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大兵瑞恩觀後感6篇

觀後感2.71W

一般我們欣賞完一場影片後,應該有不少感受,可以編寫一篇觀後感,只有在分析了活動情況後,我們才能夠動筆寫觀後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大兵瑞恩觀後感6篇,感謝您的參閱。

大兵瑞恩觀後感6篇

大兵瑞恩觀後感篇1

此刻已經看完這部片子一個多小時了,但是情緒還是不能平靜,還是很堵得慌。片子裡的血腥、戰爭的殘酷、人性的折射……都給我的心靈強烈的震撼!總有那麼幾個片斷,我都不忍看,下意識的把頭別開。很佩服斯皮爾伯格,他找的切入點都令我感觸頗深……

戰爭,永遠是最殘酷的!它使平常的百姓也被無辜的牽連。在燭光下,當幾個大漢露出他們的柔情的一面時,我忽然發現,他們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啊!也有自我的家室、自我的生活!他們也會八卦開玩笑,他們談論的生活片斷和我們的是那麼相似!沒有人是天生的英雄!只是為了某些人的野心,卻讓大批大批的無辜者受害。

當瑞恩和隊長在談論和哥哥們在一齊的生活時,我感到很痛心。從那麼幸福的場景,一下墜落到死亡邊緣,那種對心靈的衝擊力,連我這個旁人都不忍看。很多人害怕死亡,我想是因為他們對未知的恐懼吧~其實死亡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明白你在哪天會突然消失,畢竟時光還有那麼多你留戀的東西啊~或許很多人咒罵那個不敢開槍的傢伙,若是他敢在關鍵時候開槍,可能就不會釀成那麼慘的杯具了,但是,這也是最真實的地方啊~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在關鍵時刻成為英雄的,人性也有脆弱的時候!

都說對敵人的寬容就是對自我的殘忍,是啊!若是他們不放過那個德軍,他們的隊友就不會死在那人的槍下了。可在戰爭中,沒有誰對誰錯,成王,敗寇!

此刻,我生活在和平年代,真好……

看一部好片子,淨化一次心靈,真好……我期望成為英雄。

大兵瑞恩觀後感篇2

在距離這天這個和諧安定的社會六十年前,這個世界在法西斯這個戰爭狂人的誤導下,充滿了硝煙,完全沒有和平。六十年轉眼就過去,二戰也早就結束了,有一位有心的導演斯皮爾伯格將它其中的一個感人的故事用電影這個形式記錄了下來,感動了成千上萬的`觀眾。

電影開頭就是,老瑞恩帶著自我的家人來到米勒上校的墳前,向他的靈魂祈禱。自從俄馬哈搶灘成功後,總部接到了瑞恩一家三兄弟都犧牲的訊息,便下令讓米勒一行人去救他。半途中,他們幾個一個個地走向死亡,經過艱苦的努力,最後找到了瑞恩。但是,米勒一行人沒有立刻走開,他們決定和瑞恩留下來守衛橋,最終米勒上校還是死了,死前還叮囑瑞恩要好好活下去。

這部電影十分令人感動,每一個細節,不論是這些戰士不惜自我生命去完成任務,還是拯救自我的隊友,這種精神無處不感動著我們。瑞恩在這部電影中其實就是一個期望,一個目標,是米勒一行人收到的命令,他們對總部來的命令沒有絲毫的懈怠,即使是與死神應對面,還是要完成任務。這種精神也是隻有軍人才有的。早在軍訓的時候,教官就說過了,走路的時候不喊停,即使前面就是牆也要走下去。

法西斯是凶惡的,是殘酷的,但是即使惡勢力在強大,永遠是不會戰勝正義的,因為他們長官與戰士是沒有感情的,像盟軍的米勒上校就像愛自我的親人一樣地去愛自我的士兵,這種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此刻的生活雖然是沒有硝煙的平靜的,但是二戰依然給我們了許多的啟示,《拯救大兵瑞恩》同樣告訴我們什麼是愛,像愛親人一樣地愛自我的戰友,自我的同學,這是最高的境界,也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領會了二戰這個血的教訓!

大兵瑞恩觀後感篇3

昨天晚上看了《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看的時候十分投入,被裡面的情節深深吸引。今天早上起來之後,腦海中仍然迴盪著電影裡的情景。

總的來說,看過之後,我不由自主地想到這幾個詞,而且總是不停地閃現,那就是:國家,榮譽,親情,友情,正義,邪惡,母愛,善良,責任,人性。

雖然早就知道說美國人人情差啊,貪生怕死啊什麼的都是片面之詞,雖然以前也看過幾部十分經典的美國拍的反應二戰的電影,但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觸還是最深的。當諾曼底海灘上成群的士兵還沒上岸就被打成蜂窩煤,當幾個醫務兵冒著生命危險在沙灘上搶救幾個可能有救的傷員,並不顧別人的“危險”的提醒,迴應說:“他還有救。”這就是責任。當馬歇爾向幾位軍官念出瑞恩母親已經失去了五個兒子時,幾個久經沙場的硬漢眼裡全都含著眼淚,再沒有一個人對拯救瑞恩提出反對的意見,這就是人性。當軍方的車開到瑞恩家門前時,瑞恩母親當即癱坐在地上,這就是母愛。當戰友們在一場又一場惡戰中相互扶持,在失去兄弟時悲痛欲絕,這就是友情,也許超越了友情。當一位士兵在極其危急的時候卻想要救下一個德國女孩時,這就是善良。當瑞恩不願離開陣地,要完成自己的使命時,又看到了責任。當米勒上尉為了打勝仗甘願冒著危險和犧牲,並深深知道戰爭的意義時,又看到了正義對邪惡的挑戰。當上尉通知瑞恩他自己的兄弟全部陣亡的訊息時,不管是對的那個還是錯的那個,他們悲痛的反應,看到了什麼是血濃於水的手足之情。最後,當美國國旗出現在片尾,輕輕飄蕩,知道了,他們所做的一切,也有一個共同的終極目標——為了國家。

美國政府,體制也正是憑著對個體的尊重和保護,收穫了最大的集體效益。

這些情景中也許很多選擇不是最理智的,但是,包含在這些情景中的人性中最美好,最光輝的東西,卻是不能缺少的,那些,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

大兵瑞恩觀後感篇4

故事的開篇是盟軍在諾曼底登陸,美國二等兵詹·瑞恩的三個兄弟全部陣亡,將軍派出八名戰士尋找瑞恩並將他送回母親身邊,戰士們找到他後,隨即與德軍展開了殊死搏鬥。八名戰士全部犧牲。

爭論的問題是:用八個人的生命換一個人的生命,到底值不值得?

這個問題在八個人開始尋找瑞恩時就討論過,瑞恩是死是活尚且不知。而尋找一個士兵如同大海撈針。況且八個人也都有母親,只為了安慰一個母親,做如此大的犧牲。從人道主意或數學比較大小上看,8>1,這當然不值了!既然不值,他們為什麼還做呢?而且是那麼毅然決然呢!

記得影片中,當兩個同胞犧牲後,團隊中出現了矛盾,八個人的上尉,米勒給出了答案:“活下去,回家。”米勒拋開了明面上說的“任務”啊,“崇高的事業”啊“為了和平”等等諸多光彩的理由。而是從自身出發,迴歸到人的本性——真實!這個理由也成為了戰士們堅持下去的信條。

“活下去,回家”這句話也暗暗透露著米勒對戰爭的反感,對和平生活的嚮往。這正是本片所要表達的主題,在大段血腥的鏡頭下,觀眾從心而發地感受到了戰爭就是地獄。

接下來,六名戰士好不容易找到了倖存的瑞恩,他們的任務總算快完成了,可是瑞恩卻因要參加一場重要戰役而拒絕回國。米勒上尉再一次面對選擇,如果現在放棄,不管瑞恩,他們也算完成了任務,可這又算什麼?難道之前兩位同胞戰友就白犧牲了嗎?決不能留有遺憾!戰士們重回到戰場。兄弟間的心緊緊相連。他們為了讓更多的人自由,能回家,戰士們艱守陣地。戰友情、兄弟情在本片中又是一個亮點。

最後犧牲的米勒上尉臨死前囑託瑞恩:earn it中文譯成:“別辜負”,也可以理解為“好好的活著”或者“值得”。我個人理解為“值得”。它為本片起了悲壯的一筆。為了讓這一行動“值得”,瑞恩必須要好好的活著,必須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米勒以此告慰戰死兄弟們的在天之靈,也是對自己說,“這一切都值得!”

八個人的生命換來一個大兵生命,這隻有在戰爭中才會出現的局面吧?是戰爭把人們推到一個圈中,圈中的生命的價值在改變。

或許一文不值,可任意踐踏,記得在搶灘登陸時,前排的士兵被機槍掃射,一排排倒下去;

或許生命是慘不忍睹,苟延殘喘的,忘不了那些斷足斷臂的傷兵、那些向外蛹動的內臟,士兵們那絕望的神情;

或許生命是撿來,是幸運女神主宰著生命。一顆子彈打在士兵的頭盔上,幸運的士兵欣喜地拿下救它命的頭盔欣賞。

或許生命是換來的,正如本片所講述的故事……

應該說一下,團隊中先犧牲的兩個士兵中,有一個在臨死前把自己寫給父親的信交給了戰友;另一個高呼“媽媽,回家!”那場景,不能不讓人心酸落淚。影片中有句名言

“對世界,你是一個大兵;

對母親,你是整個世界。”

親愛的讀者,如果你還堅持說這場任務“不值得”。那麼從現在起,你好好的生活,做個好人,善待你的親人。用你的實際行動讓“拯救大兵瑞恩”。

大兵瑞恩觀後感篇5

還記得他們放走的那個德國人嗎?最後反過來被他所殺時那種悽迷的眼神到底想說什麼呢?這就是戰爭,沒有所謂的仁慈嗎?

恐怕人人都會在那個士兵躲在樓梯上害怕的哭泣,而他的戰友已經快被敵人殺死的時候而近乎憤怒了吧!再我們眼裡,他懦弱的近乎無恥,在他自己看來,他可能也會痛恨自己吧,因為直到這樣的危難時刻,我們和他自己,才同時如此清晰的通徹了他的內心。

這便是戰爭了,有卑鄙也有崇高,有懦弱也有果敢,強烈的對比才能更深刻的彰顯人性。這不禁讓我們思考:我們那些平日裡隱藏在安逸之下的最深層的東西,到底是怎樣的呢?如果面對戰爭之時,會有怎麼的表現呢?這是一個很讓你恐懼的問題,因為有時候我會發現自己竟然會感到底氣不足!

瑞恩,這個八條命換來的年輕士兵,並沒有令我們感到失望。正義勇敢的他的內心也在經歷著痛苦和掙扎。不單單是失去兄弟的痛苦,還有對為了救他回去而犧牲的幾個士兵的愧疚和感激。他無法去扭轉什麼,因為大家已經為他做了能做的一切,不計任何代價。他所做的,不是立刻轉移撤退以保全自己,而是留下來和這群熱血男兒共同作戰。這不是魯莽,而是一種高於生命的責任。他所能做的,是在以後的任何一個時刻,都提醒自己好好的活著,活的有意義,不單為自己,還為了活在他心中的八個忠魂。這將是貫穿他一生的動力。直到他頭髮花白的時候,仍然會為這些動力和自己的堅持激動的熱淚盈眶。

最後,當米勒中尉無力的躺在那,一槍一槍的射向敵人的坦克的時候,我從他即將熄滅的眼睛裡,甚至看不到一絲的絕望。直到最後的一刻他都在堅持,這種堅持往往能創造奇蹟。

轟隆震天的坦克爆炸聲和上空呼嘯而過的飛機,是一個昭示希望的開始。

其實奇蹟不光是電影中才有的神話,就好像《肖申克的救贖》裡告訴我們的一樣:什麼時候都不要放棄了希望。能做到這一點,已經是奇蹟了。

大兵瑞恩觀後感篇6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德軍東部戰場正打得不可開交,英美聯軍則於1944年6月6日在法國的諾曼底大區開始進行大軍團的全面登陸,試圖從西部直取德軍總部柏林,而在地面部隊的登陸作戰之前,部分分隊已經空降到了遠離諾曼底的法國內陸地區,試圖在破壞騷擾德軍的部署能力之後再與登陸的部隊集結,以便於進一步進行大規模的組織進攻。二等兵詹姆斯·瑞恩所在的部隊就被遠遠地拋離到了德軍前線的後方。詹姆斯·瑞恩是家中四兄弟的老末,他的三名兄長都在這次戰役中相繼陣亡。美國作戰總指揮部的將領在得知該訊息之後,為了不讓這位不幸的母親再承受喪子之痛,決定派一支特別小分隊,將她僅存的兒子安全地救出戰區。

該拯救小組的任務就落在了剛剛完成登陸任務的 約翰·米勒上尉身上,而米勒上尉和他的部隊剛剛經歷過奧馬哈海灘登陸戰的慘烈激戰,傷亡很大,此時米勒已經顧不上閒暇歇息,而必須組建一支小隊即刻出發開始拯救任務,他匆匆地挑選了幾位身邊較為優秀的士兵,然後又臨時從別的部隊徵召了幾名專業兵種,在別的部隊還在原地休整的時候,米勒的八人小隊又開始踏上長驅直入敵方佔領地帶,在茫茫未知的廣闊地域中尋找一名叫瑞恩的士兵的征途。

當小分隊的士兵們陷入敵區,各種困難和危險相繼撲面而來,人力和裝備的嚴重不足,對語言與地形的不熟悉,還有路邊牆角隨時可能埋伏著的危險的敵人,面對身邊的戰友們一個個相繼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