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關於《建黨偉業》的觀後感四篇

觀後感8.48K
電影《建黨偉業》,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週年而製作的獻禮影片。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建黨偉業》的觀後感四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關於《建黨偉業》的觀後感四篇

  關於《建黨偉業》的觀後感1
 
  懷着對黨的無限崇敬之情,我認真地觀看了大型黨史宣傳教育片《建黨偉業》。
 
  6月15日,《建黨偉業》在鄂州市首映。能有幸與市領導一起觀看這部隆重紀念建黨90週年的影片,意義非凡。
 
  從嘉興南湖的遊船、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延安的寶塔、西北坡的松濤,這些都見證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走過了九十年艱辛而輝煌的歷程。
 
  今天的我坐在電影院裏觀看這部意義重大影片。深感榮幸和感恩。
 
  電影《建黨偉業》是圍着1921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之前事件展開,講敍了1911--1921年之間、陳獨秀、毛澤東、李大釗等一批共產黨人在血雨腥風的年月為黨的事業而奮鬥的精彩故事。
 
  看完影片後,明白了中國共產黨誕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是近代中國社會及人民鬥爭發展的必然結果。影片分幾條線索介紹了,從1911年的辛亥革命爆發推翻清王朝,結束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從袁世凱、張勛的逆流到蔡鍔的背叛和聲討,袁世凱在全國人的討伐聲中逝世,再到全國軍閥混戰,巴黎和會談判的失敗等等。
 
  到民主觀念深入人心的五四運動。但是辛亥革命沒能徹底改變中國封建社會的根本實質,中華民族面臨的歷史任務一個沒有解決,中國人民依然生活在貧窮、落後、分裂、動盪的苦難深淵中。因此,中國的先進分子逐漸覺悟,必須探尋新的救國救民的道路。
 
  最終,在餓國十月革命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再一次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領導革命事業和建設革命事業的是人民和歷史的選擇。
 
  影片中就新文化與新文化展開的辯論,很出彩,不光是演員的表演還是歷史本身的人物,都是一個歷史的在現,印象很深。人物本人很有魅力,演員演得也很到位。如就“無能為力”的白話文和文言文的討論,胡適的精彩回答,可謂是出彩和迷人的。
 
  影片中陳道明飾演的中國代表顧**,出場時的那句“弱國無外交”。真是理智和精彩。還有拒絕簽字的時的“你們憑什麼在條約這上簽字”。丟下筆大步走出談判場所,沒有激情和豪言。有地是理智和從容,讓人真覺得在那個年代這樣的先進分子多些更好啊。
 
  建黨偉業是一部大型的史詩,更是無數先進的分子和共產黨人為了探尋中國出路而流血犧牲的血淚畫卷。看完後,很受教育,因為在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領導人民取得民族的獨立、人民解放和社會注意的勝利。
 
  關於《建黨偉業》的觀後感2
 
  近日,我滿懷企盼、激動的心情認真看完了《建黨偉業》這部史詩型鉅作。看罷,思緒萬千,感慨良多。
 
  《建黨偉業》以辛亥革命為序幕至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止,講述了以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蔡和森、張國燾、周恩來等為首的第一批中國共產黨黨員,在風雨飄搖的10年裏為國家赴湯蹈火的傳奇篇章,生動地再現了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可稱得上是“風雷激盪”、“鉅變迭起”。
 
  問道必先知史。我一邊觀看影片,一邊浮想聯翩。90年前,共產黨人為什麼能遠涉萬里去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90年來,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夠歷經磨難依然充滿生機與活力?90年來,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夠帶領人民開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
 
  靠的就是堅定不移的理想信仰。影片中,面對黑暗慘淡的社會,李大釗發出了吶喊:“沖決歷史之桎梏,盪滌歷史之積穢,挽回民族之青春!”毛澤東更是激揚文字、指點江山:“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説,誰説?我們不幹,誰幹?”什麼力量促使他們這麼做?這就是理想的召喚,就是信仰的力量。
 
  靠的就是生機勃勃的青春活力。導演韓三平説,《建黨偉業》所表現的“是屬於年輕人的時代,是一個年紀輕輕做大事、年紀輕輕丟性命的時代。”我想,這裏所謂的“青春”,不單指當年參與建黨事業的人都正值青春年少,更指的是他們身上體現出的共產黨人的先進性。這也是90年來,我們黨依然充滿生機和活力,總能穿越歷史的激流險灘,在曲折中發展、挫折中奮起,始終引領時代進步的根本原因。
 
  靠的就是真切樸實的為民情懷。20 世紀30、40年代的中國,民族危機、內外戰爭不斷,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在這緊要關頭,共產黨人挺身而出,高擎民族解放的大旗。誠如影片中毛澤東所説:“我們今天的行動,是中國美好未來的先聲!”他還説,“工人的工字怎麼寫,頭頂着天,腳踩着地,結合起來就是個天字,這個天,是天下的天!工農大眾就應該是天下的主人。”這些無不顯現出共產黨人深切的為民情懷。
 
  一路曲折一路歌。在喜迎建黨__週年的日子裏,靜下心來觀看《建黨偉業》這樣的經典之作,既是對中國近代史的一次再學習,也是對自己理想信念的一次徹底洗禮,既能讓我們更好地知黨、愛黨,又能更加堅定我們始終跟黨走的信念,還能領悟黨史的真諦與智慧,增添工作動力。
 
  關於《建黨偉業》的觀後感3
 
  學院組織觀看了為建黨__週年獻禮的影片《建黨偉業》,瞭解中國共產黨的建黨歷史,瞭解中國近代史上最可歌可泣的一頁。
 
  除了演員明星陣容的強大給人帶來的視覺衝擊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人心靈的衝擊。電影再現了那段風雨飄搖的歷史,重温了老一輩革命家為了挽救人民與水火之中,為了拯救危難中的中國,歷經千難萬險,經過不懈鬥爭,最後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歷程,對我們這些出生在新社會、沐浴在黨恩下的年輕人,是一次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
 
  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正處於命運的危難時刻:帝國主義列強虎視眈眈,妄圖滅我中華,瓜分我領土。同時也因為中國長期被西方列強瓜分和欺辱的慘痛教訓,警醒了國人,“靠洋人是永遠沒有出路的”。因此一些有識之士紛紛行動,尋求救國之路。其中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這一革命的果實卻又被袁世凱竊取。袁世凱為了享受自我的帝王夢,簽下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使原本殘破的中國更加四分五裂,緊接而來的軍閥混戰,更進一步的加劇了人民的苦難。
 
  當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人與辜鴻銘進行辯論時,我們能夠看出新舊思想在當時高層知識分子中鬥爭的嚴酷;當我們聽到中方代表顧維鈞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所説的那些話時,我們在憤怒的同時,又不得不深思“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捱打”的真諦。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這個時候誕生的。它應允了歷史的要求,應允了民族的要求。它的誕生,給中國帶來了期望,給人民帶來了光明,為中國革命開闢了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從此,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的鬥爭,最終最後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願望,勞動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作為當代學生,我們活在一個沒有戰火硝煙,只有和平的陽光雨露裏,我們擁有自由,享受自由,我們看着國家在黨的領導下漸漸走向繁榮富強。雖然已經過去那麼多年了,但我們不會忘了過去中國共產黨建立的艱辛,也不會忘了此刻中國共產黨為我們建立的一個國泰民安的家園,也不會忘了未來為中國共產黨出一份力將國家建立的更好。
 
  關於《建黨偉業》的觀後感4
 
  以尊重史實的態度向我們展示了我黨建立的艱辛歷史,從社會各個階層的角度向我們詮釋了中國人勇敢堅強的精神,無論歷史是對還是錯,是光榮還是屈辱,我們需要正視它。畢竟,它是真真切切發生在我們的先輩們身上的。
 
  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是一個關於肆意的青春、熱血的奮鬥以及將國家命運興衰與個人緊緊聯繫的故事。那一代的年輕人將救亡圖存、改寫歷史的大任無謂地挑在肩上。正是這批年輕人,用他們的青春與熱血,描繪出了新生的中國藍圖,譜寫出了一曲雄渾壯麗的文明之歌。是他們給予了我們今天的一切,是他們以開天闢地的豪邁情懷讓共產黨的種子在中國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同時又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這個泱泱大國又站了起來,甚至創造了今天這樣洪宏的國業,是它——中國共產黨將他們與我們,昨天和今天,血肉相連。中國共產黨給中國帶來的是六十年的和平發展環境,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上從所未有的教育推廣和文化普及,是一個屬於中國自己的工業文明時代。而這一切,都發源於九十年前,發源於1921年的7月,發源於那些已經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足跡的人們。九十年來,中國共產黨自始至終都代表着中國大多數人的願景和訴求。從1921年到1949年,甚至有超過三百七十萬中共黨員為了國家和民族的獨立自由奉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建黨偉業》以中國近代史發展進程為敍述主線,但影片的核心重點還是落在了中國共產黨的艱難建黨歷程。從近代史角度上看,並不是每一件大事都與建黨有直接聯繫,所以《建黨偉業》採取了多條線敍事的方法。其中一條線是近代史上的大事記,從辛亥革命講到五四運動;一條線是青年時代的人生軌跡,從加入新軍直到參加中共一大;另外一條線是中共成立前的各種社會歷史思潮。本片以全方位的歷史視角向我們較真實地還原了一個立體的建黨歷程。
 
  我們要深深銘記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在這和平年代以自己的方式為我黨我國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