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職場規章制度

**縣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施方案

為鞏固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成果,加快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根據《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關於印發〈湖北省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實施方案〉的通知》(鄂政督〔2018〕4號)、《省人民政府關於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鄂政發〔2017〕18號)等檔案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縣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以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義務教育為目標,以促進教育公平為取向,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推動全縣義務教育由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升級,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高水平教育的需求。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調的原則。成立由縣人民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教育、財政、編辦、發改、人社、住建、自然資源和規劃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小組。負責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組織領導、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推進指導、督查考核等。

(二)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統籌全縣義務教育與地方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有計劃、分階段落實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規劃目標。

(三)堅持對標查詢,補齊短板的原則。開展對標查詢,找準問題短板,逐項突破弱項指標任務,使每一所學校、每一項指標都能達到標準要求。主要問題有大校額、大班額、超大班額,體育、音樂、美術、資訊科技等專任教師不足,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不足,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不足,生均教學儀器裝置值不達標,網路多媒體教室不達標,音樂、美術等專用教室配備不達標,計算機與圖書更新率低,留守兒童關愛體系不健全等。

(四)堅持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原則。把保障教育機會、教育過程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作為根本任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

三、工作目標

用7年時間(2019年-2025年),進一步鞏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建立成果,立足體制機制創新、薄弱學校改造、優質資源共享、大班額破解、師資隊伍建設、教育質量提升等重點任務,全面實現我縣“城鄉教育一體化、師資配置均衡化、基礎設施標準化、教育模式現代化、制度管理完善化”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目標。全面補齊現有義務教育發展短板,縮小消除城鄉校際間差距。資源配置7項指標每所學校至少6項達標,餘項不能低於要求的85%,所有指標校際差異係數國小均小於或等於0.50、國中均小於或等於0.45;
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質量兩方面共24項具體指標均達到要求;
社會認可度達到85%以上。力爭2025年通過省級評估和國家督導認定。

四、發展指標

(一)教育資源配置。

1.每百名學生擁有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國小、國中分別達到4.2人以上、5.3人以上;

2.每百名學生擁有縣(縣)級以上骨幹教師數:國小、國中均達到1人以上;

3.每百名學生擁有體育、藝術(美術、音樂)專任教師數:國小、國中均達到0.9人以上;

4.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國小、國中分別達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

5.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國小、國中分別達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

6.生均教學儀器裝置值:國小、國中分別達到2000元以上、2500元以上;

7.每百名學生擁有網路多媒體教室數:國小、國中分別達到2.3間以上、2.4間以上。

(二)政府保障程度。

8.義務教育學校規劃佈局合理,符合國家規定要求;

9.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統一、教師編制標準統一、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統一、基本裝備配置標準統一;

10.所有國小、國中每12個班級配備音樂、美術專用教室1間以上;
其中,每間音樂專用教室面積不小於96平方米,每間美術專用教室面積不小於90平方米;

11.所有國小、國中規模不超過2000人,九年一貫制學校、十二年一貫制學校義務教育階段規模不超過2500人;

12.國小、國中所有班級學生數分別不超過45人、50人;

13.不足100名學生的農村國小和教學點按100名學生核定公用經費;

14.特殊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不低於6000元;

15.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按規定足額核定教師績效工資總量;

16.教師5年360學時培訓完成率達到100%;

17.教育行政部門在核定的教職工編制總額和崗位總量內,統籌分配各校教職工編制和崗位數量;

18.每年交流輪崗教師的比例不低於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10%;
其中,骨幹教師不低於交流輪崗教師總數的20%;

19.專任教師持有教師資格證上崗率達到100%;

20.城區和鎮區公辦國小、國中(均不含寄宿制學校)就近劃片入學比例分別達到100%、95%以上;

21.全縣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分配比例不低於50%,並向農村國中傾斜;

22.留守兒童關愛體系健全,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和政府購買服務的民辦學校就讀的比例不低於85%。

(三)教育教學質量。

23.全縣國中三年鞏固率達到95%以上;

24.全縣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95%以上;

25.所有學校制定章程,實現學校管理與教學資訊化;

26.所有學校按照不低於學校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安排教師培訓經費;

27.教師能熟練運用資訊化手段組織教學,設施裝置利用率達到較高水平;

28.所有學校德育工作、校園文化建設水平達到良好以上;

29.課程開齊開足,教學秩序規範,綜合實踐活動有效開展;

30.無過重課業負擔;

31.在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中,學校相關科目學生學業水平達到Ⅲ級以上,且校際間差異率低於0.15。

(四)社會認可度。

32.相關職能部門落實教育公平政策、推動優質資源共享,以及義務教育學校規範辦學行為、實施素質教育、考試評估制度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社會認可度達到85%及以上。

五、任務措施

(一)統籌教育資源配置,推進辦學基本條件提檔升級。

1.優化學校佈局。統籌考慮城市建設與發展、“二孩”政策、流動人口變化趨勢及中國小辦學標準,健全全縣義務教育專項規劃動態調整機制。堅持教育用地聯審聯批制度。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學校佈局調整,嚴格執行義務教育學校先建後撤制度。房地產開發企業不得以“學區房”為名開展銷售活動。

2.建設現代化學校。全面完成《陽新縣“全面改薄”總體規劃(2014-2018)》建設專案。逐年完成黃石市現代化學校建立目標。新建或改擴建學校一律按照辦學標準設計建設。現有學校逐一建立臺賬,確保校校達標。在城鎮建設改造時統籌優先解決學校生均佔地面積不達標的問題。按照國家標準,為學校配齊多媒體教室、音美教室和體育運動場。同時,統一基本裝備配置標準,配齊符合條件裝備標準要求的實驗教學設施裝置,國小、國中生均教學儀器裝置值分別達到2000元以上、2500元以上,全面提升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

3.消除大班額及大規模學校。統籌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建設,建立消除大班額工作臺賬,實行銷號管理。嚴格控制因擇校產生的大班額。確保大班額及超大班額零增量。2019年9月,全面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
到2020年,全面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基本做到國小班額不超過45人、國中班額不超過50人;
到2021年,全縣國小、國中規模原則上不超過2000人,九年一貫制學校不超過2500人。

4.推進校園數字化建設,提高教育資訊化水平。全力完成“三通兩平臺”升級改造建設工程,確保國小、國中每百名學生擁有網路多媒體教室數分別達到2.3間以上、2.4間以上。加快推進“寬頻網路校校通”,基本實現所有教室及功能室有寬頻網路接入和“班班通”裝置;
全面推進“優質資源班班通”,基本建成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為學習者享有優質數字教育資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大力推進“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網路學習空間應用普及化,基本形成與備、教、批、輔、改、考、研、學需求相適應的資訊化支撐服務體系。以“名師工作室”等形式組織特級教師、教學名師與一定數量的教師結成網路研修共同體,提升廣大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推動形成“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的資訊化教學新常態;
創新推進“名校網路課堂”建設,使名校優質教育資源在更廣範圍內得到共享,讓更多的學生享受到高質量的教育。完善縣級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與服務,充分利用現有通訊基礎設施,加快推進縣級平臺建設和與國家、省教育平臺的協同服務。

5.落實教師補充、交流、培訓機制,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全面落實新機制教師“空崗補齊”和在編教師“退一補一”的教師補充機制,改善教師隊伍結構。積極採取城鄉對口交流、鎮域內互派交流,結對幫扶、教師走教等方式,引導優秀校長和骨幹教師向鄉村學校和薄弱學校流動,推進教師校長輪崗交流制度常態化,縣域內交流輪崗教師比例每年不得低於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10%,其中骨幹教師交流不得低於交流輪崗教師總數的20%。繼續實施5年不少於360學時的教師全員培訓,所有學校按不低於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安排培訓經費。推動校長專業化建設。加大骨幹教師培訓力度。不斷增加名校長和骨幹教師比例。國小、國中每百名學生擁有縣級及以上骨幹教師數均達到1人以上。

(二)落實政府保障政策,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發展。

1.實現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統一。確保城鄉公辦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統一、不足100名學生農村國小和教學點按100名學生核定公用經費,實現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統一(免除民辦學校學生課本費),對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按寄宿生人數年生均200元標準補助公用經費。積極推進特殊教育工作,對特殊教育學生實施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服務,並按每生每年不低於6000元標準撥付特殊教育經費,保障特殊教育工作有效開展。

2.落實教師工資待遇,激發教師工作熱情。教育部門會同人社、財政部門核定中國小績效工資總量,根據正常增資情況建立獎勵性績效工資持續增長機制,切實提高教師待遇,完善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改進考核辦法,使績效工資充分體現教師的工作量和實際業績,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落實農村教師工作補助政策。加快實施農村學校教師週轉宿舍建設。推進教師專業技術職務晉升指標向鄉村學校傾斜。

3.嚴格招聘教師資格稽核,統籌配置教職工編制和崗位。嚴把教師從教資格關,實行定期註冊制度,確保專任教師100%持證上崗,並做到崗證一致。教育部門主動配合編制、人社部門,按照“師生比”和“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統籌考慮城鎮化、全面二孩政策等因素帶來的新變化,每3年核定一次學校教職工編制總量。在編制總量內,嚴禁在有合格教師來源的情況下“有編不補”、長期聘用編外教師,嚴禁擠佔挪用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和各種形式“吃空餉”行為。嚴禁任何部門和單位擅自借調中國小在編教師。教育部門會同編辦、人社部門根據中國小崗位設定結構比例指導標準,分別核定中國小校專業技術高、中、初級崗位數量,為有效防範“編崗分離”問題,由教育系統實施“崗隨編定、編隨人走、縣管校聘”的動態管理,編辦、人社、財政部門備案。

4.實行劃片招生,關注留守兒童,科學分配優質高中招生名額比例。堅持就近免試入學原則,實行劃片招生,確保城區和鎮區公辦國小、國中(均不含寄宿制學校)就近劃片入學比例分別達到100%、95%以上。所有公(民)辦義務教育學校一律實行免試入學,不得舉行或變相舉行與入學相關的各種形式的統一考試,不得設定重點班。落實民辦學校屬地管理責任,合理確定民辦學校招生範圍和規模,嚴格招生計劃管理和招生行為規範。嚴格查處學校變相選擇學生的行為。健全留守兒童關愛機制,建立資訊臺賬,實施精準幫扶;
落實以流入地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接收隨遷子女的“兩為主”政策,確保全縣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和政府購買服務的民辦學校就讀比例不低於85%。嚴格執行教育部教職成廳〔2017〕2號和湖北省有關檔案精神,以當年會考報名人數為依據,將市級示範高中陽新一中招生計劃,按照每年90%的比例,均衡分配到轄區內各國中學校,促進農村薄弱學校的發展,逐步縮國小校之間的辦學差距。

(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教學質量整體提升。

1.強化學校治理,提高管理水平。堅持依法治校,建立健全學校章程,推進現代化學校制度建設。落實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重點提高農村寄宿制學校、九年一貫制學校及小規模學校管理服務水平。加強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培養學生應急逃生技能,依法處置各種侵害青少年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強化校園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學校安全長效機制,適時開展學校各類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充分發揮公安、政法、衛健、文化和旅遊、環保、教育等部門的職能作用,共同做好校園安全管理、安全防控工作,杜絕重大安全責任事故發生。

2.做好控輟保學,提高普及程度。健全控輟保學部門協調機制、監控機制、勸返機制及幫扶機制,確保全縣國中三年鞏固率達到95%以上、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95%以上。

3.堅持立德樹人,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促進教育內涵發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抓實課堂主陣地,發揮主載體作用,開展入校、離校、畢業典禮、入隊入團等儀式教育。加強誠信教育、網路道德教育。拓展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把研學旅行納入教育教學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自然、歷史、地理、科技、人文等多種型別的研學旅行活動。支援學生自主管理。國小重點開展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國中重點進行規則意識、法制觀念、公民意識教育。加強中國小校園文化建設,堅持魂形兼備原則,挖掘地域特色優勢,打造陽新校園文化品牌,發揮“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用。

4.深化課程改革,規範教學秩序,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落實國家課程標準,開全開足音體美及社會綜合實踐課程。嚴禁消減、擠佔體育課時間,切實保證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實施基於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精品課程建設專案,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精品課程。建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型教學關係,改革教與學的方式、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構建“高效課堂”模式。充分發揮名師及名師工作室的引領、輻射作用,推進一批有前瞻性的教學改革專案,推出一批優課,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確保在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中,監測學科學業水平均達到Ⅲ級以上,且校際間差異率低於0.15。同時,大力規範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外負擔,堅決杜絕在職教師有償補課、組織學生有償補習等違規行為,重點解決“超標、超前、超量”問題,維護正常教學秩序。強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明確家長責任,切實改變“學校減負、家庭增負,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現象。

六、實施步驟

(一)啟動準備階段(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

1.對照評估標準,開展自查調研,建立問題臺賬。

2.擬定《陽新縣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施方案》。

3.成立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下設辦公室(縣推進辦)。

4.向縣政府主要領導彙報情況;
按要求向市、省教育督導部門報送《陽新縣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施方案》。

5.分解推進工作任務與責任。

6.適時召開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動員會,部署全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建立工作。

7.對相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

8.多渠道宣傳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建立工作,營造建立輿論氛圍。

(二)實施爭創階段(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

1.各成員單位貫徹落實縣政府會議精神,召開本部門動員會,進一步明確建立目標與責任,建立建立專案的管理制度,所有專案均明確時間進度及責任人。

2.各義務教育學校成立專班,分解工作責任,對照標準,查詢問題,制定整改方案,

3.縣推進辦建立“一校一冊”,加強指導和督促,確保工作質量和進度。適時召開現場會、協調會,攻堅克難,有效推進。

4.縣推進辦根據教育事業統計資料和教育經費統計資料,建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資訊庫,並進行測算,將差異係數及相關問題報告縣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領導小組。

5.收集整理迎檢檔案資料的和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自評報告初稿。

6.系列宣傳報道,提高社會認可度。

7.組織縣級自評。對照評估內容和標準,縣推進辦組織專班對全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狀況進行自查自評,自評結果達到省級評估標準後,填寫《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申報表》,將縣政府自評報告、申報表在陽新政府網等網站和媒體上進行公示。公示一週結束後無異議,申請黃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複核。

(三)迎接驗收階段(2023年9月至2025年11月)。

1.接受縣(州)級複核。2023年10月前,接受縣政府教育督導室複核,根據反饋意見,制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工作。

2.迎接省級評估。2024年12月前,《陽新縣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自評報告》報省人民政府及其教育督導室。各成員單位對照職責、標準自查完善;
黃石市政府組織模擬評估,發現問題及時改進;
縣、鎮、校做好迎接省級評估的各項準備工作。待省級督導評估驗收通過後,於2025年11月前接受國家督導評估認定。

七、工作保障

(一)加強組織機構領導。將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作為落實陽新縣教育事業“十三五”規劃的緊迫任務和各部門、各鎮(區)依法履職、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務。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圍繞突出問題,組織重點攻堅。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協調聯動,共同推進全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二)確保教育財政投入。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保證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經費需求。依法落實國家關於教育經費“三個增長”的規定,足額徵收和依法管理使用教育費附加,統籌各類建設專案和專項經費,加大對重點專案的投入,落實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學校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加強義務教育經費管理,做到專款專用,嚴禁擠佔、截留、挪用。

(三)健全動態監測體系。以素質教育為導向,不斷完善義務教育教學質量監測制度,制定有利於促進教育內涵發展的義務教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監測體系,定期進行監測和分析,繼續開展發展性評價的評估工作,及時向黃石市人民政府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並以適當的方式予以公佈,接受社會監督。

(四)建立追責問責機制。制定《陽新縣人民政府關於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問責制》,完善以年度綜合考評為導向的激勵機制,將推動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納入縣政府相關部門督導評估範圍,評估考核結果作為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年度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對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成效顯著的部門、鎮(區)及有關學校和個人給予表彰。對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敷衍塞責、不作為、慢作為的相關部門和領導予以追責問責。

(五)強化檢查指導督辦。採取簡報週報督辦、領導調研督辦、部門聯合督辦等形式,強化進度跟蹤,解決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將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專項督查情況定期向社會公佈。針對薄弱環節和發展短板,強化工作指導,督辦整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