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刮痧電影觀後感通用三篇

觀後感1.44W
看完刮痧電影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寫一篇觀後感就是抒發自己內心情緒最好的方式,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刮痧電影觀後感通用三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刮痧電影觀後感通用三篇

刮痧電影觀後感通用1

《刮痧》這部電影在我看來主要是介紹一些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覺得西方人對中國文化了解得太少,他們的教育與法律有點特別,對孩子有特殊的保護,不知道這是好還是不好。

片中的男主角梁朝偉(許大同)把父親接來美國同住,兒子丹尼斯卻因背上凸顯爺爺刮痧留下了瘀紅。這些美國人看來觸目驚心的“傷痕”,對中國人來說只是家喻戶曉的一種治療方法。許大同不得不背上虐兒的罪名,不得與兒子相見。可他無法向法庭證明刮痧是一種合法的醫療手段,因為美國時間和興趣去了解地球另一面的文化根源,他們只按自己的判斷行事。

在與當局要回孩子的訴訟中,一個個矛盾像串鞭炮快速爆炸。比如說,丹尼斯在遊戲中興起打了上司的孩子,大同要求兒子道歉未果,出於教育孩子,也由於在老闆及其家人面前無法下臺,便打了兒子。他認為這是給老闆面子,是尊重朋友,是教子有方。爺爺見了也很贊同:“當面教子,背後教妻”“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不成材”。而美國人斬釘截鐵的堅持:打孩子的父親是惡魔,為尊重他人卻要打罵孩子的父親更是不可理喻。

由此可見,中西文化的差異是比較大的,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觀點,往往帶來認識上的偏差和誤區,該片從表面上看似乎是一場誤會,一場法律糾紛,但實際上所展現的是兩種不同文化所產生的碰撞和糾紛,一種親情至上的中國文化和只相信客觀事實美國法律之間的衝突,然而我們誰都沒有權利去指責是中國錯還是美國不對,這一切都是正常的。

每個國家的發展速度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的不同,歷史淵源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哲學觀念,宗教信仰,思維方式以及民族傳統習慣,這種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因此,不同文化之間的衝突和碰撞也在所難免了。

所以對於《刮痧》,如果我們不站在文化差異上剖析,而是選擇從親情這一主調來看,其實這部片也有不少溫馨動人的場面的,比如一個父親,當他要舉例證明他有多愛自己兒子時,他有多麼焦躁,那一刻我想我們和他都明白,愛是隻能感受,而難以說出來的。當他載著自己的兒子,雖被好幾輛警車團團圍住,卻依然滿足地笑時,他只是,想用一個遊戲逗兒子開心。當他的父親為了他家庭的完整而甘願骨肉分離,寫給他的信更希望他們能平平安安而已時,我想他那句"再讓我好好看看你,我不想忘了你長什麼樣子"已深深地烙印在我心底。

我覺得也許真的沒有必要很理性地去看待《刮痧》,因為真實的住美生活我並未經歷,我覺得它就是一部電影,也無需把它放到探求文化衝突那麼高的高度來鑑賞,,它有真摯得打動人心的東西,這就夠了。

如果有時間的話,真的希望大家能好好觀賞一下《刮痧》這部電影,它的確是一部好片。

刮痧電影觀後感通用2

這學期觀看了同學推薦的電影《刮痧》,在影片的最後聽見丹尼斯可愛稚嫩的聲音,他在隨著父母的教授念著:“中國、北京、長城……”我頓時百感交集,是喜悅,是憤慨,還是無奈?不知道該用怎樣的語言來表達看完這部電影后的感受。我認為,《刮痧》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電影作品,適合不同文化程度的觀眾觀看,具有諸多的成功之處。影片中的很多細節都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因此想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

電影《刮痧》是一部反映中美文化衝突的影片,故事發生在美國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聖路易斯。來美已經八年的許大同,事業有成家庭幸福,他把在北京生活的老父親接到美國同住。一天,五歲的兒子丹尼斯鬧肚子發燒,他的爺爺由於剛從北京到美國,不懂得藥品上的英文說明,便用中國民間流傳已久的刮痧療法給丹尼斯治病,沒想到這竟成了丹尼斯一次意外事故後許大同虐待孩子的證據。在法庭上,面對對刮痧這一傳統中醫療法一無所知的美國法官,面對一個又一個意想不到的證人和證詞,許大同有口難辯。法庭宣佈剝奪許大同的監護權,不准他與兒子見面。一連串的矛盾衝突更是接踵而來,一個原來幸福美好的家庭就這樣轉眼間變得支離破碎……

電影中的很多細節是值得咀嚼和深思的。一開始,許大同就說:“我愛美國!這裡是我的家!”八年的美國生活已經讓他有自信說自己是美國人,並且和其他美國人一樣自豪地稱愛國。但無論他的英文說的如何字正腔圓,心裡對美國夢、美國生活有多麼的熱愛和眷戀,他骨子裡的中國傳統文化所根植的意識形態和思維方式卻怎麼也改變不了,這使得他在官司中處處碰壁。在為他舉辦的頒獎儀式上,丹尼斯和朋友的兒子打架,他會為給朋友面子而當眾體罰自己的孩子,並堅稱“打是疼罵是愛”,老爺子指出他這是“當面教子背後教妻呀”。後來,因為刮痧的事情他被指控“虐待兒子”,聽證會上對方律師請來他那位上司證明他是否真的動手打過兒子,這位上司不敢對法官撒謊只能回答“yes”,許大同據此認為上司出賣了他而提出辭職,上司認為他所謂的因為尊重上司而打自己的兒子是不可理喻的“中國邏輯”時,許大同用漢語脫口而出“道不同不相與謀”。聽證會上對方請的另一個證人是當年給他兒子接產的護士,這位護士指出他在危急時刻曾經說過“保大人不管小孩”,他又一次用漢語脫口而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可見他在說出滿口純正英語的時候,骨子裡根深蒂固的還是“中國式”思維。也許這就是中國美籍華人(或稱移民)的生存狀態:已經脫離了生長自己身體和靈魂的祖國,飄洋過海努力奮鬥,但要最終融入這個文化、政治、意識形態完全不同的社會卻又是那麼困難。以至於在美國,他們好像是“東方人”,雖有綠卡但仍與美國普通民眾格格不入,黑頭髮、黃面板是他們的一個“異類”標籤;而和中國人比起來,他們又是不同的,他們在家裡也要說一口純正的英語,他們口口聲聲說自己愛美國,他們努力退去身上的中國印。同時,美國社會也是矛盾的對待著他們的,它接受他們作為它的子民,作為國家的成員,但在社會實際生活中卻無處不存在著對東方人、黃種人(矛頭指向的就是華裔)卻充滿了歧視、輕蔑和誤解。最可怕的是,當這種誤解、歧視和輕蔑和美國號稱“民主、法制、科學”的政治、法律結合起來,就會產生如電影《刮痧》中一樣看似鬧劇,卻讓人看得輕鬆不起來的事情。

美國人不瞭解中國的刮痧,法律上也不承認其合法性,許大同在聽證會上很激動地講著“人體的七經八脈像無數小溪流向江河又奔向大海,氣發自丹田又回到丹田……”,沒有一個法官或是律師能夠聽懂,他們要求找醫學權威來證明,可是這樣的權威在美國根本就沒有,於是案情的發展越來越讓人揪心甚至憤慨:兒子丹尼斯只能被放在福利院,和被父母拋棄的孩子生活在一起,以至於他認為父母是要拋棄自己;許大同這邊的辯護卻一次次失利……從《刮痧》中,我們看美國的法制,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在這個社會政治和法律系統裡,每一個人都在努力維護這個系統的健康、透明而民主的運轉,因此會有揭竿而起報警的醫生和護士,有為孩子的健康和權利而舌戰不休的律師,有以說實話為自己責任的證人;但當遇到了他們所不理解或不瞭解的事情的時候,當另一個遙遠國度的傳統文化和他們的common sense產生衝突的時候,這種西方社會科學、嚴謹、民主的法律卻成為他們固守自己偏執的一種武器,就如那個律師在法庭上故意惹怒許大同、用刻意曲解《西遊記》的手段誤導法官以達到自己贏得官司的目的。

影片在後半部分有不少感人的鏡頭,老爺子找到許大同的朋友——一個做版權辯護的律師約翰,連比劃帶畫圖告訴他不是許大同給丹尼爾刮的痧,而是他刮的。約翰問許大同的妻子——蔣雯麗扮演的簡寧:“為什麼他在法庭上要說是他做的?”簡寧回答:“因為他是中國人。”這真是一個意味深長的答案!大同和他的父親、大同和他的兒子、老爺子和孫子之間發生的故事,皆因為他們是中國人,在中國司空見慣的事情與道理,到了美國卻說不清楚了,一個深愛兒子的父親被指控“虐待孩子”,卻沒有辦法證明自己的無辜。

故事的轉折是從律師約翰這裡開始的。約翰自己找了一箇中醫去體驗刮痧,這位中醫一邊用英語給他介紹刮痧的原理,一邊在他後背上刮出了深深地痧痕,然後讓他用鏡子看自己的後背,問他是否感覺這是“虐待”,約翰終於明白了一切。聖誕節的夜晚,約翰去找原告方,告訴對方他有一個“兩千年的理由”。而另一邊,大同和妻子協商了分居,這樣兒子好歹可以和媽媽在一起,而爸爸則不允許靠近。聖誕節的夜晚,這位痴情的父親因為被保安拒絕回到自己家裡而選擇了爬窗戶,他扮演成聖誕老人從一層爬到了自家九層的窗戶上,整個過程有驚無險,一家人終於團聚,約翰和原本起訴他們的勞瑞娜一起來告訴他們:法官已經撤回了禁令。” 最終,西方的法制和東方的傳統在經歷了苦難和艱苦的磨合後達到了一種“和解”和“融合”,孩子回到了父母的身邊,妻子和丈夫也不再需要痛苦的分離。

這真的是一部優秀的電影,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與衝突是主題,表達了作為移民的中國人在一個民主、法制但又充滿對別國文化、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化誤解的美國如何生存,如何融入美國的社會和政治生活,天生的不適應和排異性又讓這種融合變得異常困難。但故事的結局是好的,我想,這個結局除了安慰臺下心裡早就為許大同遭遇感慨的觀眾們之外,更多的是想重複一個被外交家、政治家們重複了千萬遍的真理:“無論是怎樣的文化溝壑,只要相互交流就能達到諒解。”

《刮痧》中的刮痧,刮在孩子身上,刮在美國的法制身上,刮在美籍華人的心上,也刮在了我們每一位觀眾的心上。也許刮後印記難看,但溫熱微暖的感覺,卻總是好的。“人之初,性本善”,正是因為人性中有共通之處,異質文化才有了從衝突到融合的可能。融合來源於真心的交流,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一個“大同”的世界真的會出現在我們面前!

刮痧電影觀後感通用3

影片從始至終,我感覺到總被一種特殊的感情牽繫著,從主人翁許大同獲得年度的最佳設計大獎,面對在場的眾多美國同事、朋友,他激動而驕傲地告訴大家:“我愛美國,我的美國夢終於實現!”的時候,這種關於航行、關於人的航行並在乎航行之後的燈塔永久照耀的期待構成一幅美倫美幻的天倫之圖。 而當羨慕與祝福在許多人心中升起的時候,也順理成章的讓厚實的華人感到這個世界的可愛,而世界是由“家”組成的,所以當“家”後來霎那間成為柳絮飄萍,這個世界連同那個美麗的國度也就突然變的猙獰而可怕。 “家”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甚至於古代中國的文化形態,一直以來都表現出“家國同構”的顯著特徵。而許大同是屬於新時代的青年的,而且用自己的努力和才華突破這個禁錮而將家安在美國——感覺中的幻想之地。但卻由於家的一度被拆散,他在影片中也不得不產生了動搖和悔澀:“我一直把這裡當作自己的家,現在,家已破碎成這個樣子,我留在這裡還有什麼意思?回到北京,至少還可以一家團聚……。”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之不存,所有關於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的雄心壯志剎那間灰飛煙滅,“喪家”流浪的日子裡,許大同和所有的華人一樣,雖然屬於所謂的“先進青年”,卻仍一般淒涼。

許大同一家是無數浪跡天涯的華僑華裔的縮影。他們雖然講一口字正腔圓的英語,他們也希望或是已經融入美國的主流社會,但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從未忘記自己是中華兒女,炎黃子孫。影片的末尾,兩口子一字一板地教丹尼斯讀“北京”、“長城”的場景更是蘊涵了這樣的暗示。正是這種超地域、超國界的文化群體歸屬感和文化心理的自我認同,構成了中國文化歷久彌堅的凝聚力。

我們的先民很早就有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觀念,表達了文化心理上的自我確認。影片中許大同對美國友人所說的一句中國成語“道不同,不相與謀”也正是這樣一個意思。影片所表現出來的異質文化衝突不過是漫漫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小小的剪影。在中國文化幾千年的發展程序中,無數次面臨著外來文化的衝突和挑戰。但是,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曾經出現的許許多多優秀的文化體系中,只有中國文化是歷經數千年發展延綿不絕從未中斷的。在與外來文化的衝突中,中國文化總是能堅持自己文明中優良的傳統,並對外來文化進行融合和同化,從而造就中國文化強大的生命力,正如“刮痧”這一古老的中醫療法,最後也被美國人接受和認同。

許多人走出影院時兩眼發紅,我也一樣,我擁有一箇中國軍校大學生資格和一個普通中國公民的尊嚴與思考。如果站在專業影評的角度來審視這部電影,或許並不完美,還有許多值得考究和商榷的細節。但作為同一文化群體的觀眾,我看到“刮痧”的場景時,發熱的不是脊背與手掌心,而是我,以及我所可以代表的所有華人的心靈,“刮痧”刮在了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能夠深切地體味到許大同和簡寧們的破滅和希望,他們的歡樂與悲傷,併為他們的最後團圓而喝彩。如同劇中聚集在樓下觀望的人一樣,“人之初,性本善”,對於美好親情的嚮往和祝福,同樣是超地域、超國界的。正是因為人性中有共通之處,異質文化才從有了衝突到融合的可能。 回想我們所日夕生活的古城,沉鍾暮鼓與斜陽夕照還有那雄渾遼闊的明城牆總讓人們覺得自己生存於一片聖地而對於異域他鄉的文化的探究裹足不前。事實上這個城市的人們是需要一些不應叫做勇氣的“勇氣”,來走出城牆,走出國門,向更大環境的世界範圍文化體系闡述這屬於中華民族的燦爛淵源,融合來源於交流,真心的交流,使得這個世界走向完美與和睦。 《刮痧》,“刮”在我心深處。