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口號標語

市婦聯精心打造“炕頭上的婦女學校”

    平度市共有1788個行政村,總人口137萬,其中婦女68.1萬,近年來,平度市婦聯積極創新婦女教育培訓載體,依託電視臺現代遠端教育專用頻道,開設了《婦女大課堂》欄目,把廣大婦女急需的現代科技、致富資訊、家庭教育、文明禮儀等知識,通過電視訊號傳送到千家萬戶,使廣大婦女特別是農村婦女足不出戶,就可以接受高層次的教育培訓,被婦女親切地稱為“炕頭上的婦女校”。

市婦聯精心打造“炕頭上的婦女學校”

培訓從“集體學”到“難組織”

平度市是農業大市,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90%以上,多年來,各級婦女組織一直高度重視農村婦女的教育培訓工作,通過在市級組建巾幗科技指導隊伍、在鎮級聘請婦聯科技副主席、在村裡設“婦女學校”、建立“巾幗致富上網室”、組織收看巾幗致富遠端教育培訓等方式,積極組織廣大農村婦女學習科技知識,瞭解致富資訊,先後湧現出全國雙學雙比女能手呂春娥、全國“三八”紅旗手龐學志、山東省十大農村創業女狀元張義芝、青島市十大加工業女狀元李英等先進典型。然而,隨著工作的逐步深入,平度市婦聯認識到,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使村級為主的教育培訓方式難以適應廣大婦女的學習需求,村裡組織婦女集體學習時,往往出現來的人數少、遲到早退多、感興趣的認真聽、不感興趣的說閒話等現象,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廣大農村婦女忙於日常生產和生活,空閒時間不一致,難以在固定時間集中學習;
婦女群眾的學習要求多樣化、個性化,集中學習卻不能自主選擇;
部分村級活動場所較小,不能同時容納廣大婦女學習收看;
一些農村婦女外出務工或流動性比較大,學習的時間很難保證,這些,都影響著婦女的學習教育效果,制約了婦女文化素質提升,迫切需要採取有效方式解決。

課堂從“村裡”搬到“家裡”

為了讓廣大農村婦女能夠方便、快捷地選擇自己需要的學習內容,平度市婦聯積極探索新的教育培訓載體,經過多方調研,決定依託有線電視輻射面廣、利用率高、收看便捷的優勢,在電視臺遠端教育專用頻道設立《婦女大課堂》欄目,定期播出現代科技、致富資訊、巾幗風采、文明禮儀、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知識,把婦女學校從“市、鎮、村”延伸到婦女群眾的“家裡”,形成了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的婦女教育培訓網路。為了使“炕頭上的婦女學校”真正發揮作用,平度市婦聯重點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是精心選擇節目內容。適應廣大婦女不同需求,突出農業、養殖業、加工業等特色產業,突出文明禮儀、家庭教育、孝親敬老等重點內容,突出節目內容的實用性、通俗性和可操作性,使《婦女大課堂》成為廣大婦女首選的收看欄目。二是合理安排播出時間。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安排三次播出,每週兩次更換節目內容,其他時間滾動播出,既便於婦女根據自己的空餘時間隨時收看,也便於婦女在學習過程中多次收看,學會學透。三是提前預告播出節目。市婦聯定期下發通知,市遠端教育頻道提前播出節目預告,將近期即將播出的主要內容告知廣大婦女,使她們能夠有選擇性地收看,增強節目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四是設立專門反饋電話。實行“統一配菜”與“自主點菜”相結合的方式,在市婦聯、市遠端教育中心分別設立反饋電話,傾聽廣大婦女收看節目的意見建議,收集婦女群眾要求播出的節目內容,及時對播出節目進行調整。

婦女“富了口袋”又“富了腦袋”

 “開啟電視上學校,豐富節目任你挑,政策理論早知道,技術專家上門教,熱炕頭上幫致富,寓教於樂是個寶……”這是在婦女中廣為流傳的對“炕頭上的婦女學校”的評價。據統計,通過開辦“炕頭上的婦女學校”,使婦女教育培訓載體從原先的1800多家擴大到25萬有線電視使用者,受益物件從5萬多人擴大到60多萬婦女群眾,通過電視這個在家裡就可以隨時收看的“學校”,廣大婦女學科技,學技能,學文化,發展特色農業,養殖特色品種,加工特色工藝品,走上了增收致富路。城關街道管家上觀村婦女管英,下崗後自主創業建起了種豬場,為了學習養豬技術,瞭解價格資訊,她經常收看《婦女大課堂》推出的養殖知識,運用到自己的豬場生產和管理中,並且有針對性地更新品種,引進技術,使種豬場的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從最初的年存欄量不足400頭髮展到目前的2000多頭,讓學習成果直接轉化成了經濟效益。在幫助婦女富“口袋”的同時,《婦女大課堂》還積極弘揚家庭美德,倡導文明新風,安排播出了孝老敬親、禮儀知識、教子有方、文體活動等方面的節目,既豐富了婦女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大澤山鎮東嶽石村部分婦女原先沉迷於麻將桌,常常引起夫妻爭吵、婆媳不和,村婦代會積極組織大家收看《婦女大課堂》節目,引導婦女把精力轉到增收致富、治家育兒上來,不但使“麻壇老將”們遠離了麻將桌,走進了葡萄大棚,走進了加工企業,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收入,而且建起了巾幗文明隊,每天晚上在村文化廣場表演大秧歌,老年操,健身舞,成為新農村建設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