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電影光的觀後感5篇

觀後感8.89K

在書寫觀後感中,我們可以對電影中的情節和人物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解讀,通過觀後感,觀眾可以瞭解到作品的獨特之處和創新之處,增加他們對作品的好奇心和欣賞度,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電影光的觀後感5篇,供大家參考。

電影光的觀後感5篇

電影光的觀後感篇1

你說孩子被拐到那家,他是多久才叫她媽的?”樓梯口,他終於問出口,有點怯。他們是離婚夫妻,丟失了孩子,共同奮力尋找。三年後,終於找到,但孩子卻忘記了他們。她回頭看了一眼,千言萬語都在這一眼,憤怒、悲傷、絕望、怨憎,還有無盡的哀傷,終於她什麼也沒說,轉身下樓。連背影也都滿是疼痛。

第二遍看《親愛的》,依舊被這個細節深深打動。比起這部電影裡更為尋常的聲嘶力竭和痛哭流涕,我更偏愛黃渤和郝蕾這節制的表演。看起來很是平常,細細想卻是大慟。雖然電影把一多半的篇幅給了丟孩子和找孩子,甚至曾用名是“打拐”,但正如導演所說,劇情真正開始其實是在找到孩子之後。只那一眼,就精準地刻出,被拐兒童重新與親生父母建立情感的艱澀。又好像,電影用最後幾十分鐘,直視了被拐兒童對身為人販子妻子的養母難以割捨的“親情”,討論了人販子的妻子是否有領養孤兒的權利,並剝開了為生二胎要給丟失的小孩開死亡證明的疼痛……有人批評導演把苦難當情懷,提筆很重卻落筆太輕,說《親愛的》避開了拐賣的真實罪惡,轉而選擇以親情化解社會醜惡。我卻很為陳可辛涉獵這一現實題材的誠意,感動。哪怕有限,但通過演員精湛的表演,我們還是觸控到了丟失孩子的絕望,觸控到了當代中國的碌碌眾生相。哪怕電影並不能完全直面司法的灰色地帶,也未必可以清楚探討道德困境,但起碼它能讓我們對路邊乞討的孩子再多一點關注,對這個社會多一點點暖。這便已很好。

就好像,用近乎紀錄片的口吻講述三十年代的文壇舊事,《黃金時代》在商業上潰敗了,但我依然敬重許鞍華的勇氣,因為她以儘可能尊重歷史的態度,描摹了那個時代。這兩個香港導演的情懷,讓人覺得寬慰,至少又願意相信國產電影不全是商業大片和胡鬧惡搞,或者脫離現實的青春故事,儘管那樣更有機會重新整理票房紀錄。想及此,不免有點難過。跟大多國產電影一樣荒誕滑稽的,還有假惺惺的真人秀、灑狗血的電視劇、很勵志的暢銷書,和很多。

電影光的觀後感篇2

今天謝老師讓我們看這部電影《奪冠》可惜讓老師花了二十五元氪了一個會員。

這兩個多小時的電影花我們三節課。這個電影講述了八十年代的女排衝岀亞洲走向世界的事。她們每天堅苦訓練,其中郎平十八歲進入國家隊。與日本隊對戰3:2獲勝迎來中國女排的高光時刻。退役後郎平去了美國當主教練。在帶領的美國隊打敗五連勝的中國隊。於是很多國人對郎平辱罵。之後她聽了一位將要犧牲的隊友的勸說當了中國的主教練。她對中國女排進行大改革。她不僅帶練岀一個好球員更想培岀一個好的人。朱婷婷就是例子,讓對手對她多加防範,更換更多戰術隨及應變。郎平就在別人反對下用新方法。在i6年的里約奧運會中國對戰巴西,有人說“it‘s not ping pong”開局不是很好,在2:2絕勝局再次奪冠。

?奪冠》這部電影將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艱苦創業的奮鬥精神,自張不息的拼搏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

電影光的觀後感篇3

渡邊博子站在高山平地上,四周群山圍繞,到處白雪茫茫,銀裝素裹,她面向那座與天幕相接的高山,大聲呼喊:--你好嗎?

影片就以這樣的畫面開始了,故事情節很簡單,通過渡邊博子與藤井樹(女)的來信來剖露中學時代那個藤井樹(男)的情感故事,藤井樹對自已的暗戀隱蔽很深,他沒表達,日本電影《情書》觀後感。或許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但對方卻沒感覺出來,這些零碎的情感通過鏡頭與場境的轉換娓娓道來,讓你感受那個因登山事故而亡的藤井樹與已同名同姓的同班女生的情感片斷,細膩地向觀眾道出人內心深處的東西,初戀,是美的,不管有沒有遺憾,這是青少年邁向成長的第一個理程碑,是與自已內心掙扎的源頭,也是以後婚姻生活的藍本,電影以藤井樹(男)現在的未婚妻渡邊博子與他初戀的物件的來信去追憶這位亡人,在雪花飄落,茫茫的雪國世界裡,情書就這樣展開了敘述。

從這部影片讓我感受到,人所追求的是至真至善的情感,我想導演是想通過這個簡單的故事刻意地去營造這個愛的氛圍,因為想表達純潔,故用了雪景,或許是一種寓意,這只是我的自我見解,人類的情感在這部影片子裡單純,真切,與之相對比,真實的人類情感要複雜多了,這種描述手法是人類對美好情愫無限的嚮往,觀後感《日本電影《情書》觀後感》。

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屬於自已的情書,物件或許並不是如今的妻子或丈夫,但在幼年的情感生活裡,因為第一次對異性產生好感,會藏在心裡,在忙碌的生活中,在現實的世界裡,或許你我都不會再記得當年那份淡淡的愛,但它永藏心底,在某一個特定的環境下,會變成最美好的回憶,

不管渡邊博子如何思憶藤井君,但他已成了過去,將來只有陪伴在自已身邊的秋葉,對於已經死去的人,最好是忘記吧!即使很難,也要繼續向前行。藤井樹(女)雖然在藤井君去世後才知道自已竟是對方的初戀物件,這是一份禮物,值得一個女人一生去珍藏,因為我記得錢鍾書的話:"讚美一個女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愛上她"!

電影光的觀後感篇4

爸爸說最近有部新電影很好看——《戰狼2》,於是我們買好了票,準備去觀看這部電影。

因為最近老下雨,我們就帶著備用傘,驅車去了橫店影城。到了電影院後,我們飛快地取完票,就近找了個座位坐著等工作人員通知進場。來看這部電影的人可真多呀,我們從人群中艱難地擠了過去。呼,終於過來了,便坐下來開始安安靜靜看電影了。

這部電影是3d的,很好看、夠刺激。這是我看到過的第一部超過兩小時的國產影片。本片主要講述的是非洲某地的極端分子,進行了一次次大規模的恐怖襲擊,導致許多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而非洲還有很多中國同胞正在不斷地被殺害,於是政府就讓冷鋒(吳京飾)一個人去把那些極端分子都消滅掉,在途中他受到了許多中國人和非洲人的幫助,最終勝利地完成了任務。

最後片尾還出現了一張護照,上面寫著:親愛的中國同胞們,當你在海外遭到危險時,請不要慌張,別忘了你身邊還站著一個強大的祖國!

這句話讓我感慨萬千:我們的祖國真是越來越強大了!

電影光的觀後感篇5

《後天》是一部美國產的經典災難性題材電影,雖然我看過很多次,但今日又一次看,還是那麼震撼人心,看100遍都不會覺得厭煩。

?後天》主要講了人們對地球資源的過度濫用,令地球產生了反厄爾尼諾現象——極寒天氣。劇情中,主角帶著他的小夥伴聽主角爸爸的話呆在紐約市被雪所覆蓋的公共圖書館裡,依靠著智慧與勇氣終於等來了主角爸爸的營救,人們開始悔悟,天就像感知了人們的改變,讓這千年難得一見的暴風雪停止了。

?後天》不只是一部災難片,同時還是一部教育片,他教育了我們什麼呢?

他教育了我們地球的資源並不是無窮無盡的,在我們放肆的挖掘與使用地球中可貴的資源時,也悄聲無息的加快了災難來臨的腳步。我們都說地球是我們的“母親”,是“地球媽媽”,我們的現代社會已經到來,但我們還要繼續從我們的“地球媽媽”僅存的資源中再索取麼?我們現在應該多植樹,多綠化;少採礦,少伐木,大家一定都不想讓電影中的災難成真吧?

這部電影還教育了我們這些小孩子,不管自己長多大,多麼有成就,或是多麼有名,也不要不聽家長的話,在某些環境十分困難的時候就更不要盲目亂撞,要保持希望,多思考,多想想父母的話,也許會走出困境。影片快要結尾時,薩姆抬頭看到爸爸出現在眼前時,你是不是也高興激動得要跳起來!

觀看《後天》,對心靈更是一次純潔的洗禮。

相信大部分有孩子的朋友都是電影院或者電視上看了《失孤》這邊電影吧!有孩子的家長看了這部片子大部分人都哭了吧,不能說是身同感受,但是聯想到如果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會怎麼樣呢?下面是由編為大家整理的“2024電影《失孤》觀後感範文6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電影《失孤》確實是一部好的電影,沒有去電影院看確實有些遺憾,不過在前些天在電腦上看了這部片子,和《親愛的》一樣,都很感人,看下來以後我卻也是淚水充滿了眼眶全劇沒有過於氾濫的感情催淚,在剋制中完成了感情的昇華。尤其是結尾處,雷澤寬的摩托車在綠色的大地上行使,繼續他的尋子之旅,充滿了對於生命殘缺的不妥協,使得該劇進入到了宗教和哲學的境界。

作為一部描寫拐賣兒童題材的影片,其主人公主要有兩個:作為被拐兒童父親的雷澤寬和被拐兒童的曾帥。劉德華扮演的雷澤寬為了自己的救贖,15年來騎著摩托車不停地行走、詢問、探訪、歷經磨難,苦苦尋找兒子的訊息。而井柏然扮演的曾帥,則因為特殊情況,沒有身份證,所以必須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才可以完成自己社會人身份的建構。在同行中,他們漸漸產生了不是父子、勝似父子的依戀。最後,曾帥找到了自己親生父母,而雷澤寬繼續尋找自己的兒子。

在中國文化中,由於缺少宗教這個維度,所以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一旦失去孩子,父母的生命意義便大打折扣,而子女擁有父母也才擁有根。同時,從影片中也不難看出,中國很多家庭希望有男孩子,所以也使得拐賣兒童尤其是男嬰有著很大的市場。

在看這部影片時,我想到,其實我們生命中的一個偶然往往會註定自己的人生軌跡。在有的人看來很平常的幸福,對於另一個人而言則是奢望。但是,這也許就是真實的人生吧?就像雷澤寬的堅持,不是有無必要的問題,而是為了完成自己的救贖,哪一天心安了、甘心了,修行也就完成了。

可能我們每一個人都一樣,一直以來總是在追尋一個連自己都說不清楚的夢,不論什麼年齡,什麼地位,對於很多事,還是有點不甘心,可是在大多數人看來,自己也許有點傻氣吧?就像影片中的雷澤寬一樣,找到了親生兒子又如何?15年的時光沒有了,永遠無法享受自己相伴孩子成長的樂趣。可是,如果就此放棄,他也不會甘心。但是,換個角度來看,這15年來伴著希望的尋找,卻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沒有這15年,他不會那麼積極地幫著曾帥尋找父母。

其實,學問、愛情、人生也大都如此。

當然,影片最後雷澤寬的頓悟來自佛家的緣說。但是,我還是覺得基督教應對人生苦難的態度更符合我的偏好。甘心領受苦難和殘缺,勇敢地前行。

願天下無失孤,丟失孩子的家長早日找到他們的天使,被拐的孩子早日找到回家的路。

在娛樂至上的中國當下,電影似乎已經淪為了博人一笑、減壓放鬆的工具。這樣說來,《失孤》的題材似乎太不討喜,但這也正是這部影片的意義與價值所在。《失孤》選擇在這樣一個乍暖還寒的初春上映,也許就是為了傳遞給人們哪怕一絲溫暖與希望。

關於故事,看名字和宣傳就知道這是一個尋子故事。觀影之前,淚點低的我,一度以為自己會哭得天昏地暗。但事實證明我錯了,這部電影溫情但並不悲情,感人但並不催淚。編劇選擇了一個全新的角度切入這個故事,讓一個尋子的父親(雷澤寬)和一個被拐的青年(曾帥)在尋親的路上結伴而行,像一對父子一樣,有依賴,有爭吵。他們的存在填補了對方一直在尋覓的而渴望的親情,時而溫馨的場面讓觀眾忍不住設想:如果他們就是彼此要尋找的那個人,該有多好!但這也僅僅是設想。

關於人物,這位歷盡艱辛尋找兒子十五年的滄桑父親由劉德華飾演,你很難將這樣一個人物和滿身光環的帥氣男神聯絡起來。可當你看到銀幕上:那個滿臉胡茬,花白頭髮,衣衫襤褸,有著飽經風吹日晒的面板,粗糙的雙手,佝僂的身軀的農民形象時,你還覺得他是劉德華嗎?不!他只是一個失去孩子的父親!華仔在影片中很多細節刻畫都非常到位,在警察面前滿臉堆笑的賠小心,用手指頭一個字母一個字母的在鍵盤上戳著打字,尤其是眼神非常有戲:有困惑,有迷茫,有痛苦,有失望,有不平,有委屈,有執著,有希望。讓你對這位隱忍而又堅強的父親既敬佩又心疼。

關於結局。有人也許會認為結局不夠圓滿,為什麼雷澤寬幫曾帥找到了親生父母,而自己的兒子卻依然沒有找到?原型人物郭鋼堂尋子十五年也幫七個家庭找到了自己的孩子,而他給予別人幫助的同時也收穫了別人的溫暖。正像影片裡所展現的那樣,記錄了一路上陌生人幫助的“好人本”,偷偷塞給雷澤寬200元錢的警察,看到線索隨手拍下的路人,在網上幫助轉發訊息的熱心人和志願者。這些都讓我們在殘酷而無奈地現實面前獲得了前行的力量與勇氣。影片的結尾:這位尋找孩子的父親,又騎著摩托車踏上了征程。也許就是在告訴人們,不要失去對生命和生活的希望,而希望也一直就在路上……

與以往的角色不同,這次華仔飾演的是一位尋子15年的父親,印象中是第一次看見華仔這樣邋遢的形象出現在熒幕上,泛白的胡茬,襤褸的衣衫,飽經風霜的臉,一臺破舊的老式摩托車,組成了雷澤寬給我們的第一印象。

故事敘述的平淡,沒有太大的起伏,但是影片中的的幾個情節還是讓我熱淚盈眶,不知從哪裡來的感動充盈了整個心底。

雷澤寬要去泉州,卻走錯了路,交警看到了他摩托車後面插的尋子的海報後主動給他指了路。當他走到泥濘的小路上翻開警察給他指路用過的地圖時,從裡面掉出了兩百塊錢,他撿起來,默默擦掉上面的泥土,在他的人情記錄本上歪歪扭扭寫道“高速公路交警200塊”,然後合上,裝進包裡,繼續前行。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遇見過這樣的善意和溫暖,除了感激和像小太陽一樣把這溫暖傳遞出去,我不知道我還可以再做些什麼。

雷澤寬在尋子的途中遇見了同樣失去家人的小夥子曾帥,他們相互鼓勵,相互陪伴,發展出一段亦父子亦朋友的情誼。中途他們有爭執,曾帥也一度想放棄,是雷澤寬鼓勵著他,在機緣巧合下幫助曾帥找到了家人。曾帥和家人重逢的那天,他站在人群裡,目送著曾帥走過那座橋,走進親人和村裡鄉親包裹裡,當他們終於擁抱在一起的時候,他終於忍不住淚流滿面。雖然他的'孩子沒有找到,可是他幫別人完成了心願,他打心底裡為曾帥高興,那是為幸福流的淚。我還記得影片裡他說,“那麼多丟失孩子的家庭,有的人還在找,有的人放棄了,有的人離婚了,有的人再婚了,可我不會放棄,因為只要在路上就會有希望。

影片的最後,畫面定格在雷澤寬重新騎著摩托車踏上漫漫尋子路。

?失孤》是一部看了讓人覺得心酸的電影,卻又和去年的《親愛的》一樣,表達出大家對丟孩子這個問題越來越關注,希望那些丟失的孩子都能得到善待,願天下無拐。

其實,看影片之前還跟家裡鬧了些彆扭,可是影片結束後立馬就釋然了,回去和解。家人是最愛你的人,血濃於水的親情,剪不斷,也割不斷。

能擁抱就不要爭吵,珍惜身邊人。

昨晚終於把失孤看完了,有很多感觸,失子之痛是常人所能理解,卻又不能深刻體會的。作為第二部打拐電影,難免會被拿來與《親愛的》比較。在我看來,各有千秋,失孤歡樂與悲傷交織,告訴我們即便是失孤也應積極向上的生活,同樣在尋子的過程中也應樂觀。最為感觸的是當觀眾看到警方找到丟失女嬰周天意的時候,是多麼的欣慰,然而此刻孩子的母親卻輕生了,這不免又讓觀眾難過,孩子雖然回來了,但是卻要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長,當她得知母親是為何而輕生,她會多麼難過呀。。。此片多次出現網路,出現“寶貝回家”這個網站,意在呼籲全社會關注失孤,對於我們來說,轉發一條微博、微信都是舉手之勞,但是結果或許會增添幾分欣慰,而少了些許悲傷。同樣,告訴天下尋子的父母要樂觀向上,活著或許還有見到孩子的那一刻,而死了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該片更加肯定了井柏然的演技,他把失孤的心理掌握的很好,想尋親卻又顧及養父母;有些許怨親生父母,但是更迫切的想要找到父母,心中最多的還是對父母的愛;尋親路上些許任性,想要放棄,但是終究堅持下來;當與父母通話的那一刻,內心波動很大,激動與膽怯,或許這就是所謂的近鄉情更怯吧~當他得知鐵索橋、竹林、媽媽的長辮子都不在了的時候,他是失落的,連記憶中僅剩的回憶都不復存在了,似乎感覺到沒有什麼是等著他回家的。。。當井寶說了沒有什麼等著他回來的臺詞時,我的心中是酸澀的。。。“失去孩子的父母可以大聲喊出來,但我不可以,原先我擔心我來不及長大,沒找到他們我就死了,現在我長大了我又擔心,我來不及找到他們他們就死掉了。”這句也是戳中淚點~

再來說說華仔,華仔本來就是資深演技派,只是沒有想到能把農民形象詮釋的如此到位,淳樸憨厚都有所體現~尋親的路上是艱辛的,在華仔轉身看不到小井的那一刻,突然明白,雷澤寬已經把曾帥當做兒子來對待,他似乎怕丟失再次上演,雖然此時的曾帥已經是大孩子了,事後,他執意要走在曾帥的身後,看著他的身影,更加凸顯了他怕丟失這個半路出來的孩子。導演又緊接著安排一場曾帥找雷澤寬的戲,曾帥對看不到雷澤寬的反應與之前雷澤寬的反應是相似的,他似乎同樣怕失去這個半路出現的父親。最終,在雷澤寬的鼓勵、幫助下曾帥找到了家人,而雷澤寬卻再次踏上了尋子的路程。。。“15年了,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覺我是個父親。”

佛語:“他來了,緣聚,他走了,緣散;你找他,緣起,你不找了,緣滅。”“走過的路,見過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緣。”這似乎只是心理安慰,但是卻是尋親人的精神慰藉。

只有在路上,我才覺得我是一位父親。這位失去兒子15年,騎著摩托車尋找15年的父親,在《失孤》中的話,讓我看到了一位父親的殤。這種骨肉親情被剝離的痛苦,這種生死未卜的渺茫,讓這位父親在尋找的旅程中更像是一種懺悔與贖罪。

而另外等待中被尋找的孩子呢,我們很多的時候視角關注失去孩子的父母,哪些孩子內心的期盼呢,對家庭親情的期待呢?也許正是因為影片講述了這樣的兩個人,同樣是缺失人生的兩個人,他們的渴望,他們的痛苦與期盼。那些買人子女的父母呢?也許他們也懷著同樣的對一份完整家庭的渴盼。他們買來的孩子是為了挽救破碎的婚姻,還是延續可能斷掉的香火,所以他們忐忑地守護者這份隨時可能失去的愛。

一位行走的父親,一位尋找父母的少年,他們的結伴,也許都是為了找尋自己的根。

影片的沒有華麗的場景,有的是貼近生活的市井人情。影片沒有矯情造作的兒女情長,有的只是讓人喟嘆的真情與找尋。也許這是劉德華最糟糕的造型,但卻是最讓我感動的人物形象。因為華仔也已為人父了,所以他才這麼的真實而又深刻。

最後影片以帶有禪意的對話結束。

他來了,緣聚;他走了,緣散;你找他,緣起;你不找他,緣滅。找到是緣起,找不到是緣盡。走過的路,見過的人,各有其因,各有其緣。多行善業,緣聚自會相見。

這兩年,我的修為漸長,當我心不靜時,就看看星雲大師的《喜舍》,想想我已比別人得到的太多太多。對生活中所有發生的事,都以緣分之心來對待,所以不驕也不躁。對於未來,不擔憂也不盲目的樂觀,我主宰自己的心情,因此也把握自己的命運,在紅塵俗世中安然活著,悠然自得。

也許人生就是一個行的過程,在行的過程中,難免會有殤,也許來源於失去,也許來源於求不得。也許人生都必經苦痛才會讓人頓悟。悟,是的悟到了,也就得以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