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演講稿

某學校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演講稿2.94W

學校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某學校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按照省、市、縣各級政府和主管教育局工作要求,制定《**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衛生清潔消毒工作實施方案》,全力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確保開學師生安全。

一、防控工作體系

(一)、成立學校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工作領導小組,學校黨總支部書記、校長為防控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分管校領導為直接責任人;
各部門負責人為本部門防控工作的責任人。

(二)、成立學校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專項工作機構或組織,由學校德安處牽頭,教務處、辦公室、總務處等部門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組成;
明確職責分工,責任到崗,任務到人。

(三)、建立學校、年級、班級、家長四級防控工作聯絡網路,及時收集和報送相關資訊。

(四)、制定和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傳染病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報告制度,學生晨檢制度,因病缺勤登記、追蹤制度,復課證明查驗制度,學生健康管理制度,環境衛生檢查通報制度,傳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制度,通風、消毒制度。

(五)、明確武功縣衛生健康部門、疾控機構、就近醫療機構的聯絡人及其聯絡方式,加強溝通,取得專業技術支援,開展聯防聯控。

(六)、明確學校資訊報告人,每天及時向縣教育局報送資訊。

二、防控措施

(一)開學前準備措施

1、嚴格執行教育局防控工作安排。

2、以德安處牽頭,建立班主任和學生假期每天的行蹤和健康監測機制。全覆蓋、無遺漏、精準摸清重點人群底數並建檔。

3、安排好重點人員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解除後方可返校。決不允許帶病返校或未解除醫學觀察人員返校。妥善安排因疫情誤課學生的補課或網路教學工作。

4、配備足量的體溫計、消毒液、口罩等防護用品。

5、制定網路教學方案,開發網路教學課程。

6、做好食堂、飲用水的安全監管。

7、設定充足的洗手水龍頭,配備足夠的洗手液或肥皂。

8、開展全校環境清潔整治行動,徹底消除衛生死角和蚊蟲滋生地。

9、加強宣傳和培訓。通過新媒體、微信、簡訊、網路課程等形式,對師生和家長進行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知識宣傳教育。加強對教職員工防控技能的培訓。動員師生積極配合學校各項防控措施,提高師生自覺防控的意識和能力。

(二)開學後防控措施

1、開學時立即啟動入校體溫檢測制度,加強進校人員管理。在教室、食堂、宿舍、辦公室等人群密集場所無間斷的進行消毒。

2、每日對教職員工和學生進行晨午檢、因病缺勤登記與報告、復課證明等日常防控工作。不允許帶病上學或上班。因病缺課(勤)人員必須持醫院返校證明和隔離期限確認後,方可返校。保健老師應做好個人防護,預防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相關廢物進行有效消毒處理。

3、如發現有疑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早期症狀(如發熱、乏力、乾咳等)和異常情況的,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向學校疫情聯絡員報告,並戴上醫用口罩。學校立即向所在地疾控中心報告,配合做好排查和後續相關工作。並按照要求向屬地疾病控制中心、教育主管部門報告。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4、全面做好校園環境的清潔,垃圾日產日清,保持乾淨、整潔的校園環境。對物體表面和室內空氣等定期按指引進行消毒。

5、每天做好各類教學和生活、工作場所的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6、疫情形勢穩定前,不舉辦聚集性的活動。

7、鼓勵教職員工和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保證正常作息,增強體質。

8、食堂採購人員、送貨人員和查驗人員在工作期間做好個人防護。

9、食堂進貨嚴格落實索證索票,不得使用來源不明的家禽家畜。嚴禁採購食用野生動物。

10、持續、深入開展健康教育。

11、對不按照要求進行報告、隔離的教職員工和學生,進行批評教育,責令其限期改正。對發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和疑似病例隱瞞、緩報、謊報的,疏於管理或玩忽職守造成嚴重後果的,按規定追究有關領導和直接責任人責任。

三、個人衛生

(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室內會議室、課室內人員密集空間建議戴一次性醫用口罩,若使用複用口罩,應勤洗勤換。有咳嗽症狀的人員要佩戴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

(二)鼓勵學生多到室外活動,多晒太陽。

(三)加強手衛生。在咳嗽、打噴嚏後,摸公共物品後,餐前便後,接觸寵物後,有分泌物汙染手時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流動水六步洗手法洗手。必要時也可用快速手消毒液搓揉雙手。

(四)食堂工作人員工作時應穿工作服,工作服要每日清洗,如被汙物汙染時應及時更換清洗,接觸食物時應戴口罩和帽子。

四、環境清潔衛生

(一)校區環境應以清潔衛生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

(二)每天應及時清除校園內落葉、積水、汙水、汙物等,室內地面應每天至少溼式清潔一次;
校園公共衛生間、公用垃圾桶應每天清潔和消毒,及時清倒廢棄雜物,避免蚊蠅等病媒生物滋生。

(三)室內場所如教室、圖書館、活動室、休息室等應每天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溫暖季節宜實行全日開窗;
寒冷季節可在課前和課間休息期間開啟教室和走廊的門窗換氣,每日至少開窗2次,每次30min以上。通風條件不良的建築,可採用排氣扇進行機械通風換氣。

(四)通風條件較差的室內場所,儘量減少人員進出。可採用紫外線燈定期照射消毒,具體操作見以下消毒方法。可根據實際需要調整消毒頻次。

(五)疫情期間,可加強校園各類場所如教室、活動室、室內體育館等的日常預防性消毒。校園內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並有14天內武漢停留史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或有聚集性發熱病例時,應及時與屬地疾控中心聯絡,開展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

五、日常預防性消毒

(一)空氣消毒

可採用紫外線燈照射或空氣消毒機消毒。

1.紫外線燈照射消毒:在無人條件下開啟,每次照射不少於1h,每天一次。

2.空氣消毒機消毒:可採用紫外線迴圈風、高壓靜電迴圈風等型別的空氣消毒機,按照裝置使用說明書操作使用。提倡有人條件下開啟使用。

(二)空調濾網

每月清潔消毒一次,過濾網可用有效氯濃度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30min後用清水衝淨晾乾。

(三)地面、物體表面消毒

地面可用含有效氯濃度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拖拭,作用30min後再用清水拖拭乾淨;
講臺、課桌椅、窗臺、角櫥、門窗把手、床欄、電話機、開關、洗手盆、坐便器、檯面等高頻接觸的部位可用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作用30min後再用清水擦拭乾淨,每天至少一次。

(四)集體食堂廚房的清潔消毒

每餐工作完畢用清潔劑如洗潔精清潔各種廚具餐具表面,並用清水沖洗乾淨,保持衛生。廚房地面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拖拭,作用30min後,再用清水洗淨,每天至少一次。

(五)集體食堂餐具消毒

首選餐具消毒器消毒,常用的消毒碗櫃有紫外線臭氧消毒碗櫃和高溫加熱消毒碗櫃等,按照操作說明書使用;
也可用高溫蒸汽或煮沸15~30min消毒,或採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氯濃度250mg/l~500mg/l)浸泡30min後,再用清水漂洗乾淨。餐具消毒後應注意保潔。

(六)手的消毒

學校應在校園內配置足量的洗手設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間,學校應配備充足的洗手液,督促學生在入校後、離校前、飯前便後、集體活動前後等進行洗手。洗手時應採用流動水,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可根據實際情況配備含醇類快速手消毒液。

(七)衛生間的消毒

可用有效氯濃度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門把手、水龍頭、馬桶按鈕、洗手檯面等或用以上消毒液放入噴霧器中進行空間及表面噴霧至溼潤,等待30min後開窗通風,清水洗淨。

六、隨時消毒

如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病例時,患病學生應立即隔離,學校保健醫生立即上報屬地疾控中心,在疾控部門指導下確定密切接觸人員,並對相關環境實施消毒。

(一)消毒人員應在疾控部門指導下做好個人衛生防護,消毒完成後及時清潔消毒雙手。

(二)根據疾控部門的指導確定消毒範圍,對疑似病例和密接人員的生活用品(包括文具、餐具、洗漱用品等)、隨身物品、排洩物、嘔吐物(含口鼻分泌物、糞便、膿液、痂皮等)等進行隨時消毒。消毒方法可參考如下:

(1)疑似病例和密接人員的生活用品和隨身物品可採用有效氯濃度為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消毒。消毒物件和方法可參考日常性消毒。

(2)疑似病例的排洩物和嘔吐物消毒:可用含固態過氧乙酸應急嘔吐包覆蓋包裹,或用乾毛巾覆蓋後噴灑10000mg/l含氯消毒劑至溼潤。汙物汙染的檯面和地面應及時消毒,可用有效氯濃度為2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或拖拭,消毒範圍為嘔吐物周圍2米,作用30min。建議擦拭2遍。

(三)疑似病例所在班級座位及其前後三排座位用有效氯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劑進行噴霧處理或2~3遍的擦拭消毒。

(四)消毒人員填寫隨時消毒處理記錄(附表)並及時上報移交資料。

發現疑似病例送至醫院送院治療後,學校環境應及時由屬地疾控機構組織進行終末消毒。

七、常見消毒劑及配製

(一)有效氯濃度500mg/l的含氯消毒劑配製方法:

1.84消毒液(標識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水為1:100比例稀釋;

2.消毒粉(標識有效氯含量12%,20克/包):1包消毒粉加4.8升水;

3.含氯泡騰片(標識有效氯含量500mg/片):1片溶於1升水。

(二)75%乙醇消毒液:直接使用。

(三)其他消毒劑按產品標籤標識以殺滅腸道致病菌的濃度進行配製和使用。

八、注意事項

(一)含氯消毒劑有面板黏膜刺激性,配置和使用時應戴口罩和手套。

(二)乙醇消毒液屬於易燃物品,使用時應遠離火源,保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