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作文12篇 "發現真實的自我"

本文將圍繞“遇見未知的自己”這一主題展開,探討在面對未知和挑戰時,我們應該如何強大自己,發現內在的力量和潛能。通過閲讀本文,你或許能夠有所領悟,迎接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作文12篇

第1篇

?遇見未知的自己》據説這是華語世界第一部身心靈小説,她用一個深入淺出的故事把多年來靈脩的心路歷程分享給大家。

這本書教會我們如何快樂地生活,走出困境,如何循序漸進地改變生活,使之更加美好。她以小説的形式來向人們講解和詮釋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感覺很特別。人生,在瑣碎的細節中,讓天性的純真蒙塵,不能再以純真明亮的眼睛注視身邊的人事和這個世界。競爭和自由主義經濟模式,極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慾的膨脹,於是,人就陷入到貪婪和佔有的漩渦之中,正如書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着好累!,以至於漸漸累到失去自我,以至於連我是誰這個基本問題都看不起清楚的地步。正因為失去了真實的自我,追求的是內心真實需要以外的東西,所以,佔有得越多,迷失得越嚴重,內心就更加迷茫痛苦。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家庭中,壓力越來越大,失望越來越多,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為什麼常常不快樂?

書中一位老者給出答案: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沒有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記得老人的教導: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了你那個內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我們常常用許多的信念、價值觀、態度、標準,來約束自己,也來衡量、批判他人。這些就是我們每日所想的基礎,可是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基礎,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我們會根據我們的經驗和掌握的知識去判定它,不管它帶給我們的是快樂還是痛苦,其實大多數是因為我們的思想導致的。很多事情,並不是它自然的發生,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是我們自己選擇他們這樣的或那樣的發生。就像書中所説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為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當情緒不好時,請默唸:我看見我尋求被虐待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納這種感受,並且放下對它的需要。我們人受苦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抗拒事實。臣服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看到自己的抗拒,而且看到自己的抗拒是徒勞無功,無濟於事的。所以,我不會繼續在上面撒鹽。我會努力讓傷口好好癒合,使自己的情緒和心靈恢復健康。快樂不快樂決定權在自己,事情的最後結果也是自己的選擇,和別人無關。不停地向外界抓取,去抓本不屬於我們的東西,當然會痛苦,當然會失落。要正視自己的想法,真正的快樂是自己給予自己的,別人給不了,也無法給予,不要找錯了方向。想要快樂,首先要平靜的接受生活中的不快樂,正視我們的不幸,學會 臣服於自己不完美的人生事實,甘心地去接受,慢慢找到一條可以使自己喜悦的路,不在以前,只在當下。

當然,快樂不等於膚淺,恰恰相反,真正的幸福,來源於對生命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從這個意義上説,思考、孤獨、痛苦、彷徨、堅持、執著,就是獲得人生幸福的必由之路。只不過,要有技巧,能夠使自己在恰當的時候,陷入沉思,感受孤獨;又可以在恰當的時候,打開心懷,投入生活,變得真正的開心快樂

書中給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沒有人能知道自己最終會走到哪裏,但是總可以確定想去的方向。無論身處力爭上游的快跑階段,或逢人生變故減速慢行的彷徨時刻,或是看盡千山萬水絢麗歸於平淡的躊躇關頭,面臨着其中許許多多的喜怒哀樂,唯有保持關照內心並惜福感恩的心態,一切才會走向完美。

這本書裏有很多很棒的提示、指引、提問和探索。如果你的人生正在不知何去何從,不如拿起《遇見未知的自己》,它將成為你的一份人生地圖。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作文12篇

第2篇

這本書雖然是在我急需的時刻買的,但買來之後,未敢急着去讀,怕這一頓温馨柔情的盛宴被饕餮得杯盤狼藉;或者僅是草草吃完,勉強充飢。我不是想用來充飢的,而是想從中吸取豐富的營養,受益一生。想使自己這“無心”之人,讀完後,能夠為自己找回一顆鮮活的“心”。

發現這本書是作者20xx年秋完成的,20xx年1月出版。所幸在我迫切需要成長,需要破繭而出的20xx年,有朋友推薦給我,感覺自己真的很幸運!

它以小説的形式,講述女主人公經過偶遇的一位老人的指點,從煩惱的工作生活中找到快樂,並取得生活事業雙豐收的故事。它通俗易懂,少了純心理學書籍的深奧枯燥,講解和詮釋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多煩惱,比如對某人的討厭、對工作的煩惱、對待遇的不滿等等,都是我們自己人為地在放大。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來自你對事情的解釋。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因為那個是你對事情的解釋。

這本書告訴我們: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我們為什麼不快樂?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

我們所揹負的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帶來的,別人是無法強壓給我們的,因為我們可以不接受。總是認為自己的苦惱時因誰或其他什麼而帶來的,其實不然,真正讓自己苦惱的是我們自身,過於看重那些會讓自己苦惱的事。

我們多少人是因為與別人攀比而疲於奔波,為財富為地位,可一旦擁有了所追求的財富地位卻並沒有感到幸福反而有些人更懷念以前清苦的日子。因為那不是真正自己內心想要的東西,那是外在的東西。就象作者在書中所談到的快樂和喜悦的區別,快樂是取決於外在的東西,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悦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所以因與別人攀比去追求財富地位過程會帶來快樂,但一旦實現了快樂也就消失了。而如果是自己真正想擁有財富和地位且明確擁有了財富和地位就會造福社會讓更多人幸福那就不一樣了,那就達到了喜悦的境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最頂端,不要為虛榮追求那遙遠的不現實,自己會被自己活活壓垮。是你的終究是你的你逃也逃不掉,不是你的得到了也會失去至少失去原有的光澤。那麼你得到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外在環境影響着我們的內心世界,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讓我們容易失落真實的自我;認識真我,從自身做起。因為外面沒有別人。這本書讀了之後讓人受益頗深,要試着學會放下,當我們真正放開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都是另外一種結局,要試着看開看淡一切,學着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第3篇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網上,勵志的書看過不少,靈脩的書卻從沒涉及過,總覺得所謂靈脩總有些玄學的味道,看上去似乎有些唯心。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這本書的作者張德芬的介紹,從一個光鮮亮麗的新聞主播到一位為追求自我真相不辭艱辛跋山涉水的心靈脩行者的蜕變,讓我對所謂靈脩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從關注這個人,進而關注起她的作品來。而關於張德芬的作品,首推的應當就是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據説這是華語世界第一部身心靈小説,她用一個深入淺出的故事把多年來靈脩的心路歷程分享給大家。

這本書教會我們如何快樂地生活,走出困境,如何循序漸進地改變生活,使之更加美好。她以小説的形式來向人們講解和詮釋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感覺很特別。人生,在瑣碎的細節中,讓天性的純真蒙塵,不能再以純真明亮的眼睛注視身邊的人事和這個世界。競爭和自由主義經濟模式,極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慾的膨脹,於是,人就陷入到貪婪和佔有的漩渦之中,正如書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着好累!,以至於漸漸累到失去自我,以至於連我是誰這個基本問題都看不起清楚的地步。正因為失去了真實的自我,追求的是內心真實需要以外的東西,所以,佔有得越多,迷失得越嚴重,內心就更加迷茫痛苦。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家庭中,壓力越來越大,失望越來越多,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為什麼常常不快樂?

書中一位老者給出答案: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沒有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記得老人的教導: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了你那個內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我們常常用許多的信念、價值觀、態度、標準,來約束自己,也來衡量、批判他人。這些就是我們每日所想的基礎,可是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基礎,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我們會根據我們的經驗和掌握的知識去判定它,不管它帶給我們的是快樂還是痛苦,其實大多數是因為我們的思想導致的。很多事情,並不是它自然的發生,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是我們自己選擇他們這樣的或那樣的發生。就像書中所説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為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當情緒不好時,請默唸:我看見我尋求被虐待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納這種感受,並且放下對它的需要。我們人受苦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抗拒事實。臣服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看到自己的抗拒,而且看到自己的抗拒是徒勞無功,無濟於事的。所以,我不會繼續在上面撒鹽。我會努力讓傷口好好癒合,使自己的情緒和心靈恢復健康。快樂不快樂決定權在自己,事情的最後結果也是自己的選擇,和別人無關。不停地向外界抓取,去抓本不屬於我們的東西,當然會痛苦,當然會失落。要正視自己的想法,真正的快樂是自己給予自己的,別人給不了,也無法給予,不要找錯了方向。想要快樂,首先要平靜的接受生活中的不快樂,正視我們的不幸,學會臣服於自己不完美的人生事實,甘心地去接受,慢慢找到一條可以使自己喜悦的路,不在以前,只在當下。

當然,快樂不等於膚淺,恰恰相反,真正的幸福,來源於對生命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從這個意義上説,思考、孤獨、痛苦、彷徨、堅持、執著,就是獲得人生幸福的必由之路。只不過,要有技巧,能夠使自己在恰當的時候,陷入沉思,感受孤獨;又可以在恰當的時候,打開心懷,投入生活,變得真正的開心快樂

書中給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沒有人能知道自己最終會走到哪裏,但是總可以確定想去的方向。無論身處力爭上游的快跑階段,或逢人生變故減速慢行的彷徨時刻,或是看盡千山萬水絢麗歸於平淡的躊躇關頭,面臨着其中許許多多的喜怒哀樂,唯有保持關照內心並惜福感恩的心態,一切才會走向完美。

這本書裏有很多很棒的提示、指引、提問和探索。如果你的人生正在不知何去何從,不如拿起《遇見未知的自己》,它將成為你的一份人生地圖。

第4篇

感謝張老師能夠讓我讀到此文,先不説從中能夠獲得什麼能量。首先你能分享你所擁有的能量,並且傳授給我們,這本身就是一種美德。感謝,感恩。

看完此書歷時3個月左右,原因有幾個。第一,我這個人比較懶,有時候偶爾翻幾頁。第二,書中您提到squo;您期望squo;我們能夠慢些讀,讀完幾章好好的咀嚼,反思一下。這樣正好為我自我懶惰的行為找了藉口,嘿嘿。

我對此書印象,感觸,共鳴,最深刻的有以下幾個。1,我們到底要的是什麼?2,主角面具。3,吸引力法則。4,潛意識。5,學會臣服,接納自我的不完美。

第一,我們到底要的是什麼?這句話倘若你此刻問一些人,他們的回答大致包括以下幾個。金錢,權勢,名牌,美女,心中嚮往的地方。然而此書中的答案卻是:愛,喜悦,和平這五個字。雖然看起來平凡的五個字體,但是它的力量卻遠遠能超越一切。愛這個東西我們懂得,與生俱來,愛的本能你我都有,愛的技巧需後天學習。喜悦,它跟squo;快樂squo;不一樣。正如您書中寫到:快樂是由外在事物引發的,它的先決條件就是必須要有一個使我們快樂的事物,所以它的過程是由外向內。如果快樂的事物或情境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會隨之消失了。而喜悦不一樣,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所以你一旦擁有它,外界是奪不走的。和平,這個世界上沒有人願意或喜歡紛爭。

第二,主角扮演。生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我們每一天都要去扮演很多不一樣的主角,故此我們很疲憊。各種壓力,各種應酬。導致的我們慢慢失落了那個真實的自我。(veryok)如果能找到那個真實的自我,能夠肯定的是。你的智慧、喜悦、看待事物的態度,要比別人多出很多。一齊努力尋找,加油。

第三,吸引力法則。以前的我,看到這個詞第一反應,我不懂。不懂就應來如何去解釋這個詞。此刻讀完此書後,對此我有新的認知。看看你身邊的人或物,他們的出現就是應證了一個理論物以類聚,人以羣分説到那裏,大家都就應明白什麼是吸引力法則了吧。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麼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共鳴,而且會被他吸引過來。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老帶着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麼難怪常有倒黴的事情發生在他身上了。

第四,潛意識。什麼是潛意識?我相信很多也人不懂,我之前也不瞭解潛意識是什麼意思。甚至不明白它的危害。我們人人都明白吸煙有害健康意識是正確的,但是往往控制我們的是潛意識。它會透過各個渠道跟我們溝通,比如:每一天出現的負面感受,感覺自我不被愛,不受重視,不重要,自我是受害者等等,都是潛意識的運作。意識是吸煙有害健康,但是意識不能夠阻止這種慢性自殺行為,這就是潛意識的力量,它在慢慢操控我們的身體。有人問:有沒有辦法消滅它?我的回答是,不好意思沒有意識與潛意識的存在是相對的,缺一不可。我們能做的是就是好好去摸索潛意識,更好的跟它相處,接納它。

第五,學會臣服,接納自我的不完美。人為什麼要學會臣服?此書真的是能夠獲得很多正能量的書籍,只要你好好去閲讀。所有已經發生了的事物,我們沒有辦法去改變。因為畢竟已經發生了,我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學會臣服。倘若你一向在抱怨,厭惡,嫌棄自我。那麼負面的很多東西,都會跑來找你,臣服是我們唯一能夠做的。

感謝自我能夠喜歡上看書,感恩身邊出現的每一個人,事,物,你們的出現使我的人生極具色彩。當然此書讓我獲得的東西遠遠不止這些,書中藴含很多人生哲理需要去體會、去實踐的。感謝張老師,多謝你的分享。

第5篇

書中講解我們人類一生所追求的東西,也不過五個字就可以表達,那就是愛!喜悦!和平!為什麼我們這麼努力還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真我和愛,喜悦,和平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為什麼我們會遠離真我呢?我們每個人不都是天天在演戲?扮演各種角色,然而在戲份中,有多少是我們心甘情願演出的?為了演好這些人生大戲的不同角色,我們每個人都要因地因時地戴上一些面具,難道這就是我們看不見真我的原因之一? 我想是,我也認同這樣的觀點。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的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你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方又被觸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會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 因為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 快樂是取決於外在的東西,那麼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以後,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

所以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麼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共鳴,而且會被他吸過來。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老帶着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麼難怪這個人常有倒黴的事發生在他身上了!這大概就是書中提到的臭味相投、物以類聚的道理!

第6篇

第一次接觸這本書,是老朋友推薦的,它算是一本心理類的書。最喜歡裏面的一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很多時候,我們更多的去關注別人,卻忽略了自己。

它主要講述了名校畢業生的女白領若菱在生活中經歷的起起伏伏,以及她與一位老者的對話,由此教我們去探尋內心深層的自己,讓我們逐漸去了解認識內心更存粹的自己,讓我們離最真實的自己越來越近。

在書中,作者從身體,情緒,思想,身份認同四個方面去講述,並切實有效的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意見,通過團隊性諮詢,個別的療愈,或者是練習體驗的方式來幫助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種種難題,進一步療愈自己的內心。無法預測未知的自己,只能用自己的勇氣解決當下的問題,期待未知的自己和生活。遇事時,多看看自己,從自己找原因,認清最真實的自己。曾經修的一門心靈脩養課,老師説過的一句話,我至今還記得,人最重要的是認識自我,發現自己,探尋未知的自己。

其實,無論在書中,還是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得不相信:這世界上從來沒有自己消失的問題,當碰到問題時,就得面對,處理,放下,解決。如果當你看完這本書,你可能會更加相信,任何事情,跟自己的勇氣比起來,真的不算什麼。

很多時候,不同的人面對問題,想法不盡然一樣,但一樣的是:成功的那些,往往是能夠克服自己的怯懦,提起勇氣解決問題的。希望看到這些的你,亦能如此!

第7篇

來到爸媽在線工作不久,對心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事給我推薦了一些心理學的專業書籍。當聽到《遇見未知的自我》這個書名的時候,內心頓感新奇,單是書名就深深吸引了我。工作閒暇間,我迫不及待的打開了這份神奇的禮物,開始了內在心靈成長的漫漫旅程。

?遇見未知的自我》是中國台灣女作家張德芬的成功力作,於20xx年6月在中國台灣出版,是一本有關身心靈成長的小説。張德芬以其深入淺出的筆觸揭示出了困擾人們的煩惱痛苦的深層的原因,以明線暗線雙線結合的形式講述了主人翁心靈成長的歷程,以通俗易通、平實樸素的言辭解讀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讓我們一同走進張德芬,品讀《遇見未知的自我》,搭乘心靈成長的列車,達成身心靈的和諧統一。

腦海裏一向有個念頭兒,總覺得《遇見未知的自我》是上帝送來的禮物,在打開禮物的過程中我收穫了許多許多……

?遇見未知的自我》,讓我明白世上只有三件事:老人的事,他人的事,自我的事。

所謂的三件事,不只是單純的三件事,而是看問題的三種視角。老人的事指的是老天爺安排好的、人力無法改變的事實。對待這樣的事,我們只能順應自然、遵其規律,不與之抗衡,內心平和,要淡然悦納。他人的事,不是發生在自我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我的家人,那也是別人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我

第8篇

看完《遇見未知的自己》,很多自己很有感受而平常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感想,心情或者説一些迷惑都被這本書一一地表現出來了,這是一本修身養性而又富有人生哲學的書。看完後深有啟發。

書中指出快樂是由外在事物引發的,它的先決條件就是一定要有一個使得我們快樂的事物,所以它的過程是由外向內的,這樣一來,就有了一個問題啦:既然快樂是取決於外在的東西,那麼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援用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

?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們,生命的困頓轉折是建立內在力量的最好時機。問題和困境不是來找你麻煩,而是來幫助你,幫助你找到你自己,幫助你內在成長,變成一個更接近你自己本質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時,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壓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會從中找到成長的契機。曾幾何時,內心的能量被消耗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消極和抱怨。常常覺得自己很倒黴,社會不公,《遇見未知的自己》在帶我尋找真我的過程中讓我更清楚的認識了自己,消極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應該是樂觀向上、祥和快樂的我。於是我卸掉身上揹負的消極的東西,努力獲得心靈內在的力量,重拾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所以我們可以從很多角度來看待自己。就像若菱一樣,她可以把自己認同為一個不行的人,是不幸的命運,不公的待遇和他人的錯誤行為的受害者,可以把造成這一切的原因都歸咎給別人。她也可以把自己認同為一個優秀的,事業有成,才華橫溢的人。這一切都和看待自己的角度有關。即然這樣,那麼為什麼我不能從正面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呢。是的,我經常會覺得自己弱小,無力,沒有自信心,但是想想也有許多可取之處啊。誠實,善良,在一所不錯的學校讀書,衣食無憂,身體健康,家人們都很關心和疼愛我,和許多人比起來我並不差。在生活中發生過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就臣服它吧,已經不可改變了。能夠改變的就只有對待事情的態度,然後再把這種態度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那樣才是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第9篇

不是每個人的成長曆程都沐浴着温暖的陽光,不是每一段心路都會有貴人為你撥開雲霧,通達了悟。那些遺留在心裏的困惑和陰暗,揮之不去,凝結成黑壓壓的烏雲,遮蓋住我們原本明亮無染的心空。

前一段日子,外表的平靜下,實則一向很痛苦,度日如年。在家裏的時候,我明白我是誰,我是爸爸媽媽的女兒,是他們的期望。在中學的時候,我明白我是誰,我是老師眼裏的好學生,精益求精是我們奮鬥的口號。而在大學,衡量一個人得標準變得多元,再想為自我標記一個閃亮的標籤很難,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隨着人潮不自覺的走着,解開各種身份的束縛,我一時光不明白自我是誰了。

我想,也許我的外表能夠代表我,於是開始關注自我的着裝;也許我的工作能夠代表我,於是用心參加社團,想在忙碌中體會自我的存在;也許成績能夠代表我,於是勤啃書本,為成績單上的分數下力氣。但是當我閒下來,獨處時,還是會感到空虛撲面而來,我不快樂,這是為什麼?伸出雙手想去抓住自我卻落空,我到底是誰?

我有一副身體,但我並非自我的身體。我能夠看見並感覺到我的身體,然而凡是能夠被看見以及被感覺到的,並不是真正的觀者。我的身體也許疲憊或興奮,生病或健康,沉重或簡單,但這與內在的真我全然無關。我有一副身體,但我並非自我的身體。

我有情緒,但我並非自我的情緒。我能覺察出我的情緒,然而凡是能夠被覺察的,並不是真正的覺者。情緒反反覆覆,卻影響不到內在的我。我有情緒,但我並非自我的情緒。

我有思想,但我並非自我的思想。我能夠看見與知曉自我的思想,然而那能夠被知曉的並不是真正的知者。思想來來去去,卻影響不了內在的我。我有思想,但我並非自我的思想。

我就是那僅存的純粹的覺知,是所有思想,情緒,感覺與直覺的見證。

這是以前台視知名女主播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我》書中的一段話。對於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説,你能夠理解為你是一個歷經幾世輪迴的古老靈魂與肉體精神的融合;對於更多的人來説,我們能夠明白,我們是能夠感受,觀察,檢驗自我思想情緒的一種覺知,我們擁有身體,身份,甚至思想,可我們不是他們。這其實是換了一種更高的觀點來看待自我。當我把自我定位為駐紮在身體裏的覺知,藉助身體,身份等來體驗這個世界,突然發現以前的一些問題不再是問題,只需正確對待自我的得與失,不因為外界的褒貶而喪失對自我的信心。有錯改錯,就事論事,絕不將對事情的看法變成對自我的人身攻擊。因為任何一種身份都代表不了我自我。

書中還講到,每個人在剛剛出生時,都擁有喜悦平和的心境,偶爾會有情緒,會哭會鬧,但是情緒來得快走得也快,不久又會回到喜悦的狀態。這就是我們最初的模樣,是我們最真實的自我。沒有吃過糖的孩子不會留戀糖的甜蜜,正是因為我們以前喜悦滿足,長大後就不停的抓取外在的事物,抓的盆滿缽滿,擺到自我面前,試圖讓自我快樂滿足。然而我們的心就像一系列同心圓,我們的真我是最中間的那個圓,而身份,情緒等等,是外面的同心圓,將我們與真我的喜悦平和層層隔離。我們太執着於外物,反而遠離了真正的快樂。

其實錯不在我們追求外物,不是要我們不食人間煙火,而是不要過於追求。太執着於外物,對事物就會起分別心,對於那些我們認為極好的就有了強烈的慾望,將自我的情感全然寄託在外物上,患得患失,找不到真正的喜悦和平,也看不到生命的豐滿充盈。並且學會傾聽自我內心的聲音,感受到生命的重心,有強烈的方向感,不至於在高度繁華的世界裏,淪落為一個不明白自我是誰,要幹什麼,要到哪裏的窮忙族。

寫的這些,其實只是書中內涵的冰山一角。我在書店看到時,以為它只是空講道理的勵志書,然而翻開書,卻是一個充滿驚喜的精彩世界。它解開了我的很多困惑,讓我相信,與它的相遇,實在是一種完美的緣分。

沒有人能夠給我們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也沒有道理能夠徹底讓我們覺悟。因為這個相對的世界,沒有絕對的道理。但是,對於初入心理學、心靈脩正的人,把這本書比作靈脩地圖,是但是分的。只是每個人可能選取不一樣的主幹道。另外,覺得原先很多宗教裏的東西,被越來越明確的證明為是合乎科學的,比如説,心想事成,臣服態度,祈禱時的能量場變化……

第10篇

近兩週來,通過在寧靜中的思考和對一些零散記憶的回憶聯想,我心裏如釋重負的同時還油然升起了一種仿若新生感。早先就一直聽説這本書,但卻在最近兩週才開始閲讀。

開始我用了一週時間只讀了50頁,我把自己對書中文字的理解,加上了一些對自己以往回憶碎片的串聯和反思,使用辯證的思考方法和對以往閲讀過的一些書籍、看過的一些電影等等之類的聯想,沒想到我在一週內就把自己在以往一直沒想明白的一些事情想通了,使我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輕鬆愉悦感。

再次拿起這本書時,用了一個晚上看完了剩下的150頁,發現剩下的內容竟然和我這一週心裏想的東西不謀而合,這種驚喜使我在半個月中一下成長了很多,我開始變得輕鬆自信,也不會再以取悦別人而生活。感謝這本書讓我找回了自己在童年時那個簡單快樂的自己,也感謝曾經傷害過我和曾經愛過我的人,因為幸福和傷痛都讓我成長。傷痛是一把通往成熟的直梯,可以直接戳到我內心深處,進而使我在逆境和孤獨中學會反思和覺悟。痛苦,未必是永久的,我相信迎接我的將會是一種成熟和幸福。

剛剛讀完第一本就已經有這麼多的感悟,還有剩下的四本,我準備在未來三個月內讀完。第一次,我感到了一種自己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和嚮往,我已經在迫不及待中期盼着遇見未知的自己那天的來臨。

最後還要感謝,去年在我生命裏最脆弱和迷茫時期,出現的那些人和事。很多人想教我的,和書中很多東西歸屬同宗,只因當時自己的執迷和一種慣性思維把自己包裹的太厚,沒能看到自己內心深處的訴求。現在我向大家推薦這本書,我覺得這本書需要一頁一頁反覆琢磨,如果沒經歷過一些人生中的痛苦,可能很那領悟書中講述的那些東西,不過至少可以使我們對生命有些釋然。

人生其實就是一場戲,白天我們扮演各種角色應付各類人羣,可是我們知道自己其實並不快樂。只有在夜幕降臨一個人靜坐在電腦前時,那種迷茫的失落,才讓我們開始反思,人生到底是什麼?我們是不是都在取悦別人而生活?外物並不能讓我們幸福,想擁有的那些東西,其實也都是給外人看的,其實我們並不快樂。有很多東西,擺着沒有任何意義,用過才算是擁有,做過才是得到。

第11篇

很偶然的機會接觸了這本書,只是單純地喜歡它的封面。沒帶太多的興致,因為心想也不過是一本很普通的關於勵志心理的書籍……

上了大學後,很少有機會坐下來靜靜地看書,不是沒有時間,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細細品味,沁入心脾。校園裏颳起了一陣讀書月的風潮,於是整個校園沉浸在了這片書的海洋中。。。。。我,慢慢地讀着這本書,發現它與我以往接觸的這類型書是那麼不同。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主要是環繞了女主人公白領李若菱與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對話,揭示了人身心靈的奧祕。這本書突破了大多數傳統書籍對這方面心理理論知識的直接論述,採用了講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導讀者走進作者論述的觀點裏,進而走進了自己內心中真實的自己。

女主角李若菱的生活是不幸的,雖然她有美麗的外貌,在公司裏身居要職,擁有高質量的生活,但她並不開心,由於婚後多年不孕,遭到了婆婆小姑的嘲諷和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裏又有小人的爾虞我詐。。。。。她腦海裏時刻都閃過輕生的念頭,在一次和丈夫吵架離家出走後她遇到一個老人,在與老人的一次次智慧的交流後,她終於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

你是誰?這是第一次見面時老人問李若菱的第一個問題,我叫李若菱!我問的不是這個,名字只是個代號。我在一家外企計算機公司上班,我是負責軟件產品的營銷經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誰,如果你換了工作,這個squo;你是誰squo;的內容不就要改了嗎。。。。。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忘記自己是誰?我們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開心,即使我們擁有了很多財富、金錢、美色。。。。我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以為我們就是財富、金錢、美色。。。。。的代表。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麼?什麼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東西呢?我們總是習慣地去觀察模仿別人,卻忘記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擁有什麼。很多時候,我們大多數人尋找的地方,表面看起來好像比較容易讓我們找到我們需要的東西,所以我們費勁地在別人身上,在這個外在的物質世界中尋找解答和快樂,結果都是徒勞無獲的,主要是我們找錯了方向,找錯了位置。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裏,我們很多人都習慣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換着,最後失落了真實的自己,當哪一天,我們逐漸的把目光從外界世界轉向我們的內心世界時,我們會可悲地發現,其實我們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們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隸,它時刻束縛着我們,使我們生活在了不快樂中……

?遇見未知的自己》我們應該給自己一個機會,讓自己和自己的內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裏,我們每個客體其實都是李若菱,我們都迷茫過,我們都徘徊過,但請給自己一個機會,和智者來番對話吧……

第12篇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網上,勵志的書看過不少,靈脩的書卻從沒涉及過,總覺得所謂靈脩總有些玄學的味道,看上去似乎有些唯心。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這本書的作者張德芬的介紹,從一個光鮮亮麗的新聞主播到一位為追求自我真相不辭艱辛跋山涉水的心靈脩行者的蜕變,讓我對所謂靈脩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從關注這個人,進而關注起她的作品來。而關於張德芬的作品,首推的應當就是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據説這是華語世界第一部身心靈小説,她用一個深入淺出的故事把多年來靈脩的心路歷程分享給大家。

這本書教會我們如何快樂地生活,走出困境,如何循序漸進地改變生活,使之更加美好。她以小説的形式來向人們講解和詮釋一個個耐人尋味又貼近生活的道理,感覺很特別。人生,在瑣碎的細節中,讓天性的純真蒙塵,不能再以純真明亮的眼睛注視身邊的人事和這個世界。競爭和自由主義經濟模式,極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慾的膨脹,於是,人就陷入到貪婪和佔有的漩渦之中,正如書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着好累!,以至於漸漸累到失去自我,以至於連我是誰這個基本問題都看不起清楚的地步。正因為失去了真實的自我,追求的是內心真實需要以外的東西,所以,佔有得越多,迷失得越嚴重,內心就更加迷茫痛苦。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家庭中,壓力越來越大,失望越來越多,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為什麼常常不快樂?

書中一位老者給出答案:那是因為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沒有學會用潛意識的方式去處理情緒。記得老人的教導: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了你那個內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假認同。我們常常用許多的信念、價值觀、態度、標準,來約束自己,也來衡量、批判他人。這些就是我們每日所想的基礎,可是我們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基礎,從來不去檢測我們思想的正確性。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我們會根據我們的經驗和掌握的知識去判定它,不管它帶給我們的是快樂還是痛苦,其實大多數是因為我們的思想導致的。很多事情,並不是它自然的發生,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是我們自己選擇他們這樣的或那樣的發生。就像書中所説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為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當情緒不好時,請默唸:我看見我尋求被虐待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納這種感受,並且放下對它的需要。我們人受苦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抗拒事實。臣服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看到自己的抗拒,而且看到自己的抗拒是徒勞無功,無濟於事的。所以,我不會繼續在上面撒鹽。我會努力讓傷口好好癒合,使自己的情緒和心靈恢復健康。快樂不快樂決定權在自己,事情的最後結果也是自己的選擇,和別人無關。不停地向外界抓取,去抓本不屬於我們的東西,當然會痛苦,當然會失落。要正視自己的想法,真正的快樂是自己給予自己的,別人給不了,也無法給予,不要找錯了方向。想要快樂,首先要平靜的接受生活中的不快樂,正視我們的不幸,學會臣服於自己不完美的人生事實,甘心地去接受,慢慢找到一條可以使自己喜悦的路,不在以前,只在當下。

當然,快樂不等於膚淺,恰恰相反,真正的幸福,來源於對生命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從這個意義上説,思考、孤獨、痛苦、彷徨、堅持、執著,就是獲得人生幸福的必由之路。只不過,要有技巧,能夠使自己在恰當的時候,陷入沉思,感受孤獨;又可以在恰當的時候,打開心懷,投入生活,變得真正的開心快樂

書中給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沒有人能知道自己最終會走到哪裏,但是總可以確定想去的方向。無論身處力爭上游的快跑階段,或逢人生變故減速慢行的彷徨時刻,或是看盡千山萬水絢麗歸於平淡的躊躇關頭,面臨着其中許許多多的喜怒哀樂,唯有保持關照內心並惜福感恩的心態,一切才會走向完美。

這本書裏有很多很棒的提示、指引、提問和探索。如果你的人生正在不知何去何從,不如拿起《遇見未知的自己》,它將成為你的一份人生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