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十三號載人飛船觀後感5篇

觀後感1.13W

當我們觀看完一場影片後,應該有不少感觸,可以書寫一篇觀後感,我們在寫觀後感的過程中,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十三號載人飛船觀後感5篇,供大家參考。

十三號載人飛船觀後感5篇

十三號載人飛船觀後感篇1

偉大的事業孕育了偉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偉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頑強的意志和傑出的智慧,鑄就了載人航天精神。這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這些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遠平坦的。每個人,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挫折。我們必須要在挫折和困難中奮起。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別能戰鬥和特別能幹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

團結就是力量,是治國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試想,一個集體,如果內部不團結,還出現分歧的話,那這個集體會強大嗎?不止這樣,一些有圖搞破壞的人,在這個時候大力進攻,那損失更是不堪設想。

科學與人文並舉。從小,這一句老話就不斷地在我們的耳邊迴響: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但是,真正落實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認為,只要學會做人和文化知識就可以了,不用在學什麼科學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對一個強大的國家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身為祖國的“花朵”的我們,不但要做到科學與人文並舉,還要做到規範與個性共存!

艱苦的條件錘鍊了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業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廣大航天工作者為了早日實現飛天之夢,不辭勞苦,日晒雨淋,克服了無數的困難,付出巨大的犧牲。嚴酷的挑戰鑄就了航天人特別能戰鬥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煥發了航天人特別能攻關的精神。我們青少年,更應該在學習上多下苦工,好好學習。在生活上、學習上,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縮,要知難而進,一往無前,敢於勝利。有的同學,在生活中遇到了一點點的挫折,就對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覺得世界上什麼都不是好的。於是,就自尋短見,恨離人世。要知道,這個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們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這美麗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無可改變的事實。就像航天人員要在嚴峻的環境中訓練一樣,那嚴峻的環境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那只有改變自己,去攻破這個難關。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一點點的挫折而放棄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環境中、在艱苦中、在困難中成長,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學習上也是如此。學習靠的不是小聰明,而是刻苦。讀書要用功,持之以恆地刻苦學習、鑽研,這才是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的表現。

團結奮鬥培育了航天人奉獻的精神。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是航天規模巨集大的系統工程。廣大航天工作者不論前方後方,不計名利得失,履行職責,堅守崗位,形成了強大合力。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大集體中,都為了一個共同目標——保護集體,就應該淡泊名利,不計較個人得失,甘於奉賢,團結一心,共創輝煌。“團結就是力量”,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進的力量。有了這股力量,可以排除萬難,勇往向前,達到目標。大至世界全人類、國家,小至班集體、家庭,都要團結。

科學是一個國家發展進步的重要象徵。身為21世紀青少年的我們,必須要學好科學,熱愛科學,使用科學。科學與人文都需要我們同時高高地舉起。一個規範的學生,更是祖國的需求,是未來成就大事的人。科學與人文並舉,規範與個性共存更是一句警惕學生的話語。

十三號載人飛船觀後感篇2

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飛向太空為我國敲開了了太空的大門,幾千年的飛天夢想已然實現。而今,我國的航天事業十八歲了,它從呱呱墜地的嬰兒已經成長為蓬勃的青年。我們的三位宇航員承載者"青年"宇航事業的夢想,又一次踏上太空之旅。

在國歌聲中,三位宇航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邁著自豪的步伐走過歡呼的人群,發出激昂的宣誓。與此同時,一股民族自豪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這就是我們偉大的祖國!這是就我們偉大的航天事業!

"最難得不是訓練有多難,工作有多難,學習有多難,最難的是如何能夠把一件簡單的事情,用最高的標準和熱情十遍的做好"翟志剛說。熱愛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堅持自己的熱愛,並且把熱愛當成理想實現的時候,熱愛就很偉大。

"在太空裡會不會做夢?""在太空,不管會不會做夢,我都已經在自己的夢裡。"對於榮獲多個首個,最佳的女宇航員王亞平來說飛向太空就是她的夢想。從王亞平身上,我看到了這個時代女性的力量——有夢想,肯努力,會堅持。擁有夢想並不奇特,但是為了夢想付出努力並且實現時,一切就會變得很酷。

神舟十三號的成功發射,是祖國實力的彰顯。祖國繁榮發展,也在激勵者我們不斷努力。新時代年輕人不僅要有夢想還要有追逐夢想的勇氣。只有將勇氣化為動力,我們的理想才有可能實現。

"夢想無垠,步履不停,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續奮鬥,正在推動中國航天擁抱更廣闊的星辰大海。這是每一個航天人的驕傲,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驕傲!"

十三號載人飛船觀後感篇3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三號,從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中國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從未停止。

半個多世紀前,一曲《東方紅》響徹寰宇。現如今,鮮豔的中國紅閃耀太空。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航天夢”早已匯入偉大的“中國夢”,成為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的驚鴻之筆。

“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問”問天、“天宮”覽勝,“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一個個飽含中華民族深厚文化底蘊與文化傳承的任務,一次次展示著中國航天勇攀科技高峰的探索成就,展現了偉大的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

九霄逐夢再問天,闊步強國新徵程。中華民族對無垠宇宙的探索,永無止境。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航天征途上每一步創新和突破的背後,都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艱苦奮鬥、不懈拼搏、自主創新,成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共同記憶。

又是一載金秋十月,又是一度家國夢圓。這次太空之旅,不僅能重新整理中國人在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進一步開展更多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產出高水平科學成果,我們更能和他們一起體驗在太空過春節……科學探索再次與航天夢想在太空奏響協奏曲。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正如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出徵前所說,只要敢於有夢、勇於追夢,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夢想飛船,就一定能夠迎來自己夢想的發射時刻,飛向屬於你的浩瀚星空!

十三號載人飛船觀後感篇4

4月16日,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日子,神舟十三號歷時183天圓滿完成任務即將返回,這也是我們居家抗疫時光裡最開心的一件事。這一天,我早早地守候在電視機前,此時畫面正播放著三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在為返回做準備—打掃“太空之家“,他們各司其職,熟練地整理、打包空間站裡的儀器裝置,井然有序。

一切準備就緒,航天員進駐飛船,換上艙內壓力服,等待返回指令。相比我們的緊張,他們的狀態非常輕鬆。飛船首次實施了繞地球飛行五圈的快速返回,大約7.5小時後,激動人心的時刻終於到來。

9時30分,飛船返回制動發動機點火,返回艙與推進艙成功分離。返回艙高速進入大氣層,穿越“黑障區”是返回時最危險也是最考驗航天員身體和心理素質的一個階段,這完全失聯的4-6分鐘,令我們十分揪心。時間變得漫長,我的心頓時提到了嗓子眼兒,隨著各個偵察站“發現目標”的聲音傳來,一個耀眼的光點隱隱約約地出現在螢幕前,它像一顆流星劃破天際,衝向地球。

離地面10公里時,巨大的主降落傘成功彈開,紅白相間的保護傘承載著中國希望,平穩投入到祖國母親的懷抱,我的心也隨之落定。現場飛沙四起,空中和地面搜救人員迅速到達著陸點,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返回艙以直立的完美狀態呈現在眼前,連沙漠精靈—駱駝都趕來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身體狀態良好,當三位航天英雄被抬出艙向大家揮手的那一刻,“歡迎回家“!現場徹底沸騰了,大家歡呼雀躍,電視機前的我們也喜極而泣。這是中國的驕傲,是中國的信念,也是屬於中國的璀璨輝煌。

從神五到神十三,中國的載人航天科技在不斷進步,實現了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的跨越,一輩又一輩的中國航天員們努力拼搏,不畏艱難,像一群追夢少年,滿懷理想,勇往直前地追尋著航天夢、中國夢。作為新時代的好少年,我們要向航天精神學習,向航天英雄們致敬!

十三號載人飛船觀後感篇5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主降落傘開啟,太空出差半年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即將返回地面。

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21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階段的第2次載人飛行任務。飛船入軌後,將按照預定程式,與天和核心艙和天舟二號、天舟三號組合體進行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後續,航天員將進駐天和核心艙,開啟為期6個月的在軌駐留,開展機械臂操作、出艙活動、艙段轉移等工作,進一步驗證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關鍵技術。

與神舟十二號任務相比,神舟十三號任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不同:

一是載人飛船將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的方式,首次徑向停靠空間站。

二是屆時中國空間站將實現核心艙、2艘貨運飛船、1艘載人飛船共4個飛行器組合執行。

三是航天員將首次在軌駐留6個月,這也是空間站運營期間航天員乘組常態化駐留週期。

四是中國女航天員將首次進駐中國空間站,航天員王亞平也將會成為中國首位實施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而神舟十三乘組也將包括中國首次出艙的男女航天員。

五是在神舟十二號任務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更多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產出高水平科學成果。

六是實施任務的飛船、火箭均在發射場直接由應急待命的備份狀態轉為發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