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和小教案7篇 "教育的平等:尺子大小不限——大和小同樣精彩的教案"

“大和小教案”是一份教案編寫指導手冊,內容包括教學設計、課堂管理等方面,對於教師們編寫教案和教學活動的策劃具有重要意義。該指南的理念是深入教育,用心呈現,不斷拓展,旨在幫助教師們提升教學質量和專業水平。

大和小教案7篇

第1篇

“大”和“小”是通過比較得來的一組相對概念。幼兒不僅要在學習中獲得這些相對的概念,還要讓“大”和“小”的概念應用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本設計以系列遊戲的活動,使幼兒在“大”和“小”的驚喜探索中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並初步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的方法。

1、學會目測有明顯大小差異的物體,懂得物體的大小是通過比較來認識的。

2、通過遊戲使幼兒初步體會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間的轉變,初步發展幼兒的多向思維。

3、激發幼兒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

1、硬紙魚20條(有大小差別)、釣魚竿若干、用大積木圍搭成一個“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裝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單孔、多孔、粗細不一)數量多於幼兒人數,氣球若干。

3、可變大或變小的食物若干種,如餅乾、水果、青菜、木耳乾等。

4、照相機、大白紙和畫筆,幼兒自帶小時候的照片和近照。

1、每次請一名幼兒來釣魚,要求釣“池塘”中所有魚中最大的一條和最小的一條。魚釣上來後,分別放在大魚筐和小魚筐裏。

2、嘗試:請幼兒自由地釣魚,仍舊要求釣最大的和最小的魚。

反思: 有些幼兒是不按老師的要求來釣最大和最小的魚的,而是隨心所欲胡亂釣的,只要他釣到了就開心得不得了。

1、請幼兒將手放在眼睛前當望遠鏡,大家一起來找找教室裏的“大”和“小”。

2、將幼兒分成兩組,玩超級比一比的遊戲:比比誰的鞋子最大?誰的頭最大?誰的嘴巴張得最大?誰的手最大?誰穿的衣服最大?……

反思:這個環節幼兒很感興趣,紛紛用手當望遠鏡找教室裏的大和小,比如,老師坐的椅子大大,我坐的椅子小小;老師喝水的口杯大,我喝水的口杯小。在玩超級比一比遊戲時,幼兒的興趣更加高漲,個別孩子特別會説,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發展。

2、照片分享:小時候的我……(小手小腳,坐在推車裏,不會自己穿衣褲和穿鞋襪、吃飯。)

3、提問:如果有一天你變大了,你是什麼樣的?(個子高了,胖了,力氣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許多的事情,上學等。) 4、啟發幼兒運用想像力隨意表現身體某部位的變化。將幼兒表現的身體輪廓印在紙上。(可將胳膊伸長,兩腳分開來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腳收緊或綣起來的動作來表示小孩。)

反思:幼兒對故事較感興趣,聽得很認真。在分享照片“小時候的'我”時,孩子們特別的興奮,個個都在那比手劃腳的,但在要求幼兒説出小時候的我和現在的我的大小變化時,孩子不是很會表達。用肢體表現某部位的變化,孩子也不太會。

1.引導幼兒想一想:有哪些能夠變大和變小的物體?(游泳圈、氣球、蹦蹦牀、摺疊牀、扇子、被子、雨傘。)

(1)用自己的身體部位(用手戳破、用腳踩爆、用屁股壓破)。

(2)藉助外力的方法(用針刺破、用錘子或磚頭砸破、用釘子戳破) (3)將綁緊氣球的繩子解開,直接放氣。

反思:遊戲吹氣球對小班的孩子來説就相對比較難一些,畢竟他的力氣沒有那麼大,根本沒辦法把氣球變大;在討論用什麼方法把氣球變小時,很多孩子都説把氣放掉就小了,而不會説出要藉助外力的方法。

1、大家圍坐在桌前,觀察餅乾、水果、青菜、火腿、幹木耳、麪粉等食物。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斷、真空包裝、曬乾、浸泡、油煎。)

反思:幼兒通過親身嘗試,知道了食物變大變小的各種方法 ,體驗到了探索的樂趣。

大和小教案7篇

第2篇

1.學會目測有明顯小差異的物體,懂得物體的小是通過比較來認識的,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故事使幼兒認識小兩種物體,初步發展幼兒的多向思維。

2.讓幼兒在掌握和小概念的過程中發展多角度的、多層面的思維。

兩隻小不一的貓,兩頂小不一的帽子,兩條小不一的魚,兩隻小不一的球,兩輛小不一的車。一個玩具圈。

2教師談話:貓媽媽來我們教室做客,我很高興,特意送給他們兩頂漂亮的帽子。

3教師談話:貓最喜歡吃魚了,我特意做了兩條美味鮮豔的魚,我們仔細看看,這兩條魚,魚送給哪隻貓,小魚送給哪隻魚。讓幼兒觀察並比較小。

4教師談話:貓最喜歡玩球了,我特意準備了兩隻小不一的球,我們仔細觀察,打球給哪隻貓玩,小球給哪隻貓玩。讓幼兒仔細觀察並比較小。

5教師談話:兩隻貓玩累了,我特意準備了兩輛小不一的車,送他們回家,家仔細看看,車送給哪隻貓,小車送給哪隻貓?

三教師每講一個小故事,就把圖片呢貼在黑板上,並通過這些圖片來總結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這一節課完成後,總的效果還是非常好的。幼兒的積極性非常高,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對知薯解還是非常準確的。對整個知識的學習都是通過一個故事完成的,是知識的'學習不感到乏味枯燥。對幼兒表現好的,教師給予及時的獎勵,讓幼兒有一定的成就感。

這節課,我感到遺憾的是,有部分幼兒沒有機會來表見自己,因為擔心幼兒混亂,集體回答問題的機會多餘幼兒的個別回答。整個課程讓幼兒意猶未盡。

本次活動設計是從基礎入手形成小相對概念的教學活動,重點是讓幼兒在掌握和小概念的過程中發展多角度的、多層面的思維。

在教學上打破了過去數學課的傳統模式,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的特點,寓數學教育於語言、遊戲之中。一系列的遊戲活動,使幼兒在“”和“小”的驚喜探索中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

第3篇

(1)師:“今天我們班還來了兩位動物客人,他們是誰呢?(師出示圖片)”我們一起同動物客人打個招呼吧!“

(2)師:“小朋友真有禮貌,這兩隻貓有什麼不一樣的呢?”它們哪隻是貓哪隻是小貓呢?

(3)幼兒回答,教師助幼兒完整説句子:“的是貓、綠色的是小貓。”

(4)師:“我們一起聲的説一遍吧!”再請幼兒聲的説。

(1)師:“小朋友們説得真好,老師這兒還為兩隻貓客人準備好玩的玩具呢!”

(2)師:“這是什麼?這兩個雪花片有什麼不一樣的呢?教師出示不同顏色的小雪花片。引導幼兒完整説:“雪花片、小雪花片。”

(3)師:方形和小方形要來做遊戲了,你們看他們是怎樣玩遊戲的?教師將兩個方形藏於身後,説一句“變變變,什麼出來了?”然後伸出一隻手讓幼兒説是什麼形狀出來了,遊戲兩次。

(4)教師給每個幼兒分發小雪花片,在發的過程中教師説“請你説一説、比一比,哪個是雪花片,哪個是小雪花片。”

(5)遊戲“方形變變變”。幼兒學老師的樣子將兩個方形藏於身後,當老師説變變變,小雪花片出來了,幼兒就把小雪花片舉起來。當老師説變變變,雪花片出來了,幼兒就將雪花片舉起來。遊戲數遍後可以讓幼兒將兩個方形交換位置再玩幾次。

(6)師:這個遊戲好玩嗎?貓和小貓也想來玩呢?你覺得貓應該玩哪一個雪花片呢?快拿出來給老師舉給老師看看,小貓玩哪一個呢?“

(7)小結:貓穿了紅顏色的衣服,他喜歡玩雪花片,小貓穿了綠顏色的衣服,他喜歡玩小雪花片。

(1)師扮哭”是誰在哭呀?為什麼哭呢?哦,原來是我們動物客人肚子餓哭了,小朋友你知道貓最喜歡吃什麼嗎?“幼兒回答

師:“這兩條魚一樣嗎?哪裏不一樣?,你覺得貓應該吃那條魚,小貓應該吃那條魚?”“我們一起聲的`説一遍吧!”

師:下面,我們就給貓客人餵魚吧!一邊餵魚一邊説“貓請吃魚,小貓請吃小魚”

(4)貓客人吃飽了可開心了,要和小朋友一起出去玩呢!

(1)師:寶寶們在我們教室裏還有哪些東西是的那些東西是小的?趕快用亮亮的眼睛找一找吧!

(2)教師作適當的暗示,小手、小腳,引導幼兒觀察桌子上的東西發現和小。

第4篇

1、會用目測的方法比較兩個物體的大小,獲得大和小的概念。

3、萌發認讀漢字的興趣,體驗玩中學、學中玩的樂趣。

有過吹氣球的經驗。若干沒有吹起來的氣球。大樹小樹、大樹葉小樹葉卡片幼兒每人一張,大小字卡幼兒每人一張。錄音機。

1、教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好朋友,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想)老師拿出氣球,“老師要變魔術了,請你看看氣球會有什麼變化!”教師演示吹氣球(從小變大)

3、展示最大和最小的氣球。教師:“哪個氣球大?哪個氣球小?”幼兒回答時,指到大氣球教師出示字卡大,和幼兒一起讀一讀,認一認大字。指到小氣球教師出示字卡小,和幼兒一起讀一讀,認一認小字。

1、 “小朋友聽是誰在哭啊,我們來找一找”教師在錄音機裏播放哭聲,在錄音機旁放一大一小兩片樹葉。“找到了,是誰在哭啊?”教師出示大樹葉和小樹葉,(是樹葉寶寶在哭)比較他們有什麼不同,(一個樹葉寶寶大,一個樹葉寶寶小)教師出示圖片,大樹葉下面有漢字大,小樹葉下面有漢字小,“大樹葉下面的是什麼字啊?”(大) “小樹葉下面的是什麼字啊?”(小) “我們來和他們打個招呼吧”(大樹葉,你好!小樹葉,你好!)

2、教師問道:“咦,你們為什麼要哭呀?”播放錄音機,“我們迷路了,找不到媽媽了”大樹葉和小樹葉找不到他們的媽媽了,所以傷心地哭了,我們來幫他們找媽媽吧!

3、 “樹葉寶寶你在哪裏呀”播放樹媽媽找樹葉寶寶的聲音。是誰在找樹葉寶寶?出示大樹媽媽和小樹媽媽的圖片。原來是樹媽媽在找他們的寶寶。讓幼兒比較兩位樹媽媽有什麼不同,(一位樹媽媽大,一位樹媽媽小)教師出示圖片,大樹媽媽下面有漢字大,小樹媽媽下面有漢字小,“大樹媽媽下面的是什麼字啊?”(大) “小樹媽媽下面的是什麼字啊?”(小) “我們來和她們打個招呼吧”(大樹媽媽,你好!小樹媽媽,你好!)

4、大樹葉寶寶和小樹葉寶寶看見有兩個樹媽媽又哭了起來,因為他們不知道哪個才是自己的媽媽。師:“小朋友,你覺得哪個是大樹葉寶寶的媽媽,哪個是小樹葉寶寶的媽媽呀?”(大樹媽媽和大樹葉下面都有個大字,所以大樹葉是大樹媽媽的寶寶。小樹媽媽和小樹下面都有個小字,所以小樹葉是小樹媽媽的寶寶。)再和幼兒認讀漢字大小。

5、請你幫幫樹媽媽和樹寶寶,把樹葉寶寶送回去。幼兒操作,把大樹葉貼到大樹媽媽的身上,小樹葉貼到小樹媽媽的身上。教師巡迴指導。

1、當教師出示大樹卡片時,小朋友將字卡大舉起來,教師出示小起來,教師出示大家嗎?我們的字寶寶也有家。”?綠房子是誰的家?樹卡片時,小朋友則將字卡小舉起來,比一比誰做得對。

2、當教師出示字卡大時,小朋友將大樹卡片舉起來,教師出示字卡小時,小朋友則將小樹卡片舉起來,比一比誰做得對。

3、請幼兒把大樹和大樹葉寶寶送到貼有大字的框框裏,把小樹和小樹葉寶寶送到貼有小字的框框裏。

我們教室裏和教室外也有許多大和小,請你去找一找,大的東西貼上一個大字,小的.東西貼上一個小字,然後告訴你的好朋友或老師,你找到了什麼。

1、在《大大和小小》主題活動中,孩子通過各種方法來感知事物的大小。在這一活動中我主要採用了目測的方法來比較大與小。

2、、通過吹氣球的比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感知事物的大小變化,從而對大和小有初步的概念,初步感知漢字“大”和“小”。

3、創設樹葉寶寶找媽媽的情景,用目測的方法比較兩棵樹的大小和兩片樹葉的大小,使幼兒對大小的概念進一步加深。

4、在“看誰做的對”遊戲中,幼兒通過和漢字大和小玩遊戲,進一步感知和鞏固學習漢字大小,從而激發幼兒認讀漢字的興趣。

5、通過找一找,貼一貼身邊的大小物品,希望能讓孩子從平凡的生活中探索到不平凡的樂趣,引導孩子在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中,初步獲得數、量、形、空間的感性經驗和相應的數學概念。

第5篇

1、能區分物體的大與小,並能按大小給4個物體排列順序。

(1)教師(出示四條大小不同的魚):小朋友們,你們看,誰來啦?他們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呢?

(2)教師(出示海洋背景圖):“小魚們要去參加遊戲比賽,要求它們有順序地排成一條線。

(3)師:“請你來幫小魚排排隊,從小紅旗的地方開始,怎樣排隊才能有順序呢?”

(4)個別幼兒示範:哪位小朋友願意試一試給小魚排排隊, 我們要從小紅旗的地方開始排隊。

(5)請你説一説你是怎麼給小魚排隊的?(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

(6)除了這樣排隊,還能怎樣排隊也是有順序的呢?(揭示圖譜含義:從大到小;從小到大)

(1)師:“今天,水族館要舉行遊泳比賽,讓我們看看有哪些小動物參加呢?

(1)教師請幼兒拿上自己的操作材料坐回座位,集體評價操作結果。

教師遵循“幼兒是通過自由觀察、自主探索進行學習”這一認知發展規律,為幼兒創設自由的學習環境,引導他們主動積極地探索,並獲得相應的發展。

本活動是一個數學活動,重點是讓幼兒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感知了解魚大小方面的特徵,並能根據特徵進行分類。幼兒已初步瞭解“大”和“小”的'概念,但要求他們根據魚的大小特徵進行分類,還是稍有難度的。需要教師重點指導。

這一節課完成後,總的效果還是非常好的。幼兒的積極性非常高,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對知識理解還是非常準確的。對整個知識的學習都是通過一個故事完成的,是知識的學習不感到乏味枯燥。對幼兒表現好的,教師給予及時的獎勵,讓幼兒有一定的成就感。

這節課,我感到遺憾的是,有部分幼兒沒有機會來表見自己,因為擔心幼兒混亂,集體回答問題的機會多餘幼兒的個別回答。整個課程讓幼兒意猶未盡。

本次活動設計是從基礎入手形成大小相對概念的教學活動,重點是讓幼兒在掌握大和小概念的過程中發展多角度的、多層面的思維。

在教學上打破了過去數學課的傳統模式,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的特點,寓數學教育於語言、遊戲之中。一系列的遊戲活動,使幼兒在“大”和“小”的驚喜探索中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

第6篇

剛入園的孩子什麼都是新奇的,幼兒園的大型玩具、小型蹺蹺板,大雪花積木,小的插塑……都玩得津津有味。怎樣讓孩子更深入瞭解大小,比較大小的不同和變化呢,我產生了設計這一活動的想法。以系列遊戲的方式,先讓幼兒在情境中感知大和小,再在操作比較中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最後變大變小的遊戲活動結束活動。

1、學習用目測的方法比較兩個物體的大小,能用“大”或“小”來描述物體,初步體驗大小的相對性。

2、能排除顏色干擾,按物體大小分類,培養初步的比較能力。

4、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大小熊、大小茶杯、大小椅子各一個,娃娃家桌子一張。

學具:大小標記、籃子8個,大小玩具汽車、大小書本、大小油畫棒盒子、大小碟子若干。

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個熊。“今天有客人來了,看看是誰?來打聲招呼!”

“熊寶寶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禮物,我們來看看有些什麼?”

介紹大小玩具汽車、大小書本、大小油畫棒盒子、大小碟子若干。

老師做神祕狀,咦,誰在哭,哦,原來它們覺得擠,請寶寶們把他們分開呢,怎麼分呢?大球要放到這個籃子裏,看,這兒有一個大的標記,誰來送一送!”

“小球要那個籃子裏,看,這兒有個小的標記,誰願意來試試!”

(請個別幼兒做氣球,教師和幼兒共同為他“打氣”,“放氣”。)

1.繼續收集如望遠鏡、放大鏡、充氣椅、蹦蹦牀、吹泡泡等材料,讓幼兒主動探索以進一步加深對大和小變化的認識。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長變化過程等各種動物的成長資料(書、圖片、錄音故事),幫助幼兒初步理解“長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潛在的、隱性的遊戲。如從“拔河”可瞭解力氣的大和小、從“獨木橋”可比較膽子的大和小、從“大雨和小雨”可體驗到聲音的大小。

這一節課完成後,總的效果還是非常好的。幼兒的積極性非常高,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對知識理解還是非常準確的。對整個知識的學習都是通過一個故事完成的,是知識的學習不感到乏味枯燥。對幼兒表現好的,教師給予及時的獎勵,讓幼兒有一定的成就感。

這節課,我感到遺憾的是,有部分幼兒沒有機會來表見自己,因為擔心幼兒混亂,集體回答問題的機會多餘幼兒的個別回答。整個課程讓幼兒意猶未盡。

第7篇

2、會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用“大”和“小”説話。

3、課前收集一大一小的東西,在教室開設區角進行陳列。

1、“今天有這麼多老師和我們小朋友一起上課,開不開心呀?讓我們拍拍小手來歡迎她們吧!”引導幼兒向老師們問好。

2、“張老師今天還請了兩隻小動物來我們班做客,他們是誰呢?”(師出示大熊、小熊玩具)幼兒回答。

3、“這兩隻熊有什麼不一樣?”“它們哪隻是大熊,哪隻是小熊呢?”幼兒回答。(教師幫助幼兒完整地説句子:“這是一隻……”)

“小朋友們,客人來了,我們應該給客人端茶,誰願意來幫幫老師呢?”(師出示一大一小的.兩個茶杯,請小朋友辨別大小,並引導幼兒將大茶杯端給大熊,小茶杯端給小熊。)

2、“老師還為這兩位小客人準備了好玩的玩具呢!”(師出示一大一小的兩個皮球,請小朋友辨別大小,引導幼兒説“這是一個大皮球,這是一個小皮球。”)

教師請個別幼兒為熊送球,一邊送一邊説“小皮球給小熊,大皮球給大熊。”

3、師小結:大熊穿了條花裙子,她喜歡玩大皮球,我們請她用大茶杯喝水。小熊穿了條白裙子,她喜歡玩小皮球,我們請她用小茶杯喝水。

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一大一小的東西,小朋友快睜大眼睛找一找,我們教室裏還有哪些東西是大的?哪些東西是小的?(師作適當的提示,引導幼兒觀察比較。)

1、師播放“哭的聲音”。“是誰在哭呀?為什麼哭呢?哦,原來是我們的小客人肚子餓了。彆着急,我們早就給客人準備好吃的東西了!”

2、師出示大魚、小魚若干條,提示幼兒比較魚的大小,引導幼兒上前給熊餵魚。一邊喂一邊説:“小魚給小熊吃,大魚給大熊吃。”

3、“客人吃飽了可開心了,我們一起出去活動活動吧!”師將幼兒帶出活動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