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書記講黨課:做一個有修養的好班長

做一個有修養的好班長 黨委書記在黨組織和全域性工作中,處於核心地位,起著關鍵作用,負有全面責任。書記在領導班子裡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很大程度上來源於自身的魅力。魅力,只能意會難以言傳,具有極大的放大作用。個人由於技藝、丰采、氣質、人緣等因素形成魅力,使成千上萬人傾倒,這是一種由公眾參與的放大作用。領導也是有魅力的,領導魅力有賴於加強修養。修養是一個很早就有的概念。修,主要是指修治、鍛鍊、研究、學習、提高等,最常見的是修身;養,主要指培養、教育、薰陶、調養、積蓄、增長等,最常見的是養氣。在今天,修養已經成為一個意義非常寬泛的概念。一般來說,修養指個人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和知識技能等方面經過長期鍛鍊和培養所達到的理想狀態。黨委書記主持全面工作,擔子很沉,其修養的內容應該是全面的、系統的、綜合的,主要的有政治修養、思想修養、文化修養、作風修養、品德修養、能力修養、心理修養等。也就是說,黨委書記注意加強這些方面的修養,才能具有歷久不衰的魅力,才能算是稱職合格的書記。 一、政治修養就是要解決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紀律、政治鑑別力、政治敏銳性的問題 具有政治遠見。書記的首要職責是把方向、抓大事,因而要站得高、看得遠。商界有句名言,管理百萬財富要的是精明,管理千萬財富要的是高明,管理億萬財富要的是英明。精明是鼠的眼,能明察眼前的食物;高明是虎的眼,能覺察近處的獵物;英明是鷹的眼,能洞察遠方的風物。在抗日戰爭中,毛澤東正確分析形勢,認為抗戰必須經過三個階段:“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第一階段、“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第二階段和“敵之戰略退卻、我之戰略反攻”的第三階段。1945年9月2日,日軍投降,美國紐約的一家報紙當天發表了一篇文章《這就是毛澤東——中國共產黨的領袖》,作者說:“在預測中國會發生什麼事情的時候,毛澤東一直是永遠正確的。”這就是政治遠見。1989年至1991年間,東歐和蘇聯相繼發生劇變“,雪壓冬雲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有10個社會主義國家變了顏色;土地面積減少了三分之二,人口減少了3億,共產黨減少50多個,黨員減少3000多萬。馬列主義還靈不靈,社會主義還行不行?鄧小平視察南方發表重要講話:“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鍊,從中吸收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因此,不要驚慌失措,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有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這就是政治遠見。有政治遠見,才能把握規律,認清大勢,才能知己知彼、趨利避害,才能臨危不亂、處變不驚,才能攻堅克難,獲得成功。 堅定政治信仰。人生在世,西方經濟學認為利益是最大的驅動力。我們今天搞市場經濟也是對人的自利性和經濟上尋求利益最大化的認可。真理至高無上,利益無時不在。我們不應當無視或否定合理的物質利益,但在顧及物質層問題的同時,更應關注精神境界,關注一個人的胸懷和氣量。人畢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高階動物,不應降至生物學意義上的簡單存在。信仰可以創造奇蹟,可以使人無所畏懼。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這樣的仁人志士不勝列舉。特別是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舞臺後,更是湧現了大批可歌可泣英雄人物。政治信仰是一種心理意志、觀念定勢,是實現目標的力量支撐、強大動力。孔子說:在水裡自由來往,不害怕蛟龍,是漁夫之勇;在深山裡往來,不害怕虎豹,是獵人之勇;面對如林刀槍而向前衝鋒,是戰士之勇;能夠認識當前的局勢,掌握自己的命運,臨大難而不沮喪,是聖人之勇。堅定信仰,才能“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朝著既定目標,矢志不移,奮鬥到底。鄧小平說:“過去我們黨無論怎樣弱小,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一直有強大的戰鬥力,因為我們有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信念。有了共同理想,也就有了鐵的紀律。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這都是我們的真正優勢。”我們要牢固樹立共產主義最高理想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共同理想,堅定為實現共產主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鬥的信念,義無反顧,不改初衷,執著追求,持之以恆。任何時候都要堅信,只要我們抱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善於總結實踐中的經驗教訓,把前進道路上的“酸甜苦辣”變為營養,把“雨雪風霜”化為甘露,把挫折和失敗轉化為成功的墊腳石,那就一定能夠到達理想的彼岸。 遵守政治紀律。鄧小平說:“執政黨是不好當的。”“執政黨要更嚴,對黨員、幹部要更嚴。”習近平總書記說:“‘道私者亂,道法者治’,紀律不嚴,從嚴治黨就無從談起”“紀律面前一律平等,黨內不允許有不受紀律約束的特殊黨員”“黨的紀律是全黨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嚴格遵守和堅決維護紀律是做合格黨員、幹部的基本條件。”管黨治黨,關鍵在嚴。某軍區召開工作會議,一位軍級幹部在走廊把痰吐在痰孟邊上,被福州軍區司令員皮定均看到,厲聲道:“給我擦掉!”祕書立即上前掏紙,皮司令說:“誰叫你擦啦?”站在那裡,一直看著這位軍級幹部當眾把痰跡擦掉才離開。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抓作風建設,就是以上率下,從領導抓起,以小見大,從細節抓起,才贏得了民心、取得了成效。中國古話講:“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天下之德,莫過於忠。”講紀律,最重要的是遵守政治紀律,對黨絕對忠誠。要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堅持小道理服從大道理、區域性服從全域性,確保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確保黨和國家工作部署的貫徹落實。嚴格遵守黨章規定和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堅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堅決維護中央權威和中央大政方針的統一性和嚴肅性,決不允許在群眾中散佈違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意見,決不允許公開發表同中央的決定相違背的言論,決不允許對中央的決策部署陽奉陰違,決不允許以任何形式洩露黨和國家的祕密,決不允許傳播政治謠言。對違反黨的政治紀律的言行,要勇於抵制、敢於鬥爭、嚴於處理。 二、思想修養就是思想境界、思維品質、思維方式的提升、優化和完善 思想境界的提升。雨果說:“思想就是力量。”拿破崙說:“世界上有兩種東西最有力量,一種是劍,一種是思想,後者永遠大於前者。”一個主題思想可以由若干理念、觀念組成,有時一個理念或觀念也可以成為一個思想。理念、觀念來源於客觀事物,又對實踐具有強大的反作用。周杰倫的歌中有句詞:“觀念不及格,其他全部是垃圾。”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程序,發展環境和條件不會一成不變,發展理念和路徑自然也得不斷與時俱進。按照黨中央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要求,發展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著眼未來;既要經濟繁榮,也要社會進步;既要生活富裕,也要人民健康;既要生產發展,也要生態良好;既要物質充足,也要文化昌盛;既要鼓勵先富,也要注意協調;既要追求和平,也要注意安全。習近平同志指出:搞經濟建設,有特定的規律,必須循序漸進,要有歷史耐心,不要急於求成。無視規律、急於求成,我們的教訓太多了。從“大躍進”到“洋躍進”,倉促做出決策,指標脫離實際,結果是殺雞取卵、竭澤而漁,得不償失。最高的境界是自然而然。大凡自然的東西都是緩慢的、漸進的。那些急驟出現的,多是災難,如火山、颶風、暴雨。毛澤東曾強調,做事情要一步步來,先寫楷書,再寫草書,不要企望一步登天。他曾用“慢慢走”讓大家猜一個老帥的名字,謎底是“徐向前”,以此教育全黨不能急於求成。現在謀發展,生態環境特別受到關注。有人講,前30年發展是硬道理,後30年公平是硬道理,再30年無病是硬道理。生存環境的維護是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正如美國環境科學家戴維森警告的:“國民生產總值不能當飯吃。”人是萬物之靈,但不能為所欲為。人如果不節制自己,最終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人在做,天在看。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必須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是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我們要轉變發展理念,提升發展境界,好字當頭謀發展,“計利要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不能再搞勞民傷財、形多實少的假髮展了。 

 

書記講黨課:做一個有修養的好班長
 思維品質的優化。領導幹部在認識、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大量的思維活動,應通過自覺主動的訓練,優化思維品質,激發思維活性,使思維活動更具有客觀性、能動性和科學性。在思維活動中,思維的創造性、專注性、預見性是至關重要的。創造性思維,就是不盲目從舊、從眾,不簡單唯上、唯書,不拘一格,不落窠臼,敢為人先,勇闖新路。新加坡是個島國,淡水無法自給,只好向一水之隔的馬來西亞買水,不過連線新馬兩國的輸水管卻是雙向的,一條由馬來西亞流向新加坡,而另一條則由新加坡流向馬來西亞。原來,新加坡在向馬來西亞買水的同時,還引進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淡水淨化技術,從馬來西亞流過來的水經過處理後,除自用外,其餘的再流到馬來西亞,只是身價已是原來的兩倍。新加坡的崛起,有多種因素,而無論從外界引進什麼,都要在此基礎上創造出更有價值的東西輸出去,是很重要的一條。變化是當前世界的主要特徵,應變之本在於不斷創新。專注性思維,就是集中精力,首尾不懈。有道是:“將軍趕路,不追小兔”“一人追兩兔,兩頭都落空”。央視曾報道過一支業餘登山隊的事,在海拔8000米宿營時,風景無比壯麗,隊員們興奮異常,紛紛跑出去欣賞美景,有一位呼聲最高的隊員,一路上不是上網,就是接受採訪,還要抓緊拍攝。在接近頂峰時,他終因體力消耗殆盡不得不放棄登頂。而比他大十歲,年過半百的另一位隊員,卻近乎完美地登上了世界第一高峰。最具實力的隊員沒有如願以償,而最不被看好的這位隊員卻一舉登頂。在回答有什麼祕訣時,他說:“自從第一腳踏上珠峰,我的心中便只有一個目標,就是登頂,任何與此無關的事情我一概不做。”一語道破天機,就是兩個字——專注。專注是金,心無旁騖,才能有大作為。預見性思維,就是能夠見微知著、未雨綢繆,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善正者正於始,能禁者禁於微”,最好的管理是事前管理。醫學與醫生有三策:上醫醫未病,物件是生命,任務是養生;中醫醫欲病之病,物件是“健”,任務是保健;下醫醫已病之病,物件是病,任務是治療。有些人、有些單位,會對事後安排得無微不至,卻對事前、事中疏於謀劃佈置。真正的危機管理,在於一片風平浪靜時。“解決任何問題的最有效辦法,在於把握問題未發生前的契機,並將它消解於無形。” 思維方式的完善。思維素質的高低,實際地表現為思維方式運用得是否正確與適當。模糊與精確、定性與定量、靜態與動態、點式與線式、平面與立體、發散與收斂、具體與系統、再現與創造、反饋與預測等,這些思維方式掌握應用得如何,直接反映出主體思維素質的高低。思維方式決定領導層次。人做事,要做到點子上。這個點子,就是人心。劉備摔阿斗、託孤諸葛亮,講的也是這理。蘊含在點子後面的是思維方式。作為領導,他不必技術超群,因為有工程師;他不必八面玲瓏,因為有公關部門;但他必須在思維方式上永遠領先,這是成其為領導的根本資本。英國有個天主教士威廉,提出了“思維經濟原則”,概括起來就是“如無必要,勿增實體。”認為把事情變複雜很簡單,把事情變簡單很複雜,複雜會造成浪費,效能來自於簡單。1992年,科威特的很多油井在海灣戰爭中被炸壞,大火沖天,幾個月都撲不滅。美英等國都派救火隊去了,想了不少招均無效。後來是匈牙利人想了一個辦法,簡單而有效:把廢舊的噴氣式飛機的發動機安在舊坦克上,用後尾吹火致滅。解決複雜問題,往往需要最簡單的辦法。動物的腿超過八條就會遭遇協調困難的問題,如八條腿的螃蟹只能爬行,百腳之蟲更難以快進。在人類的管理中,也切忌形成螃蟹、百足蟲之弊。十羊九牧,官多為患,多者生內耗、如虎狼,是要壞事的。在變幻莫測的時代,要能夠“以不變應萬變”。賓士車的年產量一直控制在七十萬輛左右,為美國通用汽車的1/9。他們面對“萬變”的市場,不變的是“不求生產多,只求品牌響”。賓士車以其優美的形象、優良的服務,深得消費者的推崇,擁有一輛賓士,被視為地位和實力的象徵,成為顯示身份和資信的憑證。創新與守恆,是對立統一的關係,不應將其割裂開來、對立起來。 三、文化修養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和專業知識,努力吸收人類創造的文明成果,以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 《明史•周新列傳》中有“君子三惜”的勸諭之言:“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學,一可惜;此日閒過,二可惜;此身一敗,三可惜。”領導者唯有正視“三惜”,終生學習而不怠,每日勤勉而不閒,偶有失敗而不餒,才會日臻成熟,令人仰慕。 “此生不學”之所以“可惜”,是因為不學習知識,光靠個人有限的經驗生活,視野狹窄,思維閉塞,無法融入時代潮流,只能落伍或被淘汰。蘇東坡詩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廣博的學識,是心靈豐富性的標誌。知識與才智是雙胞胎,學識越淵博,氣質就越獨特,人就越風度翩翩。學識豐富的人,往往思想活躍、見解獨到、觀點新穎、反應敏捷,有著超凡的智慧。僅滿足於溫飽,滿足於物質富有,而廢弛於學習,廢弛於精神煉獄,那隻能屬於“苟活”,是沒有生活質量的度日。不學習,就無法走進真理,以真理清心明志、棄惡揚善,使自己“永如青年有勃勃生氣”(梁啟超語)。當然,“可惜”的不僅僅是“不學習”,還包括“沒學習”。相聲界有句話:“誰不學馬三立,誰就不會說相聲;誰學習馬三立,誰就說不好相聲。”這意思是說,學習不能只學皮毛,要學精髓。讀書是學習的一種方式,但“我”與書的關係也會發生異變:本來是“我讀書、我選擇”,通過探索、體悟,使“我”更加豐富和強大,後來卻是“我”成了一個任書主宰、隨書逐流的被動體,被書所佔領、所改變、所駕馭,這是許多人讀書不能成功的重要原因。王明儘管馬列書念得很多,對《資本論》的章節瞭如指掌、倒背如流,並曾做了中共中央的最高領導,但他念的是死書,結果給中國革命造成損失。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蔣介石的辦公桌上,擺著一本《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作者是海峽彼岸的政敵毛澤東。過去,蔣介石忙於打仗,心靜不下來,沒有好好研究毛澤東的書。如今,他是敗軍之將,正在作沉痛的反思。認真讀了毛澤東的書,他才明白毛澤東確實是一位熟知戰爭規律的偉大戰略家,毛澤東正是用這些戰略戰勝了他。毛澤東和蔣介石都注意向西方學習,毛澤東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蔣介石接受了西方的軍事管理理論。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世界觀,結合中國實際,創造了科學的軍事理論,成功地指揮了中國革命戰爭。蔣介石雖然打了那麼多仗,卻沒有獲得軍事家的殊榮,最後還歸於失敗。蔣介石有時候過於自信、武斷,管得很具體,但常常脫離實際,如命令國民黨軍隊幾點幾分必須到達某某地方,一查地圖上根本沒那地方。當然,蔣介石失敗的根本原困,不是會不會學習的問題,而是與人民為敵的問題。學習要善於把書讀透、讀薄、讀活,而不能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要在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上下功夫。要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同時努力擴大知識面,優化知識結構。 “此日閒過”之所以“可惜”,是因為時間不會倒流,過了此日,雖說還有來日,但此日已不可追溯。昨天已經過去,明天不可預支,只有今天能夠把握,昨天是神話與傳說,明天是文學和藝術,惟獨今天是金子。石雕對哲學家說:“我是雙面神。我的一面能夠觀察過去,吸取曾經的經驗教訓;另一面可以預知未來,勾勒明天的藍圖。”哲學家不以為然:“你雖對過去了如指掌,對未來又洞察先知,但你卻無視今天,不爭現在。到最後,得到的只是一片廢墟。”那些虛擲自己時日的人,其實是在自耗生命;那些浪費他人時日的人,其實是在掠奪他人的生命。當今人類最常用的前100個名詞當中,“時間”名列首位。時間確實高於一切。魯迅用喝咖啡的時間抓緊寫作,陳景潤用啃饅頭省下的吃飯時間演示數學,朱自清洗手時悟出“日子會從水盆裡流走”的人生真諦,齊白石感嘆時間流失得太快,“痴思長繩繫日”,他們都不願一日“閒過”,體現了一種惜時精神。學習當有這種“不教一日閒過”的精神。“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知識的獲取、文化的提高是需要花力氣、下功夫、勤用功、費心血的,特別是對於人類文明的結晶——經典名著,更是要認真閱讀,才能領悟豐富的內蘊和藝術的真諦。“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二年,佛在大殿;學佛三年,佛在西天。”這是一種學然後知不足的感覺,也可能是一種淺嘗輒止的錯覺。“看山峰太高,那是因為你離山峰太遠”,真正鑽進去,功夫是不負有心人的。中科院有位院士,成長在物質匱乏年代,家裡窮得連鬧鐘也沒有。但他希望自己每天能夠早一點起床讀書,在沒有鬧鐘、不想驚動父母的情況下,如何能夠早起呢?終於想出一法,每晚睡覺前喝一定量的水,用夜尿逼迫自己起床,時間長了,他掌握了這樣的技巧:若想5點起床該喝多少水,4點起床該喝多少水,這種“尿逼法”幫助他成就了大業。許多人的生活內容差別不是很大,只是如何去生活卻有很大的不同。遇到困難,總有辦法,但有的人能找到,有的人找不到,有的人不去找。 “此身一敗”之所以“可惜”,是因為“一著不慎,全盤皆誤”“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為官處事當小心謹慎,切莫因一時糊塗犯下抱撼終身的錯誤。機會難得、資源難得、精力難得,應格外珍惜。然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失敗並不可惜、可悲、可恥。可怕的是唯恐失敗而碌碌無為,可悲的是失敗之後未引以為鑑而重蹈覆轍,可恥的是失敗之後百般虛飾當作凱歌唱。列寧曾將那些不怕失敗,同時又能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以利日後實踐的人稱為“聰明人”。毛澤東說:“我們是靠總結經驗吃飯的。”鄧小平講:“過去的成功是我們的財富,過去的錯誤也是我們的財富。”教訓是對挫折和失敗的理性思考,“誰若不把旁人做前車之鑑,旁人便把他做前車之鑑”。成本最低的財富是把別人的教訓當作自己的教訓。美國的軍事院校,極少講自己成功的案例,像海灣戰爭這樣的個案,他們認為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以後不會再有,因而沒有普遍意義。他們講得多的是美軍在世界各地失敗的戰例,也注意研究別人的敗因。很多國家和軍隊都很重視這方面的研究,有的還創立了一門新學科——失敗學。吃他人之“塹”,可長自己之“智”,拿別人“亡羊”之教訓,可補自己的漏洞。從錯誤的教訓中學習,是讀無字書、向實踐學的重要方面,是壞事變好事、糊塗變明白的生動教材。認真學習,善於學習,特別是注意從錯誤中學習,可以使我們更加清醒、更加自覺。 四、道德修養就是通過自覺的磨鍊來提高內在的品質,端正價值取向,規範行為方式 道德修養的“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不做惡事。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在有利害衝突時,不做損人利己的事。培根說過:“人可以容忍一個陌生人的發跡,但絕不能忍受一個身邊人的上升。”許多人的心目中“悠悠萬事,惟官帽最大。”為了向上爬,不擇手段,不顧廉恥。有的人,領導該講點啥他不知道,領導該坐在哪裡他知道;幹部幹得好不好他不知道,誰該提拔他知道;誰送了禮他不知道,誰沒送禮他知道。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也要能夠嚴格要求自己。“知廉則莊,有恥則安”。懂得廉潔,言談舉止即能莊重、端莊,就會有正直、正派的人品;知道羞恥,就不會去做受人指責的醜事、惡事,今世必然會安定幸福。第二個層次是多做善事。“萬事皆空善不空”,“勿以善小而不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但他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僅僅知道什麼是“仁”是不夠的,僅僅愛好“仁”也是不夠的,還須對“仁”產生感情的愉悅。必須由衷地、自覺地、經常地做力所能及的善事,做職權要求的好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身作則,帶頭踐行社會主義道德,遵守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做到在家庭是個好成員,在單位是個好職員,在社會是個好公民。第三個層次是為人楷模。領導幹部應用自己的言行體現社會先進思想道德,引領社會思想道德的進步,在一定區域內、時間內成為他人學習的榜樣和楷模。像為中國人民革命而獻身的無數先烈,為建立新中國作出巨大貢獻的老一輩革命家,新時期湧現出來的英雄人物,他們在人民心中樹起了一座座豐碑,他們的事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馮友蘭在《新原人》一書中說,人生境界有四個等級,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處在自然境界中的人,只憑本能與習慣行事,而覺察不出其行為的意義。處在功利境界中的人,只憑自己的利益行事,而不顧及他人的利益,一切人、事、物,對他只有功利的意義。處在道德境界的人,憑道德法則和社會的利益行事,他所做的一切都關聯著整個社會的存在和利益。處在天地境界中的人憑宇宙的法則和宇宙的利益行事,思想和行為不受具體事物和現實利益限制,其所作所為即如莊子說的“與天地同在”。共產黨員、黨的領導幹部,應當做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中的人,努力成為全社會的楷模。 道德修養的“三個一點”。領導幹部通過自身修養,努力做到讓人學一點、使人得一點、為人擔一點。讓人學一點,就是要有讓人值得學習的地方,要成為品牌,要有自己的“粉絲”。《左傳》中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古人把“立德”“立功”“立言”當作可以不朽的事,就是成功的方向。做人能達“三不朽”,就值得別人學習。像毛澤東,他最偉大的追求,是中華民族的復興,最偉大的創造,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最偉大的探索,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最偉大的作品,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他的人格和精神、思想和智慧、書法和詩詞、功德和業績等,都是後人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寶藏。使人得一點,就是要成人之美、為人謀利,領導者既要有骨感,講原則,有骨氣,使人有安全感,值得信任和依靠,又要有肉感,人性化,平民化,有親和力。最重要的是能夠牢記宗旨,運用手中的權力和掌握的資源,謀利民之事,解群眾之難,暖百姓之心。領導藝術,就是給人以希望,給人以溫暖的藝術。要懂得“自己有的別人不一定有,自己沒有的別人不一定沒有”,發揚優良傳統,落實政策規定,改善待遇條件,及時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為人擔當一點,就是要為班子成員、為下屬幹部遮風擋雨,為別人擔一點責任、擔一點困難、擔一點壓力。只有幹部難當,群眾才會好過;如果幹部享受,群眾就會難過。聶力在回憶父親聶榮臻的一篇文章裡講到,上世紀50年代初,幾位老總在中南海居仁堂開會,彭德懷、陳毅同志批評總參的某些問題,實際上,那不能算是總參的問題,都怪到總參頭上,是不對的。散會了,幾位同志圍著父親,怪他為何不聲辯一下。父親說,彭總、陳總都在氣頭上,沒必要頂牛嘛;再說,我們的工作也不是十全十美,聽聽不同意見,有好處,個人受點批評誤解,算不了什麼。面對誤解見境界。沒有顧全大局的意識,沒有豁達大度的胸襟,是做不到的。有一次,新華社記者在國外往國內傳文稿,風把桌上的稿子吹落了兩頁,記者未發現,國內印了幾十萬份,才發現不對,造成不良影響。周總理嚴厲批評了工作人員的粗心大意,在向國內檢討時,卻隻字未提記者的失誤,自己把責任全擔了起來。“代人受過”“為人分擔”,是從另一個角度給了有缺點、有失誤一方以思過、悔過、改過的機會,實際上是在挽救有問題、犯錯誤的一方。人們常用大海來形容一個人胸懷的寬廣,但比這更寬廣的是至善至美的心。領導者面對困難、矛盾和問題,敢於、勇於主動承擔責任,這種精神造就的人格魅力,比任何東西都彌足珍貴,比任何東西都更能感染人、打動人。 道德修養的“三個環節”。首先是“立志”。“志”表現為一種理想、信念,是人們追求的奮鬥目標和為達到這一目標所下定的決心。“立志,心之所向也。”有目標是百米賽跑,無目標是飯後散步。心中立了大目標,千斤重擔也敢挑;心中不立大目標,一株麥草壓彎了腰。立志是事業的大門,工作隨著志向走,成功伴著工作來。古人講,“志高則品高,志下則品下”“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進”“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道德修養定位高,前進動力就越大,潛能開發就越多,品格所及就越高。在這方面“立志”,領導幹部的起點和立意應更高一些,達到黨和人民要求的境界。其次是“力行”。“行”表現為行為、行動和實踐。“力”則表現為堅定不移、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立志”不是目的,旨在行動有方向,目的還是行。尚行習動、勤於實踐,是我們民族優良傳統道德、我們黨道德建設的重要方面。只有通過實踐,立足於行,道德才能得到提高,理想才能變成現實,努力才會有效果。群眾對領導幹部道德評價的原則是“聽其言,觀其行”,表裡如一、言行如一、始終如一,方能服眾。道德修養,有所“行”並不難,難的是行到底、徹底行,所以還要強調“力”,堅持不懈地磨礪。再次是“成習”。優秀是一種習慣,道德習慣就是一種無需外來監督和強制的習以為常的行為方式,是指一個人能時時處處、長期一貫地堅持自己的道德行為。它不僅是道德認知、情感、意志、信念的有機融匯,而且是一定道德行為的不斷重複積累而成的結晶,是在修養實踐的基礎上修養意識和修養行為的統一,是人格修養的一種高尚的境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性的善與惡都不是自發生成,也非預先註定,一切都取決於人後天行為的選擇。優良的道德習慣決不是天賦的,它是在道德義務的真誠信仰和強烈責任感為動力的支援下,依靠高度自制力和堅持力,不斷重複地做著符合道德原則和修養標準的事,並使這種行為方式成為性格中的固定因素時,才可以說具有道德習慣。道德習慣的形成,是非常昂貴的。“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稍一放縱,就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加強嚴格自律,做到持之以恆,能夠戰勝自己,這是實現道德修養極致的關鍵和決竅。 五、作風修養就是政治修養、思想修養、文化修養、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 察實情。領導工作要減少失誤,必須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伊索正在幹活,過來一路人問:“到前面的村莊還要走多久?”伊索說:“你往前走。”那人有點生氣了:“我是問你要走多久時間。”伊索還是不動聲色地說:“你往前走!”那人以為碰上了瘋子,氣鼓鼓地走了。三分鐘後,伊索大聲告訴那人:“有兩個鐘頭,你就能走到了。”那人責怪他說:“你為何不早告訴我?”伊索說:“那時我還不知你走路的快慢,怎麼能隨便說呢?”伊索是個思維嚴謹、待人熱情、極負責任的人。他不是按照一般情況回答具體問題,而是對具體情況觀察後才作出判斷。做人辦事應像伊索那樣一絲不苟,調查研究,實事求是。我國今天遠沒有走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不發達,發展極不平衡,是中國的基本國情。在這樣的基礎上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幾代、十幾代、甚至幾十代人的不懈奮鬥。長期處在初級階段,不能快、不能慢、不能變、不能亂。要認識和把握好兩大任務:解放和發展發產力,極大地增加全社會的物質財富;逐步實現公平與正義,極大地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促進社會和諧。過去,我們聽西方媒體和科學家談中國的環境問題,總是多少有點不以為然:“中國地大物博。”外國人讓中國保護環境,一是危言聳聽,二則是飽漢不知餓漢飢。現在來看,先汙染後治理,此路不通,犧牲環境搞發展,難以為繼。發達國家一兩百年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30多年來的快速發展中集中顯現,具有結構型、壓縮型、複合型的特點,老的環境問題尚未解決,新的環境問題接踵而至。習近平同志指出:“生態文明建設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現代社會中,經過加工的麵包的經濟價值比沒有加工的麵粉高;麵粉的經濟價值比小麥高;而促成小麥生長的土壤和水幾乎沒有經濟價值。實際上,被壓在價值金字塔最低層的土壤和水,對人類而言才是最寶貴的資源。當土地不能再生產農產品時,就意味著經濟活動以及一切人類相關活動的結束。如果黃金不能在必要時換來人們生存所必須的食物,再多的黃金也沒有價值。國際社會通用的制裁、禁運手段就是基於這樣的道理,美國國務卿當年在回答如果伊朗抬高油價製造石油危機怎麼辦時就這樣說:“我倒想知道伊朗用原油來做什麼,能當飯吃嗎?”與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其他人為錯誤不同,自然生態環境一旦被毀壞,成千上萬年,甚至永遠無法恢復。從世情、國情、民情出發,我們更能理解中央提出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重要發展理念的勢在必行。當然,要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還必須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做好結合的文章。 出實招。就是要根據群眾求富裕、求公正、求安全的願望出發,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採取實實在在的措施。1940年的一天,延安市委書記張漢武接到中辦通知,說毛主席有急事找他談話。張漢武以為是有關戰爭或大生產運動的大事和急事,快步走到棗園。主席問他,知不知道候家溝有兩個村莊的婦女都不生孩子。張漢武回答,知道這個情況,但不知是什麼原因。毛主席又問,是不是水有問題,請中央醫院去把水化驗一下。張漢武說,只怕這種小事,醫院不幹。毛主席嚴肅地說:“對共產黨人來說,人民的疾苦絕不是小事,生不出小孩,不能傳宗接代,人丁不能延續,是小事嗎?應當讓醫院派人去。”談話後不幾天,張漢武正準備派人去候家溝調查,中央醫院的負責同志跑來說:“毛主席已親自給我們下達了命令,要我們到候家溝驗水。”經過醫院化驗,果然發現那裡的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質。醫院指導群眾對飲水進行了處理,並幫助群眾治病,後來那兩個村子裡傳來了嬰兒呱呱墜地的哭聲。這就是真感情,這就是出實招,這就是抓落實。大事與小事是可以轉化的。小事若不理,大禍就難避。工作需儘早,救災應趁小。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民眾的自主意識和權利意識不斷強化,信訪、上訪將是一種常態。有信訪不是壞事,說明群眾對黨和政府信任。信訪對我們加強和改進工作,是一種動力、一個壓力、一面鏡子。但有的地方片面地視群眾信訪為“無理取鬧”“盡給政府添亂”,不惜一切代價拼命“截訪”。全國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的案件中,有相當一部分來源於信訪舉報。那些對群眾上訪如臨大敵、嚴加防範的單位和個人,大有掩蓋問題之嫌。“對上訪截訪,不僅花費巨大,還造成矛盾的積累,堵塞了民意通道。”防民之口,勝於防川。要端正對信訪工作的認識,把老百姓作為執政的根基和源泉,變控訪為疏導,變上訪為下訪,變年終關懷為終年關懷,多傾聽一些群眾的呼聲,多幫助群眾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才是治本之策。 求實效。荀子在《大略篇》中,把“口能言之、身能行之”的人稱為“國寶”,把“口不能言、身能行之”的人稱為“國器”,把“口能言之、身不能行”的稱之為“國用”,把“口能言、身行惡”的人稱之為“國妖”,指出治國者要敬其寶、愛其器、任其用、除其妖。歷來不乏思想者,而少行動者。毛澤東說過:戚繼光在他的兵書裡早就講到,不要搞那些只是好看的,要搞些實際戰鬥中能用的東西。做工作、辦事情,要以群眾受益、群眾滿意為第一標準。有件“老外不外”的事,聯合國糧農組織專案主持、美國人布萊格,在中國某省考察援助專案進展情況時,瞭解到一村民得到專案扶貧款2000元,飼養了5頭黃牛,於是便找到正在放牛的農民。問了一些情況後,他從放牛人手中拿過鞭子,趕走兩頭大一點的黃牛,另三頭小黃牛緊跟其後,他驅牛圍著水田、山坡轉了幾圈,見小牛一直跟著跑,才將牛趕了回去。原來布萊格是想驗證一下,這個農民是否真的用貸款飼養了5頭牛。他的這點聰明,比起老百姓來不算什麼,但比起有些官員,就聰明得多。有些官員容易被假象迷惑,有的被騙得心花怒放。密切黨和群眾的關係,要求我們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實踐證明,那種因循守舊、不思進取的做法,那種違背規律、盲目蠻幹的做法,那種只顧眼前、不顧長遠的做法,那種畸輕畸重、忽視協調的做法,那種熱衷於做表面文章、脫離實際的做法,那種攬功諉過、文過飾非的做法等,都是與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大相徑庭的,都是同我們追求的理想目標背道而馳的,必須堅決加以摒棄。 六、能力修養就是通過學習與實踐,通過各種素質的有機整合而形成的綜合本領 善於團結共事。當年的漢高祖問韓信:“我能帶多少兵?”韓信說:“一千人左右。”高祖又問:“那你呢?”回答是“多多益善”。高祖很不高興,說既如此,何以你淪落為我的手下?韓信說:“你能將將,我能將兵。”一個真正的領導者,不要視自己為帶兵的人,而要視為領將者。帶兵的官員只能衝鋒陷陣,無法運籌帷幄;將將之人善於運用將領的才能,清楚將官的長短,曉得將領的特性並派置於適當職位,明白誰是可以接替自己的人。黨委班子所有成員包括書記,相互之間是同級關係,不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毛澤東同志是有過黨委書記要善於當“班長”的比喻,但同時還有關於“書記和委員之間的關係是少數服從多數,這同班長和戰士之間是不一樣的”論述。主要領導要當好“班長”,必須模範遵守民主集中制,正確處理個人和組織關係。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書記要有很強的民主意識,遇事充分發揚民主,多與大家商量,多聽不同意見。“民主”一點不能少,少了一點就成了“民王”。在黨委班子裡,班子成員與書記享有同樣的一票權利,應該平等的發表意見,討論問題,重大事項集體做出決定,誰也不享有“最後決定權”。黨委書記不能凌駕於組織之上,唯我獨尊、獨斷專行;班子成員亦不能放棄職守、不敢作為。班子的和諧,既要靠制度,也有賴胸懷。“石火光中爭長競短,幾何光明?蝸牛角上較雌論雄,許大世界?”人生就像用鐵器擊石所發出的火光一閃即逝,假如在這種短暫的時光中爭名奪利究竟有多少光彩?人類在宇宙中所佔的空間就似蝸牛觸角那麼狹窄,假若在這樣微小的地方里爭強鬥勝究竟有多大世界?還是應如毛主席所說:“我黨領導人要學將相和,寬巨集大量,襟懷坦白,做維護團結的模範。” 善於協調整合。萊布尼茨曾經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沒有兩個相同的手掌。世界上的萬物都是有差異的,人和人之間更是如此。在人際關係中處理這種差異,應當互補,不要互克。互補,在社會學中又叫“異質整合”,就是將性質不同的東西配合在一起,互相補充,互相促進。如兩塊模子,一塊是凸模,一塊是凹模,合在一起,凸凹相抵,正是天成一對,地成一雙。人也這樣,如一個盲人和跛子,一個看不見,一個腳不行,若來個異質整合,盲人揹著跛子走,長短互補,解決了難題。領導者的智慧和統御能力,常常不表現在個人謀略如何能夠包打天下的自我揮灑與張揚上,而是表現在能夠得心應手地調動和開發各種資源,依照揚長避短、因地制宜、博採眾長、量材而用的原則,進行科學合理地整合與運用的能力上。大材有不用,術業有專攻。一個合格的領導不在於是否能夠對其領導和管理的業務做到全知全曉,那不是他的職責,他要做的是把握巨集觀,制定戰略,調動各種可以調動的力量和資源。“劉項本來不讀書”,那不是說讀書不重要,而是因為劉項手下有一班善讀書、會謀事的能臣,只要用好這班能臣,不讀書的劉邦項羽一樣可以統帥千軍乃至問鼎天下。這就是整合的力量,它所著眼的不僅是現有資源的多寡優劣,更注重資源如何組合與使用。就像同質異構的元素,既可以組合成煤炭,又可以組合成鑽石一樣,整合的作用同樣可以使一個組織煥發出空前的活力。從目標的確立到實現,領導者的整合能力可以體現在團隊整合、跨業整合、同行整合、要素整合、資源整合等。對領導工作來講,相對緊要的是人才整合與思想整合。搞好整合,前提是溝通。帕金森有個定律講,因為未能溝通而造成的真空,將很快充滿謠言、誤解、廢話與毒藥。“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沃爾瑪曾說過,如果沃爾瑪公司管理體制濃縮成一種思想,那就是溝通,它是我們成功的關鍵之一。有溝通才有合作,才有整合,才有共生共贏。 善於剛柔相濟。美國貝爾實驗室是創造世界第一部電話機、第一部傳真機、第一隻太陽能電池,設計第一顆通訊衛星、發明第一張唱片等電器產品的研究機構。該機構辦公室牆上有“無為而治”的條幅,英文註釋是“最好的領導者是能幫助人,又讓人感到不需要他”“領導人的責任要做到你在領導,又要讓別人並沒有意識到你在領導”。有的領導,工作部署以後,又對下屬不放心,時時插手,指手畫腳,使得下屬的工作很被動。領導要防止居高臨下,避免越俎代庖。領導應當像空氣一樣,人家看不見你,卻又離不開你。老子在其哲學思想中也談到:“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最好的領導,部屬僅僅知道他的存在;次一等的領導,部屬親近他,而且讚美他;再次一等的,則是讓部屬畏懼害怕;而最差勁的領導,則是處處被部屬看不起,遭人蔑視。黑格爾曾說過:“凡一切人事間的事物,財富、榮譽、權力,甚至快樂、痛苦等皆有其確定的尺度,超過這個尺度就會招致毀滅。”領導工作也有個“度”,超過和不及都不合適。如何把握這個尺度,最能體現領導水平。要堅持剛柔適度,切忌“過”和“不及”。剛性管理以規章制度為中心,憑藉制度約束、紀律監督、獎懲規則等手段進行管理。柔性管理是以人為中心,依據共同價值觀和文化、精神氛圍進行人格化管理,依據人的心理和行為規律,採用非強制性方式,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把組織意志變為個人的自覺行動。剛柔並濟的思想,有點像“太極拳”。太極拳就是從放鬆開始,讓全身各關節伸展,身體有拔長感。放鬆不是放空,不是放軟,要關節拔開,一節拽一節。拔長也不單是挺直,而是直中含曲,曲中有直。這樣才能式式連貫、處處圓活、不僵不拘、周身協調。拿破崙說:“我有時像獅子,我有時像綿羊。我成功的祕密在於,我知道什麼時候我應當是前者,什麼時候我應當是後者。”這是對剛柔相濟的註腳。如果把組織比作汽車的話,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就是兩個前輪,目標一致,同時滾動,組織才能協調執行。領導者若只有剛沒有柔,就會失去靈活性、機動性,表現為決策武斷、作風生硬、剛愎自用;領導者若只有柔沒有剛,就可能沒有原則性,做什麼事得過且過,優柔寡斷。當剛則剛,當柔則柔,剛柔相濟,才能成為一位完善的領導者。恰如諸葛亮所說,善於做統帥的人,在剛強時不可摧折,在柔韌時不可屈服,所以才能夠以弱勝強、以柔克剛。 善於科學決策。要把握全域性。毛主席講過:“懂得了全域性性的東西,就更會使用區域性性的東西。”他要求“指揮全域性的人”,以至任何一級首長,應把注意力擺在照顧全域性上面,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知區域性不知全域性。領導幹部不可能什麼都懂,不可能是全才,但一定要講政治、懂全域性。作為主要領導尤其是一把手,首先應當是個政治家,不一定要成為經濟學家和法律專家,但應當懂經濟和法律,具備了這三種素質,即便不是通才,甚至有些方面一竊不通,也能夠統攬全域性。比如一個國家領導人,他不可能也沒必要懂得如何製造原子彈,但必須懂得要不要造,什麼時候造,造多少。打仗是軍人的事,打不打,何時打,打哪裡,卻是政治家的事。作為一個市長,可以不懂建築,房子怎麼蓋,蓋在哪裡,是建築規劃學家和建築工人的事,而讓市民都買得起、住得上好房子,則是市長的事。要抓住關鍵。孔子給弟子講課時,往一個罈子裡放鵝卵石,問是否已滿,答是;孔子拿出一袋碎石子倒進去,然後問滿了沒有,大家一看鵝卵石和碎石子已把罈子填滿,就說滿了;孔子拿出一袋細沙,又裝了進去,這回大家都認為裝不了什麼了;孔子再拿出一瓶水,裝進了看起來已被鵝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滿的罈子裡。孔子問大家從中可得到什麼啟示,子路說,無論怎樣忙,如果逼一下、擠一下,還是可以多做點事的。孔子說,你答的不錯,但還有一點更重要:如果你不先將大的鵝卵石放進去,可能就沒機會再放進去了。“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抓住關鍵,可以更有效率,也更加省力。蘇格拉底說:“不先將最重要的問題解決,也許以後永遠沒機會解決了。”不把大的鵝卵石先放進去,眉毛鬍子一把抓,就可能顧此失彼,因小失大。要突破弱點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元素,如鉀、氮、磷等,在某一時期內,植物缺少的只是某一種元素,這個元素被稱為“短缺元素”。此時只要增加短缺元素,植物便會有新一輪的生長。而不缺少的元素即使增加再多,也沒有益處,有的還會有負作用,如太多的磷酸會燒壞植物等。短缺元素論是對木桶定律的引申發展。領導者的任務,是發現短缺元素,並集中力量去解決。要分清主次,抓住薄弱環節。千萬不要幹那種“割頭換帽”的傻事。要捨得放棄。有時候,放棄很痛苦,而不放棄會更痛苦,兩害相權取其輕,就應當果斷地放棄。二戰時期,英國破獲了德軍將轟炸有25萬人口的重要城市考文垂的密碼“月光奏鳴曲”。經過苦苦權衡,丘吉爾決定放棄考文垂城市的撤離,而不動聲色,後來英軍從破解德軍密碼中獲得的利益大大高於一個考文垂城市的損失。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捨得放棄,方有收穫。要沉著冷靜。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有人認為與臨危慌亂、指揮不當有關。一艘船的首、尾、底三個部分是最結實的,泰坦尼克號還有一項最安全的設計:底部已被隔成一間間獨立的艙房,任何一間受損都不會影響其他。即使在最壞的情況下與他物相撞導致一部分船艙進水,整個泰坦尼克號也得整整3天才能沉沒,這麼長的時間,足夠使人得到解救。但遺憾的是,在發現冰山後,值班員驚慌失措,懷著僥倖的心理,讓船轉過來躲避冰山,如此一來,冰山就像一把利刀從脆弱的船側切入,把船攔腰切斷。這樣就不是一兩個船艙進水,而是所有的船艙都進了水,加快了沉沒速度。有專家認為:“哪怕當時駕駛員沒有發現冰山,而任由船正面撞上去,都不會是這樣一個結局。”危機到來時,沉著冷靜,坦然面對,才能科學決策,走出困境,否則會無端放大問題,將危險擴大化,使事態更為嚴重。 七、心理修養就是通過訓練、完善情感、慾望、性格等心理因素,塑造健康完美的良好心境 人最應當看重的東西是什麼?金錢、家庭、朋友,固然不可少。但有一樣東西,尤其更要重視,即健康,健康是人生更值得擁有的財富,是金錢無法替代的財富。人要能健康,有二點不可少,這就是好身體和好心情,也即生理和心理。“兩理”如同鳥之雙翼,缺一不可,相互促進。身體好促使心情好,心情好有利身體好。養生當以養心為先,現代領導幹部應格外重視心理健康,注意加強心理素質的修養。 “君子五心”,即誠實心、潔淨心、包容心、施善心、感恩心。有人富有,卻寡歡,請教慧能禪師,回答是隻要擁有這“五心”,快樂自會來找。誠實心,誠實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做人要求。“沒有智慧和財富的人生或許是沒有足夠亮點的人生,但沒有誠信的人生則是沒有一絲光明的人生。”誠以修身,信以立世。精誠所至,金石為開。1998年10月25日,一架英國航空公司的客機從東京飛往倫敦,偌大的飛機只載了一名乘客。原來,這架飛機因故障推遲起飛,乘客們大多被勸說改乘了別的航班,惟獨大竹秀子非這趟航班不乘。英航空公司決定為其專門飛一趟,雖然損失了十萬美金,卻贏得了品牌信譽。潔淨心,身體的無病痛和靈魂的無紛擾是最大的幸福。有個日本乘客,在泰坦尼克號沉沒前,混在婦孺當中,撿回了一條性命。但上岸時他無法掩飾自己的性別和身份,無法躲過記者的眼睛。回國後,他沒想到自己成了整個民族的“異類”,從此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在巨大的恥辱中熬過了他的後半生。這正是“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包容心,林肯當總統以後任用了一些過去的對手甚至是敵人的官員,許多人不解,說應當消滅敵人而不是以敵為友。林肯說,我把敵人變成了朋友,不就是消滅了敵人嗎?財政部長是林肯過去的政敵,他上任後格外敬業,幫了林肯的大忙。施善心,人類從蠻荒時代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互助精神。惡是犁頭善是泥,犁頭常把泥來欺,只見犁頭年年換,未見換掉田中泥。“善為生存久計,惡是惹禍根源。”艾森豪威爾為幫助一夫婦,改變了行車路線,無意中躲過了預先埋伏的德國納粹狙擊兵的襲擊,這正應了那句話:“善是最難佈施的東西,因為它總會被送回來。”感恩心,古人都知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一飯之恩,當永世不忘。”盧梭說:“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尼采說:“感恩即是靈魂上的健康。”諺語云:“感恩知報是美德中最微小的,忘恩負義又是惡習中最不好的。”有這“五心”即能一身輕、一生安、一路順。 “君子四湯”,即“君子量大,小人氣大;君子不爭,小人不讓;君子和氣,小人鬥氣;君子助人,小人傷人。”第一湯是“量大”。有一次,延安打雷劈死了一個人。有個老農說,怎麼不把毛澤東劈死。此話可以算反動言論。於是有關機構追查,欲嚴懲老農,毛主席聽說後,讓先不要忙抓人,問一下那老農為何如此恨我。經瞭解,原來是這位老農嫌稅收太重,故有這種氣話。於是,毛主席不僅沒有嚴懲老農,還減少了邊區人民的賦稅。一個人有自信心,態度就平和,對人就寬容。第二湯是“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法國莫里哀說:“人和人之間不應該爭論什麼虛名和地位,人和人之間的區別是在理智和道德上的”“能勝者勝之必然,善爭者爭於未爭”。體育比賽,對運動員來說,20%是身體方面的競技,80%是心理上的挑戰。爭與不爭,有一種辯證的因果關係。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在無慾無求中放鬆身心,正常發揮,也能攀上理想的巔峰。第三湯是“和氣”。把敵人逼到死角,會造就最頑強的敵人。七擒孟獲,多釋和意,則往往能使人心服口服。1949年底,青海省昂拉部落第十二代千戶項謙組織所謂“反共救國軍”第二軍,發動叛亂。1950年8月,項謙投誠,來到西寧,向人民政府深表悔悟。但是,回到昂拉,項謙又背信食言。1951年9月,對項謙第八次政治爭取失敗後,人們義憤填膺,在青海省各族各界代表會議上,代表們堅決要求政府出兵進剿昂拉。習仲勳當即覆電勸阻。1952年5月1日發起的平叛戰鬥於5月3日結束,項謙隱匿在同仁縣南乎加該森林。習仲勳電青海省委書記張仲良:爭取項謙歸來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應儘速派出項謙信任的漢藏人員向項謙誠懇表示,只要他向政府投誠,則對他負責到底;項謙若回來試探,不管真誠與否,我們均應以誠相待,以恩感化。經過反覆細緻的爭取工作後,同年7月,項謙終於從南乎加該森林投誠。事後,毛澤東見到習仲勳說:“仲勳,你真厲害,諸葛亮七擒孟獲,你比諸葛亮還厲害。”第四湯是“助人”。威爾遜一次演講時,被小孩扔的雞蛋擊中,安全人員將孩子抓住,首相記住了他的名字、住址、電話。人們以為小孩要受處罰了,威爾遜說:“我的人生哲學是要在對方的錯誤中發現我的責任。這小孩對我很不禮貌,但從那麼遠的地方,能將雞蛋扔得那麼準,證明他有可能是一個很好的人才。而為國家儲備人才,是我這個做首相的職責。所以我將他的情況記住,以便讓體育大臣注意培養他。”後來那小孩果然成了一位很有名的捧球手。而威爾遜別具一格的思路,獨到特殊的視角,不僅是發現了人才,更重要的是融洽了與群眾的關係,拉近了與國民的距離,從而加快了施政的步伐,成為英國首相中的佼佼者。 “君子三戒”,即戒色養元氣,戒鬥養和氣,戒得養正氣。古人講:“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少年之時,不盡成熟,要警惕貪色,各種享樂均不可無度,防止血氣透支。壯年體質強健,應警惕憑著血氣方剛一味橫闖,而需妥善處理各種問題,進退有度,學會必要的隱忍、退讓。老人生理機能衰退,精力常常不濟,但容易“貪得”,唯恐失去既得,抓緊撈取未得。這“三戒”言簡意賅,是養生之道。錢穆說:“後人言志,多指有為,不知有戒,是亦失之。”人們在向某種目標前進時,都應有戒規、戒律。有所不為,方能有為。客觀上不得不如此,難能在主觀上自覺如此。一戒色:“色”是指對異性的性慾。適度的性生活有益於增進夫妻感情,有益身心,增壽延年。恣情縱欲,房勞過度,則損人健康,多病早夭。古人云:“淫色美色,破骨之斧鋸也。”唐代名醫孫思邈說:“恣其情慾,則命同朝霞也。”有些人縱慾貪歡,迷花戀蝶,玩弄異性,勢必“損精敗神”,輕則體弱腎虧,未老先衰;重則諸恙纏綿,壽短命折。古代君王之所以極少高壽者,與其荒淫無度的性生活是有很大關係的。二戒氣:“氣”和養生關係最密切,危害也最直接。古醫書《內經》指出:“百病生於氣矣。”常言說“氣大傷身”,這句話很科學。若經常為瑣事動怒,甚至暴跳如雷,就可能因怒而氣亂,使心神無主,陰陽失調,氣血不和,經絡阻塞,臟腑功能紊亂而致病。特別是怒髮衝冠的情緒波動,對老年人危害更大。不少老年人都不同程度地患有高血莊、冠心病、動脈硬化症,暴怒猶如是一枚“定時炸彈”,對那疲憊的心臟、脆硬的血管,可構成極大的威脅,很容易誘發腦溢血或發生嚴重的心律失常、心絞痛及心肌梗塞,使其在盛怒之餘,溘然離開人間。三國時期周瑜身為東吳大都督,雄姿英發,儒雅風流,文韜武略,大敗曹兵,堪稱一代豪傑,但他卻經不住諸葛亮的三次用計,氣得“箭瘡崩裂”,仰天連叫數聲:“既生瑜,何生亮?”活活氣死,年僅36歲。在“氣”字上,需要具備豁達、諒解、寬容的襟懷,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心境的平和。有首叫“莫生氣”的詩很好,其中四句“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他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堪當座右銘。其他如“生氣是拿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生氣是對身體最大的摧殘”“君子量大,小人氣大”“忍得一時,平安一世”等,一個人真正懂得並實踐這些,就可免受“氣魔”之害。三戒貪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們在名利的迷宮裡,常常會迷失方向。不少人為貪圖金錢而腐化墮落,最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因而道家提出“重生輕物”的思想,認為人的生命比名利財富更重要。“家有萬石糧,一日只吃三餐;家有千間房,一夜只睡一床”,許多東西原本都是身外之物,只有“不汲汲於富貴,不慼慼於貧賤”,才能從“名韁利索”中解脫出來,生命才能長久。這樣的人就是內聖外王的人。王字多一點就是“玉”,便成了玩物,所以做人不應貪,不要多一點。“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種人是高尚的,也是長壽的。人生在世,財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有些人心術不正,滿肚子壞水晃盪,整天挖空心思為自己謀算,終日為錢財苦思冥想,唯利是圖,不擇手段,或貪汙受賄,或巧取豪奪,或謀財害命,這類人破壞社會風氣,成為害群之馬,到頭來墜入法網,終被人們唾棄。即使一時逃脫懲罰,但他們做了“虧心事”,必然會白天於心不安,夜裡惡夢纏身,心境常處於緊張、內疚、自責、懺悔、恐懼狀態。這一系列的精神負擔和異常情緒,必然會影響正常生理代謝,降低人體免疫功能,導致百病叢生,喪志折壽。據生命科學研究,一個人的“財”無需太多,除生活所需外略有節餘即可,這對人的健康、壽命才最有好處。羅伯特•米爾,是僅存的一位參加過一戰的老兵,曾是德國最長壽的男人。他所以長壽,有報道說是緣於家族中的基因,喜歡簡單的飲食,偶爾喝點葡萄酒,但真正使他長壽的,可能不止於此,他曾經歷過這樣一件事:猶太人約索夫被關進集中營的頭一天,把5萬馬克拿給米爾,託他保管,說這筆錢誰都不知道,出來後會報答他的,第二天,約索夫妻兒也被帶走了。5萬馬克就這樣留在了他手上。25年後,米爾68歲,家庭出了一些事,他與兒子經營的企業倒閉了,妻子摔斷了腿,為了走出生活低谷,米爾也曾想到那筆錢,這時,他在報上看到了一篇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20週年的文章,從內容來看,作者應是約索夫的小兒子。米爾說:“我一生有三個晚上沒有睡好覺,都發生在看到那篇回憶文章之後,是歸還這筆沒人知道的鉅款,還是拿出來拯救自己?”40多年後,記者問及此事時,他感慨地說:“令我驕傲的是,我選擇了前者。”內在心靈的安寧,才是幸福長壽最不可或缺的因素。一個人如果撒了謊,或是做了不道德的事,即使無人知曉,他的良心也會因為一清二楚而不安,這種不安會不斷蠶食著生命。“養生必先養德”,《論語》中有“仁者益壽”之說,《荀子》裡有“美意延年”之說,心地善良、心境美好的人,可以益壽延年。我們共產黨人、黨的幹部,做人為官處事,能夠對得起黨性、對得起百姓、對得起良心,就能夠活得有價值,使自己的生命既有厚度也有長度。 領導幹部的稱職與否、優秀程度、魅力大小,是自身各種素質有機結合的表現,既反映了政治、思想、文化、道德、作風、能力、心理各單項素質的強弱,也體現出各種素質相互融合、彼此啟用形成的整體功能、達到的理想狀態。一個人的基本素質中,除先天遺傳的生理素質等不能選擇外,其他大多數素質都有可塑的後天條件,都有無盡的發展空間,將隨著個體不斷地學習實踐、培訓訓練而得到豐富與完善,得到優化與昇華。我們要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實踐實踐再實踐、修養修養再修養,以較高的綜合素質、較強的人格魅力,贏得幹部群眾更多的認同和擁戴,出色地完成肩負的光榮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