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觀電影《唐山大地震》的心得感受五篇

觀後感2.24W
社會在不斷地進步,相信大家對寫觀後感這件事已經不陌生了。寫觀後感最重要的就是要表達自己的感受。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觀電影《唐山大地震》的心得感受五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觀電影《唐山大地震》的心得感受五篇

觀電影《唐山大地震》的心得感受1

走進影院之前,就已經知道這是一部“催淚彈”式的電影。看到檢票臺上的紙巾時,我暗自揶揄道:馮小剛還來這一套呢!影片開幕前,我特地調整一下情緒,自我感覺“淚點”已經上升到比較安全的高度,沒想到影片結束時,還是用掉了半包紙巾。

《唐山大地震》講述的是1976年7月發生在唐山的大地震引發的故事,故事圍繞丈夫方大強、妻子李元妮和他們的龍鳳胎兒女姐姐方登、弟弟方達展開。地震來臨的時候,丈夫推開妻子,自己衝進大樓救孩子時不幸遇難。李元妮痛失丈夫後,還要面臨更加殘忍的選擇:兩個孩子被同一塊樓板壓在兩端,只能救一個,她選擇了方達。方登雖奇蹟生還,但媽媽的選擇成為她心中揮之不去的夢魘,寧願被收養也不願意回自己的家。地震以後,單身的李元妮、被收養的方登、殘疾的方達,仍然要迎接撲面而來的日子,要面對生活、工作、學習、感情等一系列的問題……

影片沒有花過多的筆墨去渲染地震場景,而把重點放在地震中、地震後人與人之間的真情中。導演分別以李元妮一家、方登養父母一家為主線推進故事的發展,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肢體動作展示生活細節,讓觀眾在這些細節中體會到人世間的真情,併為之動容。

夫妻情深

夫妻之情是影片感人至深的重要元素。生死瞬間,方大強把妻子李元妮推到了安全地帶,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卻永遠留住了妻子的心,以後的日子裡,元妮就守護著對丈夫的愛過日子。當觀眾看到熒幕上的元妮邊燒紙錢邊向丈夫嘮叨著回家的路,當觀眾聽到元妮既傷感又自豪地說出“有哪個男人能用命對我好啊?我這輩子就給他當媳婦兒,我一點都不虧!”的時候,有幾個能夠不動容?片中關於方登養父母感情的戲份不多,但是導演通過有限的幾場戲、幾句臺詞,渲染了夫妻之間相濡以沫的真情,令人感動。

母子、父女情真

親情也是影片打動人心的重磅武器。方大強不幸遇難後,年邁的母親從山東老家趕到唐山,字字句句透漏著母子情深,轉而想把對兒子的愛寄託在孫子方達身上,把他帶回山東撫養;而方達是地震後元妮唯一活著的家人,如果兒子再被帶走,元妮生活中的希望將徹底破滅。這場戲將中國家庭中婆婆、媳婦、小姑子之間的微妙關係表達得乾脆透徹,既符合中國家庭的倫理,又讓人於心不忍,長途汽車載著方登離開時,熒幕上的元妮悲痛欲絕,電影院裡有幾個孩子大聲哭起來……

成年的方登回家跟母親團圓的片段,蘊含著濃濃的母女情。元妮在盆裡泡了幾個西紅柿等著女兒回來吃,終於實現了32年前“明天買給你吃”的那個承諾;這個內心強大的女人,用整整32年的回憶和一個下跪,來彌補自己的愧疚,讓人蕭然淚下。方登的養父在與她失去聯絡多年後再見面時,一句“怕我擔心?我日日夜夜都擔心!”一個蒼老的大手拍打沙發扶手的動作,讓觀眾感受到了父親對於女兒的愛和情。

手足情濃

手足之情也是影片中不可或缺的感人要素。少年的方達在街上被人欺負後,姐姐方登雖然明顯打不過對方,但還是義無反顧地為弟弟出氣,然後一起奔逃,眼裡一直看著弟弟,手裡始終緊抱著電風扇。多年以後,在汶川地震救災現場,他與弟弟不期而遇,後來見到她對母親時說,“我從看到方達的第一眼,就開始後悔!他是我的弟弟啊,他活著,多好啊!”,這時的方登已經意識到,如果姐弟倆遇到危險,她一定會捨身去救弟弟,而母親不過是沒經過她的同意,做了一個她也會做出的選擇。正是因為對弟弟的愛,才讓方登意識到自己對母親的“殘忍”,最終找回32年前那種對母親的感情。

影片大團圓式的結局,讓幾度落淚的觀眾們得到一絲安慰。人間處處有真情,尤其是在地震那樣的特殊背景下,除了影片中的幾種情,更多的還有軍民魚水情、同胞互助情等等,至今仍清晰地記得汶川地震救災現場的一位子弟兵說的話“求求你讓我去吧,我還能救一個”……

特別佩服徐帆,用精湛的演技詮釋了一個女人生命中的多樣真情。正是人世間的這種種真情,溫暖著我們每個人,凝聚著我們的力量,激勵著我們的民族互幫互助、勇敢前行。寫到這裡,淚水再次濡溼了雙眼。

觀電影《唐山大地震》的心得感受2

今天,我們一家去電影院看《唐山大地震》,我知道我不會哭,但是我會有和大人們不一樣的情感,用一個孩子的角度來看待這部影片。

影片以普通一家人的生活情節主線展開,恩愛的夫妻——元妮和大強,漂亮機靈的孩子們——方達和方登,姐姐護著弟弟,丈夫養著妻兒,平淡而幸福的日子,都在7月28日這天,被一場地震毀滅了。

一陣地面裂開的巨響,在車子裡的大強探出頭來,大喊了一聲,地震,是地震!在房屋裡熟睡的姐姐被驚醒,把弟弟拉起來,無助的喊著媽媽,元妮一見,便叫道:“來——啦——!”,說著要往房子裡衝,丈夫大強攔住了她,自己卻衝進了房屋,那一刻,房子倒塌了,元妮仰天大叫:“老天爺,你王八蛋!”那是一個失去親人而痛苦的喊叫。

面對被壓在同一塊石板下的姐弟,只能救一個的現實擺在元妮眼前,她一再哭求:“兩個都救、都救”,最終她無奈地說:“救弟弟”,聽到這三個字,在廢墟下的女兒哭了,恨、委屈、絕望,於是再也不要認這個媽媽。

之後,母親沒有再嫁,她說:誰還能用命來對我好?是呀,除了自己的丈夫,誰又能這般愛她呢?“沒了,才知道什麼沒了。”這句話跟隨了元妮23年,心靈的創傷用什麼都無法修補啊!

在影片的最後,方登跟著方達回到了母親元妮那裡,當元妮對著方登說:“西紅柿我洗好了,媽沒騙你!”隨即跪在方登面前,一個勁兒說著媽對不起你時,方登也一下子跪了下來,淚流了一滿臉,其實,她早在以前就已經原諒了母親,因為她知道,母親是愛她的。

在唐山大地震時,雖然死了24萬人,但是在唐山地震時,又有人選擇了多少?又有人付出了多少?又有人失去了多少?所以,人有一顆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用感恩的心回報社會回報恩人!

23秒,32年······災難是無情的,人是有情的。

觀電影《唐山大地震》的心得感受3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這幾天,我看了一部《唐山大地震》電影,它是一部長達兩個小時的電影,非常讓人感動。

要講的是唐山地震前的一戶人家回去的時候,看見了一些反常的情況;很多蝗蟲。到了晚上,家裡的孩子睡覺,大人幹活,幹著幹著聽見幾聲雷響,下起雨來,然後天空慢慢發紫,緊接著有房子大面積塌陷,轟!轟!正在幹活的爸爸恍然大悟,說:“是地震!快跑!”爸爸帶著媽媽小心翼翼在陣中找到了自己的家,孩子們的媽媽要進去,孩子爸爸說:“危險!”說著把自己妻子一拉,自己進去救孩子了,剛一進去那棟房子就嘩啦一聲塌了,孩子也被壓在下面。

過了一會兒,地震停了,一片淒涼。死的死,傷的傷,那一戶人家的爸爸被先找到了,可是已經死了,之後找到了兩個奄奄一息的孩子(自己的),但是隻能救一個小孩,因為水泥板只能撬一邊,媽媽正在猶豫不決,人們要救別人去了,媽媽著急地說:“救弟弟!”弟弟被據掉了一隻胳膊,而姐姐死了(其實還活著)。之後媽媽帶著弟弟去治療,而剛剛在拉屍車上醒來的姐姐北一個解放軍救援隊的叔叔救走並領回了自己的家。一晃二十年過去了,他(她)們各有所成,弟弟當了經理,姐姐當了醫生,最後姐弟在一次成都大地震是遇見,姐弟相認,最後姐姐跟隨弟弟找到了媽媽,然後去看了看死去的爸爸,並且在看了看死去的爸爸,再看了看你幾堵唐山大地震死去人名字的牆,流出了傷心的眼淚。

當看到姐姐跟媽媽相逢時,當看到記載唐山大地震死去二十四萬同胞的名字的那堵紀念牆的時候,我的淚不斷流下。雖然唐山大地震奪去了許多人的生命,但是堅強的唐山人民靠自己的雙手,從廢墟上再次建立起了美好的家園。

觀電影《唐山大地震》的心得感受4

唐山是在地震以後蓬勃發展的一個城市,每當提起唐山這個城市,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曾經34年前唐山那場驚動世界的災難。在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發生里氏七點八級地震,造成24萬人遇難,是近代地震史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被稱為"二十世紀世界十大災難之一"。唐山人在不斷的建設和不斷的發展。現在的唐山已經煥然一新的感覺。去年馮小剛導演來唐拍攝大型電影《唐山大地震》,根據《餘震》這部小說改變的,講述了地震以後母親只能在自己孩子中選擇救姐姐和弟弟之間選擇一個人,媽媽選擇救了弟弟,然而姐姐奇蹟般的活了讓解放軍救助了。感動的畫面,感動的故事。

今天唐山體育場舉辦萬人首演,這是第一次以唐山為主題拍攝的電影。也很榮幸今天馮小剛導演一起出現萬人首場現場。今天左諾沒有時間,所以就沒有去。很多朋友去現場一睹風采。故事很感動,很多人留下了淚水。演員都盡善盡美的演繹了這場電影。一切都是那麼的感動,讓人不由得表達這自己的情感。我曾經問過我媽媽對於唐山大地震有什麼要代表的。我媽媽回憶那段地震心裡面都有恐懼,畢竟死亡的人數很多,父母都是經歷唐山大地震的人,用自己的真實感受告訴我其中的恐懼,當時的無奈唐山大地震觀後感600字唐山大地震觀後感600字。一切都是那麼的突然,一切都是那麼的震驚。也許唐山大地震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知道當時的感受,也許唐山大地震太可怕了,可怕到不敢去回憶。

馮小剛導演第一拍攝以地震為題材的電影,他的嘗試給全世界展示了現在正在蓬勃發展的唐山,唐山現在不斷的建設,唐山的不斷髮展給年輕的我們帶來了許多的機會,我相信唐山也會發展越來越好,展示給世界不一樣的唐山。曾經對唐山的認知,是有34年前的地震,然後現在展示給世人的是唐山不斷的強大。

觀電影《唐山大地震》的心得感受5

有一種情,叫親情;有一種愛,叫母愛。

一場無情的地震,使原本幸福的一家四口,變成了一家兩口,但那位母親還不知自己的女兒被一位解放軍叔叔收留。小女孩心中一直有陰影,因為在她和她弟弟之間,她的母親選擇了弟弟女孩長大後,在另一次地震中,終於理解了自己的母親。

在小女孩的成長過程中她一直記得三個字,也是讓她徹底絕望的三個字:救弟弟。對於她,這樣的選擇也太不公平了,有什麼事,都是她做,有什麼好吃的都是弟弟吃,最後連生的希望都不給她留下。

小女孩獲救後,也許他對自己的生活有怨有恨,不是也許,是一定。然而她的母親也在為失去她而痛苦。對於這位母親,她得到兩條命的喜悅,也掩蓋不了失去一條命的痛苦。當初在選擇時,他曾央求過:兩個都救。這說明,他同樣不想失去女兒。只不過條件不允許罷了。我們也再也沒有理由去責怪那位母親的偏心。

在女兒前去救援時,看到一位母親為了挽救她女兒的生命,竟選擇了鋸掉她女兒的腿,而真正據掉後,她的母親卻又哭著喊要她女兒的腿。在這位母親選擇後,女兒問:“你不怕你女兒將來恨你?”她說:“恨就恨吧……”

恨就恨吧多麼輕鬆的四個字,卻是經過多少思想鬥爭後得到的?她為了換回女兒的生命,寧願讓自己養大的女兒恨自己。

這時,女兒似乎明白了,母親也是被逼無奈才選擇救弟弟,她說出這三個字,經過的思想鬥爭也不比那位母親少,她應該原諒她母親,因為她母親為她已付出了更多的代價。

我終於明白:什麼情都會磨滅,但親情不是,什麼愛都會黯淡,但母愛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