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醫生先進事蹟材料(五篇)

(篇一)

醫生先進事蹟材料(五篇)

行在坦桑愛在坦桑

摩洛哥人說,援非醫生,真主安拉派來的使者,解救摩洛哥人於水火病痛之中。**人說,援非醫生,**人民的上帝,**人的生命之火需要中國醫生來呵護。而對於援非醫療隊的隊員們來說,援非,是義不容辭的光榮使命,是心血譜寫的青春華章,是不可複製的人生歷程,更是華夏熱血兒女用身心共同託舉的一個夢。

**,**市**中心醫院一名普通的醫生,是**省第21批援助**尼亞醫療隊隊員之一。在兩年的醫療隊工作中,他時刻提醒自己:我不僅代表著我自己,我還代表著我所在的單位,我所在的地區,我所在的國家,我必須奉獻出我最大的能量來幫助非洲友人,絕不能辜負祖國對我的期望。

**地區醫院是**地區唯一一家綜合醫院(類似於省立醫院),輻射**及周圍地區,在當地的知名度是最大的,但是**的醫療設施是非常落後的,完全沒有首都醫院的概念,輔助檢查設施極其簡陋,比如b超,螢幕只有幾英寸左右大小;
這裡醫療人才更是缺乏,偌大的一個醫院竟然連個會看心電圖的大夫都找不到,**只能兼職,內科大夫只有兩個-**和他的科主任。這裡各種傳染病流行,貧苦的百姓掙扎在病痛的生死線上。看著他們對生命渴望的眼神,**感受到了醫生這個職業的壓力。

這裡的門診病人從星期一到星期四最多,後來**瞭解到,因為很多山區病人在星期六、日步行幾天到達醫院,星期五就要回程。晚上貧困的病人需要露宿街頭。在這裡,人們很尊重醫生,一般**的掛號費比較高,2000先令,普通門診是500先令,這樣導致很多貧窮病人沒有錢掛號,沒錢買藥,經常有些病人提著家裡唯一一隻母雞來看病。看著他們無助的眼神,**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偷偷地告訴一些病人下次複診直接攜帶病歷來他的門診,無需掛號,有時他也自己掏腰包給一些太可憐的人買藥。

初到**,**咬緊牙關,在最短的時間內,迅速通過語言關,用自己最好的狀態投入本職工作中。**每週一次大查房,處理疑難危重病人,分管第4(收治男病人)、第五(收治女病人)、第十六(收治艾滋病)、一病區(收治特殊地位的病人)、icu(3張床位,危重病人較多,都在排隊入住。幾臺破舊的呼吸機、除顫儀已經不能應用,只有一臺多功能監護儀勉強應用,)第四、五、十六病區共有80張床位,經常人滿為患,有時候一張床位住2個病人。其餘的時間是門診,每天處理門診病人約20人左右,心電圖10-20個,這裡沒有兒科大夫,**也要兼職。對於有些已經掛內科門診號的貧窮病人,已經等待一、二週,看著他們期待的眼神,反覆懇求“please”,**只得一再地加班加點。疑難危重病人基本需要他處理,當地大夫週末無需值班,這就需要他抽出週末休息時間處理此類的病人,工作量極大。即使不用值夜班,每天聽班也耗費很多精力。

在**除了正常工作外,**還需要處理一些特殊人群的突發疾病,這就更加重了他的工作壓力。記得一次處理一名**歲、患有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症的男性患者,此人系**尼亞革命元老,在他們國傢俱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此人送到醫院的時候,急性左心衰發作,病情很危急,當時**已經下班在家做晚飯,但是接到通知後,他立馬扔下手中的炒鍋,奔赴醫院,參加搶救,經過持續一個多小時的積極搶救,老人終於從死亡線上掙扎了回來,此件事情驚動了**尼亞的總統、總理,**總理專程來看望隊員,對**的工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前駐華大使盧森達夫婦二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哮喘,需要定期上門檢查和調整藥物,也耗費較大精力,雖然**更為辛苦,但他也為自己能為中坦友誼添磚加瓦而感到自豪。

**的工作在**順利開展,得到越來越多的**友人的好評,每當病人豎起拇指對他說“chinataktarisawakabisa(中國醫生非常棒)”時,就是對他最大的鼓勵。**深知,一名好醫生應該是仁心仁術,在非洲這塊迫切需要醫療人才的土地上,他需發揮自己的光和熱,為非洲人民帶來健康,帶來生的希望。

在對當地醫生的專業水平的提高上,**也給了他們很好的幫助。例如有幾次處理急性左心衰的時候,病人病情危重,呼吸衰竭,心源性休克,在缺少呼吸機等必要的搶救裝置情況下,**合理的應用硝酸甘油、速尿、多巴胺等藥物,使病人轉危為安,使當地醫生對急性左心衰的處理有了新的認識。一次議會召開期間,一名議員因感染瘧疾導致急性左心衰發作、心源性休克,**合理應用多巴胺、速尿等藥物,血壓逐漸回升,當他口頭醫囑應用硝酸甘油的時候,因病人地位的特殊,遭到當地院方的多名醫生的質疑,最後病人很快康復出院。事後**向他們講解了應用硝酸甘油的原因及益處,得到了當地醫生的尊重。還有在幾次處理休克病人的時候,**給出了合理的診斷,在缺少監護裝置的情況下,應用有限藥物,達到了最佳的治療效果。事後**詳細的向他們講解休克的診斷、治療、監護措施等。在查房的時候,向他們講解詳細的查體,藥物的合理應用,疑難病人的診斷、處理,各種指南、國際最新動態等。同時還指導他們進行最基本的臨床操作。比如進行胸腔穿刺抽液,他們對雙側胸腔同時進行負壓吸引,並且不限制液體量,經常導致復張性肺水腫,甚至死亡。**指導他們進行胸腔穿刺的正規操作、注意事項及併發症的處理,使他們的臨床技能有了較大的提高。

墾荒田園樂觀生活

**是建設中的政治首都,比較落後,沒有什麼娛樂,從南到北步行半個小時即可。這裡大部分生活用品需要進口,物價較高,大概是國內的5倍左右。安全狀況也不容忽視,偷盜、搶劫時有發生,一次醫療隊的鄰居-供水站遭到了歹徒的持槍搶劫,使他們的神經繃緊了許多。**區乾旱缺水,是戈戈族居住區。這裡海拔1115米,白天氣溫較高,太陽直射比較厲害,晚上氣溫較低。這裡的蔬菜種類較少,只有洋蔥、土豆、西紅柿等,所以隊員們在**年8月達到之後,第一件任務就是考慮蔬菜的種植。因為這裡白天氣溫非常高、蒸發量大,晝夜溫差大,很多國內的蔬菜很難成活,經過幾個月的實驗種植,已經有了小白菜、蘿蔔、芹菜、韭菜、油菜等,菜籃子有了較大的改善。但是需要每天澆水,曾經有過幾次連續幾天的停水,蔬菜乾死了大部分,不但飲食受影響,並且使隊員們心情極其沮喪。**與他人合夥養殖雞、鴨子、羊等,數量一度達到60多隻,不但打發了枯燥的業餘時間,鍛鍊了身體,也極大的豐富了自己的菜籃子。

從到**的第一天,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動手,做飯、種菜、理髮等,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的廚藝有了飛速的提高,自我感覺良好,生活上完全達到了自給自足。如陶淵明的詩歌所描述,“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而如今,**在非洲真的過上了他筆下的詩意生活。洗盡鉛華,一切迴歸到了生命的本真。

這裡幾乎沒有娛樂專案,每天的生活基本上是醫院、宿舍、菜地,但**始終保持著一顆樂觀感恩的心,積極參加隊裡組織的活動,和隊友關係融洽。他也積極和當地人民搞好關係,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為自己能成為一個傳遞中非友誼的使者而自豪和幸福。他對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懂得了友誼,懂得了珍惜,懂得了感恩。

忠心報國情繫桑梓

在**的生活工作是辛苦而充實的,**越來越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漸漸熱愛上了這份崇高的事業,但就在他馬上要勝利完成援非任務回國之際,他的家裡卻發生了重大變故,**的母親因患了嚴重的抑鬱症趁家人不備的時候,產生了嚴重的自殘行為,當國內給**發來通知的時候,他的母親正處於生死邊緣,**需要趕回去見她最後一面。當得知這個訊息的時候,**只覺得晴天霹靂,不知道自己都在做什麼,說什麼,眼前只晃動著母親送別時在街口張望的身影,耳邊只回響著母親送別時的殷切叮嚀。

從省市到院方,各級領導對**的這個情況高度重視,他們不惜一切代價,對他特批,醫院及時給他訂上了回國的機票。17日深夜**趕回了**,接機時,他的妻子和姐姐形容憔悴,**的撕心裂肺的痛壓抑在心裡,眼裡卻掉不下淚來,只想趕緊看到母親。

當回到醫院,院方領導和各位同事們也都沒回家休息,他們守在**母親身邊,他們帶**到icu,他看到了病床上蒼白的母親,沒有自主呼吸,意識喪失,只有不正常的心跳,他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悲痛,摸著母親的手,多麼希望她能醒過來看自己一眼,**只是喃喃道,媽媽,我回來了,你最愛的兒子回來了,你快醒來啊。

之後的十幾天,**日夜守護在病床前,每次看到昏迷中的母親,他的內心是如此的愧疚,“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痛苦大概就是如此吧。他渴望著母親的醒來,母親每一次細微的變化都牽動著他的情緒。

在醫院全力以赴的救治下,奇蹟發生了,**的母親真的救過來了,在母親醒來的那一瞬間,**欣喜若狂,相信母親的生命是對他關心支援的所有好心人的愛換來的奇蹟。

隨著母親的病情的好轉,**在猶豫著是否要回非洲去,繼續完成未完成的任務。還有兩個月,以他母親現在的身體狀況,他實在是不放心,家人內心也是渴望他能在母親的身邊。**似乎已經看到了自己走後,母親又要坐在日曆前,一天天的掰著手指頭算著日期。可是,**想,如果不回去,又怎能對得起黨和人民的信任呢?國家把那麼重要的任務交給我,我怎麼能不圓滿完成?國家利益重於一切!沒有大家哪來小家?此時,他下定決心要繼續回去,完成未完成的事業。他強忍淚水,把還在病床中的老母親託付給爸爸,姐姐,妻子。為不讓母親擔心,他沒有告訴母親要回非洲,只是說要提高業務,需要到濟南學習。

**在家待了1個月就回到了非洲,繼續在**的工作,雖然在這期間,他的內心極度煎熬,隔一天就要想辦法聯絡家裡,詢問母親的情況,只要有一天聯絡不上家人就胡思亂想,是否母親出了什麼情況。但**在**的工作卻依然是全力以赴,有時候,他怕自己胡思亂想,就超負荷地去工作,在工作的時候,才可以讓自己受煎熬的心得到暫時的平靜。

作為一名無權無財的普通援非醫生,一名在異國他鄉,滿腔熱血圓夢的援非醫生,這兩年的援外經歷中,**有過心酸,有過淚水,但更多的卻是感激與充實。他說:“我衷心感謝黨各級領導給了我這次鍛造自我,提升自我的援非機會,讓我懂得了人生的真諦,讓我懂得了感恩,讓我體會到了大愛,衷心感謝各級領導和朋友們在我人生低谷之時,給我的大力幫助,沒有大家的支援,我是走不到今天的。非洲的廣袤,造就出我寬厚的胸懷,非洲的烈日,磨礪了我健康的體魄;
非洲的苦難,鍛造出我堅毅的品格。我堅信我會在今後的工作崗位上,心懷夢想,傲立潮頭,乘風破浪,直掛雲帆!”

(篇二)

國小科成就大作為——記市一院耳鼻咽喉科主任、主任醫師**

耳鼻咽喉科在一般人眼裡是一個國小科,但國小科也同樣能夠成就大作為,市一院的耳鼻咽喉科主任、主任醫師**就是這樣憑藉自己對事業的熱愛與執著,在耳鼻咽喉科這個小舞臺上施展才能,譜寫了精彩的人生篇章。

**年**從皖南醫學院醫學系畢業,1986年調入**市第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1989年,勤奮好學的**遠赴成都華西醫科大學“全國耳鼻咽喉學習班”進修深造。學成歸來後就一頭扎進耳鼻咽喉科臨床、教研工作,鑽研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疾病的診治。

談起目前耳鼻咽喉科的發展,**覺得,現代醫學必須要結合先進的醫療裝置,他說:“以前我們治療只能依靠理論基礎,憑藉額鏡檢查。現在,各種內鏡及攝像系統等高階裝置的使用,為臨床診治提供了高科技手段”。

在長期的工作中,細心的**發現心理治療非常重要。耳鼻咽喉科的慢性疾病比較多,如耳聾、耳鳴、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並呈現上升趨勢。“這些慢性病治療更多的是需要病人的配合,比方說,像很多慢性咽炎的患者,尤其是中年女性,患者總是覺得咽喉處有異物,來醫院檢查又什麼問題都沒有,這大都是精神心理上的緊張情緒造成的,因此我們還需要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撫,減輕他們的緊張情緒”。

從醫多年的**,不知治癒了多少耳鼻咽喉疾病,在他的經歷中留下了很多難忘的記憶。曾經有一個鼻出血病人,在省、市多家醫院治療,效果不佳。”經人介紹,患者家人找到了**,在給患者進行全面檢查之後,發現患者鼻出血的部位很少見。“一般的鼻出血部位大多在鼻中隔,而他是下鼻甲前上部位出血。明確了鼻出血的具體部位,治療就有條不紊的展開了,很快患者治癒。由於患者家屬是在農村做鬃墊的,為感激醫生,他們給**送了一床鬃墊。**說,這份特殊的禮物他雖然沒有收,但是那份心意卻讓他至今難忘。

目前,**已身兼安徽省耳鼻咽喉科學會委員、**市耳鼻咽喉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市中西醫結合耳鼻咽喉科學會副理事長、《中國中西醫專門結合耳鼻咽喉科雜誌》編委等數職,在國家級雜誌發表論文10餘篇。在他的帶領下,市一院耳鼻咽喉科著力加強學科建設,先後購置了一批先進裝置,滿足臨床、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及各項鑑定工作需要,成功開展一系列高難度的大手術,並率先開展鼻中隔鼻整形術、揭蓋法鼻前庭囊腫切除術、聲資訊治療等,有多篇學術論文獲獎。

談起市一院耳鼻咽喉科的未來發展趨勢,**信心十足,他表示未來三年將加強學科人才隊伍建設,發揮本學科特點,繼續保持學科的優勢專案,以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腫瘤的診治為主攻方向,進一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在技術和服務上精益求精,更好地為患者造福。

(篇三)

40年見證村衛生所大變化

40年前,衛校畢業的**主動放棄了在城裡醫院工作的機會,毅然決定回到生他養他的平順縣西溝鄉**村,成為一名鄉村醫生。從20出頭的小夥子到如今的花甲老人,**把他最美好的年華奉獻給了**村群眾,奉獻給了始終堅守的農村基層衛生事業。

**村距離平順縣城14公里,距離西溝鄉政府6公里。現在的村衛生所是**年建成的,使用面積有80餘平方米。內設診斷室、觀察室、治療室、藥房、公共衛生及健康教育室。藥品186種以上,醫療器械36種,承擔著全村醫療、公共衛生服務、健康扶貧、健康教育等服務。

“**村居民共有175戶,51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72戶、217人。65歲以上的老年人65人,患有高血壓36人、糖尿病6人……”**心裡一本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從只有幾平方米的土坯房到如今寬敞明亮的磚瓦房;
從只有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計“老三樣”到藥房、處置室、治療室等一應俱全;
從開水煮針頭消毒到無菌注射器……回憶40年來村裡醫療事業的變化,61歲的**感慨不已,也慶幸自己生逢其時。

“我剛回村時,村衛生所是間土坯房,面積只有幾平方米,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計就是看病的全部家當,只能給村民們看頭疼腦熱的小病,掛個吊瓶都得去鄉衛生院。現在好了,村衛生所還配有中藥房、西藥房、處置室、留觀室和治療室,硬體設施很好,連我這個老頭子,都學會了用電腦和印表機。”

鄉親們看病有保障讓人欣慰

一名普通村醫的40載從醫路,一個小小鄉村衛生所的變遷,折射出的是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大發展。1986年,長治市農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基本形成。1994年起,長治市啟動“鄉鎮衛生院農建”工程。進入21世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和診療條件明顯改善,**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推行,農民看病可以報銷。**年,長治市推進實施鄉村衛生標準化覆蓋工程,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城鄉均等化,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水平得到較大提升。

“從以前看病掙工分,到現在國家發放補貼,我們鄉村醫生也越來越被關注和重視起來。當一名鄉村醫生,是一生不悔的選擇。”**信心堅定,樂在其中。讓**更加欣慰的是,隨著國家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政策的逐步推進和落實,群眾受益越來越多。他為記者講起了他服務的貧困村民裴生苗看病就醫的事情。前段時間,裴生苗被查出患有腎積水,到大醫院一查,還併發有直腸癌,前前後後醫療費用總計有3萬多元。費用報銷“一站式”結算,享受健康扶貧的兜底機制,最後個人只需支付5000多元。“這實實在在地解決了貧困村民看病的大問題。”**很欣慰。

72歲的村民裴天平患有半身不遂多年,行動不便。瞭解到他的情況後,作為健康扶貧“雙簽約”小組成員,**和小組其他成員來到裴天平家,為他建立了健康檔案和服務聯絡卡。裴天平感覺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只要一個電話醫生就會上門服務。

**介紹,健康扶貧“雙簽約”即家庭醫生團隊和鄉村幹部分別與農村貧困人口簽約,採取“1+1”組合式簽約服務模式,遴選鄉村醫生、鄉鎮衛生院臨床醫生和縣級醫療機構專科醫生組建家庭醫生簽約團隊,與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群眾“一對一”簽約。每隔一段時間,縣醫院醫生就會到村體檢問診;
每個月,鄉鎮衛生院醫生也會上門服務,為村民制定健康生活方式和疾病防治方案。目前,**村全村175戶,共有34戶進行了健康扶貧“雙簽約”,確保了貧困村民“就醫有保障、報銷有人管”。

是醫生也是親人

40年村醫生涯中,無論寒冬酷暑還是颳風下雨,只要有人打個電話或發個微信求診,**都會義無反顧地背起藥箱,第一時間趕到病人床前。

有一次,村上一個村民在大貨車上裝卸貨物時,不幸被空中的高壓電線擊中,口吐白沫,嘴脣發紫,當即昏迷不省人事,許多人都說這人沒救了,顧不上大家的議論,**馬上對病人進行胸外按摩、人工呼吸……經過一番搶救,病人逐漸恢復神智,挽救了一條生命。

提起**的專業素質,就連大醫院的專家都稱讚有加。有一次,一位村民噴農藥後未合理清洗身體,就塗抹面板病用藥,導致出現中毒症狀。接診後,**細緻詢問病人近期生產生活狀況以及病理症狀,診斷為農藥接觸性中毒,對症下藥,經過一夜的守護,這位村民轉危為安。提起**,村民個個直豎大拇指:“小裴也熬成老裴了,我們村裡每家都找裴醫生看過病啊!”“**不僅是醫生,還是我們的親人。”

40載,**從一個血氣方剛的小夥子變成了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但他那顆為鄉親們健康服務的初心從未改變。

(篇四)

**,現任**市立醫院介入放射科主任,**市放射學會副主任委員,**省醫學影像學研究會介入放射學委員會委員,**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腫瘤靶向治療委員會委員。做為市立醫院介入放射科的創始人及學科帶頭人,**早在1998年,便敏銳地洞察到這一學科未來發展的巨大潛力和應用範圍,他憑藉著在介入放射學臨床工作中積累的豐富臨床經驗,傾盡全力,協調各方,率先在膠東地區開展了介入學術研究。十多年的磨礪,介入科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走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介入學科無論是從規模上還是從水平上都實現了飛躍式發展,綜合實力踏入同級醫院先進行列。幾年來,在本地區率先開展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介入治療、急性腦梗塞的動脈介入溶栓治療、可回收支架治療食管良性狹窄、下肢深靜脈血栓及肺栓塞的介入治療、腎動脈狹窄的支架置入術、顱內靜脈竇血栓的介入治療、輸卵管阻塞的介入再通術、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療等先進20餘項先進介入診療技術;
先後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完成市級科研專案8項,其中獲**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
先後被授予“全省衛生系統職工技術能手”、“**市優秀科技工作者”等多項省市級榮譽稱號。

在醫務界,人們形象地說:介入醫生是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來換取病人的生命。每每聽到這一說法,他總淡然一笑,不置可否,在他的心中怎能不知自身健康重要,但患者祈盼健康的目光和重託更重要。在**的心目中,手術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十多年來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無假日還是公休,只要一聲命令,他總是第一時間趕到患者身邊。他自己也數不清多少不眠之夜,多少個節假日在手術室度過,當一個個垂危的生命在他的手裡起死回生,轉危為安,他的內心充滿著無比的快慰,哪裡顧得上十多公斤重的鉛衣內汗水溼透夾背。作為一名造詣深厚的專家、一名創新奮進的科主任、一名無私無畏的優秀共產黨員,他就是這樣默默無聞,無怨無悔。

(篇五)

**男,中共黨員,1989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長治市屯留縣餘吾中心衛生院院長。多年來,餘吾中心衛生院被授予“滿意鄉鎮衛生院”“紅旗單位”“先進單位”等稱號,**也先後多次獲得省市縣先進工作者、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衛生院長、優秀人大代表、勞動模範,**年5月被省工會授予“先進個人”、記一等功。

**擔任院長以來,認真履行一名院長的職責,始終堅持以院為家,在平凡的崗位上辛勤工作,無私奉獻。

讓“健康夢”托起“中國夢”,是所有醫務工作者的共同目標,當然**也不例外。他憑著一種敬業的精神、創新的精神、奉獻的精神和創先爭優的精神,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多年來,他未曾被各種榮譽所陶醉,而是紮根山區,情繫百姓,立足本職工作,在衛生事業這條健康大道上以一流的業績,正大踏步地朝著目標奮勇前進。

切實解難題

**在工作上憑著一種發展意識,打牢了衛生院健康發展的堅實基礎。**年非典時期,他臨危受命,擔負起了餘吾中心衛生院院長。當時衛生院已不能滿足群眾需求。他知道發展才是硬道理,辦法總比困難多。為了切實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歷盡艱辛、迎難而上,最終在上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援下,於**年和**年先後修建了門診樓、住院樓及配套設施,極大地改善了廣大農民群眾的就醫環境。

目前開放床位40張,全部實行集中供氧及呼叫系統,達到整體護理單元,全面實現了醫保、門診、住院、藥房、收費、財務、公衛等資訊化、網路化。同時努力打造“中醫藥特色鄉鎮衛生院”。

他憑著一種創新意識,激發了衛生院健康發展的勃勃生機。自擔任院長以來,他憑著一種創新精神,不斷研究和探索衛生院的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機制,在基層醫療機構綜合改革前,率先在衛生院內部推行了競聘上崗、雙向選擇。堅持“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的原則。此外,還推出了“三看三不看”,即不看學歷看能力、不看過去看當前、不看稱職看結果,做到了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在“三好一滿意”活動中,他始終堅持和諧為本,從小事、實事做起,不斷創先服務理念和方式,引導患者就診,幫助患者取藥,給患者倒一杯水、煎一碗藥、送一碗飯,使醫護人員在服務理念上“要我服務、一般服務”變為“我要服務、追蹤服務”。並實行無償服務、抵償服務與有償服務結合的服務方式,由原來的“坐堂行醫”變為“送醫送藥”“上門服務”,使醫護人員對患者堅持做到“四多四少”,即多一份微笑,少一點冷淡;
多一些耐心,少一點急躁;
多一些解釋,少一點抱怨;
多一份關愛,少一點冷漠。就這樣,他憑著一種大局意識,帶動了衛生院職工為民務實的情感。

實施“雙簽約”

**任院長十餘年間,在當地群眾中具有良好的口碑。曾連任屯留縣第十四屆、十五屆人大代表,從當代表的第一天起,他就暗下決心,用奉獻的精神服務著每一位來診患者。

人才是鄉鎮衛生院發展的助推器,沒有人才衛生院根本談不上發展。為了解決人才短缺問題,他採取“請進來、送出去、脫產學習、上級醫療機構進修”等多種形式加強人才培養,制定了醫護人員培養中長期計劃,培養了一支留得住、用得上、服務基層、熱愛基層的骨幹人才。

他憑著一種服務意識,贏得了社會對他的好評和高度讚譽,連續十餘年衛生院綜合考核始終第一。他常說:做任何工作,只有你用心去做,一定能把它做好,其實最大受益者是自己。用力工作只是合格,用心工作才能優秀。近年來,他探索和總結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法,完善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一賬十簿二十表和五項核心制度,使國家基本公共衛生工作走上了規範化、制度化。2015年5月代表全市迎接省考核並取得較好名次。

尤其是在健康扶貧實施以來,特別是“雙簽約”以來,在**的帶領下,努力開創健康扶貧工作新局面,著力推進健康扶貧“雙簽約”規範化、標準化,通過採取”團隊式”“契約式”“選單式”家庭醫生服務模式和“三賬四簿二冊”工作法,全面落實了健康扶貧雙簽約服務“五到位”,取得了貧困患者就診率、病情好轉率、扶貧政策和健康知識知曉率、醫療服務滿意度“三率一度”大幅度提升的良好效果。這一有效做法,得到了省扶貧督查組領導的肯定,成為長治市健康扶貧工作亮點。

百姓“守護神”

屯留縣健康扶貧“雙簽約”活動讓健康小藥箱走進因病致貧家庭,充當貧困人口的健康“守護神”,承載健康扶貧各項服務,倍受貧困群眾歡迎。這一工作的開展,有效地解決了“不遵照醫囑按時、按劑量服藥導致病情反覆發作,加重因病致貧家庭看病就醫經濟負擔;
小病拖、大病扛,小病不治成大病,這一現象大大增加了貧困人口的經濟壓力……等實際問題。

家住余吾鎮董家莊村的張秋梅患冠心病、類風溼等慢性病多年,沒有勞動能力,靠吃低保生活。為了能夠更好地關愛患者,**親手把“健康小藥箱”送到張秋梅手中。心臟病急救藥、關節疼痛緩解藥……小藥箱裡裝滿了家庭責任醫生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個性化配備的藥物。且每種藥品盒上都貼有使用說明,藥箱顯眼處還貼著家庭責任醫生的電話號碼。

“醫生上門給我看病,免費給我發藥,村上的醫生經常過來指導我吃藥。現在感覺身體比以前好多了。”張秋梅老人笑著說。余吾鎮中心衛生院在全縣率先向建檔立卡貧困戶免費配發“健康扶貧小藥箱”,小藥箱中除配備有感冒藥、止痛藥、抗病毒藥等多種常用藥品,還為患有慢性病的貧困戶免費合理配備的藥物。藥箱雖小,卻有效遏制了“小病”向“大病”發展的程序,傳遞了醫者仁心的大愛,凝集了脫貧攻堅動力。

余吾鎮西南街村的崔玉娥,患有高血壓病,常年臥病在床,身邊觸手可及的地方放著“健康小藥箱”。對於這位被多種慢性病困擾、行動不便的老人來說,這個小箱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據悉,她的家庭簽約醫生每月將慢性病用藥送到小藥箱,實現了精準把握患者健康動態,解決慢病診療不及時和用藥不規範的問題。

類似的服務不僅讓患者本人省力,更讓患者家屬省心。崔玉娥的子女說:“現在衛生院的服務真不錯,打個電話醫生就來了,看了病、拿了藥,還送了一些疾病預防、治療知識的冊子和控鹽控油壺等物品,很細心”。崔玉娥也說:“小藥箱作用大,對我這個行動不便的人來說非常方便,省了不少事,真是暖到我們的心窩窩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