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觀看電影《錢學森》有感

觀後感2.5W
作為新中國歷史上享有崇高威望的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的入黨故事鮮為人知,而又感人至深。接下來是無憂文檔網小編整理的觀看電影《錢學森》有感,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觀看電影《錢學森》有感

觀看電影《錢學森》有感1

《錢學森》從開始拍那時候已經翹首以待的了,終於等到要開播的時候,於是託朋友買了幾張代用券,只等上畫了。

結果,3月1日那天,我查遍了東莞幾大電影院,除了萬達以外,其餘都排在白天,而且只排一場,這讓我首映日去看電影的計劃落空了。那麼只好今天中午去看,可是計劃永遠是趕不上變化的,昨天晚上突然接到消息,今天中午有一項推不掉的活動。悻悻的累了半天,傍晚早早跑到萬達,看七點鐘的那場。

我對相公説,今天娘子我高興,我請你看電影,你陪我看電影。

我家相公很不屑的説,還不如説我陪你去花痴坤哥。

我立刻就糾正他這個想法説,這次我不是去花痴的,我是懷着嚴肅而認真的態度去看一位偉大科學家的生平傳記,感受一下人家博大的愛國情懷以及報效祖國的高尚品質。

其實嚴肅認真態度是真的,不花痴是不可能的。

買票的時候看到電子版上寫的是七十一張票,可實際收是五十,莫名有種感傷,難道還要打折麼?

我們算是挺積極的那個了,提早十分鐘入場,場內一個人也沒有,快開場時候有兩個工作人員推着小車進來賣零食,還悄悄的説,才兩個人....

快要開場的時候,相公跟我打了個賭,看這場會有多少人來看。我看買票的時候除了我們兩個還有兩個人買票,就説大約十個吧。相公説會有二十個左右。

等電影快要播的時候看到人陸陸續續的進來,我立馬就改口説十五個左右。結果散場的時候,我在擦眼淚,相公在數人數,連上我們一共十八個觀眾。上座算是不錯了。。。。

電影看完感覺挺好的,在美國那部分,坤哥的英文講得真的很好,聽着很舒服,錢學森衝破重重阻撓回國,看着真的很讓人動容,的確是如此的,在那個年代海外許多知識分子都抱着學成歸來,報效祖國的.願望紛紛回國。至於回國以後,各人的際遇各有不同,錢老算是其中幸運的那一小部分了。

製作兩彈那部分,真的很振奮人心,血都好像隨着那噴出的火焰沸騰了。尤其喜歡那句“手上沒劍和有劍不用,是兩回事”,確實是這樣的,要有真正和平,必須手中有長劍,長劍歸鞘,手捧玉圭,綏靖四方。因此我特別喜歡片頭對兩彈一星做出奉獻和犧牲的人的致敬。

在兩彈一星的誕生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錢學森等幾個領頭者,我們看不到的是在背後為之犧牲的人,他們犧牲的可能是生命,也可能是終生的健康,他們同樣是功臣,同樣應該受到崇高的致敬。

最後我覺得這部主旋律的人物傳記片拍的真的很出色,因為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位天才,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一位兩彈一星的元勛,更是一個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帶着人間煙火氣的人,他有浪漫的情懷,有學者的嚴謹,有天才的倨傲,有赤子般的真誠。它帶來的更多是來自於人性的感動,而不僅僅是事業成功帶來的鼓動。

最後的最後,我還有一點想説,當看到坤哥帶着助聽器看着火箭升空那裏,真的瞬間有種廠花附體的感覺........

電影的淚點都在後面,新兵來了,都擠着去看錢老,錢老説他其實跟他們沒兩樣,他不過就是一老兵。步入垂暮的錢老對蔣英先生説自己對她的虧欠。還有最後送別錢老那段記錄片。都是催淚點,很久沒有電影能像這部電影一樣讓我這樣流淚了。當年聽説錢老先生去世的新聞,我感歎了很久,後來季老先生也走了,感覺那個輝煌的時代真的要謝幕了。

片子最後放出一段記錄片,錢老説那段話,大概意思是人不僅要有科學,還有有文學,音樂等等。這話真的很令人回味,當今教育着意培養的是一羣又一羣工具,而不是一批又一批的人。

挺喜歡片子把紀錄片和影片混合在一起的這種手法的,看着很舒服。今天終於看到翹首以待了很久的《錢學森》真的很高興。

 

觀看電影《錢學森》有感2

 

這是電影《錢學森》的一句台詞。新中國從1949年建國時的一窮二白到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天,我們能舒服的坐在電腦前上網,呼吸着自由的空氣,享受着幸福的生活,這一切的一切都與一個偉大的身影存在着緊密的聯繫,他就是錢學森。

---説過:“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衞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

錢學森為什麼要回國?這隻能問他自己了。可是,我從錢學森的行動中感受到了支持他回國的是他對祖國的那份深深的熱愛。錢學森師從馮·卡門,在美國有着優厚的科研條件和生活環境,儘管受到了猜疑甚至被關進監獄,長期監視居住,但作為頂尖科學家,除了尖端的國防工程不能參與以外,在學術研究和生活上仍然是相對自由和寬鬆的,經典論著《工程控制論》的出版可以證明這一點。但是,希望祖國繁榮富強,這種對祖國的懷念是不可替代的,錢學森報效祖國之心一直激盪着,從聽到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的那一刻,回到祖國母親懷抱的信念就再也沒有動搖過,即使是去種蘋果。美國的遭遇更是強化了這種信念:沒有強大的祖國,手裏沒有劍,那麼作為個人,無論多麼優秀,也不能得到尊重,只有祖國的強大,手裏有劍,才能在世界上贏得尊重。正是對祖國的這份眷戀,錢學森歷經5年的波折,終於踏上了祖國的土地。這一回,就再沒有離開過一天。。

回國後幹什麼?這一點,錢學森有着清晰的思考:在中國當時的內外部環境下,首先的目標是掌握導彈技術,打破美蘇的技術封鎖。面對艱苦的生活條件,薄弱的工業基礎,科研人員的技術水平,錢學森沒有退縮,沒有灰心,反而有了更大地動力。為什麼?電影中勸説友來參與原子彈研製時,錢學森道出了原因,他的聲音平靜而堅決:我一定要讓中國人擁有自己的導彈和原子彈,哪怕它的存在帶來爭議和質疑,但是我認為這是對抗侵略者的準備,手上沒有劍和有劍不用,不是一回事。“科學是無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國家的”,沒錯,這就是一名科學家的選擇。“不能帶着疑點上天”,至今作為中國航天人最基本的守則,保證着中國航天之劍永遠鋒利,承擔起保衞祖國的國之巨器的偉大而光榮的使命。中國航天事業在錢學森的指引下,從導彈到衞星,到飛船,到載人,一步步發展壯大,中國人的腳步已經邁向了遙遠的星際。

“人民科學家”,錢學森沒有辜負這個稱號,沒有辜負中國人民的信任和期望。作為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的偉大推廣者,他持劍報國,為中國贏得和平和尊重,用自己的語言向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為保證中國現代化建設中所需要的力量支撐而不懈的努力工作,做出了偉大貢獻。

錢學森留給我們的太多財富,我們要倍加珍惜,繼承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勇於亮劍的精神,勤奮工作,為中華民族永遠屹立在世

 

觀看電影《錢學森》有感3

 

從小就知道,“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是一個了不起的科學家,太小的年齡讓我無法説出更貼近內心的溢美之詞來稱頌他,“了不起”是當時覺得最崇高的詞彙。或許和許多人一樣,我們並不能真正懂得他所研究的領域,但我們對他的成就感到由衷的自豪,他真的做到:“用自己的知識改變中國人的命運”。《錢學森》用一種比語言更直觀的形式向中國最偉大的科學家致敬。

陳坤飾演的錢老睿智,浪漫,優雅,堅定,讓人折服。他是一個天生的數學家,將愛情,友情,親情都經營的極好。依我看來,陳坤是很適合這個角色的。他總是有一種優雅與沉穩的氣質,像極了心目中那樣一個天才又平民的錢學森。就像導演張建亞所説:現在,我們知道,幸虧選了陳坤。

劇中,錢學森有着浪漫而堅定的愛情。當他在音樂廳對着蔣英説出“跟我走”時,蔣英並沒有任何猶豫,那樣堅定地信任他,放棄掉自己的事業,只為了成全他們的愛情。他們在帕薩迪的家庭宴會中,男子彈琴,女子和曲,繾綣深情,羨煞一羣外國人。他們在祖國,因為工作,分離十數載,不減情深。在航空大院中,那麼多人見證着,白髮蒼蒼一對伉儷,在夕陽柔和的沐浴中,走過漫長的林蔭道,背影相依,平靜祥和。他們何其幸運,前世多少次的擦肩才能換得今生的相伴,直至“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終點。在錢老的追悼會上,蔣老顫巍巍的俯下身,臉頰貼在愛人的臉上,難掩深情,卻再等不到一聲深情地呼喚。十幾年相知相守,讓我似乎知道了什麼是“相濡以沫”,不勝唏噓。張雨綺和陳坤將那樣一段愛情演繹的温柔纏綿,讓人動容。

一生唯知己難尋,而有來真的不愧對摯友二字。“有來”以郭永懷為原型。當錢學森因被懷疑攜帶危及美國安全的文件回國而接受美當局調查時,他毅然決然的燒燬了自己的心血,“他們就是用這些東西來*蔑學森的”,“這些都已經記載我的腦子裏了”。一個人有多少福氣能得朋友這樣對待啊。

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總是有着高尚的情懷。錢學森無疑是成功的。他的老師這樣説:你已經不是我的學生,而是世界知名的科學家。他是加州理工的終身教授,生活優渥,卻始終心繫祖國,因為“我曾經發誓,要用自己的知識改變中國人的命運”,即使因此被囚禁長達5年之久。

回到祖國,他帶領着一批科學家攻關研究,“美國人能做出來,我們也能”。加州理工大學院長杜布里奇曾以言相激:“你是航空專家,回到農耕社會,要做什麼。”他是這樣答的:“在我的國家,我想做什麼都可以,即使種蘋果。” 面對中國第一顆原子彈,他想:杜布里奇先生,這就是我種的蘋果。

他放棄一人之家的安逸,為祖國千千萬萬家庭的安穩費盡心力。那不是常人能想象到的枯燥,寂寞,錢學森堅守了數十年,為中國鑄造了一把鋒利的寶劍。

天才總是比常人多了那許多的磨難,而讓人更敬佩的是他們的精神。即便身死,也會被人們緬懷,錢學森如是,還有更多為國奉獻的人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