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培訓心得8篇

一份優秀的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更大的提升,寫心得體會可以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培訓心得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培訓心得8篇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培訓心得篇1

一、引言

最新出台的高中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將地理信息技術應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的規定,較之以前的地理課程學習內容有較大的區別,同時由於之前對地理信息技術的沒有接觸,學生對此是陌生的,而教師由於缺乏教學經驗,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地理信息技術積累一定的教學經驗。所以,將地理信息技術應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無論對學生還是教師都值得探討,尤其是作為一門對信息技術要求很高的學問,它能促進學生對高中地理及信息技術的掌握。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上學校應重視這方面的問題,為配合教學建設一支專業的師資隊伍,同時配備專業的設備設施,強調師生都重視地理信息技術應用到高中地理教學的這一舉措,更好地運用現代化高科技技術,為更好地透徹地瞭解地理知識及將來從事相關類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地理信息技術的概述

地理信息技術,即“3s”技術,包括gps(全球定位系統)、rs(遙感技術)及gis(地理信息系統)。三者雖然相互獨立,但是通常在應用過程當中又互相之間有聯繫,需要同時派上用場,一般情況下gps負責定位,rs負責對數據或者信息進行採集,gis負責對採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現階段,3s技術應用在我國交通、農業、環保等各個領域當中,並且作出巨大貢獻,它對測量的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特點在工作中解決許多難題,取得極大的成就,在全球都得到極高的重視及關注,是現如今的一個炙手可熱的一門技術。gps(全球定位系統),具有全球、實時及全能的特點,完全不受天氣的干擾,能連續不斷地進行高精度的測量、測速及定位等,目前應用於全球的各個範疇。rs(遙感技術),能通過傳感器將在遠距離的電磁波信息通過處理成可供人類適用的圖像或者其他計算機信息,具有感應距離遠、感測範圍大的特點,目前被廣泛推崇和關注。gis(地理信息系統),採用現代高科技計算機技術將採集的數據和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使收集到的數據和信息呈現出為人類所用的狀態。

三、地理信息技術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遙感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首先,通過遙感技術,能夠監測到土壤土質、土地利用現狀、河流情況及農作物的生長狀況,使學生更細緻透徹地領悟到在土地農作物生長環節的變化,如果配合遙感圖像,學習也會更具有趣味性。其次,天氣預報正是通過遙感技術監測得到的,通過監測感應天氣變化信息及數據,並通過全球定位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將其轉化為可以讀取的圖像和信息;同時它還能監測出自然災害的變化,時刻預警自然災害的發生,並且及時採取措施儘量降低對人類生命財產安全的損失。通過rs技術的應用,學生更熟練地掌握知識原理,更形象化地將知識點展現在學生面前,增強教學效果。

(全球定位系統)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gps(全球定位系統),相對rs及gis,學生相對比較熟悉一點,因為它較多應用在生活當中最多的應該各種地圖導航及應用在交通工具上的智能導航等,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可應用gps的相關原理進行模擬教學。例如,從世界地圖的一點到另外一點,通過gps技術讓其自行導航多條路線路線、直線、最合適的路線、最省時的路線等,然後通過遙感技術將整個路途中的環境及天氣變化監測出來並通過圖像呈現出來。這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及地理信息技術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在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中獲取知識。

(地理信息系統)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gis(地理信息系統)在日常生活中佔據重要的地位,但是高中生可能沒有很明確的意識。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地將其引導到那上面。例如,在地理教材上會出現一些立體的或者三維的景象圖、氣象變化圖等,告訴學生這些圖都是通過地理信息系統加工處理而產生的,學生自然而然會對地理信息系統產生認知,並且激發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這些圖像是如何形成的,並且是如何轉化而來的。同時,通過上機實驗操作,讓學生感受地理信息系統的強大。採用這些教學方法,從根本上刺激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地理知識及地理信息技術,促使學生對各個地理知識點的理解及掌握。

四、將地理信息技術應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意義

就現階段而言,地理信息技術是我國乃至全世界探討地理問題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將地理信息技術應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是大勢所趨。

1.提高教學質量。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要求自身進步,提高教學質量,將地理信息技術應用到高中地理教學中,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與理解能力,打破“死記硬背”的傳統結構,使學生感受到地理信息系統強大的吸引力,從而使學生積極自主地展開學習,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2.豐富教學內容,使課堂更活躍。

將地理信息技術應用到地理教學中,並且將計算機上級實驗操作運用到其中,豐富課堂學習內容,同時創新教學授課方式,不再是傳統單一無聊教師口傳,有利於課堂氣氛更活躍,學生學習興趣也得到一定的提升。與此同時,使學生更細緻全面地掌握地理信息技術及地理知識點,從而達到教學效果。

3.培養學生利用探索思維思考問題的能力。

地理信息技術是一門深奧有趣的技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不斷拓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從而熟練地掌握地理知識並且靈活運用地理信息技術,並且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開闊視野,並且通過知識掌握體驗到成就感。

五、結語

地理信息技術在我國今後的發展中一定會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需要不斷研究和探索,以促進地理教學水平和地理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提高。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培訓心得篇2

開學初,在學校的要求和自身發展的需要下學習了信息技術課程新課標,加上自己參加工作兩年的實踐教學,得到了一些新的認識:

1、關於信息技術常規教學課應該怎樣上的心得:

“信息技術課堂怎樣控制?”、“如何讓45分鐘學生收穫的更多?”、“進行教學環節轉換時怎樣將學生‘‘抓‘‘回到課堂?”等等。這些一直是我經常遇見的問題。作為信息技術教師的我,平時課堂教學中如何做到調控課堂遊刃有餘呢?下面提供兩種策略以供研討:

a、激勵策略——利用各種手段鼓勵學生,把學生的注意力帶回到課堂上來。

b、運籌帷幄策略——提前備好課(備好學生、備好教材、備好教學準備、備好教學設備設施、備好教學中所用的教學資源),對所要發生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2、關於課堂教學中如何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突破教學重難點的心得:

教師要深入理解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內涵,針對具體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條件和教師自身特點,合理選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並優化組合、取長補短,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確保達成教學目標。

下面提供幾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以供研討:

吃透教材、拓展教材,合理組織教學資源。

抓住學生特點,精心運用教學方法。

a、以“任務驅動”貫穿教學過程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裏、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在信息技術課中體現“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一個個典型的信息處理“任務”的驅動下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的脈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

b、推行協作學習法

協作學習是一種通過小組或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策略。要求教師具有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以“學”為“主”,同時積極為學生創建協作學習環境。

c、運用案例教學法

目前我們的機房大多具備多媒體電子教室功能,我們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講練結合,僅靠教師講,學生很難理解,而利用極域多媒體電子教室軟件中的廣播教學,教師邊講邊演示,學生就聽得很明白、看得很清楚,更容易掌握;像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利用實例作品進行教學,向學生展示一些實踐中做得較好的作品,讓學生在欣賞作品時得到感悟,引起共鳴。同時,教師可構建信息技術教育網站,將教案、課件和操作難點錄成視頻文件(可用“屏幕錄象專家”)放在網站上,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來瀏覽網頁和選取下載內容,使課堂教學與網上教學相結合。

網絡互動教學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學的必要教學手段。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培訓心得篇3

8月22日至26日我參加了高中語文課改培訓,通過聽教育專家的講解以及與同行的互動,有了新的認識。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新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一觀點的提出,擺脱了長期以來關於語文學科性質的爭論,正面論述了語文的學科性質和地位,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為了在教學過程中能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社會性的發展,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我們教師必須依據新課程理念對每一堂課認真思考,精心準備,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

在已往的教學中,還有部分教師將學生的大腦作為一個簡單的容器,把課堂作為灌輸和填鴨的場所,將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課堂就成為了一潭死水。而《新課程標準》則強調:現在教師的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地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創造性的活動。因此我們要把學生的大腦看成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想方設法去點燃這把火把,激發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充分地活動起來。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充實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真正體現了在樂中學、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讓每一堂課都充滿活力。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做好如下準備:

一、深鑽課程標準,領會課改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語文素養內涵十分豐富,它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因此本次課程改革不再將學生掌握系統知識放在首位,而是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放在首位。

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感受、觀察、體驗、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以上目標達到之後,知識的獲得將是很自然的事。這就要求教師在活動設計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愛上這門課,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和參與欲。在活動中,讓學生自覺去獲取知識。如在講授《荔枝圖序》一文時,鑑於學生對句子“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的難以理解,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幾隻荔枝,然後把同學們分成小組,讓他們動手剝掉荔枝的皮。這時,他們會對“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一句有了視覺上的感受。最後再讓他們動口嘗一嘗,這樣,不僅加深對“漿液甘酸如醴酪”的品味,還掌握了荔枝核的形狀。這樣講解,不僅使學生很快解決了難點,而且大大節省了教師講解、啟發的教學時間。學生學得輕鬆愉快,且印象深刻。

二、瞭解學生,有的放矢。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課程活動設計的首要目的是把學生吸引到教學中來,引導他們體驗情感,培養能力,構件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深入地瞭解學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學生好奇心強,有活力,情感單純而強烈,記憶力強,想象力豐富,處在形象思維強而抽象思維正在形成階段,由於學生們受到現代各種傳媒的影響,有較廣的知識面,對所學的內容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如果能根據學生們的情感和年齡特徵,找到學生們感興趣的話題作為切入點進行教學,再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一定會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

為了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提供直觀的教學材料,僅憑教師的語言和行為動作是無法完全達到效果的。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能夠給學生以具體形象、有聲有色的情境感受,還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時空的信息量,都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抽象教學形象具體化,使學生在體會、感悟中獲取新知。比如,讓我教《七根火柴》時,先播放《長征組歌》,音樂把學生帶進了艱難的長征歲月,因勢講述此課文的背景,然後播放“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等畫面,最後定格在紅軍“過草地”上。然後設置兩名紅軍相互依偎的情景,配以聲音,使學生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紅軍為了革命的勝利,不惜犧牲自己寶貴生命的高尚品質,感受到了他們對黨的無限忠誠。這種形象逼真的方式比教師口乾舌燥的講解要好得多。

四、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素質。

這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特徵之一是綜合化,強調每個學科彼此建立聯繫,跟科技發展及日常生活建立聯繫;同時強調跨學科的、建立在各個學科之上的綜合實踐活動。這是對傳統教育的極大挑戰。傳統的課程體系偏重於書本知識傳授。課程的綜合化,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用他們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導他們,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綜合實踐課的開設,對於傳統“應試教育”的教育觀也是一個挑戰。通過課程改革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甚至需要全民的一種教育觀念的轉變。課改力圖在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實施建議等方面全面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從而促進學校教育重心的轉移。尤為重要的是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選擇,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樹立遠大理想。這種過程將深刻地影響他們思想道德的形成,影響他們人生的抉擇。

五、課改就是讓每一個學生髮展。

每個家長最關注的是:我的孩子最後得了多少分?對於這個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中心的領導認為,必須伴隨相應的評價制度的改革,從更多地關注結果到更多地關注過程,從更多地關注知識技能等可通過考試評價的學習成果到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情感、價值觀等用考試難於評價的成果。這種新的評估方式是縱向的,更多地關注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的一種發展。而以前的評估是橫向的,往往以為傳統意義上的主科不好,就會讓一個學生在班級裏抬不起頭。因此,課程的改革,需要學校、家長評價觀念的轉變,需要每一個人思索我們用什麼樣的評價觀念才能有利於下一代更加健康地發展。

在一次國際教育研討會上,香港一位教授曾説,一個人的人品無法考,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能説因為做人的事情沒法考,我們的教育就不管做人嗎?這是一個多麼令人反思的問題。許多新課程包括綜合實踐課的開設,對學生的發展有獨特的價值,這種價值有很多方面是沒法考的。實際上,考試應該伴隨着課程而發展,而不是課程改革追隨考試,絕不能本末倒置。新教材突出教學方法的轉變,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接受科學文化教育的一開始,就運用親身體驗與親身實踐的新型方式進行學習。在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課堂的主角是教師,好學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數學生只是觀眾與聽眾。而此次課改中強調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同時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題,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課堂,把主宰權還給學生。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快樂的學習到知識。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撥?能否真正把學生領到這一領域,這就要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收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資料,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理,使學生能和老師發上共鳴,對於教學課堂而言,不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現在的教師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魚,最重要的是授之漁。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我深知,實施素質教育任重道遠。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更新觀念,創新思想,總結經驗,開拓進取,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而不懈努力。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培訓心得篇4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時代的需要,是新世紀人才最核心的素質培養。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探索能力。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的制定與實施,帶給教師全新的教育理念,它要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全身心地融入教學的全過程,自主探究,發現知識,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同時得到充分的情感體驗、真切的人文關懷。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多進行創造性的教學活動,使課堂成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沃土。那麼,信息技術教師應當如何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根據信息技術學科特點,提高學生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指一種發現問題,並努力探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的心理取向,是創新的動力源泉。中學信息技術學科具有不同於其他學科的特點。第一,它是一門實踐操作性比較強的學科,知識涵蓋範圍廣,更新速度快;第二,它還具有文化性、應用性、發展性和模塊化等特點,應用信息技術的方法和手段解決實際問題,是這門學科的靈魂。教師要深入研究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在教學中運用先進的,富有生命力的,獨具創意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並善於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新課標要求我們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不要侷限於一種軟件的使用方法,而應該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真正掌握計算機的應用技能,培養學生融會貫通、舉一反三、不斷探索、積極創新的能力。例如,在學習《插入各種素材並作調整》這一節內容時,我並不侷限於某一種軟件中怎麼插入和調整素材,而以一種軟件為藍本,講述在多種軟件中插入和調整某種素材通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項。講完課後,給學生提供素材,讓學生練習,鼓勵學生將插入的素材進行合理的調整,結果學生不但掌握了各種素材的插入方法,還創作出了很多新穎的素材應用效果,從而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探索新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中學生的創新能力正處於發展階段,他們的知識經驗、先天素質、潛能千差萬別。信息技術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在教學中注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努力讓學生髮揮專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促使學生將來在各自的領域中都能創造性地作出貢獻,成為國家需要的創新型人才。那麼,信息技術教師怎樣才能做到這些呢?

1.積極運用啟發式和任務式教學方法,營造創新氛圍

啟發式教學是指教師在發揮主導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引導學生積極地開展思維活動,主動獲取知識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它符合中學生的認識規律,注重教師對學生思維的點撥。學生對自己學過的東西只有通過自己的認真思考分析研究,達到融會貫通的程度,才會使得知識真正為自己所有。如在學習《通過因特網獲取信息的方法》這一節課時,我以搜索十多項學生感興趣且教材中沒有的內容為突破口,鼓勵學生動手實踐,親自體驗檢索操作的使用方法。

任務式教學是指教師提出一定的問題並設置目標,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獨立或與他人協作完成。課堂教學目標應遵循實踐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原則,任務明確,學而有趣。例如,在學習《緒言》一章時,我讓學生做一個介紹勝利油田的主題作品,要求學生將收集到的有關勝利油田的資料用powerpoint作品展示出來。上課時,我先給學生展示幾種powerpoint軟件的操作效果,從最簡單的文字飛入到較複雜的圖片動畫,學生看了很吃驚,發出了“我們也能做出這樣的效果嗎”的聲音,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產生了自學、創新的激情。

2.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創造創新條件,培養學生創新潛能

新課標要求教師教學手段要靈活多變,教學方法要多種多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媒體,將各種信息技術設備用於教學,為教學服務,最大限度地發揮現代化教育媒體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那麼教師應該怎樣開展自己的教學活動呢?

(1)精講多練,積極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自學能力,始於積極思維和動手實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起指導、啟發、達成共識的作用,教師應給學生留有更多的思維空間,不需要面面俱到,包辦代替學生所要做的一切,應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親身體驗創新的樂趣。這不僅能深化教學內容,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向高潮,而且還有利於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用acdsee6.0軟件講授《圖像的效果》一節時,我給學生講首先要選中圖片,並進入編輯模式,然後打開“更改”菜單選項,執行“曝光”命令,學生隨着我調整“亮度”、“對比度”等命令中的滑塊,看到圖像發生了自己意想不到的變化,都發出了感歎聲。在這種氣氛下,我就鼓勵學生自己動手體驗“鋭化”、“顏色”等菜單命令帶來的圖像效果,於是學生通過自主練習製作了很多優美的圖片。有的學生還將自己製作的某些效果的圖片保存了起來,留待以後欣賞或使用。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

(2)鼓勵學生團隊協作學習,在互動中共同創造。

新課標非常注重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要求學生具有協作學習的能力和團隊作戰的精神。在教學中,我採用了“小組協同作戰”的學習形式,變師生單向交流為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多向交流,讓學生在智力上相互激盪,情感上相互感染,操作上互相合作,評價上相互檢查,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並從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創造能力。例如,講授必修課“第二章信息獲取”這章內容時,我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個以《尋找記憶規律》為題目的主題作品,材料的蒐集、表現形式的選擇、內容的選擇等等都由學生自己做主。學生經過小組討論、研究和設計,然後再上機制作完成。最後,教師和學生共同評價。整個過程都有學生參與,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得到極大的提高。

(3)教師分層指導,因材施教,發展學生個性。

由於學生所掌握知識程度不同,層次不一,對教師所教內容的理解、掌握程度也不一樣,所以分層教學很有必要。在上機實習時,對個別基礎較差的學生作個別指導,一旦發現有進步,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基礎好的學生,教師指導他們去探索掌握一些較深的知識,引導他們如何去獲取知識,通過上機指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我還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操作任務,根據自願的原則,學生自由組合創作小組或獨立創作。在操作過程中,我積極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疑問並分層指導,部分增加知識容量,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求,充分發揮不同層次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而達到發展學生個性的目的。

科學評價,激發學生創新動機,鼓勵學生不斷創新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知識性和技能性相結合”的學科。如果我們用傳統教學評價方法去考核他們的學習效果,將會束縛學生的思維,削弱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難以發揮出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所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道路中還需要對評價方式加以改革,使信息技術教學擺脱應試教育的束縛,真正走上素質教育的軌道。我在這方面作了一些嘗試,將對學生評價的重點放在學生創新能力的發揮和創新精神的體現上,給所有的學生以肯定或激勵,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鼓勵學生不斷創新。

我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主要注重“創意實踐”的考核,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靈活應用到實踐當中去。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創作,使他們完成的作品儘可能精緻、生動和富有靈性。這種評價方式帶有課題研究的性質,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從而達到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例如,在學習完“通過因特網獲取信息的方法”後,我讓學生寫一篇《美麗的黃河三角洲――東營》的作文,以考核學生對這一節內容的掌握情況,要求作品圖文並茂、版式優美,其他方面不作限制,給學生留有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空間。作文完成後,上交到我指定的計算機中,然後我再和全班學生一起進行評價,評價的重點是學生作品的創意。這種教師僅規定主題和簡單要求,學生自主進行作品創作,師生共同評議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做出來的作品創意大多數都比較好。

在多年的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通過使用這些注重教學的創造性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的教學方法,我欣喜地發現很多學生養成了勤學好問、樂於思考的好習慣,學生的自主學習、團結協作和創新探索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增強。

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和計算機的普及,時代對信息技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術教師要深入理解和運用新課標中的教學理論,更新教學觀念,開放思維,進行創造性教學,在教學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一個創新學習的空間,積極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從而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創新型人才。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培訓心得篇5

通過高中物理新課改培訓學習,本人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有了很大的轉變,教學方法和形式也有了很大的改變。“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這要求我們教師在新課程環境下,必須具備更高層次的教育教學方面的水平和素養,同時,作為一線教師將面臨:新課標的理念,師生都比較陌生;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是否能完成教學任務;教學評價應如何實施;新教材涉及的新技術,教師如何進修和麪對等一系列問題。

隨着創新教育研究的深入,其研究重心已經由宏觀的理論建構、機制探索轉向微觀的課堂教學、學生學習。而我們的大部分學生,卻沒有這種思想。例如:萬有引力的應用,測定單擺的重力加速度,發生全反射的條件,教師應打破以往的教學方法,採用新課改的三維教學目標,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激情,探究物理實驗的原理。充分利用身邊現有的課程資源進行課程改革。利用神奇的圖片,大自然的物理現象,從物理角度較明確地表述科學探究,改變以往呆板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空間。尊重學生的需求發展特點,重視基礎,為學生有個性發展提供空間。“探究式教學”就是從學生出發,做到以人為本,為每個學生提供平等“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在寬鬆、民主的環境中體驗成功,健康成長。只要我們加強認識,積極探索,定能找到得心應手的“探究式教學”方法。課程標準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屬於基礎教育,應注重全體學生的共同基礎,同時應針對學生的興趣、發展潛能和今後的職業需求,設計供學生選擇的物理課程模塊,以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在新課程中一個很重突出的特點就是開展研究性學習。我們現在高中物理知識的學習,已經不再僅僅侷限再聽老師講課這樣的基礎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學們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動手實驗,才能再這一過程中學到知識,更能應用知識。強調知識的構建過程,注重培養物理實驗、科學探究能力;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注重物理學核心概念的建立。

強調從生活走進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保護探索興趣,學習慾望;體現時代性強調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注重經典物理與近代物理的融合;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關注科學技術社會觀念的滲透。反映選擇性綜合不同地區課程資源,考慮農村和城市學生認知特點;精心設計欄目,使教學內容豐富,為教師教學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為學生髮展提供空間。強調可操作性注重繼承與發展,開發教材輔助資源。

教師應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實踐的改進,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課堂教學將積極促使學生體驗物理概念的建立過程和科學家們探究物理規律的過程,促使學生思維多層次的展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習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感,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大幅度的發展。課堂教學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學校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實現教育功能,完成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及學生身心素質全面發展的主要途徑。課堂教學如果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主體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教師僅作為知識的“載體”,那麼學習的真正目的也就得不到體現。所以課堂教學由灌輸轉變為引導這一點至關重要。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試着把自己“藏”起來,不做大教授,更不做大法官,把自己幻化成學生的一員。等學生走歪了,在旁邊點一下,學生精彩了,欣賞一下。這樣學生學得快樂,教師教得也快樂。何樂而不為呢?

由於長期以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分數往往用來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通常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得到比較多的關注,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被冷落在一邊。這隻會使那些所謂的“差生”更加糟糕,任何一個孩子的心靈深處,都有一個無限豐富而又美好的世界等着我們去開發。因此,對學生一視同仁,幫助他們找到自信的階梯,是每一位教師在工作中要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通過培訓瞭解到新課改關注學生的需要並關注他們的發展,滿足了現代高中生的全面素質發展的需要,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道德水平、身心健康狀況、終身學習的能力、人生規劃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社會責任感以及個性發展等方面。在新課改的今天,我們面臨的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預測性和複雜性,而且越來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皆準的應變方法。因此,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隨時對自己的工作及專業能力的發展進行評估,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生重組,這樣才能保證站在高的角度來指導學生的學習,以不斷適應新的改革,迎接新的更大的課改挑戰!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培訓心得篇6

教學如同做人,都是一門藝術,要想做得更好,就要不斷學習、反思、和總結。理論指導實踐,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學上不斷進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學習本專業的理論知識,用專業理論知識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通過這次培訓,我又一次認真地學習了《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雖然是又一次的學習,但還真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覺,讓我在教學方面又有了新的體會和收穫。

在教學中我們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它有利於集思廣益,優勢互補。但我認為過於頻繁就會適得其反,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討論要在真正需要時候用,討論問題應該有思考價值絕不能留於形式,以防止教學出現“浮躁與虛假”“課堂教學熱熱鬧鬧,結果卻為低效”等現象。教學工作也是腳踏實地、不斷革新的艱辛嘗試與實踐,絕不能使“有效教學”成了“面子工程”的化粧品。

新時代,新要求,新挑戰。新教材編寫體現了“新”“實”“活”的特點。新主要表現在選材新、結構新;實主要表現在更貼近學生實際、更強調實際運用、更突出實用效果;活主要表現在活用教材,既教材需要整合處理和開發、教法學法要活潑、為生活化學習提供範例。這樣既拉近了信息技術與生活的關係,更體現了信息技術本身的個性,而且也可以讓學生感覺到信息技術與生活更貼近了。使學生願學樂學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標。在此,我只想談談對“活”的認識,尤其是在課堂上,如何使一節課鮮活。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曾嘗試這樣做:在閲讀教學中營造寬鬆的課堂氛圍,儘量讓學生帶着興趣、帶着問題在探索中體驗閲讀的快樂。情景創設的形式力求活潑生動,符合學生心理特徵,能夠與學生產生共鳴,最好是能夠在共同的學習探索中碰撞出知識的火花。

實踐操作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一個感情體驗的過程。老師不能為完成教學任務和所謂的教學秩序而剝奪學生探索和體驗的權利,而是要因勢利導,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享受探索的樂趣,在實踐操作中得到高尚情感的陶冶。探索和體驗是個體生命獨有的心理過程,沒有絕對的對與錯,要允許有差異,不要把專家的實踐操作體驗強加給學生。因此,在講課的過程中,我總是不斷地給學生實踐的機會,讓他們講對操作的瞭解,對結果的理解,對不同問題的見解。活躍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忘我的投入,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到了自信感、成就感、快樂感,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也使得教師的講課更富有激情與活力。

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強調信息技術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可操作性。特別強調從問題解決出發,讓學生處理信息、開展交流相互合作的過程,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同時鼓勵學生將所學的信息技術積極應用到實踐中。

下面以我上的的一節信息技術課為例,淺談一下我在整合方面的一些體會。

我講的這節課是利用搜索引擎在網上查找信息。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網絡的基本知識,對internet有了感性的認識,能對相關信息快速搜索,並能製作簡單網頁的基礎上學習的。考慮到大部分同學都會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我將這節課的重點放到了如何將找到的信息運用到日常的學習中,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將網絡信息技術作為輔助學習的工具,從這一方面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信息技術課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將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與完成任務相結合。

針對學生平時的各科進度,有目的的選擇一些趣味性強、與各學科知識相關的內容,設置幾個任務,由學生自主學習,最終目的是利用信息技術,完成任務,擴充自己的資源庫。具體做法是:

1.設置任務:利用所學知識,搜索相關信息,擴充到自己的資源庫中。語文:關於錢鍾書先生和楊絳先生;物理:關於聲納的定位;歷史:對陳獨秀的評價;地理:對黃河污染的研究。

2.完成方法: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有一兩名水平較高的同學,每個成員選擇一科,合理的運用所學知識,在網絡上檢索信息,下載下來,最後由小組成員們一起將信息彙總,擴充到資源庫中,每小組在解決問題時,可以相互討論,相互研究,使學生積極協作,運用集體的力量來完成任務。

3.各組互相交換成果,互相點評。

4.老師總結點評:同學們都做得很好,找到的內容很新穎、豐富,極大的擴充了大家的知識容量,豐富了學習網站的內容,由於時間的關係,很多同學還有大量的內容沒有添加到自己的網站,同學們也可以利用課餘時間再找一些更多的相關內容,擴充到自己的資源庫中。

在組織的這節信息技術課程學習過程中,一方面,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指導,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導學生開展專題研究性學習上,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將信息技術與學科學習整合起來。在活動中鍛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性的自主發現和自主探索能力。

實施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與探討的課題,而且不同學科的整合方式不完全一樣,不可能按一個模式來進行整合。

掌握常用的計算機網絡技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起着關鍵的作用,信息技術與學科學習的有機整合也必能進一步促進現代技術教育的發展步伐。

信息技術不僅應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而且還應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願望、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標準,旨在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標準的目的是要做到知識的傳承與知識的探究並重。對於國中學生、特別是八年級的學生而言,許多探究是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否則一節課45分鐘,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對國中學生而言,科學探究活動是一件新事物,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起始階段應當以講授的知識點為載體,設置各種問題情景,以探究過程為主,從中滲透科學探究的基本要素,同時可選取較簡單的題材讓學生進行一些只包括部分要素的探究活動,以後隨着學生知識的積累及各方面能力的增強,再有意識地指導學生自主設計一些沒有確定答案的包含所有探究要素的開放性探究課題,真正實現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的目標

新課程下中國小信息技術學科學生學業評價已不再是單純檢查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技能掌握的情況,而是運用多種方法綜合評價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與技能,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變化與進步。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學業評價時應該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採用多元化評價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激勵學生不斷進步與成長,培養學生成為具有信息素養的社會接班人。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培訓心得篇7

20xx年全國普通高中新課改教師培訓,我校共有109位教師參加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學、生物、美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體育等13個科目的培訓,通過高一、高二兩個階段的培訓,大多數教師都按時完成了培訓任務,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培訓小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精心安排

為了搞好這次新課改培訓,我校領導高度重視,專門召開會議進行研究部署,由李勇副校長具體負責此項工作,由教務處具體安排實施。在我校當前財力緊張的情況下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按照上級要求配置電腦、攝像頭、耳麥、投影儀等設備。每天堅持有一名校領導深入培訓現場與老師共同學習交流,確保了這次培訓的實施和培訓的效果。

為保證對教師網上學習質量的監控和督促,我校專門指定教務處主任張彥嶺具體負責培訓的組織,三名教師全天負責學校培訓網絡和計算機的正常運轉。

二、強化措施,確保效果

1、安排培訓地點,維修電扇,為老師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2、多次檢測網絡,遇到相關問題及時與上級管理員聯繫,保證學習培訓當中網絡暢通。

3、全員培訓。要求全體老師都參加兩個階段的培訓,為今後新課改的實施提前做好準備。為保證每名教師都能按時按要求參加培訓,我們實行了簽到制,每天由專人負責考勤,我校教師按時按要求參訓率達到100%。

4、以學科為單位成立培訓小組,教研組長為培訓小組長,要求所有參訓教師集中在學校多媒體教室統一學習,相互討論,共同提高。

5、為了提高培訓質量,每半天培訓結束由培訓組長佈置作業,要求本科教師回家上網查詢學習有關新課改的內容,完成作業並交教務處。

三、收穫頗多,效果斐然

1、改變了原有的教育觀念

在培訓中瞭解到國外基礎教育的現狀,尤其是發達國家如美國、澳大利亞等的基礎教育現狀,看到了我國基礎教育的差距,如教材陳舊、方法古板、對學生統得過死等弊端,懂得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通過培訓學習,認識到三維目標和合作學習、主動探究、師生互動、聯繫實際等新型的教學觀念能為課堂注入生機與活力。這些新的教學模式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給學生更加自由的學習空間,使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民主,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師生關係融洽,在這樣的環境中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學識和能力,才能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同時,在教學中還要重視情感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生物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陶冶他們愛科學、愛祖國、愛勞動、愛自然的情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培養。比如把課堂與生活拉近,以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為主,讓生物課的範圍擴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能培養學生的生產和環保意識。

2、學到了適用的教學方法

在這次培訓中,我學到的最重要的教學方法就是探究式教學法。它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探究。這種學生自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意識,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精神,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精神面貌。新的教學方法是有效的,但是部分老的教學方法也是可以用的。不過在利用講授法教學時,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提問,討論,動手,動腦的時間。學生已經理解的,教師就不需要講解;學生似懂非懂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領悟,讓學生真正弄懂;學生實在不懂的地方,教師要給予適當的點播,點評,但不要代替學生自己的學習過程。同時,我也學到了對學生的合理評價方法,這就是要對學生進行全程的評價。老師對學生要多鼓勵,站在學生的角度,製作出符合學生成長的量規,使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

3、樹立了不斷學習的決心

通過這次的培訓,使我深刻意識到課改後的教學活動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有效的課堂教學依賴於教師的有效設計,所以老師應具備先進的理論和豐富的實踐智慧,只靠原有的舊知識是不能勝任的。每位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不斷地覺醒,在學習中提升,在實踐中成長,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有效,使國家的教育發展。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經濟、社會、教育都在進行適應性、前瞻性的改革,將教育改革置於一個國際化的環境中,與發達國家的教育接軌是必然的趨勢,也是明智之舉。

4、增強了戰勝困難的勇氣

在這次培訓過程中,每位老師都流露出積極、向上的心態。我認為這種心態對我以後的工作至關重要,增強了戰勝困難的勇氣。特別是高二老師在09-10學年新課改教學進行了一年實踐的基礎上,在培訓當中有針對性,收穫更大,體會更深,並和其他年級的老師進行探討。新的教學目標和理念,在落實到教學過程中是有一定困難的:內容的不同,學生狀況的不同,就不會有現成的教學方法可用,所謂的萬事開頭難。但是,戰勝困難是可能的,具體而言,有三重保障:教學設計、集體備課、網上溝通。在教學設計中,依據教育教學原理、教學的方法,研究、探索教和學系統中各要素之間的本質聯繫,然後對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等進行具體的規劃。在集體備課中,每位老師應先獨立的拿出教學設計,然後經過討論找出優點和缺點,最後形成統一的教案,進行統一的教學。最後,還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專業的書報雜誌,瞭解現代生物科學的動向,通過博客的生物教師羣,交流共享優秀教案和優秀資源,充分利用外腦而放大自己。

四、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由於各科培訓時間有限,只限於實時觀看很多內容不能詳細地記錄下來,希望能隨時下載觀看學習。

2、建議省、市教育部門多組織新課改內容的培訓,特別是請一線教師講新課改體會並上示範課。

3、建議省、市教育部門組織高中學校的領導和骨幹教師去實行新課改的學校參觀學習,學習新課改具體的操作手段。

4、希望省、市教育部門儘快出台具體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安排,與新課改的大學聯考革方案。

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培訓心得篇8

20xx年8月,酷暑炎炎,甘肅省甘南州迭部縣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學習培訓經過十天的學習圓滿完成了。但我依然沉浸於課改培訓學習的氛圍中,依然陶醉於學習的快樂中。通過如火如荼的培訓工作,我更新了思想,弄清了新課改要走的自主、探究、合作、體驗的學習新路。結合本人學習實際,現總結如下:

1、更新思想,較好地理解和把握了新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思想政治課程實施各個環節的依據,包括教材編寫、教學、考試、評價等。新的課程標準規範性和可操作性較強,是新課改的旗幟、方向。搞好新一輪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樹立課標意識。我認為新課程改革下的政治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堅持走進生活,走進社會。

2、全面認識了和了解了新教材,理清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教材的編寫思路、教學內容呈現的方式方法策略及主要特點。教材是實施課程標準的基本工具,新教材具有較強的引領教學的功能。只有熟悉把握新教材,才能正確使用教材,發揮教材引領教學的功能。

3、通過學習觀摩新課程課堂實錄,評課議課,揣摩、摸索出了新的教學路子和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對引領學生走的自主、探究、合作、體驗的學習新路。

4、改變單一授課模式,利用教學新手段。在一定意義上説,教學媒體是引起教學變革的重要條件。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政治課必須結合新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現有教材,光碟軟件,音像資料,網絡資料,新聞時政等資源。為此,我們政治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僅僅滿足自己原來的業務水平,而要不斷學習,不斷掌握新的技能和新的操作能力,在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的前提下,以信息技術手段的利用為切入點,把政治教學和實施網絡化教學作為教研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進一步推進政治教學的課程改革。而其中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教學是最重要的一環。

5、拓寬教學範圍,採用教學新思路我們在傳統的教學中只注重書本的知識,教材上有什麼我們就教什麼,沒有拓展延伸。而在現代教育中,教育與高中社會實踐相結合,傳統的以教材教教材的方法已不再適應教學實際。因此要把教材的作用擴大,從原來只是知識的載體擴充到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協調發展的一種工具、一種途徑、一種方式;在用教材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掌握必須的學習技能、學習方法、培養好的精神狀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來正確分析和了解現實生活中的社會現象。讓學生真真切切體會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也“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錮在書本上和屋子裏,要讓他們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打開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社會經驗”。

總之,我們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樹立教學新理念,掌握教學新方法,運用教學新手段,提高創新和實踐能力,把握教材整體結構,以鋭意進取的精神和與時俱進的姿態去迎接時代的挑戰,去為推動中學政治課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