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書香三八徵文彙總七篇

觀後感2.86W

【篇一】

書香三八徵文彙總七篇

念人創作的長篇小說《曙光》,主人公莫曉兵是一位有理想有信仰的共產黨人,他把一生精力全部撲在黨的偉大事業上,立場堅定,旗幟鮮明,率領廣南人民奔向社會主義新時代。作品在網上釋出後,贏得廣大網友讚賞。網友評論說:“這是一部新時代的力作。”

九十年代初,推行單幹私有化,造成社會兩極分化,富的越富,窮的越窮的社會嚴重後果。為了扭轉這一被動局面,新任廣南省委書記莫曉兵,無畏艱難險阻,以反腐敗為突破口,率領全省人民與以省委副書記朱大光為首的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資本家、地主惡霸以及一切形形色色腐敗分子進行你死我活的鬥爭,奪回失去的無產階級領導權,校正了前進的航向,開創了社會主義共同富裕新時代。不僅體現一位真正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的品質,體現了真正共產黨人率領人民奔向社會主義新時代信心與決心。

作品描述莫曉兵是一位性格倔強、態度端正,公道正直、組織能力強的人。當獲悉北關市階級敵人對十多家煤礦進行爆炸,從而破壞廣南人民走社會主義共同富裕道路時,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親臨北關市現場指揮搶救傷員;
當他得知特警在走資派指揮下開槍擊斃和抓捕三十多名東源市五一節遊行“反對單幹私有化,堅決走社會主義共同富裕道路”的群眾時,他心急如火,立即帶上省急救醫療隊,刻不容緩馬上坐上直升機,從省城趕赴東源市遊行現場,指揮搶救現場死傷群眾,命令省有關部門及時撥出專款進行救治,並指示有關部門對肇事者進行嚴肅處理,制止了這場暴行事件。表現了一位新時代真正共產黨人在群眾危難時,及時送上共產黨人一顆熱愛工農群眾之心,送上黨的一片溫暖。

作品描述了主人公莫曉兵出生於革命老區,從小就接受無產階級革命傳統教育,尤其是接受毛澤東思想的陶冶,熱愛社會主義制度,追求共產主義偉大理想。在任期內,他積極帶領全省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美好明天。為壯大集體經濟,恢復發展鄉鎮企業,吸引大批農村青年,從城市重返鄉下就業,農忙時節,他們下地參加生產勞動;
農閒時節,他們就在鄉鎮企業上班,緩解了農村勞力短缺的問題。在莫曉兵率領下,全省實現了村村有幼兒園、學校、衛生所、養老院,使農民子女免費上學、免費看病、免費養老,解決了三十多年農民子女上學難、看病難、養老難的三大難題,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雖然,目前生活尚不太富裕,但是,大家團聚在一起,吃不愁,穿不悶,有住房,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像兄弟姐妹一樣,和諧相處,沒有剝削,人人平等,沒有後顧之憂。這些農民想念的中國夢,如今,在莫曉兵任期內實現了。從莫曉兵身上,使人們看到在習總書記率領下,新時代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堅定理想信念;
使人們看到在習總書記率領下,真正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實踐了“共產黨人只有解放全人類,最後才能解放自己”的光榮使命。

【篇二】

陽光很好的日子,窗外一簾雲影。

坐在桌前,靜心讀由趙樸初先生題寫書名的《歷代詩餘》,線裝的,繁體字,豎排。通篇小楷,讀著,彷彿有古人翰墨的華澤,有浸入骨髓的書香。這本偶然得來的詩書,是舅舅當年做菜種生意,別人說給他做包裝菜種用的紙張應該不錯,因為開本比較大(正16k)。後來被我這個書痴發現,讓舅舅忍痛割愛送給了我。覺得這就是我家書房的鎮宅之寶之一。

《怎樣打籃球》正32k,1978年的版本,標價才0.31元,也是舅舅送給我的禮物,30多年前的讀物,在學過印刷的我的眼裡,現在看起來還是那麼精美。如今舅舅去世已經12年了;
每每翻開這些書,就會想起親愛的舅舅,想起過去貧窮歲月裡和舅舅一起學習,勞動的快樂時光。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許多人讀過的《五角叢書》,到現在好像只剩下了幾本,那時候,書,沒專門的書櫃,就堆在家裡的桌子上,很多去我家玩的人,就將我最愛的書或借而不還,或竊書不算竊,遺失得差不多了。小時候有一個想法,就是有一個大大的書房,堆滿一屋子書,想看的時候,隨手抽一本,讀到想睡就枕書而眠。還好,“書似青山常亂疊,燈如紅豆最相思”的快樂生活已經是一種常態。

常常在泛黃的《隨園詩話》裡流連,常常在《唐人絕句精華》中陶醉。讀著精彩的詩書,總會讓人忘了時空。

【篇三】

3月19日,下雨,正好看書。隨手拿起它,從後面看起的,覺得蠻有味,又從頭看過來。半天時間就把它看完了——這本書很符合俺的閱讀心理:書中人物基本上都是好人,個別“壞人”也是出於對朋友的“愚忠”,最後皆大歡喜的結局時,壞人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呵呵。很喜歡那位大叔的形象。莫名的就聯想起《海蒂》中的爺爺的形象。都是那麼善良、樂觀、熱心。

3月30日晚上,借抄筆記的機會,又粗粗瀏覽一遍。呵呵。

《沉船》作者泰戈爾,是作者較早的一部作品,寫於一九0二年,先於一九0三年四至六月在孟加拉《班加·達遜日報》上連載發表,至一九○六年始以單行本出版。

《沉船》的整個故事寫了納利納克希和格姆娜這對無比虔誠、無比善良的年輕夫妻的悲歡離合。從這點看,頗似我國的傳奇。但《沉船》決非一個簡簡單單的、意在勸善儆惡的傳奇故事。《沉船》故事中的偶然際遇,在泰戈爾的筆下顯然都表示一切為神的安排,或上帝的意旨。他有意以此來宣揚他的宗教思想。但更重要的,我們必須看到,泰戈爾實際通過這個故事全面地表達了上面所說他本人的那種人生觀和世界觀。我們看到《沉船》裡所描寫的世界真可稱之為好人世界。這裡每一個人都隨時全心全意在為別人著想,都不惜自我犧牲以謀求別人的幸福:安納達先生簡直完全以女兒海敏麗妮所感受的悲歡代替了自己的感受,納利納克希和克謝姆卡莉母子彼此的關懷和體諒達到了全然忘我的地步;
海敏麗妮在和羅梅錫真誠相愛之後,儘管出現了重重難以破除的因誤會而產生的障礙,卻始終對他一往情深、無法忘懷;
羅梅錫在發現自己意外得來美麗的新娘並非自己的妻子之後,既不肯苟且從事,以假作真,又決不肯不負責任地把她拋開了事,即使自己因而受盡種種誤解和折磨亦在所不惜!更不用說還有那位“印西一帶出名的‘恰格爾瓦爾蒂大叔’”,他和羅梅錫、格姆娜真可謂萍水相逢,僅是在一條船上偶然相遇,但他以及他的全家馬上把解決他們的困難看作了他們全家的頭等大事,甚至連這裡僅有的一個壞人阿克希耶,讀者也會覺得他可憐和可厭更多於可惡和可恨。很顯然,泰戈爾在這裡宣揚的是一種以道德救世的思想,彷彿依靠人的善心,世間的種種苦難就可以解除了。書中還有作者寄予深情的兩個人物:幼小的烏邁希和格姆娜。烏梅希這個從小無家可歸的流浪兒,為了生存下去不可能不染上許多“不道德的”、“自私的”惡習,但當他一旦被人收留,感受到別人給予他的溫暖的時候,他善良的天性立即充分顯露出來,完全恢復了他的純樸、可愛的本來面目。天真、憨厚、溫柔而美麗的格姆娜,在她認定羅梅錫就是自己的丈夫時,她是那樣逆來順受,甘願忍受一切痛苦以求得羅梅錫的幸福。而當她獲悉和她結婚的實際並非羅梅錫,卻另有其人時,她便決不肯再和他相處下去,而是毅然立即出走,到茫茫人海去尋找自己的丈夫。這無疑是泰戈爾心目中賢妻良母的形象。所有這些當然都未免摻雜過多理想成分。但泰戈爾以其善於刻畫青年心靈的妙筆終給我們留下了兩個令人難以忘懷的青年形象。

上文中提到的“納利納克希和克謝姆卡莉母子彼此的關懷和體諒達到了全然忘我的地步”,例子:

克謝姆卡莉繼續開導說:“聽著,孩子,我這副老骨頭,一天不如一天,不可能出現轉機的奇蹟。我總想在昇天之前,親眼目睹你成家。…我現在是風燭殘年,今天還活著,明日或許就不在人世了。…在病榻上,我天天都在苦思著,有段時間,徹夜無法入眠。我心裡明白,我必須趁自己還有口氣,了卻這件事,儘自己一生中最後一個責任。要不我會死不瞑目。”

納利納克希不安地說:“媽,我從哪兒去尋覓那樣的姑娘,她事事都能稱您的心?”

克謝姆卡莉說:“你不用操心,我替你物色。有了眉目,我會告訴你。”

真是母子情深呢!

格姆娜以為不能得到納利納克希,就一次次下決心:“從現在起,在我自己心裡,將不再為痛苦留下一寸地盤,不再垂頭喪氣,不再存有不切實際的奢望,不再為明明得不到的東西而唉聲嘆氣。一切已成過去,我要做的只是服務,心甘情願的服務。不想別的,不想,永遠也不想別的。”

語錄:

在這個世界上,廢話已經滿天飛了,何必認真呢!

當命運和利益完全相等時,才是真實的財富。

思念,是一隻養熟的信鴿,無論放飛多米長的時間和距離總能飛回原處。

一個人像一把利劍一樣,總不能永遠鎖在劍鞘裡。

【篇四】

傑克·凱魯亞克,美國現代作家,“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1922年3月12日生於馬薩諸塞州的洛厄爾,1969年10月21日去世。早年他曾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

凱魯亞克創造了全新的自發寫作手法,顛覆傳統的寫作風格,創作所謂的“狂野散文”。他的“生活實錄”小說往往帶有一種漫無情節的隨意性和挑釁性,寫作對於他來說,是一場反抗虛無感和絕望感的戰爭。他的主要作品有自傳體小說《在路上》、《達摩流浪者》《荒涼天使》、《孤獨旅者》等,並以其離經叛道、驚世駭俗的生活方式與文學主張震撼了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主流文化的價值觀與社會觀。

《孤獨旅者》是一些已出版的和未出版的片段的合集,收集在一起是因為它們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旅行。

行跡遍及美國,從南部到東部海岸、西部海岸乃至遙遠的西北部,遍及墨西哥、摩洛哥、巴黎、倫敦,包括船上所見的大西洋和太平洋,包括那裡形形色色的有趣的人和城市。

鐵路的作品,海的作品,神祕主義,山的作品,靡亂,自我中心,自我放縱,鬥牛,毒品,教堂,藝術館,城市的街道,一種由一個獨立的受過教育的一無所有的隨意流浪的放蕩者所過的生活的大雜燴。

它的範疇和目的只是詩,或者說,自然的描述。

我手頭的這本譯著作者是黃勇民,他的這一段是這樣翻譯的:

《孤獨旅者》是一本發表過的和未發表的文章的合集,因為它們有一個共同點:旅行。

從美國南部到東海岸再到西海岸再到偏遠的西北部,行跡遍及墨西哥、非洲摩洛哥、巴黎、倫敦,乘船橫渡兩大洋:大西洋和太平洋,遇到各色各樣有趣的人們和城市。

鐵路工作,海上工作,神祕主義,深山工作,好色濫情,唯我主義,自我放縱,鬥牛,毒品,教堂,藝術博物館,城市街道,生活大雜燴,一個獨立自主、受過教育、身無分文、四海為家的浪子所過生活。

它的範圍和目的只是詩意,或者說,自然的描述。

相比之下,黃勇民先生的翻譯更勝一籌。

曾經看過他的《在路上》。

作者導言中有話:總認為寫作是我在地球上的職責。也宣揚普世的仁慈寬容,歇斯底里的批評家們未能注意到,以我真實經歷為基礎的“垮掉的一代”小說中瘋狂的行為裡包含著這種理念。實際上,我不是“垮掉”,而是古怪、孤獨、瘋狂、寬容、不可思議……

凱魯亞克和母親關係挺好。“母親還活著,我與她一起過著一種隱修苦行般的生活,這使我能夠想寫多少就寫多少。”(《作者導言》);
“她給我留了一個小臥室,衣櫥裡放著乾淨的內衣褲,床上鋪好了乾淨的床單。經歷了睡袋、鋪位和鐵路大地所有這一切之後,這給我一種輕鬆的安慰。這是母親一生中給與我的許多機會中的又一次:就待在家裡寫作。我總把所剩的薪金都給她。”(《紐約所見》)由此,我不認為他是垮掉的一代。

閱讀的樂趣之一,是找到相關的閱讀連結。看《女童》時,就有母親喜歡看凱魯亞克作品的描述。“我不知道該如何感謝老傑克,因為他的文字點亮了媽媽的生命之火。在合適的時機看到合適的書這種事是存在的,而對媽媽和其他許多人來說,凱魯亞克就是他們人生中的明燈。無論他是否樂見,他的作品都掀起了一場變革般的風潮。”這本《孤獨旅者》中的《暢遊歐洲》一文裡寫到了盧浮宮,把《畫布上的聲音》一書中提到的倫勃朗、凡•高、德加、雷諾阿、高更、塞尚等人的畫,作了精要評析。如:雷諾阿畫的法國午後色彩如此豔麗,就像我們所有童年夢想中的週日午後一般——各色各樣的粉色、紫色、紅色、鞦韆、舞者、餐桌、玫瑰色的臉蛋和興奮的笑聲。

語錄:

街頭一切又都盡善盡美,這個世界總是充滿著幸福的玫瑰,但是我們中沒有人明白這一點。幸福在於明白一切都是一場美妙奇怪的夢。(《墨西哥農民》)

有時,我會對著山岩和樹林高聲發問,聲音穿越峽谷,或者用真假嗓音反覆變換高聲叫喊——“寂寞的意義是什麼呢?”回答是寂靜無聲,於是我明白了。

上床之前,我藉著煤油燈光閱讀小屋裡不管什麼樣的書籍。獨居的人們是多麼渴望書籍,這真是神奇!

每個人都應該荒山野地裡經歷一次健康甚至枯燥的獨居生活,發覺自己完全依靠自己,因而瞭解到自己真正的潛在力量。比如,飢餓的時候學會吃,睏倦的時候學會睡。(《獨居山巔》)

【篇五】

自從去年步入文字的海洋之後,閱讀已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2017年年末對2018年的閱讀期望是看自己想看的書,不限本數。

最終2018年看完的僅8本書,另外還有5本未讀完,其中包括卡倫・霍妮的《我們內心的衝突》,關於心理的一些基本衝突引發的神經症,很多內容都無法理解,我就只能暫且放一放了;還有沈復的《浮生六記》,這是一本我不捨得看完的書,書中作者和芸孃的生活日常,養花種草都是如此的唯美,看得我羨慕芸娘有這麼一位與自己志同道合又有閒情雅緻的丈夫。但自從芸娘仙逝之後,作者對芸孃的想念以及生活的坎坷讓我看的也很是痛心,我希望他們可以永遠幸福不想看到他們分開,所以一直不想把它讀完。

屈指可數的8本數分別是:冰心的《小桔燈》,印象最深的就是與書名相同的那一篇中用桔子做的小燈籠,照亮了回家的鄉間小路,更照亮了內心;大冰的《我不》和《乖,摸摸頭》,喜歡這類書,讀起來特別輕鬆像在和大冰叔聊天一樣歡快,但時不時會被感動哭,時不時又會因為世界上還有這樣的人所震驚。還在陸續讀他的書,包括18年剛出的新書《你壞》也放到書架上待讀啦~另外,大冰在多個城市開了酒吧“大冰的小屋”,大家如果正巧路過也可以進去坐一坐,肯定會有所收穫;高銘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是作者與各類精神病患者交流後總結的內容,整本書每個小篇都吸引我,開啟新領域的大門,極其推薦閱讀的書目之一;渡邊淳一的《不分手的理由》,一對結婚十幾年的夫妻,生活漸漸失去激情和活力並開始出現危機,但是他們仍然在一起生活各自都有不分手的理由,是部分家庭生活的真實寫照;野阪昭如的《螢火蟲之墓》,第一小篇就是由高田勳執導的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的原作,描述了戰爭年代一對兄妹的悲慘經歷以及人性的醜陋也淋漓盡致的被展現出來。其他幾篇都描寫了戰爭使普通百姓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我們反對戰爭,呼籲和平。山本文緒的《藍另一種藍》,這本書的內容也挺神奇的,佐佐木倉子突然遇到了和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河見倉子,而河見倉子的老公就是當年佐佐木倉子選擇結婚物件時糾結很久但最終放棄的河見。兩個倉子都想逃離現有的生活然後兩人互換身份開啟不一樣的人生,但最終可能都不如願。像我朋友所說的:人有選擇就會有錯誤,不可避免。伍綺詩的《無聲告白》,文章一開頭就是:“莉迪亞死了,可他們還不知道。”一開始就抓住了讀者的心,後來才知道莉迪亞的死可能也是某種必然。很多父母都會把自己實現不了的願望寄託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可未曾想過孩子們是否願意來完成父母的夢想呢?

閱讀,真是件好事情!通過閱讀我可以變成各種角色,我可以變成大冰叔的好友,一起喝酒聊天暢談人生;我可以變成一個攝像頭,記錄著高銘和各位精神病患者的聊天內容和各種表情動作;我可以變成一隻閃耀的螢火蟲,為節子照亮防空洞不再害怕;我還可以變成佐佐木倉子,為我曾經的選擇後悔並有機會重新選擇;最後還能變成家裡地位最低的小女兒漢娜,默默的看著爸媽和哥哥為莉迪亞的死而痛苦。

最後引用一下《無聲告白》中的一句話來送給自己也送給正迷茫的朋友:“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篇六】

人為什麼要讀書,相信很多人也有這個困惑,我也曾無數次想過這個問題,網路上有個段子,“人為什麼要讀書。當你看到夕陽餘暉百鳥齊飛,腦海中想到的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臥槽,這麼多鳥,真好看。”段子有點俗,但話糙理不糙,道出了讀書真正的意義。

當看到一對白髮蒼蒼的夫婦相挽踱步,一般人只會想到他們一定很恩愛,而一個作家腦海中馬上就會浮現出一篇幾百上千字的文章,這就是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在這個功利和浮躁的社會裡,堅持讀書的人真的越來越少了。很多人認為讀書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不讀書不會少些什麼。活了幾十年,讀的最多的書,也許就是上學時候的教科書。是的,讀書也許不會讓自己物質上富有,讀書可能不比玩手機打麻將喝酒更有趣。但讀了書就會讓人變得更加感性,變得更加感恩,變得更加懂得珍惜。

故此,我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而且是一個公益閱讀推廣人,每年閱讀量達到深入解讀上百冊以上。很多人問我,你為什麼這麼喜歡讀書?我想說,不讀書的人生索然無味,就像沒有放鹽的菜。

讀書,能讓人內心變得豐富,變得堅強,讓人能坦然面對人生的悲歡離合,面對人生的成敗榮辱。

錢鍾書和楊絳如果不讀書,就不會成為令人敬仰的文壇伉儷。李健如果不讀書,就不會成為有底蘊有才華的音樂詩人。孔子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梭羅說“書是世界的寶貴財富,是國家和歷史的優秀遺產。”讀書的人不一定是物質上的富有者,但不讀書的人一定是精神上的貧窮者。

讀書會的理念,只要你喜歡讀書,不管你的年齡,不管你的什身份,都可以加入我們,為了給大家提高閱讀的興趣,從選書,帶領大家一起讀書上都是親力親為,不僅開展線上主題活動(比如國學,詩詞飛花令,成語接龍,書單總結討論,人物觀點等),還每個月組織2場或者以上的線下讀書會(讀書會形式有共讀一本書,閱讀馬拉松,親子閱讀等)。

讓真正喜歡讀書的人得到思想的碰撞與交流。讓大家真正能感受到閱讀的快樂,一個人讀書會懶惰,那麼就一群人一起組隊對抗惰性。得到很多書友的認可。

一個人走的快,但一群人走的更遠。很多朋友丟棄已久的閱讀習慣,居然就這樣被重新拾起,人生突然間無比豐富起來。是的,這就是我創辦讀書會的意義所在。

通過讀書會,志同道合的夥伴們,可以盡情表達自己不一樣的觀點,讓彼此互相擴大自己的視野,並在互動中學會交流。

而這樣的讀書會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帶來了與人交流的方式,讓人學會在平等的氛圍裡,表達自己的觀點,聆聽他人的思想,最終改變自己。

內心寧靜,我想這也許是這個年齡段需要的一份修行!讀書品書,盈一份詩意於流年,嗅得陽光的清新。

白落梅的《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裡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我所有的等待都是為了一場相遇。我深信,相似的靈魂總會相遇,相惜的人總會相聚。

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讓每一本好書好文穿梭在安靜的靈魂深處,讓我們期待遇見閱讀,遇見最美的自己。

【篇七】

一年一度櫻花雨,一人一心南林路;
聞說書展金陵日,也擬轉道擇書讀。

正是南京林業大學櫻花季,本來於櫻花大道處賞花,卻看到一群人捧著厚厚一摞書擦肩而過,言語間聽著“南京書展”之類的詞語,我便走出南林大門,朝對面的博覽中心走過去,剎那間,我覺得自己像划槳於人潮書海中,在熙熙攘攘那個中感受到書友對讀書的熱愛,置身其中,更有一種“吾道不孤”的共鳴。

春花爛漫時,遇見南京書展,真好。經過深思熟慮,再三斟酌,我最終選擇了四本書,每本書都有其相應的人生內涵,連在一起更像是人一生認知與尋找的歷程。

西加奈子《魚河岸小店》:你以為的失敗人生,也許是別人努力活著的結果;
石田衣良《孤獨小說家》:十年前的夢想,如果還沒有熄滅,就讓它永遠燃燒吧;
馬克·李維《如果一切重來》:多少人曾夢想著能夠從頭來過,在他們快失去一切時將生活歸零,而這正是我的經歷;
丹尼斯·勒翰《夜色人生》:人生無非就是,酒在流動,子彈在飛,有些人失去了自我,有些人找到了自我。

日行武漢陌路遠,文華書城半日緣;
月落長沙行跡漫,徘徊書屋暮不還。

夏日來到武漢、長沙,每當抵達一座城市,只要有時間我必先去書店,我先是去了武漢的文華書城,買了劉慈欣的《三體》。後來去長沙,一日間走訪了四家特色書店,古典與時尚融合的止間書店,位於居民樓17層象徵“自由”的目田書店,太平老街以書換宿的九木書店,汪涵以父之名設立的培榮書屋。

我最喜歡的是長沙目田書店,我第一次知道原來還有開在居民樓裡的書店,我欽佩店主的創造力,他把五六十平方的小房子改造成一家精緻典雅的書店,音響裡放著周雲蓬的歌,顯眼處擺放著鮑勃·迪倫的詩集。我選中西班牙詩人塞爾努達的詩集《致未來的詩人》,還有茨威格的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一本詩集,一本小說,對愛的表達卻同樣深切真摯。

棲霞楓葉滿階落,鐘鼓悠揚望雲羅;
禪房山亭倚暮坐,偶遇書友夜談多。

秋季去棲霞山賞楓葉的時候,正不知近日讀什麼書,恰好在山裡的亭子看到有人讀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竹林中》,不知不覺間聊起了日本小說,書友向我推薦了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太宰治、渡邊淳一的書,因此我整個秋季都陷入了日本小說,讀了《山藥粥》、《河童》、《曉寺》、《假面自白》、《伊豆的舞女》、《維庸之妻》、《貓》、《斜陽》等。

讀過之後,每位日本作家都給我不同的感受,三島由紀夫的文字裡瀰漫著濃烈的化不開的黑色;
芥川龍之介博學而睿智,語言典雅而深沉;
川端康成的文字是美學本身,流瀉於筆尖的情感即是一種美感;
太宰治一生都在致力於完成他自己,他的選擇對其個人來說是一種完整。日本文學給人一種細膩之感,通過對人物的一言一行深入剖析,巧妙地將人性中最細微的情感傳達出來。

窗外飛雪散人間,室內品詩賽神仙;
梅雪相似皆奇絕,一縷書香勝似天。

晚來天欲雪,能吟一詩無?天氣冷的季節,愛上了讀詩,把《唐詩》又翻出來讀。今年南京下雪的時候,我與三五好友相約咖啡館,圍坐在一起讀古詩,實在是人生的一件樂事。期間,我們決定行“雪”字飛花令,整個過程精彩無比,趣味無窮。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北風捲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我很喜歡讀詩,書本中的詩句就像是曲譜,唯有通過朗讀把詩歌演奏出來,才算是詩歌的完整,讀詩的瞬間,也彷彿穿越時空的界限,與古人對話談心。讀詩的瞬間充滿詩意,詩意讓心中湧起暖意,讓我們在冷冷的冬季從詩中汲取古人奮勇前進的力量。

春夏秋冬,有書相伴,手邊常拿一本書,日子不會再孤獨,枕邊常放一本書,書香繚繞中進入夢鄉。讓我們為人生增添一縷縷書香,生活也會收穫許多意想不到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