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把三湘大地的“戰鬥堡壘”建設得更堅強

把三湘大地的“戰鬥堡壘”建設得更堅強

——在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上的思與行

把三湘大地的“戰鬥堡壘”建設得更堅強

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省委清醒認識新形勢下黨的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挑戰,按照“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要求,抓住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有利契機,圍繞規範幹部選拔任用、完善民主集中制、強化基層黨組織為民服務功能這三個重點,積極推進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部署和實施了6個方面、22項具體改革任務。通過一年的努力,黨的建設制度創新的威力正在各級黨組織中進一步顯現,全省黨的建設越來越呈現出活力迸發、面貌一新的可喜局面。

樹導向,讓群眾認可的好乾部更加“吃香”

選好用好乾部是黨的事業成功的保障。為此,省委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好乾部標準,針對過來選人用人中的突出問題,出臺了《關於全面貫徹好乾部標準,強化正確用人導向的決定》,通過實施一系列用人制度的改革,把更多講大局、敢擔當、有本事、肯吃苦的好乾部選拔到重要崗位上來。

——優化考評,完善識別好乾部的“天平”。好乾部僅靠領導個人來識別是不夠的,讓制度成為識別好乾部的“伯樂”才是長久之道。為此,我省積極探索新方式,努力優化幹部考核評價機制。一是出好“考題”。堅持“考德”與“考績”並重,著力解決“重績不重德”的問題。考德,就是堅持以德為先,細化幹部德的評價標準,重點考核幹部的政治品行和道德品質,考核幹部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考績,就是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強化約束性指標考核。二是選好“考官”。堅持“組織考”與“群眾考”並重,著力解決“唯上不唯下”的問題。加大群眾評價在考評體系中的權重,採取滿意度係數方法,形成群眾對幹部評價的綜合指數,讓人民群眾充分參與到幹部選拔、任用、監督的全過程。三是改進“考法”。堅持“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並重,著力解決“看票不看人”的問題。以日常考核、年度考核為基礎,以換屆(任期)考察、任職考察為重點,充分發揮績效考核、全面小康考核、專項考核和公務員考核的作用,有效運用紀檢監察機關和組織人事、巡視、審計等各部門考核成果,進行綜合分析。通過優化考評,確保把人看準,為用人提供依據。

——創新機制,規範選拔好乾部的“路徑”。選拔幹部關鍵是要形成“崇尚實幹、注重實績”的選人導向。為此,我省著力創新選人用人機制。一是規範動議環節,不搞“臨時提名”。堅持按需選人,明確動議的主體和程式,規範動議具體內容,形成書面材料,確保動議記錄完整、有據可查。二是完善競爭選拔,不搞“凡提必競”。改進選拔程式和考試方法,嚴格組織考察和把關,重點檢測幹部的綜合素質、實踐能力、適崗程度,讓幹得好的幹部“考得好”。三是改進推薦辦法,不搞“一薦就用”。結合屆會考察、年度考核等工作,非定向民主推薦優秀幹部,動態掌握近期可使用的幹部名單,改變“不提拔就不推薦”的做法。通過用好機制選拔好乾部,拓寬了選人的渠道和視野,給了優秀幹部以充分施展的舞臺。

——嚴格要求,改良培養好乾部的“土壤”。好乾部重在培養,從嚴要求的“好環境”是好乾部成長的沃土。為此,我省注重從三個方面來加大好乾部的培養力度。一是堅持教育為先。堅持和完善黨委中心組學習制度,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特別是在全省基層黨組織中開展“送黨旗黨徽、送黨教讀物、送電教裝置”三下鄉活動,舉辦基層黨員幹部培訓班445期,依託電大累計培訓村幹部6萬多名,組織5800多名社群幹部參加學歷教育和社會工作培訓。二是堅持實踐為上。以黨性鍛鍊、能力培養、實踐教育為重點,開展“機關聯絡基層、黨員聯絡群眾”活動和幹部“上派下掛”活動,組織1800多名基層黨組織書記到示範村和社群跟班學習。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全省2.1多萬個機關事業單位聯絡幫扶2.4萬個村、2356個社群、6064家企業,幫助困難群眾42.3萬名,籌集困難企業發展資金20.76億元。三是堅持管理為重。嚴格落實集體領導和分工負責、重要情況通報和報告、述職述廉、談心談話、誡勉談話、詢問和函詢、特定問題調查等管理制度,形成帶頭按黨的政策辦事、按組織原則辦事、按規章制度辦事的良好風氣。通過嚴格要求,進一步形成了心齊氣順的幹事創業環境。

明規則,讓民主集中制真正“落地”

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是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前些年,我省各級黨組織在貫徹民主集中制上總體是好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貫徹不到位的問題,尤其是“家長制”、“一言堂”、“借集體集中之名,行少數人集中之實”等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為了推動民主集中制真正“落地”,我省把解決好這方面的問題作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一個重點,出臺並實施《黨委(黨組)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規則》,對全省各級黨委(黨組)特別是縣處級以上領導班子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進行規範,提出了明確的改革舉措。

——劃“邊界”,規定決策範圍。通過民主集中制實現科學決策,要求我們首先把握權力行使的中心和邊界,避免決策的越位和缺位,努力把該納入的決策事項決策好,而不能大包全攬。為此,我省根據中央精神,將“三重一大”(即重大決策、重要幹部任免、重大專案安排和大額度資金使用)的決策事項,進一步細化和拓展為貫徹上級精神、改革發展、黨的建設、民生工程、社會穩定等五個方面,要求各級黨組織在決策中做到“五個圍繞”:一是圍繞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和國家的重要法律法規、上級黨組織的重要工作部署來決策;二是圍繞“五位一體”的現代化建設以及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問題來決策;三是圍繞黨的建設特別是幹部管理以及廉政建設方面的重要問題來決策;四是圍繞涉及幹部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項來決策;五是圍繞關係社會大局穩定的重要問題來決策。這“五個圍繞”,劃清了領導班子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的權力界限,有效解決了“決策什麼”的問題。

——定“路子”,規範決策程式。程式是決策的路徑,是實現科學決策的保障。違反程式的決策,是既不民主也不集中的決策。為了用程式保證科學決策,我省對領導班子決策程式作出明確規定,要求做到“三個規範”:一是規範會前準備。嚴格執行集體決策必須經過“提出議題、調研論證、擬訂方案、會前醞釀和會議通知”等5個步驟,防止“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屁股走人”的現象。二是規範會中決策。認真落實“黨委(黨組)書記末位表態”、“表決以贊成票超過應到會人員的半數為通過”等2個步驟,防止“書記定了調,成員圍著轉”的現象。三是規範會後實施。切實遵循“組織實施、監督檢查和調整完善”等3個步驟,防止決策“說在嘴上、掛在牆上、寫在紙上”的現象。同時,要求集體決策不得以檔案圈閱、個別徵求意見、現場辦公會等形式代替。這“三個規範”明確了權力執行的軌道,有效解決了“按什麼程式決策”問題。

——扎“籠子”,完善決策制度。正確行使決策必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為此,我省注意建立健全決策的配套制度,著力推出了“五項制度”:一是重大決策調研和諮詢論證制度,要求對重大事項在決策之前進行調查研究。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我省規定每年走基層的時間,省級幹部30天、市級幹部60天、縣級幹部90天以上。二是重大決策風險評估制度,要求對重大事項決策之前開展風險評估,預測風險係數,制定應對預案。三是決策全程紀實制度,要求對決策過程中的具體情況,特別是領導班子成員的發言內容、表決意見等全部如實記錄。四是決策事項督辦制度,要求對研究決定的事項,明確專人和專門機構進行跟蹤督辦。五是責任追究制度,要求對違反原則和議事規則,或者程式合法但決策失誤,造成嚴重後果的,嚴肅追究相應責任。這“五項制度”強化了對權力的約束力,有效解決了“靠什麼來保障決策”的問題。

定規劃,讓基層黨組織為民服務更“到家”

建設服務型黨組織是改革黨的建設制度的重要內容。我省出臺《2014—2020年湖南省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工作規劃》,提出按照“有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有本領過硬的骨幹隊伍、有功能適用的服務場所、有形式多樣的服務載體、有健全完善的服務機制、有群眾滿意的服務業績”的“六有”目標,緊扣“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的主題,努力把我省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具有更強凝聚力和戰鬥力的先鋒隊和橋頭堡。

——構建“全覆蓋”的服務組織體系。健全服務組織體系是建設服務型黨組織的基礎。為此,我省提出“凡有群眾的地方,都有黨的組織、都有黨組織的服務”的要求,積極推動組織體系的全覆蓋。一是努力把組織健全。不斷擴大基層黨組織覆蓋範圍,重點是健全農村、街道社群、國有企業、高校與中國小校、事業單位的服務組織體系。針對過去非公企業和社科類社會組織中黨的建設薄弱問題,我省採取單獨組建、區域聯建、行業統建等方式,實現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中黨組織應建盡建。二是努力把班子配強。採取上級選派、跟蹤培養、群眾推薦等方式,選拔黨性強、能力強、改革意識強、服務意識強的黨員擔任黨組織書記。今年以來,全省共調整村、社群等基層黨組織書記1019名,選派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黨員幹部擔任“第一書記”4024名,幫助抓班子、帶隊伍、強基礎、育產業。三是努力把陣地建好。2013年以來,省財政新增2.1億元用於基層活動場所建設和運轉經費,全省共新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2426處,社群服務用房424處。同時,推行區域化黨建,合理劃分服務網格,組建網格服務團隊,積極探索建立網路黨組織,拓寬黨建工作網路陣地。

——構建“全領域”的服務執行體系。健全服務執行體系是建設服務型黨組織的關鍵。為此,我省按照分類指導的原則,對8個不同領域的黨組織提出了不同的服務執行要求:豐富農村黨組織服務載體;拓寬街道社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渠道;在國有企業黨組織中深入開展“四強四優”建立活動和黨員責任區、示範崗、承諾踐諾、勞動競賽等活動;推動在職黨員到社群報到為群眾服務;創新高校與中國小校黨組織服務方式;科研、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單位黨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服務活動;在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中深入開展“雙強六好”黨組織建立等活動;引導支援社會組織及其從業人員利用專業優勢積極開展服務。今年,我省大力開展“在職黨員進社群”活動,組織省、市、縣機關單位56.2萬名在職黨員到社群報到為群眾服務,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90.7萬個;全省各地組建志願服務團隊8254個,參與志願服務黨員29.8萬人,開展志願服務活動12.6萬次,服務群眾56.2萬人次。

——構建“全方位”的經費保障體系。健全服務經費保障體系是建設服務型黨組織的支撐。為此,我省注重多管齊下,不斷構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經費保障體系。一是加大村級組織運轉保障力度。將全省村級組織運轉經費提高到村均6萬元,村級辦公經費和其他必要支援的基本保障標準按照村人口規模分類分檔確定。截至2014年8月,全省村年均工作經費已達到7.6萬元,比教育實踐活動前增加2.6萬元。二是加大社群運轉保障力度。今年,省財政安排4702萬元加強社群經費保障,確保縣市城區社群工作經費達到15萬元以上,市州中心社群達到20萬元以上。目前,全省社群年均工作經費已達到18.61萬元。三是加大非公有企業、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費支援力度。2013年,省市縣三級地方黨委留存黨費分別按40%、20%、40%的比例下撥專項經費,按照每名黨員補助100元的標準,補助規模以下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經費691萬元。從省管黨費中安排35萬元,補助社會組織黨員教育培訓工作。

黨的建設制度的改革為我們在新形勢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帶來了強勁動力,三湘大地17萬個基層黨組織和384萬名黨員在改革中呈現出更加積極有為的精神風貌。我們相信,隨著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三湘大地的“戰鬥堡壘”將更加堅強,全省各級黨組織將靠“自身硬”凝聚起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創造出無愧於三湘人民的新的輝煌。

標籤:三湘 堡壘 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