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木頭人》教案8篇 "創意靈感激發教案:製作可動木偶"

《木頭人》是一篇生動有趣的童話,教導孩子們勇敢、樂觀、堅定的品質。本篇教案主要針對國小三、四年級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和反思分析,通過多角度的視角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故事情節,從而推導出哲理寓意。

《木頭人》教案8篇

第1篇

活動主題的選擇:民間的傳統遊戲簡單易學,這個遊戲就是其中的一個。它是一個集體遊戲,但幼兒也可以分組進行遊戲。對於中班幼兒來説,對遊戲規則掌握的並不是很好,自控能力也要提高。所以選擇了這個遊戲規則性比較強,能夠提高自控能力的'遊戲。

4. 安靜傾聽同伴的講話,並感受大家一起談話的愉悦。

參加遊戲的幼兒一起説兒歌,並一邊説兒歌一邊走路或做動作,當説到兒歌最後一句時幼兒身體做出各種動作,擺出各種姿勢不動。如果誰動了或笑了,就要被停止遊戲。(兒歌:山連山,水連水,我們都是木頭人,

三不許露出小白牙,最後只能蹦一下。也可以幼兒選用自己喜歡的兒歌來代替。)三.遊戲反覆進行。

本遊戲中要求幼兒邊念兒歌邊進行遊戲,充分體現了語言練習的要求,教師通過遊戲激發幼兒學念兒歌,在幼兒學習過程中,及時糾正幼兒的不正確發音,孩子們玩得非常開心,很快就學會了兒歌並進行了相應的創編。

《木頭人》教案8篇

第2篇

2.當老師説“我們都是木頭人,一不準説話、二不準動,三不準露出大門牙”時,幼兒便要停止動作,做出一個喜歡的造型(如模仿小動物),並保持身體靜止,看誰堅持的時間??

3.可以讓先動的小朋友表演節目,增加遊戲的趣味性。

幼兒熟悉遊戲規則和遊戲方法後,。可以由幼兒組織活動,以增強幼兒參加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幼兒的組織能力。

組織者可故意做滑稽的動作或説幽默的語言,以增強遊戲的趣味性,並進一步考驗小朋友的身體控制能力。

整個活動流程下來,其實還有很多值得自己思考和反思的地方。有的幼兒在玩木頭人的時候,堅持沒幾秒,就開始動來動去,覺得很好玩。我就有些着急,提醒亂動的幼兒,木頭人是不能動的哦。但是,時間稍長,更多的幼兒也堅持不住,開始微微動起來。在活動到這種過程中,我及時分析自己的教育行為,對遵守規則、表現良好的幼兒給予關注和表揚。在再玩“木頭人”這個遊戲的時候,我就注重欣賞和關注孩子的造型,誇讚好的造型,來肯定孩子。幾個調皮的孩子慢慢地能夠控制住自己的行動,不再因為得不到關注而表現出混亂。

第3篇

學習對學生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如果長期處於這種狀態,會給學生產生一種極大的壓力,以至於學生會厭學、怕學。對於這種情況,我們覺得把遊戲帶入課堂,讓學生在玩中受教育,同時也可以放鬆心情,這樣學生或許更能吸收知識。因此,我們從眾多的遊戲中選出了“123木頭人”的遊戲。通過這個遊戲,我們主要傳達的是讓學生們懂得令行禁止的道理,這是現在學生們所欠缺的。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反應能力還有身體調節度,讓學生更能健康的成長。

1、通過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着聽口令,提高自控能力。

3、培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初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1、重點:培養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和肌肉控制能力。

2、思考怎樣在遊戲中獲勝和在生活領域中可以用到“123木頭人”

2、在照相的時候我們要怎麼樣呢?(儘量保持最好的造型,站在原地不動)

3、等一下我就要請小朋友來和我一起來玩這個照相的遊戲,好嗎?

(2)口令完畢,不許説話不許動,不許走路不許笑,立即保持靜止狀態,無論本來是什麼姿勢,都必須保持不動。

情景一:如果有一人先忍不住説話,或者笑,或者行動,則這個人是這一輪的遊戲失敗者。這個人必須上去和拍照人“手牽手”(各自牽着繩子的一端),然後再開始下一輪木頭人遊戲,直到有一個“勇士”上去把繩子“砍斷”,拍照人反身抓木頭人,已被抓木頭人恢復自由身,跟着隊友一起跑向安全地帶。

情景二:如果沒有被抓到的失敗者,那麼任意一名木頭人上前拍到拍照者的肩膀,則拍照人必須轉身去抓木頭人,被抓到者成為新一輪遊戲的拍照人,若沒有人被抓到,拍照人不變,進行再一輪的遊戲。

2、學生分組(分成兩大組),各自玩遊戲,教師巡視指導。

1、堅持。在遊戲中,每個人必須學會堅持。在別人沒有動之前的最好選擇就是不動。這裏的不動就好比我們的成功,只要你多堅持會不動你就成功了。學會堅持,讓我們與成功不僅僅是面對面,而是讓成功與我們融為一體。

2、學會令行禁止。 在遊戲中,當口令喊完之後,大家必須靜止,這就是命令的作用。學會令行禁止,這個遊戲的另一心理學意義。俗話説“一切行動聽指揮”,當命令下達之後,自己的一切都必須以命令為重。

3、自控和被控制。 遊戲的最後一層深意就是自控和被控制。在遊戲中,想讓自己不動就必須自我控制。被控制是為了更好的自我控制,一個人從小到大,首先學會的是被控制其次才是自我的控制,所以在遊戲中學會被控制和自我控制同等重要。

第4篇

1.正確發出“山(shn)、上(shàng)、三(sn )''等字音,區別s和sh,an和ang 等音。

3.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教師以小木偶的口吻向大家自我介紹:“我是木頭人,今天我要和小朋友一起玩一個遊戲,名字叫‘山上有個木頭人’。”接着教師一邊操作木偶拉線,一邊念兒歌,使幼兒能夠初步瞭解遊戲的基本內容。

表演結束後,教師繼續以木偶的口吻與幼兒交談,例如:“誰想和我玩遊戲呢?那你必須先告訴我,剛才我説了些什麼?”引導幼兒回憶兒歌內容,學會遊戲兒歌,正確發出每個字音特別是“山”和“上”的音。

(1)遊戲時必須念兒歌,並不由自主做動作。待兒歌唸完後,就不能動,也不能發出聲音。

(2)如果誰動了或發出了聲響,就必須停止遊戲,待整個遊戲結束時,動了的幼兒站一排,堅持不動到最後的`幼兒站一排,大家對拍手心齊聲念兒歌:“本來要打三百下,怕你太疼打三下。一、二、三!”不動者輕輕打動着手心一下。遊戲結束。

3.教師帶領幼兒遊戲。 教師以遊戲參與者的身份分別與全體或個別幼兒進行交往活動,給幼兒觀察和練習的計劃。

(1)教師領着全體幼兒邊念兒歌,邊坐在椅子上自由做動作,鼓勵幼兒做出各種動作以增加遊戲的趣味性。兒歌唸完後,教師自己故意先動,然後伸出一隻手讓全班幼兒邊説邊輕打三下,給幼兒以練習遊戲語言的機會。

(2)教師與個別幼兒遊戲,對幼兒個別發不準的音及時給予糾正。

教師讓幼兒在同伴中組合,結伴自主開展遊戲活動,注意提醒幼兒遵守遊戲規則,與同伴友好地合作遊戲。

教師啟發引導幼兒想像,進行簡單的聽指令仿編遊戲兒歌的活動。教師可提下列問題,如“除了木頭人,你看見過用其他材料做成的人嗎?”引導幼兒説出“塑料人”“石頭人”“稻草人”等。

遊戲時,幼兒必須聽指令改編遊戲兒歌,如發令人説“稻草人”,幼兒就念“山上有個稻草人”的遊戲兒歌。具體玩法同上。

活動後大多數幼兒能夠區分這三個字音,只有部分幼兒不能夠區分,還需要進一步在遊戲中多多聯繫。幼兒靈活應變能力較強,但由於孩子們天性活潑好動,所以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在以後活動中要加強進步。這節活動幼兒始終處於愉快的氣氛中,所以能將活動興趣一直延續到活動結束。

第5篇

小班幼兒剛來幼兒園,有的孩子口齒不清,還有的孩子缺乏集體意識,不懂傾聽,不理解規則。為此,我專門設計了《山上有個木頭人》這個聽説遊戲。

4、增強幼兒與同伴合作的遊戲的意識,體驗遊戲的快樂。

5、讓幼兒學會聽口令玩遊戲,鍛鍊反應能力和傾聽能力。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呀我們班上來了一位客人。你們想不想知道他是誰呀?那我們一起來請他出來好嗎?

教師:小朋友們好,我叫木頭人,我想和小朋友們玩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叫《山上有個木頭人》。教師邊拉動木偶邊念兒歌,讓幼兒瞭解兒歌內容。 表演結束,教師用木偶人的語氣問幼兒,“小朋友們,誰想和我玩遊戲呢?那你必須告訴我,剛才我説了些什麼?”引導幼兒回憶兒歌內容,學會念兒歌。

(1)遊戲時必須念兒歌,可以自由做動作,兒歌唸完,就不許動,不許説話了。

(2)如果誰動了,就必須伸手給同伴,而同伴則拉住他的手説:“本來要打千萬下,因為時間來不及,馬馬虎虎打三下。一、二、三。”

教師:小朋友們,除了木頭人,你們還見過什麼材料做的人?(引導幼兒説出稻草人,石頭人等)

這次活動,我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木偶人是孩子們喜歡的玩具,一下子就吸引住孩子們的注意力,為活動的順利進行打下了好的基礎。接着,孩子們為了和木偶人玩,都在練習説兒歌,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有些孩子山、三不分,我一一進行糾正,可能有點太着急,孩子反而不敢説了。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大部分孩子們能説完兒歌,按遊戲規則進行遊戲,特別是幼兒兩兩分組玩遊戲的時候。但是,有幾個孩子怎麼都不能按遊戲規則來玩遊戲,感覺他們好像想吸引老師的注意力,為了和老師玩遊戲,故意發出聲音。

第6篇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一家童裝店發現了幾個店主準備丟棄的“木頭人”模特。跟真人幾乎等高的“木頭人”看起來形象生動,而且身體的各個部分可以拆卸、拼裝,很有意思,但要一個人獨立完成拼裝也有些難度。如果以“木頭人”為素材,設計一些有趣的合作遊戲,通過帶有挑戰的遊戲活動讓幼兒探索、感受、體驗合作,肯定會受幼兒歡迎。

3.感受合作的重要,探索合作的方法,體驗合作的快樂。

2.貼有數字標記的木頭人拼裝部件,裝飾成紅、黃、藍、綠的“小樹”匹棵?衣服四套。

帶領幼兒聽音樂進入活動室。引發幼兒參與遊戲的興趣。

場地上四個角,各放一棵小樹(紅、黃、藍、綠四種顏色)。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選擇不同顏色樹上的葉子作為自己的標記。同樣顏色標記的幼兒就是一組。

講解遊戲規則,讓幼兒按顏色分類,又輕又快地搬運木塊。

評價幼兒“搬運木塊”的情況,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説一説搬運木塊的方法.感受合作的重要。

師:請你們仔細看看木塊上面,發現了什麼?都有哪些數字?每個數字又有幾個呢?

師:這些木塊可以拼成一個有趣的木頭人。每一對數字就藏着拼裝木頭人的方法,哪組能先解開這個祕密?看哪組能動腦筋想辦法,拼好木頭人?

(3)各隊幼兒合作拼裝木塊,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幼兒建立合作意識。

師:還有一個小小的要求,等會兒請每個隊把完成好的作品,掛在支架上.然後一起把它抬到前面來放好,所有隊員都回到自己隊的位置,就算完成任務了。哪個隊拼得又快又好,就獎勵一張笑臉娃娃!

(4)展示評價各隊拼裝的作品,分享探索方法和合作經驗。

師:請最快拼好木頭人的隊,來説説你們是怎麼拼的?其他隊的小朋友也是這樣做的嗎?

師:每個隊的小朋友都完成了。在你們的共同努力和相互合作下,木頭人都開心地對我們笑呢!你們高興嗎?我們來玩個“木頭人的遊戲”吧!

(1)與幼兒共同觀看經裝扮後的木頭人視頻,激發幼兒裝扮木頭人的興趣。

(2)分別請兩名幼兒為木頭人穿上不同類型的'衣服,引導幼兒觀察並發現問題,體驗合作的重要,並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

師:給木頭人穿衣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相信的話,我們就請兩個小朋友來試試。

(3)引導各隊幼兒討論、協商,進一步探索合作的方法,分工合作裝扮木頭人。

“)展示各隊裝扮好的木頭人,組織幼兒小結合作經驗,充分體驗合作的快樂。

師:現在各個隊都把木頭人裝扮好了,你們説,漂亮不漂亮呀?剛才哪個隊最快?他們穿得怎麼樣?他們剛才是怎麼分工合作的?其他各隊的小朋友也表現得很不錯,正是你們的共同配合才使木頭人變得這麼漂亮!你們真能幹,我們為自己鼓鼓掌。

將木頭人投放在遊戲區角中。在表演區,創造“小舞台”的場景,鼓勵互相配合操作木頭人,讓木頭人動起來,嘗試表演木偶戲。在娃娃家,收集各種材料,裝扮木頭人,鼓勵幼兒大膽創意,為木頭人設計髮型、服裝、表情等。

只有合作才能完成任務這一主線。貫穿在搬運木塊、拼裝木頭人、裝扮木頭人這三個遊戲環節中。活動對合作的要求步步遞進,環環相扣,層層深入,一步步引領孩子在與同伴的共同遊戲中去學習、體驗。

由於是異地借班教學,在與湖北省宜昌市桃花嶺幼兒園的孩子們接觸後,我發現可能由於是學前班的緣故,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較強,但也同樣存在着缺乏合作意識和合作經驗的問題。活動前,我根據這些幼兒的年齡和實際能力水平,把原先設計的老師引導幼兒學習拼裝方法這個環節換成了讓孩子自己去探索拼裝方法。

幼兒在整個活動中並沒有顯得很興奮,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這可能和活動前我擔心他們太過活躍而讓他們感受到了大型觀摩活動的緊張氣氛有關。

操作活動中,我給幼兒探索思考的時間還是太少,引導的話語較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獨立自主地去探索、發現和思考。

最後一個環節――裝扮木頭人相對較好地完成了教學設計的意圖。幼兒如要嘗試單獨給木頭人穿衣服,那是不容易成功的。這一環節進一步讓幼兒感受到合作的必要和重要,相比其他環節,最能讓幼兒理解合作的意義,探索合作的方法。

“木頭人”這樣的材料雖然比較新鮮,但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其實有很多,我們老師要做一個有心人,創新地去發現利用它們,讓更多的材料成為教學的資源。

第7篇

1、通過認真觀察,快速反應,發展觀察力及專注力。

2、在循環遊戲的過程中,激發利用多種方法進行觀察,發現了鏡子的反射現象,提高觀察

3、通過與同伴的討論、合作、交流,提升了自身遊戲經驗,促進幼兒的探究行為。

4、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創新能力,提高合作意識,體驗與同伴遊戲的快樂。

2、用較大的長方形紙盒自制的鏡盒兩個,盒底相對鏡面的遠側畫一個圓,提示安放玩偶的'位置。

2、教師事先通過轉動玩偶四肢做出造型,並將其面朝鏡子放在盒子內畫有圓圈的位置上。

4、請每組一名幼兒上前站在終點線線後,觀察鏡中玩偶造型。返回起點線根據觀察到的玩偶進行擺放被造型幼兒的頭部造型。

5、下一名幼兒出發至終點線處同上觀察,擺放被造型幼兒的手臂造型。

6、最後一名幼兒出發,擺放被造型幼兒的腿部造型。

7、造型好後,同組幼兒可進行商討該名幼兒,是否與從箱中拿出的玩偶在同一方向時,造型相同。

2、觀察箱中玩偶造型鏡面中的成像,並分工合作將自己的夥伴製作出造型,在這個過程中不能探看盒中的實物玩偶。

3、組員們完成任務後,教師拿出盒子內的玩偶,讓玩偶與被造型幼兒正面朝同一個方向,教師核對。如果四肢的左右方向一致,則造型成功。

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名字叫《對境造型》,我們分兩組進行,每組4名幼兒,一名當被造型幼兒,三名當造型師,誰想來玩遊戲!請每組各派一名小朋友為對方組的玩偶造型,請幼兒代表設計玩偶,並將設計好的玩偶放在盒子裏後遊戲開始,每組幼兒通過鏡子觀察玩偶的造型,並分工合作擺放被造型幼兒的身體部位動作,比一比哪組先完成任務!

(2)為什麼鏡面裏的玩偶動作和實物玩偶動作方向不一樣?

小結:我們通過鏡子觀察到的玩偶動作和實物玩偶動作是相反的,我們要區分左右後,才能為同伴擺出與實物玩偶一樣的造型。

【建議】(玩法多樣性、層次性體現及材料設計與使用時注意事項)

1、引導幼兒遊戲時進行自我驗證,不確定時,可派相應造型部位的幼兒再次觀察鏡中成像。再次回來擺放。

2、觀察幼兒是否真正在理解規則的基礎上玩“對鏡玩偶造型”的遊戲。當幼兒遊戲成功後時,教師可提問試探性的問題:“造型的時候,你發現了什麼有趣的現象?”當幼兒説出“玩偶在鏡中與實際的方向不一樣”時,教師可追問:“鏡面上的玩偶為什麼和實物的左右方向不一樣?”

3、鼓勵幼兒進行經驗提升,提問:怎樣能讓對方沒那麼容易擺出造型?

第8篇

3、老師還特意編了一首兒歌,讓我們一起讀一讀吧。

(1)擺姿勢:開動腦筋想,你準備擺個什麼可愛、有趣的姿勢做“木頭人”呢?快快想,遊戲馬上要開始了。

(3)等一等,先別開始,我想問一下,現在你心裏在想什麼呢?

(5)説一説:你覺得演“木頭人”好玩嗎?你來説説什麼地方最好玩?(注意引導:在演木頭人的時候,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時間到的時候,你心裏是怎麼想得呢?)

2.逗“木頭人”:剛才大家演“木頭人”演得那麼好,這時如果有人逗你笑,你還能做得這樣好嗎?(板書:逗)

另兩位同學要儘量用語言、動作、表情來逗“木頭人”,看能不能把“木頭人”逗笑。

最會逗笑的評他為逗笑專家,堅持到最後沒笑的'木頭人評為“超級木頭人”(板書:評)

a.遊戲中,請你仔細觀察“木頭人”臉上的表情和身體姿態的變化。

(5)評出“逗笑專家”和“超級木頭人”:你覺得誰表演得最好?什麼地方最有趣?(引導學生説具體哪個動作、語言、表情。)

3、大家想不想親身體會一下“木頭人”和逗笑者呢?和你的同桌一起玩遊戲,一人演木頭人,一人做逗笑者,成功了之後,換一換角色。

一方當“木頭人”,另一方當“逗笑人”,你要用語言、動作、表情來逗“木頭人”,設法讓他動或笑起來,但注意不可以有身體的接觸,也不可以説一些過分的話。

1.遊戲中,請你仔細觀察“木頭人”臉上的表情和身體姿態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