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總結

教學方法工作心得總結報告

  教學方法工作心得總結報告

針對我們數學學科,我理想中的課堂是老師設置一個環境,讓我們在製作一個物品時,用什麼數學知識,學什麼數學知識,讓學生感受到我需要這個知識,我要用它來解決問題。本站和大家分享教學方法工作心得總結報告資料,提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閲讀。

教學方法工作心得總結報告

教學方法工作心得總結報告一

課堂效率必須用時間説明問題,如果離開了時間就無所謂效率高低。同樣的教學內容,有的老師課前不佈置預習,課後不佈置作業,課上解決全部問題。這是最高水平的課。他們把時間還給學生,把能力還給學生,把健康還給學生,學生的負擔很輕但升學成績很好,這就是真正的素質教育。有的老師課堂很熱鬧,在課堂上讓學生表演,而課後卻佈置大量的預習和作業,加重了學生的負擔,這是違背規律的。有的老師説預習不是負擔。一定要明確:預習也是負擔,也是作業,凡是課後佔用學生時間而與課本教學直接相關的活動都是負擔。我們曾經搞過幾個學校的同課異構活動,對一個學校的學生講同樣的內容,有老師提前一天與學生演練了四個課時,有的老師提前與學生演練了2個課時,有的老師只是在課前與學生見面10分鐘,瞭解學生的基本情況。但我們看到的課效果差不多。這就是效率問題。如同百米賽跑,當發令槍響的時候運動員都應在零點起跑線上。可當發令槍響的時候有的運動員已經提前跑到了60米處,已談不上什麼效率。

所以我認為像我們這樣的公辦學校要有高效課堂,照本宣科是行不通的,我們每天只有45分鐘的一堂課,既沒有晚自習,雙休日也不上課,我們的五步三查要在一堂課上落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們應該揚長,學習這種理念,要敢於放手,能自已學會的不講,想一想能會的不講,通過組內交流能會的不講,這裏的不講我認為是不集體講,應該在獨學環節,對學羣學環節,反饋環節有針對性的講,對個別學生的講,要讓他跟上大家的步子,關鍵時刻我們要拽他,要推他……

針對我們數學學科,我理想中的課堂是老師設置一個環境,讓我們在製作一個物品時,用什麼數學知識,學什麼數學知識,讓學生感受到我需要這個知識,我要用它來解決問題,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的熱情,鑽研的慾望,並向着更高的數學領域進發。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個理想,大學聯考的指揮棒不改,我們一線教師也是無力。那現在為了這根棒,我認為數學課應該一個環節跟進一組練習,讓他們學以致用,及時反饋,當然我們是必須反饋,因為再沒有別的時間去做這件事情。課後不留作業或儘量少留作業,發揮每天這唯一的45分鐘的效能,才能做到高效。

教學方法工作心得總結報告二

通過這次學習,是我深刻的感受到,高效課堂不是教出來的,而是教師給學生提供一個寬鬆的展示平台,學生在自主的學習、遊戲中學習。但是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一直沒有真正領會到它的內涵。我曾試過給學生創設一個相對寬鬆愉快的環境,讓他們快樂地徜徉於知識的海洋裏,但終因擔心學生的成績和不好把握而不了了之。因此在教學中,大部分時間還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生怕學生聽不明白,講了又講,有時學生聽煩了,也不一定達到預想的效果。我也一直為此而苦悶。

目前,我們的學校也在大力推進教學改革,以尋求一條科學發展的道路,大家都在積極響應學校的改革,但很迷茫。教改到底要改什麼?怎麼改?

瞭解了杜郎口的教學方式,我發現xx中學的課堂共同點也是他們優勢就是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了每個教學環節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他們的參與方式也是不拘一格,五花八門的,充滿了想像力。

在xx中學,幾乎每節課,你都會有種置身於鬧市的感覺,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全是學生“主動”在動:主動討論,主動解答,主動展示,主動檢查等,就像有的老師説得那樣:學生們像吃了興奮藥。不用點名會有許多學生爭着發言,學生髮言時很自由,想説就説,出現分歧時,他們會辯一辯,直至問題清晰為止。即使有再多老師聽課,學生也不會受到影響。教師雖在教室,但教師只是佈置了學習任務,隨時解答學生主動提出的問題。對於學生展示、分析或説明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進行簡單的提示,指導,他們真正做到了做學生的引導者。從杜郎口學生的表現,你會感受到一種渴求知識的激情,一種勇於展現自我的自信。想想杜郎口的課堂和學生,對比我們的課堂和學生。我覺得教改的關鍵在於教師而不是學生。不是老師的認識上不去,而是老師的擔心更多:這樣做學生能行嗎?不行怎麼辦?成績下降了怎麼辦?其實,我們的學生不比杜郎口的學生差,或許我們的學生的眼界,視野更為開闊,但為什麼我們的學生卻害怕在課堂上回答問題呢?經常是老師提問,學生沉默。而杜郎口學生則能口惹懸河呢?杜郎口中學的教師有什麼法寶嗎?顯然不是。只是他們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因為反覆地磨練,造就了自信的杜郎口學生。我想我們的學生可塑性是很強的。我們應該相信學生,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讓學生學會學習,教師僅僅是一個引導者。

我決心在今後的教學中嘗試着改變自己對學生的認識,對課堂的認識,學習並吸取杜郎口的先進教學理念,進行一次深刻的課堂教學革命。

教學方法工作心得總結報告三

一、 杜郎口中學——“三三六”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

即三種模式:預習、展示、反饋(課堂);

三個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

六個環節: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

依時間又稱“10+35”(或“0+45”)課堂模式:

即一節課45分鐘,10分鐘屬於教師,35分鐘屬於學生。或全部45分鐘屬於學生。

二、昌樂二中——“271”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1、“271”模式的內涵:

①學習內容方面:

20%的知識——自學能會

70%的知識——合作學會

10%的知識——老師教會

②學生組成方面:

20%學生——特優生

70%學生——優秀生

10%學生——待優生

③時間分配及內容安排:

20%(約10分鐘)——教師指導、點撥、答疑

70%(約30分鐘)——學生自學、討論、展示

10%(約5分鐘) ——學生自結、鞏固、檢測

2、“271”模式的五個步驟:

學生自學,自主探究;

完成學案,訓練應用;

分組合作,討論解疑;

展示點評,總結昇華;

清理過關,當堂檢測。

三、兗州一中——“循環大課堂”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即“三步六段”“35+10”循環教學模式:

模式簡介:三步,即課前、課中、課後;

六段:即重申目標、學情調查、問題彙總、精講點撥、當堂測試、小結作業。

35+10循環模式:

第一節課的後10分鐘和第二節課的前35分鐘共同組成一節課。

三步為一課,一課分兩段;循環往復,課課相扣。

35分鐘的上法:通過展示實現交流,通過糾錯實現落實,通過點撥實現提高,通過拓展實現昇華;

10分鐘上法:明確目標、指導方法、點破難點。

1、 模式的靈魂:一個轉變,兩個前置,三種方法。

一個轉變:師生角色的轉變;

兩個前置:問題前置和學習前置;

三種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2、 過程控制:即時性管理、激勵性評價、體驗性學習。

3、效能分析:實現了教學成績的跨越;實現了師生教學相長的雙高效益;實現了課上和課下兩種“學習態”的和諧統一。

關於“課前”

教師要求:

1、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導學案”;

2、設計出課堂教學互動的方案。

學生要求:通過預習解決A、B級問題,對C級和D級問題形成初步“困惑”,以便帶入課堂。

關於“課中”

按照六段式教學模式的要求,實施“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讓每個人都成為交流者。

關於“課後”

教師要求:備好課後課,設計出學生中“未清”問題的解決方案。

學生要求:完成當堂作業,向學習委員反饋“未清”問題。

四、 魚台一中——“四環導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1“四環導學”中的“四環”是指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四個環節,依次是: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成果交流→鞏固提升。

“導學”是指藉助學案引導和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

課堂教學運用“四環導學”的教學方法,旨在讓學生體驗自主與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讓學生體驗個人學習和小組合作的成功樂趣;而教師藉助“學案”平台以一個“導”字貫穿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引領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從而實現高效課堂向高效學習轉化。

2、“四環導學”教學模式操作要領:

①自主學習:此環節分為兩個階段——課前和課中。學生課前通過預習課本,基本完成學案內容,以便帶着成就和展示的慾望、帶着需要解決的問題進入課堂。課中根據其他同學的展示,深化和完善自學成果。課中自學時間的長短應視學案完成情況而定。

②合作探究:在此環節中,主要針對學案中的內容進行學習和組內交流、探究,有時採用分組分任務形式,有時採用分組不分任務的形式。教師在此環節中,一要巡查,最大限度掌握學生學習、探究的情況,二要在重難點突破上進行方法指導,幫助學生形成最終探究成果,為成果交流展示做好準備。此環節主要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進行。

③成果交流:本環節主要是小組和小組之間進行合作學習和探究的成果交流展示,可分為課前定向展示和課中不定向展示。每個學習小組推選代表進行展示。展示過程中要求每個學生要注意傾聽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並積極進行質疑、補充、糾正和評價,實現學習成果的交流和共享。學生在展示、互動、交流的過程中,互相學習和借鑑,對知識加深理解和掌握,並通過説寫、講、讀、對話、表演等形式,使知識轉化為技能。在此環節中,教師要及時進行點撥精講,主要放在重難點的突破上、學習方法的指導上和解題規範化的強調上。要恰當地評價和激勵學習團隊,燃起學生學習的激情,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展示,體驗學習的成功和快樂。

④鞏固提升:在本環節中首先引導學生根據課堂學習的內容和活動情況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全面的回顧、歸納、總結、整理和反思,從而達到知識系統化的目的,同時更進一步強化學習目標。然後讓學生進行學案上的達標鞏固練習,小組間交流練習結果。最後讓學生對課堂表現和效果進行評價。

在“四環導學”模式中學案的質量和使用是關鍵的重要因素,學案編寫要精細,容量要適中。教師課前要抽查學案,瞭解學情,二次備課,以學定教;課後要全批學案,鞏固學習成果。

教學方法工作心得總結報告四

6月6日,我們裏莊中學一行16人到孫祖中學觀摩學習他們的課改經驗——小組合作學習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成果。聽了他們安排的四節公開課,和授課教師及課改成型的教師進行了座談,最後聽了曹明華校長的經驗介紹,感受頗深。結合自己對課改的認識以及學校實際淺談幾點思考:

從學校層面上,要轉變思想,高度重視,認識到課改的必要性、必須性、緊迫性。從曹校長對孫祖中學課改之路的介紹,我們不難發現:學校領導認識到了學校發展的困境,產生了“窮則變”的思想,進而認識到“課改是推動學校發展的必由之路”。於是領導班子統一思想,達成共識,成立課改小組,學習課改理論,在思想上對課改形成初步的認識;接着,走出去觀摩學習,請專家、課改成熟的老師到學校作指導;特別是帶領學校全體教學一線教師兩次赴平邑街道三中的觀摩學習,震撼了教師的心靈,催生了課改的動力,堅定了課改的信心;從模仿開始,逐步走上了校本特色的課改之路。

從教師層面上,要堅定信心,勇於探索,認識到課改的可行性、長期性、實效性。對於課改,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和制約,老師們往往缺乏主動性,甚至持懷疑態度,再者也不知道從何入手。從孫祖中學的課堂結構和課改經驗來看,他們的課改就從平邑街道三中“1251”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模仿開始,很快便探索出了自己的成熟路子。這就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鑑經驗:從“模仿”入手,逐步探索自己的模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始終保持着課改的持續動力,杜絕淺嘗輒止、一蹴而就的做法和思想,認識到課改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另外,教師嘗試課改一定要認識到課改的出發點和歸宿:解放教師、發展學生、提高質量。因此,我們在課改中,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環節,都要落實的紮紮實實。我們是在課改,而不是在“作秀”。儘管最初的“模仿”似乎有些作秀的成分,但是這種模仿是為了探索形成我們自己的課改模式,所以不論最初的模仿,還是今後自己的模式,都要以課堂的實效為前提。我們既要課改,更要質量,課改是提升質量的前提,質量是推行課改的成果。

從學生層面上,要加強培養,樹立信心,細緻管理,調動起參與的積極性。首先,要加強對小組長的培養。劃分好小組後,要培養好小組長(組內學科組長)的組織、協調能力,使他們有能力完成管理的職責;還要培養他們的責任心,使其在組織學習的`過程中,關注到本小組中每一名學生,不讓本組內任何一名成員掉隊。進而實現“弱者優先”“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來”的課改理念。其次,要加強對小組成員的培訓。受傳統的影響,學生到講台上去展示,要面對全體學生還有老師,緊張、害怕、不知所措,在所難免。因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培訓:通過一些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展示時要落落大方、要面向同學,不要讓身體擋住了要展示的知識點或任務項;重點知識要做上標記等心態和方法上的指導,既要讓學生動起來,更要讓學生知道怎麼去學習與展示。最後還要建立起切實可行、易於操作、對學生富有激勵作用的評價管理機制,用制度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生最初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來,要靠規則的強制,等時間長了,就會內化成他們自己自覺的習慣,合作、互助、交流、展示變成了一種強烈的需要,課改的目的也就實現了。

以上就是本人觀摩學習的幾點體會和心得,見識淺陋、文筆粗疏,只期拋磚引玉,引出各位專家同仁的真知灼見,對初試課改的同仁有所幫助。

教學方法工作心得總結報告五

自從學校確定本學期的教學目標為構建高效課堂以後,我很欣賞此觀點,也很願意做一個實踐者。因此在學期初為了有效地實現此目標,我利用業餘時間認真的學習了有關高效課堂的理論知識,之後觀看我校級的幾節引路課和各學年的高校課堂競賽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加上自己的實踐過程,一路學習,一路聽課,一路思考,讓我對如何構建高校課堂有了新的認識,也改變着我的實際教學。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想法,以便今後更有效的指導自己的實際教學,我願與大家共勉。

要想使自己的課堂達到高效,我認為第一關是思想認識關。首先是理論研修,研修什麼樣的課堂稱之為高效課堂?為什麼要建構高校課堂?怎樣建構高效課堂?學習中我得到了這樣的答案:

我認為,高效課堂必須符合三個標準:(1)每一個孩子在每一個時間段都有事做。(2)在具體的一節課裏達到厚積知識、破疑解難、方法優化、能力提高、學習高效;(3)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心情舒暢,有安全的學習心理環境。高效課堂還要符合三個“量”:(1)信息量;(2)思維量;(3)訓練量。同時高效課堂要達到三“動”:(1)形動,課堂上學生動起來了;(2)心動,思維在動;(3)神動,思想在動。從而完成兩個需要:(1)教學的需要;(2)學生的需要。

構建高效課堂是素質教育的需要,節約、高效不僅僅是經濟領域的概念,教學同樣需要,以切實改變現狀,構建低耗高效的課堂,這也是時代的需要。

達到高效課堂的第二關是實踐關:那麼怎樣構建高效課堂呢,第一,課前精心設計教學預案,力求體現四位一體的實效性備課(即:一備學生已有知識經驗,不同層次的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和疑惑,興趣傾向等;二備課程,深入研究課標、教材、整合課程資源,儘量讓教學內容走進學生的“心田”和“心靈”;三備情景,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四備設計,精心設計教學流程和教學方法)。第二,課堂上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文本,數學教學做到力求精講多練,語文教學注重多讀多感悟。教師只是在核心問題處講,思路方法上講,疑點難點處講,依據有效課堂教學基本標準,要求自己力爭做到連續講課不超過8分鐘,整節課不超過20分鐘,克服以往的學生已經掌握的內容老師還在細心地講,再講學生也不會的內容老師也在耐心地講,這種無效講解現象。

構建高效課堂的第三關是課後反思關。課後要做好有效的反思,有效課堂雖然以課堂為主陣地研究課堂,但少不了走出課堂看課堂,靜下心來思考課堂這一環節,課後反思是有效課堂的重要生長點,為此,每節課後,我們應該捫心自問:“我的課堂教學中有哪些高效的行為,還有哪些低效、無效的行為呢?如何改進?”等通過反思進行總結,通過反思加以調整,通過反思實現教學行為的改善,教學水平的提升。

按照這樣的標準去衡量這幾節課,我們的思路就豁然開朗了。凡是成功的課,無一不是很輕鬆的課,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輕鬆。學生掌握了知識,形成了能力;教師關注了學生,顯示了高超的課堂機智和駕馭課堂的能力,聽課者也為師生精彩的生成而喝彩。這樣的課堂無疑是高效的。

那為什麼我們對上公開課仍然感到恐懼,感到是一種負擔呢?其實我們在潛意識裏把簡單的事情搞複雜化了,我們沒有真正去了解學生,去關注學生,我們的公開課不是上給學生的,而是上給聽課教師的。我們在課堂上所展示是教師自己的風采與水平,我們是演員,我們要把自己真實的一面隱藏起來,我們要迎合聽眾的口味,我們要表演給別人看,課堂承載了自我的得失,你説能不累嗎?而我們在聽名師、名家講課的時候為什麼不覺得累,我想正是名師們在教學中把學生放在了主體地位上,他們講課不是給聽課的領導和老師看的,不是想通過上課來展示自己的教學風格,他們沒有刻意去表現自己,但他們卻時時在關注學生的同時展現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當然,高效的課堂需要充足的準備,需要在吃透教材、吃透學生前提下充分的預設,只有充分的預設才能有精彩的生成。我很欣賞陳桂芝老師上的一節《分數的意義》,上得行雲流水,電教運用自如,課下的交流我才知道她在設計這節課時,付出了很多汗水,經過了好多個日日夜夜的嘔心瀝血,預設了種種可能出現的情況,對每一種預設都設計了應對的措施,這才有了精彩的一刻,才有了遊刃有餘的一面。所以我認為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

看來上一節好課不容易,上一節高效的課更難。但唯有其難,才具有挑戰性,才能激發我們的鬥志,也正是在變難為易的過程中,我們才能體驗到做教師的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