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電視劇《大江大河》觀後感範文

觀後感2.01W

  電視劇《大江大河》是獻禮改革開放40週年的連續劇,該劇給人一種撲面而來的青春和鬥志,一切都朝氣蓬勃,充滿希望。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視劇《大江大河》觀後感範文,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電視劇《大江大河》觀後感範文

電視劇《大江大河》觀後感範文一

  最近在收看的獻禮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的電視劇《大江大河》,其中雷東寶,他作為一名村主任,真的為全村人辦了很多實事。從最初的帶領全村人包產到戶、包乾到戶,到半磚窯廠、電纜廠等小工廠,他一直都衝在最前,一心一意為村民謀福利。但由於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眼界不夠開闊,最終絆倒在新事物腳下。

  其中,雷東寶作為退伍複員軍人,回到大隊擔任副書記,他敢想敢闖敢幹,帶領全村率先進行改革,實行農村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開磚窯廠、成立建築工程隊等等,在鄉村改革的浪潮中帶領村民緊跟政策,一直走在時代的前沿。作為大隊的帶頭人,他給當下我們基層幹部樹立了榜樣。

  作為基層村級組織帶頭人,要把全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第一位。雷東寶復員回到家鄉,看到小雷家依舊一貧如洗,從小玩到大的兄弟也都還是個個光棍,家家都以吃紅薯充飢,他就立志要帶領小雷家發家致富,讓小雷家的人吃飽穿暖、衣食無憂。正是有這樣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的念頭,才支撐著雷東寶一路排除萬難,讓小雷家過上好日子。

  作為基層村級組織帶頭人,要有開闊的思路視野和充足的知識儲備。村級組織由於地理位置的偏遠,相對於大城市來說,訊息相對蔽塞。小雷家作為一窮二白的偏遠村莊,村幹部的見識也很侷限。老書記看到上面發的聯產承包責任制檔案,雖知他是好事要做,但卻由於視野和知識侷限,不知如何去做。雷東寶作為出去見過世面的人,有幸有宋運輝這個大學生指點一二,方才領悟到聯產承包的妙處,才點燃了他大隊幹部職業生涯的“第一把火”。

  作為基層村級組織帶頭人,要知人善任,管好“兩委”一班人。雷東寶開啟創業之路的一幫發小,各有所長,雷東寶用其所長,為大隊工作選好人用對人。大隊最高學歷的雷士根,雖中間沒有緊跟他的腳步,最後雷東寶也不計前嫌,給予重用。雷東寶深受老書記賞識提攜,老書記在大隊德高望重,幸得老書記支援,才能在大隊裡順利開展各項工作。老書記退休了,雷東寶也知恩不忘,大事小情都聽聽老書記的意見,如此才沒有失了老書記的心,才沒有失去村民的擁護。

  作為基層村級組織帶頭人,要管好自己,也要管好家人。雷東寶的母親是典型的農村婦女形象,認為自己的兒子當了大隊書記,就是大隊最大的人,就是大隊的土皇帝,自己就是皇太后,吃酒席都要坐在最尊貴的位置上。過年分肉,認為自己的兒子理所應當的要比別人多分一點,不多分還不開心;別人通過她希望她的大隊書記兒子,去給婚禮做證婚,她也因為愛面子就一口答應,後又因為兒媳婦宋運萍與她意見不合,產生嫌隙,後又因種.種釀成不可收拾的悲劇。“勿以惡小而為之”,雷東寶如果沒有管好自己,聽從了母親的意見,小到證婚,大到收賄受賄,終將把辛苦闖下的小雷家的美好生活全部毀滅。

  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這個故事典型中,我想作為同樣是基層組織工作者,我們更應該要發揮示範帶動作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地試、勇敢地改,幹出了一片新天地。同時努力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社群也將結合本月固定黨員日的學習計劃,精心組織專題學習研討,全面學、貫通學、深入學,真正做到學深悟透、融會貫通,大力營造學習貫徹講話精神的濃厚氛圍,讓人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激勵人民更加積極參與社群建設,更加自覺地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

電視劇《大江大河》觀後感範文二

  大江大河一開篇就告訴我,中國的發展在短短40年內走過了許多發達國家兩三百年所走的路程,這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蹟。改革開放過程中的每一個重大歷史時刻,都深刻地影響著時代中每一個人的思想和發展。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宋家兩姐弟都過了大學聯考分數線,但因“反革命家庭”的出身定位,姐弟倆受到了鎮“革委會”的刁難。委屈、焦慮、對命運不公的憤懣,讓宋運輝忍不住將多年來對父親積攢的怨氣狠狠地發洩了一通。一直以來膽小怕事的父親也深深自責,悔恨得用拳頭直捶自己的腦袋……這個橋段直接、真實、動人,並不避諱呈現“__”對普通人生活的破壞,也由此襯托出了改革開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對普通人生活的重新“拯救”。

  堅定信念,志存高遠。家庭出身不好的宋運輝,堅信知識改變命運,看圖書館的書,堅定信念,志存高遠是他永遠的人生格言。工作後,他不但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一線,計算工效,還創新編纂了《應知應會手冊》,以工科生的嚴謹,將各項工作做實做細作出成效。作為基層幹部,我們應該學習宋運輝的好學與嚴謹,加強理論學習,將黨的政策運用好落實好,認真嚴謹的對待每一項工作。

  歷史同行,順應發展。《大江大河》選取的三個普通人,分別是宋運輝、雷東寶、楊巡。宋運輝天借大學聯考改變了命運,上大學、包分配、下基層,最終成功改變了人生軌跡。退伍軍人雷東寶,在鄉村改革浪潮中,他帶領小雷家村全村人緊跟政策,承包到戶,辦磚廠、電線廠,走在時代前沿。個體戶楊巡憑藉開放政策和個人努力,從賣饅頭開始發展事業,一路摸爬滾打,最終擁有了自己的產業。三個不同的典型人物,三種不同的經濟形態,以點帶面,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講:只有順應歷史潮流、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才能與歷史同行,順應發展。

  觀看此劇感受中華民族40年風雨兼程,40年砥礪前行,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歷程。

電視劇《大江大河》觀後感範文三

  作為一部獻禮改革開放的電視劇,《大江大河》通過描繪宋運輝、雷東寶、楊巡三人的拼搏歷程,讓觀眾近距離地瞭解到普通人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如何在迷茫中摸索,在摸索中前進。劇中的三位主人公分別代表了在改革開放程序中的知識分子、農村改革者和個體戶,他們勇於抓住改革開放的機遇,站在改革開放的潮頭,用一往無前的奮鬥精神和永不懈怠的進取精神開拓屬於自己的天地,更為國家改革開放的程序添磚加瓦。

  他們既是時代的縮影,更是千千萬萬投身到改革開放中的弄潮兒的縮影,他們身上閃耀著奮鬥的光輝,彰顯著進取的精神。

  當前黨員幹部中急於求成的不在少數,往往勇氣有餘但理性不足,做事不缺乏激情,但缺乏韌勁,工作熱情高漲是好事,但往往幹事創業過於盲目。習近平總書記講:“青年幹部不能只熱衷於做“質變”的突破工作,而要注重做“量變”的積累工作”。對黨員幹部來說,要學習“水”的品質,潤萬物而無言,執著而不盲目,不能 “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半途而廢,牢記“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點一滴的積累方能厚積薄發。

  要有拼搏奮鬥的傲然風骨,盡情抒寫壯麗的人生篇章。長江不擇細流方能浩浩蕩蕩,一個黨員幹部理應如此,無論是對待同事、下屬還是普通的人民群眾,都應該力爭做到寬容不縱容,到位不越位,放手不放任。始終牢記“公僕”意識,不計較個人得失榮辱,乾乾淨淨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像涓涓細水一樣去做好每一件事,潺潺流淌,無聲無息,不求回報。“為官避事平生恥。”敢於擔當是黨員幹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擔當大小,體現著幹部的胸懷、勇氣、格調,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

  要有一心為民的公僕情懷,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奮鬥。牢牢把握關係全域性、關係長遠的戰略任務,堅持用發展的眼光、改革的思路和創新的精神謀劃工作。要深入研究和思考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戰略問題、重點難點問題和群眾切身利益問題,不斷增強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精準思維和底線思維能力,著力創新工作理念,拓寬工作視野,真正把上級重大決策部署轉化為加快轉型跨越的具體思路,轉化為推進富民興川的措施辦法,轉化為建設幸福家園的強大動力。

  要有嚴於律己的崇高境界,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必成於嚴。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善於從火熱實踐中總結經驗,善於從人民群眾中汲取發展動力;要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風落實工作,謀在關鍵、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努力把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任務落實、落細、落到位。在推動中國發展的過程中,黨員幹部要涵養為民服務的心境,做人民公僕,忠誠於人民,以人民憂樂為憂樂,以人民甘苦為甘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改革開放40週年其實就是中國人民不懈奮鬥的40年,是中國發展波瀾壯闊的40年,更是中華民族勇立世界潮頭的40年。《大江大河》這樣的獻禮劇將激勵和影響更多的年輕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程序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以青年人的責任與擔當譜寫新時代的奮鬥樂章。

電視劇《大江大河》觀後感範文四

  自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到如今已經整整四十年,改革的春風吹遍祖國大江南北,經過四十年的砥礪奮進,春華秋實,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藉此山影又出品了改革開放年代大劇《大江大河》,讓我感受了一下那個年代的歷史洪流。

  《大江大河》講述了1978到1988年間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三位主人公分別作為國營經濟、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的典型代表。宋運輝天資聰穎,卻因出身不好受盡歧視。他借大學聯考改變了命運,上大學、包分配、下基層,最終成功改變了人生軌跡。退伍軍人雷東寶事業上雷厲風行、敢作敢當;愛情上幽默、體貼、專情。他帶領著小雷家村,進行土地改革、興辦磚窯、養豬場、電線廠。他帶領著村子裡的人脫貧致富。個體戶楊巡憑藉開放政策和個人努力,從賣饅頭開始發展事業,一路摸爬滾打,從意氣風發到失敗,再到東山再起!片中楊巡的那一句:只要有我楊巡在一天,揚子街電器市場就絕對不會出現假貨。一句話讓人感覺到,楊巡身上那股不服輸,打不倒的勁頭。三個不同人物角色看的讓人熱血沸騰啊。

  我出生在80年代末,儘管沒有體會過父輩吃不飽、穿不暖的困境,只能從祖、父輩口中瞭解些許,但是,我卻實實在在地感受著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

  我的家鄉在農村,小時候村裡大部分是草房,牆體有的是用黃土泥和碎柴草攪合成的,冬天取暖用火盆,好多家裡還是黑白電視,漸漸的,村裡都蓋了磚瓦房,冬天生上了爐子,買了彩電,現如今,有的出去買樓房,有的在老院子蓋起了樓房,買了私家車,吃穿用度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回到老家的院子裡,我還能找到那兒時的回憶。

  高中以前,學校的書桌板凳都是木質的,兩個人共用一張大桌子,不能隨便挪動,板凳是用楔子楔的,由於使用的時間較長,時不時地就會發生鬆動,動一下就咯吱作響。上了高中,學校將所有木質桌椅換成了鋼架結構,椅子帶著靠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桌子。

  時至今日,中國的發展在短短40年內走過了許多發達國家兩三百年所走的路程,這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蹟。改革開放過程中的每一個重大歷史時刻,都深刻地影響著時代中每一個人的思想和命運。生活在這個時代,是我們的幸運,在中國改革開放的熱土上“擼起袖子加油幹”的“劇情”仍將上演,大江大河滾滾向前,40載改革開放奮鬥不止,新時代的改革開放必將取得新的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