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教育的書的讀後感7篇

通過讀後感,我們可以與作者進行一種心靈的對話,讀後感可以是對書中的某個觀點或思想的贊同或質疑,也可以是對書中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思考和反思,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教育的書的讀後感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教育的書的讀後感7篇

教育的書的讀後感篇1

世界教育名著《斯賓塞的快樂教育》是一本風靡歐美的家庭教育“聖經”。書中斯賓塞先生用樸實的語言描述了許多有趣的小事例,向我們證明教育是一件快樂的事。生動而具體地向人們展示了一位仁慈而睿智的父親、一位偉大的英國思想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過程,仔細地敍述了小斯賓塞的快樂、幸福、茁壯成長的歷程。這些都對我們教育者給孩子的教育起着指導作用。

斯賓塞的快樂教育思想就像一塊寶石,經過歲月和時光的打磨後,更加光彩奪目,它因為揭示了教育的規律和兒童心智發展的規律,而使無數的孩子和家庭受益。也正因為如此,許多教育學家和科學家們把斯賓塞尊稱為“人類歷史上的第二個牛頓”、“現代的亞里士多德”,説他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先鋒”、“他的教育思想值得每一位父母和老師聆聽”。著名教育家杜威也稱讚他為“教育史上的一座紀念碑”。學習他的教育思想,一定對我們今天的父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對父母進行專門的教育”!這是一個世紀以前這個歐洲富有智慧的.哲人對後人的忠告。讓我們記住他的教誨吧。

?斯賓塞的快樂教育》:這是一本對世界上許多家庭和學校都產生過巨大影響的著作,作者斯賓塞博士客觀地分析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快樂教育的原則和方法,為父母探索教育孩子的道路點亮了一盞明燈。在這本書裏,斯賓塞博士告訴父母: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效果最好,父母要遵循孩子心智成長的自然規律,誘導孩子的興趣發展,鼓勵孩子進行自我教育,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發揮父愛的積極作用,幫助孩子樹立快樂的心態和學習方式。

其實,每一個家庭都應該讀一讀《斯賓塞的快樂教育》,它好像一位睿智的良師益友,時刻幫助你在智力上、道德上、意志品質上以最好的方式培育孩子,使孩子健康文明地成長。

我深深地被斯賓塞富於人性的教育思想所震撼,為他奇妙的開創性的教育方法所吸引。真正的有成效的“快樂教育”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而是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方法和觀念;只有“快樂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起求知慾、創造欲和自信心。我想,快樂應該是學習的真諦,是人生的真諦。我不時為自己在日常教育中曾經有過的一些過失而慚愧,也為自己偶爾的一些與斯賓塞的方法相同的成功教育方法而高興。

對於知識的學習,斯賓塞談到:痛苦的功課使人感到知識討厭,而愉快的功課會使知識吸引人。那些在恐嚇和懲罰中得到知識的人們,日後很可能不繼續鑽研;而那些以愉快的發現獲得知識的人們,不只是因為知識本身是有趣的,而且許多快意和成功的體驗將促使他們終身進行自我教育,這不就是教育的真諦嗎?我相信每一個有責任心的老師都如我一樣,希望自己的課堂成為愉快的課堂,希望自己的學生快樂學習並學有所成,這也將成為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我很羨慕斯賓塞先生,因為他説他可以完全按自己快樂教育的方法來教學,而我們卻有着種.種束縛。但不管怎樣,我期待着能以斯賓塞快樂教育的精髓,努力學習做一個快樂的教育者,帶着孩子們去“享受學習的快樂”。

教育的書的讀後感篇2

幾年前,為了找幾本書來充實自己的生活,我去了趟圖書館。那天收穫頗多,我不僅發現了一套雙語閲讀書籍,能讓我感受英語的魅力和體驗英語的快樂,而且在一排教育著作前,我還驚喜地發現了竇桂梅老師的《玫瑰與教育》,乍一看題目,我就非常好奇,象徵浪漫的玫瑰怎麼與嚴肅的教育聯繫在一起呢?最近,我又想起了這本書,於是我又去了一趟圖書館,借到了此書,再次好好地品讀。

讀竇桂梅老師的書,就像在讀她這個人。從《玫瑰與教育》這本書裏,我們一樣可以看到她的幽默與風趣,她的鮮明個性和對事物的獨特見解。她確實就是那香飄萬里的“玫瑰”。“我們蕭蕭的樹葉都有聲響回答那風和雨,你是誰呢?那樣沉默着?我不過是一朵小花。”她認為自己是一朵小花,只是那麼一朵帶着一絲芬芳的小花,在風雨中執着的盛開着,以最大的努力回報春天。

本書一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清淡與憂患。寫了她的教學反思和由孩子身上引發的對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在這其中與朋友的交流、與《人民教育》的交流等等。第二個部分主要寫了她在語文教學中的所做所想。第三個部分寫了她到日本參觀的所見所感,特別是對比中國和日本教育的不同所引發的深刻的體會。最後一個部分寫了她博覽羣書的讀後感。

從竇老師真實質樸的語言中,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她對教育的熱愛,在教學過程中的快樂。這一點從第一次觀摩她的課的時候我就深刻地感受到了,她的快樂感染着每一個人,每一位學生都深深地被她吸引,在歡笑中學到知識。她也曾在日日夜夜不停地拼搏與奮鬥。她的成功源於她的勤奮,她的執着與堅強。因為她熱愛教育,熱愛孩子,竇老師在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只要與孩子們在一起,心情就會變得像藍天一樣純淨。”這樣的話聽起來很容易,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卻很難達到這樣的境界,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不斷製造意外的孩子,厭煩的情緒總會有,這種厭煩就是因為我們還沒能完全把自己的愛浸透到孩子們的骨子裏。

“境由心生”是竇老師在《心中盛滿陽光》一文中提到的,都知道每天面對繁雜的事務,孩子不經意間製造的麻煩,面對自己專業成長的困惑與壓力,還有教育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的不滿現象,我們能做什麼呢?我們不能改變這一切,我們只能換個角度想問題,也就是竇老師總結出的四條人生哲理:一是改變態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如意,我總是會想怎麼是這個樣子的,怎麼不能像我想像的那樣去發展的?這樣真的很累,就好像和人相處,很多事情也不是像自己心中所想的那樣,我們改變不了別人,改變不了事情,我們只能改變自己,改變自己對事情的態度。當然也不要在説這句話的時候感覺很無奈,其實這樣挺好的,我們可以從中找到很多快樂的因素,做什麼心態最重要。二是享受過程。“生命是一個括號,左邊是出生,右邊是死亡,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號。要學會享受這個過程——無論是精彩還是糟糕。”看到這句話很有感觸。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路要走,都有自己不同的未來。誰説只有讀大學才有出息了?誰説賺到大錢就是本事了?每個人有自己獨特的人生,無論是繁花似錦還是落葉紛飛,都要細細地品味,活出自己的精彩。三是活在當下。這句話很熟悉,老師們經常會説,就好像知足常樂,就好像那個稱自己是船長的老師——mr kitin所説:及時行樂。四是學會感恩。抱着一顆感恩的心去學習,去工作,去生活,就可以得到很多快樂,正如我們改變態度的對面對人生一樣。學會感恩,即是擁有幸福。

身處教師這個崗位,有很多事情會不盡人意,教學中也會存在很多的不足。在讀了《小紅花的背後》一文之後,我陷入了沉思。我在課堂上和學生日常行為上都給學生實行分數制,然後給他們獎勵小星星。本來我想把這樣一個表格直接掛在教室的牆上,現在我覺得這樣可能很不好。它可能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激勵了孩子,可也在同時傷害了一些孩子。那些貼滿小星星的孩子感覺無比的驕傲,可對那些只有寥寥幾顆星或近乎空白的孩子來説,無疑是造成自卑的因素。我們説學習上沒有失敗者,只要付出努力了,每個孩子都是最棒的。沒有一個真正不想學習的孩子,做為老師我們不可以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不可以鄙視任何一個孩子,我們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尊重每一個人。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全面地發展。

竇桂梅讓我瞭解了激情與快樂,瞭解了對教育的熱愛與真誠。我希望我可以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可以像她一樣成長為一朵綻放的玫瑰。讓我的教育事業中充滿芳香,充滿愛。

教育的書的讀後感篇3

一晃《愛心與手記二》也看完了,良久無言,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當我們自然而然地走進“後進生”的心靈,而他們也樂於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便已駛入了成功的.港灣。

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

手記二給我們講述了李鎮西老師與“頑童”打交道的故事,他跟“頑童”們心貼心的感情交流,又不失嚴父的温情。萬同的故事,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瞭解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是的愛心,耐心和信心,一路閲讀,我不禁想到了我們平時的工作,或多或少也會碰到類似的頑童,他們總會讓我們感到頭疼,感到手足無措,他們反覆的考驗我們的耐心,可能一開始我們會和他們講道理,可是時間久了我們也許就會把他們拋之腦外,心裏從未感到一絲愧疚。

故事更讓我們反省自己,獲得啟迪。瞭解學生是教育必不可少的工作。所謂的頑童都是有成因的,他們或是“單親家庭”缺少家庭的温暖,或是自身身體原因等,要尊重學生使學生都有一顆上進的心。不能以分數論英雄,把差生視為一個一個“具有自己豐富而獨特精神世界的個體,把學生的幸福放在首位。

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更是一項”反覆抓,反覆抓“的工作,為了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指導方針,今後我會不斷探索,嘗試更多適合後進生的轉化方法,讓後進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愛心與教育》彷彿一盞燈,用心閲讀,或許它能照亮我前進的路。

教育的書的讀後感篇4

?愛的教育》之所以吸引我的是這特別的書名,是那加在“教育”之前的定語——“愛”。是啊,用飽含着愛的教育來給予孩子,那麼孩子們得到的這種教育必將轉化為對愛的理解,自然而然地,他們也一定會明白如何去付出愛。這是多麼美好的一種循環啊!這是一隻愛的圓舞曲,每一曲都深深的感觸了我,我每一個音符都能使我留下最真實的淚水,他教會了我如何去尋找身邊的感動。

這本書是以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主人公安利柯身邊的感動,他的夥伴是他的榜樣,慈祥的母親讓他學會了善良,樂於助人的父親讓安利柯學會了感恩,我真為安利柯生活在這樣一個大家庭中感到幸福。

書中有師生,父母,朋友,之間扣人心絃的小愛,在國家社會民族之間,有感人肺腑的大愛那處處洋溢着樂觀向上的精神也使我震撼。

想想我們身邊,在學校,對朋友的幫助是一種愛。在馬路拾起一張紙片也是一種愛。一種對大自然的愛……其實愛就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

我們沒有權利説我們身邊沒有愛,只能説人類缺少一雙發現愛的雪亮眼睛。我們習慣了許許多多的理所當然,自己帶的學習用品是給自己用的,如果別人開口向自己借,那就要編一個不借的充分理由;爸爸媽媽應該為我們準備好一切,因為這是他們的責任和義務;老師對我們應該是循循善誘,嘔心瀝血,因為這是老師的工作……

是這支愛的圓舞曲教會了我並使我擁有了一雙發現愛的眼睛。讓我每天都沒有煩惱,擁有愉快,輕鬆,快樂的生活!

教育的書的讀後感篇5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於居住空間有限而閒暇時間也極少的教師來説,讀書無疑是開闊視野最好的捷徑。我在讀書的過程中便常常感歎於“開卷有益”的道理所在。讀書是一種享受,可以暫時忘卻自己所處的空間位置,忘卻繁雜的瑣事。尤其是讀教育類的書籍時,經常對號入座,感覺身邊發生的好多事和書上講的比較類似,在書中可以學習怎樣教育教學,能從中獲得許多啟迪,讓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加從容,這樣的感覺很真實也很充實。

“做一個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過一種有尊嚴的教育生活。”是我作為人民教師的一個目標。讀了李老師《愛心與教育》的書,感觸頗深。

作為教師,應該多讀書,讀各種各類的書,尤其是文學名著更要捧讀不輟。都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確實有這種感覺,讀書不僅增長見識,還可以在寫作時有所借鑑。李鎮西老師經常向學生推薦各種有意義的課外讀物,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可以讓學生在閲讀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教育的動力。當然,推薦給學生讀的書李老師都是先讀過的,有的學生甚至從李老師的書架上借書去讀。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學習,雖然我是教數學的,但我本身一直認為讀書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豐厚,能夠承載更多生命的底藴。讀書伴隨着積累,然後在需要的時候才能“厚積薄發”,在課堂教學中就能給學生提供適當的精神營養。

教師應該真誠地喜愛學生,並走進學生的心靈。李鎮西老師時時反思自我,時時向學生學習,他也認為學生的心靈純潔可愛,學生的心靈比老師高尚得多。在這裏,我之所以用“也”這個字眼,是因為我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認識,而讀到這裏的時候就和他產生了共鳴。我也和李鎮西老師在書中坦然自述的一樣,是個急脾氣的人,有時和學生之間難免因為急躁而發生不該有的誤會,特別是和那些學習、紀律上的困難生,還經常怨聲載道的,每次過後,我都後悔不迭,但學生從來不跟我記仇,有時我真誠地向他們道歉,他們卻説:“沒事,老師,你都是為我好”;反思一下,作為老師覺得很慚愧,常常用“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其實孩子是多麼天真無邪呀!今後,在和學生相處中,我要格外注意樹立教師的形象,用真心喜愛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愛學生,才能對學生的缺點寬容處之,慢慢等待他們戰勝自我,取得進步,並和學生一起成長;愛學生,才能細心指導學生,如李鎮西老師在給新生的信中,對新學期的準備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愛學生,就有耐心和學生真誠溝通,用談心、寫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評去教育學生。李老師轉化萬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鑑。這學期裏的“陽光體育”運動中,我們班級那麼多弱小的傢伙,輸給別的班級是不可避免的了,按着我以前的急性子,也會批評他們的。但我深深的感到,他們盡了很大的努力,也想為班級爭光,也非常富有集體榮譽感,我不能傷害他們,所以我一直安慰他們,一直鼓勵他們,其實這個過程中不僅他們很開心,我也很開心,有些事很容易釋然的。過後,他們還邀請我去和他們一起練習打球呢。

做老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師職業,固然辛苦,但卻極富挑戰性。在和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相處中,要針對學生千差萬別的個性因材施教,面對一個個活生生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學生,工作要時時創新,但更應遵循教育的規律。在《愛心與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師教給學生的自我激勵方法是“每日九問”,而在“手記三”中他在指導優生學習時提出了“每日十問”的要求:“一問今天在家早讀外語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麼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複習沒有?五問今天預習明天的功課沒有?六問今天做過閒事沒有?七問今天“過電影”沒有?八問今天計劃完成沒有?九問今天有未弄懂的難題沒有?十問今天有無浪費的時間?”他要求學生把這十個問題製成表格,每天按實際情況填寫。並鼓勵學生“一兩天做到這每日十問並不難,但關鍵是要堅持下去,唯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步入學習的良性循環。”我對比了一下,我也經常建議學生問問自己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今天覆習鞏固了嗎?今天預習下一課了嗎?一部分學生真的在做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學生還是學無習慣,亂了一團,所以必須經常指導個別學生學會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愛心與教育》給我感受頗深的就是:教師首先必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礎上接受老師的教育,學生受到的教育會更深刻,效果也更好!還有,教師也應該努力和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師在書中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教育成功事例反覆證明的那樣:“師生間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塊基石。”而離開了老師的愛心,感情的建立便是無源之水。

對於我這個年輕的教師,要學習還很多,要把握好素質教育的實質,着眼於人的培養,不斷探索,不斷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對得起學生那一聲聲“老師”的呼喚!

教育的書的讀後感篇6

?愛的教育》整本書用樸實、曉暢的語言描述了一個個富含道理的小故事,100篇文章圍繞着愛的主題,描述了主人公“恩里科”身邊發生的小事。有78篇是他的`日記、十篇父親、母親、姐姐在他的日記寫得道理,書中的愛是:師生之情、父子之愛、朋友之誼,還有12篇愛國每月故事。

這本書整整影響了19、20、21世紀三代人,對普通人純真心靈的熱忱讚頌。主人公成績雖説不怎樣樣,可是在父親、母親、同學和教師的關懷下,他的心靈必須是純潔的,作者用了十年左右的心血,完成這本《愛的教育》。我對這本書很有感觸,教我學會愛國,學會感恩,見識到各種各樣的人,我覺得主人公恩里科真幸運,有個愛他的父母,有個愛他的教師,有個異常關心他的姐姐,還有一羣羣友好的同學。我覺得恩里科自我也真好,不歧視殘疾人,對同學熱情,對同學也很大方。

假如我是恩里科,我會好好地孝敬肯為我付出一切的父母,不讓他們擔心。我會對諄諄教導我的教師説一聲:“多謝您,教師。”會對我的同學一個大大的擁抱。其次,我要提高學習成績,不要讓教師為而我擔心,把做過對不起父母事一一排列出來,每個都反省過去,懺悔過去。把自我完美起來。

教育的書的讀後感篇7

?愛的教育》是我讀過的最好的書,裏面講述了一個名叫亞米契斯的一個小男孩,在短短的一學期內怎樣從一個搗蛋鬼變成一個懂禮貌有道德的人。

我覺得,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説不難就不難,説難也難。什麼意思呢?比如,你剛想要做好事,可突然又失去了勇氣,想要放棄,你的內心就會想象做好事、當一個有道德的人有多難。如果你把好事做完了,人家誇你是一個有道德的人,你就明白了:哎!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竟然這麼簡單!

在公共場合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需要做到禮讓、文明和謙虛。比如在公共汽車上給老奶奶讓座,別看這是一件多麼渺小的事情,通過這件事情可以看出你多麼的友善。再比如在公共場所不能隨地亂扔垃圾,要往垃圾桶裏扔,而且要看清垃圾桶上的提示再扔。這也能顯示出你非常講文明的一面。

在學校,你走路不小心碰掉了別人的東西,要拾起來並説聲“對不起”。這樣別人既不會責怪你,反而覺得你懂禮貌而原諒了你。

所以,我覺得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你有道德,我有道德,大家都有道德,我們就可以創建美好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