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工作經歷

大工匠事蹟材料5篇

人們可以通過事蹟材料瞭解到他人在困境中的堅持和奮鬥,從中獲得鼓舞和力量,優秀的事蹟材料能夠激發我們內在的潛力,讓我們更加努力向前,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大工匠事蹟材料5篇,感謝您的參閱。

大工匠事蹟材料5篇

大工匠事蹟材料篇1

焊接技術千變萬化,為火箭發動機焊接,就更不是一般人能勝任的了,高鳳林就是一個為火箭焊接“心臟”的人。

高鳳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國營二一一廠特種熔融焊接工、發動機零部件焊接車間班組長,特級技師。

30多年來,高鳳林先後參與北斗導航、嫦娥探月、載人航天等國家重點工程以及長征五號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研製工作,一次次攻克發動機噴管焊接技術世界級難關,出色完成亞洲最大的全箭振動試驗塔的焊接攻關、修復蘇製圖154飛機發動機,還被丁肇中教授親點,成功解決反物質探測器專案難題。高鳳林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等20多個獎項。

絕活不是憑空得,功夫還得練出來。

高鳳林吃飯時拿筷子練送絲,喝水時端著盛滿水的缸子練穩定性,休息時舉著鐵塊練耐力,冒著高溫觀察鐵水的流動規律;為了保障一次大型科學實驗,他的雙手至今還留有被嚴重燙傷的疤痕;為了攻克國家某重點攻關專案,近半年的時間,他天天趴在冰冷的產品上,關節麻木了、青紫了,他甚至被戲稱為“和產品結婚的人”。2015年,高鳳林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高鳳林以卓爾不群的技藝和勞模特有的人格魅力、優良品質,成為新時代高技能工人的時代座標。

大工匠事蹟材料篇2

18年換9個崗位,從一名皮帶工成長為首席技師;自學成才,從技校生變成了研究生,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勞動模範……陳奇福的成長足跡,是新一代中國鋼鐵工人追求“工匠精神”的一個縮影。

中國鋼鐵工人向來以吃苦耐勞的形象出現在人們眼前,有不少人自嘲自己是“傻大黑粗”。事實上,隨著中國鋼鐵業高速發展,不少鋼鐵工人在生產一線默默鑽研,使產品從“量多”向“質優”轉變。尤其是近年來,中國政府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鋼鐵行業成為改革重點領域,新一代鋼鐵工人正以改革者的姿態,將自己打造成精益求精的“鋼鐵工匠”。

如今,作為華菱鋼鐵集團下屬漣源鋼鐵集團的首席技師,陳奇福的第一學歷,僅是一名國中畢業考取築爐專業的技校畢業生。

剛參加工作時,他是鍋爐挫煤工,在震耳欲聾的機器轟鳴聲和煤粉飛揚中度過最初的歲月。疲憊的他回到家時,滿臉滿身都是煤灰,家人都經常認不出來。

此時,中國鋼鐵工業正處於向裝置大型化、工藝現代化、操作自動化邁進的關鍵時期。在生產中,他逐漸感到,要滿足現代鋼鐵生產的需要,工人必須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

因為對計算機、自動化儀表有著濃厚興趣,陳奇福利用業餘時間參加了中央電大計算機專業和中南大學軟體工程研究生的學習。

18年專注於自動化控制領域的探索,陳奇福不但熟識現場裝置、工藝流程,還掌握著儀表、電氣、液壓、計算機及網路、控制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成為燒結、鍊鐵、鼓風與發電等多專業儀表與控制的行家裡手。他先後參與了公司30餘項重點工程開發任務,一些創新性的工作為工廠降低了電力消耗、節省了成百上千萬資金。

近年來,中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問題顯現,倒逼企業大力通過攻關挖潛降成本,提高和穩定產品質量增效益。

華菱與全球優秀鋼鐵製造商安賽樂米塔爾合作成立的汽車板公司vama,是中國少數能提供全系列汽車用鋼產品的公司。“通過不斷改進工藝,vama的部分新鋼種強度比傳統的鋼種高出三倍,這意味著汽車自重減輕30%,燃料油效率大幅提升,碳排放相對減少。”華菱鋼鐵集團戰略發展部負責人謝究園說。

像華菱這樣得以持續發展的鋼鐵企業背後,都有千千萬萬像陳奇福這樣認真進取的“鋼鐵工匠”,他們是中國鋼鐵行業不斷“蛻變發展”的內生動力。

“閱盡鋼花盡風流。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鋼鐵工人從從事簡單體力勞動的‘黑領’,到成為掌握計算機控制技術要領的‘白領’,相信不久將成為既有高學歷又有高技能的‘灰領’,並向技術與管理能力並重的‘金領’發起衝刺。”陳奇福說。

大工匠事蹟材料篇3

劉麗始終把“我為祖國獻石油,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為己任,堅守在生產一線,苦練本領。她專注於解決生產難題,研發各類成果200餘項,其中獲國家及省部級獎項33項、國家專利及智慧財產權軟著41項。她研製的“上下可調式盤根盒”,使操作時間縮短四分之三,填料使用壽命延長6倍,在60000多口油井應用,年節約維修工時10萬小時、節電2.4億多度。她研發的“螺桿泵井新型封井器裝置”等一批成果填補了國際國內技術空白,累計多產油60000多噸。

劉麗工作室成立於2011年8月,擁有35個工種、11個分會537名成員。10年來,實施訂單式培訓、體驗式五步階梯培訓等多種培訓方式,累計培訓技能15000多人次,65人被聘為高階技師、技師,135人被評為技術能手。工作室探索實踐“技師聯合研發、革新工廠自主生產、示範區試用推廣”的“研產用”一體化模式,研發技術革新成果1048項,獲國家專利174項,推廣成果5000餘件,創效1.2億元。

作為中石油集團公司技能專家協會主任,劉麗帶領中石油專家團隊行程17萬公里,走遍石油、煉化、石化生產現場,以“擇優百項創新成果、開展百次技術服務、精選百個難題攻關、優選百名培訓專家、培養百名人才接續”的“五個百”工程為引領,組織開展重大技術攻關,跨地區技術服務等活動,攻克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級生產難題1000餘項,取得國家專利704項,技術技能成果獲獎2081項,為油氣勘探領域技術技能進步提供了有力支撐。

大工匠事蹟材料篇4

“人生最大的喜悅就是每個人都說你做不到,而你卻完成了它!”這是張琪最喜歡的一句座右銘。

張琪是格力電器石家莊有限公司總裝二分廠4a班一名員工。自2013年入職以來已四年有餘,從一名普通的操作工到班組中流砥柱,從一名輔助工到技能人才,除了時間的沉澱以外,更可貴的是他勇於奮鬥,甘於奉獻的精神。那一年還是學徒的他估計不會想到幾年之後自己可以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

2016年,默默無聞的張琪成為了在總裝分廠人盡皆知的明星。憑藉紮實的技能功底,他在分廠舉辦的“工匠精神”打螺釘技能大賽上一鳴驚人,創造了xxx的記錄。輝煌的背後,是日復一日的堅守和從不懈怠的勤勉。

剛到崗位的時候什麼都不懂,師傅教什麼,自己就做什麼。但慢慢他發現如果僅僅是進行這種流水賬一樣的工作,自己並不能得到進步和提高。於是他開始主動出擊,遇到不懂的問題就求教師傅和同事。穩重的性格讓他能夠沉下心來思考,也有毅力堅持。中隔板的固定沒有一定的崗位技能使不能勝任的,而且還有可能出現鈑金件劃傷的危險。技能不熟練,跟不上生產節奏,頻繁出問題,這對於每一個位新員工來說都會不可避免的,而對於張琪來講,將這個不適合時間縮減到最短,是他急需解決的難題。於是他就下班跟對班學習,去培訓基地練習,每天要達到什麼樣的進步,都對自己制定了嚴格的要求。在自我追趕的過程中,張琪在操作技能上慢慢的更加得心應手,他堅信:適合你的方法不一定適合我。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張琪認真觀察,實地研究,對於崗位操作摸索出屬於自己的一套規律,使自己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質量得到了巨大的飛躍。

一件件優質的產品,無不凝聚著張琪的心血和汗水。做專、做精、做細、做實的“工匠精神”在張琪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如今,張琪依舊在自己的崗位時刻堅守著,看似平凡樸素,實則不平凡。

一個有品質的精細時代已經來臨,這樣的時代必將呼喚“工匠精神”。張琪憑著對職業的敬畏、工作的執著以及產品負責的理念,創造一個不一樣的人生。同時,也告誡我們,踏實工作、立足崗位、創先爭優,只要你不甘平庸,就一定也能像大國工匠們那樣在平凡崗位上演繹精彩的人生!

已經在一線堅守了四年的張琪,正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演繹著屬於他的“工匠精神”。

大工匠事蹟材料篇5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目前世界上潛深最深的載人潛水器,其研製難度不亞於航天工程。在這個高精尖的重大技術攻關中,有一個普通鉗工技師的身影,他就是顧秋亮——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開發部職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首席裝配鉗工技師。

10多年來,顧秋亮帶領全組成員,保質保量完成了蛟龍號總裝整合、數十次水池試驗和海試過程中的蛟龍號部件拆裝與維護,還和科技人員一道攻關,解決了海上試驗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用實際行動演繹著對祖國載人深潛事業的忠誠與熱愛。

作為首席裝配鉗工技師,工作中面對技術難題是常有的事。而每次顧秋亮都能見招拆招,靠的就是工作四十餘年來養成的“螺絲釘”精神。他愛琢磨善鑽研,喜歡啃工作中的“硬骨頭”。凡是交給他的活兒,他總是絞盡腦汁想著如何改進安裝方法和工具,提高安裝精度,確保高質量地完成安裝任務。正是憑著這股愛鑽研的勁,顧秋亮在工作中練就了較強的創新和解決技術難題的技能,出色完成了各項高技術高難度高水平的工程安裝除錯任務。

已近花甲的顧秋亮仍堅守在科研生產第一線,為載人深潛事業不斷書寫我國深藍乃至世界深藍的奇蹟默默奉獻。如今,他又肩負起了新的挑戰——組裝4500米載人潛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