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天宮直播觀後感600字6篇

觀後感1.2W

每次朋友們觀看完一部影片後,肯定有不少感觸,可以書寫一篇觀後感,觀後感的寫作能有效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水平,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天宮直播觀後感600字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天宮直播觀後感600字6篇

天宮直播觀後感600字篇1

宇宙海瀚無窮。我知道了,“宇宙的天空是神祕的暗黑”,“星星不會眨眼睛了,而是散發著耀目的光輝”……一切的一切洗革著我的認識,讓我的心裡也裝滿了星辰大海。

蜂蜜在天上如何流動呢?宇航員在天上如何轉身呢?他們怎樣休息?有怎樣的生活呢?那些困惑誘導著我看完了他們的介紹。那是屬於中國的空間站,是祖國的天和核心艙,是泱泱華夏孕育而生。那一刻,我為自己是炎黃子孫而驕傲。從神舟一號返回艙誕生,中國的科技發展之路就在滾滾向前。

艙內宇航員為對抗失重效應要保持健康,太空跑步機、太空自行車由此誕生,企鵝服用來對抗肌肉委縮。所以他們做了細胞生長髮育研究,看到了心肌細胞一跳一縮,知道了在太空的真空無引力環境下水的浮力會消失,水的表面張力大到可以製作一個水球,在水球內注入一個氣泡可以看到一正一反的像,產生的氣泡也只在水球內產生。太空上既無法像地面一樣行走,也無法像地面一樣轉身……多麼神奇啊!這是從未聽聞的寶藏,蘊含著無限的探索。當聽到他們90分鐘繞地球一週,一天可以看16次日出時,我們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無一為不之驚歎,這在短小的生命中起著驚天駭浪的意義。

核心艙的成功發射離不開背後無數航天技術人員的奮鬥;他們能夠登上太空離不開背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苦訓練的汗水;一項項實驗的結論突破離不開三位航天員背後半年的辛苦研究。你問我,為什麼連線前技術員那麼胸有成竹?你看見背後的滿腔熱血了嗎?成功絕不是偶然。

始於青春年華,滿腔熱血;醉於浩瀚星空,日月星辰。也成長在清風中,與光同在。國之棟樑唯少年,青春你我正當時!

天宮直播觀後感600字篇2

今天,老師組織我們觀看了天宮課堂,我懷著無比期待的心情去看天宮課堂,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太空生活,心情特別激動。

首先,我看到他們喝水的時候,並不是用我們那種普通的杯子,而是用一個袋子,上面有一個吸管來喝水。我還發現他們不是剛開始就喝,而是先把水擠出來。水可以在空中漂浮,只要一張嘴就可以把漂浮在空中的水喝到肚子裡。我瞭解到是因為太空中沒有重力,所以東西才都漂浮起來。

隨後,他們利用水的張力,把水從水膜做成水球。給我們講解了凸透鏡成像實驗,讓我們懂得了凸透鏡成倒立的像原理。

通過這次天宮課堂的學習,我學會了很多的太空知識。他們勇於探索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也用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的航空航天事業做貢獻!

八年前,航天員王亞平老師在聶海勝、張曉光老師的協助下開展了首次太空授課,在無數孩子心裡種下了航天和科學的種子。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在今天為我們帶來了難忘的“天宮課堂”。

在“天宮課堂”裡,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老師在空間站為我們展示了太空轉身、浮力消失、水膜張力、水球光學、泡騰片等實驗,讓人感受到無窮的樂趣與奧祕。在這麼多有趣的實驗中,我最喜歡的是水球光學實驗,當王亞平老師站在水球面前時,我們看見她的模樣是反過來的,這是因為水球相當於凸透鏡,王亞平老師通過水球呈現的是倒立。

接著,當王亞平老師在水球中注入一個大氣泡時,她再次站在水球前,這時,我們可以看到她呈現出一正一反的樣子。這一現象真是太神奇了,在班級觀看的同學們不斷髮出讚歎聲,用熱烈的掌聲表達對科學的嚮往之情。還有好多神奇的實驗,我就不一一說明了,每個實驗都很奇妙,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受益匪淺,少年強則國強,我也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後有機會上太空旅行。“天宮課堂”向世界彰顯了我們的自信,祝願祖國愈加繁榮富強!

天宮直播觀後感600字篇3

中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持續約40分鐘。這一天地互動過程是在我國中繼衛星的支援下實現的,它的亮相同時標誌著我國新一代載人航天測控網基本建成。

“地面上網課,最難的是網路通暢,在天上這個問題更難保證。”楊宇光說,如何確保高碼數率、高保真視訊流的通訊鏈路完全暢通,是太空授課過程中挑戰最大、難度最高、不確定因素最多的環節。

楊宇光進一步解釋道,太空授課的高清視訊傳輸,我國主要依靠居高臨下的天鏈中繼衛星進行支援,以地面測控站、海面遠望號測量船作為備份,但是地面測控支援比例不高,這是因為天宮一號、空間站多數時間不在我國本土上空。

無線電通訊的一個基本原理,是傳輸的資料碼速率越高,那麼傳輸的能量消耗及對傳輸裝置的靈敏度要求越高。

“太空授課對音視訊的碼數率要求較高。”楊宇光解釋道,為此天鏈中繼衛星使用高增益天線,使得波束非常窄,以保證能量集中,順利傳輸高碼數率的視訊資料。另一端我國空間站上設定有蝶形天線,指向中繼衛星進行配合。這樣一來,理論上任何時候都有一顆中繼衛星能夠“看”到我國空間站,確保授課過程通訊暢通。“太空授課的時延僅約0.3秒。”他說。

不僅如此,太空授課及授課前的全要素演練,均涉及廣泛的天地協同工作。

“2013年王亞平第一次太空授課時,教育部負責組織學生,中國科協負責設計準備課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負責航天員和通訊系統。”龐之浩說。

“測控通訊系統進行中繼星的切換也是重要的天地協同。此外,王亞平在天上演示的物理實驗,地面老師也在做相同的實驗,天地對比實驗幾乎同步呈現在視訊畫面中。”楊宇光表示。

天宮直播觀後感600字篇4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科學史上有著不可度量的成就。在古代,我們的祖先也許從未想過來到天上,來到月球,更沒有想到,自己的後代竟有如此厲害的科技。如今,世界上唯一擁有自己空間站的中國,迎來了一次生動有趣的“天宮課堂”。

一直對太空感興趣的我,這次課堂,怎麼會少的了我?步入太空,許多不同的實驗讓我目瞪口呆!太空細胞學實驗,在與地球條件相差極遠的時候,依然可以養活種種生命。太空轉身,當你扭動身體時會扭在一起。像這樣有趣的事要有很多很多,都是人們一步一步踏出來的,就像魯迅說的一樣:其實地上本沒有路,但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看著浩瀚無際的宇宙,是什麼讓我們能學到如此知識呢?是那些勇於為國家做奉獻的宇航員。古往今來,中國人的“飛天夢”從未斷絕。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於2016年6月25日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成功發射,這也是文昌航天發射場的首次發射任務。預計到2021年火箭各項技術趨於成熟穩定時,將逐步替代現有的長征二號、三號、四號系列,承擔中國80%左右的發射任務。在2021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開始中國迄今時間最長的載人飛行。夢想變為現實,中國再一次踏上了探索太空的征程。一次次不停的探索,一次次突破性的創新,一次次星辰大海的征程,都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拼搏、不畏艱難,都離不開祖國背後的強大支援,我深刻體會到生在新中國,長在五星紅旗下的幸福與驕傲。何其有幸生於華夏,見證百年,見證夢想成真!

我的祖國!繁榮昌盛!我的中國,地大物博!

天宮直播觀後感600字篇5

今天下午,我們在家一起觀看天宮課堂直播。

天宮課堂是太空授課,主要以中國人在太空中的成就和為了實現飛天夢做出了努力為主題。

我們學過一篇課文——《千年夢圓在今朝》,也講述了中國飛天夢的發展經歷,與今天課堂有異曲同工之妙。

課堂最初,兩位主持人面帶笑容,聲音高亢響亮,為自己是中國人、為中國實現飛天夢而感到驕傲自豪,用親切溫和的標準普通話向同學與嘉賓們問候,並用準確嚴謹的科學語言向大家解釋了太空中的失重現象和微重力。可以看出,同學們很重視這次課程,提前專門預習這些知識。

課堂中間,我們與三位宇航員又見面了。他們是葉光富、翟志剛、王亞平,他們飛離地球,在太空已有五個月之久,他們承載著中國人的希望,在外太空做了一個又一個實驗。當然,在這次課堂中他們也展示了幾個有趣的小實驗,並對同學們提出了問題做了解答。

中國在進步,航天事業在進步,中國人對太空的瞭解也在進步。中國人的中國紅信念是始終不變的,為了讓人類對太空奧祕的瞭解更進一步,他們的付出令人無法忘記……

我今天由衷的感到,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我的祖國有美好的明天。

天宮直播觀後感600字篇6

3月23日,我和同學們一起收看了中國航天“天宮課堂”第二課,神舟十三號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宇航員再次變身“太空教師”,給我們上了非常生動有趣的一課。

2021年12月9日,“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啟。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相互配合進行授課,在中國空間站精彩開講,並面向全球直播。這是時隔8年後,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也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他們講得精彩、講得成功,備受歡迎。而繼第一堂課後,“天宮課堂”第二課更加令人期待。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繼續採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例如,太空“冰雪”實驗,演示失重狀態下的飽和液體結晶現象。“天宮課堂”第二課,旨在傳播普及空間科學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不斷追尋“科學夢”、實現“航天夢”的熱情。

“天宮課堂”第一課的太空實驗我還歷歷在目:“太空健身”、“細胞培養”、“浮力消失”……,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亞平宇航員做的一系列關於水的實驗,水在太空中由於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現象。而“天宮課堂”第二課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離實驗,我們都知道,在正常環境下,水油是分離的;但在失重環境下水油分層現象消失了,實驗還演示了通過旋轉產生離心力實現分層的現象。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通過天宮課堂,我不僅學到了奇妙的科學知識,同時也感受到科學技術的力量。我國航天事業的飛躍發展,空間站的建立,飛天夢的實現,靠的就是先進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將更加努力,學好科學知識,為未來中國科技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