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紅照耀中國觀後感8篇

觀後感1.77W

每次大家欣賞完一場影片後,肯定有不少啟示,可以書寫一篇觀後感,所謂觀後感的寫作過程是一次對於自己觀看內容的全面回顧,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紅照耀中國觀後感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紅照耀中國觀後感8篇

紅照耀中國觀後感篇1

?紅星照耀中國》又名《西行漫記》,當時因為便於在“白色中國”發行才譯成“西行漫記”。坦率地講,我更喜歡“紅星照耀中國”這個名字,覺得更有中國革命的特色,更有力度,更有影響力和衝擊力。在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斯諾的印象還一直停留在高中歷史課本上——“1970年秋天,斯諾和夫人洛伊斯·惠勒。斯諾一起來到中國,並於10月1日在天安門城樓上和毛澤東親切交談”。那個時候我總覺得這個洋鬼子不就是來過幾次中國,至於這麼大肆報道他嗎?等真正讀了這本書,才發現斯諾和歷史書上給人的印象完全不同。我覺得,在那個年代,他是一個發自內心尊敬、熱愛紅軍的國際友人。斯諾站在一個“老外”的角度,深入延安,深入根據地,深入這片西方媒體眼中“土匪聚集的地方”,去真正瞭解一下“土匪”們的革命精神,去了解一下是什麼讓他們戰無不勝,是什麼讓他們奮不顧身。告訴讀者們“土匪”們並不像想象中那麼“又紅又專”,為世人呈現一個較全面也較客觀的“中國紅區”。

很多人看完《紅星照耀中國》,會常用這樣幾個字眼來評價:“熱情”、“魅力”、“氣質”、“青春”、“活力”等等。斯諾筆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有趣的太多,在這我並不想詳述全部。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紅小鬼的話。當紅小鬼給斯諾端來水,斯諾更正之前的“喂”的稱呼,改稱“同志”道謝,“那個少年先鋒隊員大膽地看著我,‘不要緊,’他說,‘你不用為了這樣一件事情感謝一個同志!’”要知道,這些孩子當時只有大概十二三歲。可以看出,即使在那段艱苦的時間裡,人們雖然物質生活極度匱乏,但是精神上卻有著極高的信仰和信念,這些青年人作為長征中的特殊群體,用自己的青春視角見證了這一偉大的征程。我想紅軍長征能夠勝利很大部分跟這股“青春力量”不可分割,因為有資料顯示,長征時紅軍指揮員的平均年齡不足25歲,戰鬥員的平均年齡不足20歲。“青春”無論作為一個象徵符號,還是作為一種實際政治力量,對於塑造中國20世紀的作用影響巨大:一般來說,青年倒向了哪邊,歷史就向哪個方向前進。曾經在《時代》上看過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是對中國“80後,90後”的批判,認為中國“80後,90後”是“自我一代”,既是追求個人發展,不關心公共事務。其實我想,在中國,並不只是單獨的一個特定群體“80後或者90後”不關心政治。我所說的“關心政治”並不是指關心某領導人最近又親切接見誰了,或者某美女到底與某領導到底有什麼關係。我記得我大家在寫彙報時,常寫到“我很關心國家大事,經常看某臺某報”。其實我想,你那不是關心政治,是關心宣傳。亞里士多德說:“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就是說,人類對公共生活的關心與參與是人類的本能和人性。政治並不比我們去春遊野炊時大家自發討論分配誰帶水、誰做飯、誰洗碗,怎麼分攤費用。在今天,這種天然的、自發的關心政治的人類本能成為王小波所說的“反熵”行為。這是一個無奈的事實。中國青年與美國青年在政治上所表現不同程度的關心,我想並不能歸結為“個人覺悟”,政治環境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它能夠為年輕人蔘與政治提供一個“無形保障”。我想,紅軍長征期間,能夠大量湧向這樣一批的被後人所讚賞的青年,不僅因為他們有著堅定的信念,當時的政治環境也造就了他們這樣堅韌的性格。

斯諾的語言詼諧幽默,讀來生氣盎然。比如他形容鄧發是“中國共產黨祕密警察的頭子”,在敵人的鼻子底下,在刀口上跳舞,稍有差遲,便會遍嘗天下所有的酷刑,最後腦袋搬家,葬身荒野。但他居然那樣談笑風聲,有一種黑豹的優美風。他說賀龍是說起話來能叫死人活過來打仗。對周恩來的描寫就相對的中規中矩,“他個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結實,儘管鬍子又黑又長,外表上仍不脫孩子氣,又大又深的眼睛富於熱情。他確乎有一種吸引力,似乎是羞怯、個人的魅力和領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產物。他講英語有些遲緩,但相當準確。他對我說已有五年不講英語了,這使我感到驚訝。”然而,對於毛澤東,斯諾則是用了很大的篇幅來敘述,這在相當程度上也是一箇中國革命的故事。在斯諾的筆下,毛澤東被還原成一個有血有肉,有缺點,有個性的一個人。當我想象著毛澤東把湖南不是說成“hunan”,而是說成“funan”時不僅黯然失笑。我們不對不承認,毛澤東對於中國革命的影響以及其歷史地位,儘管其在這過程中犯下過缺點。或許毛澤東的一生都跟其性格有著極大的聯絡。少年的毛澤東很有個性,離家出走,甚至自殺。大約18歲的時候,他退學但是擬定了一個自修計劃,並且非常認真嚴格執行,持之以恆。其實想想,我們現在的大學生,上課時候都很難堅持去上,經常逃課了,更別說,如果退學後還能堅持按自己的想法持之以恆去學習。青年的毛澤東是一個熱血的青年。他和他的夥伴們,“熱心於體育鍛煉,在寒假當中,我們徒步穿野越林,爬山繞城,渡江過河。遇見下雨,我們就脫掉襯衣讓雨淋,說這是雨浴。烈日當空,我們也脫掉襯衣,說是日光浴。春風吹來的時候,我們高聲叫喊,說這是叫做‘風浴’的體育新專案。在已經下霜的日子,我們就露天睡覺。”種種的描述,讓我們看到的不再是一個被官方神化了的掛在城樓上的偶像,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既偉大也不乏缺點的人。一個浪漫的詩人,一個有著女人為他生,為他死的男人。我想毛澤東在是屬於中國的,他的每根毛髮和血管都刻著中國印記。他了解中國,瞭解中國人,雖然他也曾希望通過一種來自西方的方式來改變中國,但是他發現,中國不是西方,中國是獨特的,無法複製他人的,所以他還是要回歸他所激烈批判過的傳統,他的一生就是從反抗傳統到迴歸傳統,體現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就是歷史的重複。作為半個知識分子,他具有敢於行動和實踐的膽量。

我很欣慰地看到作者沒有把這本書的任何人寫成具有神性的人,而是寫出了許多個終身為了中國革命而兢兢業業,準備奉獻自己一身的人。

紅照耀中國觀後感篇2

作者以出色的紀實文學技巧記錄了正在成長中的紅色蘇區一幅幅立體而豐富的影像,描繪了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堅忍不拔、英勇卓越的革命鬥爭,以及西安事變爆發前夕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林伯渠、徐海東等中共領導人對時局的看法以及他們各自的傳奇經歷。除了領導者,斯諾還描寫了許許多多的黎民百姓,從火車上偶遇的老者,到飛奪瀘定橋的敢死隊員,還有穿得破破爛爛、頭上拖著辮子的農民,這些普通人是組成陝北蘇區最真實鮮活的畫面。

“我以前從未見過任何中國青少年有這樣一種人格尊嚴……隨著我更深入蘇區,我發現在這些紅紅臉蛋、歡樂愉快、精神飽滿、忠誠不渝的“紅小鬼”身上,洋溢著一種令人驚奇的青年運動的蓬勃精神。”斯諾看慣了羸弱無助的中國孩子,“紅小鬼”表現出的蓬勃朝氣讓他著迷。隨後接觸的那群歷經二萬五千里長徵的紅軍戰士震撼,“有時我幾乎不能相信,只是由於這樣一批堅決的青年,有了一種思想的武裝之後,竟然能夠對南京的千軍萬馬進行了群眾性鬥爭達十年之久。”斯諾筆下的蘇區普通百姓活靈活現,真實生動,他們的精神狀態,折射出當時蘊藏在民眾思想裡的智慧之光,這是正義的力量,也是中國的希望。

“讀史使人明智”,再讀《紅星照耀中國》,不僅讓我們重溫抗日戰爭那段非凡的歷史,領略真實鮮活的紅色中國,更能深刻地理解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奪取中國革命勝利併成功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原因。

紅照耀中國觀後感篇3

?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血的歷史圖冊,它可以讓我們知道,中共及其所經受的苦難、犧牲。我們今天的幸福來自昨天中共黨人的每一次浴血奮戰,多少人的鮮血鑄就了我們的今天,可想而知今天的幸福是用鮮血凝結而成的。《紅星照耀中國》的另一魅力,在於描繪了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堅韌不拔、英勇卓絕的無產階級革命精神,以及他們的領袖人物的偉大而平凡的精神風貌。

這不得不使筆者想到《青春之歌》中的主人公林道靜毅然離家出走,投身“地下革命”事業,為革命付出自己的青春和熱情;《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主人公保爾,為黨的革命事業傾盡一生心血,鞠躬盡瘁。在為黨的事業而奮鬥的路程上,面對重重挫折打擊,不管是林道靜還是保爾,他們都不曾放棄,儘管前行的路充滿坎坷,儘管他們知道這條路艱辛異常,可他們只當這些打擊、坎坷是豐富人生的元素來對待,從沒有放棄自己的命運,這種不服輸的、大無畏的精神,在現在當是一筆無價的財富了。

以上的種種,不得不使筆者在深有感觸與熱血激情的情況下,去闡發感慨:這是怎麼樣的黨,多麼偉大的黨!縱有千萬文字的追捧也捧不“紅”這樣的黨,文字是多麼蒼白無力,但有林道靜、保爾以及本書的作者埃德加·斯諾這樣血淋淋的人物存在,他們願意為黨的勝利傾注一切,就連出身在美國在生活背景、語言、習俗各方面有差異的埃德加·斯諾都從中國革命和它的領導人身上,感染了火一樣的熱情,在艱苦鬥爭時用自己的筆進行戰鬥,只為了他開始“信仰”的一切——黨。

筆者閱讀紅色書刊並不甚多,但僅憑以上幾個鮮活的人物以及《紅星照耀中國》中所述的黨在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時的艱辛與犧牲。我們就可以體會黨在困難時期的艱苦卓絕;體會黨在鬥爭中的崢嶸歲月;體會黨在領導人民走向勝利時的無限偉大!心繫這樣的黨,我們應該感到榮幸與自豪。

紅照耀中國觀後感篇4

“他好象同中國其他地方的膽怯的農民不屬於一個族類,一雙炯炯有神的快樂的眼睛含著一種挑戰的神情,還有一定的嚇人氣派。”看到這句話,我不禁“噗”的一聲笑出來,一面為這位美國作者如同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新奇而笑,一面又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的“神”而大為震動。迫不及待地向後翻去。

埃德加·斯諾所寫的《紅星照耀中國》描繪了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蘇區,描繪了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堅韌不拔、英勇卓絕的偉大斗爭,以及他們的領袖人物的偉大而平凡的精神風貌。通過他的描述,我看到了一個此前雖有所瞭解卻並不熟知的延安根據地。當面對誤解和扭曲,紅色中國的領導人敞開胸襟,熱烈的歡迎這個遠方而來的不速之客。無拘無束的告訴他他們所知道的一切。然後信任地通過這個青年,告訴全世界,在世界東方的戰場上,不起眼的角落裡發生的故事

在這裡,西北的漫天黃沙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的民主之風;滾滾的硝煙暫時退卻,到處一派欣欣向榮的、軍民一心的生活景象。他們堅定、執著、深邃而不乏快樂和幽默,他們是為了幸福而戰的勇士,他們更是活生生的、與普通人無異的市民。

不同於其他書籍上描寫的民生凋敝,也不同於歷史上謳歌的艱苦卓絕的抗爭,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是與人民打成一片的優秀中國共產黨領袖、是一群敢愛敢恨,真心的為人民服務的黨員,它深切讓我認識到了共產黨與人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這種感情源自於對祖國的熱愛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互相尊重並堅持這條路走下去。或許這就是中國在黨的領導下在歷史的洪流中日益富強,走向民族復興道路的根本原因。

2008年5月12日,整個中國都為之沉默了。在這美麗富饒的土地上,昨天還是一片如花似玉的景象,夏天的勃勃生機剛剛瀰漫開來,就被一場突如其來的8。0級大地震毫不留情的摧毀成一望無際的廢墟。數萬人的生命就在那一瞬間一命嗚呼!大地顫抖,山河移位,滿目瘡痍,生離死別。 在地震爆發後的當天,年過六旬的溫總理,在第一時間內奔赴抗震救災的第一線。“孩子們挺住,我是溫爺爺。”面對隨時可能發生五六級餘震,每一次震動都有可能導致一些斷殘的牆體進一步坍塌滑落。儘管如此,溫總理仍然執意要爬上廢墟堆,親自拿著喇叭湊近縫隙向埋在裡面的孩子們喊話。這一刻,我被深深的感動了。這一句普通的話,不僅蘊含著一個長輩對晚輩的關心和關懷,傾注更多的是鼓勵孩子們面對困難的勇氣和樹立戰勝災難的信心,讓他們早日走出災難的陰影。這一句普通的話,不僅是一個爺爺對孫子的疼愛和憐憫,表現出更多的是用溫情去撫慰孩子們受傷的心靈,讓他們重拾親人的溫暖。這一句普通的話,不僅展現出黨和國家的領導人的至愛之情,而蘊藏更多的是,當看到人民遭受苦難時的一種“愛之切”和“痛之切”,想要大聲告訴災區人民一聲,你們不是在孤軍作戰,還有溫總理和全國人民,只要堅持住,就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中國式平民總理,這個頭銜不僅代表了黨執政為民的理念,更表現了在黨的陽光下,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建立一個沒有貴賤、為人捨己、和諧平等的社會。這不正是共產主義所追求的嗎? 今天,當年的戰爭硝煙已經散去,過去留給我們的是深切的追念,但未來只留給我們一個模糊的背影。

未來並非循規蹈矩,而是要我們在黨的陽光下,發揚與民同樂、以群眾為重的優良傳統,用手中的畫筆為和諧、繁榮的社會增光添彩,為大同的理想而執著追求。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紅照耀中國觀後感篇5

紅星重照耀,中華輝煌現。作者埃德加?斯諾,以一名外國人,一名記者的身份寫下此書。而它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為民族解放做出的不懈努力,亦表現了他們樂觀向上,甘於奉獻,奮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紅軍精神。向世人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人的紅色革命如一顆光華璀璨、熠熠閃光的“紅星”,永遠照耀著朝氣蓬勃的新中國。

毛澤東,彭德懷,徐海東……一個又一個領導人,他們雖出身卑微,卻憑著一份救國救民的執念,壯大了紅軍,造就了今天。作為領導人,他們卻毫無領導的架子,與戰士們同甘共苦。吃食,普通。衣著,簡樸。磨難,受盡。卻難掩,他們那拳拳的愛國之心。不為功名,只為百姓。不求利祿,只求和平。問百姓們為何如此“偏愛”紅軍,那樸實的話語動人心絃。那是百姓的軍,那是救國的軍!

長城萬里,古代勞動人民用血肉築成。而中國今日,何嘗不是呢?在戰場上,紅軍戰士,不畏不懼,衝鋒陷陣,拋頭顱,灑熱血,無怨無悔。“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正是,忠骨處處埋,戰士悔怨無。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此乃紅軍氣概。恰如斯,他們才走完,六千英里遙遙長征路,雖坎坷崎嶇,但他們終望見了“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那“正西風落下長安,飛鳴鎬。”的戰爭年代,他們知道“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但是“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這是毛主席的誓言,亦是紅軍戰士的誓言。

向紅軍戰士們致敬!向中國共產黨致敬!願你們的亡靈永存。紅軍戰士如顆顆紅星,照耀中華大地。紅軍精神心中永存。新中國建立在紅軍戰士的忠骨上,造就了今天的我們幸福安穩,不應慶幸,不應感恩麼?

紅照耀中國觀後感篇6

莽莽大西北,平沙無垠,不見人煙,蓬斷草枯,胡雁哀鳴,又是一個“狂暴”的日子,黃沙對於大西北來說是很稀鬆平常的東西。惡劣,荒涼,是最讓我先想到的兩個詞語,汗水漸漸打溼我的衣衫,一陣狂影,把我帶到了幾十年前。

斯諾,美國記者,他來到紅色中國,也許是冥冥中一種緣分,他被當局授意為當權者撰寫歌功頌德的文章,可他不肯違背良知,在宋慶齡等人的幫助下,來到了蘇區。

到了這裡,才發現外界所謂的“土匪根據地”都是騙人的,相反,這裡是有生氣的,他發現了表面死氣沉沉的中國偶爾冒出的一絲生機的源泉。

在同中央領導人的談話中瞭解了中國革命發生的背景、發展的原因,這使他對窮人和受壓迫者對國家對社會有了新的理念,他讚歎紅軍是偉大的,並對長征表示十分欽佩,他斷言長征只是一次戰略性撤退,最終的勝利不是掌握在擁有先進武器美國武器的國民黨中,而是看起來很普通的中國百姓,尤其是農民,因為斯諾從億萬勞動人民的身上看到了樸實,堅韌不拔,自強不息,他們堅信勝利是屬於中國億萬萬勞動人民的。

哈,紅色,樸實無華的紅色,它不僅僅是希望的顏色,更是萬千前輩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打下的江山。

衝鋒號的響聲已經吹起,

億萬的中國人民不再恐懼,

有的只是革命的利益,

沉睡的雄獅啊,它已經站起,

將黑夜變成白天,將深藍染成暗金

醒來吧,雄獅,

將過去深埋,抬頭向前,

迎來的終將是美好的明天......

大西北,我會記住你的,古為兵家必爭之地,今為衛星導彈中心,前方,五顆紅星漸漸升起,照耀華夏大地。

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魂!

紅照耀中國觀後感篇7

80年前,紅色的中國佈滿層層謎團。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懷著對中國革命與戰爭的重重疑問,孤身一人前往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銅牆鐵壁般嚴密封鎖的革命戰略根據地。他探索紅色中國,將所見所聞一點一滴的真實記錄,彙編成一本書,書名是《紅星照耀中國》。

近日,我重讀經典,內心依舊澎湃不已。整本書以斯諾的第一視角,生動豐富地描述了紅色根據地大大小小的人物與事件,他通過蒐集兩萬五千里長徵的第一手資料,與革命領導人進行談話,運用文字的力量將這段波瀾壯闊、激情燃燒的歲月鮮活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斯諾的語言很平實,他沒有新增過多的修飾性的詞彙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筆,即使樸實無華,但他筆下的人物卻有血有肉,帶著鮮明的特點。他記錄了一些革命領導者的事蹟,如毛澤東、周恩來、賀龍、彭德懷、徐海東等,對主要的歷史事件也進行了敘述,如蘇區教育(比如紅軍大學)、人民抗日劇社、長征、西安事變等。正是通過他的文字,我們對國民黨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對橫亙在漫漫長征路上的艱難險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對立志救民於水火、避免我亡國之禍的革命先驅更加心生敬畏。

斯諾對革命者的描寫狠狠地駁斥了國民黨,他們一直對外宣揚鼓吹共產黨人為“狂熱分子”、“無知土匪”、“強盜”。書中是這樣描述毛澤東的:“然而毛澤東還是一個精通中國舊學的有成就的學者,他博覽群書,對哲學和歷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對於工作卻事無鉅細都一絲不苟,他精力過人,不知疲倦,是一個頗有天才的軍事和政治戰略家。”對周恩來的著墨是“他頭腦冷靜,善於分析推理,講究實際經驗”。“他無私地忠於一種思想和從不承認失敗的不屈不撓精神——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這個紅軍的故事和參加建立紅軍的一個人的故事中。”除此之外,還有黃埔軍校畢業身經百戰、戰無不勝的林彪;使地主鄉紳聞風而逃的賀龍;九歲離家闖世界十七歲就帶領饑民攻打糧倉的彭德懷;洛浦、徐海東、劉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權等許許多多優秀的領袖……通過他的敘述,我彷彿看到無數仁人志士在戰火紛飛的根據地,用火一般的熱情與鐵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撓,自信樂觀地堅持著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他們是一群有氣質、有風度、有抱負、有力量的領導者!

一幕幕如畫卷般徐徐展開,雖沒有濃墨重彩的渲染,卻令人激動不已。毛澤東夜晚在燈前認真擺弄飛蛾、百姓們“似乎毫不例外地都在從容不迫地從事田間勞動”、硝煙瀰漫的戰場上戰士們嘶啞卻嘹亮的吶喊聲,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真實的蘇區、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部隊、一段令我們自豪與驕傲的歷史。

本書一經發表,就產生了了巨大的反響。它駁斥了國民黨刻意扭曲的宣傳,向世界人民呈現了一個真實的中國革命。成千上萬的中國青年讀完這本書後,紛紛走上了革命道路。即使到了今天,它的影響力依然不曾消減。

斯諾寫道: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甚至照耀全世界。80年後,正如書中所言,革命事業已經照耀了全中國,而中國也在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走上了繁榮富強的道路。

當我們坐在明亮的屋子裡,當我們心安理得的接受著最完整的教育,當我們還在為各自的人生糾結忙碌著,也許沒有意識到,我們正過著充滿陽光與安定的美好生活。《紅星照耀中國》提醒著我,即使身處和平年代,不要忘記無數革命先驅曾在狼煙四起中橫刀立馬,在民哀國殤之時挺起了民族的脊樑,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衝鋒陷陣、赴湯蹈火。

紅照耀中國觀後感篇8

“那紅星照耀中國,也必將照耀整個世界。”這是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中所提出的。在這本書中,共產黨人的艱辛、努力及奮鬥,深深觸動了他的內心。

這本書是一部經典的紀實作品,真實記錄了作者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實地採訪的所見所聞,揭示了中國紅軍的真正形象及與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的堅定鬥爭。本書收集與記錄了與革命將領等的談話,以及與紅軍戰士,農民工人,知識分子等的談話,他還言斷:這根本不是一個作家所能創造出來的,這些是人類歷史上豐富而又燦爛精華。

對我觸動最大的,是紅軍戰士飛奪瀘定橋的壯舉。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那30多名先遣隊員們以不怕犧牲,敢於直面一切困難的長征精神,用自己的鋼鐵之軀築成屏障,為身後的隊友鋪平的道路與希望,可以說紅軍中的每一個志士,都是英雄,為了革命的勝利,他們可以犧牲一切,哪怕是拋頭顱,灑熱血!在尚未吹響勝利的號角前,他們絕不退縮。

可以說,這是一部劃時代性的鉅作。它推翻了外界對中國共產主義的負面壓迫與影響,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個充滿朝氣的紅色中國,而這樣的國家與民族卻更是不可戰勝!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支奇蹟般的部隊,給予了人民、給予了國家與民族真正生的希望!唯有那不可打倒的共產國際主義,方可解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

感謝這本名著,他教會了我樂於吃苦,不懼艱難的樂觀主義,賜予了我重於求實獨立自主的膽識與謀略!

紅星照耀中國,也必將照亮整個世界。

標籤:觀後感 照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