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意義範文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與“建成”一字之差,但意義深遠。今天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意義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意義範文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和人民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鬥,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肩負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光榮使命。百年來,黨領導中國人民砥礪前行,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走過光輝歷程、創造輝煌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誌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是我黨百年奮鬥的偉大成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是科學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推進,極大創新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百年奮鬥的偉大成功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中國共產黨給中國人民許下的莊嚴承諾。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始終秉持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一以貫之,接續奮鬥,在建黨百年這一歷史時刻,終於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變成了現實,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夙願。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凝結著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對前進道路的艱辛探索與不懈追求,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的偉大成功。
 
一百年前,中國處在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泥沼裡掙扎,加之外國列強的侵略與橫行,山河破碎、經濟崩潰、民生凋敝、社會動盪。在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鬥爭就有了主心骨。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便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領導中國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幫助窮苦人翻身得解放,奪取了中國革命勝利,建立了新中國,為擺脫貧困創造了根本政治條件。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組織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重整山河,開展瞭如火如荼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致力於滿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擺脫貧困、改善人民生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小康社會”是鄧小平同志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規劃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藍圖時提出的戰略構想。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深入,其內涵和意義不斷地得到豐富和發展。黨的十三大將20世紀末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作為“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黨的十六大從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勾勒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巨集偉藍圖。
 
黨的十八大報告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調整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大發展方面為小康社會設立發展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要“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的成果,是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百年來不斷探索和艱苦奮鬥的光輝結晶,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
 
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使當代中國大踏步走上引領時代發展的康莊大道,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制度保障。制度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域性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問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釋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永葆國家經濟的蓬勃生機提供了有力保證,為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建立了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堅實的社會制度保障。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領導保障。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使我們能夠應變局、平風波、戰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機、抗疫情,能夠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力量源泉。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與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的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是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指導原則,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致力於增進民生福祉和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充分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和攻堅克難的強大後盾。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
 
      科學社會主義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總結與揭示,是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發展的行動指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蓬勃的生機與活力,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踐行與發展,是科學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勝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程序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科學社會主義,並在社會主義實踐過程中銳意改革、與時俱進,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是科學社會主義事業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中堅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也是科學社會主義事業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偉大勝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貢獻了中國方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實踐有機結合的偉大成就,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探索出來的一條嶄新的發展之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程序中,中國共產黨充分發揚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精神,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緊密結合中國具體實踐要求,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了一套科學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巨集偉目標的實現,為科學社會主義事業和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為拓寬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所面臨的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巨集偉目標的實現為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程序展現了新的思路。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闢未來的一百年。在百年接續奮鬥中,黨團結帶領人民開闢了偉大道路,建立了偉大功業,鑄就了偉大精神,積累了寶貴經驗,創造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人類社會進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蹟。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經過救亡圖存艱辛探索、浴血奮戰抵禦外侮,把苦難中華民族從內憂外患之中解救出來,贏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力更生、砥礪前行,將當年滿目蕭條、百廢待興的中國,建設成為當今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百年目標。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使科學社會主義道路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產生了極強的吸引力,為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程序展現了新的思路。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用全面建成小康的光輝成就告訴世界,發展的道路是多樣的,科學社會主義道路可以超越西方的現代化之路,實現民族獨立、實現民族振興、實現現代化發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新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靈魂和旗幟。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實事求是,從中國實際出發,洞察時代大勢,把握歷史主動,進行艱辛探索,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指導中國人民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馬克思主義的偉大勝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勝利。這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彰顯了馬克思主義強大的生命力和無與倫比的優越性,同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賦予馬克思主義以嶄新的時代內涵,創新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人的全面發展賦予了嶄新的時代內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實踐提出了實現新時代人的全面發展的新路徑——包含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統領下,致力於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多維度、系統化地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對生產力與生產關係辯證統一關係的創新性踐行與發展。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社會是按照一定的規律從低階向高階不斷進步與發展的,生產力是社會發展中最能動、最革命的因素。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它們之間的矛盾運動決定了事物發展的基本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持和發展了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辯證統一關係。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始終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目標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須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另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注重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的反作用。中國共產黨根據經濟發展的實踐與生產力發展的需要與時俱進調整發展方式、發展方向等基本方略問題,並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充分發揮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的積極作用。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新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程序中形成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創新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新發展理念推動中國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方向前進。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堅持,也是順應時代要求的必然選擇。新發展理念不是憑空得來的,是我們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也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
 
中國共產黨立志於中華民族的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黨的第一個百年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現,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的偉大成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功,是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的一份優異答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巨集偉目標的實現,譜寫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華章,開啟了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