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紅星照耀下的中國讀後感8篇

通過讀後感,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握故事中的情節線索和情感線索,通過讀後感,我們可以將書中的智慧融入自己的生活,讓思想在行動中發光,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紅星照耀下的中國讀後感8篇,供大家參考。

紅星照耀下的中國讀後感8篇

紅星照耀下的中國讀後感篇1

?紅星照耀中國》當時因為便於在“白色中國”發行才譯成西行漫記的,坦率地講,我更喜歡紅星照耀中國這個名字,覺得更有中國革命的特色,更有力度,更有影響力和衝擊力。

今年有幸去延安等西北地區參觀學習,所以對書中提到的很多景物都有直觀印象,那是一個什麼地方呢,時過七十年了,依然屬於欠發達的地區,同事們去一趟“面子上”都有反應,依然是一地乾渴的黃土和太陽能曬開石頭的缺水區。

翻開書本,心就平靜下來了,作者平鋪直敍、娓娓道來他的西部之行,而一個個鮮活人物躍然紙上,一幅紅色蘇區鬥爭圖浮此刻眼前。作者運用歐美作家善用的描述的手法,以平視的角度,樸實的筆觸給我們講述着那段歷史。樸實的語句卻將東西方文學的區別體現的淋離盡致,當時這樣的文章就應算作新聞或通訊了,而在這天就是一部傳記了。

樸實的語句卻感覺別樣而新鮮,外國人看中國的革命對每個讀者和關心中國的人來説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們還是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別樣情景和人物的吧。

“他確乎有一種吸引力,似乎是羞怯、個人的魅力和領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產物”。這是對周恩來同志的描述。

“我開始有一點點懂得中國共產黨人為什麼這樣長期地、這樣毫不妥協地、這樣不象中國人地進行戰鬥。”這是作者對中國革命的初步認識和認同(當然象中國人地戰鬥我們不明白是一個怎樣的戰鬥)。

“在我看來,毛澤東是一個令人極感興趣而複雜的人。他有着中國農民的質樸純真的性格,頗有幽默感,喜歡憨笑”。這是對偉人毛澤東的描述――是一個喜歡憨笑的人。

從他的記敍中也讓我們看到了極為難得看到的、很有點神祕色彩卻極為悲壯的西路軍的有關資料。西路軍的很多故事、當然也包括很多女紅軍戰士慘烈經過至今仍在民間流傳,在中國革命史上可能是絕無僅有的,當年的殘酷是我們現代人無法想象,而那種信念、意志也令我們不能望其項背的。如果你感受過西北的風沙,有幸、有緣你可能在寧夏、青海依然能聽到當地百姓將一種樹叫“紅軍楊”,折斷樹枝略呈紅色的液體慢慢地滲出來,百姓們説那是當年紅軍的鮮血,每一節樹枝中間有一個十分規則的、鮮紅的五角星,百姓們説那是紅軍當年頭上的紅五星。這個故事是我聽來的,我們無須去分辯真假,而那段悲壯、慘烈的歷史卻是真實的,至今放在檔案裏、在百姓中間口口相傳,而經濟仍欠發達或者説貧困的當地百姓對紅軍的那份感情言語間聽來讓你落淚,你是男人也會的。

讓我們銘記那段歷史吧,珍惜這天所擁有的,跟一位美國人――斯諾一樣深愛這片紅色土地或者説更愛這片土地,因為我們是中國人。

紅星照耀下的中國讀後感篇2

最近讀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作者是美國埃德加·斯諾,他是一名記者。這本書講了作者從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實地時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報道了中國紅軍的情況,毛澤東,周恩來是書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在書中,我認識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人。還記得,當斯諾走進紅軍隊伍時,他被軍中的場景驚訝到了,看着眼前的普通人,難道他就是毛澤東?穿着一身洗的發白的紅軍裝,帶着一頂普通的紅軍帽子。口袋中裝着一個老舊的鐵煙盒子,單憑這一點就能判定他是誰了吧。這樣看起來他是一個普通的年輕人,可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年輕人,他領導着一支龐大的革命軍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當斯諾在吃飯時,紅軍們吃的也非常簡陋,只有蔬菜和饅頭,在當時,肉對他們來説是非常奢侈並稀有的。但就是這樣一支吃不飽穿不暖的隊伍,仍然為自己的國家搞革命。

在到毛澤東住處的時候,斯諾只看到了幾具簡陋的傢俱,其餘的都是書。只是牆上有一張照片,上面的人眼神堅定,向遠方望去,多年硝煙戰場似乎沒有在他臉上留下一點痕跡。他就是毛澤東,一個平凡而又神奇的人物。

斯諾以故事的形式向我們真實描述了中國紅軍為了理想而百折不撓,奮勇拼搏的革命精神。這讓我明白了:在這幸福的日子裏,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不負眾望!

紅星照耀下的中國讀後感篇3

“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這是歷史老師常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多少英雄志士為了中國的解放,鞠躬盡瘁、壯烈犧牲。留下撼天動地的英雄故事,如果想知道這些故事,那就請讀這本流芳百世的著作——《紅星照耀中國》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作者——埃德加。斯諾,由於對紅色中國的好奇,而去探尋、採訪紅色中國寫下的一本著作,可以説是概述了未解放的`中國歷史。其中也介紹了各具特色的紅軍戰士如: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這些英雄的形象,感染了我。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毛澤東,他是我們“偉大的領袖”是他帶領我們的中國走向光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片段——毛澤東

不厭其煩的為一個外國人,也就是作者,一一解開他心中的謎團。這讓我感受到毛澤東是一個沒有民族偏見、一絲不苟、樂於助人等精神品質,這讓我對他更加敬佩、喜愛!

紅星照耀下的中國讀後感篇4

假期在西安參觀華清池時,本是奔着《長恨歌》的悽美故事,卻被參觀了“西安事變”的舊址。這可説是改變了中國歷史的事變,竟就在一片鬱鬱葱葱中,幽靜的蔽所發生了。

屋舍間一排排的玻璃窗上,殘留的彈孔痕跡令人心驚肉跳,破碎的玻璃,裂痕猙獰的向外擴散着填滿了玻璃窗。前方的山,當年的蔣介石便是驚慌的在險峻山路上一路逃遁,卻終遭囚禁在此。

?紅星照耀中國》的開頭與結尾便均有提及,這消息着實令作者驚鄂,他在蘇區與紅軍們共同生活,觀察記錄,與他們相伴。在那段歲月裏,他遇到許多被他戲稱為“擁有天價人頭”的紅軍將領們。他們毫不在意的行走街市,與農民們友好相處。那份真摯與樸實,也感動着埃德加。斯諾的心。

不難看出,作者的態度也在無形間變化着。剛到此地時,不甚明瞭的他心中好奇且懷疑,那份疑惑在談話中不斷加深着。他時常問詢將士們的生平,卻越發困惑,這羣狂熱的革命者們為何將革命視若珍寶,與一切其他都重要百倍,那獻身般的追求使他不解,直至前線,與那出身入死,在前線奮戰之人深切交流,才終是得了些思緒。

斯諾是絕對的中立者,他不時與民眾們爭討他們對共產黨的看法,他聽見一致的回答,“還是共產黨好啊!”一路上,共產黨所到之處,興建工廠,興辦學校,農民們安定的過着他們的日子,士兵們日復一日刻苦的鍛鍊。

而國民黨所過,卻屍橫遍野,濃煙滾滾是燒燬的房屋。土地、牲畜被奪走,沉重的負税令農民們不堪重壓,無論幹何事,總有道税壓在心頭,令人膽寒。

斯諾思索着,他總是認為共產黨也總該幹過搶奪壓榨似的事兒,但那開始時的譏諷卻是煙消雲散。雖不能斷言他的心已歸屬於紅軍,但最終離去時,那句“誰真的害怕人民,誰信任人民?”卻不難看出此時的他,心中孰輕孰重。

我尤對書中那羣少先隊員們頗有好感,與我們一般大的年紀,卻在為他們心中的革命事業一絲不苟的盡一份力量,那勇敢與自尊令人欽佩。他們對自己的工作總抱着一股執着的勁兒,不論是熱血或是對革命的追崇,這羣孩子們的心中,革命早是攀上高位的,他們也無一不對此堅信不疑。

紅軍戰士們都普遍年輕,他們參加進長征時,多是十幾歲的少年,他們充滿了活力,往往提及長征,總與艱難、困苦掛勾,但當斯諾問及此時,卻總聽見他們爽朗的回答,“不累!”

在這裏,每位將領,每位戰士,每個農民,都在盡他們所能向斯諾——這位來到蘇區的“外人”展現着他們的魅力,毫無保留的詔示。

如今,紅星照耀的中國,為其拋灑熱血的革命先烈們,你們看見了嗎?

紅星照耀下的中國讀後感篇5

?紅星照耀中國》一書出自美國的埃德加·斯諾,他把來到中國後的所見所聞和切身經歷寫成一本不朽的著作,讓我們年青一代瞭解中國共產黨的成長曆程和偉大征程。

書中提到對的印象:面容削瘦,有些駝背卻雙眼炯炯有神,是一個非常精明的知識份子面孔。雖然是紅軍領導人,但卻與人民同甘苦,共命運,有着中國勞動人民的樸素外表,又有機智幽默,喜歡憨笑的內在涵養。

埃加·斯諾把天真質樸的優良品質同鋭利機智和老練的世故結合起來,為我們呈現了一個豐富的形象。

熱愛學習,對工作一細不苟,對斯諾提出的如何對待侵略者問題,主席有着獨到的見解,並提出了一些創造性意見。他是一個對中國人民有着深厚感情的人,有幾次他回憶起戰死的同志和由於自然災害而死去的勞苦大眾,他的雙眼都濕潤了,在談論抗日戰爭時,他認為中國的主要問題是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並且能得到國際社會的幫助,但不意味着沒有別人的幫助中國人就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統一。表明,中國人只有團結一致,抵抗侵略,停止內戰,才能將侵略者趕出中國。

談工作時他事無鉅細,一絲不苟,有一次和斯諾談話時,心不在焉的解下腰帶,搜尋寄生蟲,看到此處,我忍俊不禁,他有非凡的頭腦,也有農民的個人習慣。

他是偉大的人民領袖,他又是平易近人的農民朋友,他是中國危急時刻的救星,給外國友人留下了神祕又偉大的印象。

以上就是一祕為大家帶來的10篇《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600字國中生》,希望可以啟發您的一些寫作思路,更多實用的範文樣本、模板格式盡在一祕。

紅星照耀下的中國讀後感篇6

合上書,閉上眼,八十多年前那位異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鉅作《紅星照耀中國》,把我帶回那個硝煙瀰漫的時代,那一段驚人的行走,仍歷歷在目……

大渡河上,紅軍戰士在鐵索上艱難地爬行。槍林彈雨中,不斷有戰士中彈跌落,湍急的河面上翻滾着紅色的波浪。沒有一個人後退,沒有一個人膽寒,前進是他們唯一的目標,哪怕最後只剩下一個人,也要打通這條生死通道,把紅旗插到對岸,讓它高高飄揚。那些即便經歷險境,也從未動搖過的信念,那些犧牲自己保全他人的高尚心靈,我們不能忘記!

莽莽草原,永遠有無盡的危險。黑暗中,不起眼的沼澤地瞬間就吞噬掉一條條鮮活的生命;草叢中,一支利箭剎那間就射穿戰士的咽喉。這條路上,不斷有戰友倒下就不再起來。儘管如此,依然有激昂的戰歌響起,激勵着戰士們相互幫扶,一路向前。團結就是力量,當所有力量匯聚在一起所創造的奇蹟,我們不能忘記!

茫茫雪山,風裹着雪粒怒號着,向衣衫襤褸的戰士們撲去。沒有食物,就吃草根、皮帶、鞋幫子;沒有水,就把雪糰子往嘴裏塞;沒有路,他們就斫下長長的竹竿,放在彎彎曲曲的沒過腰身的泥水中,鋪成過道。沒有什麼能阻止紅軍前行的道路,困難不能,敵人也不能!於逆境中拼搏,無畏艱難險阻也要達到目標,這樣不屈的靈魂,我們不能忘記!

……

“從來沒看見過這樣的中國戰士!這些人,當兵不只為了一碗飯,而是一些為爭取勝利而自殺的青年。”

當我們坐在明亮的教室裏心安理得地學習,當我們享受着現代生活的舒適與富足,當我們唱起歌跳起舞彈起琴,也許並沒有意識到,我們正過着充滿陽光與安定的美好生活。《紅星照耀中國》提醒我們:不能忘記無數革命先烈曾在狼煙四起中橫刀立馬,在民哀國殤之時挺身而出。

那些在烈火中永生的人,我們要記在心裏;那來之不易的幸福,我們要更加珍惜;當祖國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一定也要像他們一樣,堅定地回答:我在!

紅星照耀下的中國讀後感篇7

在20世紀初期那個剛剛建國的時候戰火紛飛,硝煙四起,烽火連天,但就是這樣的年代,卻有人逆火前行,從光明走進了黑暗,而《紅星照耀中國》將一個個鮮為人知的紅色中國帶到了世界眼前。而他的作者就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老師的推薦下我有幸評讀了這本書。

這本書把紅色中國故事寫的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在這本書中,紅色中國故事全然不是我想象的那班死板,無趣。這裏有好幾百萬的人民生活在這裏,而蘇區的.管理可謂是井井有條,學校,工廠都有。真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儘管在當時共產黨被蘇區外的國民黨圍剿壓迫,蘇區的生活十分艱苦,甚至連學校裏用來做課本的紙都是從敵方得來的傳單,槍械更是從乾縣府和的,但是在這種艱苦的生活環境下,老百姓仍然十分愛戴紅軍,我想因為紅軍不欺壓百姓。反之,還幫百姓從大地主手中奪回了自己的土地。要知道在舊中國,土地就是勞動人民的命。紅軍可謂是人民的軍隊。試問,這樣一支為人民着想,為人民服務的好軍隊,會有誰不去愛戴呢?

通過閲讀這本書,我還認識瞭解了許多家喻户曉的領導人。譬如我們最偉大的毛主席,在書中的第四章,就對其有詳細的描寫,透過這些文字描寫,我才知道,原來我們一直歌頌敬畏的毛主席,在新中國成立以前,其實還幹過許許多多的大事。原來毛主席童年時期也是個有點叛逆的中二少年。而且毛主席十分的和藹友善,對老百姓也非常好。這可真讓我大開眼界,我情不自禁的把第四章讀了好幾遍。

從很小的時候爸爸就會給我講紅軍長征的故事,而在這本書之中,我真正體會到了所謂的紅軍的長征精神,不管前方是崇高峻嶺,還是在湍急大河,又或者是刀山火海,我們的紅軍戰士都從不退縮。他們不畏艱險,克服重重難關,也許即將到來的是死亡坑和紅色信息深深銘刻於戰士們心中,他們絕不放棄,這就是紅軍的長征精神。

讀了《紅星照耀中國》使我體會到了那不屈不撓的紅軍精神,這使我感到非常敬佩。

紅星照耀下的中國讀後感篇8

“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這是偉大革命家毛澤東的名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通過讀書可以賦予人豐富的知識色彩。當我第一眼看到這本書時,紅色的略呈灰灰的書的色調,立即給人以“紅色”的感覺,更兼有歷史的厚重感。

翻開書本,心就平靜下來了,平鋪直敍、娓娓道來他的西部之行,而一個個鮮活人物躍然紙上,一幅紅色蘇區鬥爭圖浮現在眼前。作者運用歐美作家善用的描寫的手法,以平視的角度,樸實的筆觸給我們講述着那段歷史。樸實的語句卻將東西方文學的區別體現的淋離盡致,當時這樣的文章應該算作新聞或通訊了,而在今天就是一部傳記了。

“在我看來,毛澤東是一個令人極感興趣而複雜的人。他有着中國農民的質樸純真的性格,頗有幽默感,喜歡憨笑”。這是對偉人毛澤東的描寫——是一個喜歡憨笑的人。

西路軍的很多故事、當然也包括很多女紅軍戰士慘烈經過至今仍在民間流傳,在中國革命史上可能是絕無僅有的,當年的殘酷是我們現代人無法想象,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精神,紅軍精神。讓我們現在擁有了如此安寧的生活。我們現在所獲得的一切都是鮮紅血液換來的,為了這些,我們不得不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讓我們銘記那段歷史吧,珍惜今天所擁有的,跟一位美國人——斯諾一樣深愛這片紅色土地或者説更愛這片土地,因為我們是中國人。

説起賀龍,在我看來,他已經不是“人”,而是一個“神”了。

當時的賀龍被國民黨稱為“劣跡昭著”,但又是一個極力要爭取的領袖人物,這兩者看起來十分矛盾。

有人説,賀龍是個土匪,我對此堅決否認。大家想想土匪是什麼,是做事粗魯、紀律懶散的人,而賀龍呢,人家軍官抽大煙、搶民女,他從未做過這等事,把治理得井井有條,令人敬佩。

賀龍是神,他神勇。

一次,他父親帶他去赴宴,父親説賀龍膽大包天,有人還偷放一槍,賀龍面不改色,眼睛不眨,若無其事,客人拍案叫絕。這膽量也是無人能比,換作是我,早嚇得魂飛魄散,可賀龍卻如此鎮定,少見!少見!

賀龍還有個傳説。賀龍躲在湖南一個村裏,有幾個國民黨人來收税,賀龍拿着一把明晃晃的菜刀,左一刀,右一刀,把他們幾個全殺光了,建立了一個蘇區。這傳説是真是假,已無從知曉,但是就憑他不怕槍聲,能推斷出這事多半是真的,人家這勇氣不是吹的呀,賀龍是什麼事都能做出來的人。

賀龍也十分關心百姓和戰友。

在行軍路上,他總是揹着受傷的部下,他也從不高人一等,他的生活與部下一樣簡單。

他愛百姓,他痛恨壓迫者,所以會有許多民眾千里迢迢來投奔他,這也正是地主土紳聽見賀龍而逃跑的原因之一。這世上有多少軍官做得到與下屬平起平坐,又有多少真心實意關心百姓呢,賀龍這種品質十分可貴!

賀龍高大、勇猛、節儉、愛民、愛兵、謙虛……

這一種。種的性格凝聚在一人的身上,他是多麼傳奇多麼奇特,他是“神”!

先要重視感

感要多 讀要少,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係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説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

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