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2020鄉鎮基層黨員一線抗擊疫情阻擊戰優秀事蹟長篇

鄉鎮基層黨員幹部一級抗擊疫情阻擊戰優秀事蹟長篇紀實通訊稿範文1

2020鄉鎮基層黨員一線抗擊疫情阻擊戰優秀事蹟長篇

鐵門崗鄉:轉運“急先鋒”的“鐵漢柔情”

“李鄉長,別叫盧陽,還是我去……”“@LY 我去……”“我去吧……”“回了,可以上!”2月19日,鐵門防疫轉運微信群裡熱鬧非凡。這是一群由6位志願者、4臺改裝皮卡車臨時組建起來的轉運志願服務隊。從2月11日建群到現在,這樣的對話,從白天到深夜每天都在上演。

他們爭先恐後要去執行的任務,卻是新冠肺炎疫情下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倒黴事”:送發熱病人去醫院檢查,轉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去做核酸檢測,運送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去城區集中隔離點隔離,去定點醫院接治癒患者出院。

他們每天要做的事,就是不停的開車,單調枯燥;
每天接觸的人,身上可能潛伏著致命“病毒”;
每天要去的地方,可能推一下門把手,就會被猙獰的“病魔”盯上。而他們,毅然決然離開溫暖舒適安全的家,換上防護服,迎著風雪,做鐵門崗鄉疫情防控一線的“逆行者”。

這是6個懷著一腔熱血的鐵門漢子,他們之中,有黨員,也有普通群眾。他們中最年長的是54歲的的士司機吳建國,最小的是33歲的鄉衛生院基層科醫生盧陽,他們之中,還有校車公司經理,曾經的養雞專業戶,不鏽鋼焊接師傅……4臺由鄉政府臨時徵用改裝的皮卡車就是他們在疫情中衝鋒陷陣的“裝甲車”,身上薄薄的防護服,一次性醫用口罩和手套就是他們為鐵門崗鄉群眾保駕護航的“戰衣”。

每天一早,他們辭別家中老小出發,執行完最後一趟轉運任務往往已到深夜。仔細地進行車輛消毒後,脫下防護服的他們結束一天的工作,四周靜籟,頭頂的明月,孤獨圓潤。

9個日日夜夜,24小時待命,70餘趟往返奔波,600多個小時, 4000多公里迎風沐雪。

他們在接到任務後,總是第一時間衝鋒在前。他們不計報酬,志願服務,隨叫隨到,把鐵門崗鄉78人安全精準地送到了最適合的地方診斷隔離觀察,有效地阻斷了疫情在鐵門的蔓延傳播。疫情還未解除,他們仍然每天奔波在鐵門麻城往返的路上。

“鐵門鐵大漢,敢闖又能幹”。6個素不相識的“鐵大漢”,因為共同的使命走到了一起。他們在一起並肩作戰,互相關照。2月12日,深夜,大霧。陳寶華師傅提醒大家,霧大開遠光燈不安全,走慢點;
2月13日,晚大風,大家都在群裡等小盧回家後報平安;
2月15日,大雪,年紀大些的劉文祥和吳建國主動提出來,雪大不安全,有任務讓他們老同志來,年輕師傅們卻“毫不領情”,爭先恐後要自己上;
何國勤師傅擔心轉運的病人和老人受不了路途顛簸,提醒小年輕們載人時最好不要上高速,以免轉彎過快摔傷乘客……在冬天的風雪和疫情陰霾籠罩下,這個小小的微信群總讓群裡的每個人感到春天般的溫暖。在一個群裡相處時間長了,負責轉運車輛排程的副鄉長李薇,漸漸熟悉了每個人的脾氣秉性:校車公司經理何國勤,是個熱心腸的老司機,也是一位有著23年黨齡的老黨員,在得知鐵門疫情嚴重時,主動致電鄉政府希望能為鐵門出一份力;
吳建國師傅沉穩話不多,當有任務時總是主動要求上;
陳寶華師傅總是默默的幫大家領防護物資,速食食品,認真的做好後勤工作;
衛生院公衛科主任萬新波,送病人去醫院,掛什麼號走什麼程式,他是行家裡手;
司機盧陽哪天沒有被安排任務,他還會在微信群裡跟你急,接到任務後常常忙得飯都顧不上吃。他說:“車隊裡幾個黨員師傅不怕吃苦,衝鋒在前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等疫情結束後,我也要向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校車司機劉文祥,去年鄉政府在開展畜禽汙染整治行動中,依法拆除了他1200多平米的養雞場,讓他被迫處理掉5000只雞,一夜之間失去賴以生存主業的他,改行成了一名校車司機。看著家鄉正在遭受疫情的摧殘,明理的他跟妻子盧榮花說:“政府雖然拆了我們的雞場,但他們是按政策辦事,我能理解!2003年非典的時候,我在鐵門開的士搞轉運,有經驗,這次疫情來了,我是黨員,我得帶頭上!”妻子只是囑咐他要注意安全。因為疫情阻隔沒能回南京某生物製劑公司上班的女兒劉媛鼓勵爸爸:“我們公司研製的核酸檢測試劑盒已經上市了,我在家辦公是支援祖國,老爸也是為家鄉疫情防控做貢獻,加油!”

時代中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那裡,可能就是一座山。在鐵門崗鄉,有這樣一群“可愛的人”,他們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這個時代洪流中,默默的用自己堅實的臂膀,扛起了壓在鐵門人民身上那座看不見的“山”,他們用自己平凡的行動為一個又一個被疫情影響改變的家庭帶去生的希望,愛的光亮,他們用疾馳的車輪詮釋著家國大愛,鐵漢柔情!

鄉鎮基層黨員一線抗擊疫情阻擊戰優秀事蹟長篇紀實通訊稿範文文2

一聲“到”,一生到!——致敬逆行“兵哥哥”

他是退伍27年的老兵,他是有著28年黨齡的老黨員,他是曾經無償獻血十餘次獻血總量超3000毫升的“獻血達人”,今天,他是抗“疫”一線的排頭兵!

他叫羅偉,曾經是一名退役老兵,脫下軍裝,他是鼓樓衛生院一名工齡26年的公衛人員。雖退役多年,年近半百,這位有著深厚部隊情節的“兵哥哥”,手機鈴聲一直是部隊的集合號。在疫情防控戰場,他同樣發揮軍人敢打硬仗的作風,衝鋒在疫情防控一線。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時,正是羅偉在武漢行腸繫膜上主動脈夾層介入術後剛剛一個多月的時間,按照醫囑,術後半年內要好好休息,才能保證手術效果和後期身體康復。身為醫務人員的他,明知道自己身體狀況不允許參加疫情防控,但因為擔心單位人手不夠,他沒有遵從醫囑徑直返回了崗位。每天和公衛科同事一起,擔任鼓樓轄區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轉運及居家環境消殺等工作。、

鼓樓轄區先後確診多名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對排查出的密切接觸者要進行居家隔離,排查出的疑似病例需轉運到集中隔離點,確診患者居家環境要隨時消毒……高峰期一天要和同事在路上往返20多趟,轉運40多人。臘月二十九晚上,因接到通知,轄區有幾個自武漢返鄉在家自行隔離的村民發燒,聽聞訊息後,羅偉立即和同事趕往村民家中,將發熱病人當即轉到市人民醫院發熱門診檢查後趕回村民家中對居家環境進行全面消殺,並叮囑其家人要做好居家自我隔離、防護……很多次忙到深夜才回家。

每天超負荷的工作,且面對的是一群高風險的人群,對尚在術後康復期的羅偉來說,是極其危險的。考慮到他身體狀況,醫院院長鄧顯章幾次主動打電話讓他回家休息,休養病情,但他拒絕了,他說疫情就是命令,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關鍵的時候自己不能掉隊,除了堅守別無選擇。

他的妻子王京霞,是麻城市人民醫院血透室護士長,當愛人羅偉拖著剛剛病癒的身體奔忙在疫情防控一線時,她也同時奮戰在市人民醫院緊急成立的發熱門診。因疫情防控要求,考慮到血透室410位透析患者安全,醫院將血透室作為重點防控部位。在發熱門診值守四天後,她被醫院召回到血透室。王京霞帶領團隊嚴格把關,認真執行各項操作,對410位透析患者全面開展三大項檢查(血常規、咽拭子、肺部CT檢查),目前透析室無一例新冠肺炎感染病例。

儘管知道丈夫大病初癒不能太過勞累,但她更理解身為軍人的他內心的執著與堅韌……夫妻二人都忙碌在疫情防控戰場,年裡到年外都沒見過面,更不用說好好照顧丈夫,心疼之餘,她只有在偶爾閒下來的時候電話裡一遍遍叮嚀……雖然每天往返穿行在轉運、消殺途中身體有些吃力,但羅偉說:“在疫情面前,正是體現一個公衛人責任與擔當的時刻,能實實在在為疫情防控盡一份力,是我身為一個老兵、一個公衛人最大的驕傲,喊一聲到,要一生到!”

鄉鎮基層黨員一線抗擊疫情阻擊戰優秀事蹟長篇紀實通訊稿範文3

涼亭社群志願者:我在正月的這15天

“您好,請您帶上口罩,不要在外閒逛,特殊時期,堅持一下......”這是我這15天說過的最多的一句話。在過去的一個月,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像颶風般席捲而來,於是註定著今年的春節是如此的寂靜不安。武漢是爆發點,而我所在的地方,黃岡麻城,抗疫防疫形勢也是十分的嚴峻。

我是一名麻城鼓樓辦事處涼亭社群八組的居民,也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在疫情突然砸進這個本來寧靜的村莊時,所有的居民免不了開始議論,開始擔憂,開始不安,甚至開始惶恐。

“疫情就是命令”,一句再簡單不過的口號卻如此真實的打進了每一個抗“疫”防“疫”一線人員的心中,在這15天裡,在涼亭社群,我親眼見證了這裡的每一個人如果將這句口號唱響、傳播、實施和落實的。

正月初六的早上,我接到一位在社群工作的伯伯電話,他是一名老黨員,電話那頭,只有一句話“你在家嗎?來社群幫下忙”。我依稀記得,我遲鈍了三秒鐘,回覆到:“我馬上過來。”

剛開始,我是猶豫的,是擔憂的,因為從年前到初六因為疫情的緊張形勢我已經10天沒有出門了,我害怕我的外出給家裡人無形帶來了隱患,但是我告訴自己,這個時候,我需要站出來,走出去,告訴家裡人,別害怕,我們最終會戰勝疫情的,也想告訴更多人,別害怕,我們會一起幫您渡過去。

就這樣,我開始了我的社群志願者生活。沒想到,這一干,直到今天,整整15天。

這15天,我每天早上去社群報到的時候,社群的領導早已經安排完一天的任務。

這15天,我每次去黨支部尋求幫助意見的時候,他們永遠都在伏案整理人員資訊。

這15天,社群辦公室的走廊永遠會聽到電話對話,他們在訪問回鄉人員的資訊,監測他們的體溫和健康狀況。

這15天,無論我多晚離開社群的院子,夜色寒冬,一二樓的辦公室燈光依然嶄亮,他們不是在開會商討安排第二天的防控工作,就是在討論當天疫情防控工作情況。

我才明白,哪有什麼和平年代,是他們,是這些一線的工作人員不計報酬,不論生死的犧牲精神才換來了萬家燈火的溫暖。

防控就是責任,而責任就是每一個精細的任務佈置,每一張到戶到家的宣傳單頁,每一個路口的防控橫幅,每一個微信群裡的耐心解答。在這15天裡,我們會在清晨拿著幾百份防控宣傳單頁,走到每一戶的家門口,告訴他們當前的疫情形勢;
我們會扛起幾十個路障牌,挨個路口進行封鎖;
我們會抱著橫幅,在社群的每一個顯眼的角落張貼開來,希望更多人的看到;
我們也會在風雪裡,走進社群的每一戶家中,詢問家中返鄉人員資訊,做好登記備忘。

原來所有的工作沒有預料中的複雜,卻遠超想象中的細緻。直到有一天,我從一戶人家中剛做完返鄉人員登記,準備出門去往下一家。站在門口有一位奶奶,她穿的挺厚實,半軀著身子,扶靠在門牆邊,我猜應該是這戶家中的長輩。我轉身準備離開的時候,她突然對我說了一句,“還好有你們”。聲音低沉卻很瓷實,我聽的特別清楚,像是一股暖流突然湧入身體裡,突然明白,原來責任就是將本該我屬於我們的擔子勇敢挑起來,讓像老奶奶這樣的長者可以安心的在家。

每天晚上,都會在電視鏡頭裡看到無數的“疫”情動態,他們中衝在防疫前面的都是黨員,他們沒有畏懼,他們勇於擔當,他們甚至逆行而上。看到他們的請戰書,我不禁熱淚盈眶,同時內心充滿了希望和力量。也就是那一刻,我特別慶幸我去年就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可以在不久的將來加入黨員這個大家庭中,我也堅信,我可以很快成為一名合格的正式黨員,將責任義無反顧的挑在自己的肩上。我想,這大概和平年代的英雄主義,提醒著我們每一個人,關懷著我們每一個人,珍惜著每一個瞬間。

鄉鎮基層黨員一線抗擊疫情阻擊戰優秀事蹟長篇紀實通訊稿範文4

情暖隔離點——白果鎮集中隔離點紀實

“垃圾袋用完了,麻煩送一點。”“我這邊還需要幾個衣架。”這是白果鎮密接者集中隔離留觀點微信群中日常的一幕。按市新冠肺炎防控要求,為切實做好新冠肺炎確診及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的隔離工作,從2月4日起白果鎮在石材園區內的兩個賓館設定密接者集中隔離留觀點,首日就集中隔離了28人。密切接觸者大多是親戚或者朋友為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在情緒上難免有些低落,初到陌生的環境也有些不適應。為引導隔離留觀人員積極健康度過隔離期,隔離點工作人員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優化服務,保障生活質量。在隔離點設定之前,鎮政府就考慮到了有的留觀人員由於走的匆忙忘記攜帶生活用品的情況,因此提前準備了諸如牙膏牙刷、毛巾等必備生活用品,還有其他需求的也及時安排專人採購補齊。每天配送健康營養的隔離餐,併發放水果和牛奶。留觀人員陳某是北方人,嫁到白果鎮鄭寨村,吃不慣米飯,她還帶著一個兩歲多的孩子不能吃油鹽和辣椒,工作人員專門囑咐食堂為她做一份清淡的菜,並每天中晚餐給她煮兩個雞蛋、蒸兩個饅頭。陳某的孩子年紀小,比較調皮,在隔離房間待不住,工作人員還專門為他購買了兒童玩的玩具。

二是經常關心,做好心理疏導。張獅腦村留觀人員徐某的父母均是新冠肺炎確診患者,還在市醫院進行治療,面對家庭突遭的變故,這個90後的小女孩承受了很大的壓力,情緒一直都比較低落,工作人員積極關心她的生活,醫務人員也多次跟她溝通交流,通報她父母的治療情況,好在徐某父母治療情況都比較好,徐某的母親也馬上可以出院。漸漸的,徐某的心情舒暢了很多,還開始在網上遠端辦公。

三是嚴格管理,確保健康安全。隔離點嚴格按照市指揮部隔離點管理制度落實工作,每天定時進行房間和走廊的消毒,每天在群內傳送口罩佩戴、體溫計使用、垃圾分類處理等健康知識提醒密接者學習,囑咐他們做好自我防護。鄭寨村留觀人員江某70多歲,原本就患有基礎病,在隔離點醫學觀察兩天後體溫升到37.3度,瞭解到情況後,工作人員立即通知專人將他送至市醫院進行檢查,經過CT檢查發現是由於肝炎引起的體溫偏高,肺部無感染,但是考慮到江某年紀偏大,情況特殊需要更加專業的護理,經鎮新冠肺炎指揮部同意,將江某移送至白果衛生院進行隔離治療。

在隔離點牽頭負責的白果鎮黨委副書記唐心潮常說,“隔離點是為了排查傳染源,而不是排除人情味,這些群眾來隔離本身就擔驚受怕,所以我們的工作更加不能刻板化程式化,要把他們當成家人來對待,這樣才能夠保證留觀人員積極配合,健康走出隔離點。”截至2月15日,白果鎮隔離點現有留觀人員69人,累計留觀107人,累計解除隔離38人,解除隔離回家的留觀人員離開時紛紛對隔離點工作人員的工作表示了認可和感謝。

鄉鎮基層黨員一線抗擊疫情阻擊戰優秀事蹟長篇紀實通訊稿範文5

抗疫一線,黨員父子齊上陣

家住順河鎮順河集村的馮正明是一位90後碩士研究生,在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畢業後,他被招聘進入新能源企業遠景能源有限公司就職,擔任湖北地區市場開發負責人。此次回家過年恰逢疫情爆發,本可以趁著此次居家隔離的機會一家人享受團圓,卻因其父親的身份,每日見不到幾面。因為他的父親正是順河鎮順河村村書記馮仁堯。

“父親每天早上8點前就出門了,直到晚上8點之後才回到家中,而且到家後手機還會時不時接到電話,還得處理工作。”馮正明一邊支援父親對崗位的堅守,一邊也擔心父親的生命健康。

作為基層村幹部,每天要給村裡居民監測體溫,上街消毒消殺,宣傳防疫知識,在外奔波少不了接觸人群,而最初的防護用品口罩、消毒液等非常稀缺,防護措施並不那麼牢靠。這些他都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作為一名年輕黨員,他也想像父親那樣,為養育他長大的家鄉做點什麼。結合自身情況,他向自己所在的遠景能源有限公司反映了家鄉湖北的情況,在疫情爆發的時期,防護物資奇缺,口罩、消毒液、防護手套等得不到保障,希望公司能酌情給予支援。遠景能源有限公司高層瞭解情況後,立即做出迴應。

2月17日,遠景能源有限公司匯入第一批救援物資及錢款合計660萬元到湖北各縣市慈善總會和紅十字會,並於2月21日,通過無錫慈善總會捐助第二批救援資金600萬元到湖北慈善總會,先後共兩次捐助於疫情防控工作。

基於順河鎮當前防控物資匱乏的情況,馮正明通過努力,向公司申請在第二批資金中定向捐款40萬元用於順河鎮疫情防控,2月22日通過麻城慈善會撥付到賬。捐助的物資還包括N95口罩1000個、醫用一次性口罩1000個、醫用手套1000副,初心範文這些都定向捐贈給順河鎮衛生院,用於一線醫務人員防疫使用。

“我不能像父親那樣每天在外與他並肩作戰,但我會在背後盡我所能的支援他。這不僅是一個兒子對父親的支援,也是我們作為社會一份子對奮戰在一線防疫人員崇高敬意的體現。”馮正明飽含深情的說道。

雖然疫情影響著公司在湖北的業務,但本著公司“以疫情為主”的指示,他表示將盡自己所能,為堅守一線的工作人員的防護安全提供力所能及的保障,像自己的父親一樣,以不同的方式,相同的目標,踐行黨員的初心使命,堅信定能打贏這場抗疫防控阻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