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演講稿

校園欺凌事件演講稿8篇

演講稿2.83W

演講稿的內容通常經過精心策劃和組織,以確保資訊的連貫性和邏輯性,演講稿也可以包括反駁對立觀點的部分,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校園欺凌事件演講稿8篇,供大家參考。

校園欺凌事件演講稿8篇

校園欺凌事件演講稿篇1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整治校園欺凌,提升文明素養》。

校園欺凌,既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也不是一個陌生的現象。從國小到中學甚至是大學,從個體衝突到集體約架,從校園內到社群裡,從現實社會到網路社會,校園暴力時有發生。那麼何為校園欺凌呢?校園欺凌事件是指有意造成他人身心傷害的行為,包括言語威脅、戲弄、辱罵、奚落、嘲弄、起外號、說壞話、製造謠言、社會排斥等,也包括身體方面的打、踢、推搡、抓、咬以及勒索、搶奪物品。

而家庭、社會成長環境中負面因素的影響、法制教育弱化、中國小生心理健康問題突出,以及針對未成年人校園暴力行為管教執法力度不夠則是造成校園欺凌事件的主要原因。此外,個性張揚中的偏狹自私,價值取向錯覺,教育懲戒功能喪失後的放縱,對暴力遊戲與灰色文學的認同等也是重要誘因。

下面我向同學們發出幾點倡議:

1、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積極參與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學習生活;

2、多交益友,正確處理人際關係,掌握社交技巧;

3、勇於表達自己的看法,加強與老師、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

4、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弘揚美德,傳遞正能量。

同學們,明善惡方能伸正義,知榮辱才可淨心靈。校園是學習文化知識的一方淨土,而文明則是點綴校園的閃閃明星。整治校園欺凌,提升文明素養當是我們每位同學義不容辭的責任。讓我們共同努力,還校園一片朗朗晴空。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校園欺凌事件演講稿篇2

這幾天中關村二小火了,因為一個“校園欺凌”事件。

網上報道的事情梗概是這樣的:一位北京中關村二小的學生家長在網路發帖,自己的孩子長期遭到同班一同學的“霸凌”,前幾天發展至被同學用“廁所垃圾筐扣頭”。她聽完孩子的哭訴後,隨即給班主任打電話,要求處理,並表示事發後,孩子出現失眠、易怒、恐懼上學等症狀。但溝通未果,家長稱“老師把這個事說成是‘過分的玩笑’,還讓我們大事化小,我們不能接受。”

這樣的報道其實並不鮮見,網上搜索一下,每年都有發生,但這樣的報道隨著時間的過去也就過去了。“時間依舊流駛,街市依舊太平”。這次居然出現在了國小,所以掀起的浪花更猛烈了些。但我想,即使這次的浪花再大,過不了多久也會被淹沒。然後,還會有這樣的報道繼續出現。

有人群的地方,就得承認差異。兒童、少年也是一樣。不是這種欺凌現象沒有報道就不存在了,而是我們一直選擇性地忽視。成尚榮先生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對兒童的認識和發現是不完整的。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和分離,理論中的兒童是偉大的,而實踐中所發現的兒童卻與理論上的發現不盡一致,我們往往以理論遮藏實踐;理想與現實的脫節和分離,現實中的兒童與理想中的兒童有著落差,而我們往往以理想中的兒童代替現實中的兒童;對兒童可能性的認識與把握,注重其積極的、光明的一面,而忽略其消極的、灰色的一面。”兒童的世界是美好的,但這不是絕對的。對於“消極的、灰色的”一面同樣需要正視、重視。一個問題兒童的背後一定有個問題家庭,學校教育對“問題家庭”的影響力是微乎其微的。遺憾的是學校教育沒有剛性的約束力,所以我能理解這位老師把這件事說成“過分的玩笑”。一定程度上,學校教育承受著不能承受之重。

電視劇《亮劍》中那支騎兵隊伍,明知不能敵,也絕不束手就擒,直至拼盡最後一人。那樣的血性,讓人熱血沸騰。每每從新聞上看到被欺凌的孩子縮在牆角,任由別人欺侮時,真是心疼而又憤怒。尊嚴還在?血性何在?你想用你的示弱換來別人的憐憫?恰恰相反,示弱更讓施暴者嗅到了血腥的快感。這樣的畫面是不是成人世界裡也很熟悉——兩三個犯罪分子當街作惡,卻無人敢聲張。這樣的報道屢見不鮮。

是什麼讓大眾成了沉默的羔羊?我們的教育裡是不是少了點應有的血性和野性?我們有太多的整齊劃一,我們有太多的一切行動聽指揮。在家要聽父母話,在校要聽老師話。一直亦步亦趨,唯唯諾諾的孩子,面對凶神惡煞的“紙老虎”的時候,還會有指出他是“紙老虎”的勇氣嗎?指望這樣的孩子將來“路見不平一聲吼”?

這麼想來,撒點野、打次架、闖點禍,又有什麼關係呢?

校園欺凌事件演講稿篇3

校園是我們增長知識、接受教育的地方,本不該為欺凌事件的陰影籠罩,可據有關方面統計,全國絕大多數地區未成年人犯罪增多,有些地區年增幅在30%以上,作案者和受害者絕大多數為像我們這樣的在校學生。

從80年代末到現在已出現了一個未成年人犯罪高峰,我國出現的校園欺凌事件並不是孤立的。由於影視業的商業化,欺凌恐怖影視作品越來越多,充斥我們的視野,許多作品中對於犯罪過程細節的描述,成了不少青少年模仿的根源,而校園又成了他們“付諸實踐“的理想場所。校園欺凌事件的存在,受影響的絕非個別學生,我們全體青少年都會受此不良影響。校園本應是我們學習的淨土,但屢見不鮮的校園欺凌卻打破了校園應有的寧靜。花季少年身上的欺凌傾向十分令人擔憂。說來說去,就是一句話“冤冤相報何時了?“校園欺凌同時也體現出人際交往問題,人際交往需要風度,風度就是用溫柔去對待倔強的人,用寬容去冰凍苛刻的人,用熱情去融化冷酷的人。

儒家學說認為,人心固然有善端,但它一開始只是一個萌芽,而且它隨時會遭到私心雜念和外界誘惑的摧殘。這萌芽要成熟、長大,就需要特別的守護和滋養。提高德性是一個十分艱難的修養過程。遊戲人生,看起來固然瀟灑,可如此泛泛而過又能找到什麼樣的人生感覺?生命是單程線,沒有回頭的機會。我們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應當互相幫助、互相諒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種子,長不出和平的芽,單純的冤冤相報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現在校園裡出現了校園欺凌,鬧的同學們都人心惶惶。影視作品、書刊對我們青少年犯罪的誘導作用十分嚴重,在我們身心發育過程中,自制能力一般較弱,是與非的界限比較模糊,很容易在覺得新奇好玩的心態下去模仿一些作品中的人和事,這是極需引起全社會關注並著手解決的。

校園欺凌事件演講稿篇4

又看到一條關於校園暴力的新聞,六名未成年女生圍毆一名女生,並逼其喝不明液體,這樣的新聞看的讓人觸目驚心。

都是同學,還都是未成年,本應該一起課間玩耍,跳繩什麼的,不明白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多校園暴力,什麼愁什麼怨,誰都是父母的寶貝,不知道是現在時代變了,還是我老了。

我國小國中的時候就只知道讀書,課間也會一起玩耍,生氣也就是吵幾句,從來沒遇到過這樣的同學,不過現在的小孩已經變了,不像當年的我們,每個小孩都有智慧手機,還總會發些矯情和找男女朋友的帖子,在他們眼裡,十四歲都是老了的。

校園暴力一直都存在,發生的時候都會有人錄下視訊發到網路上,看著視訊裡的小孩圍著一群,有打人的,有哈哈大笑的,還有抽菸的,男女生都有,真的不理解錄這視訊是在炫耀嗎,不過也應該謝謝這些錄視訊的人,讓我們都看到她們做了些什麼,那些根本就不是什麼祖國的花朵,就是一些惡勢力。

發生校園暴力是我們每個人都不想的,這樣的事對當事人是很大的傷害,無論是身體還是心靈,很可能會造成孩子的終身心理陰影。

雖然我沒經歷過校園暴力,不過我身邊發生過很多,高中的食堂很擠,特價是中午放學,有的人可能碰到了擠到了,便拿起餐盤就砸另一個人的頭,可笑的是,身邊那些男生沒有阻攔的,反而還在看熱鬧,這都不是未成年了,卻依舊這樣。

很多明星也都參加了校園反暴力,校園也進行了相應的制度改革,但這件事還是應該從孩子本身進行教育,從根本上杜絕校園暴力的發生,還學校一片淨土。

校園欺凌事件演講稿篇5

校園欺凌,指發生在校園內、學生上下學途中、學校教育活動中等,針對師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蓄意濫用語言、軀體力量等方式而達到某種程度的侵害行為。被侵害者會構成心理陰影,甚至影響人格發展。

那麼,校園欺凌主要有什麼行為呢?

1、對受害者進行重複性物理攻擊。如:拳打腳踢、推撞絆倒;使用管制刀具、棍棒等攻擊受害者。

2、干涉受害者的個人財產、教科書、衣裳等,損壞,或通過他們嘲笑受害者。

3、恐嚇、威迫受害者做他(她)不想要做的,威脅受害者跟隨命令。

4、敲詐勒索被害人的物品、財物。

校園欺凌對我們的身心發展有極大的壞處,可是我們如何避免校園欺凌呢?

首先,我們要防範於未然。上下學儘量結伴而行,不要走僻靜、人少的地方;而且,不要到天黑才回家,在路上不要貪玩,要早早回家;在學校裡不主動與同學發生衝突,有問題找老師解決;衣著文具要樸素,不要太過招搖。

其次,如果發生了校園欺凌,一定要鎮靜,不要驚慌,有勇有謀的保護自己,爭取機會求救,要記住,人身安全是第一位的;發生校園欺凌後,回到家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告訴父母,不可忍氣吞聲,自己一個人承受身體及心理上的創傷。

還有,我們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也要保護他人。如果發現有校園欺凌的事情發生,應及時報告老師,不參與欺凌,不隨之應和。

自己的人身安全不僅僅關係到自己的幸福,也關係到一個家庭的幸福。讓我們行動起來,預防校園欺凌,使我們的校園變得更美好!

校園欺凌事件演講稿篇6

校園是我們學習的地方,是教育我們成才的地方,但屢見不鮮的校園暴力欺凌卻打破了校園應有的寧靜。校園暴力欺凌嚴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破壞正常的教學秩序和和諧校園的建設。

校園欺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索要錢物,不給就威逼利誘、暴力脅迫、以大欺小 以眾欺寡 、為了一點小事大打出手、同學間因“義氣”之爭,用暴力手段爭長論短、不堪長期受辱,以暴制暴,衝動報復 、帶有黑社會性質的團伙等等,那麼,暴力欺凌事件的後果將怎樣?

公安機關根據其後果不同分為毆打他人,故意傷害。毆打他人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處理,屬於治安案件;而故意傷害則是依據《刑法》處理,屬於刑事案件。但無論哪種案件,最終的結果都是違法者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名譽受到影響,金錢受到損失;對違法人員的危害是巨大和不可挽回的。

第一、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受到拘留處罰的,要送拘留所執行。受到拘役和有期徒刑刑罰的,要在監獄或看守所服刑。

第二、金錢受到損失。金錢損失主要包括罰款和賠償兩部分。毆打他人的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最高可處1000元罰款,故意傷害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要判處罰金。賠償是指對受害人進行賠償,專案包括醫藥費、護理費、營養費、誤工費、交通費等。罰款(罰金)加上賠償就是打架的金錢成本。

第三、名譽受到損害。毆打他人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根據情節的不同,違法人員要受到一日以上,十日以的下的行政拘留處罰;犯故意傷害罪,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根據傷害程度的不同,要受到拘役,管制和有期徒刑,案底將留存公安系統,在全國任何一臺接入公安專網的計算機都能查到,這樣必然對升學、工作及從事經濟活動產生影響。

校園,本該是一方淨土、文明的.殿堂。然而,同學之間因瑣事引發的校園暴力給寧靜的校園蒙上了一層陰影。對比,我們真誠的呼籲廣大同學:涵養理智,莫讓美好的青春蒙受衝動的懲罰!

校園欺凌事件演講稿篇7

“和諧”是什麼?是亂丟垃圾,侮辱別人,亂塗亂畫?“是嗎?”我問自己,經過一段時間思想鬥爭我知道了“不是!”可“和諧”又是什麼?我左思右想,得出一個結論:“和諧”是寬容別人,是尊重別人,是助人為樂,更是別人無助的一種依靠。

有一次王淼沒帶筆,找我借,我卻錯誤的認為她是個貪小便的人,帶了筆卻找別人借。便以“沒有”將她支走。可命運卻像個淘氣的孩子,喜怒無常,但也喜歡搞一些惡作劇。

上個星期一我忘帶書了,我本想找王淼借,剛想開口又想了想:上次她沒帶筆找我借,我都不借,這次我忘帶書,她會不會不給我藉以此來報復我呢?我想了又想決定:算了吧!死了就死了,大不了被老師批評,怕什麼呢?

上課了,王淼見我還不拿書出來就關心地問:“你怎麼不拿書出來呢?”我卻以為她明知故問想挖苦我,我就說:“我沒帶,等會兒我讀不出來,你就高興了!”我以為她會大發雷霆,可我錯了王淼並沒有生氣,而是平靜的說:“我只想問你帶了書沒有,沒帶我和你共一下”。我卻好心當成驢肝肺說道:“我不稀罕你的破書”。老師卻偏偏點中了我,我下了就蒙了不知麼辦才好,王淼在這時遞過一本書說:“快讀!”我勉強拿起書讀起來。下課了我一直想對王淼說聲對不起,可由於面子問題一直不敢說出口,可又一想:人家王淼能如此寬巨集大量,一個對不起算什麼!想罷,我走到王淼面前說了一聲對不起,王淼只是淡淡一笑:“同學這間有點小摩擦不要緊,別放在心上”。我頓時覺得王淼是個“天使”,一個真正的“天使”,她讓一直困擾我的問題“什麼是和諧”找到了答案。

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就是和諧,寬容朋友就是和諧。

讓我們學會寬容,與朋友和睦相處,共建和諧校園!

校園欺凌事件演講稿篇8

我們要反對校園暴力。

我曾經好幾次親眼目睹校園暴力的發生。其中有一次是在校外,我們班上的幾名“惡霸”正在尾隨著我們班上另一名同學,彷彿正在商議著什麼。突然,其中一名“惡霸”衝上前去,從背後用胳膊勒住那名毫不知情的同學的脖子,將他撂倒在地。然後後面幾個衝上去,對他又踢又打,還用那些粗鄙的髒話罵他。半分鐘後才散去,而那名“受害者”什麼也不說,就默默的離去了。

那些校園暴力的“受害者”性格內向,較沉默,受到侵害後不採取任何措施,生怕再次被打。這就助長了那些“惡霸”的囂張氣焰,越來越視規則於無物,所作出的行為也就越來越出格,“受害者”收到的欺凌也就越來越厲害。這就造成了一個惡性迴圈,最終“惡霸”走上不歸路,“受害者”一蹶不振。損人不利己。

我們還要學會正當防衛。

很多家長從小就教導我們,不要和別人打架,不要惹是生非。所以那些“受害者”往往受到侵害時都不敢還手,怕被家長老師批評。而那些天生就膽小怕事的_人就更不必說了。有些人可能會說,被欺負沒關係啊,跟老師說就行了,老師自然會處理的。但是如果有一個人總是罵你,叫你外號,然後你去叫老師。結果那些同學就會說你這個人愛打小報告,嘲笑你。嚴重者甚至開始動手打人。我們不可能每時每刻都在老師家長的關懷下生活,終究是要步入社會的。所以,當別人打你時,跟他打一架。不要讓他認為你是一個軟柿子可以隨便捏。這個世界,拳頭大才是真理。

作為家長,應多給孩子普及相關的法律知識,讓他知道怎樣做是對的,怎樣是不對的。在生活中,不要欺負弱小的人,但也不要一味的忍讓。重視對孩子的生命、尊重與心理教育,這才是一個家長的職責

李/克強總理曾指出,校園應是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園暴力的頻發,傷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衝擊了社會的道德底線。因此教育部門應完善相關法律,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遏制傷害人的尊嚴與生命的行為。

校園暴力的危害,人人共睹。反對校園暴力,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