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工作經歷

扶貧助困好青年事蹟材料

扶貧幫困先進事蹟材料【篇一】

XX,男,出生於1975年3月,現任XX機關XXX。

扶貧助困好青年事蹟材料

該同志作為一名領導幹部,一名共產黨員,對困難群眾懷有深厚的感情,對幫扶工作具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做到以人為本,心繫民情,權為民用,利為民謀,結合機關開展的幫扶活動,積極與其結對的XX鄉困難群眾開展‚手拉手、結對子、送真情、獻愛心‛援助行動,從思想上、感情上、物質上、技術上多重幫扶困難群眾,使其實現再就業,逐步脫貧解困。

在幫扶活動中,該同志主動深入困難群眾家庭,與群眾聯絡在一起,結成幫扶對子,與他們攀親交友,向他們噓寒問暖,為他們答疑釋惑,讓他們全面瞭解黨的政策,真心實意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具體困難,並給予及時的、必要的物質救助,讓困難群眾得到了實惠,拉近了群眾與黨和政府的距離,同時也消除了部分群眾心中的怨氣,化解矛盾,維護了社會的穩定。始終做到了‚老弱病殘戶必訪必幫,下崗失業戶必訪必幫,有問題有意見戶必訪必幫,黨員幹部真情為民‛的實際行動,讓群眾從內心深處感到滿意。與XX同志結對互助的群眾都由衷感嘆:‚過去都說,‘窮在街前無人理,富在深山有遠親’,現在我們這些生活困難的普通老百姓也攀上了當黨員幹部的親戚,還是我們的黨好,黨的幹部好,社會主義制度好‛。

在面對面解決群眾困難的實踐中,XX同志把共產黨員先進性體現在結對幫扶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角落,堅持群眾關心什麼、期盼什麼,就腳踏實地地幹;群眾缺什麼、愁什麼,就傾其所能地幫;群眾反對什麼、不滿意什麼,就真心實意地改。深入、全面、客觀地瞭解基層情況,不斷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斷豐富做基層工作、群眾工作的辦法,密切了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推動機關幫扶工作的不斷深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共產黨員這一偉大的名稱增添光彩,為鮮紅的黨旗增添光輝,為共創穩定和諧社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得到了群眾廣泛的讚譽和好評。

扶貧幫困先進事蹟材料【篇二】

扶貧濟困、樂善好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按照礦扶貧幫困領導小組有關檔案要求,我單位高度重視,緊緊圍繞扶貧幫困總體目標,不斷提高認識,認真落實包扶措施,嚴格履行幫扶工作職責,積極推進包扶工作順利進行,從人力、物力、財力方面促使扶貧工作的深入開展,取得明顯成效。

作為一個人員眾多的單位來說,很多職工的生活都比較困難,有的家裡有長期病號,有的家遭變故,生活困難……

這些困難群眾的生活問題,時刻牽動著我單位黨、政、工的心。幫助他們吃飽穿暖,渡過難關,既是我單位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實踐“三個代表”的具體體現,事關我單位職工穩定的大局。

因此,我單位把職工的生活當做我們的第一牽掛,對困難職工的工作生活等十分重視。

我單位職工突發重病,住進醫院,我單位十分重視,積極向上級部分反映,礦及時給予了救濟。

同時,我單位對生活困難的職工進行幫扶,並積極幫助困難職工申請救濟金。我隊黨、政、工還曾多次前去探望因病住院的職工史忠顯、劉建偉等,不僅送去了水果等慰問品,更送去了我全隊職工的關心與愛護。

扶貧幫困工作是我單位義不容辭的職責,我單位一如既往地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努力使扶貧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為我礦的快速發展做出我單位的最大貢獻。

扶貧幫困先進事蹟材料【篇三】

近年來,我們XX工會按照集團公司工會的部署和要求,把困難職工幫扶工作作為工會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服務職工群眾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不斷創新維權幫扶機制、拓展幫扶服務領域、豐富維權幫扶內涵,為困難職工提供快捷完善、行之有效的幫扶服務,使幫扶中心真正成為工會履行社會職能的前沿陣地和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載體,成為工會幫扶維權社會化的工作平臺和充滿愛心充滿陽光的困難職工之家。

在幫扶救助上,主要做到了“三個三”即,堅持了“三個到位”,建立完善了“三項幫扶制度”,打造了“三個幫扶品牌”。

一、堅持“三個到位”,為困難幫扶工作鋪路搭橋 一是領導重視到位。

  公司黨政領導十分重視和關心幫扶中心的建設,公司黨委書記XX、工會主席XX等公司領導曾多次瞭解情況和現場辦公,X書記常說:群眾利益無小事。他要求對職工群眾的困難,要幫得準、扶得到位,公司黨政一直支援這樣的民心工程。專門了成立了幫扶救助中心,“煤海陽光”幫扶理事會和煤海希望助學理事會,下發了《關於開展xx年“沒還希望”助學活動的通知檔案》,併成立了由董事長、黨委書記任組長、工會主席任副組長的幫扶救助中心領導組,明確了幫扶救助職能、工作宗旨、幫扶程式、幫扶經費來源、幫扶救助物件、幫扶救助條件等,形成了由黨政工團參與,有效執行的“大幫扶”格局。同時,建立了基層幫扶小組,全公司的困難幫扶網路已經全面形成並正常執行。

二是軟硬體設施到位。公司工會為幫扶中心配備了電 腦、文印裝置;對全公司所有困難職工的基本情況全部輸入電腦資訊庫,實行動態管理、及時更新、隨時查閱;電視、廣播站、《XX》、《XX人》報刊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幫扶中心的運作機制,擴大幫扶中心在社會的影響力,營造了社會各界關心、支援幫扶中心的良好氛圍。

三是人員、資金到位。在專門設立幫扶工作專人專管的同時,公司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將幫扶資金納入了年度預算,規定公司撥付專款,每年注入幫扶資金10萬元。公司每年舉辦一次大型的幫扶資金籌款活動,發動廣大員工群眾個人自願捐款,從而保障了幫扶中心穩定的資金來源。

二、建立“三項制度”,確保困難幫扶工作取得實效

針對困難幫扶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的實際,幫扶中心健全和完善了相關執行機制,實現解困幫扶工作經常化、規範化、正常化。

一是建立幫扶中心日常工作制度。制定了《XX公司困難職工幫扶工作方案》、《特困職工救助管理辦法》、《XX公司幫扶資金使用管理制度》等5項制度並全部上牆,同時還設立“困難職工幫扶資金專用帳戶”,實行陽光操作與管理,真正使幫扶工作做到了正常化。

二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每年由公司黨政主持召開一至二次聯席會議,研究解決職工群眾的困難問題,使特別困難的職工群眾得到及時、有效的幫扶。近兩年來,幫扶資金已達42萬餘元,xx年對45名大病、家庭困難、受助學生共救助39900元,xx年大病救助7萬餘元,並會同集團公司救助中心救助大病和病亡無收入戶、特困難戶與病亡遺屬共898人,救助金額達到4166600餘元,真正把黨組織和企業的溫暖送到了困難職工心中,把黨的關懷之情傳到了千家萬戶。

三是建立困難幫扶公示和監督制度。我們在嚴格申請填報申報程式的基礎上,對幫扶的物件名單、幫扶金額,一律進行公示7天,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同時設立由幫扶中心資金使用監管小組和職工代表巡查組,對每年的幫扶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年度審查和巡視,確保每筆幫扶資金做到幫得準、扶得到位,使幫扶工作做到規範化。

三、創新工作思路、打造“四個品牌”、貼心服務辦實事

幫扶中心在開展困難幫扶、“送溫暖”、“金秋助學”等活動的基礎上,我們創新工作思路。在全公司範圍內,深入開展了“愛在XX,我們都是一家人”幫扶活動,在活動中,實行了幫扶“雙結合”,即大走訪與結對互相結合;輸血式與造血式相結合。注重打造應急幫扶、結對幫扶、助學幫扶和造血幫扶四個品牌,為困難職工貼心服務,最大限度地為職工辦實事,解難事。深得職工的信賴和社會的認可。

一是打造了“應急幫扶”品牌。在幫扶中心熱情受理困難職工的救助申請,派人上門核實困難情況,並將核實情況彙報有關領導,由幫扶中心上會研究確定是否幫扶。,對突發情況,則啟動幫扶應急機制解決。如去年7月12日,38歲的警員XXX,上班時面色蒼白,並不時地用手捂著胃,所長見她不對勁,讓她早點回家休息,可她走上街時,突然大口吐血,單位同事把她送到同煤總醫院,經檢查被診斷為胃癌晚期,經大同、太原、北京等各大醫院幾次手術和治療,前後花費20多萬元,高昂的醫療費用使這個本來就不寬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幫扶中心得知情況後,緊急啟動應急幫扶機制,為其特批幫扶資金一萬元,科內指導員和所長帶頭先後三次開展募捐活動,共捐款17000元,工會女幹部也伸手援助捐款1000餘元,從經濟上和精神上全力支援她鼓足戰勝病魔的信心,使他全家深受感動,其本人因胃部切除五分之四,連化療都不能,所以她曾一度陷入絕望的境地,死的心都有,在幫扶中心和所裡領導及同事的一次次的愛心行動,把其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她自己也下決心,一定戰勝病魔,早日康復。她還深有感慨地說“沒有公司黨組織的關懷,沒有幫扶中心的應急幫扶,就沒有我的今天,黨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二是打造“結對幫扶品牌”。近兩年來我們以“結對子”的形式,幫扶了許多特困員工家庭,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們以“面對面、心貼心、服務職工在基層“活動為載體,深入開展了“登門大走訪,結對子,幫扶工作進萬家”的主題活動。為傾聽民意,體現人文關懷,我們本著“傾聽民意,解決民憂”的原則,走訪調查困難群體,幫助他們排難解憂,通過對困難家庭摸底,我們由各級基層單位與耿德貴等40餘名特困戶結成了40個幫教對子,進行困難幫扶。如今年55歲的高金鐘,家住廟溝平房,2000年因患肺結核病歸勞保,53歲的妻子尹子蘭患有類風溼性關節炎,有時疼得連地都下不了,她和兩個女兒高慧敏,高慧玲都沒有工作,僅靠丈夫的收入進行維持生計。家庭生活很是困難,工會責成掘進一隊黨政工幹部與其結成對子後,他們多次登門問寒問暖,並經常幹一些挑水、送炭、劈材等家務活,公司工會還為其送去千餘元的捐款,並幫助其兩個女兒聯絡的工作單位,使全家的經濟收入逐漸寬裕起來,生活也逐漸好了起來,高金鐘逢人便說“多虧了工會和單位領導的關懷,不是他們的幫扶我家的日子真是沒法過。”自結對子幫扶活動開展以來,40個區隊先後為40名特困家庭辦實事260餘件,共發動員工捐款53120元,使這些特困戶都不同程度地緩解了各自的後顧之優。

三是打造“造血幫扶品牌”。幫扶中心在檢查職工困難申請過程中,瞭解掌握職工子女的就業情況積極開展”金秋助學“活動,為困難員工的子女圓了上大學之夢。農換工名開山的女兒名曉芳,其父親於2000年因公負傷,已經失去勞動能力,巨大的變故迫使他離開了工作崗位,其妻也沒有工作,2010年,其女兒XXX考取了山西大學計算機專業。這樣的家庭供養一個大學生確實是十分困難,就在這種情況下”煤海希望”助學理事會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連續三年每年捐助其4000多元,解除了一個貧困家庭的燃眉之急,也圓了名曉芳的大學夢。她曾為公司工會寫來了一封封熱情洋溢的感謝信,並表示“我一定不辜負公司領導的期盼,我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完成學業,以更加認真態度面對所有的困難與挫折,爭取早日學有所成,回報企業,回報社會。”還有職工子女XXXX等學子,也都在助學理事會的幫扶救助下分別邁入了大學的校門。

四是打造“造血幫扶品牌”。該公司本著對青年負責的態度,始終把幫扶青年就業、創業工作擺在首要位置,採取有力措施,加強宣傳引導,盡力幫助待業青年走上了就業和創業之路。

該公司帶著感情幫助就業,針對部分青年自理能力差,對家庭、父母依賴性強,學歷較低且缺乏一技之長,卻有一定要求等特點,先摸底調查,登記造冊,後對他們的求職意向作了詳細記錄。並強化服務意識,強化正面引導,幫助他們轉變觀念,自力更生,自謀出路等,使眾多待業青年走出礦山,改變了命運。2011年以來,向北京、山東、太原以大同周邊的一些用工單位輸送待業青年300多人。為了打消青年的顧慮,每次都派專車專人帶領他們前去面試,簽訂勞動合同。對他們的工作、生活等情況不定期通過電話和家訪進行了解,發現問題和困難及時幫助解決,對工作成績顯著,表現較好的青年還發放慰問品,鼓勵他們先做人,後做事,從而,促使這些青年在各自的就業崗位上勇於拼搏,建功立業。

四大品牌的打造,拓寬了幫扶救助渠道,促進了幫扶救助工作,通過多管齊下,真幫實扶,幫在急需時,扶在關鍵處,使幫扶工作得到了公司黨政的支援,也成為群眾的滿意工程。
 

扶貧幫困先進事蹟材料【篇四】

XX,男,1965年7月生,研究生學歷。身體健康。曾任鄉黨委副書記、副鄉長,現任局黨委副書記。

幫扶活動中,XX作為一名基層部門的領導幹部,一名共產黨員,時刻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密切配合總工會和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有關部門,積極與下崗失業人員開展手拉手、結對子、送真情、獻愛心援助行動,幫扶困難職工實現再就業,千方百計幫助下崗職工和困難職工解決生產生活問題,逐步脫貧解困,密切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推動了幫扶工作的不斷深入,為共創穩定和諧社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幫扶工作任務重、難度大,要幹好,就得多想辦法。”

糧食局是一個大局,6個下屬企業,全域性困難職工家庭80多戶,這其中僅食品公司的特困職工就有48戶。食品公司既是局黨委的一塊“心病”,更是XX最大的“心病”。

食品公司是一個50年代組建的老企業,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下,企業經營狀況不佳,連年虧損,企業職工日益困維,公司160餘名下崗職工中,家庭生活特別困難的就有70多名。幫扶這些困難戶,資金不足是個大問題,對於經濟並不寬裕的食品公司和糧食局來說,困難可想而知。

面對困難,XX毫不退縮,他想得更多的是困難職工求助的目光,渴盼的眼神,還有一個領導幹部、一名共產黨員的職責。

在局黨委的大力支援下,XX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大膽創新,提出了社會籌、單位拿、領導帶、中層幫、職工助、自身乾的“六級幫扶救助網路”,並迅速付諸實施,把方方面面納入到幫扶救助體系中來。逐漸建立起了局科級領導幹部和中層幹部幫扶困難職工制度、職工子女升學學費補助制度、困難職工生活救助制度等一系列幫扶制度。全域性科級領導幹部和中層幹部與困難職工結成幫扶對子80多個,負責向這些困難家庭送資訊、送崗位、送技術、送專案,直至脫貧,使這些困難戶得到了比較穩定的幫助。

“兩節”慰問、金秋助學、雨季為困難職工修繕房屋,幫扶活動開展得蓬蓬勃勃,一年所需資金近2萬元。除每年積極響應上級組織的獻愛心活動外,在局黨委的大力支援下,XX又提出建立特困職工幫扶專項資金,局黨委向全域性職工發出“捐助5元錢,幫人渡難關”的倡議,領導班子成員帶頭募捐,在全域性職工中引起強烈反響。局黨委對困難職工的一片真情,不僅帶動了職工們踴躍捐款,而且很多企業也慷慨解囊,一次性籌措特困職工幫扶專項資金6萬餘元,使對困難職工的幫扶救助又多了一個強有力的保障。

“當幹部就要心裡時刻想著群眾、幫助群眾,為群眾辦實事。”

言教不如身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激勵的作用是空前的。在XX書記的辦公室掛著他自書的一幅對聯“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XX就是一個心裡時刻想者群眾疾苦的幹部。1995年在王家鄉工作時,XX發現了該鄉李村困難學生張的家庭特別困難,家庭無力供其上學,僅上了半年多學的張只得輟學回家。從那時起,XX便開始用自己的工資十餘年如一日地資助張上學。11年來,XX不僅給了他錢,還教會了他做人的道理,使張從一個7歲的國小生成為了一個大學生。同時,XX還在政府的安排下每年幫扶一個困難家庭、結一門窮親,從1990年至今的十多年來共幫扶困難家庭12個,結窮親6家,為此花費工資3萬餘元。

“只要我在這個位置上,我就要實實在在地為職工辦實事,不然就對不起職工,也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XX在幫扶中發現,一些下崗的困難戶,由於種種原因沒有被納入“低保”救助,在看病、子女上學、水電費減免等方面得不到照顧,家庭生活非常困難。XX積極協調民政、教育、水利等部門,在政策允許範圍內幫助我局困難職工,一次性為全域性46個生活困難家庭辦理了“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使他們不僅能夠每月領到低保金,還在子女學雜費、就醫、水電費等方面得到了減免優惠。

對於大夥對自己“點子多”的評價,XX並不否認,他說:“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是XX一直保持的信念。

靠管靠理不如靠激勵,靠幫靠扶不如靠技藝。下崗職工的自身素質決定其再就業的能力,靠幫靠扶不如靠送技藝。本著實用性和有效性的原則,從抓基本技能培訓入手,幫助下崗職工掌握一些實用技能,提高適應市場能力。食品公司下崗職工李是個建築泥工,妻子沒有工作,自己又下了崗,家庭生活極其困難。下崗後,他為一家人的生計發愁。在走訪中瞭解到這一情況後,XX和他進行了暢談,並根據他還會修理自行車的實際情況,協調給其安排了一個攤位,並從救助基金中拿出3000元,幫助他開始了修理自行車的營生。老李憑藉其過硬的技術和誠信的經營態度,很快就贏得了很多顧客,不僅主動還清了救助資金,還逐漸改變了家庭困境。

同是下崗職工,由於素質差異,基礎不一樣,有的不僅能獨立就業,而且走上勤勞致富的道路,但有一小部分由於重病纏身、夫妻離異、遭受車禍等等原因,生活產生了嚴重困難,個別下崗職工生活甚至陷入絕境,幫助這部分同志走出困境,才更能體現組織溫暖。XX分別根據就業、收入、身體、住房、子女入學等五個方面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實施幫扶。對困難較大、矛盾集中,或具有突發性的困難的職工,實行現場幫扶。

“只要群眾有困難,我會在幫扶的路上一直走下去,讓更多有實際困難的群眾感受到黨的溫暖、組織的關懷、社會的關愛”,對未來的幫扶之路,XX語氣更堅定。

扶貧幫困先進事蹟材料【篇五】

***,中共黨員,20**年2月擔任河南省固始縣張老埠鄉橋頭村黨支部書記。參加工作以來多次被上級表彰,1998年以來連續四屆被選為信陽市人大代表,期間8次被評為“優秀市人大代表”;20xx年被縣評為“十佳農村黨支部書記”;20xx年被評為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20xx年被縣評為“十佳優秀共產黨員”;20xx年被縣評為“最美村幹部”、“優秀人才”,20xx年被中共中央、國務院評為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固始縣張老埠鄉橋頭村位於鄉政府西南8公里處,屬丘陵地區,轄8個村民組,402戶,1462人,是張老埠鄉五個重點貧困村之一。其中20xx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0戶,368人,外出務工人數 600多人;20xx年初開展貧困戶精準識別複核後,現有貧困人口57戶,141人,縣對口幫扶單位為機關事務管理局,對口幫扶企業為國源超市。

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汪榮秀同縣扶貧工作隊和鄉村幹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戶走訪座談,訪貧問苦,幫助積極爭取專案,為貧困群眾工作做了許多實事好事,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

一、仔細排查,確保精準識別。

橋頭村按照貧困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回頭看”要求,嚴格按照“六個精準”的總體要求和“五進十出”工作法,在嚴格執行“十退出”標準的同時,充分考慮無房(危房)、重病、殘疾、因病返貧、因災、因學致貧、無勞動能力等困難家庭實際情況,按照村組幹部會初選,“第一書記”和鄉村幹部走訪,黨員群眾代表大會評議,緊緊抓住精準識別第一關,擬定貧困戶名單公示等程式進行,所有程式環環相扣,對評議初的57戶貧困戶名單在村部顯眼位置進行長期公示,並公佈縣扶貧辦監督舉報電話,接受群眾監督。

二、依託專案,解決貧困戶急需。

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她排除萬難,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援下,實施了到戶增收專案,落實專案資金50萬元;實施整村推進專案,落實專案資金86萬元;新修村組道路4.5公里,落實專案資金120萬元;新建提水站一座,落實專案資金30萬,整修硬化大塘三口,落實專案資金60萬元;新建生產橋2座,落實專案資金30萬元。這些專案在實施過程中除了積極接受上級有關部門的檢查驗收,我們還確定了農民義務監督員和義務養護員,確保專案質量和效果,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全村群眾的一致好評。

三、找準路子,發展特色產業。

汪榮秀同志帶領村幹部,配合駐村工作隊和鄉幹部,深入開展調研,召開貧困戶座談會,讓貧困戶自己分析致貧原因,尋找脫貧措施,制定脫貧計劃,在充分尊重貧困戶意願的基礎上,科學確立了發展種養植業為主的脫貧致富的路子。一是20xx年年底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外地“致富能人”來村裡流轉土地1000餘畝發展蓮藕種植,使橋頭村群眾在獲得土地租金的同時,通過帶動貧困戶就業增加收入,解決了扶貧異地搬遷戶的生計問題,通過產業拉動,保證扶貧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如橋頭村聖崗組貧困戶楊運田,家有三口人,其本人體弱多病,妻子因家庭貧困改嫁他人,兩個女兒都在上九年級,家庭負擔十分沉重。當蓮藕基地落地橋頭村時,楊運田由於受傳統觀念影響,始終抱著幾畝農田田不肯放鬆,汪書記通過反覆與楊運田算經濟賬,他終於同意將自家土地流轉出去。目前楊運田除了可以獲得每畝500元的土地流轉報酬,還可以通過在基地務工,獲得每天100元的勞動報酬,年收入達1萬元左右,同時還照顧了兩個孩子,現在見到楊運田他很有信心的說:“我20xx年就能脫貧了”!二是引導群眾在發展養殖業做文章,引導貧困戶和在外務工的成功人士返鄉發展養殖業,目前全村養雞60萬隻,總收入1500萬元,群眾增收明顯,尤其是有更多的貧困戶通過養雞脫貧致富。

四、精神扶貧,重拾生活信心。

俗話說“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對於貧困戶的來說,他們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對於那些因殘、因病致貧的貧困戶來說,他們的心理更為脆弱,有些甚至於接近崩潰的邊緣。為此汪榮秀同志在落實各項脫貧措施的時候十分注重對這類貧苦戶的心理疏導,採取精神扶貧。該村朱圩組的貧困戶袁江海,家有三口人,妻子因家庭貧困離家出走,母親也偏癱在床,一個13歲的孩子在國小就學,家裡的住房也是“東邊看日頭、西邊看月亮、遇上雨天無處藏身”,對於他來說,上有病重的老人,下有就學的兒童,壓的他無法脫身,生活黯淡無光。採取袁江海在村內走動時,見人“不抬頭、不說話”透露出深深的自卑。汪榮秀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明白如果解決不好,袁江海很有可能走到社會的對立面。為此她同駐村工作隊一起,經常到袁江海家幫助照顧臥床的母親,同他講解目前的扶貧政策,協調孩子的學校,讓孩子安心學習。同時幫助袁江海落實了危房改造專案資金和動員親戚幫助,建起來三間平房,又給袁江海介紹在村旁邊的水泥零售店,幫助裝卸水泥,他既能照顧臥床的母親,又能掙錢保障孩子上學,現在袁江海走路腰板也硬了,見人也熱情了,年內就能脫貧。

目前汪書記正帶領村“兩委”班子繼續按照制定的脫貧規劃,同縣扶貧工作隊和鄉幹部一起,做細做實精準扶貧,確保一戶一策落到實處,貧困戶按時按質脫貧。今明兩年,將重點實施兩個專案,一是依託扶貧整村推進示範村專案,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二是實施扶貧移民搬遷專案,幫助貧困戶搬離“窮根”,發展蓮藕種植業和養殖業。

扶貧幫困先進事蹟材料【篇六】

和平農場連續虧損了二十九年,是廣東墾區七大貧困場之一。現有總人口7784人,其中特困職工510戶,2146人,佔全場職工產數的20%,佔總人口的27%。為儘快幫助職工脫貧致富,省農墾總局和茂名農墾局黨組十分重視,兩級局扶貧辦的同志多次到和平農場與場領導一起研究扶貧發展的方向,經過幾年來的實踐,提出要發展立體農業的扶貧工作思路。為了將農場的扶貧思路儘快落實到扶貧工作中去,幾年來,賴超英同志懷著一顆讓職工群眾儘快擺脫困境的赤誠之心,無私地奉獻,她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農場的扶貧工作中,走遍了農場26個生產隊,積極推動扶貧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全場扶持的183戶,有151戶已經脫貧,脫貧率83%,20xx年全場勞均收入4123元,比上年增長27%。

一、走隊串戶,摸清情況。

為摸清全場特困職工的底子,掌握扶貧工作的第—手材料,賴超英帶著工會另外一位女同志,不怕辛苦,頂著烈日,冒著寒風,騎車下隊,走遍二十六個生產隊,走訪500多戶職工家庭,她的小本子上詳細地記錄了每個特困職工的各種情況,如職工家庭收入、特困原因、思想狀況、技術特長、解困要求和家庭地址等等,這個小本子凝結了她的多少心血,其中的艱辛有誰知?有一次到三隊去了解情況,途中突然下起了大雨,周圍都沒有避雨的地方,她們兩個一下被淋成落湯雞。三月的天氣還是有點寒氣,經雨水一淋,全身又冷又飢,直打噦嗦,即使如此她們仍然堅持繼續工作。有時上山看果園、看豬欄,由於山高路滑摔跤扭傷腳的事時有發生。這些困難都沒有嚇退賴超英同志和她的夥伴。經過一段時間的排查,終於詳細地掌握了全場特困職工的第一手材料,並針對不同的型別,建立了510戶特困職工檔案,為分類實施扶貧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苦口婆心,改變觀念。

  和平場貧窮了二十多年,職工的工資和產品款常常不能及時兌現,職工對貧窮已經麻木了,有—天過一天。特別是一些特困戶人窮志短,對脫貧致富缺乏信心。賴超英同志為儘快幫助這一部分人轉變思想觀念,早日脫貧致富,她把幫思想、扶志氣作為扶貧的首要工作來抓。先後三次組織隊幹部和職工代表到本場三隊、十二隊、二十二隊參觀典型崗位,還組織全場幹部和—部分工人代表到紅湖農場參觀立體種養業的發展情況。通過參觀學習,引導他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信心,積極發展生產,爭取早日脫貧,特別是一隊和十二隊的工人代表參觀後,深受啟發,都紛紛表示,要積極發展家庭經濟,爭取早日脫貧。

  但仍有—小部分特困職工認為先進難學,安於現狀,不思改變。賴超英同志根據摸底掌握的情況,對這小部分人的思想狀況進行了分析,找出病因,對症下藥。她多次深入職工家庭,宣傳典型,分析優勢,以理說服,以真情打動人心,在她苦口婆心的說服下,這些職工終於覺醒。如一隊的蘇世強,是隊中有名的特困戶,家中生活十分困難,他本人也年輕力壯、有勞動力,可就是終日無所事事。經賴超英兩次到一隊找他談心,他終於說出心事:自己也想養豬,但是自己無資金,別人又不肯借錢,無法起步。賴超英和領導商量後,決定從扶貧貸款金中貸款—萬元給他養豬。經過兩年的努力,年養豬收入18000元,獲利8000元,現在已擺脫了貧閒,解決了家庭溫飽,對養豬信心十足,正雄心勃勃計劃進一步擴大養豬規模。

三、資金扶持,雪中送炭。

很多特困職工貧困的原閒,是缺乏資金。因此,資金扶持是扶貧的關鍵,為特困職工提供資金扶持,對資金不足的特困職工無疑是雪中送炭。20xx年以來,上級對特困職工扶貧實行有償低息借貸,幫助他們起步發展生產。在兩級局扶貧辦的支援下,先後給和平農場下撥了扶貧貸款66.8萬元。為了用好這些貸款,賴超英根據摸底情況,對所有特困職工進行分類排隊,先後貸款給190戶職工發展養殖業。如一隊的宋壽寧,由於他大哥外出發展,經營不善把家中的10多萬元虧空,家中生活陷入困境。賴超英在排查中瞭解到宋壽寧很想貸

款養豬,具備發展能力,決定貸款三萬元給他養豬,同時也救活了70畝果園。在未養豬前,其70畝的三月紅荔枝嚴重缺肥,生勢差,自養豬後,肥水充足,生勢良好,當年三月紅荔枝收入8000多元,養豬年收入150000元,獲利20xx0元,實現了養豬賺錢、水果生勢旺盛雙贏。

為了確保貸款安全,在發放貸款資金時,賴超英堅持做到“四貸四不貸”,即有志脫貧、有生產經營能力的貸,無信心、無能力的不貸;有崗位、有擔保的貸,無崗位、無擔保的不貸;見效快、週期短的專案貸,見效慢、效益差的不貸;講信譽的貸,信譽不好的不貸。在第二批扶貧貸款中,有兩位職工堅持要貸款,賴超英深入生產隊瞭解後, —個信譽差,欠場的資金一萬多元不還,一個懶惰無心發展生產,對這兩個人,做到堅決不貸。發放貸款時堅持做到簽訂貸款合同,要有擔保人,擔保人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如果沒有做到這點,堅決不發放貸款金,貸款發放後,堅持動態管理,每月到貸款戶家中檢查、瞭解貸款的使用情況,確保資金真正落實在扶貧專案上。

四、示範推動,智力幫助。

賴超英深深地認識到要加快職工的脫貧步伐,必須加大對職工的生產技術和養殖技術的培訓。為職工提供智力支援,這是職工能否脫貧的基礎。她積極和生產部門的領導協調好,聘請種果和養殖的技術員到農場為特困職工上技術輔導課。20xx年來,先後舉辦了六期培訓班,共1350多人次參加了培訓。特別是兩次聘請曙光場有多年管果經驗的劉開平副場長和建設場畜牧公司的曾繼鋒副經理到農場開班授課,職工反映良好,有些六七十歲的退休工也前來參加聽課,除此之外,還多次邀請地方畜牧獸醫站的專家到場講授養殖技術和各種禽畜病的防治措施,使職工在發展種養殖業中,加強了科學性,為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打下基礎。

為把扶貧工作抓細、抓實、抓好,在全面推廣養殖業上,賴超英還注重抓示範點,以點帶面,促進全場養殖業的發展。該場1隊和2隊職工養豬積極性高,行動快,規模大。賴超英把這兩個隊作為全場養豬脫貧的示範點,親自三次邀請中垌種豬場的場長到這兩個隊進行瘦肉型豬飼養技術指導及研討防病措施。經過努力,這兩個隊職工養豬都取得較好效益。其中1隊8戶貸款戶養的第一批豬總收入158400元,總利潤24118元,平均每月戶利潤753元。其中最高利潤有5000元。賴超英抓住這個突出的典型,在全場廣泛宣傳,職工反映強烈迅速掀起養豬熱潮,全場有82%的職工都養起了豬。據去年統計,全場養豬的家庭300戶,養豬總數9101頭,出欄5102頭。總收入468萬元。總利潤93萬元,平均每頭豬的利潤182元。

五、不斷探索,模式引導。

根據形勢的發展,總結了職工發展經濟的成功經驗,20xx年,和平農場黨委又提出新的扶貧發展思路,即引導職工在果園逐步配套有魚塘、豬欄,搞“立體種養”,即“三配套”。“三配套”種養結合,可彌補單—經營的不足,形成良性迴圈。如三隊的下崗幹部劉付智華,20xx年貸款2萬元,在果園養豬120多頭,養豬純收入15000元,魚塘年純收入2萬多元,果園有充足的肥水投入,純收入也有120xx多元,一年“三配套”總純收入47000元。賴超英抓住這個典型,在農場職代會期間組織了職工代表前往三隊參觀,並讓劉付智華介紹“三配套”種養經驗,代表們看了、聽了都深有感觸,一致認為走“三配套”立體種養,是脫貧致富的好門路。這一次參觀學習,職工對發展“三配套”種養業有了新的認識。賴超英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加大宣傳力度,很快,全場又迅速掀起發展“三配套”種養業的熱潮,目前全場有“三配套”職工37戶,其中十二隊有26戶,是全場擁有“三配套”最多的一個生產隊。而且大部分都取得較好經濟效益。如張一民在派出所工作,僅靠一人的工資養活全家,果園收入不高,生活水平低,去年他貸款一萬元,在果園建豬欄養豬、挖塘養魚,一年養豬獲利9380元,魚塘純收入5500元,全年種果、養豬、養魚“三配套”總純收入19800元,實現了脫貧。

六、誠信為本,保證收貸。

隨著時間的過去,早期發放的扶貧貸款已到了收貸期限。有些貸款戶,出於各種心理,不願意按時還貸。但是,借貸合同大過山,借貸必須按時歸還。俗話說:放貸容易,收貸難。每批到期的貸款,她首先逐一通知貸款戶,要按時回收貸款,對哪些遲遲不還款的人,多次上門瞭解原因,並做說服工作。追收貸款時,利用一切時機,在路上、在家裡也好,只要見到還貸戶,她都不放過追收時機。在追收貸款時,時常會遇到一些令人難堪的事。九隊有—個職工貸款20xx元到期了,遲遲不願意還款,賴超英多次找到他,把情況說明,他一次又一次說還款,可過了半年還是不還錢,賴超英只好找到他的擔保人說明情況,要求擔保人償還。這位職工知道後,到處去找她,到處揚言要打要殺賴超英,當天下午還拿著水管準備到果園找她,在半路上被一個朋友知道後,想辦法引走了他,才使事情沒有發生。當晚賴超英知道這事,心裡很是委屈,一夜都睡不著,思想鬥爭強烈,想到自己辛辛苦苦為了工作,得到的是這種對待,真想放棄。但最終理智戰勝感情。第二天親自上門找這位職工,把還款的道理反覆跟他說明,經過耐心的思想說服工作,終於使位職工認識了錯誤,做了還貸的承諾。在她的努力下,第一批貸款15.8萬元,回收14.6萬元,回收率92.4%;第二批11萬元的貸款,回收8.7萬元,回收率79%。現在她正排除一切困難,加大追收力度,想方設法追收第三批貸款,力爭全部回收。

正是賴超英同志的辛勤努力工作,和平農場的扶貧工作開展得紮實而且富有成效,而賴超英本人也被職工譽為特困職工的“貼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