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工作經歷

關於敬業奉獻先進事蹟材料三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事蹟材料吧,事蹟材料可以起到宣傳典型人物、引導良好風氣的作用。到底應如何擬定事蹟材料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給你帶來的關於敬業奉獻先進事蹟材料,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敬業奉獻先進事蹟材料三篇

敬業奉獻先進事蹟材料1

  _年第四軍醫大學畢業後,她走上了當醫生,為病人解除病痛的職業生涯。穿上白大卦,就背上了沉甸甸的責任。面對的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用心、用情去真誠地對待每一個病人,為他們減輕病痛,給予他們繼續生活的希望。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她始終將德行操守放在第一位,時刻堅定為病人服務的決心和信心,堅持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宗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正確看待物質利益,正確對待個人、集體與國家的關係,把病人的利益放到第一位,以“信”為本,兌現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諾言。用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服務於每個患者,盡職盡責地為患者解除病痛。

  20__年9月,一名心慌氣短、面色青紫,病情危重的冠心病伴三度心衰患者,危在旦夕,從晚上9點到第二天上午9點多,她一直守在病床前,積極搶救,精心治療,直至心衰糾正,症狀緩解,她才鬆了一口氣,到吃午飯時才發現自己還沒洗臉,患者家屬感動之至,當場送她300元錢的“紅包”,再三推辭無果,但為了解除患者及家屬的顧慮,她只得先行保管,在患者痊癒出院時退給了患者。像這樣的例子在她的身上還有很多、很多,舉不勝舉。近年來,拒收紅包百餘次,3萬餘元。

  20__年,新堡子鄉一名50多歲的張姓患者,患擴張型心肌病,伴有陣發性室速,在西京醫院就診時,醫生建議患者家屬放棄治療,回家準備後事。患者回家後,家屬找她去家裡會診,當她走進患者家門的時候,該患者穿著壽衣,無力地躺在床上,從病人的眼神裡看到了絕望,村裡人進進出出,和患者進行著最後的道別。她經過認真查體,仔細檢查,科學評估後,認為還有好轉趨向,於是建議其住院治療,在她的精心治療下,經過一個月的住院,病情好轉,生活質量明顯改善,延長生命3年有餘“。

  解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醫務工作者的首要責任,也是她的人生座標。積極進取,爭取支援,拓展醫療服務範圍,是她的職業追求。20__年她從西安交大第一醫院血液科進修回院後,積極倡導,爭取領導支援,建立了“骨髓檢驗診斷室”,填補了我縣血液病診斷的空白,為血液病患者就近明確診斷、及時治療提供了重要保證。骨髓診斷經數百例與省級醫院的驗證,準確率達到了98%

  默默無聞 無私奉獻

  默默無聞,無私奉獻,是她的職業操守,為生命保駕、為健康護航,是她的崇高信仰。憑著對衛生事業的忠誠和對生命的尊重,踐行著她為病人解除病痛的宗旨。

  20__年春天,非典肆虐,人人倍感危機,個個談非色變,這時醫院安排她到“發熱門診”從事非典病例分檢工作。當發現第一例疑似非典病例時,又安排她到簡陋的臨時病房進行診療救治。在這種環境下,她把個人安危放在一邊,服從單位安排,義無反顧戰鬥在抗非第一線。

敬業奉獻先進事蹟材料2

  馬合沙提斯拉木,男,哈薩克族,19__年12月生,中共黨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木乃縣吉木乃鎮沙爾烏楞村護邊員。

  作為義務護邊員,馬合沙提斯拉木24年來無怨無悔守護著祖國的邊境線,累計巡邏26萬餘公里,相當於我國陸地邊境線總長的11倍多,用生命護衛著祖國的安寧。

  吉木乃縣薩爾烏楞村離邊境線不到100米,被稱為“中哈邊境第一村”,馬合沙提斯拉木從小在這裡長大。19__年,他從部隊復員,當起了義務護邊員。馬合沙提負責巡視的是中哈邊境68至71號四個界碑間15公里的邊境線。從小跟隨父親巡邊的他,對邊境線上的每個土坑、每條水溝,甚至每塊石頭,都一一記在心裡。巡邊時,馬鞭子、望遠鏡、紅油漆等都是他隨身攜帶的物品。看到鐵絲網破損了,他就會用鉗子修一修;發現界碑上的字褪色了,他就會用油漆把“中國”二字和界碑號描清晰;看到界碑髒了,他就會用乾淨的抹布認真地擦了又擦。

  19___年8月25日,馬合沙提和父親斯拉木騎馬一同去邊境線巡邏,發現沙依汗山方向濃煙滾滾,父子倆隨即向邊防部門和當地政府彙報。吉木乃縣軍警兵民1300餘人經過三天三夜奮戰,終於將長達20多公里的火龍撲滅。20__年4月9日,吉木乃縣遭遇60年不遇特大雪災。馬合沙提巡邊時發現,哈薩克方70號界碑被雪水沖積的沙石掩埋,立即報告邊防會晤站。哈方很快安排專人對70號界碑進行清理,並向我方表示誠摯謝意。

  20__年冬天,大雪把薩爾烏楞村蓋得嚴嚴實實。看著關節炎發作、連上馬都困難的馬合沙提斯拉木又要出門巡邊,他的妻子阿依肯古麗勸他別去了。可話言剛落,馬合沙提已經騎著馬走遠。在巡邊返回的路上,馬合沙提不小心從馬背上摔下昏了過去,醒來已是凌晨3點,幾乎凍僵的他強忍著傷痛,艱難地牽著馬向家走去。看到一瘸一拐、已經凍得說不出話的丈夫時,在路邊等了幾個鐘頭的妻子抱著丈夫放聲大哭:“你咋才回來,你這樣幹不要命了嗎!”從那以後,只要馬合沙提出門,妻子總會給他準備好乾糧、熱水。

  薩爾烏楞村的青壯年大多都出外打工、做生意,或在口岸裝卸貨物掙錢,一個月至少掙3千元,而馬合沙提卻只有從20__年開始邊防派出所每月給他發的.150元補助。有人說他傻,馬合沙提卻笑著說:“掙錢,我也想啊!但護邊更重要!祖國是我們的母親,孝敬母親還講報酬嗎?”馬合沙提斯拉木獲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道德模範、新疆公安邊防總隊優秀護邊員等榮譽稱號。

敬業奉獻先進事蹟材料3

  何昌淑,女,四川華鎣人,中共黨員,1963年11月出生,1982年9月參加工作,現於華鎣市觀音溪初級中學田壩子村小任教。

  19__年秋天,年僅18歲的何昌淑,懷著滿腔的熱情,走進大山,走進華鎣市觀音溪初級中學李子埡村小任教。當時那裡的辦學條件極差:海拔1500多米,四面環著高山,終年山風呼嘯,周圍雜草叢生,人煙稀少;不通公路,山路崎嶇難行,從山上到山下的鎮上,來回至少也要6個小時;教學環境簡陋不堪:一間破房屋當教室,講臺是一方凹凸不平的土臺子,黑板坑坑窪窪,早已泛白,加上幾張缺胳膊少腿的桌凳,這便是學校所有的教學設施。對剛步入教壇的何昌淑來說,除了要克服這些困難外,還要面對學生讀書熱情不高、學生家長不願送孩子上學的現實。山裡人不覺得教育很重要。他們認為“讀不讀書都一樣,看著太陽出來,揹著太陽下山,讀書還不如挖山種地”,所以失學兒童很多。這樣的條件,要留住教師,留住教師的心,談何容易!來這裡的老師總是來了即思走,難以安心,呆得最長的不過一年半載,短的只有一兩個月,甚至一個學期會換好幾位老師。缺教師,工作任務當然就重,一個老師常常要教兩三個班——複式教學。

  要教書,首先要有學生教。何老師將動員失學兒童復學作為自己的第一項任務,她走社串戶,逐個宣傳動員,儘管道理講了一籮筐,山裡人總是陰沉著臉不理不睬,何老師就軟磨硬泡,一次不行,就去二次,兩次不行,就去三次、四次、五次…… 村裡老劉的女兒嬌嬌已經十歲了,早過了入學的年齡,但一直沒有上學教師敬業奉獻模範典型事蹟材料教師敬業奉獻模範典型事蹟材料。何老師三番五次到她家裡去動員,但老劉始終不鬆口。老劉那“女娃家上不上學無所謂”的觀念甚深,再加上家太窮了,負擔嬌嬌上學的費用很困難,所以何老師總也做不通他的工作,幾次都無功而返。一個星期天,何老師又翻過兩座山樑,到老劉家去動員,老劉遠遠看到何老師來了,趕緊把門關上。何老師敲門很久,不見開門,乾脆就在門口蹲了下來。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三個小時過去了……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門終於開了,何老師的誠心終於感動了老劉,答應第二天就送孩子到學校去。萬事開頭難,在何老師的不懈努力下,村民們陸續將學生送回到學校,空寂的山谷裡又響起了久違的讀書聲。

  孩子們返校了,但實際困難又接踵而至。以前的桌凳早已破爛不堪,屋頂年久失修,睛天抬頭透過破洞可以看見藍天白雲,雨天水珠穿過漏瓦灑向學生課桌,師生只好戴著斗笠上課。一個個斗笠,匯成了山村教育最獨特的風景線,可這風景不但不能令人興奮,卻只有心酸!

  孩子們總不能一直這樣上課吧?何老師暗暗打定主意,要迅速改變這個情形。於是,她多方求援,找來材料,請來工匠,發動學生和家長充當幫手,自己也挽上袖子,與大家一起動手修桌凳,上房補屋頂。一個星期後,桌凳修好了,屋頂漏洞補上了,操場平整了,孩子們終於可以正常上課了,何老師累得消瘦了一圈,可她卻開心地笑了。

  李子埡村幅員面積廣,學生居住分散,要到校讀書,大都需要翻過一座座山嶺,淌過一條條大大小小的溪河。每當春夏時節,山洪咆哮,河水暴漲。學生的安全揪緊了何昌淑老師的心。每天,她早早地守候在河邊,將學生一個一個背過河,背了這個社的學生,又步行很遠去背那個社的,直到把所有學生都背過河,才安心上課。放學後,又將他們背過去。

  常常累得腰痠背痛,甚至有幾次,她自己差點被急流沖走。但看到孩子們快快樂樂學習、健健康康成長,她打心眼裡覺得高興。

  一到冬季,漫天大雪,寒風凜冽,教室四壁透風,孩子們凍得直打哆嗦。何老師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她毫不猶豫地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資(當時她的工資每月只有幾十元錢),買來比較厚的透明薄膜,將牆壁透風處一一釘上。課餘,她組織孩子們從山裡拾來乾柴,上課前,讓孩子們將柴禾燒一下,待濃煙過後,將火炭放進準備好的爛瓷盅裡,吊在課桌下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