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故事及教案推薦5篇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一定要養成提前制定教案的習慣,優秀的教案都是我們在認真分析了自己的教學情況後寫出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故事及教案推薦5篇,供大家參考。

故事及教案推薦5篇

故事及教案篇1

課例類別:部分探究

學科科目:語文

學段/年級:國小二年級

學習時間: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生字,理解“立即、仍然”等詞語。

能力目標:

1、通過讀文,培養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通過情境創設,培養學生質疑、探疑、解疑的能力。

3、通過小實驗,培養學生動手的能力。

4、通過彙報、交流,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5、通過收集資料和觀察生活中的物品,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標:教育學生要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勤於動手。

二、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

(1)、郵票(3張以上)。

(2)、觀察生活中有齒孔的物品。

(3)、別針一枚。

(4)、瞭解郵票的知識。

2、教師準備:

(1)蒐集有關郵票的一些知識。

(2)郵票

三、學習資源

1、郵票

2、教師推薦相關的資料:

(1)郵票的相關知識:郵票是一個國家的名片,集郵是對郵票的收集和研究。人們在收集郵票的過程中獲得怡神的樂趣和美的感受,在研究郵票中豐富對郵票知識的瞭解。

郵票在方寸之中展示了人類社會文明進程的各個階段,物質生活的方方面面,天文地理、動物植物、山川江河湖海、軍事、體育、政治、經濟、文化無不在郵票中留下倩影。郵票是百科全書式的圖片概況。人們在收集郵票的過程中,通過畫面的故事,可以豐富自己多方面的知識。

世界上第1枚郵票,1840年5月1日在英國問世,5月6日開始使用。郵票圖案是維多利亞女王18歲即位時的側面像,由弗萊德列克·希思(frederick heath)雕制印版,承印者是派金斯。巴肯(perkins bacon)公司。面值1便士,用有王冠水印的紙印黑色,所以通稱“黑便士郵票”。英國發行的黑便士郵票,沒有印國家的名稱,因為那時別國家還沒有發行郵票;至今英國發行的郵票還是不印國名,而以王冠、國王頭像作為國家名稱的標誌。黑便士郵票是無齒孔的,因為那時郵票打孔機還沒有發明,郵局出售郵票時,須用剪刀逐枚剪開,非常麻煩。

郵票齒孔的知識:1848年,愛爾蘭人亨利·亞策爾發明了打孔機。1854年1月28日英國首先發明瞭有齒孔郵票。郵票齒孔發明因其形狀、製作原理和所採用的製作設備不同,郵票齒孔也就種類繁多,特徵各異。從形狀上看,齒孔有孔形齒、線形齒和針形齒之分。其中針形齒採用縫紉針扎制而成,形狀簡單粗糙,不夠精美,現在已很少使用。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是孔形齒。線形齒也隨國際上不乾膠郵票的推廣,使用得重新多了起來。

四、學習實施方案

學習內容:國小語文第四冊《郵票齒孔的故事》

組織形式: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共同解疑

學習流程:質疑——探疑——交流。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知道郵票齒孔的來歷。

教學難點:體會人物的品質。

五、教學流程及設計

一、談話揭題,激發興趣

目標:通過教師質疑,學生回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動腦習慣,學會自己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形式:展示實物,教師質疑,學生解疑。

過程:

1、教師出示下載的郵票圖案若干張,設問:

老師想將這麼多郵票整齊快速地分開,你能幫老師想出什麼辦法?

2、學生髮言:

a:用小刀裁??

b:用手撕??

c:用剪刀剪??

d:用別針刺??

3、教師評價:大家的辦法都不錯,但是有的.辦法用起來不很方便。100多年前英國發明家阿切爾用了一個好辦法讓大家能又快又好地分開這些郵票,想知道他想出了什麼辦法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認讀生字。

目標: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讀準生字。

形式:自讀課文,交流彙報。

過程:

1、學生自由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注意讀準字音。

2、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3、認讀生字,師生共同正音。

三、自主探究,理解課文。

目標:讓學生在讀文、質疑、讀詞、小實驗、談體會等過程中瞭解郵票齒孔的來歷和打孔機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好處。

形式:讀文質疑、讀詞想象、實踐體驗,交流感受。

過程:

1、學生自由讀課文,將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引導學生質疑:讀了課文你有什麼疑問?

生問:(1)為什麼以前的郵票沒有齒孔?

(2)打孔機是怎樣發明的?

(3)郵票打孔機什麼時候發明的?

(4)為什麼英國立即採用了打孔機?

(5)為什麼現在仍然在使用郵票打孔機?

3、教師隨機板書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以四人為一組合作解決問題,完成下列表格:

解決的問題:

課文中的答案:

補充的資料:

4、學生彙報學習情況,回答“打孔機是怎樣發明的?”這一問題時教師隨機板書

阿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

切想到:機器打孔

爾做到:研究造出

5、齊讀動詞,體會動作。

6、小實驗:用別針給兩張“郵票”中間處刺洞,然後沿洞撕開,再將中間沒有刺洞的兩張郵票撕開。

(實驗時,學生兩人為一組,一人拿郵票,一人小心翼翼地用別針刺洞,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注意安全。)

7、學生談談實驗後的感受:

a:沿着有洞的地方撕開郵票很快,並且郵票很整齊。

b:沿着沒有洞的地方撕開郵票很慢,還不容易撕整齊。

c:刺洞很麻煩,我的手差一點就刺傷了。

8、回答“為什麼英國立即採用了打孔機?”理解“立即”。(生:馬上立刻連忙)

9、回答“為什麼現在仍然在使用郵票打孔機?”理解“仍然”。(生:還在依然依舊)

10、拓展:

a、因為打孔機打孔快,打孔後郵票能又快又整齊地分開,所以現在它仍然在使用,在為郵票打孔。你知道我國第一枚郵票是什麼時候發行的,票面圖案是什麼,有沒有齒孔嗎?

生:我國第一枚郵票是1878年發行的,圖案是大龍。

生:我國第一枚郵票上面有齒孔。

師:你怎麼知道的?

生:我從課後的“我知道”中知道的。

師:你真會學習。

b、世界上第一枚有齒孔的郵票是什麼時候發行的?

生:1848年。

生:1849年。

師:板書:1854

生:啊!

c、世界上第一枚有齒孔的郵票是1854年1月28日發行,與課文中的故事發生的時間有近六年之久,這期間阿切爾可能都在做些什麼?

生:在畫圖紙

師:那叫設計,隨機板書:設計

生:找材料

生:拼裝

師:對,拼裝製造,板書:製造

生:試驗

師:板書:試驗

生:修改

師:修改也叫改進,板書:改進

d、你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有齒孔?

生:面的票

生:電話收費票

生:衞生紙

生:旺仔小饅頭的袋子

生:方便麪的袋子

生:酒盒子

……

(學生通過觀察,在同學的啟發下越説越愛説,完全將語文與生活融為一體。)

師:同學們真會觀察,大家説的這些東西因為有了齒孔,我們才很容易地將它撕開,我們應該感謝誰?

生:感謝阿切爾。

四、總結課文,探究人物品質

1、自由讀課文。

2、談談:你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

3、隨機板書形容人物特點的詞語。(會觀察肯動腦勤動手)

4、總結。

板書設計

郵票齒孔的故事

阿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會觀察

切想到:機器打孔肯動腦

爾做到:研究造出勤動手

設計説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是難以產生學習熱情的。《郵票齒孔的故事》這課是一篇説理性較強的課文,雖然文中有故事,但故事趣味性不強,不夠吸引學生。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很難完成本課的各項教學目標,因此教學本課時我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進行教學,給他們説、議、做、讀、談的機會,調動他們的手、耳、眼、口多種感官,在讀中學,在做中學,在看中學,在説中學,在聽中學。

二年級的孩子有了一點學習的積累,他們的表現欲強,一開課,我就設疑讓他們幫老師想辦法,學生在回答時得到老師的肯定,成就感得到了滿足,學習勁頭自然足。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後,我又滿足他們愛問的慾望,讓學生質疑。在理解課文時,又滿足他們愛説的慾望,讓學生以四人為一組,自由選擇學習內容。此時學生暢所欲言,甚至爭得面紅耳赤,竭力在夥伴面前表現自己。小組內交流相互補充,取長補短,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合作探究的精神。愛動手是孩子的另一天性,為了讓學生深切體會郵票有齒與無齒在撕開時的區別,我讓學生兩人一組做小實驗,再談感受,學生做得認真,談得深入,為後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礎。講完課文最後一段後,我對課文進行四方面的拓展:設計“你知道我國第一枚郵票是什麼時候發行的,票面圖案是什麼,有沒有齒孔嗎?”這個問題主要是教育學生要學會學習,會靈活運用學習資料;設計“世界上第一枚有齒孔的郵票是什麼時候發行的?”這個問題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學會聯繫課文發揮合理想象,學生回答1848年或是1849年都合乎情理,在學生盡力思考仍沒有回答出正確答案時,我給出正確答案,使學生有恍然大悟之感。這時我又設計了第三個問題:“世界上第一枚有齒孔的郵票是1854年1月28日發行,與課文中的故事發生的時間有近六年之久,這期間阿切爾可能都在做些什麼?”課文中只是寫阿切爾開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郵票打孔機制造出來了,沒有具體寫他如何研究和製造打孔機。我設計這個問題既是為了培養學生探究課文,合理想象的能力,也是為了後面揭示人物品質埋伏筆。最後我設計“你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有齒孔?”這個問題讓學生能進一步瞭解“齒孔”,瞭解生活中的事物,真正使“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四個拓展的問題是環環緊扣,學生由郵票聯想到其它物品,體會到了打孔機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對阿切爾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人物品質的探究不攻自破,教學目標中的情感目標自動實現。

故事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青蛙一生的變化,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學設計:

一、謎語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則謎語,想不想猜一猜?

生:想

師:恩,我們看看誰最聰明,聽好了:大腦袋,長尾巴,黑灰身子水中滑。

生:小蝌蚪

師:有同學説是小蝌蚪,讓我們來看一看,(課件出示蝌蚪圖片,指向圖片相應位置)大大的腦袋,長長的尾巴,黑灰色的身子,在水裏游來游去,是不是小蝌蚪呀?!

生:是

師:那麼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呢?

生:青蛙

師:(課件出示青蛙圖片)看一看,小蝌蚪和青蛙媽媽長得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那麼小蝌蚪是怎樣找到媽媽的,又是怎樣變成大青蛙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小蝌蚪找媽媽》

(課件出示課文題目,學生跟老師讀課題)

二、初步感知課文

1、複習生字

師:先來檢查一下上節課我們認讀的幾個生字,看一看這些字藏在新的詞語裏,我們還認不認識。

(課件逐一出示詞語“灰色”“歡迎”“追趕”“披着”“打鼓”“阿姨”“山頂”。)

生:(認讀字詞)

2、交流識字的方法

師:打開課本151頁,看34課,《小蝌蚪找媽媽》,昨天我們自己預習了這篇沒有注音的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你是怎樣解決的呢?誰能把自己的好方法給大家説一説?

生:(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根據圖片和上下文的意思猜字音;請教其他人;查課後生字表)

3、初讀課文

師:同學們的方法都很值得借鑑,下面我們自己再把課文讀一讀,還沒解決的生字,可以做上記號,等老師讀的時候再認識它。

生:(自讀課文)

師:下面聽老師把課文讀一讀,不認識的字可要注意嘍!

(教師配樂範讀)

三、朗讀感悟

1、結合圖片,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老師讀得好不好?

生:好

師:誰有信心能比老師讀得更好,來給同學們讀一讀第一段?

(點名讀第一自然段,2至3名同學試讀,教師就語氣、感情和流利程度做適機點評指導)

師:讀了第一段,你知道了什麼?誰能説一説?

(如果同學們感悟不夠充分,可以換另種方式提問,比如:“讀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小蝌蚪長得什麼樣子呢?”)

生:(個別回答)我知道了小蝌蚪長着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一條長長的尾巴。

師:(結合同學的描述,用課件逐一出示圖片及“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一條長尾巴”等重點詞句)

2、結合遊戲表演,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師:小蝌蚪在找媽媽的時候,都遇到了誰,他們是怎樣幫助小蝌蚪的呢?我們接着學習第二自然段。

(點名讀第二自然段,可選2至3名同學朗讀,教師引導其他同學作出點評,如誰把小蝌蚪找媽媽的急切心情表達得更形象,誰把鯉魚阿姨的關切表現出來了)

師:同學們讀得都不錯,下面誰能到前面,把小蝌蚪遇到鯉魚阿姨的情景表演給大家看?

(選出角色演員,配戴好頭飾,提醒演員“迎上去”的蝌蚪和鯉魚阿姨各自該站在什麼位置,該向什麼方向遊)

生:(表演)

師:(情景表演結束,教師點評。)

師:小蝌蚪又遇到了誰?

生:烏龜

師:我們來看一看,烏龜是怎樣説的。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過程同上,情景表演時提示演員“追上去”的蝌蚪和烏龜該站在什麼位置,各自向什麼方向遊。)

3、學習第四自然段

師:在鯉魚阿姨和烏龜的幫助下,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下面來看第四自然段,聽老師讀課文。

(教師範讀)

師:小蝌蚪這次遇到了誰?

生:青蛙媽媽

師:(出示青蛙圖片)誰能説一説,青蛙有什麼特徵?

生:“披着碧綠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對大眼睛”

師:(隨着學生的介紹,用屏幕逐一出示重點詞句)

4、自主學習五、六自然段

師:我們自己來讀一讀五、六兩個自然段,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互相討論,也可以記下來一會我們集體來解答。

生:(學生自讀五、六兩段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生:(學生互問互答,教師相機指導。)

師:老師也有一個問題,誰知道一隻青蛙每天大約能捕捉多少隻害蟲呢?

生:(議論)

師:老師提供三個數字,你們來判斷一下,哪個數字更準確:7,70,700,正確的數字應該是多少呢?

生:(選擇)

師:一隻青蛙大約每天能捕捉700只害蟲,多不多呀?!青蛙可是田裏捕捉害蟲的能手,那以後我們要怎樣對待它呢?

生:保護青蛙、不傷害它們

5、分角色朗讀,鞏固對課文的閲讀和理解,教師從旁指導。

四、拓展活動

1、思考小蝌蚪是怎樣變成大青蛙的

師:我們剛才學習了課文,小蝌蚪找媽媽,同學們表現的都非常好,為了獎勵大家,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首歌曲《小蝌蚪找媽媽》想不想聽一聽?

生:想

(教師播放flish歌曲,《小蝌蚪找媽媽》)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課文,又欣賞了歌曲,那麼小蝌蚪是怎樣變成大青蛙的呢?

(課件逐一出示小蝌蚪長出兩條後腿、長出兩條前腿、尾巴不見了的圖片。分別觀察小蝌蚪的身體有了什麼變化)

生:完成練習“小蝌蚪遊哇遊,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後腿),又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前腿),沒過多久,(尾巴)不見了,變成了一隻只能捉害蟲的(青蛙)”

2、激發學生情感,學習故事中人物的精神

師:我們在故事中認識了很多朋友,誰能説一説,你最喜歡故事裏的誰,為什麼?

生:個別發言,陳述喜歡的理由

師:相機點評指導

(蝌蚪:不畏艱險,面對挫折不氣餒,終於克服了各種困難找到了媽媽;青蛙:捕捉害蟲,是田裏的衞士;烏龜、鯉魚:關心別人,助人為樂。)

五、佈置實踐活動作業——寫給小蝌蚪的一封信

師:剛才同學們都説很喜歡故事裏的小蝌蚪,你們有沒有什麼話想跟小蝌説呀?

生:有

師:那麼就請小朋友們把自己想跟小蝌蚪説的話寫下來,老師當郵遞員,幫你們把寫給小蝌蚪的信寄給它們好不好?

生:好

(學生興致勃勃地給小蝌蚪寫信,教學活動結束)

故事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認讀生字詞,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小木偶的內心活動。

3、在反覆的朗讀中體會故事藴含的道理。

4、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時,反省自己的生活態度,感悟快樂的真諦。

教學重點:

1、體會小木偶被誤會後內心的感受。

2、明白故事所藴含的道理,瞭解到生活中充滿酸甜苦辣,多姿多彩的惡人生才是完美的。

教學難點:

明白故事所藴含的道理,瞭解到生活中充滿酸甜苦辣,多姿多彩的惡人生才是完美的。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播放歌曲《笑比哭好》。

2、提問:你們從歌中聽到了什麼?

3、談話:微笑是人類最好看的表情,是人與人之間的潤滑劑。誰來為我們説説有關它的名言警句?

4、導入:微笑的力量是偉大的。然而如果一個人只有微笑這一種表情,她會生活的快樂嗎?讓我們來看一看小木偶的經歷吧!(板書課題)

二、自讀、交流,確立學習方法

1、要求學生在小組內讀課文,交流字詞。

2、指名小組複述課文,發表讀後感。

3、提問:這篇課文和去年的樹在表達方法上有什麼共同之處?

4、提出將採用《去年的樹》的學習方法,通過合作表演來學習課文。

三、合作表演,研讀課文。

1、學生表演自己喜歡的段落,選出最佳表演者。

2、指導

3、評價

四、練習實際,交流體會。

1、討論:老木匠為了小木偶能快樂而給了他一張笑臉,可是這個只會笑的小木偶卻因此而招致了一系列挫折。為什麼會這樣呢?

2、提問:文章的最後一段話其實是作者想傳遞給我們的思想。誰來讀讀這句話,並説出對他的理解?

3、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要是隻會笑,那可是遠遠不夠的含義。

4、總結:笑是美好的,一個人如果不會笑就永遠體驗生活的樂趣。然而,生活又是複雜的,酸甜苦辣,五味俱全,除了愉快,我們還會悲傷難過,還會焦急迷惘,只有多姿多彩的人生才是完美的。

故事及教案篇4

為貫徹落實市教研室“關於舉行江陰市幼兒教師講故事比賽的通知”精神,經研究決定,我園於5月17日舉行幼兒教師講故事比賽。

一、活動宗旨

為了提高教師專業能力,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加教學基本功的練習,因此我園舉行“幼兒教師講故事比賽”活動。旨在全面提高青年教師對語言的感受能力、表達能力和掌控能力,使青年教師較好地掌握“講故事”技巧,提高語言感染力並使其能在教學中發揮語言能力和水平,為今後進行語言活動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參賽對象

xx週歲以下、x年教齡以上的幼兒園青年教師。

三、比賽規則和要求

1、參賽作品可從本方案附件三“備選故事”中選取,也可由參賽教師自選。自選故事應是思想健康、內容生動、富有童趣和美感的作品。為提升講述效果,建議參賽教師對作品文本進行適當的改編。

2、要求參賽教師語言表達清晰、流暢、具有感染力,現場表現形象、生動、具有吸引力,所採用的講述方式有助於幼兒對故事的感受和理解。

3、故事講述時間統一規定為每人3分鐘。

四、參賽形式

1、以抽籤形式決定比賽順序。

2、比賽設一、二、三等獎,校園網公佈,並頒發獲獎證書,予以表彰。

3、根據比賽成績推選一名參加片級比賽。

五、比賽時間、地點:

20xx年5月17日下午12:30 ;本園多功能廳

六、評委及評分原則:

1、要求評委本着“公平、公開、公正,實事求是”的原則給各位教師打分。

2、評委組成人員:周敏華、尤雅、顧恩華、吳紅、張曉、朱元珍、高清華。

故事及教案篇5

學情分析

這是一片篇幅較長的文章,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勢必會產生閲讀障礙,對於重點、難點較難把握,還需長文短教。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方法目標

1、通過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以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對課文進行感悟、理解;

2、引導學生用找關鍵詞、句的方法來幫助理解課文重點段落。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藉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增強愛護鳥類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重點段落的品讀感悟,體會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增強愛護鳥類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蒐集一些關於天鵝的資料;

2、教學光盤;

3、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程序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學習方式教學策略

一、播放音效,激趣導入:

1、聽鳥叫,猜測鳥;

2、揭示課題。

1、播放鳥叫的音效;

2、板書課題。

猜測鳥的聲音。

通過創設情境及多媒體教學的輔助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慾望。

二、直奔重點,以情施教:

1、找出課文中三次天鵝的叫聲;

2、學習天鵝的第一次啼叫;

3、感受老天鵝破冰;

4、感受眾天鵝破冰(學習天鵝的第二次啼叫);

5、自主學習天鵝的第三次啼叫。

1、指導朗讀;

2、創設語境,激情朗讀;

3、藉助多媒體輔助手段,指導重點詞句的理解、感悟;

4、播放眾天鵝破冰的動畫;

5、帶讀天鵝的啼叫。

1、畫一畫句子;

2、讀中悟情;

3、快速默讀;

4、讀句子談體會;

5、融情入境,讀出體會;

6、自讀感悟。

1、以天鵝三次啼叫為主線,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怡情;

2、創設情境,激發情感,利用音像,渲染氣氛,讓學生在其中受感染、受薰陶。

三、迴環整合,深化感知:

1、帶領學生對比天鵝的三次啼叫,鞏固認知;

2、總領文章感情。

1、引讀;

2、總結,板書:人心齊,泰山移。

1、對比朗讀;

2、回憶學過的民間俗語。

引導學生進行充分而有效的讀書實踐,以讀增智、以讀代果。

四、情景對比,加深理解:

1、欣賞天鵝的迷人身姿,與課文中天鵝的故事作對比;

2、學習課文第八自然段;

3、升化文章感情。

1、播放關於天鵝的音像資料;

2、 2、指導朗讀;

3、小結。

1、將錄像與故事作對比;

2、討論;

3、有感情朗讀;

4、發揮感想。

通過對比,及對老人情感變化的討論,結合自身的感受,進行情感的遷移。

五、總結課文:通過大家的發言,我分明看到了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畫面,這樣的美好將永存我們心間。

師總結。

六、佈置作業:

1、請你根據“老天鵝帶頭破冰——一起破冰——破冰成功”的順序複述描寫天鵝破冰的幾段課文。

2、你在生活中,或在電影、電視中,看見過齊心合力完成一項任務的場面嗎?先説一説,再寫下來。

課件出示作業要求。

課外作業。

1、鞏固所學知識。

2、創設學生動筆表達的機會,豐富學生的語言認知與表述經驗

標籤: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