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責 > 人力資源職責

模擬招聘心得5篇

出色的心得體會能夠深入地瞭解自己的興趣和激情,從而選擇職業和發展方向,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人生意義,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模擬招聘心得5篇,感謝您的參閱。

模擬招聘心得5篇

模擬招聘心得篇1

本學期,學校為廣大同學舉辦了一次校園招聘會,作為即將實習的我們也被邀請去參加招聘會,有幸近距離接觸了在春暉體育館進行的這場聲勢浩大的招聘會。

儘管我們現在還身在看似與世無爭的“象牙塔”,實際上現在社會上的職場競爭的白熱化程度大多數人或多或少已經體會到了。因此,在去參加招聘會之前我就已經做了些功課,對自己目前的狀況做了一個梳理進行了一個系統的規劃。然而,當我真正進入招聘會場,才突然間發現,原來有很多與我自己設想的是完全不同的。接下來我對這次招聘會的總的情況進行一個系統而詳細的總結。

作為泰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10級物流管理的學生,對於物流管理這個概念我的理解是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培養具有紮實的管理學基礎、經濟學和資訊科技基礎知識,較高的英語水平和計算機基礎技能,具有在掌握工科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熟悉法規,掌握現代物流管理理論、資訊系統的手段、方法,具備物流管理、規劃、設計等較強實務運作能力,成為高階現代物流管理人才,成為在物流管理領域從事全過程策劃、管理和物流資訊化工作的高階複合型管理人才。物流涉及面很廣,這個專業的課程跨度比較大,從物品的源頭到末尾,所有涉及到的內容都會涉及:採購、倉儲、運輸、裝卸、配送等等,綜合來說,就是一條鏈—物流鏈。所以我覺得,學習物流專業,不僅是學習物流的專業知識,還要廣泛的學習與物流有相關聯絡的知識。據我瞭解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為600餘萬人,相關統計顯示,目前物流從業人員當中擁有大學學歷以上的僅佔21%,許多物流部門的管理人員是半路出家,很少受過專業培訓,這對於我們接受過專業訓練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可是,在前來招聘的企業中完全沒有與物流相關的職位,前來的一些企業有興化地區的培訓中心,他們是來招收老師的,還有戴南地區的一些鋼鐵廠來招聘工人以及一些商場來招聘一些營銷人員,賓館來招聘一些服務人員等等,唯獨沒有與物流專業相對口的職位。

因此,我也深深的思考,如果明年的這個時候真正要選擇職業的時候,放在我面前的還是這些職位,沒有與物流相關的職位,我該怎麼辦?我想真正的求職是一場求生存的戰鬥,不能因為沒有合適自己專業的,就不去戰鬥,不去生存了,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多努力學習廣泛學習身邊的知識,不能僅僅學習專業知識,在這個競爭強烈的社會,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最好的就是展現自己最專業的一面以及認知最廣的一面。

通過此次的招聘會我也體會到,如今社會沒有什麼鐵飯碗,什麼公務員之類的也不是真正的鐵飯碗,在我的思想裡,鐵飯碗不是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而是到哪兒都能吃。成功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如果改變不了環境,那就要改變自己。就業最重要的不是我們現在找到了什麼樣的單位,而是在於我們朝著什麼方向走。我們還是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不要期望自己初出茅廬就能大顯身手做一番大的事業,不能眼高手低,要務實做人,認真做事。不能有就業攀比的心理,腳踏實地,勤勤懇懇比什麼都好,更不能盲從就業,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以及正確的人生價值。

在招聘投簡歷的過程中,很多同學在找工作時還是採取“撒網”式,到處投簡歷,卻沒有真正研究過那些企業,那些崗位。這個時候了,想找到一份好工作,你就要好好研究它,準備最充分的資料,爭取一次拿下來。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抓住一切鍛鍊機會,尤其寒假暑假,多去參加實踐,這必定會對將來的工作起到一定的積澱作用。

作為以後走上社會的大學生來說,我們不應該一味的抱怨殘酷的社會現實,而應該全面的武裝自我,塑造自我,將自身塑造成能夠適應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的全方位的人才。現在的企業和公司看重的是學生的外語能力,同時還需要工作時吃苦耐勞的精神,毅力以及與別人的溝通能力,應變能力。我們應該多多提高自己的外語能力和綜合素質,為自己在尋求工作的道路上添磚加瓦。面對當前的招聘形勢,我們應該知道“藝高人膽大”,真正存在實力的千里馬終歸不會被淹沒,畢竟在任何形勢下“優中選優”的戰略性人才儲備是任何一個企業迎接新的發展的必經之路。

所以大學期間我們不僅要學專業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學習其他方面的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適應這個社會生存的人。

以上就是我參加這次招聘會所體會到的心得,有太多的感觸,也很感謝能參加這次招聘會,讓我真正認清了未來的方向。

模擬招聘心得篇2

很榮幸今天能夠參加招聘會。雖然我沒被安排到一個很好的攤位。也沒主動跟那些高管去談(這真的很懊惱,真心不懂怎麼去跟他們聊)。不過收穫還是很大的。因為我跟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他們有很多問題,很多想法去表達。雖然自己做得不夠好,但是能夠從聊天中得到的卻是很多的。

我是負責兩個攤位的,其中一個招的是銷售代表,說得難聽的就是打電話銷售的那種。我對這個不怎麼感興趣,但不會否認這個工作很差。一個早上只有3個人面試,很少。但我從其中一個面試官那聽到了一句話:“在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大家是怎麼理解的呢?如果我們進了小公司,很多事情都是要自己去做,我們沒辦法想象。當我們得到足夠的鍛鍊,經歷得足夠多的時候,變成一“老油條”的時候,我們就有實力去大公司競爭了。其實怎麼說呢,這隱含著的是,對於能力不足的我們,如果剛畢業就想非大公司不去,那麼能斷定,壓力山大。這是好高騖遠的節奏嗎?社會是殘酷的,是多樣的。對於還是白紙的我們,你受得了勾心鬥角,偶爾的惡性競爭嗎?只有成了老油條,你還怕什麼?我說得很囉嗦,但這是我心中的感受。我不喜歡勾心鬥角,其實很討厭那什麼潛規則,那什麼要走的後門。這一段我就不多說了。

接下來我就旁聽了另一個高管跟我們講的話。具體我也不記得太多了,中途聽到的。但是能夠肯定的是我們不能整天只對著自己的專業,出到社會,哪個老闆會不喜歡多才的員工呢?你能夠做技術也有能力去策劃營銷,還愁著找工作嗎?忘記說了,這個高管以前也好似學計算機的。他畢業時在東莞移動坐檯的那種。然後他發現這不合適就轉做銷售,人力資源這些。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他都經歷過。他是一個很重視團隊的人。一個人的強大不如一個團隊的努力。話說回這個高管跟我們說的話吧。他說職場就是職業的戰場。平時多接觸不同的知識,充實自己,自己才更有能力去做事。就好比升職,只有你有了能力去擔任高階的職位,或者比現在坐在那個位上的人更適合,那麼你就升職了。不要想社會有多黑。如果真正有實力,哪個老闆不想要?你覺得黑那是因為你還沒足夠強大到老闆必須用你。後來在招聘會快結束的時候,又和一個電子商務的公司董事交流過。人很nice。其實很多都是大同小異的。我從中悟到:學校能給你的是有限的,能交給你的是最基礎的。對於出去社群沒多大的作用。順便提一下,今天來招我們專業相關的企業無不看你做過什麼專案。你有一大堆證書能說明什麼?不能,公司看中的不是你的過去,他要投資的是你的將來。你做過專案了,就證明有一定的實力。我看到不少師兄面試時都提到不少專案。我跟自己說,我實在太弱了。兩年後的我根本就沒有實力去應聘這些崗位。大學,你學什麼?不如學習怎麼去接專案,怎麼在社會中知道發展的前景,讓自己做好準備,以致於我們出來工作的時候能夠順利過渡。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學校沒做過專案,沒多與社會接觸。在學校只學到的基礎只會讓我們在工作中更辛苦,因為很多問題不會處理,不會應對。現在的你還整天沉迷那dota,lol?自己衡量吧。

說的很囉嗦,很不好。但畢竟是我自己的體會。希望大家在剩下的.時間珍惜好,好好去做有用的事情。

模擬招聘心得篇3

大門一關,李勇生要隱藏起名字和年齡——包括他是一名盲人的事實。

這裡與外界隔絕,他的身份是一串工號,職責是勸人活著。出了這扇門,他們在電話裡聊起的一切,都將被祕密掩埋。

“希望24熱線”,400-1619995,諧音“要留、要救、救救我”,一條專門面向企圖自殺、有抑鬱傾向的人的生命援助熱線,全年24小時無休。

世界衛生組織釋出的資料顯示,自殺已成為15歲至29歲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僅次於道路傷害,每年有近80萬人死於自殺。

李勇生是天津接線團的團長,也是國內第一個從事自殺干預的盲人接線員。

李勇生做了一個比喻:有自殺意圖的人,會穿過一間間黑屋子,最後抵達灰暗的迷宮,沒有活下去的動力。但在每次進入下一個黑色房間前,他們都會向外釋放求救的訊號。

熱線是最後一道生門,李勇生要做的,就是在系統崩塌瓦解前,建立支撐點,做最後的挽救。“做他們的朋友,走進去,和他們站在一起。”

李勇生在接聽來電。圖片來自《三月風》雜誌

01 角色

李勇生有一雙灰藍色的眼睛,這是視神經萎縮留下的痕跡。一位給他拍過紀錄片的記者說,他戴墨鏡的樣子,像日本導演北野武。

在深夜的接線室裡,李勇生確實像一名導演。工作前,他要把門窗緊閉,保證安靜氛圍,方便進入角色。他在眾多場景裡穿梭,每通電話結束後,他需要時間,在大腦裡進行角色轉換。

晚上6點,李勇生叩開接線室的大門。這裡位於天津一處寫字樓內,十來平,兩部電話,兩人值班。“你打來電話,那我就是你的朋友,你什麼都可以說,我陪你聊天,咱們共同面對,好嗎?”

自殺干預將企圖自殺的人群分為4類,7個等級,26個級別。4個等級分別是輕度、中度、重度和急迫。“面對學生,我通常扮的是家長,如果是校園問題,我會扮演老師,職場白領打來的話,我就演同事。”

拿起電話,李勇生會仔細聽對方的環境聲,接著聽對方氣息的變化、停頓時間、聲音高低。5分鐘內,李勇生能判斷出危險等級,迅速建立一套干預方案——在此前的1000多通高危來電中,他的成功率達90%以上。

“基本聊5分鐘,我就知道我能幫助他,沒問題。他能投擲出求救的訊號,我就知道,這人能救回來。”李勇生說。

他記得一個凌晨的電話。來電的是個女孩,李勇生聽出,電話那頭,有車流聲,風聲很大。他迅速判斷出,這是一個高危來電——女孩可能在馬路邊或高架橋。

情況危急,李勇生調高了聲音,音量與嘈雜的背景差不多大。事情在他的預料之中,女孩站在大橋上,準備往下跳。

在聊天的過程中,他抓準時機:“現在這個環境太吵了,我想聽更多,你找個安靜的地方好嗎?找一個車輛少,能避風的地方,咱倆好好說一說。”

連線半小時後,女孩來到距離大橋200米的公交站。一個小時後,女孩聽從了他的建議,回了家。“當她能和你訴說心裡話的時候,危機的大門基本已經關閉了。”

每一通電話,都是一次漫長的拉鋸戰,反覆地在希望的產生和破滅中拉扯。

李勇生能體會對方的狀態:“他走到這一步,不知道深思熟慮多長時間,沒有親人和朋友的支援,任何的信念系統都沒有了,他只想結束生命來獲得解脫。”

他要做的,就是建立“拉力系統”,建立支撐點,開啟對方的心結。“能打進電話的這部分人群,他內心還保留著一些對生的希望。這是他們的求救訊號,他們還在掙扎之中。”

李勇生有自己的方法:說話時不打斷對方,讓對話一直延續。與對方情緒同步,琢磨對方的需要,撫平對方的焦慮。“他說出這句話,可能是求石問路,我要知道,他需要什麼樣的幫助,他說完後,我必須連線上他的話,給他幫助。”

這也有一定的風險。如果技術不熟練,一句話刺激到他,不但不能將他拉出來,反而會激怒他的情緒,讓他的心理產生瞬間劇烈的波動。

“尤其針對想自殺的人,他最怕的是一種負擔,你可不要死啊,你死了以後你媽媽怎麼辦?你爸爸怎麼辦?他最怕聽到這些。”

02 盲人的世界

盲人眼前的世界,並不是永恆的黑暗。

李勇生從事自殺干預接線員,已有7年的時間。談起初衷,他說,既是助人,也是自救。“對方的包袱卸下後,我的包袱也卸下了,雖然我看不到,但感覺心裡面是亮的,天空也是亮的,一切就不一樣的感覺。”

他善於捕捉情緒變化的訊號,像獨獨在夜裡出航的船,面對漆黑的渺渺大海,總能準確判斷出海浪的方向。但人無法四季在純粹的黑暗裡生存,即使他是盲人。成功挽救一個生命的感覺,難以用言語形容。

李勇生能感覺到白天和黑夜的區別,有時,黑夜也不是空洞的黑。他去盲校做過調查,即便是先天全盲的人,眼前也不是漆黑一片。他認為,這是受情緒調節的原因。

“即使沒有光感,長時間受想法的強化,他會在腦海這種產生‘亮’的感覺,因為這樣會讓他感覺舒服,會讓他沒有壓迫感和窒息感。如果在腦海中只有一片黑暗,時間長了,內心再強大的人,也走不出來了。”

李勇生40歲了,但他所有的影象記憶,都停留在10歲以前。失明幾乎曾經將他的生活連根拔起。

他現在還會夢見,失明前度過的那個春天。村裡有綠皮火車,路上有一些笨笨實實的卡車,車頂插著天線。家鄉有一排垂柳,河邊有一片青草地,樹木發了嫩芽。他再未見過那樣濃郁的綠色。

如今,他10歲前的記憶正在消散,他記不清了,連夢境也模糊起來。

失明前,李勇生是村裡是出了名的孩子王。10歲那年,他在雪地玩鬧,被東西絆倒,臉扎進雪地裡,眼球撞上路中間的“鐵疙瘩”,一塊地泵。雪地上落了血滴,他用手一碰,意識到,兩隻眼球破了。

路上雪厚,車子難走,去大醫院要很長時間。父母帶他去附近的醫院,做了眼球縫合,沒多久就出了院。有親戚嘆息,挺好一孩子,這輩子廢了。“我聽見這詞極不舒服,我怎麼就廢了?”

李勇生常常覺得,眼前霧濛濛的一片,腦袋上像箍了一頂“鐵帽子”,他總不自覺地想把頭上的“帽子”摘下來。他變得沉默,不似以前活潑,愛待在人少的地方。

他對聲音愈發敏感。他判斷天氣,依賴的是鳥兒的叫聲。天氣好時,麻雀嘰嘰喳喳,天氣壞時,鳥兒撲簌簌地亂飛,他想可能有一場大雨。他甚至能通過聲音,判斷馬路的寬窄。

李勇生仍記得12歲發生的事情。他和朋友去別人家的菜園子裡拔菜,園子主人見後,只打了李勇生。“我覺得這是不公正的,想來想去,為什麼欺負我?就因為我看不見,就因為我是累贅,我不行了。”

腦袋上的那頂“鐵帽子”,心裡的疙瘩,都被一團火燒沒了。“我不能這樣讓別人看不起,我長大了,一定不讓別人說我是廢人,一定活好了,還要真正活下去。”

叔叔給李勇生買了一臺收音機,他靠聲音和世界發生連線。他聽相聲評書,也聽心理訪談,他知道,盲人能上盲校,學按摩,學吹打樂,又有了希望。

有次,他撥通了節目熱線,一名心理學專家正在講課。他問,我以後該去幹什麼?專家說,你可以去做心理諮詢師,這很適合你。心理諮詢對他而言,還是一個陌生的詞。

從盲校畢業後,李勇生做起了盲人推拿。有天,他聽說殘聯要舉辦針對殘疾人的心理諮詢師培訓班,在北京師範大學上課,一個城市只選兩三個人。李勇生被選中了。後來,他順利考到二級心理諮詢師證,開了自己的心理諮詢室。

有次,他去長沙蔘加心理學的課程,知道長沙建了希望熱線。“當時就覺得特別適合我,眼前一亮。”

2015年,天津也要辦希望熱線,李勇生立即去報了名,成為天津首批熱線志願者。

李勇生和全家人一起旅遊。圖/受訪者提供

閒暇時,李勇生也會想,如果沒有失明,他該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他可能會去參軍,或鑽研一門學問,搞創新發明。“因為意外,才走進了這個行業。既然如此,咱別的也不擅長,只會心理諮詢,如果能幫助到別人,那是最好的。”

他時常感到,他與電話那頭的人,處於兩個世界。

在那個混亂失序的世界裡,最初,他覺得自己像是村長,什麼事情都幫著解決。後來,他更像俠客,路見不平,要拔刀相助。如今,他只想做對方的朋友,幫對方理清行動的線頭,做力所能及的事,“走進去,和他們站在一起。”

03 一場對人生的模擬

聽過成千上萬個故事,李勇生髮覺,這些相似的情節,有著人生階段的共性,在不同的人身上挪移重現。

他接到的第一個電話,是一個老人打來的。老人年邁,常年獨自生活,身體不好,當下被賣假藥的騙了,不想活了。

他發現,這是老年求助者的共同癥結。他們寂寞,孤獨無助,多數時活在回憶裡,抱有對未來的恐慌,日積月累,便產生了心理問題。

“相對而言,老年人好乾預,只要讓他感覺有人在和他聊天,說什麼都支援,類似‘大爺說得太對了’,‘就這樣沒錯’,讓他感受到認同感,就會慢慢恢復過來。”

李勇生還遇過欠了鉅額賭債的中年失意者。對方認為自己是徹頭徹尾的失敗者,在酒裡泡了一罐安眠藥,準備喝下去。他給希望熱線打電話,希望自己的事情,能讓別人引以為戒。

李勇生成功勸阻了男人。一個多月後,男人的家屬給熱線打電話致謝,李勇生聽接線同事說,男人已經走出了陰霾,他激動地圍著椅子轉圈。

他說,對於自殺干預熱線的接線員而言,最基本的準則是,無論對方說什麼,都支援和尊重他,讓他感受到真誠,和發自內心的關注。這是建立信任關係的要義,“必須讓他感受到,我在聽,我在關心,不論說什麼我都能接納。”

在聽到孩子的煩惱時,他最容易動情,沉浸在對方的痛苦裡。

現實中,李勇生有兩個孩子,一個上高中,一個上國中。李勇生還記得,一個13歲的男孩,單親家庭,父親嗜酒賭博,男孩總是擔心受怕。一個孩子餓著肚子,又怕父親打人,又擔心父親不回來,他該多麼孤獨啊。李勇生想到自己的孩子。

接完電話,他站起來喝了一大杯水,出去走了一圈,大腦放空一會,才能從角色裡出來。

離開接線室後,外界的聲音能把他拉到現實裡來。

一路走去,他能聽見車子的引擎聲,有司機按著喇叭催促前方的車輛,街邊小販在叫喊。這些聲音帶來生活的實感。

但並非所有接線員都能瞬時走出來。那些困苦的情緒有時會纏繞著他們。一些感情細膩的接線員更為困擾,有人常常擔心,他的困境有沒有解決?他有沒有再次自殺?他家人怎麼樣了?

“他天天沉浸在這個問題裡,就會影響到自己的現實生活,最終也是有一部分人群不幹這行了,因為太容易動情。”

這些痛苦也滋養了李勇生,使他對苦難有了預設。

“在這些人身上,我看過了這樣那樣的故事,需要消化他們的痛苦和磨難,就跟打疫苗一樣,咱再遇到同樣的問題,處理起來就很自如,甭管過去未來,一切都是人生的反覆模擬。”

04 解困

他發現,打給希望24熱線的電話逐年增加。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7月底,接聽來電達39.4509萬通,青少年來電佔比40%,其中有5000餘高危案例。

起初那些年,李勇生值班時,常常只有四五個電話。現在,電話幾乎是無間斷的。“這還是能打進來的,90%以上的電話是(佔線)打不進來的。”

來電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學生佔比最大。李勇生遇到最小的求助者,只有11歲。

需求量成倍地上升,與此同時,接線員卻流失嚴重,十分緊缺。

據希望24熱線資料,2012年熱線在上海建立後,為保證專業性,希望熱線要求,接線員需持二級心理諮詢師證,或參加《心理危機干預實操技術》培訓,經過培訓和見習才能上崗。

截至2020年10月,現有的志願者達700多人,其中熱線接線員400多人。一名希望熱線的工作人員透露,2017年,接線員有700多人,2024年,現有的接線員已不足300人。

這些接線員均為志願者,沒有任何報酬。多數人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老師、公務員、心理諮詢師佔大多數,業餘時間接線。

2015年,李勇生參加了希望24熱線的首期培訓班,同期的志願者有350多人“很多人接線不久就走了,留在熱線的只有120人左右。”

七年過去,李勇生估算,如今堅持留在熱線的首批志願者,不足20人。

人們離開的理由不一。有的因為工作調動,有的因為搬家,離得遠了,有的結婚生了孩子,時間抽不出來。但最大的原因,還是高強度的輸入和輸出。李勇生說,從事危機干預的接線員,需要較強的學習和探究能力,要不斷地吸收知識,再進行大量的實踐,是對精力的考驗。

今年6月,由世界衛生組織撰寫的《世界精神衛生報告》釋出,自殺已成為年輕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致辭裡,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說,全球正在經歷一場精神衛生危機,近10億人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

李勇生也有同樣的感受。城市的節奏加快,產生的傷感也越來越多,那些創傷和挫折,還來不及彌合,就有新的創傷填補進來。

他還遇見過熱線依賴者——長時間依靠希望熱線活著的人。“他們一空閒就打,也有一年打幾十次,上百次的。咱從不問他姓氏,也不透露資訊,但他一打進來,能聽出我們的聲音,說,是你啊。”

李勇生從不會讓對方結束通話,而是繼續耐心傾聽,“熱線是這部分人群的希望,每個人的希望都是平等的,他對熱線這麼依賴,說明他的社會支援系統非常薄弱。如果唯一的希望再打破,對他們是很大的創傷,我們能幫的話,還是會繼續幫下去。”

對於龐大的自殺人數而言,熱線僅是干預中的一環。它難以挽救如此多的有自殺意圖的人群。

“光靠一個希望熱線,真的是杯水車薪,心理諮詢師本來就少,裡面研究危機個案的就更少了。”李勇生說。

李勇生說,每個企圖自殺的人,都會釋放出自己的求救訊號。“我們心理學叫三託六變,可能會發有託人託物託事的行為,並且在性情等方面會產生變化。”

一個細微的關懷,或是微不足道的一點希望,就可能會挽回一個生命。“如果那時,我們剛好在他們身邊,千萬不要給他們再新增負擔,只要做到一點,真正地支援他們,理解他們、陪伴他們,讓他們不再變得那麼孤獨,就能有挽救的希望。”

來源: 濟南經濟廣播fm90.9

模擬招聘心得篇4

在最後一節學習“求職“的就業指導課上,老師讓我們組織了一場小型的模擬招聘會。這個活動既讓我們切身地體會到了那種應聘的緊張心情與氛圍,也給我們提供了一次機會得以將之前課上所提到的各種應聘技巧運用於實踐,為畢業後的面試求職做好準備,可謂是一舉多得。

由於課堂時間有限,所以老師決定只是讓每個班組織一支隊伍,並讓幾名同學分別扮演應聘者、面試官等不同的角色,通過不同的方式來模擬公司招聘的面試現場。雖然我沒有親身參與到模擬招聘的過程中,但作為一名觀眾,我則可以更好的觀察、分析和比較,也同樣收穫頗多,對比之下發現,好多問題之前都被自己忽視了,而且那些參加應聘的同學身上也有很多值得借鑑的東西。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感受談幾點關於參加這次模擬招聘會的心得和體會。

一、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是毋庸贅言的,美好的第一印象可以在面試官的腦中留下深刻的記憶,並有可能影響到後面的談話。雖然人不可貌相,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但是在短短几分鐘之內人家就對你有了第一印象,可能你的能力不能作為他選擇你的理由,但是你的第一印象將會給你創造機會。你的自信,良好的精神面貌,都可能是關鍵的一環。第一印象包括外貌、著裝、禮儀等,這些看起來都是細節,卻常常因此被忽略,從而給面試官留下不好的印象。這次模擬招聘會上,老師就提到了這樣一些細節,比如開始和結束時的一些必要動作——

開始前對面試官表示尊重的鞠躬、在回答完問題時的示意等。還有面試時你的眼神、站姿(或坐姿)、手腳擺放的位置等,也許你只是一個習慣性的動作,但在面試官看來,這一個小小的習慣就能決定你是否被錄用。所以,在平時我們就該注意,改正一些不好的習慣。

二、時刻記住的`“針對性”

站在企業的角度來說,他們花這麼大精力和成本來招聘人才,其目的是很明確的:就是要用最少的成本找到最合適的人才。那麼可想而知,當一個面試官問我們問題時,必定是有針對性的,這種針對性一方面是對應聘者的,另一方面是對崗位的要求。當面試官問我們:“最近你在看什麼書?”時,我們最好從跟工作有關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他可能是想看看我們是否關注該專業領域的最新知識,所以我們的回答也應該從這個角度出發。面試官既然給了面試機會,他應該已經研究過你的簡歷了,以便他據此設計面試問題來進一步瞭解你,所以你回答他的問題時應該一方面證明你的簡歷上的資訊是真實的,另一方面還應該有所發展。面試官常常會在面試一開始時讓我們自我介紹,此時你可以將一些簡歷上沒有的但你又認為非常重要的資訊告訴面試官,而面試官常常也會以此展開話題,問一些問題來深入瞭解你。此外在面試的過程中還要時刻記住“針對性”,我們是去應聘職位的,不是去聊天,所以回答問題時應該知道什麼是重點,而我們就是要突出該重點。

三、談及薪酬的方法要巧妙!

無論誰都會遇到這類問題,招聘者在聽回答的時候不在於要求的

多少,因為多少是可以商量的,關鍵在於回答時候的那種語氣。很多應聘者特別是畢業生在回答這類問題時都帶有商量的口氣。“因為我沒有什麼經驗??剛剛到公司沒有什麼??如果貴公司認為這個要求?我也可以?”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的價值進行評估,最終的結果決定於公司的制度和對你價值的評估。在這種事情上人們都喜歡做事幹脆的而且自信,不是拖泥帶水沒有信心。但是能否給自己一個合適的定位也是很重要的,有很多人並沒有這種認識,上來要價很高,這種過於自信甚至自大的心態會使人對你的印象大打折扣。

通過參加這次的模擬招聘會,我學到了很多,發現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和被忽略的地方,同時也讓我瞭解到找一份工作需要的是知識、能力等各方面的有效結合。

模擬招聘心得篇5

今天春季招聘會在我校的西苑體育館拉開了序幕。我作為大二的一名學生去看了此次招聘會。

進到館內,第一反應就是一個人“多”。人多,單位多。感覺到以後大四畢業就業的壓力。那麼多學長學姐把自己簡歷送到各個用人單位,開始面試。考官出的題目千奇百怪,大多都是與專業無關的題目,我當時想怎麼出這麼變態的題目呀,這怎麼答呀。

我仔細的看了全部的用人單位要用的人,發現原來我們信管專業在我們學校還不是處於那麼尷尬的狀態,好多單位都說要計算機信管管理有關專業的人。覺得我們專業還是覆蓋面挺廣的。有了信心,不想轉院。覺得現在這個專業挺好的。覺得以後應該好好學習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為以後應聘打下基礎。

今天去了春季招聘會,雖然現在我們還沒有面臨就業問題,但對招聘多瞭解一點無疑有益於我們今後的學習,對我們將來應聘也有幫助。

不難發現,企業對應聘者的要求都是會多種軟體技術,所以我們不能學會一種軟體就覺得可以了,我們不但得學多種技能,更要學好。

此外我覺得,工作中同樣重要的還有能力。我們得具有把知識運用到實際中的能力,否則知識再多也是無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