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奇蹟幼兒園心得體會9篇 奇蹟幼兒園逐夢點滴:心靈成長,驚豔無限

奇蹟幼兒園心得體會, 是一篇關於奇蹟幼兒園的心得體會的文章。幼兒園裏的每個孩子,都是一朵欣欣向榮的花朵,他們在這裏接受着愛與教育的滋養。與其他幼兒園相比,奇蹟幼兒園不僅注重學生的學習成果,更注重培養孩子們的品德和個性,讓他們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下發展潛能,讓幼小的心沐浴在温暖的陽光下。

奇蹟幼兒園心得體會9篇 奇蹟幼兒園逐夢點滴:心靈成長,驚豔無限

第1篇

?第56號教室的奇蹟》講述了一位心靈導師,教給學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養。下面給大家分享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的心得,歡迎借鑑!

國小時,我很幸運地遇到了一個好的數學啟蒙老師,所以從小到大,我熱愛數學;國中時,我沒有足夠的幸運遇到一個好的英語啟蒙老師,所以,從國中到大學畢業,我都不太喜歡英語。在我的經歷中,啟蒙老師真的非常重要,而一個小孩能不能碰到一個好老師,靠的居然是“足夠幸運”,這樣的教育現狀,讓人膽戰心驚。

在我看來,國小的教育其實是最為重要的,所以,那些國小教師應該是最頂級的,然而,事實是很可怕的。那些原本應該是“靈魂工程師”的人,卻常常出現在某些不倫的社會新聞的頭版。因為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做國小教師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不就是認認字,算算加減乘除嗎?這是多麼可悲的想法。

我真的由衷地希望那些正在作着國小老師的工作或者正要往這條路上走的老師們,以及所有希望孩子更快樂地成長的家長們,都看看這本《第56號教室的奇蹟》,範文網因為主人公雷夫,他是一個好老師,不僅能教育孩子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還能讓家長們知道怎樣才是一個合格的父母。

“我這個老師沒有特別突出的創造力,於是,我決定給他們我能力範圍內最寶貴的東西——時間。”

一個老師願意為他的學生花時間,這是最基本也最可貴的品質。《小王子》裏説,你的玫瑰花之所以特別,是因為你在她身上花了時間。同樣的,學生也會因為老師願意在他身上花時間而變得與眾不同。所以,我們看到了雷夫的學生們,與眾不同。

在雷夫的教學過程中,他至少教會了學生三樣東西:信任、言出必行和終身閲讀。

建立信任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而毀掉它只需要一瞬間。雷夫會以身作則,讓孩子們明白,信任是建立良好關係的前提,是讓事情順利進行的基礎,同時,讓他們知道,破裂的信任是無法修補的。他用信任取代恐懼,讓孩子們學會守紀律,學會誠實。他説“第56號教室之所以特別,不是因為它擁有什麼,而是因為它缺少了這樣東西——害怕。”這樣的話很諷刺,我們應該好好看看現在坐在教室裏的國小生們,看看他們是否害怕。

我覺得言出必行是一種責任感的體現。讓孩子在國小的時候,就明白,必須為自己説出的話負責任,這就需要大人們提供好榜樣。雷夫説“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的確如此,老師和父母的失信,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影響。或許你會覺得這麼細微的感情,孩子長大了就會忘記了,第一心得範文網手機版其實不是的,孩童時期那些模糊的不知所措——大人們怎麼總是説話不算數,會隨着孩子的成長漸漸顯現它可怕的影響力,比如叛逆,比如容易成癮。

對於終身閲讀,那實在是一個難得的好習慣。當你發現越來越多的孩子不會閲讀,而家長也不以為然的時候,我腦中就會跳出兩個字“完了”。在這樣的多媒體時代,電視、電腦佔據了人們的視線和精力,誘惑人們不去思考,讓人們着魔般地虛擲時間。“一寸光陰一寸金”和“書中自有黃金屋”似乎已經變成了上個世紀寓言,不再影響21世紀的人了。有多少老師會像雷夫一樣,花大量的時間讓孩子們學會閲讀,在閲讀中發現快樂,在閲讀中成長。

雷夫還教會學生們很多其它的東西,而我覺得光是這三樣,就會讓孩子們受益終生。雷夫這樣的老師,真的值得尊敬。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珍貴而獨特的,都是值得你花時間的;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己的天賦的,需要你去發掘。

我是個不自覺讀書的人,也沒讀書的好習慣。但想做點什麼不去讀書還真的不行,拜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從中還是有所感受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師從教二十五年來,一直在一所叫霍伯特的國小擔任老師。這所學校位於美國的洛杉磯,高達九成的學生家庭貧困,可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雷夫老師班裏國小生的成績名列前茅,而且孩子們謙虛有禮誠實善良。長大後,他們紛紛進入哈弗、普林斯頓等名校就讀取得不凡的成就。。

這本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首先是雷夫先生為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所付出了努力與艱辛,出於對學生的那份愛的基礎之上的。愛好孩子是很容易的,範文寫作但要愛那些調皮的孩子,就真的需要我們老師的愛心了。對於班上的任何一個學生,對他們的態度,雷夫先生都是不放棄,不拋棄。現在孩子的教育平心而論,教師還是缺乏愛心和耐心,不能真正的如雷夫老師那樣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那種專注和用心,特別是對孩子的教育上缺乏耐心,教育教學的改革,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但我們往往做的都是課堂,而在愛心和耐心方面沒有面向學生,曾經聽過魏書生老師講過課説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細細品來,其實還真是那麼回事,只要我們耐下心來,公平的去對待每一位學生,讓每一個孩子不掉隊,真正潛心如雷夫老師那樣在教育上讓孩子們做點什麼時,不僅要有良苦用心的創意,更要有不折不撓的勇氣和****四射的踐行、要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還有學不好的學生嗎?

其二、雷夫老師運用的“每週作文”、“每月讀書心得”等作文訓練方法和組織學生看電影,以及利用文學來幫助學生認識歷史等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學習,特別是讓學生寫讀書心得,有什麼想法,遇到的問題體現在心得上,進一步的瞭解學生內心,把握學生動向,特別是教各學課的教師,完全可以嘗試一下,讓學生在做作業的同時,寫下聽課的心得,哪些問題有疑惑,聽不懂或者碰到的疑難問題,自己不能解決的,以及自己的感受,用這種形式體現出來,不面對老師,學生會説真話敢於去説,就看我們如何去處理問題,在我們批閲作業的同時儘快瞭解學生的情況,可以採取回覆或者面談解決學生出現的問題,像雷夫老師那樣去做,我想一定會事半功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究竟帶給了我什麼,我想是對教師這個職業的重新理解,面對孩子,我們一定要轉變觀念。多一點關愛,少一些責備;多一點平易近人,少一些居高臨下;多一點鼓勵幫助;少一些大聲呵斥。如果我們所有的老師都能像雷夫老師那樣,對待事業執着專注,對待學生充滿愛心,對待工作****四射,那麼我們一定能夠消除自身的職業倦怠,一定能夠用力、用心、用情去對待每一個學生、對待每一節課,學生定會有燦爛的明天。

書中的雷夫老師是一個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他的教學偉績受到了英國女王和歐普拉的感動推薦。能教育出好學生,這和他的教學方式是不可分離的。

雷夫老師的成功之一就是和學生們打成一片,他和藹可親,讓孩子們對他沒有懼怕感。和學生們打成一片後還可以和學生聊一聊天,從而徹底瞭解學生,知己知彼才能更好的教導孩子們學習。

第二點是雷夫老師以身作則,他的各個方面都做的很好,這樣就可以在日常教學中感染學生。為學生們做的了一個好榜樣。

第三點是雷夫老師很專注,他在;中寫到了自己在化學課中為一位女孩點酒精燈,雖然酒精燈最終被點燃了,但由於雷夫老師太專注,點酒精燈時竟然連火點到頭髮上了都毫無察覺。第四點是雷夫老師重視各種副科,雷夫老師在給學生上美術課用的畫畫用具,全部都是優質量的工具。如果是別的老師,也許會買些山寨貨的畫畫工具。第一心得範文網但雷夫老師不會去心疼那些錢,他寧可自己打工掙外快來買好的顏料和毛筆,因為這樣才能畫出最正宗的顏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們的美術,儘管是自己掏錢。

第五是他重視學生的閲讀,他相信閲讀是提高語文的關鍵,所以讓學生們經常閲讀一些好的文章,讓學生們學習。

第六是他以信任取代恐懼。他在書中説:“破裂的信任是無法修補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補救。”這是雷夫老師從對同學們舉的一個例子中總結出來的,那個例子講的是幾個同學玩接人遊戲,這種遊戲即使玩上百遍,只要接人的那個同學開玩笑説故意不接,事後無論怎樣保證一定會接住,那個向後倒的同學都不會再相信開玩笑的那個同學了,因為他們之間的信任已經破裂,再也無法修補了。

雷夫老師的成功祕訣還有很多,我仔細核對了一下,我們的吳老師的教學方式和雷夫老師差不多,我們的身邊就有一個“雷夫老師”,啊,真好,以後我一定加倍努力地學習,不辜負吳老師對我們的期望!

暑假的時候,學校贈送老師每人一本書——《第56號教室的奇蹟》。該書是由“全美最好老師”雷夫。艾斯奎斯所著。書中主人公雷夫在一間會漏水的小教室裏,決心用“像頭髮着了火似的”態度來教學,第一心得範文網用了將近20多年的時間,創造了一間充滿愛與奇蹟的第五十六號教室,用他那一顆熾熱的愛心,創造了一個迥然不同的世界。

雷夫,就是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國小老師,20多年如一日,在第56號教室裏辛勤耕耘,用自己那顆赤熱的心全力教育他的孩子們。

在這本書裏,要學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但給我感觸最深,最讓我受用的還是以下幾點:

第五十六號教室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風雨的天堂。在這裏沒有害怕,雷夫老師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依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並且成為孩子們的榜樣。正如他所説的:“孩子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所以無論是走出去的還是呆在裏面的孩子,都認為這裏是最温暖的地方。

雷夫和他的學生髮生在第56號教室的“真相”告訴我只有把心用在教育事業上用在學生身上,追求“更好的教學”,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管是教育學生還是孩子,一定要時時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教師的義務就是對他們進行完善和雕琢。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是讓孩子去怕你,因為怕挨你的罵而做作業,認真地看書。或者討你的歡喜,在你提問時,只敢按着老師的暗示和指引,説出不符合自己內心的話。這都不是我們教育本身的目的。

二、雙心點燃學生的****(專注於教育事業的心,寬容的心)

書中有很多小的細節表現了一位教師對於教育事業的專注於熱愛。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在化學課上,一個女孩因為找不到燈芯,眼裏噙着淚。為了讓這個女孩有一次成功的實驗,雷夫老師決定停下來幫助她。由於燈芯太小,所以雷夫老師將頭靠的離酒精燈很近,由於太專注,連頭髮着了火都沒有發覺……我非常感動於事後雷夫老師對於自己所説的話,“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學,甚至連頭髮着了火都沒有注意到,那麼我前進的方向就是正確的。”如果我們能像雷夫老師那樣對教育全身心的投入,用教師的熱情去點燃學生的****,激發學生學習的原動力,那麼我們也會創造教育的奇蹟。

在第八章中,雷夫老師説:“失敗是好事一文中。”他允許孩子失敗,允許孩子犯錯。他認為:“失敗是由身為教師的我們自行認定的。在我們的教育活動中,不管是課堂上回答問題還是學生做作業,都會遇到回答錯誤,或者寫錯的情況,在老師眼裏,沒有按照預設的生成,或者與答案不一致,往往就是失敗。讀了這本書後,我從中領悟到了“成功無捷徑”,只有堅持並不斷付出才能磨鍊出卓越的成果。所以對於學生,我們一樣應該抱着不怕有錯誤,不怕有失敗的決心,找出問題根源,引導讓學生在失敗中逐步成長才是一個成功的老師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讓我們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要允許孩子犯一些錯誤。可以説,我們的老師也跟他一樣,誠懇的對待每一個孩子。作為老師,我們不能僅僅是幫助他們學習課本,因為知識的學習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幫助學生去充分發展他們的自我,健全他們的人格和心理,讓他們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雷夫在培養孩子品質,引導學生學業和人格成長的基礎是“六個階段”

即我不想惹麻煩,靠懲罰在起作用;我想要獎賞,靠****起作用;我想取悦某人,靠魅力起作用;我要遵守規則,靠自律起作用;我能體貼別人,靠仁慈起作用;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靠境界起作用。

從幼兒園起,老師就用小紅花激勵我們,到了國小變成紅領巾,到了大學變成獎學金,到了職場,變成了紅包或獎金。激勵就是屢試不爽的魔法。我們沒有懷疑過,這樣的激勵健康嗎?在雷夫看來,這在道德行為方面,只是初級階段。如果道德行為有六個檔位的話,小紅花只是在第二檔上。在第56號教室裏,雷夫借用了教育學家勞倫斯。科爾伯格的道德成長圖孩子們的水準遠遠超過了小紅花階段,達到了第六檔。書中不僅描寫了每一階段的目標,做法和結果,讓孩子有自己的行為準則,發自內心的去做一件事情,同時也不斷地提出“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試着把孩子引向那種不因客觀因素而改變自己的行為的——美好境界。

讀了這本《第56號教室的奇蹟》之後,我被雷夫。艾斯奎斯的教育情懷打動了,他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特立獨行而又別出心裁的創意使我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是有差異性的,我們不能用等同的目光看待每一個孩子,作為教育者我們更要有足夠的耐心,沉住氣,去等待孩子的成長。做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時間表,做事情需要克服急躁,耐心等待也是一種智慧,耐心等待將會創造更大的成功。總之,這本書需要我們細心研讀,慢慢消化;需要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探索、反思;需要我們拿出更多的精力去研究、總結。這樣我們也可以做得這樣好,因為我們都有一個教室!一個註定不一樣的教室!一個孩子們將來心中嚮往的地方!

?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美國國小教師雷夫·艾斯奎斯寫的書,書中有作者對教育的認識,有對教學方法的總結。更多的則是讓人倍感親切的故事。這一個個故事串起來,告訴我們雷夫老師是如何二十幾年如一日創造教育奇蹟的。

第56號教室,是一個普通的教室,卻又那麼的不平凡。一些孩子,他們有幸從這間教室走過,他們的人生,因此改變了走向,改變了高度。書中處處傳遞給我們雷夫作為老師的信念:要達到真正的卓越是要做出犧牲的,需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的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成功是無捷徑可走的。

雷夫老師在書中明確提出了教育的真正意義是讓學生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老師的責任是要不斷挖掘學生的潛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雷夫身上所體現的職業****也正是新教育提倡的一種精神。雷夫無疑是個富有****的老師,特立獨行的個性、截然不同的觀念、別出心裁的創意都是雷夫教學熱忱的體現。

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這也是雷夫老師的重要教育理念。雷夫主張“身教重於言教”,這也是他從教育實踐中得出的真理。雷夫相信“你就是榜樣。絕對不要忘了,孩子們一直看着你,他們以你為榜樣,你需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先要做到。”一切不過因為“身教重於言教”,教育不是拔苗助長式的教育,而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

雷夫老師把一批批的孩子變成了“愛學習的天使”,他之所以成為優秀的教師是因為他不斷地為教學尋方法,教出了優秀的學生。書中提到的“數字的研究是門極端的學科,孩子不是愛它,就是恨它”。好多學生覺得數學是一門很枯燥的學科,沒有語文那種詩意、氣魄、傷感、歡樂,也沒有音體美的愉悦、寧靜、傷感。那麼,如何讓學生喜歡上數學呢?雷夫的觀點就是減輕學生學習數學的恐懼感,他沒有把整堂課的時間拿來做練習,而是盡力去幫助孩子理解數學,學着喜歡數學。讓學生克服對數學畏難心理,讓孩子喜歡數學。

雷夫是神奇的人,第56號教室是奇蹟誕生的地方。讀了這本書,讓我更清醒的認識到,教師職業的確是一項非常特殊的職業,選擇這個職業,意味着教師的眾多放棄和傾其精力的奉獻。當然,其所收穫的成績感也是其他任何職業所無法達到的。只要我們也努力以“讓學生變成愛學習的天使”為目標,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重視學習方法指導,使學生不斷地提高終身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一生幸福奠基!相信我們也能創造奇蹟!

以上是《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的心得體會》的第一心得範文詳細內容,主要描述老師、學生、孩子、我們、教室、一個、奇蹟、他們,希望對大家有用。

奇蹟幼兒園心得體會9篇 奇蹟幼兒園逐夢點滴:心靈成長,驚豔無限 第2張

第2篇

看到《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個題目,感覺有點新奇,對於教師來説教室是最熟悉但是的,《第56號教室的奇蹟》,為什麼是56號?奇蹟是什麼呢?我充滿了好奇。我翻開書本,用心的品讀着《第56號教室的奇蹟》,自己的內心不時的被感動、共鳴充斥着:雷夫的教育歷程和教育信念是那樣熟悉而新穎;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是那樣獨特與執着。他的成長經歷,對我們每一個教師“做一名好教師”都十分有借鑑好處。他的獨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級管理形式,值得我們實踐和探討。它就像一面鏡子,告訴我們在我們的教育實踐生活中,在什麼地方做的不對,哪裏需要改善,哪裏能夠做得更好。

“第56號教室”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風雨的天堂,第一章中“給我一些真相”裏面講述的故事,在我的教育生活中也曾遇到。記得那是我第一年做班主任,我們班一個男生也像艾裏克斯的似的,在連續三天“忘記”帶作業後,最後,我再也忍不住,當着全班學生對他大吼大叫,把他書包裏的東西全都倒在地上,讓他找作業。其實,我早已明白他又忘記寫作業,我並不是因為他沒有完成作業而生氣,而是因為他一次次的對我撒謊,讓我很氣憤。看了艾裏克斯的這個故事,我想,我比艾裏克斯的老師幸運,孩子的家長並沒有找到學校來找我算賬。其實,此刻看來我和那位老師犯了同一個錯誤,就是錯失了一個絕佳的教育機會,對這個孩子造成了傷害。如果當時,我像雷夫對待麗莎一樣,那事情會有另外一種結局,也許這個男孩自己就會不好意思的來向我承認他撒謊了,也可能以後都會完成作業,或許……

隨着教學年齡的增長,我已不再那麼衝動,學會用用心的態度與耐心來應對問題,處理事情時能夠經常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想,建立了與學生的信任,平和、友善、誠實、公正而又通情達理的對待每個人、每件事,盡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像家一樣的避風港。我學會了為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多做加法,以此激勵學生,帶動其他的學生來競爭,而不是處處針對他們的缺點做減法,努力成為一個令人喜愛的老師。

透過對《第56號教室的奇蹟》的研讀,我還明白了,不管是教導學生還是子女,必須要時時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當作教育的捷徑。第56號教室之所以個性,不是因為它擁有什麼,而是因為它缺乏了這樣的東西――害怕。雷夫老師用信任代替恐懼,做孩子能夠依靠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並且成為孩子的榜樣。正如他所説的:“孩子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

書,還在品讀;收穫,卻很多很多。徜徉在雷夫老師的“第56號教室”,我也猶如雷夫老師的學生那樣,深深地迷戀在這理想的“教育國度”之中了。真誠的祝願所有的老師都能夠開心、快樂地工作,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快樂的學習、茁壯的成長!

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心得體會,盡在第一心得範文網。

第3篇

這本書聽了樊登老師講了好多遍了,總是覺得還是可以再聽,不過希望有時間能看一下完整版,應該會有更多不同地感受。

正念,我以前一直以為是正能量之類,聽了書才知道,原來正念是覺知,是在做事的時候就做事,玩的時候好好玩,一門心思。這讓我想到《心流》,那本書的匠心,不正是正念嗎?

從一年半前,因一位心理諮詢師推薦,我開始常常靜坐,靜下來,只是觀呼吸,慢慢地,自己能看到自己的內心,知道自己最初是因為什麼樣的原因產生了什麼樣的情緒,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能保持平靜。比如:

以往很容易在某些點上生氣或者怨怪別人,總是覺得是別人做錯了,現在認識到,都是自己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對別人有期待,有依賴,把責任放在了別人的身上;

保持正念,是為了使我們始終是我們自己,知道自己是誰,不會跟別人的情緒跑遠........

ps: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正被什麼情緒影響,但是卻堅持自己的看法,以為是守着自己的內心,其實不然,那是固執己見,都沒看清,你怎麼知道守的是你自己呢?

?正念的奇蹟》是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這本書其實是一個集子,內中包括一行禪師的著作《正念的奇蹟》、《切穿妄想的金剛石》和《衣袋中的玫瑰》。無論是在這三部著作裏,還是夏天看過的《觀照的奇蹟》中,一行禪師都非常強調佛法的重要理念: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非常讚歎一行禪師深入淺出、充滿詩情畫意、引人入勝、科學智慧的解説。

在《切穿妄想的金剛石》第四部分山河大地都是我們自己的身體,一行禪師説: 山河大地、森林海洋、巖石草木都是我們的身體。保護生態環境也就是保護我們自己。這是佛教看待矛盾、環境和愛的方式,這種方式的性質是有機的、不二的。

一行禪師在《衣袋中的玫瑰》中形象生動地開示:當我們呆在母親的子宮時,還很幼小,臍帶將母親和我們聯繫起來。我們依賴母親。

如果你能仔細地觀察,你就會明白在你和天邊的浮雲之間,依舊聯結着一條臍帶,因為離開了天空中漂浮的雲朵,你身體內的水分從何而來?如果仔細地觀察太陽,你和太陽之間同樣有一條臍帶,因為沒有了太陽,就沒有光明,沒有熱量,沒有温暖,沒有食物,沒有淨菜。你們會明白,太陽恰是我們的生身父母。

我看到了每一件東西之間都存在着聯繫。對我來説,母牛就是母親。你喝了她的奶,就有一條臍帶連接着你與母牛、向日葵和乾草。

禪觀意味着訓練你自己來如實看待世間,從而悟解一切事物之間普遍聯繫的本性。

英國核物理學家大衞博姆説過,世間似乎存在着兩種秩序,分離明瞭的和綜合暗含的。這是他發明的兩個詞。在分離明瞭的秩序中,每一件事物都存在於其他事物之外,就像一朵花在桌之外,在土之外,在風之外,在雲之外。花不是雲,花不是土,花只是花。這就是我們的慣常之觀,這樣的世界稱之為分離明瞭的世界。但是,如果觀察得更深入一些,你就會進入綜合暗含的秩序,那裏,每一件事物都存在其他事物之中。

一行禪師舉例解釋:想一想桌子這個例子。由於我們可能稱之為非桌子的世界這些事物的存在,桌子的存在才成為可能:森林(木材在那裏生長,並被砍伐掉)、木匠、鐵礦(成為釘子和螺絲釘),以及無數其他與這張桌子有關係的事物,木匠的祖先和父母,使樹木得以生長的太陽和雨水。

如果你領悟了桌子的實相,那麼你就會看到,就在這張桌子中,存在着所有那些我們通常認為它們是屬於非桌子世界的事物。如果你把這些非桌子因素中的任何一個抽走,並且把它還歸它的來處釘子還給鐵礦,木頭還給森林,木匠還給他的父母這張桌子就不存在了。

一個能從這張桌子中見到宇宙的人,是一個能見道的人。

你自己的生命和宇宙的生命是一個整體。人不是某種能夠不受外界影響而自由地穿越的孤立的實體,就好像包裹着一層厚厚的殼兒,與世界的其他部分隔絕開來。

?正念的奇蹟》這本書是一投行朋友送我的。在某個春天的早上,他在晨起散步時邂逅我,那天我正在公司樓前花園裏的排椅上看書,偶然抬頭,卻見老友,不期而遇,格外驚喜。他是這個浮躁的社會中少有的平和的人,即使曾受央視財經專訪,仍然保持一貫的低調內斂,可能跟他平時熱衷研究修身養性有關。期間閒聊到我的瑜伽日常,他篤信我一定喜歡這本書,下次見面直接就給我帶來了。

?正念的奇蹟》作者一行禪師是一名越南人,著名的佛教禪宗僧侶、詩人、學者及和平主義者,因被越南政府流放,長期旅居國外。這本書原本是他寫給越南社會服務青年學校成員的長信,後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出版。

什麼是正念?正念是對當下的實相保有覺知,以一種特定的方式來覺察,即有意識地覺察(on purpose)、活在當下(in the present moment)及不做判斷(nonjudgementally)。是意識不在虛擬的思維世界裏發散、徘徊,而是專注於現實的事物。對自己當下的想法不做任何評判,只是有意識地感知它,察覺它,這就是正念。

一行大師用了一個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洗碗,對正念進行了闡述。洗碗時,人們就應該只是洗碗,對正在洗碗這個事實保持全然的覺知,我正站在這裏洗碗這個事實是實相。當下,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隨順自己的呼吸,覺照到我的存在,覺照到我的心念與動作。這樣的洗碗就是做到了正念。如果洗碗時,我們只想着接下來要喝的那一杯茶,並因此急急忙忙地把碗洗完,就好像他們很令人討厭似的,那麼我們在洗碗時並沒有活在當下。如果我們不懂得洗碗,很可能我們也不懂得喝茶,喝茶時我們也會想着其他的事情,幾乎察覺不到自己手中的這杯茶。就這樣,我們被未來吸走了---無法實實在在地活着,甚至一分鐘都做不到。

當我看到這裏,我實實在在是被震驚了。我以前沒有意識到,最近這幾年來,可能面對工作、家庭,事情比較多的緣故,有時候身體明明什麼事兒也沒做,可腦子裏一會兒想起這事兒,一會兒想起那事兒,有未來的,也有過去的事情,思維總是不停歇,一直處於遊移狀態,沒有絲毫規律。如一行禪師所説像個被浪花左右拍擊的瓶子一般,毫無覺知地被拋來拋去。這還不是最重要的問題,最困擾我的是,不管我正在做着什麼,我總是着急,總想趕緊結束當前的事情,好有時間安排接下來的事情,其實,接下來有什麼事情那麼着急嗎?什麼也沒有,沒有也着急啊。比如,我正在走路,總是走得急匆匆的,急到自己氣喘吁吁也不肯減速下來,着急趕時間嗎?沒有,就是着急走。吃飯也是這樣,明明都知道是因為吃得急了肺部和胃部已經不舒服了,可就是慢不下來。無論走路,吃飯,工作,娛樂,不管我正在做什麼都會着急,肌肉始終是緊張的,哪怕我是一個人,哪怕我是睡覺。而且思維總是不能停在當下正做的事情上,始終在考慮未來下一秒以及下下一秒尚未發生的事情上,未來有那麼重要的事情嗎?什麼也沒有,明明知道,可還是控制不住自己正如一行大師所説的,我是被未來吸走了,無法實實在在地活着。當下的每一分鐘每一秒我都在急躁、焦慮中度過,如果期間有人打擾我,我會感覺更煩躁,甚至想發火。這種身心不一,時間錯位,使我痛苦, 而在這種狀態下所謂的快樂也只是痛苦的暫時結束。我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我感覺這不太妙,可找不出原因,也不知道怎麼解決。

所幸,我遇到了瑜伽,因為教練會讓我練習呼吸、冥想、放空思緒,每次練完後的瑜伽休息術中在教練的催眠中我感覺身心特別舒暢,有時候居然會在那裏睡着。但即便如此,我知道,瑜伽只是暫時緩解我的症狀,並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方法。

今天看完一行大師《正念的奇蹟》感覺一下開悟了,我找到了問題所在,因為我沒有活在當下,沒有對當下進行覺察。以前覺得當下應該是一段時間,現在我覺得,當下應該是每一秒,每一飛秒,或者比飛秒更小的計量單位,當下就是現在。正念,就是對當下的行為進行有意識的覺知。行走時,應當覺知正在行走;坐下時,應當覺知正在坐下,躺下時,應當覺知正在躺下,無論身體是何種姿勢,我們都應當對此有所覺知。除了對身體的覺知,還要對每一個動作,每一次呼吸,每一個念想與感受,覺知與我相關的一切。

心念的穩定、一心、不動、不惱、專注一境與不慌亂,即為正念。當我理解正念的含義,開始學着察覺我的身體、呼吸、念想與感受,我明白一個道理,現在做的事,是最重要的事,現在伴的人是最重要的人,現在擁有的當下是我們唯一可以支控的時光,我不屬於過去,不屬於未來,只屬於現在。洗碗時,洗碗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喝茶時,喝茶就是最重要的事情,如廁時,如廁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不論做哪一樣,輕鬆從容地做,安住正念中,不要為了趕任務做事,全神貫注地做每一件事情,享受現在正在做的,與它合一。不要做未來的奴隸,不要煩惱那些未來要做的事情,不要想着開始或者擺脱什麼,不要想着離開當下,因為這一刻,就是生活。所以,此後餘生,一舉一動都是儀式。一筆一畫,寫好每一畫,因為這一畫是字的生命和價值。一呼一吸,認真感受,因為呼吸之間有了你我的生命。感謝一行大師,感謝送我這本書的朋友震,感謝現在正陪伴着我工作和生活的同事、親人和朋友們!作者: 小可姐姐

第4篇

暑假裏,我服從校領導的安排,假期裏進行自我學習,我認真的閲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真是一本好書,對我們一線教師最有好處。看了之後,我深有體會。

雷夫,一個平凡的教師講述着一個不平凡故事。他在洛杉磯市中心一間漏雨的小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長達20多年,這間教室被稱之為56號教室。第56號教室的孩子大多貧困,來自移民家庭,英語也不是他們的母語,這些似乎註定平凡的學生卻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全國測試成績高居全美標準化測試前5%,他們長大後紛紛就讀於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大學並取得不凡成就。

作為一名教師,我敬佩雷夫老師超凡的勤奮和卓越的教育才能。他每天在校工作時間十多個小時,早上6:30到下午6:00,每週兩個通宵工作的日子,每個週末從上午11點到下午2點一直工作,假日中的每一天都在無償地教學生,從早上6點開始一直到下午5點,給學生教算術,講文學,學歷史,沉迷於莎士比亞戲劇的排練,他對教育的熱情和不求回報的付出讓人感動。

細細品讀這本書,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而且可以學到許多可以直接操作的東西。例如本書的第二章《尋找第六階段》,為我苦苦尋覓的疑惑找到了答案。

書中第4頁有這麼一段話——真相很簡單:這年頭,大多數教室都被一種東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老師們害怕:怕丟臉,怕不受愛戴,怕説話沒人聽,怕場面失控。學生們更害怕:怕捱罵,怕被羞辱,怕在同學面前出醜,怕成績不好,怕面對父母的盛怒。讀到這裏,我很受觸動,雷夫將我們教室的現狀概括為“害怕”兩個字,一針見血。讀到這裏,我也很害怕,事實上,我們真的就是深陷在相同的陷阱裏。就像雷夫所説的,我也必須痛苦地承認這個事實,班上很多孩子之所以守規矩,是因為他們害怕。當然也有不少孩子喜歡他們的班級,而且學到了各種美好事物。

?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和學生,我將努力以“讓學生變成愛學習的天使”為目標,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重視學習方法指導,使學生不斷地提高終身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一生幸福奠基!

以後在一線的工作中,如有困惑,我還會認真閲讀,從中獲得解決疑惑的方法,這真是一本好書。

第5篇

第二次拜讀雷夫這位有魔力的教師的作品。他能夠教出那麼多優秀的教師,在我眼中,他的確擁有我所渴望的“魔法”。閲讀完他的書籍,我知道他的優秀成就了學生的優秀,他擁有了我所敬佩的魅力。

本書構思巧妙,將他的個人教育理念用一場球賽向讀者顯示出來,與其説他用一場球賽來連接全文,不如説一場小小的球賽就可以展現出他的個人教育成果。

沒有深奧的空話,沒有漂亮的廢話,他的每個文字都是教育的箴言。

讀罷此書,方知教育的無窮無盡。守時、拒絕電視、關注……構建一個優秀的人真的遠非幾個字就能概括得了的。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練習關注”“避開電視”“做出決定”“不要自私”這個四個議題。

“練習專注”。我們常常責怪小孩子不夠注意力集中,一味地苛責孩子,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注意聽課”;一種是自己提升課堂魅力。其實兩種方式都沒有找到根源。第一種方式,孩子不知道如何注意力集中,而且這些常常是不自控的。第二種方式有很大好處,存在一定效果,但有些孩子不得不遺憾地承認,仍然我行我素。所以雷夫的觀點是練習“專注”,使之成為一種習慣和技巧。

“避開電視”。現在的孩子電視毒害還算小的,手機、遊戲機、ipad等高科技電子產品正蠱惑着兒童的心。所以需要將避開電視的觀點向家長傳達,以免毒癮上身。

“做出決定”。説實話,在讀這本著作前,我從沒想過這方面也是我教育的分內之事,對我自身,我更是忽略此點。我是一個選擇困難的人,我也深知一個選擇會對人生有多深刻地影響,所以我決定教會我的孩子如何選擇。

第6篇

我閲讀的書是崔華芳編著的《教育的奇蹟》。它主要講了教育的驚人作用,一些當代的人物曾經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殘疾孩子”等,但是,他們後來卻成功了:牛頓—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不受老師歡迎的“糊塗蟲”、達爾文—愛“説謊”的“討厭鬼”、愛因斯坦—連續考試不及格的“愚笨兒”,這些不好的“頭銜”根本沒有影響他們成才。這是為什麼?顯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全書總共分12章,分別對孩子創造性、想象力、專注力、興趣性、自信力進行分析,以及教育者對孩子天性的培養、情操的陶冶、愛的培養和賞識這些方面進行了理論的闡述和指導。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聰明的孩子,老師也希望自己的學生個個是天才。但是,什麼樣的孩子才是聰明的孩子的?讓孩子上各種名目繁多的才藝培訓班,就能塑造出天才嗎?為了培養自己的孩子,父母不惜重金,可教育是否僅僅是錢的問題?這就是中國式的傳統教育和外國教育的不同,國外更注重對孩子的天真可愛的保留,更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們有充分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天地。實際上,我覺得只有健康成長才可能成才,無法健康成長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

本書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和老師。雖然不是絕對,但父母和老師的教育也會對孩子起着絕對的作用。老師、家長們應該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一味地給孩子過高的壓力,強迫孩子去成長。在美國,曾有人對幼兒的創造力做過一項調查,結果表明:一般人在5歲時可具有90%的創造力,在7歲時具有10%的創造力,在s歲以後創造力就下降為2%。在教育過程中,父母和老師總是在無形中扼制孩子的創造性。從而讓孩子喪失了獨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這恰是教育的悲哀!

差生是差老師和差家長聯繫締結,不該隨意地給孩子定性為“差孩子”、“壞孩子”,只有把每一個孩子當成“好孩子”、“聰明孩子”、“優秀孩子”、“正常孩子”來對待,他們才可能成為父母期待成為的人。實際上,每個孩子都具有無窮的潛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他們都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賦,對孩子的教育,應該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既不要和別的孩子攀比,也不要和家長當年有能力相比,應該多為孩子喝彩,多對孩子進行鼓勵。關鍵是父母和教師如何去挖掘。人性各異,特點不同,兒童時代尤為明顯。善於教育的父母、老師,往往能夠順孩子的天性,不斷誘導,把孩子培養成才,而不會按照自己的意志強迫兒童改變自己的天性。送代理學大師朱熹曾經在《孟子集註》中注云:“對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無棄人也。”意思就是説,善於施教者是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長而進行教育,使才能一般的孩子得到一般的成就,才能較優的孩子取得優秀的成就,沒有不可以教育的孩子。因此,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明白:儘管孩子的能力有高低,都應該根據孩子的才能、興趣、愛好等不同來因材施教。

除此以外,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和成人相比,孩子的思想是不定向的,他們不受拘束,無章可循,無法可依,心理上很少手概念的約束,因此,他們不可能去認真思索一個問題,注意力也不可能長久地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這反而使孩子能無拘無束地想他們所想。比如,孩子在繪畫時,就常常任意地把天地間的東西進行無情地破壞或者重新組合—把魚畫到天上,添上翅膀;把樹栽到屋頂,結出布娃娃;甚至把人畫成只有細長的腳而沒有身軀。兒童任意的杜撰和能夠馳騁活潑的意象,是孩子幻想的發源地,他們超出成人的想象,創造出了令人驚異的場景。

暑假期間,閲讀了朱永新先生編寫的《教育的奇蹟》一書,感悟頗多,感觸頗深。十八個讓人刻骨銘心的教育故事,創造了教育的奇蹟,真的讓人刻骨銘心。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在執着教鞭、耕耘杏壇時,怎樣將教育新理念落實到課堂上,讓學生易於接受,進而成長與進步,創造自己的教育奇蹟呢?我想,首先應該讓學生學會聽,樂於聽。怎樣使學生“會聽”呢?根據朱永新教授的論述,結合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我想至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應該吸引學生。教師在講課的時候,要有飽滿的激情,要抑揚頓挫,情真意切。朱永新教授指出,聽意味着心靈的溝通。要使學生的心靈在聽課的時候與教師的心靈相通,教師首先要以自己的激情喚起學生的情感,可以用聲情並茂的語言,也可以輔之於身體語言,如手勢、眼神等,尤其是教師的眼神,在講課時要儘量與每個學生多進行交流。教師飽含激情的講課能使學生在不自覺中將注意力集中於教師。長此以往,一旦養成習慣,他們就做到了“會聽”。我在每一節課走進課堂時,都保持飽滿的激情,以此來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吸引學生,讓學生也激情飽滿的開始45分鐘的學習之旅。正如學生給我的信中所説:“我從沒遇到過這麼有個性的老師,激情總是滿滿的,精神總是很充沛,故事總是深入人心,課堂上我都會積極地思考你提出的問題,也很期待每一次的下一節課,我越來越喜歡語文了!”

其次,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聽的習慣。如,聽別人講話的時候精神要飽滿,眼睛應該有神地望着對方,要邊聽邊進行思考。精神飽滿能保證持久地聽清他人的講話;眼睛有神地望着對方,一方面是對説話者的尊重,另一方面,聽的時候就不容易分散注意力;邊聽邊思考,能弄清對方講話的條理和目的等,及時獲取有益的信息。關於聽的習慣,作為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有意識地常抓不懈。因為聽的習慣的養成,將使學生終生受用。在每次提問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時,我都是專注地看着他(她),回答問題後,十分中肯的給予評價,指出其優缺點。老師做好榜樣,提出要求時,學生才能做得到,良好的習慣才能逐漸養成。

再次,語文課堂上讓學生及時反饋聽的結果,也有利於學生聽的能力的培養。有時,語文老師只顧自己講,而不讓學生髮表聽講後的想法,一節課過後,若作個調查,就會像蜻蜓點水、雨過地皮濕一樣,沒有留下什麼痕跡,學生印象不夠深刻。課堂教學過程只有成為師生、生生平等對話的過程,才有利於學生聽的習慣的養成和聽的能力的提高。教師講了,請學生説説有什麼收穫和想法;同學講了,請其他同學評一評、議一議。在互動的過程中,因為人人要參與講評和議論,學生自然就會注意傾聽他人的講話了。在未來的社會,“會聽”將顯得越來越重要。

作為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學生聽的習慣的養成和聽的能力的培養,並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採用辯論法,分組競爭法等調動起學生的説的興趣、聽的興趣,為學生的探究學習煽風點火,推波助瀾,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育的奇蹟》是一本關於學生教育的書籍。本書的序言部分便讓我獲益匪淺:無限相信學生與教師的潛力。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聰明的孩子,老師也希望自已的學生個個是天才。但是,什麼樣的孩子才是聰明的孩子的?讓孩子上各種名目繁多的才藝培訓班,就能塑造出天才嗎?為了培養自己的孩子,父母不惜重金,可教育是否僅僅是錢的問題?這就是中國式的傳統教育和外國教育的不同,國外更注重對孩子的天真可愛的保留,更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們有充分發揮自己聰明才智的天地。教育家周弘説:“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實際上,我覺得只有健康成長才可能成才,無法健康成長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老師、家長們應該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一味地給孩子過高的壓力,強迫孩子去成長。希望就在眼前,祕密就在身邊,打開此書,悉心閲讀,你會發現——天才就在身邊!

這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他通過一些偉人小時候的故事,告訴我們其實這些偉人小時候和我們平常的孩子小時候是那樣的相似,只不過是他們遇到他們人生中的伯樂,讓他們最終成才。讀完這部書之後,感觸也挺大。

在《教育的奇蹟》裏讀到一則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20xx年前,有位教社會學的大學教授,曾叫班上學生到一貧民窟調查200名男孩的成長背景和生活環境,並對他們未來的發展作一評估。每個學生的結論都是“他毫無出頭的機會”。20xx年後,根據調查,這20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擔任律師、醫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教授他拜訪了當年曾受評估的年輕人,跟他們請教同一個問題,“你今日會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麼?”結果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回答:“因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教授找到她後,問她到底有何絕招,能讓這些在貧民窟長大的孩子個個出人頭地。這位老太太眼中閃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帶着微笑回答道:“其實也沒什麼,我愛這些孩子。”

讀完這個故事, 對教師來説,沒有什麼比愛心更重要的。對此,我深有同感。然而,在我們現實的教育生活中,缺乏愛心的現象實在太多:當學生有化解不開的思想癥結,不是努力捕捉,認真發現,耐心引導,而是視而不見,甚或冷嘲熱諷,大潑冷水;當學生有不遵守紀律的行為,我們不是循循善誘,而是毫不留情,大聲呵斥,甚至揮以拳頭;當學生成績有波動,不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熱情鼓勵,而是公開批評,使他懊喪不已,一次次地挫敗孩子那顆稚嫩的心……

如何讓孩子在上面繪出燦爛的彩虹和美麗的圖畫是我們每個教育者都要考慮的問題,有時間看看這部書吧。

第7篇

最近讀了一本書《教育的奇蹟》,裏面講述了十八個令人難忘的故事,我被其中的一個故事震撼了。

他是霍金,一位偉大的物理天才,被人們稱為“宇宙之王”.他所撰寫的《時間簡史》在全球也擁有着無數的讀者,霍金本人也躋身世界頂級的科學家之列,但是命運對他十分殘酷,21歲的他在劍橋大學讀研究生時,不幸患上了肌肉萎縮症,不久完全癱瘓.1985年,霍金又因患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失去了説話的能力.在疾病的折磨下,他的身體嚴重變形,頭只能向右傾斜,肩膀也是左低右高,雙手緊緊並在當中,握着手掌大小的擬聲器鍵盤,兩隻腳只能向內扭曲着.嘴已經變成s型,要是略帶微笑,馬上就會出現“齜牙咧嘴”的樣子.看書、寫字都需要別人的幫助.醫生斷言他只能活2年,但是他卻創造了醫學史上的奇蹟,堅強的活了下來,而且是40年,多麼驚人的數字啊!由此可見,霍金這40年將是何等的艱辛。

從古至今,多少人在逆境中成長,在艱苦中奮鬥,他們都是經過多少的坎坷和磨難,才達到光輝的頂點.霍金是逆境成才的典範,因為他是憑着堅強不屈的毅力和戰勝困難的信心才成功的。

霍金這位生活強者、科學巨匠,永遠是我敬佩的人,我佩服他,他能用一個常人不能想象的毅力和感恩的心戰勝病魔,並且不斷求索,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我要向霍金學習,他教會了我不管什麼時候都要保持着一顆樂觀、感恩的心.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和挫折,都不能放棄,要堅持到底,要勇於克服困難和挫折,這樣才會到達勝利的終點!

第8篇

?教育的奇蹟》是一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他通過一些當代的人物曾經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殘疾孩子”等,但是,他們後來卻成功了:牛頓——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不受老師歡迎的“糊塗蟲”、達爾文——愛“説謊”的“討厭鬼”、愛因斯坦——連續考試不及格的“愚笨兒”,這些不好的“頭銜”根本沒有影響他們成才。這是為什麼?顯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教育家周弘説:“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仔細分析一下這些“笨小孩”“問題孩子”,我們就會發現,他們並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問題,他們身上也有“閃光點”。牛頓曾經是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在牛頓的親人中,除了年邁的祖母和改嫁的母親外,還有一個親舅舅。他叫威廉·艾薩庫,畢業於劍橋大學,是一位牧師。威廉從牛頓安靜、多思的性格中,下意識地感覺到牛頓身上有別的孩子沒有的東西。對學習毫無興趣的牛頓,在期末考試中總是處在差等生的行列之中。班上的同學就給牛頓起了個綽號,叫他“笨蛋牛頓”。威廉舅舅對此很不滿意。為了培養牛頓的學習興趣,威廉經常給牛頓買學習用品、課外讀物等。一有空閒,威廉就到農場給牛頓講外面的世界。在舅舅的開導下,牛頓對讀書有了一些興趣。舅舅又給牛頓買來科學方面的書籍,對他進行有目的的引導。這些書都是關於數學、生物和科學簡史等方面的。他想,讀這些書也許能夠培養牛頓對科學知識的興趣。牛頓的成功是對威廉舅舅最好的回報。

如果每一位父母和老師都能像牛頓的舅舅那樣,耐下心來,仔細地觀察自己的孩子和學生,總會驚喜地發現,孩子身上具有許多優點,也許他調皮好動管不住自己,但他心地善良、樂於助人、熱愛勞動,喜歡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許他可能學習成績並不好,但是,他非常喜歡唱歌、畫畫,畫的作品非常有新意。每個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強項和弱項,他們都會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賦,因此,多加觀察孩子,從中發現孩子的智能結構特點,進行適當、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訓練,使每個孩子的天賦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在孩子上身上其實有着異乎尋常的潛能,關鍵是父母和老師們如何去挖掘。如果我們每一位老師和父母能夠帶着賞識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總會發現,其實我們的孩子就是一個天才孩子。

“教育”不僅僅是教師的職責,更多是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甚至還是舅舅、姑媽、後媽等人的責任!總之,無論是來自哪一個人的有效教育,它都能不同程度上創造真正的奇蹟。而這一個個奇蹟的背後,無時無刻不在顯示人性的愛!是愛,各種各樣的真愛,讓這一切成為了可能!

第9篇

××××年××月××日,我很榮幸的參加了由公司組織的主題為“崗位角色再認識,加強執行力,提高團隊意識”為主題的互動式拓展訓練培訓活動。通過本次活動,我不僅瞭解了自己,考驗了自己不言放棄的精神及團隊精神,還從各個活動項目中受益匪淺,感想頗多。

××月××日早拓展訓練在薊縣毛家峪道遠拓展基地拉開了序幕 。全體學員在基地的會議室裏,聆聽了基地老師對相關情況的簡要説明和對此次活動的期望後,我們就開始了培訓前的熱身。熱身的內容是分小組,給所在的小組命名、設計隊徽、隊訓、創作隊歌。我們給自己取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博傲隊”拼搏進取,傲視羣雄是我們的隊訓。

××號上午,我們首先挑戰的項目是“信任背摔”, 從1.7米高倒摔在學員們用自己身體所搭成的人牀上的“信任背摔”,讓學員深深地體會到了信賴與團結的重要性——用對別人的信賴克服自己的恐懼心理,在信賴別人的同時也做一個值得別人信賴的人,這樣才能在彼此信賴中團結起來共同完成心中的目標。下午的拓展項目我們每個人都要站在離地面8米高的狹窄的踏板上,飛躍出去跨過1.1米的。當我站在高處那個鐵桿子上時,,風颳着的聲音在耳邊呼嘯着。我的腿有些顫抖,手心濕漉漉地冒汗,儘管腰間拴着能承重二噸的安全保護繩,儘管我知道若是在地面我肯定跳得過去,可是,我還是慌恐着,沒有足夠的勇氣鬆開抓着鐵梯子的手……下面傳來隊友們鼓勵聲,我絕對不能給這個團隊丟臉呀,我集中了全身的力量,飛躍了,瞬間,我像會飛翔的鳥兒,撲向了那個給予我希望的踏板。有風吹過,踏板微微地擺動,像是召喚,又像示威。終於實現了目標!!當我重新站在地面上時,依然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真的做到了嗎?高高的空中,踏板依然在輕輕地搖擺。從這個訓練的整個過程,我經歷了恐慌——勇敢——勝利的過程,成功了後心裏有説不出的高興。從此也可以看出,人的潛能是需要挖掘的,要創造條件,尋找機會,拓展訓練的項目對人的體能的要求並不高,更多的是對人的心理的挑戰,而且也會感悟到、體驗到它是一項讓每個人在心靈和精神上都有一個新的超越,重新認識自己、認識生命的活動,你會發現人的潛能真的是巨大的。這個訓練項目告訴我們:挑戰自我,沒有不可能的事,不要輕易説“不”,要重新認識自我,超越自我。

同樣的一塊鐵,可以鋸融消損,也可以百鍊成鋼;同樣的一支隊伍,可以庸碌無為,也可以成就大業 。無論是還是全體學員蒙上眼睛通過一根繩子各自準確找到自己定位的“盲人方陣”,都充分考驗了學員的溝通能力以及如何充分發揮自己角色作用的能力。我們組完成 “走出雷區”的任務,這個項目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強有力的領導、合理計劃、嚴密組織、團結協作、嚴格執行對我們完成集體任務是多麼的重要一個團隊每個人都充當了不同的角色,有決策者,有參謀者,有執行者。但每個角色都是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員。這就需要在以團隊的整體目標和利益為首要的情況下,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與作用,使團隊實現“更高、更快、更強”。

成功取決於堅持到底、決不放棄,人創造奇蹟往往就在一瞬間。“畢業牆”上我們這支優秀團隊,我們已經沒有了組別界限、沒有了男女界限,已經不是一個個獨立的人,而是由許多個人組成的一個堅不可摧的團隊,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團隊可以創造奇蹟”。從這個團體項目中我們看到了久別了的真誠,看到了早已被淹沒了的樸實,看到了為達目標眾人協力、甘於奉獻、永不認輸的動人一幕,感受着我們親愛的同事們帶來的震撼。搭人牆的,一層不夠兩層……第一個上去了,第二個上去了……我們沒有時間顧及他們是否痛,把他們無情的踩在腳下;先上去的,一上去後馬上回頭將同伴一個一個的往上拽、往後拉……最後當看到我們的組長抓住上一人的腳腕奮力向上蹬的場面時,呼吸瞬間暫停了,緊接着就是狂熱的歡呼,我們勝利了,這就是團隊的生命力充分的發揮,是人性自然的要求。人生旅途中,唯有遇到逆境才能激發自己身上潛在的能量,充分利用自己生命中那些優秀的潛能,主動的超越自我,才能不斷的超越不同方位的自我,使自己從平凡變為不平凡,不優秀變為優秀。人先天都有改善環境的願望,也都有表現自己才華的願望與慾望。阻力越大、動力就越大。因為只有把抱怨環境的心情化為上進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證。當我看到大家搭起人梯做好支撐,讓隊友們踩着自己的身體翻越障礙時,當我聽到項目完成後我們發自內心的歡呼時,我為能身處這樣的團隊而驕傲,一種強烈的集體歸屬感深深影響着我。換一個角度考慮,一項工作任務的完成,如果沒有眾人的支持配合,鼎力相助,也許自己根本無法完成。鮮花和掌聲的背後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眾人的臂膀和齊心協力完成任務的決心。團隊精神,不僅是我們工作中必須發揚和應用的精神,也是一個單位發展壯大的根本。

這次拓展訓練給我留下的印象極深,得到的知識與心得體會也非常豐富,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1. 分層管理、明確領導極其重要。每個人的崗位職責確定之後,各司其職,有利於明確責任,發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使其既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又思考怎樣做好。在做集體拓展項目時,每個人開始尚能聽着隊長安排,僅説些意見,時間稍長,便按耐不住,跳將出來,指揮一下,影響了其他同志才智的發揮,也造成了局面的混亂。

2.應學會遇到問題換位思考。在工作中,不要為表面的現象所困擾,有些印象其實是主觀的臆想,需要你的耐心和智慧,通過分析、判斷,充分了解它的本質,通過組織、協調達到目標,通過溝通交流,才能建立多贏的局面。

3.從失敗中我們也得到教訓和啟示:在工作中,各單位之間需要溝通和信息的共享,需要相互配合和協調,形成力量的整合才能完成共同的任務。

4.這是我從教練的講解裏領會的一種精神。作為領導,要看到差異,容納差異,協調差異,利用差異,在差異中取長補短,在差異中塑造一個完美的集體、完美的團隊。

5.知識和技能還只是有形的資本,意志和精神則是無形的力量。拓展訓練就是開發出那些一直潛伏在身上,而自己卻從未真正運用的力量。

兩天的拓展訓練中,作為一個團隊共同經歷了克服恐懼的一霎那、分享了成功一刻的喜悦、完成了一次對自我的重新認識,我們戰勝了心魔,由內心的極大恐懼到無所畏懼,經歷了心理與生理的考驗,真正實現了認識自我、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目標,更熔鍊了一隻堅強、團結的優秀團隊,相信很多體會一定會對我們以後的工作和生活產生很多積極的影響。相信每一個人都從中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啟發,但我們是否能真正把拓展中的精神運用到工作中去,能否把得到的啟示運用到生活中去,還需要一個更長的磨練過程。

非常感謝財政局給我們提供了這次拓展培訓,讓我有機會接受新的理念,體驗挑戰自我的自豪,有機會以自己的方式去探討團隊精神的重要。體會到了信任的無窮魅力!

懷着好奇與期待的心情,我們開始了一次難忘的旅程。

經過短短的選隊長、隊名、隊歌、隊訓的過程,一個由24人組成的紅色“勇闖天涯隊”誕生了。望着一個個不太熟悉的面孔,心情那時應該很複雜吧?有親切、陌生,有信任也有懷疑。但是隨着活動的進行,迅速地我便喜歡上了我們的團隊,也溶進了這個團隊。很快地默契、融恰、團結協作的氣氛充滿了我們的隊伍。我們都堅信:“我們團隊一定會贏”!

接下來我們漂亮地完成了一個個艱鉅的任務。“信任背摔”中要求隊員從高1.6米的台上背對着筆直倒下去,由隊員們用手臂連成的“着陸牀”接住。那一聲聲的:“準備好了嗎?”“準備好了,你來吧”的聲音在訓練場的上空迴盪,這是一種心靈的默許,一種無言的信任。當我蒙上雙眼,束着手站在台上準備背摔的時候,同伴們宏亮的“你來吧”的聲音在耳邊響起,“相信你們,我來了”我筆直的倒下,安全着陸,隨着教練加1分的聲音,團隊發出了一陣歡呼。親愛的隊友們,我可是有點胖哦,你們的胳膊應該很痛吧?因為有信任,我們克服的自己的膽怯。很顯然,我們都漂亮地完成了本次任務。這一片耀眼的紅色啊,我越來越喜歡你了!

在“空中抓槓”中,讓我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帶着隊友們信任的眼光,爬上高8米鐵柱,在站起來的一瞬間,那種征服的快感瀰漫全身。站在窄窄的鐵柱上,腳下不停的搖晃,四周沒有可依附的東西,單槓在被保險繩碰到後不停的搖擺,隊友們為我喊起了“3、2、1”的口號,口號結束了,我還是站在那裏是因為害怕,是我在確定搖擺的單槓要在擺向我的方向時才跳出去,好,擺過來了,起跳……隊友們一片歡呼。可惜沒有抓住,因為滑落的速度比我想象的快。對於女生來説,碰到就可以加分了,隊友們誇我行,已經不錯了,我也感動在團隊的氛圍裏,是你們的信任給了我足夠的勇氣。我暗想:我的極限應該還不止於此吧!在這個活動中,每個人完成的結果不盡相同,但是相信每個人都在這裏超越了自己,也都發現了還有一個潛能量的自己。在生活中有許多覺得不可能的事吧,心理的障礙是最難逾越的,我們如果要成為強者,首先就必須挑戰自己的恐懼感,當我們豁出去一搏,勇敢地跨出一小步,也許就能抓住屬於自己的機會。想想今天參加的這個活動,每個隊員都是見證,相信自己,試試看,一定行的!

在“天梯”這人項目中,我們隊是所有隊中完成得最好的,他讓我感受到了同心協力發揮出的巨大能量。望着眼前由六根柱子組成的天梯,我想:要爬到頂上去,怕不是那麼容易吧?結果,在相互協助下,我們一組登上了最高點,當我們已經站到最高點的時候,我還以為還有一層呢,還再想息一下再往上爬,結果教練都在叫我們下來了。在這個項目上,對於我的夥伴,至今我也是心存感激,因為我是踩在他的肩上往上爬的。這之前我們都不認識,但憑藉着彼此的信任,完美的配合使我們站到了最高點。在工作中,我們只要做好了自己份內的事,整個團隊就會創造奇蹟;在生活中,建立起信任的橋樑,信自己、也信別人,就沒有達不到的終點。

最讓人感動的,應該是最後的“逃生牆”吧!我們近兩百的隊伍,僅用了二十多鐘的時間,便全數通過。是他們在危險的時候,把生的希望給了他們的是同伴!女生們一個個的上去,我看見每踏上一個人,男同抱們都咬緊牙,心裏的感動啊,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上面的拉人的夥伴,他們汗淋淋的手,應該疲倦至極了吧,但是他們沒有放棄還沒有救上來的夥伴,咬緊牙,一個一個地往上拉…..在這個項目中,感動的畫面説也説不完.最後,當教練讓他們站在隊伍的前面,讓我們看他們身上的傷痕的時候,全場無不為之動容,那點點的血痕,就是他們在遇危險時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危險留給自己的勇於奉獻、團隊精神的見證。我不會忘記你們!我們成功了,而且做得很漂亮,這源於我們每個人都清楚我們是一個團隊,一個集體,都具有團隊精神。我想,一個好的團隊就應該具備:集體協作,合理分工,勇於挑戰,目標明確,團結協作能力和凝聚力。

訓練結束了,但是拓展訓練給我的影響才剛開始,懷着多一份的信任,以前覺得不可能的事,現在都想去試一試。在以後的生活中,要更多的去挑戰自己,超越自我,激發更多的潛質,創造奇蹟!也希望我的人生能從此勇往直前,走得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