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做一名克己奉公、淡泊名利、愛崗敬業、公道正派的黨員幹部||黨課

做一名克己奉公、淡泊名利、愛崗敬業、公道正派的黨員幹部||黨課

做一名克己奉公、淡泊名利、愛崗敬業、公道正派的黨員幹部||黨課

黨的幹部其自身素質、作風和形象如何,直接關係到黨在群眾中的威信,作為一名黨的幹部,就要把組織事業、把公道正派看得比生命還重的、崇高的精神境界,時刻牢記“對己清正、對人公正、對內嚴格、對外平等”的行為準則,時刻注重自身品德、品行、品格,做一名克己奉公、淡泊名利、愛崗敬業、公道正派的黨員幹部。

一、什麼是道德

現代漢語裡面道德是一個詞,指衡量行為正當性的觀念標準,是指一定社會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的總和。但在古代漢語裡面,道德是兩個詞:道和德。要弄明白什麼是德,就要弄清楚什麼是道。

道,是中華民族認識自然所用的一個名詞,意思是指萬事萬物的執行軌道或軌跡,也可以說是事物變化運動的規律和法則。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

天上的眾多星球相安無事,各守其道,依道而行,這就是天道。如果每個星球都按道行駛,我們的宇宙就是一個和諧的星球系統,但如果某個星球不按道行駛,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滅亡。比如說,6500萬年前的一個小星星脫離了自己的軌道,與地球相撞,結果給地球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許多大型生物因此而毀滅,比如恐龍。所以,不按道行駛結果就是毀滅。

天道如此,地道亦然。一年有四季,24節氣,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事情,春耕夏種秋收冬藏,是有規律的,不按道行,必將五穀不生。這是地道。

人與人之間構成了一個偌大的社會系統,如果我們的人都按照自己的規則、法則、規律去做事情,我們的社會系統就是一個和諧的社會系統。如果不按道行事,這個社會將是一個禮崩樂壞、天下大亂的社會。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充分證明的客觀事實。這就是人道。

中國的古聖先賢,早在兩千多年前就給我們發現了做人的基本之道——五倫大道: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君臣有義、朋友有信。只要人類社會存在,這種關係就不會變。因為,天不變,道亦不變!這就是法則,這就是規律,這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而轉移的客觀存在。

古人講,得道之人謂之德。德就是依規律而行。人出生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做兒女,但作為兒女有做兒女最應該做的事情:孝敬父母!這就是做兒女的道。因此,孝是人倫第一道!如果你把這個事情做好了,你就是一個有德的兒女。長大了,我們變換許多位置和角色:當學生、當員工、當領導、當父母、當工人、當農民,等等。每一個職位都有你這個位置上最應當做的事情,即古人講的“敦倫盡份”,就是找到你的位置,做你這個位置上最該做的事情。只要按道而行,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你的人生就必定會越來越精彩。

二、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發展的過程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總和。這是一個很寬泛、很博大的概念。那麼,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什麼呢?我們可以將傳統文化概括為“八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即八德。而這八個字還可以濃縮為兩個字:道德。從根本上講,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是關於“道德”的文化。那麼,道德的根本是什麼呢?道德的根本就是孝!中華傳統文化最終可以濃縮為一個字:孝。可以說,孝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髓之中的精髓,是道德的根本。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道德的根本,是教育教化的源頭。

1997年,在河南嵩山出土了一塊石碑:“三教一體碑”。碑文寫到:“三教一體,九流一派,百家一理,萬法同源”。所以,從本質上講,儒釋道文化講的是一回事。中華傳統文化就是以儒家文化為代表,以儒釋道三種文化的融合為基本內容的文化體系。這就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面貌。

三、為什麼要學習中華傳統文化

早在十年前,中宣部就下文號召弘揚傳統文化,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有發揚和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表述。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全面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顯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是大勢所趨。

從本質上講,學習傳統文化可以幫助人們解決三大難題:人與自然的問題(生存危機),人與社會問題(信任危機),人與自身問題(心理危機)。近年來,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僅在國內轟轟烈烈,而且伴隨著“一帶一路”的強勁東風,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潮。因為現在人類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而中華傳統文化可以幫助人類走出目前的困境。

古人是高度看重教育的。古人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可見,教育是國家的頭等大事!既然教育如此重要,我們看看教育是什麼?教是“孝”和“文”的組合字。教育就是孝的文化,是做人的文化。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教育的產物。人離不開教育,孩子也是如此。那麼,何為“孝”?古人云“善事父母者為孝”。

孔子有一天和他的學生探討孝的問題。學生問:什麼是孝啊?能把自己的父母養好就是孝嗎?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有所養,不敬,何以別乎?”(《孝經》句)不恭敬父母,與動物有什麼區別?但孝有三個層次:小孝孝其身,中孝孝其心,大孝孝其志。就是說,小孝是讓父母吃飽穿暖,中孝是孝親敬老,讓父母心情愉悅,大孝就是造福百姓,精忠報國!“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孝經》句)可見,孝的力量太大了,其作用是無法想象的。

四、如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所以,改變社會的大環境我們都有責任。中華民族十大傳統美德,是我們做有道德之人的基本規範。

1.仁愛孝悌。這是中華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仁”德的核心是愛人,即“仁者愛人”;孝悌之德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形成和睦的家庭親情,對中國社會的穩定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團結的基石;“忠恕”之德是以誠待人,推己及人,即“四海之內皆兄弟”,營造“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社會風尚。愛人、孝悌、忠恕是仁德的基本內容,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集中體現。

2.謙和好禮。“禮”是中華民族的母德之一,她根源於人的恭敬之心,辭讓之心,對道德準則的恭敬和對兄弟朋友的辭讓之情。“謙受益、滿招損”這是中國人自古就懂的道理,謙德亦根源於仁德辭讓之心,其集中體現就是在榮譽、利益面前謙讓不爭,以及人際關係中的互相尊重。“和德”體現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氣”,在人際關係中為“和睦”,在價值取向上為“和諧”,而作為一種德性為“中和”,“禮”、“謙”、“和”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美好情操。

3.誠信知報。“誠”即真實無妄,其基本的涵義是誠於己,即誠於自己的本性。以“誠”為基礎,中國人形成了許多相關的道德,如為人誠實,待人誠懇,對事業忠誠。“信”是守信用、講信義、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報”即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些都是道德的重要成分,是中國道德質樸性的重要表現。

4.精忠報國。對祖國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是最質樸的情感和品性,她作為一種“千萬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深厚的感情”是愛親人愛家的情感昇華,由此也形成一種捍衛民族尊嚴、維護祖國利益的崇高品德。精忠報國、保家衛國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動民族發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5.克己奉公。中華民族由於家庭本位的社會結構和禮教文化的傳統,培育了一種整體主義的精神,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克己奉公的美德。因而奉公就必須克己,克盡己私便是公,亦即是天理,“克己”即剋制己私超越自我,服從整體。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質上是先公後私,個人私利服從社會公利的精神。這種“公”的精神培育是強化對社會、民族的義務感和歷史責任感。

6.修己慎獨。以律己修身為特徵的道德修養,強調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維護人倫關係和整體秩序,建立道德自律,其基本精神是“求諸己”,“慎獨”就是在自我獨處時要嚴於律己,戒慎恐懼,“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修己慎獨的修養傳統培養了中華民族踐履道德的自覺性與主動性,造就了許多具有高尚品質和堅定節操的君子人格。

7.見利思義。先義後利以義制利是傳統義利觀的基本內容和合理核心,也是中華民族集傳統美德和倫理道德的集中體現,是中華道德精神的精髓,她昇華為“生以載義”,“義以立生”的人生觀,昇華為中華民族“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崇高道德境界。這種道德觀念是鼓舞志士仁人為民族大業義無反顧地獻身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中華民族崇高道德人格的光輝寫照。

8.勤儉廉政。“儉以養德”就是要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對為政者說則主要是廉德。無“廉”則不“潔”,無“廉”則不“明”,廉既是對為政者的要求,也是一般人應有的品德。“廉”的本意是在取捨之間,取道義,舍邪心,嚴格自我約束。有了“廉”才可能做到“正”。“正”是遵循公益和道德。勤儉廉政既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取向,也是中國人共有的美德。

9.篤實寬厚。在長期的道德實踐中,中華民族形成了許多以“實”為價值標準的規範和美德。如老實、誠實、求實、踏實、實在等等,形成崇尚實幹,反對空談的務實精神和實踐精神。在待人接物上,中華民族一向以寬厚為美,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在人際交往中,中國人“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在現實生活中,通過寬厚的道德人格來打動別人,達到任我溝通的目的。日常生活中的寬容大度,寬巨集大量,忠厚長者等道德評價,都是中華民族寬厚品德的體現。

10.勇毅力行。這是中華民族在踐履道德方面所具有的德性和德行。中國文化認為,人格的完善,社會的進步,重心不在知遇言,而在於行。“勇”有憑力氣的血氣之勇,有憑意志的意氣之勇,理直氣壯、恪守堅定的道德信念的“大勇”。“毅”是在艱難困苦中堅持下去的毅力,以及在遵守道德準則方面的毅力。“君子納於言而敏於行”,正是這種勇毅力行的美德,使得中華民族在各種險惡的環境中能夠化險為夷,自強不息,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