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演講稿

時代新人說演講稿精選5篇

演講稿8.97K

時代新人說倡導青年學生走近社會,深入生活,接觸和了解身邊普通人物及一線勞動者,挖掘平凡人的奮鬥故事,在平凡人、平凡事,身邊人、身邊事中,深刻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奮鬥幸福觀”。以下是本站小編蒐集整理的時代新人說演講稿,希望大家喜歡!
 

時代新人說演講稿精選5篇

 

篇一:

提到銀行大家是什麼感覺?是整潔光亮的廳堂,是整齊如一的制服,更扎眼的是成摞的鈔票,那彷彿彌散著無限的魅力,因為它寄託著人們嚮往財富的夢想。

站在這個行業的門外,我曾經無限憧憬,於是,脫下碩士服,我投身銀行基層建設,那時,我滿懷激情,準備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可到了現實中一看,只有小小的一方櫃檯,我的任務就是在這方櫃檯,接待各種客戶,完成各種業務。

       逐漸的,我意識到,銀行的江山不用我指點,倒是銀行的鈔票需要我數清楚。 朝九晚五隻是傳說,每天和太陽一起起身,來到網點學習、準備,晚上下班要整理賬務和大家喜歡的那摞現金,送走押運車才能披星戴月的回家,在一整天工作中不僅沒有停歇,而且你不能有任何情緒,因為一不小心你會被客戶投訴,也不得出現差錯,因為錯多少你要賠多少,不要說吃飯喝水,甚至去衛生間每天都得一忍再忍。

       理想和現實的巨大落差橫擔在了我的面前,改變不了現實,唯有改變心態,客戶來到銀行,是將自己對於財富的守望寄託在這裡,他們的焦急、催促,是他們作為國家的公民想要共享社會的金融服務,難道,這不是我們職業的意義所在嗎?於是,我不厭其煩在客戶匯款時進行風險提示,為的是挽救客戶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我會告訴客戶5萬元以上存取款是需要身份證的,這不僅是保障您資金安全,也是國家反洗錢監測的需要;我也會堅持依法沒收客戶手中的假幣,因為這關乎國家金融秩序和金融尊嚴。當然,我做這些,也曾遇到許多不理解甚至是辱罵,但擦乾眼淚之後,我依然執著。只有你無限誠摯地面對你的職業,你才會義無反顧,心甘情願。

後來被選拔到信貸隊伍中,這是大眾並不熟悉的一個群體,卻是銀行重要的守護者。面對著資訊不對稱和道德風險的難題,信貸人沒有現成的公式可以套用,只有在實踐中摸爬滾打,從貸款的放出到貸款的平安收回,經歷無數次風險煎熬的輪迴,才能得以成長。如果有一筆貸款未能正常收回,信貸員將面臨下崗的命運。

       所以這是一場職業生涯的賭注,這是一個勇者和智者的戰場,支撐起銀行的往往是那些史詩般的令人驚心動魄的信貸往事。身處其中,我要精準判斷客戶資質,公正對待每一筆業務,不辱使命。有時候,也會面對誘惑,我一概婉言謝絕,這是職責所在,更是良知和忠誠。曾經,因為多次拒絕虛假和有風險的業務,我受到經銷商的警告:你要注意你的立場和前途。對,他說的沒錯,我是要注意自己的立場,那就是:無論何時何地,何情何境,我都將忠誠於自己的職業,讓百姓的財富流向優質的渠道,最終得以保值增值。

這不僅僅是我一個人的故事,不論臺前的儲蓄,還是幕後的信貸,有一個群體,他們叫銀行基層。他們貌似頂著白領的光環,卻堅守在基層一線,做百姓金融服務的忠誠衛士,做社會金融秩序的直接維護者,做普惠金融政策的最後落實者,做國家金融風險的第一道防線。三尺櫃檯,財富世界,熙來攘往,人生百態。即使面對指責和誤解,我們依然完善自我,相信善良;

即使面對誘惑和不公,我們依然堅守原則,堅持底線;即使面對前路茫茫,我們依然尋找希望,永不放棄。

所以我想感謝自己,始終努力;

感謝磨礪,它讓我更加堅強。看到時代新人這個題目,我想到了自己和這個時代共同進步,從初出校門的懵懂青年,到逐漸入門的銀行從業者,我踏踏實實地接了地氣,兢兢業業地守法工作。留在記憶深處的,甚至不是我清點了多少鈔票,營銷了多少產品,放出了多少貸款,清收了多少不良,而是作為一名銀行基層從業者,這一路上的成長,使我有了逐漸豐盈的精神世界,逐漸從容的人生態度,以及逐漸開闊的生命格局。有時也想想過得怎樣,可面對著所有人我坦坦蕩蕩,我還是相信厚積薄發,風雨路上信念同我一起前行!我正懷著一顆赤子之心,努力成為時代新人,我以為 : 所謂時代新人,就是要緊跟歷史進步的潮流,有自我革新的能力和勇氣,使知識沉澱,使智慧昇華,從而給這個社會帶來清新之風,推動社會向前。時代新人就是,無論我經歷怎樣的風吹雨打,依然能莫為浮雲遮望眼,依然能夠憑藉心中的良知、信念和定力毅然堅守。時代新人就是,要有奮發有為的實踐精神,在知行合一的實踐中,做社會的守護者、擔當者和建設者。

一個新的時代撲面而來,國家給提供我們施展自我的舞臺,國家是我們堅強的後盾。走進這個新時代,國家許我以信心,我許國家以未來。時代新人關注什麼,國家便可改善什麼;

時代新人的眼光和思想,就是未來中國的視角;時代新人心之所繫,即明日國家力之所及。請祖國放心,每一個平凡的公民都會懷赤子之心,奔赴這場時代的盛宴,在平凡中創造,在篤定中前行,發現自身的使命,啟用自己的夢想,在波瀾壯闊的人生航程中,擔復興大任,做時代新人!

篇二:

這是一座荒蕪的彈丸小島,也是祖國的黃海前哨。33年前,島上只有一座空蕩蕩的營房和兩個人的哨所,哨長是我的父親,哨兵是我的母親。

32年前,我在島上出生了。父親給我取名“志國”,意在“立志報國”。從蹣跚學步開始,父親就帶我升旗、巡邏,教我敬軍禮唱國歌,教我做一名小哨兵。當年的我,還不懂父親的良苦用心,也不知道這對將來的我會有什麼影響。6歲那年,我上岸讀書了。面對陌生的環境,我央求父親留下,他卻說:“我得回去守島,你爺爺叮囑過,爸爸要像守陣地一樣守好島,人在旗在。” 就這樣,時光在父親的島上流淌、在我的岸上走過。2012年我研究生畢業。一天,父親叫我去升旗,路上他語重心長地說:“兒子,去當兵吧!像這開山島,你不守我不守,誰來守?”陽光下,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看到父親蒼老的手觸碰到鬢角的白髮時,我決定如他所願,用一身軍裝去守護這面旗、這片海。

去年父親因病去世,年僅58歲。年底我所在單位改革,在決定走留那一刻,我腦海裡一遍遍浮現父親的身影。這些年他為了守島,老人去世沒趕上,摔斷肋骨沒喊過,面對危險沒躲過,我豈能退縮?我毅然寫下申請,成為一名光榮的武警戰士。

在換上胸標那一刻,我終於讀懂了父親,也看清了腳下的路。父親用他一生的堅守,教會我什麼是愛國奉獻,什麼叫使命擔當。我願向祖國許下承諾,像父親那樣,做祖國的看海人!

篇三:

中國,是太和殿脊簷邊灑落的晨光;是八達嶺長城烽火臺上落下的餘暉;是茫茫塞外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秀麗江南的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中國,有著故宮那一抹耀眼的古磚紅,風雨千年,歲月如梭,在無盡歷史長河中大浪淘沙,留存下只屬於他的一抹閃爍。他如同一位睿智的老者,沉默但卻積聚著智慧,走過千年,蹉跎歲月,凝滯下孔子的仁,朱熹的禮,王守仁的心。五千年的智慧,斗轉星移,但又腳踏實地,深沉無言。

風雨飄搖的年代,魯迅的一聲吶喊“寄意寒星荃不擦,我以我血薦軒轅”,打破了無數青年的彷徨,無數風華正茂的熱血志士走上街頭,喊著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現在我們又何嘗不該如此,左手知識,右手道德,一腔熱血,與祖國並肩前行,踏著剛硬有力的步伐喊著“少年強則國強”的號子,行走在時代的征途上。

中國夢,我的夢。中國的歲月在這頭凝望這我們,寄予我們多少的期許。我們承載著祖國的偉大復興的夢想,我們和祖國是緊密相連的。雖年少,但卻身懷巨大潛力。為國付出天經地義,所謂愛國即是如此。

新時代的青年是要乘著時代的春風,翱翔在祖國的萬里長空中,放飛自己的夢想。走在祖國的康莊大道上,藉著一股時代脈動的氣息,一路向前,永不停歇。在新中國的時代脈搏上努力前行,秉承以愛國精神,讓自身融入誠信,友善的品質,努力作祖國棟樑。跟隨祖國的步伐,發揚法治,秉公執法,為社會的富強,民主,和諧發展儘自己最大的一份力。青年毫無爭議的擁有無比自由的頭腦,走在前所為有的時代大潮中,經濟發達,國力強盛,思想開放。何不趁此良機,揚帆遠航。

新時代,青年擁有獨屬於自己的使命,有著不一樣的擔當。我們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是新中國的接班人。就要求我們以時代建設為任務,把自己當作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並承擔起那一份擔當和使命。在踐行這一份使命,這一種擔當中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拼搏。在為了全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奮鬥而夢想成真。

幾千年風霜雨雪,多少次磨難艱辛,祖國皆是毫不哆嗦地挺了過來,我們又怎能懼怕難苦。一點小磨難便倒地不起,還有何資格說自己是華夏兒女,是祖國之子。風霜無懼,艱辛不畏,祖國如此,我們更需如此,怕什麼,祖國就在我們身後。

多少時光流去,歲月蹉跎了之。祖國依舊是那個東方世界的老者,如老樹般拔幹虯勁的矗立在世界之上,亞洲東岸。五千年的歲月凝固成了他身上褐色的面板,紋理之中刻出一道道智慧的印痕,凝成了多少人向望的中國情。

斗轉星移,凝成祖國的一身睿智;風吹雨打,顯出祖國的千年旅途,日耀火灼,煉出祖國的一身鐵骨。沉默無言,閃耀出文明的光明。文明火炬,薪火相生。

大風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槃鳳凰。文明聖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和天地並存,與日月同光。

篇四:

回顧歷史,那是一條長河,那是一個傳說;回顧歷史,是秦兵馬俑的高大雄偉,是前所未有的名勝古蹟;回顧歷史,是儒家思想的捨己為人,是善意懂禮的道德之志。歷史的時空隧道,正在慢慢開啟。回到過去,回到歷史,一起見證那奇蹟的一刻。

從1949年10月1日中國建國開始,到如今已有七十週年。這七十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單一的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憑票購買到任意選購琳琅滿目的商品,從單調樸素到顏色鮮豔款式多樣的衣服,從“蝸居”到“廣廈”,從“自行車王國”到說走就走的旅行,從老式“四大件”到新式“四大件”的改變,無一不說明著如今的中國已經不再是那個落後捱打的中國了,如今的中國富起來了,如今的中國強起來了。

今天,當年輕人在超市選購琳琅滿目的商品時,很少有人知道,20世紀90年代以前,存在過一個特殊的“票證時代”。隨著改革開放給中國經濟和民生帶來的巨大變化, 1992年,中國告別了長達40年之久的票證時代。聽爸爸講他們小時候,平時吃啥買啥都要按照“票”來購買,“票”通常分為吃、穿、用三類,這些票涉及方方面面,五花八門,總之,大多數商品都是憑票供應,想要什麼樣的商品就要用什麼票去購買,對號入座,缺一不可,一些貴重的物品更是一票難求。由於食品物資的匱乏,爸爸說那時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可以吃肉、穿新衣服,而家裡的大人也往往會把肉票布票留到過年才用,食品物資的匱乏導致食品供應的時間僅有幾天,每逢年關,食品供應點就會簇擁著大量憑票購物的人們,購物長隊成為那個年代的一大街景。在冬天,奶奶把白菜、土豆、蘿蔔儲存醃製,以備過冬。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工業和農業的發展,糧食和其他日用商品的種類越來越豐富,商品市場逐漸活躍起來。

1984年,深圳市在全國率先取消一切票證,糧食、豬肉、棉布、食用油等商品敞開供應,價格放開。老百姓的餐桌也在悄然發生改變,品種漸漸豐富,蔬菜、瓜果、蛋、禽、肉類擺上了貨架,粗糧食品逐漸淡出,細糧成為餐桌上的主角。80年代後期,全國實施了菜籃子工程之後,徹底解決了副食供應緊張的局面。到1992年,隨著中國最後的一種票證——糧票被取消後,票證最終結束了它長達40年之久的特殊身份,老百姓從此告別了票證所代表的物質匱乏時代。

改革開放前,人們穿的衣服色彩和樣式單調,引入眼簾的千篇一律的是灰色中山裝或藍色解放裝,被形象的形容為“藍色的海洋”。“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是那個年代的格言。稍微顏色亮麗一點的衣服根本沒人敢穿,一不小心就會引來指責。當時百姓生活水平有限,衣服的數量也很少。用當時的話講,叫 “艱苦樸素”。聽爸爸說那時候只有過新年的時候家裡才會給買新衣服,平時的衣服都是家裡較大的孩子穿小了給下一個孩子,然後下一個孩子穿小了,在給下一個,衣服也是破了在縫縫補補繼續穿。那時小孩子們最期盼的就是過年,因為只有過年才可以買新衣服,買了新衣服的小孩子們都可以高興到晚上睡不著覺。

改革開放後,老百姓的服飾迎來春天。一些西方的服飾開始進入中國,並且形成了一種社會潮流。20世紀80年代穿著“的確良”白襯衫的女青年顯得那麼單純,和那個時代一樣。到80年代中期,城市裡開始流行紅裙子,女孩子們脫去了暗淡的外衣,穿著色彩鮮豔的編織毛衣,留住美麗,一場時裝的革命正在悄然而來。時髦的男青年一邊跳著霹靂舞,一邊穿著喇叭褲、戴著蛤蟆鏡,這就是那個年代的 “時尚”。喇叭褲,包緊了臀部,褲腳管很大,像喇叭,兼具掃地功能。隨後,連體褲、哈倫褲、健美褲、蕾絲裙、中性套裝、露臍裝……各領風騷幾個月。時尚,就是一陣風,是一個時代的印記。90年代以後,中國服裝至少在高階人群中已經實現了與世界的同步。人們的生活向小康過渡,思想觀念更為開放。人們的服飾也在急速變化,穿衣打扮講求個性和多變,很難用一種款式或色彩來概括時尚潮流,強調個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為一種時尚。

剛建國時,人們最普遍的出行方式就是走路,那時候物資缺乏,自行車更是少之又少,在靠票購物的時代,就算是有票也難求一輛自行車。人們出去要走很久的路,去親戚家上午出發往往下午才到,交通工具的缺乏和發展落後,更是影響了人們的出行,因而大多數的人往往選擇不出去。到 20世紀70年代末,剛剛從“文革”中走出來的老百姓,絕不會夢想有一天會開上私家車。40年前,中國是名副其實的“自行車王國”,自行車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永久、鳳凰、飛鴿等品牌的自行車開始風靡中國。那時,有一輛自行車的感覺不亞於現在有輛轎車,騎“永久” 就像開賓士一樣有面子,而一輛“鳳凰”就像現在有一輛寶馬一樣。

而如今,汽車已經成為家庭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幾乎家家戶戶都擁有一輛自己的車,汽車不僅可以使人們的出行更加方便,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捷。今天的我們,外出可以用共享單車低碳出行,可以坐時速高達350公里的“復興號”高鐵,可以坐豪華輪船周遊列國。據《寧夏日報》報道,即使在經濟相對不發達的甘肅固原,從固原啟程,乘飛機飛至銀川出差、飛至西安購物、飛至福州旅遊,當地越來越多的群眾開始習慣於打 “飛的”。交通方式翻天覆地的變化正體現了中國的經濟、政治的快速發展,中國富起來了,中國強起來了。

四大件,又名“三轉一響”,是中國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以後出現的一個名詞,指的是當時為各個家庭所希望擁有的四件家庭物品。這四件家庭物品分別為: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及手錶。這幾乎是一個家境非常好的人才能夠擁有的奢侈品。這“四大件”會讓上了年歲的人如數家珍,在其頭腦中打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一塊手錶曾經就是她的嫁妝,而一輛嶄新的“飛鴿”或“永久”也許使他當上了新郎。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著憑票供應時代的終結,取而代之的是新 “四大件”的誕生:黑白電視、電冰箱、洗衣機、錄音機。電子時代的到來極大地豐富和改善了每個家庭的家居生活。

新“四大件”走入家庭後沒多久,就由流行走向了沒落。黑白電視的魅力哪裡比得上彩色電視?錄音機和“家庭影院”放在一起,明顯就相形見絀了。還有家用電話、空調、電腦、微波爐……改革開放進入20多年之後,家電逐步由奢侈品轉變為日用消費品,國內家電進入到消費的黃金期。人們在盡情享受高科技帶來的便利和舒適的同時,也懶得總結什麼“四大件”了。新生事物的層出不窮,使人很難從中選擇出哪種商品與你息息相關,稱得上真正意義的“大件”。

從1949到2019,七十年來的中國日新月異。這七十年中,中國經歷過苦難,也汲取了教訓,中國沒有倒在挫折中,反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歷練中不斷強大不斷完善。這七十年來的改變,人人皆可所見,這七十年來的中國,真正的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我相信往後的祖國會越來越好。

篇五: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人生際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擔當。青春是用來奮鬥的。革命年代,27歲的李大釗振臂高呼,以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國家。我國近代“力學之父“錢偉長, 19歲,物理只考了5分,卻以語文和歷史滿分的成績被清華大學歷史系破格錄取,進入清華大學的第二天,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他拍案而起:“我要學造飛機大炮,決定要轉學物理系以振興中國的軍力”——他說“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專業”。

100年前的中國留學生,有句最讓人感動的話:“ 此去西洋,深知中國自強之計,舍此無所他求;揹負國家之未來,取盡洋人之科學,赴七萬里長途,別祖國父母之邦,奮然無悔。” 新時代,我們的青春雖然沒有如此艱難,我們的選擇也不會有如此的悲壯,但每個人的青春都是大有可為的。

         2007年大學畢業後,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我報名參加了團中央組織的“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 做青年服務工作,綠皮火車一路向西,來到甘肅的一個小縣城,放眼望去,滿山的色調以灰色為主,而此時已是盛夏時節,古人語:“春風不度玉門關”,確實是太乾旱了。一年的服務期,克服了氣候的不適應,習慣了一日三餐的拉麵,圓滿完成了服務計劃,把 最青春最美好的記憶留在了西部。

         這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這份工作讓我更加懂得了奉獻的價值,也讓我瞭解到了這個社會還有許多需要幫助的人。在我們志願者當中有一句特別流行的話:“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沒有體會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你沒有擁有過,就不知道其中的純粹。” 志願服務西部結束後,考取了基層公務員,一路走來,初心不改。去年,我非常榮幸地調入市委辦公廳,在近一年的時間裡,我深深感受到了辦公廳是一個擔當奮發的集體,是一個培養、造就、湧現時代新人的大舞臺。

古人有“聞雞起舞”的故事,綜合處的同志們通宵達旦卻是常有的事,正可謂: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會務處的工作精益求精,一次去古交觀摩調研,行程安排用時 70分鐘,車到達目的地,分秒不差,同車的縣區長,讚歎道:“這就是市委的高標準”,雖然這只是一個細節,但細微之處見精神,細節之間顯水平。其他處室也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時間所限,不一而足。你們是我學習的榜樣,更是我工作的標杆。

此刻,我想起了《南方週末》一段非常溫暖的1999年新年獻詞“總有一種力量它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種力量它讓我們抖擻精神,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讓往前走的繼續走,讓幸福的人兒更幸福......”,這種力量來自於你,來自於我,來自於我們中間的每一個人,這種力量就是時代新人的力量。

舞臺再大,自己不上臺永遠是個觀眾。平臺再好,自己不參與永遠是個局外人。在新時代的大舞臺上,我願做一個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 有奮鬥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做一個“一枝一葉總關情”,“位卑未敢忘憂國” 有宗旨有使命的時代新人,做一個“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有情懷有夢想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