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語文分層教學心得體會共3篇 言之有物 增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教學心得

語文分層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旨在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分層教學,可以在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培養其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本文將分享我在公文網站地編輯崗位上對語文分層教學的心得體會,希望能為讀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啟發。

語文分層教學心得體會共3篇 言之有物 增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教學心得

第1篇

八年級,我接了八班的語文教學任務,這個班是一個很特別的班級,特別的是很多老師不願帶他們班,學生一點規矩都沒有,整個班級還沒有形成有序的秩序,很多課基本老師無法正常進行,從七年級到現在的九年級,班主任更換了三個,英語老師換了三個,政治老師換了三個,歷史,物理換了兩個。班級總成績從七年級到現在一直是年級倒數第一。七年級上語文是我帶的,是唯一一門不是倒數第一的科目,期中第一,期末第三。語文七年級下,因身體不適換了一個老師接應,語文成績一下子和其他各門課一樣位居倒數第一了。從此,更是穩居不定。八年級再接手這個班,我的第一次目標是和全班同學一起制訂的:努力倒數第三,後來期中考試居然倒數第四了。期末考試目標是再進兩名,結果居然是年級通行班級第三了,我的語文漸漸走上了正軌,孩子們對語文的興趣和對我的感情比其他門課都好。雖然他們班的總分排名還是倒數第一,但我語文的教學已經可以遊刃有餘了,並且和他們相處,多了一些輕鬆和自由。我和他們像朋友一般相處着,在我眼裏他們班沒有一個不良少年,只是調皮活潑的多了點。帶着對他們理解和欣賞的感情我慢慢的明白了蘇霍姆林斯基説:“每個學生都是具體的。”一個班級中的學生,在學習習慣,行為方式,思維品質和興趣愛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現在學習需求和能力發展上也不盡一致。然而,傳統教育所實施的“齊步走”的教育模式,“一刀切”的教學要求,“大一統”的教學進度和“統一標準”的教學評價卻無視學生個性差異對教學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飽”“吃不了”“吃不好”的現象隨處可見。為了不放棄每一個學生。在八班,我努力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

實驗之初,我根據自己班每位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把他們分成不同層次的學習組:學習有困難的後進生組合成為“直接輔導、互助學習組”;學習能力較強,完成常規學習任務的組合成“間接引導,自主學習組”;學習任務完成後還有餘力,常感吃不飽的優秀學生組合成“特殊引導,創造學習組”,接着,再實施異步教學,從而在分層教學活動中,對後進生以“樂”激趣,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在進行自主學習和創造性學習中,讓中等生力爭優秀。優等生更加優秀。

一位教育專家説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們要教給孩子們的僅僅是知識,那就直接告訴他們好了。(教學論文 )在課堂教學中,常常出現後進生“陪讀”,中等生“門前冷落鞍馬稀”,優等生“一言堂”的局面。怎樣讓後進生、中等生也成為活動的主體,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優等生要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適時在小組中開展噹噹“小老師”,讓有進步的學生都能當“小老師”,都能體驗“小老師”的滋味,都能適時組織小組開展活動,展現自己的才能,得到別人的監督,在自我實踐和小組成員的客觀評價中找到自我、肯定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就能大大激發他們學習熱情和自信心,使他們形成一種自覺、主動、持久的內驅力,不斷求知、不斷創新。在一段時間的實驗之後,我發現,讓一部分人頻頻發言,一部分人“坐冷板凳”的現象徹底消失,大多數的課堂都能讓每個學生都有所得,有所獲。

如在上《蘆花蕩》這篇課文內容理解的提問上,就這樣設置了層次,引導學生參與:對後進生要求用講故事形式複述,中等生要求用自已的話概述主要內容,要求優等生能用簡煉準確地語言概括主要內容。在教學《湖心亭看雪》一課時,也注意了在設問上的分層:後進生回答文中寫景的句子是哪些?請找出來。中等生回答寫出景物什麼特點。優等生有感情的朗讀並回答寫景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由於課前設置了分層目標,使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既有可學性,又有驅動性。所有學生都能參與行動,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每個學生都能在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中主動發展,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因此,在新型的師生關係中,教師的角色地位發生了強大的變化,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學生間的互動,需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自始至終處於自主學習的狀態中。在一般情況下,學生在初讀課文後都會發現一些問題和提出一些問題。但是,對於這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可能會存在一定的難度,這時教師要給學生適當的幫助,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和開展辯論等方式進行學習。

我在教學《背影》一課時,就預先按學生學習的接受程度,給學生分好了學習小組,每組都安排有優中差學生。分組討論:文中幾次提到背影?每個背影的作用是什麼?重點寫了哪個背影?三個問題有層次,有梯度。在後進生,中等生,優等生逐一解決三個問題的過程中,每個孩子都動腦、動口、動手,都進行了獨立思考,在討論中學生逐漸學會了思考、學會了表述,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由此可見,正是因為有了學生之間的積極對話,才有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創造能力等一系列個性化的語文素養才得以提高。

學生的作業能準確、完整地反映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教學反饋信息的學主要形式。由於課內時間的客觀侷限,同樣分量,同樣難度的作業很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同步完成。若老師統一要求,不僅使老師難以調配教學活動,又使“優生吃不飽”“差生受不了”。長期下去,會造成優生感到簡單而課內無所事事,紀律渙散,學習興趣降低;差生則感到負擔過重不能按時完成,留下作業的尾巴,逐步導致厭學情緒。

語文分層教學心得體會共3篇 言之有物 增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教學心得 第2張

第2篇

——新華國小 張秀麗課程改革是教育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新華國小十年來一直走在課改的前列。與學校實際相結合的小班化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體會到老師的關注。而今天的分層教學改革,更是如一縷春風,吹拂着新華每一個孩子的笑臉。由於新華有小班化教育的基礎,所以分層教學改革對新華的老師來説更容易操作。

張校長的分層教學理論,讓我們在理論上進一步瞭解了分層教學的魅力。理論課之後,郝冬雲老師進行了課堂展示。她的課堂,學生展示落落大方,洪亮的聲音中透露出他們對學習的渴望;自信的神態中呈現出他們對學習的執著;精彩的話語中流露出他們對學習熱愛;認真的神情中透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在此後的教學中,我們全體老師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在她的影響下,認真學習分層教學的理論,觀看有關課例,積極教研,遵循着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路子,一次次把新課程的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明確了分層教學改革的要求與方向,領悟了分層教學的內涵與精神,體驗到了分層教學的樂趣。王海玲老師對照專家的指導,反思自己的教學,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的勇氣,給我們帶來了前進的動力。邢常虹老師思維敏捷,方法獨特,語言風趣,每堂課都有一種藝術的享受。呂紅蕾老師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中學習語文,理解語文,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就在身邊。潘淑威老師在課堂上大膽的嘗試新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李丹老

師在課堂上建立一種互動、和諧、教學相長的新型師生關係。。我也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自信地想、大膽地説,賦予他們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創造的自由。在設計教學時,我更多的關注學生已有的經驗,並聯系他們的生活創設富有情趣的教學情境。

分層教學需要我們去堅持。看着一隻只高舉的小手,一張張渴求展示自我、稚氣而又自信的小臉,聽着一個個出人意料、富有個性的見解,感受着一次次驚喜與欣慰。我真正體會到:分層教學改革給課堂注入了生機,給學生注入了活力。當我與孩子們,我的同事們與孩子們,沉浸在分層教學的快樂中,沐浴着分層教學改革的陽光成長時,我覺得此時的浪花更加熠熠閃耀,精瑩剔透!

讓我們一起努力吧!正視分層教學改革,堅持分層教學改革,讓課堂成為人性養育的殿堂,成為我們與學生共同成長的舞台。讓我們高揚分層教學改革的風帆,與孩子們一起暢遊知識的海洋,一同體驗創新的樂趣,一起用愛編織理想和希望,共同迎接並享受課改帶來的和睦、蓬勃的春天!

第3篇

“中國小分層次教學實驗與研究”課題研究成果在我校推廣以來,我們七年級語文備課組也在學習和借鑑其成功的經驗,嘗試分層次教學,構建有效課堂,落實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現將我們的學習體會和實踐感受總結、彙報如下:

08年3月份學校領導專門組織七年級全體教師會傳達區教育局關於中國小課堂教學改革的意見,並要求在我校推廣分層教學,把08年定為分層教學課題推廣實施年。我們語文組首先是端正態度,積極參與,認真學習。我們主要學習了《“中國小分層次教學實驗與研究”課題研究成果簡介》,學習了北園中學王興武老師、錦苑中學王素貞老師課堂教學改革的經驗與體會,使我們受到了很大啟發。區教育局推廣分層次教學的成果,是經過了多年的教學經驗,在所實驗的學校裏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我們現在學習和實施分層教學,這必將是教改成果的受益者,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

教學質量不高,學生成績不行,總是強調學生不行。這種觀念要改變。強調客觀原因,把責任推到學生一邊,這本身是在開脱自己,是無能的表現。學生是無法選擇的,教學方法是可以改變的。所以我們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去學習,轉變陳舊觀念,轉變不適應當代教育教學的觀念,自覺地融入科學發展觀的思潮中,來做好本職工作,重塑教師的自我形象,完成學校交給的任務。

學習體會二:抓基本矛盾。 學校教育中,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班級授課製作為學校的主要組織形式。每個學校和教師必須面對由現有差異甚至差異比較明顯的學生組成的羣體,教師的教學要求與學生的學習可能性之間的矛盾便成為課堂教學的一個基本矛盾。我所教的兩個班3班學生的差異性,相對較小,而4班學生的差異性非常明顯,級部倒數的學生在4班佔10個左右,有的學困生連國小三年級的水平都達不到,寫的字都不成形,學優生與學困生的差距太大。然而,我們面對全體同學用一個教案授課,用一個標準來衡量、來評估教學,顯然不符合實際情況。因此,抓基本矛盾,改變教學策略和方法,分層教學,因材施教,來解決教學中的矛盾和困難,是完全正確的。

我們認識到分層教學的好處,先做起來,邊做邊改。具體做法是:

當前,語文教學有許多成功的經驗與模式,如體驗式教學、問題式教學、主題式教學、自主式教學等等。我認為,分層教學的核心是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是教學原則;自主式教學的核心是先學後教,獨立自主地學習,這是一種學習方法,我們把教學原則與教學方法結合起來,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性,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的雙邊活動中,突顯了教與學的主觀能動性。如閲讀中的詞語教學,七上課本中現代詞語有245個,文言詞語有299多個,我教給學生的方法是:詞語積累從六個方面去做:①詞形②注音③詞義④詞性⑤課文例句⑥造句。前兩項是詞語知識,後兩項是詞語運用。知識與運用的結合訓練,達到了知識向能力的遷移與轉化,實現了教學目標。

每一個學生的智商不同,思維方法不同,家庭狀況不同等等。學生的差異性不僅表現在學業上,同時也表現在語言表達上,人際交往上,為人處事上,品德修養上,文體才藝上。我們的作文教學,要求學生寫什麼呢?寫自己的生活,寫自己的真情實感。所以,作文教學面對學生的具體情況,給學生更多的自由,培養學生多項思維能力。七下全學期我們主要圍繞“成長”這一中心議題來寫。分別寫了《童年趣事》、《讀書伴我成長》、《成長中對我影響深刻的人》、《大自然對我成長的影響與啟示》、《成長中的心願或理想》、《成長中我學會了什麼》、《成長中我懂得了什麼》、《在

中成長》等等。有的學生問我:“老師,怎麼老寫成長?”我説:“一部《家有兒女》拍了400集,我們天天在成長,寫三年也寫不完。”其實主要讓學生貼近生活,反映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多項思維訓練,主要目的是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使所有學生都有話可寫。同時,老師主要抓審題、主旨、提綱、內容、語言、書寫,作文主要環節的教學。課堂形式主要通過“講、練、評、改”四步來完成。其中,寫前指導和寫後知道非常重要,寫前指導體現老師的主導性,寫後知道更具有針對性,同時也體現了學優生對學困生作文的示範性與啟發性,優生效應得到發揮。讓學困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最後經過反覆修改,把學優生的作文打造成精品作文,在班裏廣泛交流。

分成教學體現在課堂上要面向全體學生,在自主學習、互助學習以及課堂提問等教學環節中,關注不同層次學生。但是要鞏固任何一堂課的教學內容,還要預習、練習、複習三個環節。學困生的主要特點是基礎差,習慣差。他們往往處於被動學習狀態,這就需要老師和學生幫一把,個別輔導尤為重要。在四班,我開展了“今天我幫你”活動,讓先進生有責任感,後進生有危機感。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有兩位學生的進步最大,一個是李丹,一個是王佳碩。這項工作做起來很費勁,但在費勁也要做,因為關愛每一位學生是我們的責任。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最後,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