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班下學期教養筆記9篇 下學期教養筆記:教室裏的文化智慧

本文主要介紹了大班下學期的教養筆記,幫助家長和老師更好地適應和引導兒童的成長。從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培養良好習慣到關注個性發展,我們將分享實用的教養技巧和經驗。期待為您提供有益的教養參考,促進孩子的全面成長。

大班下學期教養筆記9篇 下學期教養筆記:教室裏的文化智慧

第1篇

俗語説:“千人千脾氣,萬人萬模樣。”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每一天應對的是幾十張不一樣面孔的幼兒,同時也是穿梭在幾十種不一樣的性格中。

柴一聖小朋友是班內一個比較靦腆內向的孩子,一看這個孩子,你會認為他是個安靜乖巧的孩子,但接觸長了會發現,其實不然,也許正是因為他的孤僻,所以總會出現過激行為。孩子集中如廁時,他會趁人不注意,打一下小朋友的頭或拍一下小朋友的背,這時就會有小朋友告他的狀:“教師,柴一聖打我。”追究原因,一聖會很無辜地説:“教師,我沒有打人。”其實,教師明白,這也許是一聖對小朋友表示友好的一種方式,只是有些粗魯罷了,但這樣的行為畢竟是不對的,教師務必對其進行教育引導。讓他學會和小朋友友好相處,體驗和小朋友一起遊戲的歡樂。

説到遊戲,又出現了一聖的有一大危險之處,當一起玩玩具時,他會因為爭搶某一玩具而張口咬人,作為教師,務必保證孩子的在園安全,當發現孩子的這一行為,我們務必及時教育。而應對教師的質問,一聖沒有感到害怕,他會和教師表白,慢悠悠的`對教師説:“教師,他搶我的玩具了。”

其實,教師明白,在一聖的心裏,他並沒有覺得自己有什麼地方不對,他喜歡這個小朋友所以他會拍他一下,用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他搶我的玩具,所以我咬他一下來維護我的利益。

在孩子與孩子的交集裏,其實並不存在明明白白的是與非,應對各種性格的幼兒,教師最需要做的就是保證每名幼兒的心都不受到傷害,妥善解決孩子存在的偏激行為,保護他那幼小的心靈。

大班下學期教養筆記9篇 下學期教養筆記:教室裏的文化智慧 第2張

第2篇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幼兒往往對喜歡的事物非常感興趣,並且積極參與,如果教學過程枯燥無味,是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育資料,要求能否兼顧羣體需要和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都有成功感。”在組織活動時,我認為僅有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從孩子的興趣點入手,才能做好因材施教,才能實現“每個兒童都能主動發展”的教學思想。

經驗證明:一堂生動活潑、形象趣味的'課,必然能調動幼兒學習興趣,要做到這一點,我極力追求言語、動作、表情在教學方法上的適度運用,寓樂於學,寓學於樂。我從一下兩點教授幼兒簡便容易的學習兒歌:

1、追求聲情並茂,強化文學作品中的語氣語調如果將文學作品平平淡淡地呈現於幼兒面前,是不會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為了讓幼兒很快地溶入文學作品中,我很注意自己的語氣語調,我會根據文學作品的特點,在朗誦過程中時快時慢,抑揚頓挫,讓幼兒處身於一種親切、完美的語感環境中,同時,再配上優美、動聽、富有想象的音樂,以及形象生動的教具運用,使幼兒在融融的氣氛中,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願望。

2、根據語言加動作表演,帶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在教授詩歌“春天的祕密”時,發現這首詩歌重複較多,並且很長,所以孩子們學習這首詩歌有點難,首先分段讓幼兒自己創編動作表演,我對幼兒的動作加以糾正,讓每段都有標準的動作,我把自己創編的進行示範表演,幼兒根據詩歌和教師的動作進行朗誦,引導幼兒能夠做和教師不一樣的動作,這樣來表現出自己的風格,有的幼兒動作形象,有的動作滑稽逗人,這首詩歌用了十幾分鍾,幼兒就能表演和朗誦了。

第3篇

平時在幼兒園裏我們經常教育孩子要互相幫忙,團結友愛,我們是大班的哥哥姐姐要主動關心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別人遇到困難時要去關心他們,去幫忙他們。小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但孩子們真正這樣做的卻很少。有這麼一件小事,卻讓我改變了對孩子們的看法。

一天早飯後,我正在打掃院子,忽然聽到“嗚嗚”的哭聲,我順着哭聲望去,讓我看到了這樣一幕:田曉曉小朋友一邊走着一邊在哭,李小惠在輕輕扶着她走,走在旁邊的張倩説:“哎呀,那麼嬌氣呀!

”小惠氣呼呼的説:“她病了,你怎樣能那樣呢!我們應當關心她的,教師讓我們要互相關心的。你病了,沒人關心你,你高興嗎?”聽了孩子們的對話,我很高興,立刻跑過去,詢問了曉曉哭的原因,原先曉曉來到幼兒園後,突然覺得肚子疼,就哭了起來。我立刻送她到衞生室看了看,醫生説她喘岔氣了,一會兒就好了。

送她回來後,孩子們立刻圍了過來,紛紛問:“教師,曉曉怎樣了?曉曉怎樣了?”看着孩子們着急的樣貌,我説:“孩子們,曉曉沒事了,她喘岔氣了。今日小朋友做的.很好,能明白關心同伴了,很好。”並着重表揚了李小惠小朋友,讓其他小朋友向她學習。

從這件事使我想到,平時耐心給孩子講關心同伴的道理,雖然當時不必須有什麼效果,但孩子真正懂得了就會付之於行動,照着去做,同時還能把自己懂得的知識和道理講給別人聽,這也是我們做為教師要得到的教育效果。

第4篇

隨着天氣逐漸變暖,小壁虎也出來四處覓食。上週五我在中三班,户外活動時,中三班的幾個小朋友在大滑梯下發現了一隻小壁虎,急忙跑來告訴我這一驚奇地發現,同時也引來了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大家圍着小壁虎觀察着、討論着,我看大家津津樂道的討論,也沒有多加干涉,可過了一會兒,一個小朋友跑過來説:“老師,他們把小壁虎踩死了!”突如其來的消息讓我後悔不已。如果我提前干涉指導教育,小壁虎也許不會慘死於腳下。之後我對小朋友進行了教育,小朋友也意識到要保護小動物,可也挽救不回小壁虎的生命。

今天早上,我帶我們班的幼兒在户外活動,一個幼兒發現了一隻小壁虎,幾個小朋友圍着看,我也趕了過去,剛好看見幾個調皮的男孩正用腳踩,一見我來,急忙收回了腳,可小壁虎的尾巴已經被踩掉了。“老師,小壁虎的尾巴還在動呢!”大家都驚訝地看着。我藉機告訴小朋友,小壁虎是吃蒼蠅、蚊子等害蟲的,那它就對我們有益,是益蟲,我們應該保護它。

“可小壁虎的.尾巴被踩掉了,它會不會死呀!”劉恩卓問。

“不會的,它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小尾巴會自己長出來。”孩子們將信將疑。

之後,我跟歐陽老師説了這事兒,回到教室後,歐陽老師上了一節科學課《小壁虎借尾巴》,又就剛才的事進行了教育。

通過這件事,孩子們不僅知道小壁虎是益蟲,它的尾巴斷了會自己長出來,還懂得了要愛護小動物。

第5篇

“藝術坊”活動開始了,今天學新的十六分節奏譜,看着新的節奏譜,其他孩子都在自己探索着,穗穗看到老師走過去,臉上的表情有些緊張,拿着鼓棒似乎不敢演奏,看到後我並沒有靠近她,而是站在不遠的地方默默觀察她。看到老師走遠了,她似乎大膽起來,開始嘗試演奏,漸漸地能演奏了時,我才靠近:“穗穗,有點學會了,來,我們再試試!”説完,就指導她演奏,節奏變換動作雖然有點慢,但還是完成了。於是,我在全班面前表揚了她,並用微笑鼓勵她再試試。

一段時候後,穗穗的節奏表現得非常不錯,當每個小朋友輪流展示時,大家看到了她比較出色的表演。“穗穗,你演奏得很好,你願意幫助其他不會的小朋友嗎?”在我的引導下,穗穗當上了“小老師”,去教其他孩子,雖然聲音有點輕,但是她用自己的示範動作和語言進行提示。

膽小的孩子在學習新的本領時,往往不夠自信。作為老師應該給與他們充分自由和寬鬆的學習空間,讓他們有放鬆的心態去探索和主動學習。老師更應該相信孩子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在一段時間之後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能幫助他們樹立對學習的自信,而且能讓孩子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我發現同伴之間的互助學習方式,往往比老師的直接指導更有效果。我們可以利用孩子們的能力差異性為他們提供互助學習的平台,一方面增進同伴之間的交流,另一方面有效提煉出好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效的學習經驗分享,更好的促進幼兒學習能力和主動性的提高。在以後的活動中,讓穗穗有更多的機會去和同伴交流,在互動中增強膽量,更積極自信的展示自己的藝術才華。

第6篇

在課堂上,總能見到這樣一個場面:一部分幼兒踴躍地舉手發言;一部分幼兒眼巴巴地看着老師,很希望老師提問卻不舉手;還有一部分幼兒坐在椅子上沉默不語。教學之餘,我經常想:同樣是同齡的孩子,為什麼語言表達能力有那麼大的差別?為了能更好地鼓勵幼兒勇敢地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意願或想法,充分指導、肯定他們的發言,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克服不敢在集體中發言的畏懼心理。

在與孩子們的相處的日子裏,我們大(一)班兩個老師設計不同的`遊戲與活動引導其他不怎麼敢在集體面前表現的孩子參與進來,孩子們的表現能力都有了較明顯的提高。在此同時,我們努力抓住每一個隨機教育或與孩子談心的機會,讓孩子們知道我們不只是他們的老師,還是他們的好朋友,其他的小夥伴也一樣願意做他們的好朋友!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大部分幼兒的在集體表現自己的慾望都有所增強,語言表達能力也提高了不少。只有一位小朋友仍像是躲在一個的自己小空間裏,他就是顥焱。很顥焱少説話,可以一天不跟老師交流,也不與小朋友一起玩耍,性格顯得有些孤僻。老師向他詢問一些事,他則表現出一副不知所措的表情,不知如何回答老師,也拿不定主意該不該回答教師的問題。與人交往的能力很讓我擔心!出時與孩子比賽誰最有禮貌,主動向他人問好;比賽誰最勇敢能自己去問售貨員買一些東西等等。孩子就不知如何獨立去面對陌生的人、陌生的事情、陌生的問題!如果一直這麼下去,孩子的未來將變成怎麼樣?他該如何面對學業的難題?如何掌握生活的技能?他會與人交往嗎?這些難道是家長們期望看到的嗎?孩子真的是從一開始就不願意與他人交往嗎?還是一直以來孩子的心聲已由父母家人的過度愛護所“代言”?為了孩子的將來,我們真誠地呼籲家長們:把孩子的發言權還給孩子吧,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第7篇

z男孩幾乎從來都只吃白飯加一碗湯,午餐時候的蔬菜、葷菜幾乎都不動。

午餐時候,我鼓勵z嚐嚐幾口菜,可是他滿口就拒絕了。我説:“你有沒有試過它的味道,也許味道還不錯呢!”z搖了搖頭。

“沒有吃過,那我們可以試一試對吧。”我繼續鼓勵。z有點沉默,這時候旁邊的一個男孩子説:“這個菜都很好吃的,我都要吃完了呢!”

順水推舟。我湊近z的耳朵説:“對哦,很好吃的`。你可能缺乏一點點的勇氣,要是不試一試,不敢試的話那就要變成膽小鬼了。我給你加點勇氣吧。”

“我才不是膽小鬼呢!”z有點不服氣。(激將法有點奏效)

“那我們吃吃這一菜怎麼樣?”我打算讓z嘗一下青椒土豆絲。

z吃了一口,嚼了兩下,説有點鹹,於是吐了出來。(因為我也沒有嘗過土豆絲的味道,所以還不能判斷倒底是不是有點鹹。)

我依舊不放棄。“可能你喜歡吃淡一點。要不我們試試這個紅燒雞塊,我都看得口水都要出來了?”我繼續建議。

z沒有半點拒絕的意思,主動夾起雞塊放進了嘴。嚐出了不錯的味道,接着,z幾乎把所有的雞塊都要吃完了。

“你瞧,嘗過了之後才知道你喜不喜歡這種味道。我覺得你還是很有勇氣的,應該不算是個膽小鬼。下次繼續加油。”我給與了z大大地肯定,還答應把照片傳給媽媽看一看。

第8篇

這天,有家長説孩子不愛上幼兒園,總是説某某孩子打他,跟老師瞭解是什麼情況,由此,產生了想跟一些家長説説這個話題的想法。

首先,我想跟大家談談孩子之間存在的差異。每個家長都要接受每個孩子存在不同的差異問題,有的孩子淘氣,有的孩子安靜,有的孩子活潑,有的孩子內向,這也是我們老師必須接受和麪對的孩子個性差異問題,孩子回家會説誰誰打我了,誰誰搶我東西了,事實上,幼兒園小班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階段,他覺得喜歡的玩具就是他的,他們之間的衝突,往往是因為想佔為己有,所以才動手,我們的教育策略往往是有針對性的疏通,嘗試引導幼兒學習禮貌相處,做錯了事的孩子能夠主動道歉,讓孩子更多的嘗試與好朋友分享,輪流或者共同創設情境玩都喜歡的玩具,畢竟,幼兒園對孩子來説是一個小團體,這個“打”,有一定意義上的不都是存心的去“打”某個孩子,我的意見是家長在愛自己的`孩子的同時,也要嘗試愛同班的其它小朋友,包容孩子的缺點,給孩子足夠的時間糾正缺點,畢竟,回頭看看,自己家的孩子身上也可能存在別人家的孩子身上沒有的,也需要時間糾正的缺點。

再次,想跟大家説説孩子的語言發展特點,小班階段的孩子受年齡限制的關係,語言發展中有一條就是:喜歡重複、模仿,有一個孩子説“誰誰打我了”,其它的孩子就會想起之前的某一天,或者某一件事人云亦云,很認真的樣子跟着附和“誰誰也打我了”,所以有時候,聽到孩子説“誰誰打我了”時,不妨家長們耐心的問問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評判一下到底誰是誰非,幫助孩子也嘗試自己應對與幼兒交往的更好方式,然後更好的疏導一下孩子的情緒,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家長不要拘泥於“誰誰打我了”就妄下結論,其實,每一個成人都瞭解,有些幼兒之間的衝突,是不可能用誰是誰非來蓋棺定論的。

最後和家長溝通一下孩子説“不愛上幼兒園”這句話,孩子會因為想起各種不愉快而產生不愛上幼兒園的想法,我們做老師和家長的是不可能阻止孩子有這種想法的,我們唯一能做的,是不是都不要當着孩子面説孩子不愛上幼兒園的話題?有沒有想過,不愛上幼兒園的孩子更會受你在他面前説“他不愛上幼兒園”而產生“不愛上幼兒園”的負能量?我們家長和老師孩子更多的是轉移目標話題,嘗試轉換用正能量的話題讓孩子愛上幼兒園,嘗試給幼兒回憶和同伴,老師之間的許許多多有趣的活動,打開孩子的心結,將孩子愛上幼兒園變成一件愉快的事。

家長有問題提出,教師才會有目的的關注,如此一來,誤會就會漸漸少了,融洽就會漸漸多了。

第9篇

大班幼兒即將要升入國小了,要成為國小生了,但是我發現他們的自控能力還很差,無意注意往往使幼兒不能集中注意學習同一事物很長時間,對各種事物的認識和了解往往只能維持三分鐘熱度。甚至在玩一些非常有趣的遊戲時,只要時間稍稍長一些,幼兒便會顯示出無動於衷的神情。有些家長也常常來問老師,怎麼辦呀?我們的孩子注意力一點都不集中的,馬上要上國小了,這可真急人呀。

那我們如何去改變幼兒的這種情況,我覺得幼兒的興趣是最重要的。只要有興趣了,就會主動地去投入, 我們家長也可以去看一些有關家庭教育的文章,學習一些別人的家教經驗。比如,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平時應留意孩子對哪些東西容易產生興趣,且興趣產生後相對持久的東西。從而利用這些興趣物體來進行對孩子的教育。例如,家長要教孩子學習加減法,而孩子卻正在看動畫片,那麼家長不妨問問他,動畫片裏有幾個壞人;如果那些壞人被打死了三個,還有幾個;《數碼寶貝》裏有幾個數碼寶貝;有時候,做數學題,不一定要寫在紙上的。

再如,在幼兒向父母討取食物時,家長可以借題發揮。“你猜猜看,媽媽今天買了幾隻香蕉呀?” “給你四隻,媽媽還有幾隻?”讓孩子隨着家長的'這些有意引導進入學習的興趣氛圍中去。

教育是無處不在的,關鍵就在於我們要想盡辦法把教育溶入到幼兒的快樂、好奇、興趣當中去,成為無孔不入的教育。讓幼兒時刻在這些求知的慾望當中獲得知識,掌握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