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電影光的觀後感優質7篇

觀後感8.2K

好的觀後感可以讓我更深入地理解電影中的主題和情感,在書寫觀後感中,我們可以對電影中的情節和人物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解讀,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電影光的觀後感優質7篇,供大家參考。

電影光的觀後感優質7篇

電影光的觀後感篇1

今天,我們五年級全體師生來到汶源講堂觀看電影《愛在迴響》。

影片的主人公小宇的生活被媽媽安排的過於充實,各種課外輔導之外,還在為學習美術、音樂等等奔波著。小宇不但學習這些,媽媽還讓他學會做飯、整理家務,他無法忍受媽媽這般的對待,和媽媽發生了一場戰爭,贏得僅一次的公園旅遊,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小宇找回了自己。媽媽經常接到神祕的電話,她似乎有意地揹著小宇做著什麼不可告人的事,小宇要解開這個不解之迷。他尾隨媽媽,一個驚人的祕密呈現在小宇面前,媽媽患了癌症,不久要……小宇無法想象下去。他一定要為媽媽做些什麼,聽媽媽的話,小宇要找到全世界最好的醫生來救治他的媽媽,一段救母視訊向世界呼籲,最終他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小宇是一個堅強的孩子,當他得知媽媽生病後,並沒有失落,而是相信自己可以找到一位醫生,來救治他的媽媽,把媽媽的病治好,安全地出院,健健康康。他還是一個懂事的孩子,每天他都給媽媽做小米粥喝,日復一日,從不讓媽媽生氣,不停地安慰媽媽,並且他還希望時光倒流,媽媽就不會生病。

看了這部電影,我感觸很深,我應該向小宇學習。其實,我並不是多麼聽話,畢竟是小孩子,有時媽媽不停地嘮叨,聽著挺煩,對媽媽感到厭煩。現在想想,如果媽媽生病,我該怎麼做呢?現在回想,媽媽那不停地嘮叨是在訴說她的愛嗎?媽媽對我真是應了那句話,捧在手裡怕嚇著,含在嘴裡怕化了。媽媽,您養育了我,我要慢慢報答您,洗洗腳、說句祝福的話都是我對您的感恩。母愛似水,清清的、明明的,是那麼地輕柔,又是那麼博大,我們應該記住: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媽媽,您是天底下最親的人,母愛是最偉大的情懷,您最偉大。媽媽,我愛您!

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可是時間有時候也有差錯,讓死神悄悄拿走一些人的時間,讓時間重來,對愛渴望的人不再渴望,重獲愛的滋潤。

故事中,劉小宇因為媽媽平日工作繁忙,怨恨媽媽給他報許多的補習班,媽媽聽到他的心聲,帶他去好好玩了一回,但在遊玩後,媽媽接到了一個電話後,臉色大變,小宇偷偷跟蹤來到醫院,發現醫生和媽媽在談論媽媽癌症的問題,小宇頓時淚如泉湧,立刻在網上為媽媽找最好的醫生。在看這部電影時,我的眼淚好幾次奪眶而出,尤其是在小宇媽媽說:“小宇,我不是個好媽媽,原諒我。”的時候,我老是忍不住在心裡說著一遍又一遍對不起對不起,我沒有小宇那種孝心,這是我第一次,心甘情願地敗給一個比我小好幾歲的孩子。我的媽媽很普通,走在街上,就宛如一個隱形人,但是,她是全世界最好的媽媽。每當我無理取鬧時,她會答應一切無理的要求;每當我想吃零食時,她會不惜自己中午的休息時間跑去為我買零食;每當她有好吃的東西,也一定會留下全部的給我。但是我撒謊,不聽話,讓她悲痛欲絕,更是讓她心如刀絞。

我茫然了,一面是叛逆的自己,一面是慈祥的媽媽。明明知道,這樣做不對,卻繼續。當媽媽繼續囉嗦,我居然回了她那麼一句:“夠了,有完沒完,你不心煩,我煩!”我看見了,媽媽臉上那種驚詫,我心裡猶如一鍋邪惡的開水,澆在心上,心急如焚。

但是,現在我長大了,我開始明白,有些事,並不是違揹你的意願,是父母從話語中遞來的關心與支援,你應該感謝。之所以時間不會重來,是因為時間要你現在就珍惜你的一分一秒。

電影光的觀後感篇2

1939年,鋼琴家斯皮曼27歲,每一天在波蘭電臺彈奏。二戰爆發了,德軍的飛彈襲中了電臺,工作人員讓他離開,他搖頭,因為還沒有彈完那首《肖邦夜曲升c小調篇》。

他決絕地說要死也死在家裡,

他和傾慕的物件一齊逛街,但是他已經不能進咖啡店、公園,甚至是街邊的座位。

他被迫帶上了衛星章,為了生計賤賣掉鋼琴。

全家人被趕到城中央幾個高牆圈起來的集中營,他只能在餐館裡彈鋼琴,換回一點點糧食。

他無數次目睹德國人肆意的凌虐、屠殺猶太人,他那彈琴的手搬磚頭,挖土豆。

他逃離集中營,躲進首都公寓廢墟的斷壁殘垣,如鼠般晝伏夜出不見天日。

為了活著,他喝著已經渾濁的水,吃一切能夠當作食物的東西。

一個猶太鋼琴師從社會核心逐漸到被隔絕被摒棄被殲滅。

但是他一向沒有放下過生命,沒有放下過期望。

他只落淚過2次,當他被一個猶奸揪出了人群,他得以倖免,卻從此與親人生死相隔。

當他最後重新坐在華沙電臺,演奏樂曲,一切往如昨日。

個人覺得影片的奧妙之處,並沒有單純的反映好人與惡人,猶太人和德國人在戰爭中的性格表現,而是深刻反映了各種人性在戰爭中的複雜表現。

投靠納粹的猶奸幾次救了鋼琴師一家性命;

搶救猶太人的波蘭地下組織成員,打著鋼琴師的名頭到處募捐,然後攜款私逃;

德國軍官為演奏感動,包庇躲在德軍臨時司令部的鋼琴師,送衣送食。

戰爭摧毀了世界,但人性的複雜和變化都在這種絕境中凸顯出來。

第一次看到男主角的時候,只是好奇他的眉毛怎樣會長成這樣。之後明白他因為這部影片得了奧斯卡獎,驚歎於他在頒獎典禮上的熱吻。目前瞭解到他的下一部電影是彼得的“金剛”,很期盼。

在這部電影中他的表現真的無懈可擊,把一個長期受到死亡威脅,承受恐懼壓力的男子刻畫的入木三分。

特別是有一段,他藏匿於德國人的街區中心。房間中,他不能發出聲音讓人察覺房裡有人。當他又一次因為飢餓而在房裡尋找食物時,不留意敲破了一疊瓷盤子,盤子發出尖銳刺耳的破碎聲,門口隨即傳來了激烈的拍門聲,他由於恐怖而不斷瑟瑟發抖,眼神裡透出驚恐的神色,那種不知所措,那種魂飛破散,讓人從心底裡為他擔心,不寒而慄,痛徹心扉。

電影光的觀後感篇3

愛是互相的,你給他人愛,他人也會把最真誠的愛給你,《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傳達的就是無私的愛與對人性的考驗。

當大船撞上冰山快要沉入海底的時候,感人的畫面出現了。男主人公傑克在海面上找到一塊僅供一人逃生的木板,他把他的女友露絲扶了上去,自己則泡在冰冷的海水裡,平靜的等待著死神的召喚;船長命令他的船員把救生艇讓給老人、孩子和婦女,而他自己和家屬、船員必須和大船共存亡看到了這感人的一幕,我的心情十分激動,留下了眼淚。與之對比明顯的是種種醜惡的行為也表現的一覽無餘:為了存活,有人在海面將別人的頭往水裡溺,自己靠此浮在海上;為了登上婦女、兒童優先的救生船,一個男人用錢買通船員;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可以乘坐70多人的救生船隻承載了十幾人,而船上的人因擔心自己的性命,竟不願去救客輪上眾多患難的人,包括親人在內。這些現象多麼可惡而現實。可是男女主,以及女主和下層平民愉快的歌舞的情節所體現出的愛也給了觀眾一絲絲的安慰。

愛情是人類最偉大的感情之一,千百年來人為它生為它死為它痛為它憂。然而,除了愛情,我們足以生生不息站在這個世界的,還有人性,光輝的人性。泰坦尼克號向代表神祕自然力量的宙斯挑戰,結果被打入深深的大西洋海底。然後,海水可以淹沒鐵板和人的肉體,卻腐蝕不了人的靈魂。人類的精神之花,卻是永開不敗的!

八位音樂家在最後的時刻一直沉著平靜地演奏樂曲,那飛翔的音符,體現了至死不向自然界的凶惡低頭的人類尊嚴和高貴。正如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寫到的:人,不是生來就可以被打敗的。你可以打敗他的肉體,但征服不了他的靈魂。那些追逐的鯊魚可以把那個老漁夫船上拖著的那條大魚啃噬得只剩下骨頭,但啃噬不掉這個水手不可戰勝的精神,這是人的靈魂和意志熔鑄的火焰,整個大海也無法把它熄滅。在洶湧而至的死亡面前,那些船員用巨大的勇氣堅守職責;生離死別面前,別擔心,我會坐下一條船成為最心酸最溫暖的遺世謊言;還有船上的那些男人,用生命的代價延續了責任的高貴人性至此,怎麼能不潸然淚下!

影片最後的夢境裡,所有人不分尊卑齊聚一堂,傑克從舊日裡樓梯的拐角處轉身,與露絲執手相擁,在《我心永恆》的曲調中,我似乎聽到流年呢喃,曾經做過的最美好的事,就是觀察四季輪迴和遇見你。

泰坦尼克號,一場有關愛情和人性的視覺盛宴!船可以沉沒,人可以死亡,世紀災難中的人類的純潔的愛情,善良的人性,卻將永不沉沒!

電影光的觀後感篇4

沒辦法,學生時代的思維,看到這本書,想到的第一句話就是乘風破浪會有時,下一句竟然也忘了!

對於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上學的時候,如果說沒看過韓寒和郭敬明的書,那誰還能沒聽過呢,對於我來說,讀小說或者讀書的話,我還是更喜歡郭敬明的,沒辦法,我屬於希望唯美文藝派別的,一直到現在,我對於華麗的文字、唯美的畫依舊毫無抵抗力。

可是,看電影的時候呢,是不一樣的,因為文藝的電影會讓人感覺到乏味,空間的想象力會比較差,更容易隨著電影的情節而向前。

現在,郭敬明和韓寒又都開始拍電影了,那我呢,作為一個懷舊的人,自然而然的抵抗不了懷舊的慾望,就去電影院了,從郭敬明最開始的《小時代》系列到《爵跡》,甚至電視劇《幻城》等,雖然畫面很美,可是真心不怎麼看得下去,漸漸的消磨掉了我最初最美的記憶。

但是,韓寒的電影就不一樣了!我不知道是不是跟我當初看的韓寒的書比較少的緣故,我總覺得韓寒的電影比他的書更加耐看一點,從之前的《後會無期》,我也是在電影院看的,到今年的《乘風破浪》,都格外的讓我感到歡喜,雖然有時他的態度文字偏激,但是除卻看人以外,只看作品,韓寒的電影作品還是相當不錯的。

說了這麼多,那這本《乘風破浪》電影拍攝全紀錄怎麼樣呢?這本書寫的都是電影拍攝背後的故事,包括題材、選角、演員的一些想法以及幕後人員的一些想法等等,讓我們更加全方位的瞭解這個作品的出處、過程和最終誕生,出現在大眾眼前的模樣。

其實,看這本書很快,讀得快些兩個小時就結束了,讀的慢些也最多半天就能結束,這本書帶給了我們感官的享受,像所有的記錄電影的書一樣,有許多的照片,各式各樣的,似乎是讓我們得到了獨家劇透一般,因為看這本書的時候,電影還沒有上映,其次,我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能夠從各個角度全方位的去了解作品的背後所隱藏的故事,瞭解作品裡的角色,瞭解演員對自己的角色以及對他人的角色是如何看待的,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在電影中看不到的,讀完書去看作品,並不會影響故事脈絡發展,因為沒有開始和結局,只是區域性的一個看法。

或者,可以看完電影來讀這本書,也是蠻有意思的,因為你可以看看他們和你是否想的一樣呢?或者如果你想更多地瞭解《乘風破浪》!

這部韓寒導演的新片,突然添了一種動作片的味道。有鄧超主演的一名賽車手,名叫“徐太浪”;據說“太浪”的名字是有故事的。一開始沒看過影片的人,但見過海報的人就多少有些奇怪了,大多海報是比較復古的多面;與影片一開始進入不太一樣,切確的說不像是同一個時代畫片。這可能就是韓大導演不同的拍攝技巧了。影片是由徐太浪駕駛著賽車,載著自己的父親徐太正(彭于晏飾),像與時間賽跑競速般被火車相撞後才進入影片的重要故事內容。看到徐太浪推開門那一刻開始,有些人就看出了一種穿越的味道,是的沒錯!這裡與有本名片叫《夏洛特煩惱》的情節有些相像。在夢中,過把不同人生的癮。但是,好像都有個共同點,都是偏青春一點的。青春時期,最少不了就是任性、鬥毆、純潔的愛情。一開始看短片介紹加上三人穿著打扮照相的畫面時,以為是徐太浪、徐太正與牛愛花(趙麗穎飾)的備胎故事;當然,這是感觀後個人補腦的猜想。真的出其不意。

整個故事是圍繞鄧超飾演的徐太浪展開的。據韓寒所說,因為他有一個朋友叫徐浪,覺得直接搬朋友名字不太合適所以加了一個字,電影中的角色就變成了徐太浪。同樣取名於真實生活的還有電影裡彭于晏的狗“木木”,韓寒養的第一條金毛就叫這個名字,得過狗瘟,後來活下來了,有點癱,活了十多年。

韓寒對過去生活的依戀、長情不僅僅體驗在他導演的電影角色名字,還體現在整個故事背景。《乘風破浪》整個故事都在“亭林鎮”裡發生,這是韓寒故鄉的名字,實際場景是上海周邊四個鎮湊起來拍的。他還打趣地說過,如果想象的畫面找不到,肯定是離家不夠近,就像《亂世佳人》的郝思嘉最後回到了生她養她的塔拉一樣。“亭林鎮”這個地方,已經成為韓寒的印記,是他建構的一個魔幻現實主義的獨立世界,充滿了舊時光的印記,錄影帶、bb機、香港電影、白日夢、小鎮青年,極具烏托邦的意味。

包括電影裡每一個主要角色的名字:徐正太、徐太浪、小花、小馬、六一等等,都有點像國小生寫作文起的名字。看似非常隨意,但又貌似很有含義。徐正太(彭于晏)是一個長不大的少年,徐太浪性子浪蕩,小花的確美貌如花,小馬心有野馬,六一是個“兒童”,名如各人。

電影發生在1998年。韓寒的解釋是:“因為還原98年好一點,還原再之前,美術的工作會大很多。沒有那麼大差別的情況下,那個年代會更好一點,那是移動網際網路剛要起來的時候。當然會有一些懷念或者個人的一些小的因素在裡面,肯定會有,或多或少,每個導演都會放一些自己情感在裡面。”但我認為這暗藏“被遺忘的時光”的意味,1997年香港迴歸,1999年迎接到新千年,似乎1998年顯得黯淡無光、可有可無。

也有人說998年是韓寒重要轉折前的一年,“韓寒在1999年拿到了第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一等獎,2000年他就退學了。在1998年的他,會感覺到一年兩年後生活的鉅變嗎?”

相對於韓寒導演處女作《後會無期》的出走,《乘風破浪》的主題是迴歸。《後會無期》最終看到的韓寒文字風格版的電影,單獨成句的臺詞,非整體的影像;而這次的《乘風破浪》明顯是一個完整的電影故事,很多個鏡頭有借鑑經典電影,但值得讚賞,個人偏愛裡面最好的巷子戲,非常帶感。

最有意思的是,留意到《乘風破浪》的打鬥戲,竟然是用豬肉、鍋碗瓢盆來當武器,生活化、漫畫感又略帶幽默諷刺色彩。讓人覺得這場電影只是導演世界裡的南柯一夢,我們是不小心駐足觀看。

全程韓式笑點,這種笑點不屬於扒段子的得到的。這種幽默感,讓我感覺到韓寒之前小說裡的那種感覺。

?後會無期》作為一個詩朗誦“電影”,豆瓣評分是7.1。我覺得挺扭曲的,拍的垃圾的時候瞎鼓勵,拍的挺好的時候說人家抖機靈;講了一個垃圾故事的時候“金句”滿天飛,講了一個好故事的時候質疑人家是否每個笑點都有意義,閱讀理解做多了吧?

再說電影,我覺得吧,《乘風破浪》畫面挺好,配樂挺好,立意挺好,故事挺好,演員們也演的挺好。至少我看完對這個浪漫主義的90年代小鎮心生嚮往。

從2024年回到1998,電影的人物設定特有意思,觀眾和鄧超一樣,是已知現世結果的過去時代的旁觀者。董子健的馬化騰也好,李榮浩的房地產商也好,囤bb機開錄影廳的青年彭于晏也好,種種人生都裹挾在所謂的時代洪流裡,最後有人成功有人發跡有人失意。但是不管是成為新世界成就者還是被新世界吞沒,青年人熱愛和追逐未來的姿態都何其相似,渴望鮮衣怒馬快意恩仇。悲劇在這裡變成了會心一笑,因為這份執著多傻啊可又多可愛。大概每位不善言辭甚至暴躁的中年父親都有這麼所向披靡的青年時代,所以還真別瞧不起“情懷”。

另外也很喜歡的父子和解的感情線。總覺得《乘風破浪》和《降臨》這一點挺像的,不管是可以回望過去還是可以預見未來,主人公都沒能改變人生的軌跡,能做的只有理解與和解,然後更溫柔的對待家人和生活。大概是因為生活故事從來都不是一個點,而是連線著過去和未來的一條線

?乘風破浪》是今年剛上映的,就在大年七年級,在眾多大片搶在春節檔期期間的賀歲片,也在最後取得了十億多的票房,也是可喜可賀了!本影片是由兼車手、作家、導演韓寒的作品;這可是既《後會無期》韓導演又一大作。影片與《後會無期》是完全不同的風味。看完《乘風破浪》後發現本影片沒有像《後會無期》那樣般,富有哲學,劣微帶點教育的臺詞,本影片看上去比《後會無期》更容易瞭解明白。

這部韓寒導演的新片,突然添了一種動作片的味道。有鄧超主演的一名賽車手,名叫“徐太浪”;據說“太浪”的名字是有故事的。一開始沒看過影片的人,但見過海報的人就多少有些奇怪了,大多海報是比較復古的多面;與影片一開始進入不太一樣,切確的說不像是同一個時代畫片。這可能就是韓大導演不同的拍攝技巧了。影片是由徐太浪駕駛著賽車,載著自己的父親徐太正(彭于晏飾),像與時間賽跑競速般被火車相撞後才進入影片的重要故事內容。看到徐太浪推開門那一刻開始,有些人就看出了一種穿越的味道,是的沒錯!這裡與有本名片叫《夏洛特煩惱》的情節有些相像。在夢中,過把不同人生的癮。但是,好像都有個共同點,都是偏青春一點的。青春時期,最少不了就是任性、鬥毆、純潔的愛情。一開始看短片介紹加上三人穿著打扮照相的畫面時,以為是徐太浪、徐太正與牛愛花(趙麗穎飾)的備胎故事;當然,這是感觀後個人補腦的猜想。真的出其不意。

整個故事是圍繞鄧超飾演的徐太浪展開的。據韓寒所說,因為他有一個朋友叫徐浪,覺得直接搬朋友名字不太合適所以加了一個字,電影中的角色就變成了徐太浪。同樣取名於真實生活的還有電影裡彭于晏的狗“木木”,韓寒養的第一條金毛就叫這個名字,得過狗瘟,後來活下來了,有點癱,活了十多年。

韓寒對過去生活的依戀、長情不僅僅體驗在他導演的電影角色名字,還體現在整個故事背景。《乘風破浪》整個故事都在“亭林鎮”裡發生,這是韓寒故鄉的名字,實際場景是上海周邊四個鎮湊起來拍的。他還打趣地說過,如果想象的畫面找不到,肯定是離家不夠近,就像《亂世佳人》的郝思嘉最後回到了生她養她的塔拉一樣。“亭林鎮”這個地方,已經成為韓寒的印記,是他建構的一個魔幻現實主義的獨立世界,充滿了舊時光的印記,錄影帶、bb機、香港電影、白日夢、小鎮青年,極具烏托邦的意味。

包括電影裡每一個主要角色的名字:徐正太、徐太浪、小花、小馬、六一等等,都有點像國小生寫作文起的名字。看似非常隨意,但又貌似很有含義。徐正太(彭于晏)是一個長不大的少年,徐太浪性子浪蕩,小花的確美貌如花,小馬心有野馬,六一是個“兒童”,名如各人。

電影發生在1998年。韓寒的解釋是:“因為還原98年好一點,還原再之前,美術的工作會大很多。沒有那麼大差別的情況下,那個年代會更好一點,那是移動網際網路剛要起來的時候。當然會有一些懷念或者個人的一些小的因素在裡面,肯定會有,或多或少,每個導演都會放一些自己情感在裡面。”但我認為這暗藏“被遺忘的時光”的意味,1997年香港迴歸,1999年迎接到新千年,似乎1998年顯得黯淡無光、可有可無。

也有人說998年是韓寒重要轉折前的一年,“韓寒在1999年拿到了第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一等獎,2000年他就退學了。在1998年的他,會感覺到一年兩年後生活的鉅變嗎?”

相對於韓寒導演處女作《後會無期》的出走,《乘風破浪》的主題是迴歸。《後會無期》最終看到的韓寒文字風格版的電影,單獨成句的臺詞,非整體的影像;而這次的《乘風破浪》明顯是一個完整的電影故事,沒有那麼word文件電影,很多個鏡頭有借鑑經典電影,但值得讚賞,個人偏愛裡面最好的巷子戲,非常帶感。

最有意思的是,留意到《乘風破浪》的打鬥戲,竟然是用豬肉、鍋碗瓢盆來當武器,生活化、漫畫感又略帶幽默諷刺色彩。讓人覺得這場電影只是導演世界裡的南柯一夢,我們是不小心駐足觀看。

全程韓式笑點,這種笑點不屬於扒段子的得到的。這種幽默感,讓我感覺到韓寒之前小說裡的那種感覺。

影片中的主角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也會在酒桌上放肆的吹牛逼,或者是低調的炫耀,但是都沒有關係啊,能一齊宿醉的人,都是能夠出生入死的人。很多人,活著活著,就成為了別人的影子。然後呢,過著誰想過的生活?

韓寒本身就是一個不招人稀罕的人,說好聽點叫做特立獨行,難聽的說就叫做不合群。電影的推廣曲一發,網上是一水的批判,直男癌,作風有問題……但是電影上映了之後呢,憑著良心說,這場電影看的值得!

不得不欽佩韓式幽默,很深刻,很綿長,有濃厚的底蘊存在。電影的每一個細節都處理的很有心,順著水流走的黑傘、出此刻停屍房門口的木木、徐正太囚服號碼……很多會戳中淚點的情節出現的很自然容易被發現,卻還不會讓人覺得大喜大悲,感情細膩恰到好處。這個叫做笑中帶淚。

然而為什麼會談到告別呢?其實我覺得影片中存在了太多的告別。小馬的不辭而別、刻畫了深情且可愛的羅力,最後一個人從看守所出來時發現自己被告別,被自己最愛的女人,也是挺可笑的了、六一用死亡來告別、而阿浪用大夢初醒的一聲爸,跟過去充滿矛盾與複雜的父子情告別、而我呢,跟過去的我告別吧!

告別就隨意點,留下遺憾的才叫人生。過於圓滿的,都屬於教科書。喜歡到放下,水到渠成的告別。

韓寒個性喜歡雕琢詞語,我最深刻的一句臺詞是:都是小人物,別說什麼大話,活著就好。活著,就還能告別,那就隨意點吧!

電影光的觀後感篇5

今天下午有幸觀看了期待已久的影片——《海洋天堂》,105分鐘的影片讓人熱淚盈眶,現場觀眾低聲的抽泣聲此起彼伏,我心中的感動更是無以言表。騎著車在回來的路上一直回想影片裡的鏡頭,也一直在提醒精神恍惚的自己注意交通安全……,最後還是覺得還是寫點東西作為紀念的好。

影片拍得真是很好,非常契合當前中國孤獨症孩子和家庭的現狀,對於孤獨症家庭來說說的就是自己的故事,導演對孤獨症的瞭解近乎專業,父親和孩子的扮演者李連杰和文章演的非常傳神。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臺詞就是:“大福,爸爸就是那大海龜……”,這句看起來很普通的話說出了父親對孩子深深的愛,爸爸想讓孩子知道他不會孤獨,爸爸是一直會陪在他身邊的,隨時可以在他需要的時候託著他、和他嬉戲,爸爸永遠不會離開他。另外也透露出孤獨症家長面對孩子的未來內心顯示出來的隱憂。

感動的鏡頭太多,現擷取幾個:

鏡頭組一:

爸爸在海洋館教大福拖地,因為大福一直學不會,爸爸實在壓抑不住心中的怒火批評了大福,兩行熱淚從大福那略顯呆滯的眼睛裡奪眶而出……,爸爸也哭了,再鐵石心腸的觀眾看到這段也會淚眼朦朧了……,一方面是爸爸恨鐵不成鋼,另一方面孩子學的態度很端正,已經非常非常盡力了,但是學習能力實在有限卻受到了批評——委屈的眼淚奪眶而出!(劇中大福的扮演者文章說演這段時是由衷的真哭了)。由此可以想象出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強化(獎勵和鼓勵)是多麼的重要呀!

鏡頭組二:

大福去搶馬戲團的球,爸爸把球奪下後,大福因為難以發洩心中的憤懣,摟著爸爸的肩膀就狠咬,爸爸強忍著安慰大福並示意大家平靜……,這段情節真實的.表現了孤獨症孩子的一種極端表達方式,瞭解孤獨症的觀眾能體會,而影片也對那些不瞭解孤獨症的觀眾進行了真實的展示;原諒孩子吧,這都是孤獨症這種病惹的禍!關注孩子吧,通過理解和關愛來減少他們的這種發洩吧,讓我們關心他們的內心感受吧,而不是簡單的去關注他們那不尋常的行為……

鏡頭組三:

爸爸在家扮作公交售票員教大福坐公交車,“_站到了,請需要下車的乘客趕快下車!前面的有沒有?後面的有沒有?”,爸爸營造真實的場景和藹的去教,大福開始時嘴脣很吃力的想說但說不出來,這種表情把孤獨症孩子克服自身缺陷努力費勁學習的狀態表演的入木三分!然後爸爸示範、模仿的教大福說“我下!”把爸爸的耐心也表演的十分到位!一直到大福很愉快響亮的說出“我下”這兩個字時,影院現場觀眾響起了激動的掌聲!這段場景向人們展示了孤獨症康復教學的艱難,尤其是參與教學的老師更是感同身受!也告訴我們家長在康復教學中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提高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鏡頭組四:

柴姨對爸爸王心誠說(大意):“你是我眼裡最好的男人!”

老師對爸爸王心誠說(大意):“能認識你這位爸爸是我的榮幸!”

海洋館老總在爸爸王心誠墳前“把我的名字也加在撫養人後面吧!”

上面三位人物被爸爸王心誠深深的感動了,孤獨症正在被這個世界所瞭解,孤獨症孩子正在被關愛,孤獨症家庭正在被關注。孤獨症家長們,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只要我們紮實做好孩子康復的每一件事情,不拋棄、不放棄、不麻木、不虛度,我們一定能夠贏得社會最大的援助,獲得人們最大的尊重!

很正式的補充一下,其實偉大的不僅僅是爸爸,很多很多孤獨症孩子的媽媽和老師同樣很偉大!

電影光的觀後感篇6

這天去看了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這部片由印度影星阿米爾汗主演,就是之前演過《三傻大戰寶萊塢》、《我的個神》的主角的。他主演的電影多是勵志的電影,《摔跤吧,爸爸》也不例外。這部電影是講述印度摔跤姐妹冠軍吉塔和妹妹芭比塔的成長故事。

因為吉塔的父親沒能實現印度獲得世界金牌的夢想,期望家裡能有兒子,結果四個都是女兒。他只能把夢想嚥下。沒想到一天偶然發現兩個女兒因為和同學發生口角而把男同學打的滿地找牙,他眼前一亮,決定培養她們。在男權當道的印度,這個想法有點瘋狂,難逃世俗怪異的眼光。但是他很堅持。他的女兒沒有像大多數印度女孩那樣,只能遊走在廚房鍋碗瓢盆,相夫教子,而是發展了自己的優勢,培養了一門能夠掌控自己未來的技能。他把兩個女兒都訓練成了全國冠軍。按照慣例,冠軍要進入國家體育館理解更專業的訓練。隨著訓練的時間增長,大女兒吉塔開始懷疑父親的訓練方法。她認為過時了。同時她挑戰父親勝出。她自以為是認為能夠靠教練的方法在國際取勝。最後連戰幾個國際大賽都是首輪就被淘汰,成為了魔咒。接連失敗讓她很有挫敗感和內疚。之後和父親冰釋前嫌,在父親的堅持和鼓勵下,接連在國際賽事上打敗對手。最後一戰決賽的對手是她過去以前敗過的,心理有很大的障礙。但是父親這次沒有告訴她戰略,而是告訴她如果得了銀牌,很快就會被大家忘記。她不是為自己而戰,而是為了成千上萬印度女性,那些生來為了相夫教子、鍋碗瓢盆的,被人看不起的印度女性。而且父親不能每次都救他,她需要自救,在關鍵時刻,她靠自己的信念,最後幾秒內逆襲,打敗對手,成為印度第一位獲得女性摔跤的金牌獲得者。從那以後,印度成千上萬的女性也開始學習摔跤。這是真實的勵志故事

這部影片有很多內心戲,一改過去印度歌舞劇的風格,也算是創新。把印度平民靠自己努力改變命運的勵志精神表達出來,鼓舞人心。阿米爾犧牲也挺大的,為了影片需要從肌肉男轉成大腹便便的大叔,老態龍鍾還很帥的老大爺。從影片中看到,技巧是其次的,學了太多技巧,容易為了突出技巧而忘記自己本來的優勢,就應審時度勢,根據實際狀況準確決定,採用相應的策略。讓對手露出破綻,再集中精力攻破。

電影光的觀後感篇7

星期五下午,我們在教室裡觀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放牛班的春天》。電影前面的人物關係有些複雜,不過在後面,我漸漸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講了馬修老師來到一個名叫“池塘之底”的學校當代課老師。可是他所在的那個班的學生都很調皮,但馬修老師以一顆仁愛的心來對待那些學生。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用音樂的方法來開啟學生們封閉的心靈,最後把孩子們的心靈淨化了,給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在整部電影裡,我最記得那次哈森校長外出,馬修先生給大家放了一天假,帶著孩子們去森林裡玩捉迷藏。可是不知為什麼,學校突然起火了,哈森先生回來後,很憤怒,把馬修辭退了。在馬修最後一次走過教學樓下面時,學生們鎖了門,把寫有字和自己名字的紙飛機扔出窗外,並唱起了馬修教過他們的歌,為馬修送別。馬修撿起了一些紙飛機,當中有莫安琦和一個不會唱歌的小男孩派皮諾的。他最後看了一眼視窗那些搖動的手,帶著紙飛機離開了。我很感動,馬修只教了他們一些簡單的音樂,並給了他們自由,這對他們來說無比重要!

看了這部電影以後,我深受感觸,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像校長一樣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有時我們上課不聽講有些老師就會懲罰我們:伸手給老師打,或罰站。他們認為只有通過嚴懲才能維護課堂紀律。但卻適得其反,使我們產生逆反心理,我們覺得老師很討厭,就偏不聽老師的課,或產生怕老師的心理。在家庭中我們的父母也有這樣的教育方式,上個星期爸爸教我寫作業,我沒認真聽他就一巴掌打向我的頭。當時我心裡想,爸爸太凶了,我以後都不理他了,也不想寫作業了。所以嚴懲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特別是用在教育孩子的身上。

這部電影,多數是講馬修如何感化學生的。但從中表達出了馬修對孩子的關愛,以及孩子們對給予他們最珍貴東西的馬修先生的感激。這部電影的含義很深,但是,它是一部很讓人受鼓舞的電影。看過它的人,一定都能從中感悟到一些道理吧。我希望不管是在學校或是家庭教育上應該像馬修老師一樣用理解、寬容的人性化教育方式,這樣才能更好的把握好教學,使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才能得到我們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