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總結

工程師年度總結範本

 工程師年度總結範本

將難題分解,雖然給難題的求解帶來了便利,但也帶來了其他的問題。比如,分解求解得到的答案並不是最優解。這個很顯然,並且在工程領域會造成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工程師年度總結資料,提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閱讀。
 

工程師年度總結範本

 

總結一

演算法存在的意義就是解決問題,就目前遇到的難題來看,基本上不能依賴書本里的一個知識點或者定理就能解決(如果這樣能解決,那就稱不上難題了)。所以工程領域,對於演算法難題,都會進行分解,將整個難題分解成幾個子問題。這幾個子問題或相互依賴,或前後依賴,然後對於每個子問題分別求最優解或者近似最優解,得到問題的最終解。

將難題分解,雖然給難題的求解帶來了便利,但也帶來了其他的問題。比如,分解求解得到的答案並不是最優解。這個很顯然,並且在工程領域會造成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分解求解得到的最終答案並不能覆蓋完整的場景。這個問題是不可忍受的,所以會有完整的場景測試用例和測試工程師來檢驗演算法,以及維護工程師以備意外之需。

求解難題,必然不易。演算法工程師的工作不像產品開發那樣—“聽話,寫程式碼”,就能搞定。演算法工程師的環境裡經常能聽到“一定要有新想法”、“對於研究者,沒有新idea是一件很恐怖的事”。但是有個很常見的現象,大家都在提倡創新以及創新的意義,但是,很少有人講創新到底應該怎麼做。記得剛入職時,遇到這個問題,再加上沒有任何網路基礎,所以剛入職的有一段時間都在思考,自己到底能做好當前這個工作嗎?

有一段時間,以為創新就是遇到難題時,把所有的方法都試一遍,畢竟工作能不能做好主要還是看能不能把遇到的問題解決了。如果把所有的方法都想到了,從中再挑選效果最好的作為最終結果,肯定就把問題給解決了。嗯,看起來沒錯。之後的一段時間又是基礎知識的補充學習。

遍歷所有的方法,其實就是暴力求解,而暴力求解往往都是理論上可行,但是實際中必然會遇到時間複雜度或者空間複雜度的問題無法解決。所以,遍歷所有可行解並不能解決難一點的問題。經典的領域必然有多種經典的解題辦法,不同的解決辦法會有不同的優點和缺點。基於現有的經典方案分析一下各自優缺點,再根據當前遇到問題的條件或取捨,組合出來一個當前條件下最優的方案也比較常見。這其中,再加以結合一些觀察規律和優化手段,就更好了。

當然,還有更偏理論的理論研究。純理論的研究目前還沒涉及過。但是挖掘一些理論特性,加以利用,來提高演算法效能,還是沒那麼難的。不過也不容易,還是需要坐下來想想有什麼理論特性可以使用。理論特性挖掘出來以後,能夠直接運用的話,那很好。不過往往,挖掘出來可能有用的理論特性以後,距離真正能解決問題還是有很大距離的。怎麼把這個特性使用好,能夠更好的解決問題,還是要好好分析一下。

對於演算法工程師來說,演算法大改的佔比還是比較小的。大多數情況下,演算法工程師都是在解決由於難題分解引發的場景覆蓋不全問題。此時,大多時候,演算法工程師就是“if-else工程師”、“引數工程師”,分析一下問題場景,寫個if-else,或者調調引數。當然,有些時候,為了解決某些問題場景,也會產生很奇妙的解法。

在內部社群看到帖子裡面一句話“把一個還沒搞清楚的概念散裝化,快速以行動代替思考”。簡單來說就是動動手就能解決的問題,幹嘛還要動腦。工作中也會有這樣的時候,“thinking is valuable,write cheap code”。但是當遇到的是新問題時,這樣做,往往拆東牆補西牆,不能解決問題,最後還是要坐下來仔細分析問題的根源和解決辦法。

作為研究部門,偶爾要出差支撐一下“前線”產品部門,交付演算法,這時候產品同事會把我們稱為“專家”。現在,內部社群也很多調侃“專家”水平的帖子。究竟什麼樣才能稱為專家呢?這周由於合作需要,重新看了幾篇剛轉正時看過的文章,才發現當時論文的理解程度很淺,當時只是驗證了論文理論和簡單的優缺點分析,至於更深層次的就沒什麼了。不過,當時也確實做不好這點,因為當時沒有“場景”積累。如今重讀,將論文理論帶入完整“場景”分析,才有了整體認識。擁有知識,更多的是紙上談兵,而擁有完善場景,才更能抓住問題關鍵,完美解決問題。所以,相比於擁有領域內所有的知識,擁有豐富完善場景的人更應該成為專家。

隨著不斷的學習,積累的知識越來越多,想每一個都清楚的記住不太可能,往往是記住一些抽象的東西,採用“薄”的方式。而隨著“場景”的積累,由於比較具體,能跟時間,人物,地點等等因素掛鉤,比較容易記住,則可以採用“厚”的方式細化記憶。

不同於產品開發時間上的緊迫,預研演算法更多的是要面對到底能不能做出來的問題。由於工作中遇到的容易解決的問題很快就解決了,所以工作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解決“令人抓狂”的問題。不過,樂趣也在這裡。

總結二

本人於20xx年進入XXX,任職規劃設計部助理工程師。在這近一年的工作過程中我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對以前書本中沒有接觸或接觸不深的知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工作以來,在公司領導的精心培育和指導下,通過自身不斷努力,無論從思想上還是工作上,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巨大的收穫,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思想上,堅持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實事求是,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覺悟與水平,不斷地探索與追求。同時,將個人目標與企業長遠規劃保持方向上的一致性,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進取心,自覺遵守公司各項規章制度,積極服從領導的工作安排,按時完成工作任務。維護集體榮譽,思想上要求進步,積極響應公司的號召,認真貫徹執行公司流程及會議精神。

工作上,積極努力,任勞任怨,認真學習各專業相關知識,不斷充實完善自己。在工作一開始,我主要負責完成整理各項會議紀要及編寫工作計劃總結。

在完成這些工作的同時,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對本職工作有了深入的認識。比如在整理會議紀要的時候,我會認真的記錄會議過程中的每一個決定及建議意見,學習領導在會議過程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來拓寬自己思考問題的點、面。在記錄的工程中,還經常會涉及一些其他專業,或者其他領域的知識,也有利於知識的積累,總會讓我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進步。

同樣在編寫工作總結及計劃過程中,我也有了長足的長進。使我對房地產開發的流程有了深入的認識,專案開發計劃不僅是進度計劃,還包括了規劃概念分析、產品策略、成本預算、資金安排、現金流等。整體開發計劃的制訂,包含報建、設計、施工、招採、驗收等,由於不確定因素較多,大的計劃節點只有十幾個,如出圖時間、報建時間、開工、開盤時間等,但總體開發計劃卻多達幾百個,詳細到每一項工作。就規劃設計部而言,進度節點就包括三個階段:規劃階段、單體方案設計階段以及施工圖設計階段。在規劃階段我們要在市場需求、政策控制、成本控制等多重限制下,化的發揮能動性,設計出最合理、最經濟的規劃方案。同時我們還要配合前期部完成總規劃平面圖的報批工作。單體階段我們除了要督促設計單位按時,並保證質量的完成單體方案設計工作外,還要根據行業標準,市場情況等制定建造標準和部品部件標準。施工圖階段,我們要在設計院進行施工圖設計的同時,同步的進行稽核,以保證圖紙的質量,進而保證施工的質量和安全。同時需要配合前期部完成施工圖外審、人防施工圖及消防施工圖的報批工作。

慢慢的我開始完成一些專業性更強的工作,如二次深化圖紙的稽核工作、組織施工圖紙技術交底及處理各項設計變更等。目前我已配合完成了示範區GRC、欄杆及真石漆深化圖紙的稽核工作,在工作中我發現了一些問題,像深化圖紙的平立面對不上、未按施工圖中的尺寸進行深化、缺少部分節點大樣、節點大樣與實際情況不符、圖紙理解有誤等,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稽核真石漆的深化圖紙,設計師在做分縫的時候,根本沒有考慮建築上的主次關係,沒有突出重點,經常相鄰的兩面牆分縫形式都不相同,讓人在視覺上很是難受。這樣的稽核經歷使我在稽核他人、糾正他人的同時,反思並告誡自己,這樣的錯誤不能出現,一定要以此為鑑。

在處理各項設計變更的同時,我也通過總結這些設計錯漏,成長了很多,學習他人的錯誤,並加以總結,引以為鑑,可以讓我更快的成長。目前設計變更的時效性略有不足,通過這一年時間的工作,我發現了一些可能的因素,總結如下:

1、設計院的技術力量薄弱,設計變更數量較多。在目前所有的設計變更中,因設計錯漏導致變更的數量超過60%,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也超過了全部變更損失的55%。建議在以後施工圖設計單位的選擇上,加大稽核力度以及成本投入;

2、在圖紙交底中,總包的審圖深度不夠,只提出一些眼前的問題,並不能把圖紙大部分問題找出,並及時在此階段解決掉,在後期工期緊,任務重的情況下,變更堆積,導致專案進度受到影響。建議工程部加大管理力度,強制總包審圖並發現問題,以保證將大部分的圖紙問題消滅在施工之前;

3、設計部人員配置略有不足,安裝等問題更多的需要依賴設計院,對變更的時效及成本控制力不足。建議增加設計部各專業人員配置,或在現有人員配置的情況下,個人多學習其他專業知識,做到本專業精通,其他專業熟悉,這也是我目前的主要學習方向;

4、工程對設計變更的時效性要求較高,但常規設計變更流程需要3~5天完成,部分變更會影響施工進度。建議把設計變更細分,對一些不影響產品效果、沒有較大成本變動的修改(一定數額以下),簡化設計變更流程,儘量在現場解決,以保證變更的時效性及專案進度。

儘管工作上有了一定的進步,但在一些方面還存在著不足。比如有創造性的工作思路還不是很多,個別工作做的還不夠完善,這有待於在今後的工作中加以改進。努力使思想覺悟和工作效率全面進入一個新水平,充實自己設計管理經驗,並在業餘時間加強理論學習。

通過近一年的工作時間,我對設計管理工作的運作越來越清晰,對建築的理解逐漸深刻,與單位的同事們也是越來越親近,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繼續努力,再接再厲,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求實創新,不斷磨鍊自己,盡我所能把工作做好,爭取取得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