熱門診檢查時,由於要求檢查專案多,檢查標準精確,一個程式下來要2個半小時,她全程陪同,直到深夜又回到工作崗位,繼續值班。第二天她渾身無力,體溫低熱。院領導要安排她去醫院做檢查,然後在家休息幾天,她毅然拒絕。這時的她也擔心也恐懼,必竟接觸過好幾個武漢返鄉人員,發放告知、測體溫、面對面地健康宣教。但是通過她自行判斷自己的身體狀況,應該是勞累、免疫力低所致,只服了一些口服藥,就繼續堅持值班。堅持在休班時間,瞭解每一名武漢及湖北返鄉人員情況,能加微信的就視訊做觀察宣教;不能微信的就電話隨訪,李爐鄉的疫區返鄉情況她瞭如指掌,直到所有居家隔離解除,她才鬆口氣。

通過此項工作,她還和居家觀察人員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她就是這樣一個工作認真執著、舍小家顧大家、一心樸實撲在防疫工作第一線的守衛人。

無法用華麗的語言表達出她對本職工作的熱愛,只能用一張張美好的照片留下默默付出的身影。

衛生院工作事蹟篇3

今年__歲的張志田,是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放射科醫生,宣恩縣李家河鎮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帶著__歲的兒子從杭州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隨著新冠疫情蔓延,原本計劃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張志田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張志田主動向宣恩縣衛生健康局“請戰”,願意參與李家河衛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張志田走進衛生院,成為該院一名“編外醫生”。

張志田從醫20餘年,主要從事放射科臨床醫學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張志田發揮自己優勢,參與衛生院影像學報告診斷。

李家河衛生院進出口只有一個大門,醫護人員和患者通道通用,張志田與衛生院商量改造,按照傳染病樓兩通道、三分割槽的標準,隔離出醫護人員通道、患者通道,分開清潔區、汙染區和半汙染物區。同時,針對通道還改造兩個小門出入住院樓,該院在衛生院大門,也專門用隔離帶分開為進、出口。

該衛生院醫用物資緊張,張志田便多渠道聯絡,為衛生院籌集捐助醫用防護物資。“又捐物資,又捐技術,真的很感動。”李家河衛生院院長段萬能表示。

家住來鳳縣大河鎮大壩社群的楊錚,20__年從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後在外地一企業上班。學習臨床醫學專業的楊錚看到監測點人手不夠,主動申請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志願者服務。他每天工作12個小時,排查過往車輛,為車上人員檢測體溫,同時利用在學校學到的專業知識,指導執勤人員規範防護措施……

衛生院工作事蹟篇4

xx,男,19xx年6月出生,xx村鄉村醫生。他19xx年至今一向在龍塘鄉頑沙村從事鄉村醫生工作,刻苦鑽研業務,積極參加各項業務培訓,努力提高水平。

醫者父母心,他對患者熱情,耐心細緻,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細緻診查每一例病人,謹慎用藥,嚴格執行操作常規,避免醫療事故的發生。不管是寒冬還是酷暑,白天還是夜晚,下雨還是下雪,上班時還是下班時,隨叫隨到,無怨無悔。有時一晚要出診數次,一夜都睡不上覺,有時剛端上飯碗,吃了一口飯,就被病人叫去。大年七年級也沒輕閒過,更談不上平時節假日。曾有人問,這麼沒日沒夜,圖的是什麼,即沒有高的收入,也沒有政治地位,他的回答是憑一個人的良心和一個醫生的道德。

所在村衛生室,管理規範,制度健全,20xx年被評為龍塘鄉先進衛生室,個人在公共衛生服務工作中表現突出獲得一等獎,從事鄉村醫生工作以來,多次被評為先進鄉村醫生。

衛生院工作事蹟篇5

進入衛生學校四年制的護理專業,開始了護理工作前的理論學習。雖然只是中專技校,但醫學理論知識的複雜性,綜合,廣泛性仍是給了她很大的壓力,刻苦、鑽研、勤奮紮紮實實是她三年理論學習的寫照,臨床實習實踐的一年。使她真正的愛上了護理這項職業。第一次在病人鼓勵下靜脈輸液的成功,第一次面對病人痊癒時內心的滿足,第一次看到絕症患者時,他們的無奈深深地影響著這個善良的女孩,真正的與這些人一起共同的感受著痛與樂,以自己的一技之長幫助著這些人,同時,充實著她自己。

於新世紀的開端,她帶著滿腔的自信,帶著青春朝氣,帶著這份職業所給予的神聖使命來到市一院開始了職業生涯。在市第一人民醫院這個大家庭中,開始了她全新的生活。傳染科、內科、手外科、外科、婦產科、icu、手術室,在其中輪轉的每個小家網庭中,她都努力工作著,學習著,享受著工作所帶給她的豐富多彩。在繁重瑣碎的工作面前,微笑著忙碌;在連續頻繁的三班倒面前,依然神采奕奕;在忍受痛苦折磨的患者面前,竭盡所能想病人所想,及病人所及,熟練各項技術操作,以溫柔體貼受到患者的讚譽“季度最佳護士”、“溫馨護士”對年輕的她來說實很不簡單。

是災難的一年,卻也是幸運的一年;是紛雜的一年,也是充實的一年;四月,非典挾著盛夏的炙熱朝我們侵襲而來,它帶給我們的是災難,卻也帶給我們團結;它帶給我們死亡的威脅,卻也帶給我們生存的頑強。而一直默默工作的白衣戰士,義不容辭的走向最前線,站在死亡線的最邊緣,拯救著掙扎的在死亡線上的人,在死亡面前,他們鑄起了一道堅韌的人牆!看著電視中堅強的同志,流淚了,她是多麼的為戰友自豪,為自己這份事業而自豪!於六月“非典”肆虐最嚴重的時刻,作為入黨積極分子的她積極請戰亦踏入了那戰鬥的最前線與危險面對面!沒有恐懼,沒有猶豫,只有必勝的信念,她和戰友們,和全市人民一起,將抗擊非典之戰劃上了圓滿句號!緊接著,七月,在非典勝利的欣喜仍存時,她接到了造血幹細胞初次配對成功的通知,那一刻,驚訝、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在組織領導的關心下,在父母親的支援下,她義無返顧的開始了這次特殊的歷程。十一月,當“中華造血幹細胞庫分庫”在建立分點的時候,她以第一批志願者的.身份加入了隊伍中去,不足半年的時間,就得到了初次配對成功的訊息,對她及我們來說,都是一個特殊的禮物!這次歷程經歷了約四個月,而捐獻的過程只有兩天,但它所帶給及患者的卻是人生中的永恆。

從接到通知,到第二次配對採取血樣,體檢,術前準備,直至真正開始採集,這整個一系列的過程,無時無刻不受到來自方方面面關心,省紅十字會領導、市領導、局領導、院領導,以及身邊的親人、同事、朋友,還有那麼許許多多的陌生人,無一不在關注著她。給予熱情的鼓勵,使她更加信心百倍,讓我們看到那份愛所給予人間的希望!在醫學院附屬醫院13樓血液科,24日上午,在這裡她接受了第一針動員劑的注射,開始了造血幹細胞的準備工作。這針十分的痛、反應也很難受,她一聲不吭地堅持著。一位的哥特意趕到醫學院附屬醫院的門口來看。一位外地出差的同志找到,用手機為她拍攝,說要在手機上播放的捐髓義舉。省捐髓第一人耿森來了、正在醫附院準備捐髓,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另一位女孩來了、遠在的白血病康復病人帶著他的《我的求生傳奇》也來了……他們都向豎起了大拇指。則用象徵勝利的“v”形手勢回贈他們的鼓勵,面對如潮的讚譽微笑地回答:救死扶傷原本就是我——醫務工作者的職責,況且捐獻對自己的身體並沒有任何影響,相反還多了個“親人”。她同時將某企業捐贈給她用於保養身體的5000元錢請紅十字會轉贈給不曾謀面的患者小弟弟。她說,雖然這點錢微不足道,杯水車薪,但卻代表了她的心意,衷心希望患者弟弟能早日康復。從容的舉動、充滿愛心的言語博得了各大媒體的高度讚揚,一位同行頗有感慨地對記者說,沒想到一個看上去體質柔弱的小姑娘,在獻髓之事上,竟如此從容,的微笑令他難忘。而患者的母親接過這5000元錢激動得熱淚盈眶,情不自禁跪在了面前,對她兒子捐血又捐錢的雙倍付出實在是令這位母親感動不已。

11月28日9點在衛生局、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及父親、好友的陪同下,微笑著走進醫附院幹細胞採集實驗室。兩支16號針頭分別扎進的左右手臂,隨著幹細胞單採機的啟動,的鮮血從右臂流出,進入一個密封的儀器中,經過分離,採集出幹細胞後,再從左手迴流到體內。整個過程進行了4個小時,參與迴圈血量近1升,相當於全身血液體外迴圈二圈半!就這樣感受新生命誕生的艱難,而面對一批又一批的記者,她始終用微笑面對鏡頭,告訴媒體自己很好,也一定會很好!後來據她爸爸講,其實有一陣子她特別難受。因為早飯吃的少,腸胃不適,同時由於採集造血幹細胞時出現的麻木和痠痛的必然反應,讓這個從來沒生過病的女孩感到前所未有的難受和痛楚。然而她堅持著、微笑地堅持著保持平躺的姿勢一動不動手腳已經麻木,疲倦乏力,直至結束。

而面對那麼多的鏡頭,面對諸多的記者,面對外面的流言,她也曾彷徨過,也曾有所退卻,不斷地問自己:你所做的僅僅是你應該做的而又力所能及的一件事情,而現在那個被大肆宣傳,那個淹沒在鮮花、掌聲中,那個被加上諸多榮譽的你還是你嗎?那些是你應該得到的嗎?

隨著造血幹細胞庫志願捐獻者隊伍的擴大,她漸漸釋然。作為一個捐獻者,將生命傳遞給另外一個人,把她和所有充滿愛心的人所給予的愛,給予社會的希望,再次傳遞到身邊更多的人,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她的帶動下身邊的那些人會再次傳遞給他們身邊的人,如此迴圈,我們身邊,我們周圍,我們的社會將會充滿著愛和希望!而對面那些榮譽,它們是鞭策及我們大家的動力,是愛的印證,它們代表的只是過去,但他們卻讓我看到美好的未來!

讓的生命變得更有意義,讓更為自己的職業自豪,讓我們看到了愛與希望無處不在。以自己的行動影響更多的人加入愛心的行列,無愧於自己,無愧於人民,無愧於這個社會!

衛生院工作事蹟篇6

2022年3月,生我養我的城市病了。整座城按下了“暫停鍵”,讓大家猝不及防,更讓我這個援鄂“抗疫老兵”心急如焚。

3月17日上午9點43分,我又一次接到出征的命令:“收拾行李,準備出發,家裡有沒有困難?”“好的,沒有困難,馬上收拾東西。”沒有絲毫猶豫,沒有絲毫顧慮,毅然決然的加入到這場保衛戰中去,守護家鄉。上午11點,帶著院領導的囑託,帶著家人的擔憂,帶著對家人的不捨,我們再次踏上了征程。

新的戰場,在隊長的帶領下,我們群策群力,優化病區,組織培訓,到定點醫院不足10小時,我們便開始接收了第一批患者。看著正值青春年華的孩子們,心裡一陣心疼,他們本該在教室裡“貪婪”地吸收著知識,為成為國家的棟樑奮力拼搏,卻因為疫情,讓他們住進了醫院,稚嫩的臉上寫滿了恐懼和不安。來不及說安慰的話,火速帶他們進病區,因為這樣會讓他們更有安全感。

我還是那個赤誠的“光頭常”,今天是我來戰鬥的第七天,雖然辛苦,但看著新增病人數在不斷減少,心裡踏實了許多。忙碌和疲憊阻礙不了我們前行的腳步,疫情不退,我們不歸。願疫情早日散去,願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衛生院工作事蹟篇7

曹__身為靖邊縣人民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自接到抗“疫”緊急通知以來,連續四十多天,堅守一線、盡職盡責,帶領醫院感染管理科全體在醫院築起了一道道隱形的防線,守護著靖邊縣廣大人民群眾和這座城市的安全和健康。

感染管理科負責全院感染防控工作各類方案和制度的制定、全院人員防控知識培訓與考核、防護技術指導、個人防護和消毒隔離監督、醫療廢物規範處置等工作。自醫院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以來,曹__任勞任怨,認真完成醫院部署的各項工作,積極協同各部門聯防聯控。為了確保院內各項感染防控工作規範開展,根據國家衛健委不斷調整的新冠感染防控方案,她總是第一時間制定院內防控方案,細化工作流程,及時組織一線醫務人員進行了6次新冠院感防控知識專項培訓,合計180餘人,並組織在全院開展新冠防控知識科內培訓20餘次,考核12次,內容涉及到新冠所有方案、技術指南,覆蓋全院各個科室和部門。現場指導新冠相關醫療廢物消毒、打包、收集和轉運。指導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工作人員規範開展分診、診療工作,有效預防院內交叉感染。同時,她不分晝夜全力配合醫院參與發熱門診、發熱病區和隔離病區等重點部門佈局和工作流程設計,不斷細化、逐步規範。她深知院感工作容不得鬆懈,常常中午累了就拼兩把椅子躺下休息半小時二十分再繼續工作,時常加班到夜深人靜。

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她把多年的院感工作經驗都傾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為了監督預檢分診工作,發現工作中存在問題,她幾乎每天早晨都提前半個小時到單位,觀察有沒有不經過檢測的人員進入醫院,有沒有發熱患者在院內隨意流動。1月22日一早得知有一例流行病學史的患者,她立即到科室指導醫務人員個人防護、可疑患者隔離、環境衛生消毒,確保各項處置措施安全規範。作為科室主任,她關心年輕幹事,以身作則,說她們抵抗力差,自己卻總是走在感染高風險區域。她幾乎利用所有可利用的機會對醫務人員進行培訓和指導,只要有時間,她穿上白大褂帶上口罩,便深入各科室督導工作,看看醫務人員防護是否到位,工作區域消毒是否規範,每到一個科室都不厭其煩地指匯出現可疑患者後隔離、防護等處置措施。甚至上下班碰面的時間,也要為同事們指導個人防護,向保潔人員說明清潔注意事項,在食堂打飯,看到還有人聚集就餐,也要向管理人員指導、強調,這些事情看似微小,但在她看來,院感工作無小事,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疏忽。在做好本院感染防控工作的同時,她有召必應,2月17日起,隨縣衛健局利用一週時間對縣級公立醫院和各鄉鎮衛生院進行醫院感染防控技術指導,就分檢發熱患者的注意事項、消毒液的使用、工作人員個人防護、醫療廢物的處置等要點進行了詳細的培訓。

她舍小家為大家,自從1月21日以來,她沒享受一天春節假期和週末,幾乎每天奮戰在醫院,同疫情作鬥爭。以往作為家裡頂樑柱的她,顧不得家人的飲食起居,顧不得孩子的功課輔導,甚至自行隔離,兩週見不到孩子。她輕傷不下火線,2月3日,她忙到下午六點多才下班,由於全城沒有交通車輛,步行3.5公里回家,加之連日來的奔波勞累,致骨折後遺症腰腿痛復發,但第二天仍然拖著痠痛的腿穿梭在預檢分診、發熱門診、隔離病區,看看消毒是否到合格,防護是否到位,吃飯是否聚集……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篤行方顯珍貴。作為一名基層醫務工作者,曹__以“保護患者及醫務人員安全”為宗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醫務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衛生院工作事蹟篇8

小王,女,32歲,護理專業大專畢業,本科在讀生。畢業於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同年分配到鎮賚縣醫院工作,從事內科護理7年,在血液透析中心工作3年。

小王同志從事護理工作10年來,始終牢記黨的宗旨,視患者利益高於一切,她以高尚的醫德,優質的服務和勇於吃苦,忘我工作的精神贏得了身邊同行的尊敬,患者的信賴。她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以不平凡的工作事蹟得到了組織上的充分肯定。幾年來,先後榮獲醫院優秀護士、先進工作者。

一、轉變觀念,調整內涵,增強服務意識

從事護士工作十餘年來,她牢固樹立“一切為了病人,全程優質”的服務理念,轉變“病人圍著醫護轉的傳統觀念,堅持以高度的責任心,良好的服務態度為病人提供優質服務,把愛心獻給每一位患者,做患者的守護天使,為醫院護理工作的推動和發展起到了一個很好的視窗“作用”。

護理工作是繁雜而辛苦的。在內科工作的七年中,她針對內科疾病病情重、變化快的情況,及時準確地為病人做基礎護理,耐心細緻地為病人做病情觀察。“三查七對”從不含糊,熟練運用護理操作技能。真正做到了待患如親人。

在深冬的一個晚上,正是張豔紅值班時,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因突發“腦出血”被抬入病房。當時老人已陷入昏迷狀態,臉上和衣服上都是嘔吐物,大小便失禁,親人還未趕到,看此情景,張豔紅立即投入急救中,趕緊把老人頭偏身一側,擦掉臉上髒物,清除口腔分泌物,並把大小便洗乾淨,她很從容。從吸氧、靜脈輸液到留置導尿,動作輕柔、技術閒熟,每一項都認真地完成。並未因為晚上就簡化操作規程,觀察生命體徵,監視病情的進展,穿梭於老人與護理站之間。但最終老人因病情過重,天亮時搶救無效死亡。這時,只有他的老伴趕到了,正處於極度悲傷之中,怎麼辦?看著老人就無聲地躺在那,不行。她對自己說:“去世的人也是有尊嚴的”。於是她開始為老人擦身、擦臉、整理遺容。與醫生一起幫助老人穿戴整齊。事後,老人的女兒專程來到醫院感謝張豔紅護士。“謝謝你替我們盡了孝道,讓我父親安祥辭世,你是我們的大恩人,是我父親的又一個女兒”。這樣的例子很多,正因為她做的比說的多,做的比說的好,所以贏得了患者及家屬的讚譽,也受到科室領導及院領導的充分肯定。

二、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護理水平

她深知要想做了一名好護士,工作不能簡單地停留在打針、發藥、執行醫囑上,更重要地是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能力,為了提高自身素質,增強服務意識,培養理論強、技術硬的基本技能,她堅持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注意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在內科的一些腦血管病人中常常會留下肢體功能障礙,她為了提高這類病人日後生活質量,最大限度提高肢體功能程度,她翻閱有關資料、找方法、並在學到的新理論應用到護理實踐中去,制定了偏癱病人康復計劃,取得了很好成效。記得病區一位40多歲的腦出血病人,右側肢體功能障礙,情緒不穩,她耐心向病人講疾病的病因及治療,使病人對疾病有了初步認識,又一次次做心理疏導,使病人慢慢平靜下來。在病人心裡狀態很好的情況下,進行治療與康復訓練,從大小便的控制訓練,到下肢肌力,關節活動度及感覺的恢復,每一步都很艱難,一次次手抬起放下,一次次腿抬起放下,患側肌肉按摩、翻身、扣背,每次訓練下來,都讓她大汗淋漓,氣喘籲呼。但就在這點滴訓練之中,病人慢慢下地,可做簡單事,大小便可以控制。自信心又重新回到病人的臉上,這位病人拉著張豔紅的手激動地說,感謝你又讓我重新迴歸生活。

她深知現代護理事業,不斷髮展,日新月異,對護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她常聽來院的專家講座與有經驗的護士交流,提高自己,豐富自己。她已不滿足於專科學歷,又進行自學本科學習,吸取新知識,鑽研新業務。為更好為患者服好務,提高護理水平做出努力。

標籤:衛生院 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