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發言稿

級國中家長會發言稿

發言稿1.28W

各位家長:

級國中家長會發言稿

非常感謝你們在百忙中參加學校組織的家長會,我代表學校向各位家長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崇高的敬意!

今天我想和大家共同談論以下幾個話題。

一、國中與國小的區別

國中,是學生由少年向青年轉變的時期,其個性特點正在逐漸形成。它是人生中的重要轉折點,它將完成一個學生質的飛躍,這是一道難越的坎,是生命的第二次騰飛。從國小升入國中,無論是課程設定、學習內容、學習方法,還是人際關係、身心發育都會面臨許多新的課題。不少七年級新生由於對新學段缺乏認識或認識不足,未能根據國中生活的新特點進行調整,結果上國中後手足無措,產生了種種不適應,嚴重影響了學習質量和健康成長。國中階段是人生的重要階段,也是最關鍵的階段。表現在學科特點上:中學是人生基礎知識的奠定時期,而國中又是整個中學的奠基階段。國中生比國小生學習的門類要多,而且每一門學科的內容逐漸趨於專業化,並接近科學體系。學科的常識性知識越來越少,反映客觀事物的規律性與知識的嚴密性、邏輯性越來越強。主要表現在科目多、內容多、難度深、要求高,作業量大。

在學習方法上:國小要求學生識記一些簡單的知識,以背誦為主要方式,而中學要求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在能夠理解的基礎上記憶,記憶的基礎上能夠靈活運用。國中階段,老師們不再像對國小生那樣,保姆式地管教學生,學生感到中學老師不同於國小老師那樣的授課形式,很多問題不再反反覆覆講許多遍,學生的學習過程很吃力,有時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只能囫圇吞棗地嚥下去。隨著學科的多樣化、深刻化,這就特別需要七年級新生從國小的依靠老師逐步朝著獨立方向發展,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具體表現在:不死記結論、公式,要重點理解和掌握其推導過程;不滿足於會解題,要追究為什麼這樣解;不孤立地學知識,要將各知識點連在一起,形成知識網路;實現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變,從識記結果到探究原因的轉變;不只是侷限於課本,更要拓展到課外。要合理分配各科學習的時間,還要做到有計劃、有重點、有措施、有落實。

分數上的區別:國小考試的分數和國中考試的分數,是不能同年而語的,國小生考個90多分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在國中,你考個80多分也是很好的,國小常考100分,在國中考到七八十也是可能,因為兩個階段存在著很大的區別。

正因為國中與國小的眾多差別,我們常遇到這樣一種情況:七年級新生帶著新奇和愉悅邁進了中學大門,但一兩個月後,不少學生便出現各種消極的心理症狀,如討厭上學,對成績失望,對學習產生焦慮情緒,對老師反感和對立,與同學不合群等等。這是為什麼呢?由國小進入中學不僅是上學地點的改變,還有隨年齡的增長帶來的自我意識的增強。有的孩子國小時成績好,在班裡當學生幹部,步入中學後卻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能再當班幹部,感到失望;有的學生國小畢業時成績不理想,與同學們有一定的差距而產生自卑感;有的學生努力表現自己,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同,可實際情況卻事與願違等等。這些狀況都可能導致學生髮生上述心理問題。

二、家長應如何配合孩子的轉變

(一)如何與孩子相處。

1、平等。每個孩子都是鮮活的個體,雖然年齡小,個頭矮,可他們有思想,有大腦,我們成年人不妨蹲下來和他們對話。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其中第四個層次是尊重需要,包括受人尊重與自我尊重兩方面,前者希求別人的重視,後者希求個人有價值。所以,作為老師、家長,應尊重每個孩子的人格,尊重他們的生命。每個孩子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他可能在某個方面不如別人,但在另一方面卻勝人一籌。如果孩子在學習上已經盡了力,流了汗,我們做家長的就不必太苛求。

2、交流。在平等的基礎上設法多交流。兩代人之間有一種心理隔閡,叫“代溝”,消除“代溝”,莫過於平等交流,加強對話。比如,孩子回到家隨便問問;今天學校有什麼新鮮事?你的同桌換了嗎?喜不喜歡他?你的語文老師講課有什麼特色?你的課本中有哪些優美的短文,讀兩段美文給我解解悶等等。尋常的交談會引起孩子的興趣,產生親近感。

3、容忍。容忍合理性錯誤,不要遏制個性。羅曼·羅蘭說過:一個人一生要做點錯事,做錯事就是長見識。曾經有一個小孩喜歡動手。有一次他把媽媽剛買回的新表當玩具拆了。媽媽氣壞了,狠狠揍了孩子一頓。而有位老師卻幽默地說:恐怕一箇中國的“愛迪生”被你槍斃了。孩子這種行為雖然沒有理性,但卻蘊含創造力,你不該打罵他。有位老師建議採取補救措施,帶孩子去鐘錶鋪,滿足他的好奇心。這位老師就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正是他積極倡導“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天空中,讓他任意翱翔”才出現了眾多的中國的“愛迪生”。

4、鼓勵。有時候家長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可能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是刻骨銘心的。心理學家皮格馬力翁曾做過一個實驗,隨意指出幾名學生,對他們的老師說:這些孩子很有天賦,非常聰明。後來這些孩子果真越來越聰明瞭。其實,是因為老師相信了羅森塔爾的話,經常鼓勵誇獎這些孩子。這就是著名的皮格馬力翁效應。正面的期望是促成孩子成功的有效途徑。比如一次考試考砸了,與其嘲諷他:瞧你這模樣,還有什麼出息。不如換一個角度,效果會大不同:這麼難的題目,也得了60多分,再努力!當然鼓勵是有節制性的,不能像泉水般湧出!

(二)、請不要過度盲從棍棒教育。經常捱打的孩子,會出現以下一些不良的心理偏差。

說謊:有的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事就打,孩子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瞞則瞞,能騙就騙,因為對孩子來說,騙過了一次,就可以減少一次“災難”。可是孩子說的謊話,往往站不住腳,很容易被家長髮現。為了懲罰孩子說謊,家長的態度會更加強硬;而為了逃避捱打,孩子下一次做錯事後更會說謊,並且用一個謊言來掩蓋另一個謊言,這樣就構成了惡性迴圈。

懦弱:如果孩子經常捱打,時間一久,孩子一看到家長,就會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麼,也不管父母的話是對是錯,他都只會乖乖服從。在這種不良的絕對服從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這樣的孩子往往惟命是從,精神壓抑,學習被動。

孤獨:經常捱打的孩子,會感到孤獨無援。尤其是父母當眾打孩子,更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他往往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會自感“低人一等”,顯得比較壓抑、沉默,認為老師和朋友們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頭來。這樣的孩子往往不願意與家長和老師交流,不願意和同學們一起玩,性格上也顯得孤獨。 

固執:有的家長動不動就打孩子,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們產生對立情緒、形成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用故意搗亂來表示反抗,你要往東,他偏要往西,存心讓家長生氣。還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認錯,犟勁越來越大,常常用離家出走、逃學來與家長對抗,變得越來越固執。

粗暴:由於孩子模仿性很強,在家裡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別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這種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長大後,孩子就會有暴力傾向。家長打孩子,其實是給孩子做了壞榜樣。

怪僻:有的家長打了孩子後,還硬要孩子“認錯”,以此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事實上,這樣做只能促使孩子的排他傾向加劇。喜怒無常;有的家長打過孩子後,又覺得心痛後悔,就去撫摸孩子捱打的痛處,甚至抱著孩子痛哭,並加倍給孩子以物質上的補償。這種情況,在開始時孩子會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時間一久,他也就習以為常了。慢慢地孩子也會變得喜怒無常了。

(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可以使孩子有良好的文化教養,養成良好的個性和思想品德、行為習慣,使其受益無窮;同時也會使家庭成員關係融洽、和睦,心境愉快,生活目標高尚,生活質量高,充滿安全、幸福的感覺。

家庭文化氛圍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個方面。

【物質文化方面】“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居室打掃得乾乾淨淨,佈置得體,也同樣可以形成濃厚的文化氛圍,比如牆壁上懸掛著字畫(或者是名人的、或者是朋友贈送的、或者是自己創作的字畫、孩子自己的作品)、地圖、照片等,書架上放一些古今中外名著和當前的暢銷書刊等。只要有可能,一定要給孩子安排一間光線充足、安靜而不受干擾的學習室,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至少也要在房間一角給孩子擺一張書桌和一個小書架。應該認識到家庭文化環境對孩子的薰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家裡一天到晚是打牌聲、喝酒猜拳聲和夫妻的吵吵罵罵聲,你就很難聽到孩子朗朗的讀書聲。

【精神文化方面】 蘇霍姆林斯基說:“家庭的智力氣氛對於兒童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兒童的一般發展、記憶,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於家裡的智力興趣如何。成年人讀些什麼,想些什麼,他們就會給孩子的思想留下些什麼影響。”盧梭說:“家庭生活的樂趣是抵抗壞風氣的毒害的最好良劑。”可見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對於培養有文化教養的下一代,抵制和淨化社會不良文化影響的作用是多麼重要。家庭的文化氛圍決定了孩子的未來。而不良的家庭文化氛圍則會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嚴重損害,正如杜威所說:“家庭中正常關係的失調,是以後產生精神和情緒的各種病態的肥沃的土壤。”家長最重要的是時刻注意自身形象。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強,而家庭教育的特點是在於感化、示範和薰陶,如父母鮮明的政治立場、強烈的事業心、高尚的追求與情操、助人為樂的精神等等,這些都能對孩子起著榜樣作用。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家長教育孩子,可以說是全天候的。家長並不只是在教育孩子時才教育孩子的。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孩子的教材,也是孩子的榜樣。這也正是言教與身教必須兼施、身教重於言教的原因。

(四)、愛,不可忍辱負重

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愛子決不等於教子,

①愛子要理智,“愛自己的孩子連動物都會”關鍵在於怎麼愛。有些家長寧可刻薄自己,一日三餐吃或不吃,也要讓孩子吃飽吃好;寧可自己的衣服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再三年,也要讓孩子穿得體體面面、漂漂亮亮。這種“忍辱負重”的愛,除了能表達父母的慈心善意之外,實在不能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任何好處。同時給孩子養成了攀比名牌服裝和實物的不良習慣,孩子趕時髦,甚至連校服都不穿,導致違反校規校紀。

②教子比愛子更重要。愛子乃人之常情,但僅有愛是不夠的。父母之愛的力量或許無法估量,但缺少教育的愛,不是真正的愛,而是一種“害”。天下父母一定要深諳教子比愛子更重要的真諦。要多教給孩子一點謙讓、寬容、仁愛;多灌輸一點理想、道德、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導,這才是真正的愛子。

③要讓孩子學會愛。父母愛孩子天經地義,子女愛父母更是理所應當。父母不僅要關愛孩子,而且要設法讓孩子學會愛。父母對孩子的愛不僅要保持節制,而且要努力獲得報答,使孩子在報答的過程中,學會愛父母,愛他人,愛家庭,愛恩師,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使他們成為具有同情心、愛心、良心等優良心理品格的現代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將是一個具有健全的人格、親和的人際、高尚的人性的人。

(五)、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呢?

有的父母見到孩子學習鬆懈.成績一時不夠理想,便十分焦急.有的時常抱怨、斥責,甚至對孩子進行懲罰.這樣做是十分錯誤的.殊不知,學習成績優秀是有一個過程的,必須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即學習的良好習慣。按照傑出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的學說,建立一種習慣就是建立新的動力定型,這種定型的建立往往是從破壞以往的定型為前提的.而這種過程並非一時可以完成.何況中學生,當然更是如此.急於求成,恨鐵不成鋼,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家長必須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家長應當從哪裡入手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呢?

1、抓作業。如果孩子不認真做作業,家長要及時瞭解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2、抓態度.要求學習專心、細心,勇於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書寫要工整、清潔、準確,不能虎頭蛇尾或龍飛鳳舞.

3、抓技能.如想問題、做作業時,要求準確而迅速,在質中求快;語言表達務求清楚、生動,鍛鍊動手動腦的技能、培養熟練的口頭背誦和表達的能力。

4、抓能力.主要是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與思維力.在課餘一切學習中都要注意認真培養上述能力。

(六)、關心孩子的雙休日

雙休日這業餘時間是否豐富呢?為此家長有必要對孩子的雙休日過問一下,關心一下。經常能看到每逢雙休日,遊戲廳生意特別紅火,仔細一瞧,圍著遊戲機玩得滿頭大汗的,大多是中學生,他們沉浸在魔獸爭霸,凶殺暴力影片之中,如此雙休日,孩子能得到什麼?家長應該除督促其完成學習任務之外,帶子女走向大自然,讓孩子感受生活的美好,人間的親情,同時也提供了廣闊的寫作源泉,所以,家長有必要在雙休日尤其關心自己的孩子,不妨過問一下:

1、雙休日您的孩子在幹什麼?

2、雙休日您的孩子怎麼玩?

3、雙休日您的孩子過的怎樣?

如果在這三方面家長能適當關心指導。那您的孩子在充分休息的時間裡也能學到書本學不到的知識,孩子會受益匪淺。

(七)、在家庭中,還要培養學生的健康的心理品質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1、培養孩子的抗挫折的能力

獨生子女,他們在父母的關懷、爺爺奶奶的呵護中長大,備受至愛,事事順心,因而,缺乏一種耐挫力。表現為聽得進表揚,卻聽不進批評,偶爾考試成績不佳便會經受不起,失去信心。為此,家長有必要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在家中,有意識地讓孩子經受一些小小的挫折,並鼓勵他儘量自己來克服。例如:父親與孩子下棋,有的父親怕孩子輸後哭鬧,因而故意讓他一回,孩子贏了,雖然不哭了,但久而久之,孩子只能贏得起,卻再也輸不起了。有的父親則不然,真刀實槍與孩子幹,第一回孩子也許輸了,但第二回,第三回情形也許會出現變化,孩子也會想盡辦法對付父親,表面看來似乎贏了一盤棋,實際上培養了孩子不僅贏得起,更輸得起的好品質,為他今後的學習、生活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

2、培養孩子的闊廣的胸襟

現代家庭,孩子在家中唯我獨尊,生活圈狹小,因而容易出現氣量小的毛病,常常表現為心中只有自己而無他人,往往看自己只看優點,看別人只看缺點,甚至拿自己的優點比別人缺點。因此,家長必須耐心地培養孩子的“肚量”,多帶孩子去一些公共場所,讓孩子與同學們一起遊戲、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孩子心胸開闊,豁達樂觀的性格。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做人要大氣,雞腸鼠肚的人往往會自尋煩惱,自私自利,一點兒事就鑽了牛角尖。大學校園自殺的學生還少嗎?

三、給家長的建議,要求家長做到如下幾點

1、做一個榜樣型的家長。

配合老師加強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和引導,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用自己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做好子女的表率,和子女一起互相監督、相互勉勵,共同進步。

2、做一個監督型的家長。

作業督促:每天晚上檢查孩子的作業情況。無力指導,看對錯,看是否改正。睡覺前督促收拾好作業,早上起來督促早讀。孩子的上網情況家長要了解和掌握,不能讓學生沉迷於網路,而荒廢了學業,欲休不止於罷不能,最終出現了怪異的性格,導致無法挽救的結果。

孩子的作息時間。

早上7:30前到校 放學 11:50 中午上學1:30到校 下午放學 5:15 走讀的學生家長要掌握好時間,隨時給予提醒。

3、做一個細心型的家長。

學生的喜怒哀樂常常表現在臉上,出現在行為上,家長應從言行上發現孩子一系列的變化,要及時瞭解子女在校的表現情況。一旦發現一些不正常現象,家長應及時瞭解真相,對症教育,必要時要與班主任協調和溝通。

4、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學習需要集中思想,集中精力,不要讓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干擾影響到孩子;讀書需要心靜,做家長的有時就得做出犧牲。比如一些孩子在家學習的時候,儘量不要玩麻將、打牌、會客等一些娛樂活動,看電視也要儘量不影響到孩子的學習。

5、加強與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溝通。

隨時與學校保持聯絡,互通情況,尋找教育孩子的最好辦法,家長會不得缺席,經常與其他家長交流溝通,以便取長補短,相互借鑑,互相幫助,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