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主題閲讀課心得體會6篇

通過反思生活中的挑戰,我們能夠提煉出寶貴的心得體會,指導未來的行動,心得體會是個人成長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助於提高個人的反思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主題閲讀課心得體會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主題閲讀課心得體會6篇

主題閲讀課心得體會篇1

3月30日至4月2日,我跟張老師來到深圳市黃田國小參加主題閲讀學習。這所國小是一所打工仔子弟和村民子女的村小,學生的家庭條件較差,家長文化水平偏低,也拿不出太多的時間、精力與物力投入學生的課外閲讀。面對這樣的情況,黃田國小的教師在用好語文教科書的同時,進行校本課程和教材的開發。語文課程實現“一主兩翼”,打工仔的孩子同樣享有優質教育資源,該校學生由於大量閲讀,語文素養得到了很大提高。四天的學習時間很短,黃田國小的師生帶給我們的震撼卻深遠悠長……

一、確立從“教材出發”的兒童閲讀理念

教材的每一個單元,從“單元導讀”,到課文選編,從“資料袋”的素材,到“語文園地”的設計,都緊緊圍繞着單元的一個特定主題。它的意義在於:引領學生有主題的讀書,使閲讀文本相對集中,就更能震撼學生心靈,強化認識,昇華情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在一定主題引領下的閲讀,更能儘早、儘快地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提升閲讀速度,以實現“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閲讀目標。

二、建構“一主兩翼”的閲讀課程體系

在精讀每一篇講讀課文後,將學生的閲讀視點不失時機地引導到與教材配套的《同步閲讀》中來,進一步提升兒童的閲讀質量和品位。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閲讀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兒童日益增長的閲讀需求了,經過幾年的潛心研究,他們建構了“一主兩翼”的校本課程體系。“一主”,即以人教版教材和《同步閲讀》為主體;“兩翼”:一翼是學校開發的與教材配套的《新語文主題閲讀》;另一翼是與閲讀讀本配套的《主題式經典誦讀》。

?新語文主題閲讀》所選內容均是中外現代經典散文,這些散文描寫的景物、記錄的事情,和現在的兒童生活比較接近,孩子們可以運用批註式閲讀的方法,進行自讀、自學。

?主題式經典誦讀》,一是題材以詩歌、韻文為主,洗煉明快、琅琅上口,更具語言美、音律美、意境美。二是在內容選取上更加“經典”,注重了教育與文化的共生。所選的詩文都是在歷史的長河中長期積澱下來的文學精粹,是人類文化和智慧的瑰寶。學生如果在童年就能背誦下來,必將終生受益。例如,四年級下冊主題單元“誠信是花”,他們選取了《陳太丘與友期》《曾子殺豬》《論語·學而》等古代名篇,以及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汪國真的《思想者》等中外近現代詩文,讓學生從不同國度、不同文化視點、不同文體、不同情感語境中感悟到誠信之美、誠信之可貴。

在教學中,他們遵循“整體性原則”組織教學。最大的特點是以單元為單位組織教學,而不是一篇課文一篇課文地去教。單元主題好比一根藤,文章好比藤上的瓜,以“藤”串“瓜”,進行整體設計。例如,教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時,按傳統的教法,一般要用14個課時才能完成對教材文章的講讀。我們則以“痛恨戰爭,渴望和平”為主題,組織“單元主題教學”,先讓學生採用批註式閲讀的方法用4課時自讀教材中的《夜鶯的歌聲》《小英雄雨來》《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這四篇文章,《夜鶯的歌聲》《小英雄雨來》這兩篇文章記錄着戰爭時期兒童的智慧與勇敢,是孩子們非常喜愛的作品,所以在閲讀教學過程中,要用文本本身的魅力吸引學生,教師要少一些講解,學生要多一些自主閲讀;而《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這兩篇文章,就要在讀通順、讀流利的基礎上,圍繞“哪篇文章、哪個段落、哪個句子、哪個詞語讓你痛恨戰爭、渴望和平”這一問題,讓學生進行主題閲讀,從而深化情感,分享認識。然後再以“哪篇文章、哪個段落、哪個句子、哪個詞語讓你痛恨戰爭、渴望和平”這一問題為核心進行以借鑑語言為導向的深入閲讀。利用6課時分別閲讀《同步閲讀》中的《今天是兒童節》《雞毛信》等文章及《新語文主題閲讀》中的《功勛》《請把我埋得淺一點》等8篇文章。再利用一課時進行閲讀分享。最後利用兩課時進行吟誦展示、背誦《主題式經典誦讀》中的《鄉愁》《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等詩歌,用1課時進行鞏固練習。這樣,學生在不增加課時的情況下,採用多種方法,閲讀了22篇文章,相當於原閲讀量的五倍。這種閲讀,看似簡單,實則是讓兒童在自主實踐中自能理解文本內容,自悟文本語言和文章寫法,自覺積累讀書方法;是讓學生在涵泳精思中進行價值判斷、意義篩選,最有個性的賞評。正如清代陸世儀所説:“悟處皆出於思,不思無由得悟;思處皆緣於學,不學則無可思。”

三、探索主題式閲讀方法

(一)主題式批註閲讀

?新語文主題閲讀》,不僅與人教版教材單元主題一脈相承,其文體與教材也非常接近,都是中外現代的短篇名作,以記敍文、散文為主,可以説是人教版教材的延伸與補充,與《同步閲讀》是姊妹篇。教學這套教材,他們主推“批註式閲讀”法。批註式閲讀,是以自學為主線,以思維為核心,以畫、注、批為載體,以理解文本、提高自學能力為目的的一種閲讀方法。這種讀書方法,就是徐特立先生提倡的“不動筆墨不讀書”。在教學中,讓每個學生結合自己讀書的情形進行畫、注、批,遇到精彩處,或是引起自己的共鳴,或是與自己的看法相悖,都讓學生自覺地畫上一些記號,註上一些想法,批上自己的心得體會。這樣讀書,眼到、心到、情到,真正走進文本,與作者進行深層次的對話。

在研究中,他們發現:沒有“依託教材,立足課堂”的閲讀指導,就沒有課外閲讀的高效。方法是在課堂上得到的(這叫“得法於課內”),而閲讀能力則是在大量的課外閲讀中最終形成的(這叫“得益於課外”)。

實現課內、課外閲讀一體化,要具備四個要素:一是閲讀素材;二是閲讀環境;三是閲讀的主題;四是閲讀的方法。前兩個要素可以是多元的、多變的、不同的,而後兩個要素是穩定的、貫穿始終的。具體説,就是無論我們讀哪些內容,讀哪本書,採用什麼樣的課型,組織什麼樣的閲讀活動,圍繞一個主題總比毫無目的的泛讀要好,而在學生自讀的過程中批註式閲讀的方法又是貫穿始終的。

主題式批註閲讀,是讓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到主題的思想,主題的精神,主題的情感。這一閲讀過程,經歷了從形式到內容,再從內容到形式,從“文”到“道”,再從“道”到“文”,從理解到吸收,再從吸收到表達的思維加工過程。比如,學生在自讀《大禹治水》《虎門銷煙》時,也許沒有足夠概括能力批註出準確的主題,也許還不能用一個詞語、一個句子概括出歷史英雄是怎樣的偉大,但是學生在自己的圈圈點點中,欣賞崇敬大禹、林則徐這樣的人,被他們的故事所感動,應該説主題閲讀研究的初步意義就得以實現了。如果我們能及時地由《大禹治水》《虎門銷煙》,引導兒童去讀整本的《歷史名人故事》《林則徐傳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受到了情的激勵,美的薰陶,心靈的淨化,學到了作者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和技巧。主題式批註閲讀,真正是塑造心靈的閲讀,學習閲讀的`閲讀。

(二)主題式經典誦讀

誦讀是通過視覺接受文字信息,經過大腦加工,轉化為語言表達出來,是將無聲的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過程,是“閲讀——思考——表達”的遞進過程;是“吸收——轉化——輸出”的信息傳導過程,是與文本深層對話、藝術再創造的過程,是讓主題情感滲透學生心靈,主題精神融入學生骨髓的生命過程。在“主題式經典誦讀”中,我們主要採用三種方式:

一是先誦讀後反芻的“鯨吞誦讀法”。這種方法是利用國小生記憶的黃金時期,把一些內容淺顯易懂、讀起來琅琅上口的經典,“吞下去”,背誦下來,快速記憶,高效積累。如《弟子規》、《三字經》。這些“吞下去”的經典,隨着孩子們年齡和閲歷的增長,會化成涓涓細流,不斷地滋潤孩子們的心田,從中開出智慧之花,結出成功之果。

二是先理解再誦讀的“蠶食誦讀法”。要讓學生運用字典、詞典等工具書進行自主學習,把不懂的學懂了,在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慢慢品味、咀嚼、體味、感悟。可按照“讀正確、讀明白、讀出感情、讀出色彩”這四個一一遞進的層次入手,運用以氣帶聲、以聲傳情、心領神會、寓情於聲的技法讓學生放聲朗讀,在讀得正確、流暢,抑揚頓挫中將語言形象化,將情感美化、深化。使閲讀過程成為精神的洗禮、情感的迴盪、心靈的旅行、生命的涅槃的過程。這種方法適合那些內涵豐富、意義深遠的篇目。如,岳飛的《滿江紅》,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等經典。

三是不求內容同一的“鳥鳴誦讀法”。這種方法,是圍繞一個主題,在一定的範圍內,讓學生自主選擇閲讀內容,留給孩子自主閲讀的空間,你讀我聽,你聽我讀,進行散文式的“形散而神不散”的個性化閲讀。不求讀的內容統一,但求讀出個性特點。在讀中,要求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並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或批,或注,或講,或議,使如歌的文字如春雨潤花、清水溉稻、魚入水中、溪流濯足般浸潤到兒童的心田裏。讀書的過程是書聲琅琅,議論紛紛,其樂融融。

主題閲讀課心得體會篇2

近日來,我在網上看了深圳市寶安區西鄉街道黃田國小校長劉憲華專家的專題講座,感受頗多。

如今讀什麼書比讀不讀書更重要。然而生命是如此短暫、學海卻無涯,知識卻無邊。而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去讀影響人一生的書,成了人生的大事。小孩子們讀什麼書比讀不讀書更是重要,因為那是小孩子們的啟蒙教育、啟蒙讀本。陸恕校長曾經説過:啟蒙讀本,像初戀情人一樣先入為主,難以忘記。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綿延至今,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和心靈寄託。古典詩文則是我國曆史文化長河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從諸子散文到楚詞漢賦再到唐詩宋詞元曲,詩風詞韻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千百年來,流行至今的經史子集,唐詩宋詞、格言警句,已成為世界文化的瑰寶。其情韻之美和語言之美,滋養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

中華文化經典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不朽教材,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寶。誦讀中華經典美文,是孩子們從小了解民族文化傳統、接受優秀文化薰陶的捷徑。讓孩子們從小紮根在自己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之中,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具體體現。在誦讀古詩文活動中,可以陶冶品行、加強修養,起到兒時誦讀終身收益之功效。

通過開展古詩文經典誦讀活動,讓學生視野開闊、心胸寬廣,為學生的一生奠基。那些積澱着智慧結晶、濃縮着豐富情感、藴涵着優美意象的中華文化經典,對於治學修身、薰陶性靈、提升審美品位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們要求學生做到“五個一”,就是為學生的長遠發展、終身發展奠基。在經典詩文誦讀活動中,孩子們不僅要“有所知”,更要“有所得”。在誦讀中感悟,在誦讀中欣賞,在誦讀中成長。經典詩文往往都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通過廣讀博覽,及早讓學生琅琅上口,濡染於心,在耳濡目染和潛移默化中培養學以致用、從善如流的好品格,使學生變得更有修養,讓優秀傳統文化真正成為每個學生的精神營養,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藴,促進學生良好人格的成長。做到兒時誦讀終身收益。

通過開展古詩文經典誦讀活動,推進書香校園建設,營造濃郁的書香文化。通過朗誦比賽、書畫展覽、文藝演出等活動,使經典詩文誦讀豐富多彩、喜聞樂見;讓我們的學生知書明禮,謙讓寬容,讓我們的校園書聲朗朗,書香瀰漫。我們要創新方式方法,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要我讀”為“我要讀”,培養“好讀書,讀好書”的良好閲讀習慣。教師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開展古詩文經典誦讀活動,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讓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把學生的經典誦讀有機地融入新課改實踐,紮實有效地開展下去,推進書香校園建設,為孩子們的一生髮展打下厚實的文化基礎。

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國小生正是學習古典,踐行實踐的黃金階段,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良好時機,藉由先哲的風範,熏習我們的子弟,引用聖賢的智慧,教導淳樸的兒童。以“知、悟、行”為線索,貫穿於古詩文經典誦讀活動的全過程,讓學生閲讀經典、閲讀文化、閲讀精神,使學生博學、睿智,“與經典同在,與聖賢同行”。讓每一個學生都“好讀書,讀好書。

主題閲讀課心得體會篇3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因為,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為高貴的自信!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他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

桑提亞哥是個可憐的老頭——看上去似乎是的。海明威以自己精煉的語言塑造了這個形象,可以説,海明威並沒有給予老人成功,卻賦予老人在壓力下優雅而堅韌的形象。

老漁夫在海上一無所獲地漂流了84天后釣到了一條巨大無比的馬林魚(marlin),這是一條比他的漁船還長2英尺的魚,是在拖着漁船整整兩天兩夜之後才被刺死的。老人的命運似乎並不成功,他又遭遇了鯊魚,經過殊死的搏鬥,馬林魚只剩下一副骨架。骨骼是精神的支柱,海明威看似沒有讓老人桑提亞哥成功,卻以光禿禿的骨骼奏出了老人生命的硬度。

“我和你奉陪到死”——這個硬漢面對挑戰如是説。暗喻他自身的英雄主義所在,還有他趨向堅韌的力量。故事的頭尾,都出現了名叫明諾林(manolin)的男孩——他希望繼承老人的事業。何止捕魚的事業要被傳承,這副錚錚鐵骨又何嘗不為我們所崇敬、所供奉、所學習呢。在老人的故事裏為什麼有這個孩子的出現?年輕,象徵着力量和希望,即便是老人,他的內心同樣是年輕的。文中多次描寫到獅子,阿非利加海灘上,獅子在笑鬧嬉戲,它們浮現在老人的夢中,一直在老人的心中,同樣揭示了老人永遠不會老的意志。

海明威的這部小説榮獲了諾貝爾文學獎和普利策獎。這個骨頭裏留有幾百塊彈片的硬漢作家,恰當地寫出了生命的強度,告訴我們怎麼去面對生、老、病、死,告訴我們心該有多寬,如海一般。老人是孤獨的,他是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的旅人,但他又是不孤獨的,因為他的意志是那樣的堅強。

不妨將鯊魚看作打擊,吃掉你的成功和幸福。但正如那孩子説的:“它沒有打敗你,它沒有。”一個真正的強者,只能被摧毀而不能被擊敗。

永不言敗,這就是《老人與海》告訴我們的。

主題閲讀課心得體會篇4

兩天的培訓讓我對“主題閲讀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下面就談談我在這次培訓中的心得體會。

重視單元導讀

單元導讀課重在導,以單元導語為切入點,帶領學生對整組內容進行整體感知。主要體現在:導趣,引發情感參與;導讀,全面感知內容;導學,明確學習任務;導延,課內延伸課外。在單元教學起步時,要讓學生通過單元導讀預習全單元,讓學生粗知單元內容,對單元的整體脈絡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可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的不同,採用不同的方法。

培養閲讀興趣

“主題閲讀”教學共分為五個板塊,在二、三、四板塊中都有推薦叢書,而且推薦的都是同一主題的文章和書籍,使閲讀文本指向性更集中,目的性更鮮明,能夠更好地發揮教材的示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提升閲讀速度,以抵達“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閲讀目標。

注重系統教學

主題閲讀是把一個單元的內容都整合在一起,不再一課一課地教,而是一個單元一個單元地教,這樣一個單元變成了一個小系統,那麼這個主題就是單元的魂,以此把所有課文串起來。

課堂的學習方式不再是一篇文章的閒敲碎打,而是以一個單元為一個整體,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整體把握,緊扣單元訓練項目把相關知識聯為一條教學線索,把學生髮散的思維最終集中於單元主題這一點上。學完課本內容後,再將這種學習的方法遷移到課外同一主題的其他文章中去,堅持“舉三反一”的原則,讓學生在課堂中分析比較,並抽象概括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加強小組建設

小組學習的過程是學生對問題深入探討、共同解決的過程。它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全體性和活動性,可使學生之間形成和諧、友好、合作、互助、競爭的關係,為接下來的單元主題式教學的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組合作學習中,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是最重要的。只要對小組合作學習施以恰當、系統的評價,就能調動每個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可起到紀律約束性。小組合作交流和探討,令學習效果、課堂氣氛產生神奇的變化,學生不僅願學,而且樂在其中!

主題閲讀課心得體會篇5

閲讀量少是困擾語文教學的重要方面。以前的語文課堂,只圍繞課本上的幾篇課文翻來覆去地講。語文教學枯燥無味。習作更是老師和學生頭疼的事。一上習作課,有的同學便會愁眉苦臉,認為沒的寫,無處下手,即便有的寫,寫出來的文章乾乾巴巴,一點也不生動。 自從實行了“主題閲讀”,我們的語文課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改革了閲讀教學形式。閲讀教學不再侷限於課本內容。圍繞一個主題,選取課本上的一篇課文作為引領,進行精讀,學習它的寫法,然後,把本單元的其他課文進行整合,在同一課上比較學習,鼓勵孩子用單篇教學得到的方法進行自主閲讀和合作交流,提高閲讀能力。再開展相應的主題閲讀活動,從“主題叢書”上找出與之相關的2——3篇文章進行閲讀,邊讀邊畫出好詞佳句,做好摘抄筆記,寫出自己的閲讀感受。不明白的問題可以提出來共同解決。還可以鼓勵學生做“讀書卡”、“手抄報”等,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最後,進行“主題背誦”。對於好的段落、句子、詞語進行讀讀背背,積累豐富的語言,這樣學好語文也就順理成章了。

二、改革了評價手段,在“主題閲讀”過程中表現好的小組可以給其小組加分,表現好的個人,可以給其個人在小組內加分。這樣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改革了檢測方式。

(1)定期評選優秀“讀書卡”、優秀“讀書筆記”。優秀“手抄報”等

(2)定期舉行讀書彙報會,讓學生談感想、體會、啟示、收穫等。

(3)定期進行課本內容的過關檢測。促使基礎知識掌握牢固。

四、培養了學生的讀書興趣。經過一段時間的“主題閲讀”,學生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課堂上,學生完成了老師佈置的作業以後,不再有隨便説話的,交頭接耳的了。不用老師佈置,學生會主動拿出課外書來讀,而且讀得津津有味。就連我們班以前最不愛讀書的從海同學,現在都變得愛讀書了,我真替他們高興。現在我們教室前面的書櫥可排上了用場。閲讀課上,把書櫥裏的書發給學生讀。不久,學校的.書便讀完了。接下來,讓同學把自己最好的一本書,放進書櫥,編上號,以小組為單位輪流讀。這樣每位同學交一本書就可以讀幾十本。讀完這些,把書還給學生,可以繼續收集第二本,第三本……這種辦法,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使他們不再覺得有東西寫不出來。既經濟又實惠,真可謂一舉兩得。學校的圖書室也成了我班同學經常出入的地方。

五、養成了學生愛寫的好習慣。主題閲讀後,圍繞這一主題,進行小練筆,創新作文,寫讀後感等,並讓學生養成記日記的好習慣。日子久了,學生也就不再愁寫東西了。

六、提高了學生的作文水平。經過一段時間的“主題閲讀”,學生的作文水平也有了大大的提高。我發現有一位叫馬坤的同學在一篇作文中是這樣寫的:“春姑娘邁着輕盈的步伐來到了人間,她用手中的魔術棒一點,校園立刻變了樣??高大的柳樹枝條變得更加柔軟,更加翠綠,枝條上的一個個綠苞,好像就要炸開似的。銀杏樹上每一個圓圓的葉苞,就像青蛙的眼睛??”王玥同學在《我愛讀書》中是這

樣描寫的:“我在書的王國裏盡情暢遊,時間過得真快,不一會兒,湛藍的天空讓一個巨大的黑布子遮住了,皎潔的月牙兒也悄悄地爬上了枝頭。我伸了伸懶腰,站了起來。噦,腿麻了,沒關係,我終於看完了……”

“主題閲讀”如春雨滋潤了我們的語文課堂,為我們的語文學習找到了捷徑。

主題閲讀課心得體會篇6

在碩果累累的十月,台山市國小語文骨幹教師再次相聚進行研討活動。活動包括“同課異構”、“一課一席談”、《智慧課堂及其生成》講座、“世界咖啡----專題研討”四個組成部分。

“同課異構”由台山市三小的李次華老師和深圳市屬相國小的葉澤華老師同台為大家上了《那篇綠綠的爬山虎》。雖然是同一篇課文,但兩位教師講課的構思各異,引人深思。李次華老師抓住葉老先生的認真、平和、温暖給人“如春風拂面”的感覺,讓學生在富有感情的閲讀中體會葉老先生的人品和作品都堪稱楷模,李次華老師的課構思巧妙,語感很美。葉澤華老師一上課在書寫課題時就有意寫漏一個“綠”字,引導學生知道修改作文可以用修改符號,接着引導學生體會葉老先生給作者修改的幾個地方,為什麼要修改?例如“一張畫像”改為”一幅畫像”,在講解為什麼“幅”比“張”更好時,葉澤華老師引導學生通過新華字典中“張”與“幅”的釋義找到正確的答案,同時知道以後遇到詞義不清楚的時候知道怎麼辦,培養了學生認真深究問題的.精神。葉老師的問題設計都能緊扣課文,一步一步很有條理地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如何刻畫葉老先生認真、平和、温暖、如春風拂面的形象。聽完葉澤華老師的課,給我留下的印象是很清晰明瞭,沒有那種雲裏霧裏的感覺。説明葉老師對這節課要教給學生什麼很清楚。兩位老師的示範課使我們獲益不淺。

“一課一席談”、《智慧課堂及其生成》、“世界咖啡------專題研討”則進一步深化學員們對這次研討成果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