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權益保障

各界人士“會診”職業教育

各界人士“會診”職業教育
4月25日上午,就社會各界關注的職業教育問題,省教育廳、大眾報業集團舉行專題座談會,參加座談會的各界人士暢所欲言,對職業教育的前景寄予厚望,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認真分析。

  “勞動者的素質不適應企業需求是就業形勢嚴峻的主要原因。”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就業辦主任趙振國指出,這就需要職業學校來發揮作用。

  “我省現有1200萬農村富餘勞動力需要轉移,但是他們的整體文化水平、技能水平都不能滿足企業需要。在我省規模以上企業中,高階技工只佔12.9%,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人才更是短缺。”省委政策研究室科教處處長王俠介紹,我省是製造業強省,但高階技術工人短缺成為制約其發展的最大瓶頸。這是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機遇。

  省商業集團總公司副總經理靳蘭香認為,有些企業在用人上一味追求學歷,吃了不少苦頭。企業發展要靠各類人才的支撐,既包括高階人才,也包括一線的技術工人,有些企業的中高型管理人才就是從基層做起,逐漸提升上來的。現代企業要求複合型人才,學校在設定專業時,應該考慮到這一點。

  說起技工人才短缺,青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馬論業感慨道:“我曾考察過80多個企業,老闆們一是喊土地緊張,一是喊技術工人短缺。”他同時惋惜地表示,菏澤有一年轉移出來了10萬農民務工,但因為缺少技術,當年大半被退了回去。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但現階段校企合作還不夠理想。“都說走校企聯合的路子,真正實施起來卻有難度,因為無論是企業還是學校都達不到這個認識水平。”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舉例說,德國“雙元制”模式在青島的平度等地區取得成功,很大一部分是靠著政府的行政力量來完成的。

  張志勇還提到,國外幾乎每一個“百年老店”背後,都有職業學校在源源不斷地輸送技術人才。

  淄博市淄川區第二職專校長李少鵬坦言,校企合作的最後結果應該是:學生在某些方面可能不全面,但是肯定是最適合企業需求的。與該校有著14年合作歷史的魯泰紡織公司是一家外商投資企業,公司人力資源部主任吳豔珍說:“公司50%的員工來自合作學校,我們在教材編寫、課程安排、實習實訓等方面實行無縫合作。”

  “職業教育的發展,必須政府到位、投入到位、學校自身發展到位。”濟南市教育局局長劉元剛認為,在教育資源分配之初,一些老、弱、國小校成了職校。職業學校本身就先天不足,很多學校機械專業實訓用的還是“老解放”,跟不上新技術的發展。

  省教育廳職業與成人教育處處長楊文法則提出:職校教師大多從學校到學校,難以教學生就業需要的實際技能。

  在國外,沒有工廠工作經驗的老師是不允許到職校任教的。

  針對部分家長不願讓孩子上職業學校的現象,張志勇說,社會對每個人的要求是適才使用,我們的教育觀念急需調整。職業教育不僅僅是技能教育,還要培養孩子成人,應該讓老百姓覺得它不是低人一等的教育。

  大眾報業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編輯張瑞雲認為,通過廣泛的討論和媒體的引導,可以改變家長過高的期望值,改變學生不切實際的價值選擇。

  “這與我們整個社會的觀念是‘分層’而不是‘分類’有關,分層就有了高低貴賤。”怎樣從分層轉向分類?省教育廳廳長齊濤說,“這就要改變整個社會的用人觀,從學歷準則向能力準則過渡,讓社會都認識到做公務員、種菜、搞科研只是分工不同,都一樣重要和平等。”

  趙振國認為,技術工人工資水平低、企業用工不規範也影響著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