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觀後感8篇

觀後感9.06K

每次大家欣賞完一場影片後,肯定有不少啟示,可以書寫一篇觀後感,大家在寫觀後感的時候,可以聯絡自己的現實生活,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觀後感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觀後感8篇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觀後感篇1

中國,我們偉大的祖國,走過戰爭,解決溫飽,全面小康,為人民謀幸福;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經遇挑戰,奮勇拼搏,為的是,讓鮮花再爛漫,遊人再奔赴;有一群人,他們為國為民,誓死拼搏,奉獻大愛,感動著你和我。

在看過《感動中國20-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之後,我更深切的有了對於祖國的崇敬,對於那些可愛的人的發自內心的崇尚,他們堅強有責任,無畏肯奉獻,拼搏示大愛,堅持架暖爐,勇敢展技藝,心細寄熱血,突破長騰飛,報國攜風雅,開山又拔路,吃苦獻國力,英勇常留存。我們更多的感懷,是源於他們的義無反顧,無私無畏,勇敢向前,有擔當,不氣餒,不放棄,他們從平凡走向了偉大,他們的事蹟,他們帶給我們深思的偉大曆程,是精神的財富,人格的精煉,價值的提升。

他們從人民中走來,為了人民,他們捨棄了許多,遺憾了許多,激動了許多,悲痛了許多。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他說能夠幫助別人很幸運,壯烈也很平常,一聲定宇兄,一腳為民生,抗疫一線他衝向前;抗洪防汛戰士陳陸,與家人最後一張合照,村民不曾遇見的大洪水,不願相信他已離去;山區老師張桂梅,一塊兩塊為女子搭一方校舍,重疾纏身,時間留給女孩,喪葬費留給孩子;“抗癌廚房”,萬佐成,熊庚香,早點鋪成爐火處,萬家廚房,偶然改軌跡,必然見善良;空軍英雄王海,跨過鴨綠江,不畏強敵,140米開炮,不怕死,死不了。他們的精神體現,讓我們更加懂得,生活並不總是如意,或是難以接受,但我們應該堅強,把一切都交給時間,為了未來,拼就再拼一點,健康就是財富,對美好持有期待,對一切懷有熱愛。

志願者汪勇說,十公里不能讓醫護人員走過去,他察覺醫護需求,迅速解決,他認為醫護是神聖的;技術突破人謝軍,他傾心傾力北斗國產原子鐘,三次暈倒,關鍵器件全部國產,工作值得;風雅先生葉嘉瑩,築民族修養,頌經典,結詩緣,文化傳播,書生報國,謙虛自謙,傳承一家;開路主任毛相林,修路是可行的,改變村莊命運,挑戰艱難,身先士卒,架起康莊路;獵獵風旗國測一大隊,珠峰高程測,扎西德勒,雙腿丈量,生死考驗,年輕人接力,情誼深。汪勇坦誠相見,持之以恆,汪勇真勇,熱血融化恐懼,新的目標挑戰,奮勇向前,品格提升見價值,無聲覺悟有聲教育,敢於抗爭命運,不忘嚮往美好家園,感受集體的珍貴,無私無畏。

他們的事蹟啟發著我們當代的少年,一代一代的少年,唯有將自己的熱血灑注祖國,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感動中國,感動你和我,支撐感動的背後,是我們共同有責任,為我們的國家而奮鬥,揮灑青春汗水,激揚美好樂章。

全國上下,共克時艱,20-,必定不凡。我們偉大的祖國,昨天已然是一美好的畫卷,新的藍圖已經鋪就,我們國家有能力,有信心以一大國姿態立於東方,在她的身後有國士無雙,亦有朝氣蓬勃的新一代。

同祝願,祖國好;共奮力,展巨集圖。唯願與感動中國人物一道鑄美好明天。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觀後感篇2

——《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汪勇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快遞員,做了應該做的一點小事,感謝全國人民給我的褒獎。”對於自己入選“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快遞小哥汪勇如是說。

疫情來襲,快遞員汪勇搭建起了一條醫護人員的後勤保障線:一個人做志願者,主動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成立30人的志願者車隊,解決醫護人員出行難題;辦“志願者餐廳”,解決醫護人員吃飯問題;為醫護人員購買各種生活物資,解決醫護人員各種需求……疫情期間,汪勇用行動帶動起了越來越多的人,成了醫護人員的“後勤大管家”。

“始終設身處地的為醫護人員著想,如果我是他們,我會需要什麼,我可能需要什麼。”汪勇說,疫情期間,他和團隊就是這樣圍繞醫護人員的需求不停地思考,不停地蒐集物資。

“那是我第一次做志願者,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認可和支援,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汪勇說,大災大難面前,我們都是平凡人,但危險面前,總要有人站出來,勇敢擔起責任,做一個“平凡英雄”。

汪勇的義舉感動眾人,被譽為“生命擺渡人”。國家郵政局授予他“最美快遞員”稱號,順豐公司破例為他“連升三級”,他還入選了2020年“誠信之星”……

疫情結束後,汪勇繼續聚合公益人士和公益資源,傳遞著更多愛心。“能幫助別人是一件特別快樂的事情。”汪勇說,未來,他會在做好本職工作的情況下,將更多精力投向公益事業,幫助更多的人。

展望新的一年,汪勇說,繼續踏實工作,也希望能多陪陪家人,大家都能健康、平安。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觀後感篇3

這世界因為他們而不同。

看了《感動中國20-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之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洗禮,這些奮鬥者對於夢想的追求、對於工作崗位的堅守,讓人為之震撼,他們雖不是什麼改變歷史的大人物,但他們滿腔的熱情、毅力與堅守深深地打動了我。

地處絲綢之路南北三路的分合點上的敦煌,是一座繁華的都會,莫高窟也在此生根發芽。每一個洞窟、每一幅壁畫都飽含著智慧的結晶。經過歷史的變遷和沙塵風蝕,窟內許多珍貴的壁畫已殘破和變色。為了讓敦煌莫高窟重煥光彩,“敦煌的女兒”樊錦詩自1963年從北大畢業來到敦煌莫高窟,50多年紮根大漠,潛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創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斷代、構建“數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護工程,可讓敦煌文化得以永久儲存。

關於莫高窟,我曾經在國小的一篇課文中讀到過,那時對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特別神往。後來在上海中心與敦煌莫高窟來了一次近距離接觸,參觀了等比例複製的洞窟,那別具特色的穹頂,婀娜多姿的飛天,還有一些充滿想象力的童趣壁畫,都讓人歎為觀止。我那時才知道,隨著大批遊客的實地到訪參觀,每一次遊客進洞時,空氣的流動都會對壁畫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對比一千年前的壁畫,如今的莫高窟壁畫色彩消退、日漸模糊。而現在,在樊錦詩奶奶帶領的“敦煌守護人”潛心研究和保護下構建了“數字敦煌”,也讓我們不必去敦煌,就能穿越千古,近距離接觸這座歷史的寶庫。

樊錦詩奶奶為了這份信念,半世紀的沙吹,心歸處還是敦煌。敦煌是個謎,是個夢,但它更是樊錦詩的命。她的堅守、她的毅力都是我們學習的標杆,作為一名當代學子,我們也應責任在肩:一桌一椅讀天下書,將華夏五千年的文化底蘊更好地傳承。

向所有《感動中國》的奮鬥者、奉獻者們致敬!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觀後感篇4

20__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看現場,有的不由自主地擦拭眼角的淚花,有的任由淚花在感動的臉上流。電視機前的每一位觀眾,也也許會與現場的觀眾一樣,因為我這樣。感動之,思索之。感動的是執著於一事的堅持,是時光悄悄逝去下的執著。

崇仁厚德的劉盛蘭,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助學,我們也許能做到,但是一直堅持到90歲……心比金堅的陳俊貴,幾十年守護天山築路士兵墓園。守住誓言,我們也許能做到,但是茫茫天山,孤獨堅守幾十年……夢想天開的“油菜花父子”,35年前仆後繼、追逐科技夢想。科學家也許做到,但是兩代人春來秋往,一家人不分晝夜的堅持……秋蘭為佩的胡佩蘭,退休後20年堅持每天出診,退休的白醫天使也可能做到,但是能一直堅持到生命最後的一息……寸草春暉的姚厚芝,重病母耗時3年繡出《清明上河圖》,為子女籌學費。為孩子,母親們也許做到,但是這位母親不知自己生命何時結束……克明俊德的方俊明,榮譽遲到28年而一生不悔。為一事一時不悔,我們也許能做到,但是不悔從自己的青春年少又到了兩鬢斑白……

文中的幾個“也許”,是我們感動的直接原因。因為,他們做的事情,我們也可以做到。就“一事一時”來說,也許比他們做的偉大,做得轟轟烈烈。不同的是他們對一事的一生執著。他們的執著不是為了誰,為了什麼,他們執著於的是自己的信念,執著於自己的行動。看看身邊的我們:我們執著於了哪些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習慣形成品格;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先學後教;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都知道,我們都能做,但是我們缺乏執著於一事的品格。經常說起的魏書生讓我們感動的也是執著於一事的堅持、堅持、再堅持……

我們為什麼很迷茫?不是方向不明確,不是理念不先進,不是策略不正確,不是時間不充裕,不是空間不充分……身邊的誘惑太多,我們沒有執著於一事堅持的勇氣。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觀後感篇5

“步履蹣跚與時間賽跑,只想為患者多贏一秒。身患絕症與新冠周旋,顧不上親人已經淪陷。這一戰,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間。那一晚,歌聲飄蕩在城市上空,我們用血肉築成新的長城。”

2月17日晚,《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身患絕症堅守抗疫一線的“人民英雄”張定宇入選“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2018年,張定宇被確診患上了漸凍症,這種罕見病目前無藥可救。患者通常會因為肌肉萎縮而逐漸失去行動能力,就像被慢慢凍住一樣,最後呼吸衰竭而失去生命。邁著病痛的雙腿,身為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的張定宇曾經日夜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

“還有幾百個病人等著你,你不能說我不行,不需要取捨。”就在張天宇夜以繼日帶領全院醫護人員救治患者的同時,在另外一家醫院疫情防控一線工作的妻子卻感染了新冠病毒,入院接受治療。張定宇分身乏術,妻子住院期間只去探望過一次,病癒出院後也不能常在身邊照料。在抗擊新冠疫情的戰役中,張定宇率領的金銀潭醫院醫療團隊為患者建起了一道生命屏障。

面對主持人白巖鬆“現在身體狀況怎麼樣”的提問,張定宇說,目前他的身體情況比一年前還要略好一些,真該嘗試中醫的治療方法,“走路稍微平穩一點,可以踩自行車了。”

回頭去看去年的那一段,是什麼樣的日子?張定宇說,我是一個醫生,也是一個醫院的院長,我們是一個拯救病人的崗位,所以現在回頭看壯烈也很平常。“這就是我們的工作,也是我們應盡的職責。”

據央視網訊息,獲得“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榮譽的有:身患絕症堅守抗疫一線的“人民英雄”張定宇,為救援群眾犧牲在洪水中的消防員陳陸,改變山區女童命運的公益校長張桂梅,創辦愛心廚房溫暖無數人的萬佐成、熊庚香夫婦,戰功赫赫的志願軍英雄王海,疫情中志願服務、守護醫護的快遞員汪勇,與時間賽跑的北斗三號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畢生致力於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女學者葉嘉瑩,向絕壁要天路、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當代“愚公”毛相林,不畏艱險丈量祖國山河、六十七年初心不改的國測一大隊。

?感動中國》把這一年的特別緻敬獻給所有以生命赴使命、用摯愛護蒼生、舍小我顧大局的抗疫英雄。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觀後感篇6

2月_日晚8時,“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央視一臺首播,張桂梅登上頒獎臺,

人民教師張桂梅讓1645名山區姑娘走進大學,引領她們改變人生的命運,用信仰與奮鬥,書寫了“初心”深山“耀”,“雲嶺”紅梅“開” 的感人事蹟。

“雲嶺”開“紅梅”,她把理想信念作為育人之基,用紅色教育樹人鑄魂。“雲嶺楷模”張桂梅憑著共產黨人的信念與忠誠,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讓1600多名貧困山區女孩走進大學。更令人感動的是,她始終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堅守貧困地區40多年,敬業奉獻,長期拖著病體忘我工作,在與時間賽跑和病魔的抗爭中,以實際行動兌現“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把全部身心投入深度貧困山區教育扶貧主戰場,尤其為解決貧困山區女孩教育問題,克服種種困難,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作為立校之本,把理想信念作為育人之基,用紅色教育樹人鑄魂,踐行了共產黨人的擔當與奉獻。

以奮鬥踐信仰,她把奉獻譜寫為“初心”的讚歌,用心血和汗水耕耘希望。在貧困山區,託舉起孩子“知識改變命運”的希望和夢想,難度之大可想而知。艱苦的條件,簡陋的學校讓很多教師打起了退堂鼓,17名教師中就有9名提出辭職,只剩下8個老師。學校教學工作近乎癱瘓,原本心灰意冷的張桂梅忽然發現剩下的8個人裡有6名黨員。這讓張桂梅心中燃起了希望,她堅信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黨支部就是一個陣地,於是她帶領黨員重溫入黨誓詞,以信仰之力凝聚起奮鬥的動力,以黨員教育工作者的初心,踐行至誠報國的崇高信念,通過以德施教、無私奉獻,用心血和汗水耕耘希望,最終展現了奮鬥的最美姿態。

雲嶺梅香依舊,她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更讓共產黨人的精神代代相傳。“育才造士,為國之本。”培養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務。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是一個根本性原則問題。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憑著共產黨人的信念和忠誠,張桂梅用堅定的信仰詮釋了一位共產黨員的使命,用深沉的愛詮釋了一位人民教師的本色,用無私的奉獻詮釋了一位追夢人的擔當。我們要學習張桂梅同志精神,就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揚奮鬥精神,強化使命擔當,讓共產黨人的精神代代相傳,同時要以只爭朝夕,銳意進取,保持好奮鬥者的姿態,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好自己的力量。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觀後感篇7

在今天觀看了《感動中國》,心有感觸,每年都能迎來感動中國人的一天,那些不朽的事蹟長遠留長,心中所思,心中所想,那些不朽的人們在奉獻著愛,一種愛的奉獻,一種精神無限鼓舞著他們。

在看到一名老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默默的為祖國奉獻難以忘懷的事蹟,讓世界都知道中國也能完成核事業,也能富強起來。這名朱光亞老人,在他有生之年中,無私愛著祖國,無私的奉獻,心中萬般感慨,他的細心鑄就著一群人的工作,他的體現讓祖國永遠銘記著。

其實每時每刻的事蹟都傳播愛的思想,一種堅決的信念,還有一名年輕人的故事也讓我有所啟發,他的雙臂自小遺失,憑著一股堅強的意志走上輝煌的舞臺在世界留下痕跡,一個醫學界的醫生,一個年紀到九十多歲的軍人,他的無尚情懷感動人心,醫者仁心,他立足自身崗位,醫病救人,“一雙上帝之手”創造著生命的奇蹟,他說過“能治病並一定好藥就能治好,要配相符合的藥,減輕病人的負擔,得到好的醫療才是最好的”。

一句話小小的教育能讓多少民眾感覺安心,事蹟天天傳,愛心感動你我他,這些事蹟也同時讓我感到生命中奉獻著愛,是一種品德,能在工作上立足本職崗位才是最好的表達。

看完這些事蹟,我的成長又進了一步,時常回憶著這些感人事蹟,雖然一件並不出奇的一件事,卻具有巨大的含義,每個感動人物,在平凡的工作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這是一種中國人對於奉獻的愛,現在我學會了成長必須牢記使命,克於職守,樹立責任意識,才能更好的奉獻著對軍隊和祖國的一份信念。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觀後感篇8

近日我們觀看了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感動中國的動人故事,讓我熱淚盈眶。因為每一個人後面都承載著一個感人的故事,溫暖著每一位中國人的心,也在內心深處感觸著人間最美好的大愛。他們當中的有些事情是我們大多數人無法想象的,但是他們做到了,不是他們有什麼超強的能力,而是他們有一顆堅強的心、執著的心!他們中間大部分人都是那樣的普通,不是什麼大款,也不是什麼高官,但他們用平凡的雙手,高尚的心靈,成就了偉大的事蹟,這也是中華民族一直以來樂於助人,舍小家為大家的優良傳統,也正是現代社會越來越缺少的。

我看到胡忠和謝曉君他們夫婦都是城裡的老師,本可以在城市裡享福的他們,卻放棄了城裡的安逸生活,而是帶上年幼的女兒,毅然來到偏遠的山區,當起了志願者,義務為那裡的孤兒們傳授知識,一干就是十幾年。由於那裡海拔高,空氣稀薄,謝曉君經常有高原反應。那裡物資匱乏,條件艱苦每個月只有300的生活費。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胡忠和謝曉君夫婦一直堅守在大山上,沒有放棄。生命的多少用時間計算,生命的價值用奉獻計算。胡忠謝曉君所代表的一類人,為什麼能放棄那麼好的環境,而到偏遠的山區支教?靠的是什麼?就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堅持不懈的態度。為了讓自己掌握知識,懂得道理,他們甘當紅燭,燃燒自己,照亮他人。自己苦點累點沒有關係,讓每一個孩子學有成才是他們的追求和夢想。

一個人做好事並不難,難得是他們一干十幾年無怨無悔,從來沒有想到會有誰來回報。榮譽,對他而言只是虛名浮雲,毫無疑義。用良心做事,一直是我們每個員工衡量自己人生價值的準則。而這一刻,使我覺得我做的還遠遠不夠,我需要更加用心,更加努力,用更加多的愛來愛這個世界。

我知道,在這一刻,感動了的不僅僅是我,也有你、你們……那麼請我們一起關愛我們的國家、我們的這個世界,使我們的社會隨處都有愛的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