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寄語

春季學期第4周寄語

寄語2.22W

繼續做前人未完成的事業就是傳承,而任何創新都是基於現有成就的傳承,傳承為創新提供依據,創新則是傳承的動力。

春季學期第4周寄語

首先,我們必須弄明白,我們需要傳承的究竟是什麼?一切詩詞歌賦都只是一種又一種體裁,都是形式和框架但卻不是實質。那麼,民族文化中真正的精華是什麼?是仁義,是悲憫,是忠誠與孝道,是勤勞和自強不息的精神。民族的輝煌與沉淪啟示我們:傳統文化必須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我們只有將經史子集中的人文情懷與現代社會急需的經世致用之學結合起來,才能稱得上是對傳統文化理性的傳承。

我們知道,舊時的讀書人可以將四書五經背得爛熟,點出兩個字就能指明出處。我並不認為這樣的行為叫做傳承。顯然,只會背誦愛因斯坦的原著,成為不了改變人類命運的人。

傳承是我們“知行合一”地對民族精神的踐行。杭州的最美司機吳斌以生命的最後一分鐘完美詮釋了對職業、對乘客生命的忠誠與擔當;無臂鋼琴師劉偉堅持夢想,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了自強不息;殲-15負責人羅陽用最後的七天托起了祖國艦載機的未來。這就叫傳承!完成仁人志士未竟的事業,這就叫創新!為傳統的精神注入新的內涵與活力。

由此我們得出結論:真正的傳承,不在於字句。而在於思想;真正的創新,不在於成敗,而在於精神。

我們不應該妄自菲薄,但必須時刻感受到肩上的重擔和無時無刻不在的緊迫感。瞧一瞧如今浮躁而彷徨的我們,迷失在名與利的路口。在我們丟失了我們幾乎所有民俗節日傳統時,我們的鄰國卻把它們踐行下來。如此下去,過不了多久,長城、孔廟恐怕都要搬家。我感到很遺憾,我從未親眼見過舞獅子、賽龍舟,也從未見過“花市燈如晝”的景象,還有茶道、琴藝、書法等等。我不知多久以後,它們將僅存於書本之中。

文化是一種習慣,不用就會消亡,保留我們文化的最好方式就是把它發揚光大。

下面一個問題是我們該如何創新。

創新並不是一種口號或者無價值的空談,它一定是大量知識與經驗的積累,沒有一定的基礎,常人並不能由砸在腦袋上的蘋果而想到萬有引力;給你兩個線圈一根鐵棍,你也同樣難以發現電磁感應。即便是相對論,也並非個人成就,而是一種集體創新。由此可見,創新必然基於長期艱辛的付出,絕非某一個人偶然的靈光一現。

牛頓說:“如果我看得更遠一點,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站在巨人的肩上,我們可以暫時缺乏創新的能力,但卻永遠不能缺失創新的意識和精神。最終讓創新成為一種習慣。

所以我們今天的傳承,是為了獲得創新與改變國家、世界命運的能力,這需要我們腳踏實地的努力。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如果讓我提出實質性的建議,那就是“做好傳承者,爭做創新人。具體表現在學業上就是腳踏實地,嚴謹認真的求知態度。我衷心地希望與大家共同進步,將來在各自的領域裡沉下心來,鑽研進去,踏踏實實,真真切切地做出一些成就,一些創新。

標籤:寄語 學期 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